【导语】“cappucciin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论文
摘要: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溃疡性结肠炎多以本虚标实为根本,外邪、血瘀、情志等为诱因。中医的治疗多从分期与分型出发。目前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起到治疗UC的作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法;实验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疑难病,现代医学对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在我国此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中医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其发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此病大体上相当于中医的“下利”“久泻”“久痢”“肠癖”“痢疾”等范畴。现通过收集近5年中医药治疗UC的文献,总结UC的病因病机、治法及实验研究,希望能初步构建治疗UC框架,对提高UC的诊治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1病因病机
目前,西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尚不明确。一般与免疫异常有关,寄生虫、肠道细菌、病毒感染、精神创伤、遗传等可能为诱发因素。戴宝林[1]认为UC多属本虚标实之象,以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湿热是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危北海等[2]认为本病多因初起外邪留滞于大肠,郁热破血致病。其病变可涉及气分与血分。初期多属气分,久病则在血分。焦君良等[3]认为本病是因局部毒邪壅滞,产生包括各种致病因素的毒邪以及病理产物的毒邪,阻碍气机,导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病延日久,必将毒瘀壅滞,进而化瘀成痈,损及脏腑,耗伤正气,而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并提出了“从痈论治”治疗观。俞宜年等[4]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久泻、腹痛”范畴,临床多见气血同病,多以肾阳亏虚为本,以肝郁、湿热、血瘀等为标。
2治法
2.1分期论治王新月
认为在活动期以清热化湿为主,兼以调气行血为辅;在慢性持续期以温补脾肾为主,兼以涩肠固脱为辅;在缓解期以温中补虚,除湿导滞为主。谭丹[6]认为本病不管是在活动期还是在缓解期,脾虚作为其基本病机都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之中的。在活动期以祛邪实为主,缓解期以兼顾其他脏腑的虚弱。李乾构[7]认为在活动期以健脾助运、清化湿热为主;慢性缓解期则以健脾补贤、除湿导滞为主。
2.2分型论治张相安
将本病分为脾虚夹湿型,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湿、调气化滞;血瘀肠络型,治以活血化瘀、理肠通络;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肝脾不和型,治以疏肝健脾、调气活血;及气血两虚型治以补益气血化滞。黄文武[9]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弱型、寒热错杂型、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益胃;寒热错杂型治以温阳泄热、寒热并用;肝郁脾虚型治以佐肝补脾。
3实验研究
3.1单味药席向阳
运用防风,采用DNBS/乙醇造模,测定COX-2含量;大鼠处死后取全结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结肠黏膜变化情况,表示中药防风能阻止UC的进一步发展,肯定了防风对UC的疗效。郑子春[11]研究发现黄柏显著降低IL-1β,升高IL-10水平,对主要的致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UC治疗可起到辅助抗炎作用。陈玉杰[12]采用蒲公英水提物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研究发现蒲公英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组织形态学与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血清IL-6显著下降,IL-10显著升高,TNF-α显著下降。
3.2中药复方梁丽等
用乌梅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研究发现,乌梅丸组和美沙拉嗪组中β2AR、β-arrestin2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朱向东等[14]研究发现痛泻药方对TNBS/乙醇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PPAR-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对黏膜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ImRNA和ICAM-I蛋白表达有下调作用,从而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起到治疗UC的作用。赵益等[15]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能够降低血浆中MPO、H2O2、NO、MDA、P-selectin、IL-18的表达,以及提高血浆SOD、IL-4的表达。说明葛根芩连汤通过增加机体抗氧化用,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细胞损伤,达到治疗目的。赵秋枫等[16]将复合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甘草泻心汤组和美沙拉嗪组。观察肠道菌群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均增加,大肠杆菌含量减少,表明在抑制炎症方面,甘草泻心汤与美沙拉嗪都起到了治疗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UC的`基本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根本,外邪、血瘀、情志等为诱因。治法多从分期与分型出发。中医药在治疗UC的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阶段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治疗UC的疗效,但并未诠释UC的发病机制。并且现阶段的实验多为单一药物或单一组方与西药治疗组进行对比,缺乏多种药物或多组方相互之间的对比验证。而且选取的理化指标过于单一,不足以提供充足的证据去验证实验效果。因此,对UC的实验设计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宝林.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探讨及辨治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37-38.
[2]危北海,陈泽民,陈治水,等.慢性溃疡牲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4):199-200.
[3]焦君良,要丽瑛,李士军,等.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杂志,2000,8(2):100-101.
[4]俞宜年,许士纳,林文辉.俞长荣久泻验方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21(9):388-390.
[5]王新月.溃疡性结肠炎分期辨证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1,27(1):10-11.
[6]谭丹.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治疗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1,19(6):555.
[7]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2004,23(3):149-150.
[8]张相安.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9例[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71-72.
[9]黄文武.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22-123.
[10]席向阳.防风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1]郑子春,沈洪,朱萱萱,等.黄柏、地榆、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中NF-кB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69-472.
[12]陈玉杰.蒲公英水提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05-208.
[13]梁丽,范恒,段雪云.β2AR、β-arrestin2、NF-к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乌梅丸的干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6):1650-1655.
[14]朱向东,王燕,何兰娟,等.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4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0):67-71.
[15]赵益,叶争荣,刘红宁,等.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抗氧化及抗炎的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5):1741-1745.
[16]赵秋枫,王实,夏亮.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白介素6,10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3(4):944-946.
篇2: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危害大且发病率高的特点,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及时治疗很有必要。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很多,但由于各自及各种治疗方式优缺点等方面的因素,中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所以掌握很了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中医疾病认识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系因因大肠气血运行失常,肠壅血瘀,血败肉腐,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赤白而成脓血所导致。作为中医的“久痢”范畴,与脏腑虚实、情志变化有很大关系。另外,不同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要注意辩证施治,其原因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个体差异性大,适合运用中医调节,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治疗方法推荐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的方法很多,包括不包含中药口服、中药灌肠、针刺、艾灸等多种方式,由于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症,所以要注意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及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选择,进而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
篇3: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具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因此除了注意饮食、起居、劳逸、情绪等事宜,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疗程要长。用药一般不少于2 个月,用药时间最好能维持6~12 月,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2、随症加减。治疗方药在初发时、缓解期、复发时,以及伴随寒暑气候不同、病情轻重不等、伴随的兼病有异等情况,都要有所调整。剂量也应及时增减,防止固守方药不变而产生耐药性,甚至顾此失彼损及脾胃之气。
3、多法并用。剂型可以汤、散选择运用,如缓解期以散剂调服为主,辅以汤剂。汤剂内服与保留灌肠并进,灌肠次数根据情况而定。急性、初发、症状显著时汤剂内服每日2 次或3~4 次,灌肠连续7~10 日。缓解期可以隔日1 剂或3 日1 剂,每剂煎服2 次,灌肠每周2 次。散剂相辅,药食相兼,巩固用药,一旦有所反复,及时加以调整。
4、重用黄连。黄连被公认为治痢要药,溃疡性结肠炎也常用。急性发作时,入汤剂每日最多5 克,缓解后减量为3 克,巩固期每日1.5 克,每周用药3 日,但也不要持久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也可避免苦寒过度的弊病。有黄腻苔,黄连配厚朴;白多黄少苔,黄连配炒苍术、炒陈皮;缓解期大便无血,次多而溏者,黄连配补骨脂。
篇4: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组成:儿茶3克,五倍子、白芨、生地、白头翁各10克,川连12克,三七6克,水溶珍珠粉4克(另包)。
用法:将前七味加水1000毫升,煎煮两次(火候中等),每次1小时,浓缩到药液200毫升,加入珍珠粉调匀备用。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后。将药液加温到30~C左右时灌肠.导管插入肛门20-30厘米(患者取左卧位).将药液150-200毫升缓慢注入.儿童100毫升,每晚1次,灌毕取侧卧位.最少要1小时以上,保留时间越长越好(使药液充分吸收于肠壁粘膜),lO次l疗程,严重者20~30次。
功效:清热利湿。敛溃止泻,化瘀通络。
篇5:中医怎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方取黄连清热化湿:生地、白头翁凉血和营、消炎解毒:三七化瘀活血止血;儿茶、五倍子、珍珠粉有收湿敛疮、生肌止泻作用。全方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收效良好。
笔者体会: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荤腥以及不消化食品,并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寒温、调饮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
篇6: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的理想策略。策略:回顾1年间对12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采取相应护理的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有55例痊愈,65例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继续进行治疗。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重点在于心理、饮食、预防感染、合理用药等方面,这样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篇7: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理由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生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
1月~1月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经过合理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为降低其反复发作率,现将其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25~70岁,病程1~。
1.2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做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加活检,肠道狭窄或进镜困难者加钡灌肠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
1.3治疗策略
全部患者均采用间歇疗法,每次住院时间为7~10d为1个有效疗程,一般共需3~6个有效疗程,经过几个有效疗程后,轻度、中度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重度的患者亦可获得有效的缓解。
治疗主要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病情急、重者,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西药主要用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保留灌肠主要用甲硝唑或环丙沙星、锡类散、山莨菪碱、云南白药、蒙脱石散剂、肠道益生菌等。
2结果
55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肠黏膜恢复正常,65例取得好的效果,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肠镜检查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继续接受治疗。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具有内向、离群、保守、严谨、悲观、抑郁、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易怒、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而激动之后又难以平复的个性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给予其关心、安慰、耐心的指导,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的变化,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增加治愈的信心。
同时,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看电视、聊天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使心情舒畅,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
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的规律性,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注意休息和安静,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精神紧张要补充B族维生素,急性发作期可以禁食或者经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开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山药、扁豆、红枣,少食易胀气、多纤维的蔬菜、水果、饮料等食物,如西瓜、韭菜、大蒜、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不宜饮用牛奶或乳制品,少食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以消化而加重肠胃的负担,例如高脂的快餐,避开过量饮酒,避开过敏食物。
本病以柔软、易消化,富含营养,有足够的热量为原则,部分患者无法制约自己,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3用药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会不同程度地应用抗生素,保护肠黏膜的药物等,护士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性能、疗效、剂量及副作用,按照医嘱准确无误地给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按正规治疗用药的`重要性,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从思想上重视,能积极地配合治疗。
3.4感染的预防
加强对患者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对于住院患者积极寻找潜在的慢性感染灶,除了有针对性地制约感染,如应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对其病房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用0.05%的健之素喷洒地面,擦桌面,避开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他的反复发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
①饮食因素是脾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在饮食方面若不制约,进食一些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会诱其发病;
②精神因素,长期焦虑、紧张、工作压力大、劳累等因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使内环境失去平衡,从而诱发本病;
③感染是本病发生和继发的理由;
④未进行正规治疗或未坚持正规疗程治疗,病情稍缓解就自行停止用药,中断治疗,使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早地进行护理干预,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如康复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对患者进行认知矫正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患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焕兰,姚小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0):11.
[2]钟玉莲,王倩琴,何玉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16):2563-2564.
[3]张西亮,许春进,丁辉.认知行为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伴情绪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28:47
篇8: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5]姜杰新.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4,12(27):51-52.
[6]谢惠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22:107-108.
[7]邓长生,夏冰.炎症性肠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9-411.
篇9:幽门螺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幽门螺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另选50例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C呼气试验分别测定二者的HP感染率。结果:实验组HP感染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5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溃疡性结肠炎;感染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62(2010)06-0647-02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目前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发
生于结肠、直肠等下消化道。目前关于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关系存在争议。作者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是否起预防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至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30~67岁;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9~65岁。确诊前均未行根除HP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实验方法 采用C呼气实验检测HP,分别收集0min(服尿素C前)、30min(服尿素C后)呼气,在仪器上进行CO2的检测。阳性判断值≥4.0±0.4,阳性者表明HP感染。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实验组患者共50例,其中HP阳性者13例,阴性者37例,阳性率26%,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HP阳性者28例,阴性者22例,阳性率56%,见表1。实验组中HP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HP是一种含多种复杂致病因子的病原菌,在胃黏膜定植后主要借助于致病因子发挥其致病作用,通过毒素的直接作用及诱导炎症反应等间接作用而损害宿主组织。其中,尿素酶、空泡形成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脂多糖等是主要的致病因子。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免疫、遗传、环境、肠道细菌、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关于HP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关系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HP的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呈负相关。HP主要引起Th,为主的细胞免疫,能影响肠道的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减少其免疫损害。此外,HP感染者其胃黏膜对其它抗原产生的特异性黏膜抗体反应明显提高,有助于减少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有研究发现,Defensins和cathelicidins两种抗菌肽,主要通过自身的`杀菌和诱导免疫反应来调节肠道菌群。HP的脂多糖可诱发潘氏细胞产生抗菌肽Defensins,对其它细菌具有杀菌作用,从而抑制其它致病菌引发炎症性肠病。Halme等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200例(克罗恩病患者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和急性菌痢患者10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HP的IgG、IgA抗体滴度,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HP阳性率为18%,克罗恩病患者的HP阳性率为13%,对照组的HP阳性率为43%,IBD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和Th2失衡,从而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其结果表明,HP的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呈负相关。但也有相反的意见。有研究通过检测IBD患者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3例,克罗恩病患者47例)血清中HP的lgG抗体,发现未接受过柳氮磺胺毗啶治疗的IBD患者HP的IgG抗体阳性率为45%,基本接近对照组(52%),从而推测HP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本身无明显关系。Bell等提取了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肠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并与缠绕菌属基因杂交均呈阴性,从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HP感染无关。我们通过应用C呼气实验检测HP发现,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P阳性率为26%,对照组中50例患者HP阳性率为5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进而推测HP感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起预防作用。但是,HP感染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篇10: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辅导: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及继发感染等。
临床表现
(1)腹部症状
①血性腹泻:为最主要症状,粪中含血、脓和粘液。较重者每日腹泻可多达10~30次,呈血水样,无粪质。
②腹痛:轻型病人和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间歇性隐痛,一般为痉挛性左下腹或下腹部阵痛,偶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则为持续性剧烈腹痛。
③里急后重: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④其他:常有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及呕吐等表现。
鉴别:
(1)慢性细菌性痢疾:往往有过明确的急性细菌性痢疾史,且从粪便、直肠拭子或内镜检查时所取得的渗出物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菌药治疗有效。
(2)慢性阿米巴肠病:病变以近端结肠为主,溃疡的边缘为潜行性,介于溃疡之间的结肠粘膜正常,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3) 肠道激惹综合征:粪中可有大量粘液,但无脓血。除肠道症状外,患者往往伴有头痛、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明显的神经官能性症状,x线和结肠镜检查仅提示有结肠痉挛等改变,而无别的炎症病变可见。
(4)结肠癌:本病多见于中年以后,表现为腹泻、脓血便和肠梗阻等。x线检查显示病变部位有粘膜破坏、肠壁僵硬、充盈缺损及肠腔狭窄等肿瘤征象;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内镜检查可见到癌肿,并可经活组织检查证实。但必须指出,有时可在结肠癌的基础上并发结肠炎;或反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并发结肠癌。
(5)克隆病:克隆病病变主要侵犯回肠末端,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里急后重少见,粪便常无粘液脓血,腹部肿块,瘘管形成,肛门及直肠周围病灶较多见;x线钡剂造影检查于回肠末端可见线样征;乙状结肠镜检查多属正常,若累及直肠和结肠时,可见病变部位粘膜呈卵石样隆起,有圆形、纵行线状或匐行性溃疡,多无渗出性或接触性出血,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粘膜活组织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6)血吸虫病:有与流行区疫水接触史,粪便可检出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内镜下,见到粘膜下黄色颗粒等典型病变,直肠粘膜活组织压片低倍镜检可找到虫卵,此外,可有肝、脾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其他临床表现,在有效的抗血吸虫病治疗后症状好转。
篇11: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效果分析的论文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类病因未明,多认为与肠道感染、精神因素和过敏因素有关,还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自体免疫反应有关,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涉及降结肠或整个结肠,病理改变常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深达肌层。黏膜呈充血,水肿,出血及形成大小不等密集的溃疡,表面覆有脓血,黏液等炎性渗出物,炎症反应为非特异性,黏膜修复过程中可有假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大量疤痕形成时,可导致结肠缩短及肠腔狭窄。
本病除少数患者发病较急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痛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和里急后重感,排便后可缓解。腹部尤以左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肠鸣音亢进。多数病例发作数天后,可有长短不一的症状缓解期,此时大便恢复正常。以后,每因治疗不当或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可诱发,以致发作和缓解反复交替出现,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亦有部分病例可无明显的急性发作,仅在粪便中含有黏液、脓血,外观成形,次数不多,病程缠绵,甚至迁延数年不愈,出现消瘦、贫血、低热、肝脾大等。亦有慢性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发就呈爆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次,排出黏液脓血便,伴高热、呕证、腹胀、腹痛和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低血钾症,偶有神昏,休克者。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泄泻”、“痢疾”、“肠癖”、“滞下”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发展其标在肠,其本在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感外邪,伤及脾胃而酿生湿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故见腹痛腹泻,便下黏液,脓血等症。复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致肝脾不和,亦可腹痛腹泻,病久脾虚不运,食谷不化,则腹痛腹泻。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脾病及肾,脾肾阳虚,则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
对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往多采用抗生素或一般清热解毒燥湿的中药进行治疗,疗程长,且部分病例易复发,或疗效不著,本病之根结乃脾虚湿盛,湿郁化热,或肝脾不和,或脾肾阳虚。保护和滋补脾阴,使脾脏得到充分滋养,才能在温养脾阳、补益脾气的同时,使脾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用该方剂治疗15例患者,一般5剂左右即见疗效。方中黄连苦寒,为清肠胃湿热之要药,对肠胃湿热壅滞之泄泻痢疾,疗效颇佳。白芍苦酸微寒,清热止痛,兼以止泻止痢;地榆苦酸微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下焦血热便血等尤为适宜。全方共奏调合肝脾,清热燥湿,止痛止泄之功。
本方药味精专,药量较大,配伍得法,日分3服,使药力持续时间较长,又因其病变部位在下焦,故宜空腹服用,使药直达病所。据药理研究报道,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白芍可抑制肠管蠕动,并有镇痛镇静作用,地榆亦有较广谱的`抗菌作用。所以,本方可以收到预防和控制感染,镇静止痛,使疾病向愈的乐观效果。
中医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独到之处,如綦文彪[1]将该病辨证为4种类型予以施治,湿热下注型方选白头翁汤加味,肝旺脾虚型方选痛泻要方加味,脾胃虚弱型方选参苍白术散加减,肾阳虚衰型方选四神丸加味;李永芝[2]将该病辨证为4种类型予以施治,湿热内蕴型方选芍药汤加减,脾胃虚弱型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方选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肝郁脾虚型方选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脾虚湿热型方选连理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方选乌梅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阴血亏虚型方选驻车丸加减,充分发挥了中医学之辨证施治的原则。亦应将中医与西医至理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于该病的治疗。
篇12: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
问题:30岁男性农民,腹痛、腹泻半个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见血液及粘液,患者无发热,左下腹隐痛,大便镜检:wbc10-15个/hp,rbc满视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肠伤寒合并肠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血吸虫病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30岁男性农民,腹痛、腹泻半个月,大便4-8次/天,便量多,为暗红色,有腥臭味,肉眼可见血液及粘液,患者无发热,左下腹隐痛,大便镜检:wbc10-15个/hp,rbc满视野。
典型的伤寒和菌痢都应有发热,中重溃疡性结肠炎也应有发热。急性血吸虫病多有发热,慢性血吸虫病以腹痛、腹泻为主,偶尔带血。阿米巴痢疾普通型无发热,其临床表现和题干所述也基本符合。
一、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又称虫痢或赤痢)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引起腹泻的一种常见原因。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式。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以及无症状带包囊者不断排泄包囊,是本病的传染源。
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多样,与感染的数量、感染部位和机体抵抗力有关。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量中等,带血和粘液,色暗红如果酱样、有腥臭味,右下腹部可有压痛。暴发型阿米巴痢疾: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失禁,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慢性阿米巴痢疾: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无症状排包囊型(亦称原虫携带状态):无症状,大便检查可见溶组织阿米巴包囊。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不但需具备该病的临床表现,还需具备粪便检查阳性结果,急性及暴发型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慢性型可查到滋养体和包囊,排包囊者可查到阿米巴包囊。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较轻,而以腹痛、腹泻为主。腹痛多在右下腹。
二、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可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表溃疡。慢性病变可见假息肉和桥状粘膜,结肠往往消失。
篇13: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策略: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气药灌肠; 康复新液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腹泻、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感且易反复发作为特点,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且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UC的发病理由和致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被医学界公认为一类难治性疾病[3]。
UC的常规治疗是以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激素药物为主,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最有效药物,口服药物是通过阻断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对于病变范围广病情较重的UC,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策略,它能起到局部给药,快速缓解症状的作用。但由于滴注和灌注的策略局限,使药物难以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病灶,影响了治疗效果。
近年来本科使用河北省翔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电脑灌肠治疗机,通过一定的气压,可以使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解决了以往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不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来本院消化科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UC诊断标准[4]。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2~59岁,平均(30±5)岁;病程1~,平均5.2年;急性活动期26例,慢性活动期16例;发病部位:直肠7例(16.7%),直乙状结肠11例(26.2%)、左半结肠9例(21.4%)、次全结肠4例(9.5%)及全结肠11例(26.2%)。采用随机双盲将患者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胖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
1.2 诊断标准 (1)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并伴有全身及局部并发症;(2)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肠道病变属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特点;(3)黏膜组织活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4)排除其他肠道病变。
1.3 治疗策略 两组均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
1.3.1 对症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蒙脱石散剂及乳酸菌素片口服,对于有并发症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纠正的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者补充白蛋白,贫血者纠正贫血,继发细菌感染者,积极抗菌治疗。
1.3.2 灌肠方药组成 灌肠方案:康复新液50 mL;急性活动期UC可添加金银花、云南白药、白头翁、白芍、马齿苋、蒲公英等水煎150 mL;慢性活动期UC可添加黄芪、三七、白及、白术、葛根等水煎约150 mL。
1.3.3 灌肠策略 (1)常规灌肠组:用常规灌肠筒,将50 mL康复新液+150 mL水煎药经肛门行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5 d为一疗程。(2)气药灌肠治疗组:选用河北省翔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电脑灌肠治疗机,将50 mL康复新液+150 mL水煎药置入特制的容器中,待温度达到36~38 ℃时将肛管插入肛门10~15 cm,把气压调至10 kPa时间调至40 s后,分别启动气阀和液阀,将药物灌注于结肠,然后要求患者后平卧位,胸膝位5 min。疗程同常规灌肠组。
1.4 观察指标 观察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
1.5 疗效判断标准 (1)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瘢痕;(2)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病变仅有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3)无效: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均无变化者[4]。总有效=完全缓解+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气药灌肠组总有效率达95.0%,高于常规灌肠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完全缓解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常规灌肠组(n=22)8(36.4)9(40.9)5(22.7)77.3
气药灌肠组(n=20)11(55.0)8(40.0)1(5.0)95.0
2.2 两组大便检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经肉眼和镜检均发现大便异常,主要表现为黏液脓便。治疗后两组绝大多数恢复正常(脓细胞消失较快,黏液便消失较慢)。两组的脓血便、黏液便的治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1),见表2。
表2 两组大便检查结果的比较 例(%)
组别脓血便黏液便
气药灌肠组(n=20)1(5.0)1(5.0)
常规灌肠组(n=22)5(22.7)3(13.6)
2.3 两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的比较 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气液灌肠组的溃疡、糜烂消失率高常规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
篇14:胃下垂中医研究的论文
胃下垂中医研究的论文
1病因病机
在机体的气血运转中,胃主要作用是降浊,脾主要作用是升清,只要是使胃降浊脾升清这一功能失常就很有可能导致胃下垂。从历代中医对此病的研究发现,胃下垂并不是单纯的“中气下陷”,此病成因复杂。
1.1脾气不升
脾气受损导致气血运化失调,气血精微不能供应到脏腑,久而久之筋脉就会弛缓但不能收缩,无力将胃的位置固定,最后导致胃的下垂。患者在进食之后更是气虚,此时就会有腹部不适之感。
1.2外感或误治
脾升胃降功能失常会由多种原因造成,常见的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
1.3病因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胃下垂的主要原因,早在《素问痹论篇》中就有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另有《素问本病论篇》中则介绍:“饮食劳倦即伤脾”,这是因为饮食不健康,暴饮暴食,造成了脏气不平,痞隔于中”。若再“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见于《丹溪心法》,当中就指出:“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以上文献均可看出,如果吃了太多凉寒的食物,暴饮暴食且休息不好,就会导致脾胃受损,长久以往,则消化不良产生积滞,积滞又会引起腹胀,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胃下垂。
2治法用药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患胃下垂的`病因复杂,或实证,或虚证,或虚实结合,所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一的按某一证治疗,要全面诊治,才能避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笔者通过对胃下垂的治疗经验,将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汇总。
2.1益气健脾
在《证治汇补》中就有记载:“大抵心下痞闷,必是脾胃受亏,浊气挟痰,不能运化,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意思是脾胃虚是胃下垂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益气健脾为主,《伤寒论》中有人参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参苓白术散,这些药方均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2.2宣畅气机
在《临证指南医案》就有相关资料说明脾升清功能受损,为降浊功能损,则气机不能通畅。只有气机通畅,脾升清胃降浊的功能才能恢复正常,痞气滞积的现象消除,那胃也能回归到正确的位置。在朱肱《类证活人书》中就有一药方是用桔梗枳壳汤治疗胃下垂,效果甚好,这是因为桔梗枳壳能通气机,可行气于下隔。
2.3消补兼施
在《景岳全书》中有曾说,只要是有邪气滞积的人都是实证,而没有邪气滞积的患者都是虚证,有腹胀腹痛的患者是实满,没有腹痛但腹胀的患者是虚满。真正的痞证和满证,都是可以治疗的,只要疏通消散即可,若是虚痞虚满的症状,就必须加大剂量进行温润补气的措施。像《千金方脾脏方》中的槟榔散,《普济本事方》中的枳壳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和胃丸,都是能够消补兼施的良方。笔者认为刘完素的枳术丸的疗效是极好的,其功效“治痞、消食、强胃”,在临床治疗胃下垂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 纪录片研究论文
★ 内部营销研究论文
★ 老年教育研究论文
★ 节电产业研究论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论文(精选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