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iriam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论现代汉语中被动的新式用法被就业论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论现代汉语中被动的新式用法被就业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篇1:论现代汉语中被动的新式用法被就业论文
论现代汉语中被动的新式用法被就业论文
摘 要:在这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的语言日新月异,新颖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如“被就业”“被自杀”等。本文将从其出现的社会背景入手,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社会语码,并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被就业”;被动;认知;语法;语义
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的网民人数也呈递增趋势,网络语言也随之丰富了许多。盘点近几年出现的网络用语,我们可以发现“被”字的使用频率极高,早已超出网络范围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最初的“被自杀”到如今的“被就业”,“被和谐”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被动用法,而是一种新式用法,这并不符合我们传统的语法规范。可这种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用法,现实中却受到人们的热捧,被人们运用自如。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用法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做出明确断言“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史比较少见的,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主要有“为……(所)”、“为……见”、“被……(所)”几种句型。例如:①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尧问》)②烈士为天下见善矣。(《庄子至乐》)③不被见闻觉知所缚。(《祖堂集》卷十四《百丈和尚》) 类似的被动句大量地出现在古代文献中。
被动用法主要分为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两种。有标记的顾名思义主要是指表达时出现“被”、“叫”、“让”、“受”、“给”等标志词的句子。例如①他因擅离职守被领导批评了。②小虎叫人给打了一顿。③二愣子让人给骗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无标记的主要是指表述中没有出现任何表被动关系标志词的句子。例如①花瓶摔碎了。②那个犯人判了死刑。③粮食吃光了。这三个句子中虽没有出现标志词,却可很好的达意,丝毫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主要是因为花瓶不可能自己摔碎,一定是被人给摔碎的。犯人也不可能自己判自己死刑,定是被法官给判的。粮食更不会自己吃光自己,只可能是被人或动物给吃光了。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无标记被动用法其实可以看作是有标记被动用法的一种省略。
笔者发现无论是有标志的还是无标志的被动句,都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从语义上讲都是表示的被动意义,主语不是动作的主动发出者甚至有时还是被迫的,这是被动用法的一个基本特点;其次,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如果有宾语的话,宾语是施动者;再次,其中的谓语动词一般情况下只能是及物动词,如“是,有,像,属于”等词是不可能出现在被动用法中的;还有就是被动用法和其主动用法一般都存有某种联系,可以相互转换。而语义是一样的,根据其语用目的选择用主动还是用被动表述
二、被动的新式用法及其背后的社会语码
最早出现的被动的.“变态”用法当属“被自杀”。1982年6月,意大利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桥下,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是自杀。但外界却流传着关于他“被自杀”的阴谋,此案纠缠警方很多年,至今迷雾重重。当时,不及物动词suicide首次出现了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用法—suicided。,因举报“白宫”问题的李国福在狱中突然身亡,因现场呈现出自缢的痕迹,被断为自杀。但外界皆认为此事来的蹊跷,有人猜测这里的自杀是他杀,一定是有人或者是谋杀人刻意布置的自杀现场。于是就有网友调侃道李国福实际上就是“被自杀”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被”字在现代汉语中首次突破常规与不及物动词搭配。这种用法不仅立即为人们所接受,而且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帖子《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7月12日发表在天涯论坛上,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并且在论坛转载的过程中被放到了标题里:《20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 这里所谓的就业其实就是实实在在的伪就业,就业人没有班上更没有工资福利可拿。
分析“被自杀”和“被就业”的搭配用法,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自杀”和“就业”两词都是不及物动词。不能说A自杀了B,也不能说C就业了D。其二、谓语的描述对象是主语本身,动作的真实发出者却是专制制度的各级执行者或强势一方。而从传统语法的规范上来讲,这种情况是不可以用于被动表达的,这种搭配只能算作是一种语法错误,是一种“变态”现象。而这种错误又为什么会被社会所接受呢?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变态”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今大家对此运用自如,使用的“不亦乐乎”,说是不亦乐乎其中却是包含着不少的无奈。学校假期补课,学生自愿参加,开学后老师却接着假期讲的内容往后进行,学生不补能行吗?于是只能“被自愿”参加。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有关居民收入的数据都是呈增长趋势甚至是大幅增长,但实际上并没有增长,大家的收入都是“被增长”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谈起“被……”的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他们被掌权一方掌控。在这些词前面加上一个“被”字却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道破弱者心中的无奈与委屈。这也正是“被……”大受欢迎的社会根源。
正是“被”字这种特殊的语用功能使得它近一年来又被广泛运用。它已不局限于和动词的搭配,出现了很多与非动词搭配作谓语的现象,如“被和谐”、“被幸福”、“被健康”等等。更有甚者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被时代”。“被……”是一种主体表达,自身权利意识没有觉醒,个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产生与公权力异己的感觉的。因此,“被时代”是权利意识集体觉醒的标志之一。从这点看来,我们应该欢迎“被时代”的来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说明我们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现实的不满,公民只能借助语言来表达。但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被时代”总要一天会过去的。
三、从认知角度看“被就业”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无数的变化,并日渐丰富。甚至有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用法也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于是,“被就业”等词应运而生。而这些用法的出现和人类的认知是密不可分的。著名语言学家石毓智在其书中这样描述到: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和使用语言,是与其感知、记忆、判断等基本能力分不开的。人类有一种天生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认知能力。而认知对象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经验世界。语言具有丰富的属性,包括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交际的等。语言的形成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认知对象),语言系统就是认识能力和认知对象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见现实决定了认知,认知又决定了人类的语言。
“被就业”的出现就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它突破现代汉语的使用常规,将“被”字与不及物动词搭配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却是我们通常用几个句子都难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法不但简洁而且还传递出了一种隐含的不宜直接表述的信息,表达了主体的无奈与不满。它不仅具有实在的表义功能而且还具备一定的情感功能。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语用功能。它说明语言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再去反映现实。所以,我们可以说语言既在现实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而最终回归现实。人们因为对现实不满,对其产生一个感性的心理活动,最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时语言再去反映和影响认知,认知再去反映和影响现实。如此反复不仅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语法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语言规范。语法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发展,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也允许发生。而所谓汉语研究的认知视角,其中主要的一个特征是指语义与语法的关系。所以,人们有时可能会为了表意的需要去有意或无意地犯一些语法错误。而这些语法错误也可能会因频繁使用逐渐演变成新的语言规范即语法。在笔者看来,这种新式的被动用法其实就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它的频繁使用促成了被动用法的丰富,就是对它的一种补充。这种用法也会逐渐地由“变态”变为“常态”。而在语义基础上对语法的丰富与发展也将促进人类语言的不断发展。
注释
1 例子皆摘自顾穹.论汉语被动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东岳论丛,1993(1).
2 引自百度百科
3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1
参考文献:
[1]顾穹.论汉语被动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J].东岳论丛,1993(1).
[2]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3]史锡尧.语法语义语用[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语文建设,2009(4).
篇2:论强化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中的核心作用论文
摘要:学生就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率是高职发展的着力点,是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在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加强学校在学生就业中的核心作用十分重要。
关键词:就业 学校 核心作用
0 引言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当前整个就业形势处于一个特别严峻的时期。探究其形成原因,我们可描述为“三撞车”,即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学生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三者就业需求过大且就业市场相对萎缩造成。因此,高职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1 就业率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
高职院校要发展,除了硬件要满足需要外,离不开招生规模、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三个基本方面。但归结到一点,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
1.1 就业率影响招生规模。出口影响进口,招生难的症结在就业难。就业是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愿望,如果看不到就业前景,自然就影响上学的积极性。学生及家长们知道如果毕业后就业无望,不仅白白付出高额的直接成本,还失去了高中毕业后直接去打工挣钱的机会。其实,学生能否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命运,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前途。
1.2 就业率反映教学质量。高职学院必须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一切工作包括教学工作的着力点。高职教学工作的依据,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自身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两个方面,后者是第一位的,必须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来考虑如何组织教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一张就业通行证。如果我们教学活动都不适应市场需求,对学生就业没有帮助,那么我们自认为多么重要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最终对国家和社会也毫无意义。因此,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毕业生的就业率。
1.3 就业率展示办学特色。高职教育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职业方向,受教育者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将来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准备。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属于“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如果高职学院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没技术,实用型人才不实用,职业人才无职业,那必然失去其个性,最终也将失掉其根本。
篇3:论强化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中的核心作用论文
发挥学校在就学生就业中的核心作用,重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的措施:
2.1 学校在教学层面的措施
2.1.1 专业科学设置,保证供需合理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学校要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在专业设置时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原则上应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比如,新专业宠物保健与美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能够应运而生,就是通过这些程序得出的。
2.1.2 产学密切结合,保证供需一致 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修订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尽可能“零距离”贴近。课程安排与企业要求相适应,按照企业岗位在知识、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加强企业需要的针对性教学。坚持教学现场和生产现场同步,实验设施与生产设备同步,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商课程设置。如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部分课程的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使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缩短从学校人到企业人角色转变的过程。
2.2 学校在外交方面的措施
2.2.1 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中的指导作用 人们常说最重要的公共关系就是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始终起到别的机构无法代替的'作用,争取政府在就业方面的政策支持,无疑对增加学校就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 搞好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就业中的关键作用 一是成立学院董事会,由主管厅局、直属单位和行业基层单位等组成,统筹教育资源,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及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为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平台。二是建立校外专家“智囊团”,聘请省内外知名企业的老总或董事长、业内专家学者,组成学院发展与产学研合作顾问委员会,参与对学院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建立广泛的人才供需网。三是开展学术营销,做企业的人事顾问。就业指导部门可组织开展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课题的研讨会、研修班,免费邀请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领导参加,在学术交流中,引导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培育自身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2.3 搞好与校友的关系,充分发挥校友对就业的积极作用 校友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资源。每个学校都会有众多校友在各个单位起着骨干或领导的作用。在平时的校友工作中,学校要主动创建平台,加强和校友的联系和交流,给校友带来较强的母校归属感。只要这样,校友们才会热情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帮助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而做好校友工作,一个重要措施是在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服务、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信息库等就业指导工作。
2.2.4 借助教师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对就业的重要作用 学生就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广大教师自身利益。学校应该大力倡导就业的全员参与,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争取专业教师的支持。专业教师往往跟那些与其专业有关单位联系紧密,通过专业教师可以获得大量就业信息。因此,就业干部积极主动争取这些专业教师的支持,可以增加帮助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机会。一些学校通过专业教师的热情配合,慷慨提供他们的社会资源,每年可推荐约占毕业生人数的10%以上毕业生。
3 学校在技术方面的措施
3.1 模拟职场,扩展就业 学校要建立起上下联动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培育校内就业市场。如举办校园招聘会,在学校当场推荐学生,企业进场招收员工,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对接。或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打包”式配送,实现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许多学校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就业的,比如,上海各高职院校、上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分中心已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小型就业市场,举办专场招聘会、信息发布推荐会及网上招聘会等。这种校际间联合建立的毕业生就业推广市场,引起了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关注。
3.2 利用科技,促进就业 学校就业工作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具有运行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的网络技术,非常适合于学校开展就业信息指导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就业在线”、学校网页、学校就业信息网页以及行业在线,向社会发布当年毕业生所学专业、毕业生人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此外还可以加强毕业生个性化信息的介绍,为用人单位了解学校和毕业生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平台,提高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学校增大几率。
3.3 技巧应用,成就就业 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择业技巧的宣传,这包括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准备自荐材料、如何参加面试等,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和模拟招聘、面试,让毕业生以最优秀的自我、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提高应聘成功率。
总的来说,学校积极主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尽一切可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具备现代职业素质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谋得一席之地,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的最基本动机。
参考文献:
[1]杜言敏等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求职方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钟锦等.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创新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3).
★ 现代汉语试题
★ 就业论文
★ 用新式造句
★ 大学生就业论文
论现代汉语中被动的新式用法被就业论文(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