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uolingq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命题写作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命题写作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目录
篇1:考研应用文写作命题原则
考研应用文写作命题原则
根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规定,应用文写作部分在命题方面有以下原则:
1.应用文部分主要要求考生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主要有祝贺信、介绍信、邀请信、申请信、询问信、致谢信、约会信、道歉信、推荐信、投诉信)、备忘录、便笺等。应用文写作时,考生应能:
1) 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
2) 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
3) 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
4) 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2.考试形式: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满分10分。
3.应用文的评分侧重在于信息点的覆盖和内容的组织、语言的准确性、格式和语域的恰当。对语法结构和词汇多样性的.要求将根据具体试题作调整。允许在作文中使用提示语中出现过的关键词,但使用提示语中出现过的词组或句子将被扣分。100词左右,文章长度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篇2:命题散文写作创作规律
命题散文写作创作规律
我们进行考试中所说的“散文”,实际上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叙事性散文,也就是说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是非虚构的散文。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所描写的人物也是以性格片段展现。那么,进行散文考试,为什么一定要写带有记叙性的散文,而不是“美文”、“议论性散文”呢?这是戏剧文学专业人才选拔的需要。它表现在:一方面,戏剧文学专业的考生必须有把自己的几个生活片段结构成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考查考生对生活本身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力。
以朱自清先生的《给亡妇》中的一段文字为例: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一去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段文字,看到书斋中、孤灯下,冷雨敲打窗棂,朱自清先生拈纸按笔,热泪凄然而下的境状。应该说,这是一段非常优秀的文字。
那么,这样一段文字会给我们的写作考试什么启发?一篇比较优秀的散文又有一些什么创作规律呢?
1、取材时,事宜“真”、情贵“切”
所谓“真”、“切”,一方面指选材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另一方面,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过自己的真实感情,应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
情感,是一篇优秀散文的生命所在。只有那些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重新引起你的真情,使你更投入地进行写作;而投入地写作,更能表达出你写作时最真实的体验,既没有道德、家庭禁忌的限制,也没有编造故事的苦恼和干瘪,更能表现你独立的写作品格。
法国文学家蒙田在《随笔集》中说:“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书中描绘的就是“我的生平”。
《中国新散文大系·散文二卷?导言》中说: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个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个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宝贵的个性的表现。
那些真正触动过感情的生活记忆,是作者独有的积累和感悟。写作者因此写得如行云流水,读者阅读时可心领神会。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可以提供给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丰富读者的情感世界。这也正是文学的重要功能。
应该注意的是:写“我”的生活记忆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展现“我”——主人公——作者的心灵的历程。这就是说,情感发自内心,而表现出来的也应该是记述的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给亡妇》这篇文章,虽然是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但记录的亡妻生前的一段小事,却一定是在作者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释怀的。我们感受到的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怀念与叹息。
一件事情在你一闭上眼睛的时候就浮现出来,那一定是你的最佳选材。
希望考生在进行选材时,应该回忆那些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有趣的、久久难以忘怀的事情,哪怕回忆的事情只是打碎过的一个杯子,之后自己是如何去处理这个杯子的,将那些最微小的一颦一笑都细腻地记录下来,通过真情的描写,将感觉传达给他人。
这样的回忆,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往事中的闪光点而成为创作中难得的素材。
在逐步回忆时,还要逐步积累。要时刻观察周边的人、事、小事、怪事,哪怕是一盏忽明忽暗的日光灯,或者是漂着水草的一泓小溪,都应该站在那里体味一会光的变化,触摸一下水的温度和水草的润滑,并将这种感受真切地记在心里,同时再以形象的文字复述出来。通过这些开发、回忆,许多有趣的生活片段便会随时出现在你的头脑中。
2、写作时,情贵“真”
写作时,感情贵在“真”。这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动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对创作者的束缚,把内心的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这个 “我”是不出场的,然而他无处不在。这不是说我如何了不起,这只是说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诚恳地、负责地对读者讲话,讲作者要说的话。
说真话,要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抛除在外。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也曾说:我回过头来看看童年的创作,它是粗糙的、幼稚的,但总是纯洁无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孩子写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他所珍贵的是创作的那一瞬间,在这个瞬间里他感到了愉快,仅此而已。
文学创作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独特系统。“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是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无功利的,是人类情感的描摹、记忆、创作和补充。作者感受的愉悦,应该是写作后释放的快感。考生在创作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释放激情,才能将作品写得清晰、透彻、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时的境况正是由于本身透露出的一种真诚而引起了我们的联想。
3、写作时,文字贵在“真”
文字的“真”主要是指所写的文字要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如何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苏联文学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最有分量、最令人惊叹的散文是凝练的散文,它删除了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
这段论述,实际上要求的是文字动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比如还是《给亡妇》中的这几句:
……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一去不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虽然只有短短五十余字,却字字具体地描摹了当时的情状,表达了妻对生的渴求和对死的恐惧,言简意深,读罢令人内心酸楚。
质朴的文字缩短了作品与读者的空间,也令读者舍弃了观看绚烂文字时外在的感叹而深入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凄凉、欢乐、无奈、哀怨……
另外要强调的是:戏剧文学是要承担戏剧、影视的创作任务的,而这些艺术形式都是要通过演员、布景、台词、调度、画面来完成的,这些都相当具体。因此,对文字直观性和形象感的把握要求就更高。
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而形象中更要有情感,是内在心象的表达。
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到:“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
这种语言啰嗦、苍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
我们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
这样的语言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此外,要注意行文的节奏感,可以跳跃就跳跃,需要重点渲染的要不遗余力地渲染。要注意事物的象征意义,即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中的“比”,即以此物暗示更深入的.其他含意。要注意文字中的幽默感,这样会使文章更富于生趣;但要注意幽默感绝不同于耍贫嘴。林语堂、老舍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就有极强的幽默感。
4、写作时,人物描写贵在“真”
记录人物,描写人物的内心,是散文写作的重要内容,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目的。记“人”贵真,既要求描写人物的真实感情,也要描写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比如下面的一段文字,记述了一位父亲的一个生活细节:
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去换那个灯管。我真怕他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躯体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够了半天,父亲的汗流了下来,还是没有完成……我只好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
我走到门口,假意地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顺着门缝望去。哈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父亲轻轻地抱着肚子滑下沙发,把小凳从沙发底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肉的人,尤其是文中父亲的几个动作——“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抱着肚子滑下沙发”、“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形象、生动,完全是作者随心所至,全无伦理评判,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可爱的父亲。
5、写作时,注意细节的刻画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视觉的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但仍可以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现创作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些细节主要是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意思。比如这样一段文字:
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几丝我从未察觉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使作者有意地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这些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在心中充分回味。比如对父亲换灯管的描写,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描写父亲穿越铁道站台的情节,都是比较好的细节描写。
6、事件选择要“小中见大”,小而精彩
在杂繁纷呈的生活素材中,哪些可以成为我们着力写作的素材呢?其实,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但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小中见大,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着力点。
我们选取的素材,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把握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样。
7、谋篇时,要有独特性
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同的人写同样一件事情或一种情感,表现出来的文字却可能截然不同:有的文章平庸无味,而有的文字则能引人入胜。除了文字功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在文章中显示出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文字的精彩上,其遣词造句,结构铺排,场面的描写讲究、简练、细致又富于层次,可令人读来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待世界的认识以及由此认识而引发的事件选取上。其中,以对待世界的认识为重要。
世界展示在每个人面前的大多是它的表象。而认识这种表象下面所隐含的内容,却是因人而异的。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事件和情感都是相仿的,看似或喜或悲、或得或失,但这只是生活的“常数”,是共性。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他的人生阅历、家庭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个性的不同,这些相仿的事件和情感就变得不那么一样了,这是独特性,是生活的“变量”,是“个性”。
比如“得失”的关系。一般思维中,都认为“得”是好的,是令人幸福的。但有的时候,“得”的同时却也会失去很多。比如人身的自由、身体的健康、信任等等。反之,“失去”一些物质的局部,而应看到全体,也可能得到精神的解放等等。在平时观察、分析生活的时候,应多方面考虑,不应局限在一点。
有时,这种独特性也表现在对事物的细腻体验之中。前面说过,对于世界的表象、“常数”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对这些表象,“常数”的一些罅隙的体察却容易被人忽略。比如前面谈到的“注意细节刻画”这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给出了这样的例子。这样的细致体察和细节刻画也可以使文章充满个性。
大部分文章显得平庸,多是因为在选材时过滤了那些独特的生活,或者将原本的生活“美化”、修饰;将个性隐瞒在共性的下面,作者的视角陈旧,文章便自然无趣了。
更多的文章则表现在直面自己的生活方面,大胆地把那些为人所知的事情呈现出来,尽管有的生活可能看来卑琐,甚至不光彩,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些是作者心底最隐秘的东西,是“心灵的吩咐”。
要突破“常数”,将这些“变量”细腻地记录出来,使读者看到与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东西,不但补充了读者的阅历,更找到了与作者情感相契合的东西,并通过个人的体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因而文章的丰富性也就产生了。
篇3:高考作文命题:回归写作本源
高考作文命题:回归写作本源
每年高考,作文命题都会成为社会激烈讨论的焦点,之所以出现此现象,主要原因为:一是作文为高考重头戏,其得分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高考成败大局;二是命题与阅卷的主观性特征明显,见仁见智,于是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赞美之声有之,各种质疑甚至全盘否定的声音也充斥其间。其中,一些观点与高考的功能、作文命题规律相悖,有失客观、公允,值得商榷。
科学性与导向性并存
当我们褒贬高考作文时,首先要厘清其科学性标准,这是甄别是非高低的逻辑前提。宏观地说,考试是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环节,担负教育质量测量与反馈功能。考试可以检测某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进而反馈信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环节。高考在检测中学教学情况的同时,更肩负选拔职责。于是,高考命题应遵循两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当然,具体到不同学科的命题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环节,我们还应增加“有利于发挥考试科目、题型自身优势”原则。因此,高考作文的命题如何充分发挥作文命题独特作用就应该成为我们探讨命题科学性的关键所在。
作文属于主观型题目,从命题到评卷的全过程都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是作文命题人进行命题时的主观意图与文字表述的清晰度。这里存在命题人主观倾向性问题,也就是作文传达出的导向性。其次,考生的临场解读与构思写作。考生要通过命题所提供的文字信息解读其中蕴含的内容,条分缕析地斟酌题干要求,把握诸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等框定条件。再次,阅卷人对命题本身的把握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考生答卷的.评价尺度。这时,阅卷人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正确理解命题隐含的指向,还要以此准确判定考卷的水平。毫无疑问,以上三个环节的关键取决于命题本身的科学性,无论是考生的答卷还是阅卷人的评判尺度都必须牢牢建立于命题基础之上,受制于命题本身。因此,高考命题自身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的选拔功能决定了其命题原则是“区分”,是“众人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赛”,不同于日常的期末考试、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合格”考试,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就是把握合理的尺度,即“区分度”,也就是测试题目对被测试对象的某方面特性的区分程度。区分度高的命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区分度低的命题则难以甄别,被试之间得分差距不大;若命题的限制太少,过于宽泛,不利于评分;限制太多,束缚考生的思路,放不开手脚,好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前瞻性与哲理性、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
面对的高考作文,社会各界发出不同声音,有的围绕作文命题的导向性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就命题本身设计的逻辑严密性问题发表各自观点,众声喧哗交织形成争鸣局面。概括地说,质疑观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性问题,一是命题本身的逻辑严密性问题。前者认为作文题过于“哲学化”,甚至有些“禅宗化”的色彩,有的认为诸如上海试卷所涉及的“自由”范畴命题过于成人化,“泯灭”了高中生的“童心”,超出中学生的视野;后者认为作文命题本身限制条件太严,不利于学生“有话可说”。
就受质疑的第一个方面讲,高考作文的导向至少包含前瞻性与哲理性两个维度。所谓“前瞻性”是指引导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哲理性是指强化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意识,引导学生面向未来,这不仅对中学教学,而且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乃至全社会的良好风气的树立,都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舆论导向滞后,尤其是文艺界影视圈,过度地将目光、精力、财物集中于“过去”,“美国人穿越未来,中国人穿越过去”的概括虽有戏谑,但仍有道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闻界就报道日本已为下个世纪培养人才,美国影视界更是展望未来世界;相反,我们的影视界又给青少年提供了什么精神食粮呢?从《少林寺》拉开“武侠热”序幕,到“帝王热”、“皇后热”和“后宫热”,一路拍过来——拍完了皇帝拍皇后,拍完了秦代拍清代,拍完了正宫拍妃子,拍完了正史拍野史,野史不够加戏说,像过筛子一般梳理。如此导向,怎能放眼未来?
辩证思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以议论文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为目标,诸如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物质与精神等诸多范畴的辩证关系都能见功底。因此,作文命题仍然一以贯之地坚持强化方法论意识导向是正确的。浙江卷的“门与路”命题,四川卷的“人只有站起来后世界才属于他”,湖北卷的“山顶的风景”,江苏卷的“什么是不朽”等题目,都富有较浓厚的辩证色彩,有利于区分考生的思维水平。多年阅卷经历显示,这样的命题有利于那些思维活跃、涉猎广泛、富有创造力的考生发挥,当然,文学素养好的考生更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施展才能的天地,其作文自然是不同凡响。这样的考题避免了千篇 一律、千人一腔的“官话”、“套话”局面。
就受质疑的第二个方面说,实质涉及命题本身的“放开与限制”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很难处理的问题,即如何掌握放开的“度”——这将直接影响到命题的区分度。那种“降低作文写作限制,让每位考生有话说”的论点有失偏颇。既然是选拔性考试,必然要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作文命题本身具备一定难度的限制是合理的,尤其是命题提供的材料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把握,提高了审题、立意难度,是“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考查,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这种宽严相济的命题形式更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区分度,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吻合了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历史使命。
高考命题需要探讨,善意的理性批评有益而且有助于改进作文命题。若仅仅出于宣泄情绪的否定则是不可取的。
篇4:命题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的概念、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的真假.
2、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
(2)是否是:
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
(3)的组成
每个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真、假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的组成,能够区分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的概念,并举例.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分析(3),(5)为什么不是.
教师分析以上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请学生举几个数学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 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的构成,改写的形式.
例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理解真、假
1.让学生分析两个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的一种分类:真和假.
2.给出真、假定义.
真: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叫做真.
假: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都是错误的,叫做假.
注意:
(1)真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不是真.
(2)假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不正确,所以也是假。
(3)注意与假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也更不是假.
(4)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强调真假的大前提,首先是.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
例 请判断以下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2)(3)(5)是真.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是真,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是假,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真?假?
2.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与真、假的关系.
2.抓住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
3.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篇5:命题
命题
命题mìng tí[释义]①(名)出题目。
②(名)逻辑学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构成] 动宾式:命|题[例句] 这次写的是~作文。(作定语)篇6:高考微写作命题预测及技巧点拨
2017高考微写作命题预测及技巧点拨
研究已出现过的小作文,其命题特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具体说来,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一些:
一是说明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 评价、某种活动评价等等。诗文漫画等赏析。
四是应用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熟悉各种各样的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通讯、消息、广告、通知、摘要、聘书、海报、解说词、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等。
五是扩缩改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
今后的小作文,会如何命题,命题的走势如何呢?我们的判断是,有继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将继承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以上所列举的五大类的小作文命题形式,仍然会继承,这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创拟哲理笑话、写趣味小品文、写微型小小说、提 供情景、氛围等,要求转述;根据中间,补写首尾;把记叙文、散文等转换成诗歌,或把诗歌转换记叙文、散文……
此外,在小作文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各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如说明方式,要弄清对象是具体事物、抽象事理,还是事物的形成过程;顺序是以空间、时间为序,还是以逻辑事理为序;语言是平实性说明,还是文艺性说明。如描写方式,要懂得按照对象分为,写景、写人、状物;按手法又可分为,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按顺序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静到动、由整体到局部等。单就写人而言,要会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单就写景而言,要能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等方面表现景物的特点,要能充分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要善于使用对比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写作技巧。记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也都应做到分门别类,了如指掌才行。
篇7: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文
内容摘要: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最大,而作文指导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笔者从近年高考作文题出发,探究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话题作文背景,以及试题中蕴藏的核心概念意识、具体语境意识、发散辩证思维等值得关注的命题指向。从作文命题的特点出发,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提出建议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教学策略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一向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尤其是高考命题的独特性常常会引发教育界的讨论,但不可否认,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命题对本省的语文教学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xx年始,江苏高考进行独立命题距今已经过去14个年头,高考作文试题也已然形成了稳中求变、开放创新[1]的稳健风格。因此探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是可能的,从命题发展脉络把握命题导向,进而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让高考作文发挥其“指挥棒”的正效作用[2],并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良性关系,也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一.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发展
近六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谓新材料作文,有老师将之归纳为三个新:“立意角度新、材料处理新、文体要求新”[3],即给定一段材料文中给出关键词语、从多个立意角度出发、不限文体进行写作。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看似带了一个“新”字,就其形式而言依旧离不了“材料作文”的背景,因为一旦脱离了材料就又回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去了。但就其内容又离不开话题作文的背景,自以来几乎每一次的作文试题中都有明显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出题者本身并不是想让考生漫无边际地“跑马”,他们总希望找到一个内在的圈子将新材料作文给约束住,给出的材料看似是开放的,但实际上还是封闭的。以下将一一简述13年到来作文的具体形式和内容。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以“蝴蝶与探险者”的故事开创了本省新材料作文的新纪元,此后五年,无一例外均采取这样的命题形式。当年的命题无疑是产生了巨大争议的,无论是命题者自身对于材料的改动,还是原作常识性的错误,均引发了相当程度的讨论。但是抛开这些问题,回到命题本身,应该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命题形式与内容上的指向性。第一,发散意识,这段材料是一则故事类的材料,故事中有多个要素,很明显命题者设置了多个角度,而并非旧材料作文仅有一个最佳立意。第二,全局意识,新材料作文固然有很多的立意角度,然立意必定有高下之分,那么立意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第三,语境意识,新材料作文必然不是信马由缰,一定要在材料语境之中的思考,绝不是随意在文中挑选关键词就能够进行无限拓展的。13年的作文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开端,其后几年的作文命题就显得更加成熟老道。以下将14到18年的作文进行综合对比阐述。五者均属于“名言”性质的材料,有明显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的导向:“青春、朽与不朽”,“智慧”,“说话、创新、个性”,“车”,“语言”。这样的命题带有我省一贯的话题作文的特色,看似是一段材料,其中内容又是有核心的,思维是需要发散与拓展的,但是又必须是围绕着中心词核心概念进行发散与拓展的,这对于学生的语境意识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还有一点共通性就在于,考题呈现辩证特点,在名言类的材料之中,处处显现着辩证思维的痕迹,希望考生对核心概念进行演绎时要有辩证的逻辑思考,有界定有辩证地发散,而不是无章法无逻辑地自说自话,这是高考作文的内在指向要求。当然三者也有各自的倾向,“青春朽与不朽”的辩证意味浓,生活色彩浓,更加倾向于从个人的情致,志向,人生态度角度思考,十分贴近高中生,显得格外亲切。“智慧”更侧重于界定,发散,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必须做的功课,以及围绕这样的核心概念的具体展开,忌讳以空对空。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关键词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有多个概念,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也不能脱离材料任取关键词进行论述。有关于车的命题,其话题色彩更加明显,与前几年的辩证风不同,本则题目又转回到引语加话题的形式,尽管作者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是隐含在其中最关键的话题就是“车”。一切的阐述都离不开这个“车”,真情,观念,哲思都是寄寓在“车”上,这种命题形式给套作、模式作文等等速成作文极大的打击。借鉴了美学角度的“移情”,也接近中国古代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作形式,更考验学生从一粒沙中看出乾坤气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今后的作文中显得尤为重要。18年关于“语言”的试题,更类似于的“智慧”,概念十分宽泛,需要有界定,又要找到一个小的入口切入发散,且试题更显人文气息。
二.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以上简要梳理了江苏高考近年来作文试题的发展脉络,在脉络的梳理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共通的特点并试图探究出一些普适性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将成为指导中学生作文写作强有力的理论支撑。1.新材料作文形式与话题作文背景江苏近年来的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但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恰恰相反,话题作文对新材料作文的影响是巨大的。脱离了语境,脱离了背景的阐述的作文都有游离主题的危险,因此话题意识应该得到重视。更有教师提出“新材料话题作文”[4的概念,将这种作文形式界定在新材料与话题作文之间。不管怎样界定,话题意识将在未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直延续下去。2.立意多元化与语境核心概念确立立意多元化是新材料作文的显著特征,但是多元不意味着包罗万象,乃至于信马由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多数都有着核心概念的出现,这实际上就指引着学生的行文思路,既要发散但绝不能脱离材料中语境自由发挥。作文的立意有多个侧面,但绝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从材料的某一侧面出发,也要兼顾到整个语境的具体内容,谈“青春”还是要回到“朽与不朽”的讨论,谈“经验”、“能力”、“境界”也必须建立在“智慧”这一核心概念上,谈“文化、文明”也离不开语言的载体,而不是漫无边际地从材料中任取一个词进行无限放大。立意的多元化应该是建立在对于语境核心概念的准确把握上,这与新材料作文中蕴含的话题意识是一致的。3.以小见大的发散思考与辩证思维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接地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青春”、“智慧”、“个性、创新”、“车”、“语言”,核心概念的常见化是本省作文对于考生的最大善意,让考生有话可写,有理可论,有情可抒,也进一步打击套作、仿作等不明智的应试举动。当然这也需要考生了解生活,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从小处着手去阐述人生大智慧,这是以小见大的思维,也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学教学的有力引导。尽管近年来的材料趋于生活化,但是绝不意味着试题的简易化,扁平化,相反更考验学生的发散、辩证的思维,行文时对于材料的内在逻辑既要有整体的把握,对核心概念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又能够进一步拓展进行联想与发散,绝不是简单贴标签就能处理的。这对于考生的思维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思维能力也是中学应试训练中所缺乏的。
三.新环境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策略
笔者在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发展脉络,以及江苏高考作文共性上的一些特点,并将以此作为高中写作指导的理论支撑。据高考评卷结果显示,江苏高考全省近7成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且优秀作文多数也都是议论文[5]。平时作文训练时,学生也倾向于选择议论文的样式,因此议论文写作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的应对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课外学生自我阅读、整理材料,到老师课上的讲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以下着重分析教师的指导教学。1.激发学生兴趣写作北大钱理群教授明确指出:“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我们要抓好作文教学,就应该溯本求源,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并在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6]作文指导一直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老大难,唯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让学生爱上写作,最终在考场中写出优秀的文章来。2.推动构建核心意识高考作文有核心概念,作文素材准备时也可以有核心素材意识,当然这不是教学生去套作,这种核心素材意识是将一则素材进行多角度演绎,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意识。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核心素材作文,作文依靠某一核心概念生发出去的,核心素材同样也需要有多重内涵。例如启发学生从绘画、音乐、京剧、昆曲等高雅题材中寻找出丰富的内涵,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构建,共同探究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意识,并实际运用到平时的片段写作以及考场作文中,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核心素材之外,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有核心话题倾向,高考作文说到底还是考的“人”的作文,一定会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有关“人”话题,从这些大的话题入手去寻找材料,运用材料时又从小处着手,深入到大的话题中去,这是培养逆向思维的好方法。3.课堂具体写作指导写作指导是有指向性的教学过程,应该分模块进行。首先是审题立意指导,所谓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考场中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是前功尽弃。审题的训练,看重的就是核心概念的概括与阐述,教师绝不可用似是而非的观念去指导学生审题,对待审题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其次,结构与语言指导,这应该也是专题训练的内容,作文结构的多样化与语言的丰富性,这也是值得去讨论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盲目教学生追求语言形式之美,最终导致学生将作文写成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杂文”,毕竟一切结构技巧都是为作文的中心服务,游离了中心再多的技巧也是浪费。4.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将课外阅读与考场作文结合,一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贯彻好整本书阅读计划,与学生一同品读经典,这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契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江苏高考作文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囿于水平或许未能做出更深层的探究,但是归纳出的江苏高考作文思路是明确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形式、话题为内容的“新材料话题作文”,且注重核心概念界定,注重材料语境,贴近生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辩证思维。今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把握高考作文发展的内在指向,这样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忠.稳中求变开放创新———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十一年作文回眸与展望[J].语文知识,20xx,(7):94-96.
[2]冯建玲.江苏高考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朱亚芳.新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J].语文知识,20xx,(2):61-62.
[4]董健.新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及审题技巧[J].语文建设,20xx,(1):41-43.
[5]黄莉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xx.
[6]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篇8: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
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写作心理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 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 表一点浅见。
一、运用探索、猎奇心理命题。 探索、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 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索、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 。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 ,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折。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鹿狼之战》,谈一群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鹿被赶进了养殖场,结果生长状况愈来愈差,病弱越来越多。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养殖场 里放进了两只狼,结果鹿群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 而反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写 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 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二、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 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 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 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考试成绩是衡量 学生的唯一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 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 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心里话。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 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生了征服疑难的愿望,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他们认识到先知先觉者、披荆 开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再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辨》,这类文题很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用礼来走天下,打天 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种反对歪风邪气、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情绪油然而生, 写作冲动产生了,学生自然会兴趣为文。
三、运用关注、责任心理命题。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 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
[1] [2] [3]
篇9:考研英语写作的四大命题特点
考研英语写作的四大命题特点
首先考生特别要注意语言的正确性,在语言方面,应把语言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语言错误大致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谓一致;第二,时态;第三,冠词的用法;第四,名词的单复数;第五,搭配问题;第六,单词的拼写。检查核对的时候,一般不要再内容上进行修改。阅卷者根本不会意识到所加的一句话有多么重要,文章多一句话少一句话是不会改变阅卷者印象的。
另外,虽然小作文与前几年大纲相比没有较大变化,但是同学们应注意,除了要准备我们一直重点强调的书信类应用文外,类似通知这种告示类的应用文及摘要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全面备考,从容应对。为了避免考生猜题、押题,作文命题会呈多种形式。命题形式的多样性对语言基本功好的考生很有好处。一般来说,语言基本功扎实、考前又做了充分准备的考生无论命题呈何种形式都能应付自如。
一、作文命题的特点
1.作文选材均为热门话题并贴近生活。
2.文体多为说明文与议论文。
3.出题形式趋于多样化。
4.作文题目易于理解,作文考题无论以图表、画面还是文字的形式出现都会易于理解。标题中不会出现生词或不易理解的词组,考生不会因看不懂题目而影响正常发挥。这有益于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确保试卷的有效性。
5.作文题目忌偏怪。作文要求写的内容和知识范围是考生熟悉的、常见的和可为广大考生接受的,题目和内容不会偏或怪,因此考生不必猜题、押题。
二、解题方法和历年相似
1.提高笔头表达能力是关键。
2.考前有针对性的背诵范文。
三、在完形填空题中重点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认词和辨词的能力
由此可见,考生应意识到,只有经常对词汇进行同义、反义、近义、同形、同音等多种比较,才能有把握地选择正确的意义和搭配。
四、逻辑衔接题比重加大
从近几年的考题来看,逻辑衔接题的比重加大,这就对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注意句际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关于考研英语命题的总体特点
2.考研英语作文命题特点
3.2017考研英语试题四大特点
4.2016考研英语阅读四大题型命题思路解析
5.2017考研英语写作必备句型
6.2017考研英语写作句型
7.2016考研英语写作金句
8.考研英语写作的答题技巧
9.2016考研英语写作常见错误
10.2016考研英语写作指导
篇10:近期雅思写作TASK2常考命题
近期雅思写作TASK2常考命题
一)Technology and human life科技和人类生活
a) Produ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例:Air transport is being increasingly used in export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countries wherein these types of produce are unavailable or not in season. Some say that this is a good thing while others feel that this use cannot be justified. Discuss.)
b)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例:Many people feel that the use of animals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re too cruel. Others believe it is an unfortunate necessity. Discuss)
二)Social problems社会问题
a)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例:Some people feel that persona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managers or leader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b) Crime and law
(例:Crime rates are on the rise in many countries. Do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send criminals prison or to give them better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instead?)
c) Government role and spending
(例:Many people feel that arts and music do not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s such, 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money on other more important thing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三)Progress and development进步和发展
a)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例:Individual ethnic cultures are a barrier to multiculturalism.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b) Commercialization and materialism
(例:Advertis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life. Do you think the positive effects outweigh the negative?)
四)Mass media大众传媒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mass media (e.g. the Internet, television, film etc.)
(例:The mass medi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ves. This is a negative development in society.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篇1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半命题补题技巧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是补题,而有些同学不会补题,补题,不审要求。如写《 ,我的快乐之源》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可有的同学另起炉灶,填上了与题意相悖的词,如“烦恼、睡觉”等。补题,不审自己。如《感受》,有的同学填了“网上生活”,其实自己对“网上生活”,一知半解,不仅写不好,还闹出不少笑话来。补题,不审材料。选择的材料粗糙,致使文章缺乏新意,少真情实感。其实“补题”正是半命题作文给我们提供的优势,我们为什么不发挥这样的优势,去开阔视野,选择那些自己感受最深的来写呢?只有补上一个好题目,才有望思路顺畅,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来。
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
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读懂了这半个命题的含义,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比如《永远的 》一题,题眼是“永远”,补题前我们就要斟酌一番,自己心头够得上一生铭记的到底是什么。将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素材作一番细致的排列、筛选,看看自己最难以忘却的人、事、物到底是什么?再追问一下自己,这些人、事、物为什么深深地烙在了记忆深处?经过这样反复琢磨,就能够准确把握题意,补上自己最熟悉的半个题目,补上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那半个题目了。
选择有利于主旨开掘的题目。比如《教会了我学语文》一题,提供了“课堂、老师、电视、书报、自然、社会、生活”等可选择的词语,应该说每一个词语补上后都能符合要求,都能表达积极、健康、昂扬的主题,但是这一组词语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提炼出更有新意的、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如自然、社会、生活等就非常新颖,又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能平中出新、平中出奇。人们不是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吗?
考同一道题,全靠补出称心题。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同题写作的'人数众寡悬殊。由于全市考生一道题,就必然造成“补题”上的严重“疑似雷同”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会给阅卷老师带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势必影响到作文的得分。怎样避免这种现象?前人曾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者,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者,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之“第三番来者”就是根据题意反复挑选的“精语”。具体做法就是:在考场上,当你读完半个题目,马上就能想到的“题目”,或稍加思索后想到的那个“题目”,都必须毫不吝惜的去之不用。而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个三、五分钟,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目”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精彩的题目,补题时还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
当然,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如《告诉你》为题,能补出记叙类、说明类、甚至是议论类文体的题目。至于补上哪一类则是半命题作文灵活性的体现,是题目赋予你的“选择权”,但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作文。如果你的形象思维发达,善于记叙描写,可选择记叙文;如果你的有关知识比较丰富,长于说明事物事理,可选择说明文;如果你的逻辑思维见长,善于说理议论,可选择写议论文。要注意的是,记叙文当以叙述描写为主,那精当的议论,只是点睛之笔;说明文当以介绍为准,必须把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准确,还要正确使用说明方法,议论文当以论证为要,以叙代议的毛病必须革除。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提高作文质量。补题能思前想后,煞费一番苦心。那成功女神就会手捧鲜花向你走来。
篇12: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文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议论文写作指导论文
内容摘要: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分值占比最大,而作文指导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笔者从近年高考作文题出发,探究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出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话题作文背景,以及试题中蕴藏的核心概念意识、具体语境意识、发散辩证思维等值得关注的命题指向。从作文命题的特点出发,为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提出建议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教学策略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一向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备受瞩目,尤其是高考命题的独特性常常会引发教育界的讨论,但不可否认,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作文命题对本省的语文教学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推动作用。自始,江苏高考进行独立命题距今已经过去14个年头,高考作文试题也已然形成了稳中求变、开放创新[1]的稳健风格。因此探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是可能的,从命题发展脉络把握命题导向,进而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让高考作文发挥其“指挥棒”的正效作用[2],并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良性关系,也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一.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发展
近六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谓新材料作文,有老师将之归纳为三个新:“立意角度新、材料处理新、文体要求新”[3],即给定一段材料文中给出关键词语、从多个立意角度出发、不限文体进行写作。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看似带了一个“新”字,就其形式而言依旧离不了“材料作文”的背景,因为一旦脱离了材料就又回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去了。但就其内容又离不开话题作文的背景,自以来几乎每一次的作文试题中都有明显的关键词、核心概念,出题者本身并不是想让考生漫无边际地“跑马”,他们总希望找到一个内在的圈子将新材料作文给约束住,给出的材料看似是开放的,但实际上还是封闭的。以下将一一简述13年到来作文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江苏高考作文以“蝴蝶与探险者”的故事开创了本省新材料作文的新纪元,此后五年,无一例外均采取这样的命题形式。当年的命题无疑是产生了巨大争议的,无论是命题者自身对于材料的改动,还是原作常识性的错误,均引发了相当程度的讨论。但是抛开这些问题,回到命题本身,应该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命题形式与内容上的指向性。第一,发散意识,这段材料是一则故事类的材料,故事中有多个要素,很明显命题者设置了多个角度,而并非旧材料作文仅有一个最佳立意。第二,全局意识,新材料作文固然有很多的立意角度,然立意必定有高下之分,那么立意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第三,语境意识,新材料作文必然不是信马由缰,一定要在材料语境之中的思考,绝不是随意在文中挑选关键词就能够进行无限拓展的。13年的作文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开端,其后几年的作文命题就显得更加成熟老道。以下将14到18年的作文进行综合对比阐述。五者均属于“名言”性质的材料,有明显的关键词与核心概念的导向:“青春、朽与不朽”,“智慧”,“说话、创新、个性”,“车”,“语言”。这样的命题带有我省一贯的话题作文的特色,看似是一段材料,其中内容又是有核心的,思维是需要发散与拓展的,但是又必须是围绕着中心词核心概念进行发散与拓展的,这对于学生的语境意识就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还有一点共通性就在于,考题呈现辩证特点,在名言类的材料之中,处处显现着辩证思维的痕迹,希望考生对核心概念进行演绎时要有辩证的逻辑思考,有界定有辩证地发散,而不是无章法无逻辑地自说自话,这是高考作文的内在指向要求。当然三者也有各自的倾向,“青春朽与不朽”的辩证意味浓,生活色彩浓,更加倾向于从个人的情致,志向,人生态度角度思考,十分贴近高中生,显得格外亲切。“智慧”更侧重于界定,发散,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必须做的功课,以及围绕这样的核心概念的具体展开,忌讳以空对空。的题目,虽然给出了关键词但是由于题目本身有多个概念,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也不能脱离材料任取关键词进行论述。有关于车的命题,其话题色彩更加明显,与前几年的辩证风不同,本则题目又转回到引语加话题的形式,尽管作者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是隐含在其中最关键的话题就是“车”。一切的阐述都离不开这个“车”,真情,观念,哲思都是寄寓在“车”上,这种命题形式给套作、模式作文等等速成作文极大的打击。借鉴了美学角度的“移情”,也接近中国古代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作形式,更考验学生从一粒沙中看出乾坤气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今后的作文中显得尤为重要。18年关于“语言”的试题,更类似于的“智慧”,概念十分宽泛,需要有界定,又要找到一个小的入口切入发散,且试题更显人文气息。
二.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以上简要梳理了江苏高考近年来作文试题的发展脉络,在脉络的梳理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共通的特点并试图探究出一些普适性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或将成为指导中学生作文写作强有力的理论支撑。1.新材料作文形式与话题作文背景江苏近年来的作文,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但不意味着话题作文就失去了指导意义,恰恰相反,话题作文对新材料作文的影响是巨大的。脱离了语境,脱离了背景的阐述的作文都有游离主题的危险,因此话题意识应该得到重视。更有教师提出“新材料话题作文”[4的概念,将这种作文形式界定在新材料与话题作文之间。不管怎样界定,话题意识将在未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直延续下去。2.立意多元化与语境核心概念确立立意多元化是新材料作文的显著特征,但是多元不意味着包罗万象,乃至于信马由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题,多数都有着核心概念的出现,这实际上就指引着学生的行文思路,既要发散但绝不能脱离材料中语境自由发挥。作文的立意有多个侧面,但绝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从材料的某一侧面出发,也要兼顾到整个语境的具体内容,谈“青春”还是要回到“朽与不朽”的讨论,谈“经验”、“能力”、“境界”也必须建立在“智慧”这一核心概念上,谈“文化、文明”也离不开语言的载体,而不是漫无边际地从材料中任取一个词进行无限放大。立意的多元化应该是建立在对于语境核心概念的.准确把握上,这与新材料作文中蕴含的话题意识是一致的。3.以小见大的发散思考与辩证思维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都比较接地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词语“青春”、“智慧”、“个性、创新”、“车”、“语言”,核心概念的常见化是本省作文对于考生的最大善意,让考生有话可写,有理可论,有情可抒,也进一步打击套作、仿作等不明智的应试举动。当然这也需要考生了解生活,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阅读,从小处着手去阐述人生大智慧,这是以小见大的思维,也是高考作文对于中学教学的有力引导。尽管近年来的材料趋于生活化,但是绝不意味着试题的简易化,扁平化,相反更考验学生的发散、辩证的思维,行文时对于材料的内在逻辑既要有整体的把握,对核心概念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又能够进一步拓展进行联想与发散,绝不是简单贴标签就能处理的。这对于考生的思维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这种思维能力也是中学应试训练中所缺乏的。
三.新环境下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策略
笔者在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发展脉络,以及江苏高考作文共性上的一些特点,并将以此作为高中写作指导的理论支撑。据高考评卷结果显示,江苏高考全省近7成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且优秀作文多数也都是议论文[5]。平时作文训练时,学生也倾向于选择议论文的样式,因此议论文写作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的应对策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从课外学生自我阅读、整理材料,到老师课上的讲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以下着重分析教师的指导教学。1.激发学生兴趣写作北大钱理群教授明确指出:“愿意写与有内容可写,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础,我们要抓好作文教学,就应该溯本求源,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并在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6]作文指导一直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老大难,唯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方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让学生爱上写作,最终在考场中写出优秀的文章来。2.推动构建核心意识高考作文有核心概念,作文素材准备时也可以有核心素材意识,当然这不是教学生去套作,这种核心素材意识是将一则素材进行多角度演绎,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意识。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核心素材作文,作文依靠某一核心概念生发出去的,核心素材同样也需要有多重内涵。例如启发学生从绘画、音乐、京剧、昆曲等高雅题材中寻找出丰富的内涵,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构建,共同探究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意识,并实际运用到平时的片段写作以及考场作文中,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核心素材之外,作文教学指导也需要有核心话题倾向,高考作文说到底还是考的“人”的作文,一定会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有关“人”话题,从这些大的话题入手去寻找材料,运用材料时又从小处着手,深入到大的话题中去,这是培养逆向思维的好方法。3.课堂具体写作指导写作指导是有指向性的教学过程,应该分模块进行。首先是审题立意指导,所谓审题定生死,立意决高下,考场中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是前功尽弃。审题的训练,看重的就是核心概念的概括与阐述,教师绝不可用似是而非的观念去指导学生审题,对待审题必须做到一针见血。其次,结构与语言指导,这应该也是专题训练的内容,作文结构的多样化与语言的丰富性,这也是值得去讨论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盲目教学生追求语言形式之美,最终导致学生将作文写成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杂文”,毕竟一切结构技巧都是为作文的中心服务,游离了中心再多的技巧也是浪费。4.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将课外阅读与考场作文结合,一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贯彻好整本书阅读计划,与学生一同品读经典,这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契机。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江苏高考作文绝对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有规律可循的,笔者囿于水平或许未能做出更深层的探究,但是归纳出的江苏高考作文思路是明确的。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形式、话题为内容的“新材料话题作文”,且注重核心概念界定,注重材料语境,贴近生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辩证思维。今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应该注意把握高考作文发展的内在指向,这样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忠.稳中求变开放创新———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十一年作文回眸与展望[J].语文知识,2015,(7):94-96.
[2]冯建玲.江苏高考背景下的高三作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朱亚芳.新材料作文的“前世今生”[J].语文知识,2014,(2):61-62.
[4]董健.新材料作文的话题化及审题技巧[J].语文建设,2017,(1):41-43.
[5]黄莉萍.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13: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的写作心理
作文命题引发与学生的写作心理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表一点浅见。
一、运用探索、猎奇心理命题。
探索、猎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的增强,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探索、猎奇心理也愈强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这种心理实际上是青少年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和证服欲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辨折。例如,有一则材料名为《鹿狼之战》,谈一群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鹿被赶进了养殖场,结果生长状况愈来愈差,病弱越来越多。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养殖场里放进了两只狼,结果鹿群非但没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壮大。这个材料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怎么没有天敌而反有害,有了天敌反而有益”,一题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热烈,歧见迭出,想叫他们不说也不行。再如写谈《王熙凤的“笑”》、《新乞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怎么单写她的笑呢?乞丐也有新旧,这里的“新”到底是什么含义?由于命题新颖见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普遍喜欢写。探索、猎奇心理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善于运用,会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二、运用质疑、是非心理命题。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许多是非难辨的事物,这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争辩。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理性思维的增强,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倘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希望解决而又有探讨价值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讨论。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心里话。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生了征服疑难的愿望,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他们认识到先知先觉者、披荆开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再如《有“礼”走遍天下》、《班门弄斧辨》,这类文题很触动学生的是非心理。“用礼来走天下,打天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种反对歪风邪气、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情绪油然而生,写作冲动产生了,学生自然会兴趣为文。三、运用关注、责任心理命题。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从自身的发展出发,他们有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的责任态度,特别到了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增长,有关他们自身发展的关注心理、责任心理也愈强烈。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命题的又一思路。例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中学生当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机遇》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关注过,思考过:什么是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同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怎样成长、怎样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这类问题,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文题,他们乐于做,并迫切希望得到正确引导。命题中,我们还要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义勇为赞》,这类作文就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四、运用自强、成就心理命题。
争强好胜,想有所作为,这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点。
特别进入高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开始意识到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远大的目标、杰出的人物时时在激励他们,于是现实中的我开始否定过去的自我,追求理想中的我,不断用理想的我鞭策自己,由此,自强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这些心理特点,也就给教师提供了命题的引发因素。例如:《要战胜自我》、《发光与沾光》、《由圆明园废墟引起的思考》,这些文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自强自奋心理,前两题容易激起向自己挑战的情绪,后一题往往在痛定思痛之后,学生会表达出“青年当自强,民族当自强”的强烈愿望。再如《人才与兴国》、《当代青年大有希望》这类文题,不但能刺激学生的自强心理,还能激发他们的成就心理。“兴国需人才,我是人才吗?”“我们荣幸地赶上了这个时代,我能成为栋梁吗?”写作这类题,理想的我,成功的我总是在向自己呼唤,心中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情绪冷静之后便会换来理性的思考和表达。
五、运用审美、认同心理命题。
爱美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着生活。
对于中学生,我们讲“五讲四美”,主要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进行美的教育,力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中学生进入青春初期,除逐渐注意外在形象外,内在审美体验明显加强,他们强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社会培养,自己初步建立起来的审美情趣评价着周围世界,希望社会净化,环境净化,世界美好,自己变得更美好。了解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出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如《从一声“谢谢”谈起》、《谈“净化”》、《谈“生活的色彩”》。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环境、美化心灵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姿、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能把学生带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当学生用他们的审美观确立了美好的事物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善善而恶恶”。他们会赞美、学习美好的东西,批判、摒弃丑恶的事物。如写《我赞廉颇》、《美哉,海迪!》、《壮哉,徐洪刚!》,这会唤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又能引发认同心理,产生内摹仿,为文时,他们会由衷地写出他们的感受,阐发他们的灼见。
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作文命题,应该作为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如果投下去的是一片叶,一片羽毛,则只会冷冷清清。王充《论衡》讲“意奋而笔纵”,刘勰《体性》讲“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都强调了情绪的引发及情,
感调动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注意“投石效应”,我们就多了一把启动学生兴趣作文的钥匙。
篇14:英语等级考试(PETS)写作部分命题规律及练习
写作
第一节命题规律
写作部分是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因而在命题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部分的特点,考生应了解其命题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一、改写句子
该节共有3道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意思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句型的表达方式的掌握。改写句子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的意思大体相同。以填空的形式命题,考生须填补空白并使补全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致。该节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原句,准确理解其含义,将原句和目标句相互比较,找出需要补全的内容,正确改写句子。
(一)改写句子的常考题型
●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例句】
1.many workers built this factory in 2001.
this factoryby many workers in 2001.
【正确答案】was built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熟悉被动语态的构成——不同时态下系动词be的变化形式。
●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
【例句】
2.he asked me,“where are you going?”
he asked me.
【正确答案】where i was going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了解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二者互变时要注意:人称的变化;时间表示法的变化;指示代词的变化;一般疑问句中疑问词的变化;特殊疑问句中语序的变化规则等。
● there be句型的变换
【例句】
3.the room is empty.
there is in the room.
4.what can i do for you?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正确答案】3.nothing4.is there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了解 there be 句型的基本结构,注意系动词be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形式。
● it引导的形式主语句子与其他句型的转换
【例句】
5.he spent 4 hours in doing his homework yesterday.
it took him 4 hours his homework yesterday.
6.it seems that they like pop music.
they to like pop music.
【正确答案】5.to do6.seem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了解代词it在句子中的各种用法。it在英语中是个相当活跃的代词,它可以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和引导强调句等。
● 一些习惯用法的不同表示法
第四章写作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一级)【例句】
7.they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20 years.
they began to study english .
8.he went to the class at 9 o’clock.
he didn’t go to the class 9 o’clock.
【正确答案】7.20 years ago8.until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掌握英语中一些习惯用法的表达方式。在改写句子时,要求用不同的句型或不同的词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 词或词组间的互换
【例句】
9.he spent 20 dollars buying this book.
he20 dollars this book.
10.she does well in english.
she is english.
【正确答案】9.paid...for10.good at
【规律分析】这部分考查同义词或词组的替换。有些词虽然意义相近或相同,但往往在用法和结构搭配上有区别,考生应尤其注意。
● 句子与词组间的互换
【例句】
11.we’re always busy with our work.
we seldom have .
12.the boy is very young. the boy can’t understand it.
the boy isyoung understand it.
【正确答案】11.free/spare time12.too...to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掌握一些惯用词组的用法,同时注意句子和词组间的互换往往会使得句子结构改变。
●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等基本句型的转换
【例句】
13.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book!
to bring your book!
14.my mother is not in/at home.
my mother is.
【正确答案】13.remember14.out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反义词,然后通过否定反义词的方法达到肯定的目的。
● 反义词
【例句】
15.i don’t think maths is as interesting as english.
i think maths is english!
16.of all the boys in the class, john runs the fastest.
john runsany other boy in the class.
【正确答案】15.less interesting than16.faster than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考生熟悉一些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基本句型,如:not as (so)+原级形式+as;比较级形式+than...;最高级形式+...in(of)...
● 词形的派生
【例句】
17.the teacher told us to be careful when we did our exam.
the teacher told us to do our exam.
【正确答案】17.carefully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构词法。词汇学习中构词法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法可使一个词改变词义或词性。考生应能根据句型,将某个词语变为所需要的形式。
● 从句的变换
n 主从复合句与并列句的相互转换
【例句】
18.hurry or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you don’t hurry,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n 从句与从句的相互转换
【例句】
19.he came only after the meeting was over.
he didn’t comethe meeting was over.
n 从句和不定式的转换
【例句】
20.the box is so heavy that i can’t lift it.
the box isheavy for melift.
【正确答案】18.if 19.until20.too...to...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考生了解常见复合句的主句与从句间的关系,掌握复合句从句引导词的用法以及一些起连接作用的词组的用法。
● 用连接词合并两个简单句
【例句】
21.jane couldn’t sing well. i couldn’t sing well, either.
janei could sing well.
【正确答案】21.neither...nor...
【规律分析】这部分要求掌握一些常见连词或连词词组的用法。这些连接词包括and,both...and,not only...but also, either...or,neither...nor,but,so等。
从以上命题规律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掌握了句型,才能保证准确地改写原句而又不改变其意思。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多积累各种句型,切实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各种语法规则,对那些常见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要经常复习记忆。同时还要认识到,掌握了句型并不意味可以忽略词汇的作用,不同的句型中同一个词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作用,也可能派生出不同的形式,考生需要结合考试题型,将词汇放在句型中记忆和学习,从而在掌握句型的同时理解词汇。
(二)改写句子试题范例
下面是关于mary昨天去商店的三对句子。每对句子中,第一句是原句,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改写。要求根据原句和第二句中已经给出的部分补全第二句。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1.many people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there were many people yesterday.
2.mary spent 3 hours buying new year gifts.
it mary 3 hours to buy new year gifts.
3.she was so tired that she couldn’t walk any longer.
she was tiredwalk any longer.
【正确答案】1.in the shops/markets2.took3.too...to
【规律分析】第1题考查同义词组间的转换;第2题考查习惯用法的不同表达;第3题考查从句和不定式的转换。
二、书面表达
该节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题目以简单的文字形式为考生提供了写作情景,并明确提出了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即需要完成的任务。考生必须紧扣所给信息,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表达,不可脱离情景随意发挥,也不可逐字翻译所给材料。考生要注意把题目中所规定的要点基本表达清楚。语言正确恰当,意思清楚连贯,格式正确,字数符合要求。
书面表达涉及的常见应用文体:
(一)简短信函
【范例1】
情景:
假如你是从美国来中国学中文的jane,你到北京一周了。
任务:请你用英语给在美国的朋友tom写一封50字左右的短信。告诉他:
·北京的天气怎样;
·你每天做什么;
·你对中国的感觉怎么样。
请用下列格式:
dear tom,
...
jane
【高分范文】
dear tom,
i’ve already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 beijing is a beautiful city and it has always been fine these days. we have chinese classes every day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we play games with chinese students, and talk with them in chinese.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kind. i like china very much.
jane
【规律分析】简短信函的写作是该部分最常见的考查内容。英文信函的格式、表达方式、称呼用语与中文信函有很大区别,考生应当注意这些区别,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书信,在pets第一级的书面表达中,通常会把所需使用的格式列出,但考生在平时练习中仍需要注意写作格式,养成良好习惯,以便在考试时写起来流畅自如。
(二) 便条
【范例2】
情景:
放假了,你同几个朋友约好骑车去郊游,你要通知小李,但小李恰巧有事外出。
任务:请你用英语给他写一张50字左右的便条。告诉他:
·你们假期要组织什么活动;
·你们何时何地集合;
·你们如何去;
·需要带些什么。
请用下列格式:
dear xiao li,
...
xiao chen
【高分范文】
dear xiao li,
we’re going to go for an outing on holiday by bike. we shall meet at the station at 7:00 in the morning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f you want to go with us, you should bring some food, water and money. we hope you will join us on time.
xiao chen
【规律分析】便条也是pets第一级书面表达的考查重点。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书信,内容简短,格式简单,通常只有一两句话,开门见山。便条内容包括通知、询问、约会、留言等。便条一般是托人递交的或是本人临时在某一场合直接留言,所谈及的一般都是在一两天内的情况。便条通常没有写信人及收信人地址,一般也没有结束语等项,用词随便,比较接近于口语。
(三) 日记
【范例3】
情景:
你昨晚在回家的路上淋雨,晚上开始头疼,今天不能去上课。
任务:请写一篇50字左右的日记,所涉及内容有:
·为何得病;
·谁带你去看病;
·医生说了些什么。
请用下列格式:
tuesday, may 20th,2003
...
【高分范文】
tuesday, may 20th,2003
i feel not well today. i can’t go to school because i have caught a cold.
i was caught in the rain on my way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 i began to have a headache and a temperature at midnight. my mother took me to hospital this morning. the doctor said that i got a bad cold. he gave me some medicine and told me to stay in bed for one day.
so i’m staying home now. i hope i can go to school tomorrow.
【规律分析】日记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写作形式,最为贴近生活,所以写起来不会很困难。格式方面需要注意:日记最前面应该有星期、年月日和天气情况的说明,其中月和日不可省去,其余的有时可以省略,具体写作格式视试题具体要求而定。
(四) 通知
【范例4】
情景:
本周六将有一位美国教授来学校讲美国教育。
任务:请你用英语写一张50字左右的简单通知。内容:
·讲座人;
·讲座的时间、地点;
·讲座的内容。
请用下列格式:
notice
there will be a talk on the education...
april 15,2002
【高分范文】
notice
there will be a talk on the education of america from 2:00 to 4:00 p.m. this saturday in room 301. the talk will be given by professor smith. he comes from america. all people will be welcomed. please be on time and bring your pens and notebooks. thank you.
april 15,2002
【规律分析】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部署工作、召开会议或传达事情等使用的一种应用文。这种通知通常张贴在布告栏内,一般包括四部分:
(1)标题;
(2)正文;
(3)单位名称(有时可以省略);
(4)日期。
通知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不要写得冗长繁琐或含糊其辞。通知的语言一般不带感情色彩,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副词、俚语和俗语等。
第二节评分标准
第一节以标准答案为准。第二节评分标准如下:
一、评分原则
1.该节总分为10,按5个档次给分。
2.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字数少于40或多于60的(不包括标点符号)从总分中减去1分。
4.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
5.拼写和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1.第五档(9~10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2)运用多种语法结构和词汇。
(3)语法结构和词汇准确。
2.第四档(7~8分)较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覆盖所有内容要求。
(2)尽力运用不同语法结构和词汇。
(3)语法结构和词汇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因为尝试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3.第三档(5~6分)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1)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2)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方面能满足任务的基本要求。
(3)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4.第二档(3~4分)虽尽力但不足以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1)仅覆盖部分主要内容,或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2)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能力很弱。
(3)有许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第一档(1~2分)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1)明显未理解题意,导致未能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2)句子不完整或无法理解。
(3)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错误连篇,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语言运用能力差。
6.0分未答题,或虽作答但不知所云。
第三节题型分析
一、改写句子
该节最基本的一项要求是保证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的意思大体保持不变。
这种改写是以填空的形式命题,即目标句里留有一处空白,考生填补空白并使补全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一致。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原句,准确理解原句的含义,将原句和目标句相互比较,才能找出需要补全的内容,保证改写正确。下面对各种句型进行分类讲解。
(一)包含there be 的句型
there be句型的基本结构为:there be + (数字) + 名词+表示方位或范围的介词短语+(时间状语),了解了这一基本结构,就能找出句中应该进行转换或补全的内容。如:many chinese friends went to the party.可以转换为 there were many chinese friends at the party.(pets1大纲样题71题)。很明显,原句中表示地点的词party在目标句中没有出现,我们补入一个介词短语即可。
there be 句型在某些时候还可以与含有 have 的句子相互转换。如:there are two chairs in my bedroom.可转换为i have two chairs in my bedroom.目标句所有的物品以及场所都与原句相同,所以只能将其转换为由 have 表示的所属形式。
there are tears on her face.转换为 she is crying.在这一句中,目标句只有简单的主语和系动词,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句内容的理解得知“她的脸上有泪。”——“她哭了”。
(二)包含it的句型
it用作形式主语时,其基本结构为:it is +adj.+to do sth.可以改为doing sth.is+adj.如:it’s interesting to play football.可以转换为playing football is interesting.
强调句型通常强调人、物或时间。将it引导的强调句型转换为非强调句型也是经常考查的一项内容。例如:it is jack who broke the window. 转换为jack broke the window. it is ten o’clock when the film will start.转换为 the film will start at ten o’clock. it is the red dress that i like best.转换为 i like the red dress best.
(三)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相互转换
当你在比较原句与目标句时,如果发现其中一句的宾语变成了另一句的主语,或介词by后面的词句变成了另一句的主语,基本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相互转换。如:jack was given a lot of presents by his friends.转换为jack’s friends gave him a lot of presents.(pets1大纲样题72题)
(四)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
这两种句子的转换比较明显,原句和目标句中,有一句会出现引号,另一句没有引号,依此可以确定这是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例如:mary said:“ann is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this year.”转换为mary told me that ann was the b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that year.mum asked me where i was going to go.转换为mum asked:“where are you going to go?”
(五)其他句型的转换
除以上提到的四种句型转换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句型转换,这些句型比较零散,覆盖面广,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比较和掌握一些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以备考场上灵活运用。这里以能够互换的典型词组为线索,归纳举例,供考生参考:prefer-like-would-rather,hard-difficult,too...to-so that, be good at-do well in, what引导的感叹句-how引导的感叹句等等。
二、书面表达
本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用英文写便条或短信。在完成这一任务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最主要一点就是不要遗忘题目中有用的信息。参照下题,可以发现这些有用信息主要来自于题目中的情景和任务两处。任务栏下的三点信息一目了然。考生一般不会遗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遗忘包含在情景中的那一条信息。下面分析这个题目:
情景:tom来北京跟你一起度暑假,住在你家。今天下午,你有事外出。出门时,他还在睡觉。
任务:请你用英语给他写一张50字左右的便条。告诉他:
在家里可以干什么;
你中午何时回来;
提醒他下午有何安排。(pets1大纲样题74题)
该题除了“在家里可以干什么。你中午何时回来。提醒他下午有何安排。”这三点之外,还要加上一点,即今天上午,你有事外出。这一点包含在情景当中。
下面给出该题的范文:
dear tom,
i have to go out this morning.(交代了今天上午,你有事外出。)you can read some story books or walk around the area.(告诉了他在家里可以干什么。)i’ll come back at about 11:30.(说明你中午何时回来。)after dinner, we’ll go to the beijing zoo.(提醒他下午有何安排。)
第四节应试指导
一、统筹安排时间
写作部分共20分钟,约占全部考试时间的20%。在20分钟内,考生要完成对题目要求的阅读、更改三个句子、写完一篇作文,时间比较紧张。
因此统筹安排时间非常重要。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题目的要求,在时间分配上,改写句子部分不要超过5分钟,这一部分分值较少,而且答案单一,对错分明,易于完成;15分钟留给作文,作文需要组织材料,构思语句,加工润色,整个过程较为复杂。因此要多安排时间。
二、确定写作内容
由于一级的作文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写作内容的确定也就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考生抓住题目当中的有用信息就不会跑题。在阅读题目指示时,要开动脑筋,首先找出包含在情景和任务中的几点信息(通常为四点),根据这些信息来安排内容,确定主题,动手写作。
三、控制字数
一级考试其试卷中明确规定作文的字数为50个单词左右,大纲中的评分标准中提到“字数少于40或多于60的(不包括标点符号)从总分中减去1分”,所以考生要特别注意作文的字数。只要内容紧扣情景和任务中已给出的信息,不写与主题无关的话,每一个要点用一句话表述清楚,基本上可以将字数控制在50个左右。
四、保持卷面整洁
大纲中的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最好先打腹稿,以免下笔后再涂改,造成卷面的脏乱。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否则,因为书写问题而降低作文的档次,就很可惜了。
五、检查
写完后,还需要以读者和阅卷人的眼光,将文章审读一遍,找出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单词的拼写错误、词组搭配错误和句子的语法结构错误等,以及写出的东西是否达到了题目的要求,是否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另外,一级的写作依据是具体情景,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常识,这样在写作时,才能下笔有物。
第五节改写句子
一、改写句子练习
1.it’s very kind of you to bring me the flowers.
thank you very much.
2.he sold newspapers in spare time so that he can earn more money for his family.
he sold newspapers in spare time.
3.we are proud because we are the builders of the new century.
we are proudthe builders of the new century.
4.he doesn’t like shopping, i don’t either.
likes shopping.
5.the students said that they won’t be free that night.
the students said that theythat night.
6.the teacher told us not to make noise .
the teacher told us.
7.she has made a name for herself as a painter.
sheas a painter.
8.he has lost the control over his temper.
hehis temper any longer.
9.he has written quite a few books on the subject.
quite a few bookson the subject.
10.today pollution is more serious than it was years ago.
pollution yearsagoit is today.
11.people hold the olympic games every four years.
the olympic gamesevery four years.
12.i think the room is small for my family.
i don’t thinkfor my family.
13.jack enjoys listening to the radio.he also enjoys watching tv.
jack enjoys listening to the radioas watching tv.
14.the new job made henry angry easily.
henryangry easily his new job.
15.jack left his lunch at home.
jackhis lunch.
16.it’s necessary for you to change your dress.
you needyour dress.
17.bill will have the radio repaired.
bill will askrepair the radio for him.
18.i could do with a simple lunch.
a simple lunchfine with me.
19.when she awoke,she had a feeling of terror.
she awokeof terror.
20.if you are lucky enough, you may get your novel published.
withluck, you may get your novel published.
21.she is too carless to take care of her baby brother.
she isenough to take care of her baby brother.
22.he felt so hot that he took off his shirt.
it was too hotkeep wearing the shirt.
23.mary does not like icecream as much as john does.
john likes icecreammary does.
24.we have to plant the beans in a row.
the beansin a row.
25.sall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n her new coat when john saw her.
john saw sallyshe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26.the book i wanted is not to be found in the library.
the librarythe book i wanted.
27.when did he break his leg?
how longhe break his leg?
28.mrs.king was busy, so she didn’t come to the english party.
mrs.king didn’t come to the english party she was busy.
29.nothing is wrong with your bik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r bike.
30.let’s go skating, shall we?
going skating?
31.my parents aren’t at home at the moment.
my parents aren’t at home.
32.they started to look for the lost child.
theyto look for the lost child.
33.he looked at me in surprise when i told him the news.
helook at me when i told him the news.
34.the workers are still working hard at noon.
the workers are still working hardthe day.
35.class 4 will have a match with class 5 this afternoon.
class 4 willclass 5 this afternoon.
36.it was raining when i went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it was raining.
37.the eraser goes from one student to another.
the mustthe eraser fromto another.
38.go down this road, and turn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
this road, andthe firstthe right.
39.john is a canadian.
johncanada.
40.the other students must close their eyes.
the other students musttheir eyes.
41.the headmaster took his place, and the meeting began at once.
the meeting beganthe headmaster took his place.
42.there is a hospital opposite the shop.
there is a hospitalthe shop.
43.she always works hard at english.
she always.
44.which month do you like best?
which yourmonth.
45.wei hua had a very busy day yesterday.
wei huavery busy yesterday.
46.kate came to school late yesterday.
kate yesterday.
47.don’t hurry. you can finish the work by supper.
. you can finish the work by supper.
48.mr.smith did not catch the last train yesterday because of rain.
mr. smiththe last train yesterday because of rain.
49.there will be an important meeting. he must attend it.
he has an important meeting .
50.i have no sisters.
ihavesisters.
51.he spent 5 dollars buying that skirt.
that skirt him 5 dollars.
52.they got up early so that they could catch the bus.
they got up early catch the bus.
53.my mother bought me a watch yesterday.
my mother bought me yesterday.
54.why did you do that?
did you do that?
55.he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e light had gone out.
his, he found the light had gone out.
56.that morning she went to school in a hurry.
that morning sheschool.
57.the little girl took out her new toy(玩具)to let her friends look at it.
the little girl took out her new toy toit her friends.
58.it rained very hard last night.
therelast night.
59.it will not rain tomorrow. if so, they will go to the park.
they will go to the park iftomorrow.
60.the school needs maths teachers very much.
the school isgreatmaths teachers.
二、改写句子练习答案
1.for the flowers you brought me
2.in order to earn more money for his family
3.enough to be4.neither of us
5.will be busy6.to be quiet
7.became famous8.could not control
9.have been written10.was not so serious years, as
11.are held12.the room is big enough
13.as well14.got, because of
15.didn’t bring16.to change
17.someone to18.is
19.with a feeling20.a lot of
21.not careful22.for him to
23.more than24.have to be planted
25.in her new coat when26.does not have
27.ago did28.because
29.there isn’t30.what about
31.right now32.set out
33.was surprised to34.in the middle of
35.play against36.on my way home
37.students,pass,one38.walk along, take, turning,on
39.comes from(或 is from)40.keep, closed
41.as soon as42.on the other side of
43.studies english hard44.is, favourite
45.was46.was late for school
47.take your time48.missed
49.to attend50.don’t, any
51.cost52.in order to (so as to)
53.a watch for54.what,for
55.to,surprise56.hurried to
57.show, to58.was a heavy rain
59.does not rain60.in ,need of
第六节书面表达
一、书面表达练习
1.情景:潘力和刘一是校友。潘力手头有两张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家用电脑展览会的门票。
任务:假定你是潘力,留一张便条给刘一,约她星期日上午9时在学校4号门见面,然后一起去参观展览会。
2.情景:smith先生三个星期前买了一台冰箱。昨天冰箱出了故障,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不再工作了。
任务:假定你是smith先生,给商店经理写一封信,要求尽快派人来修理。
3.情景:美国耶鲁大学来访教授john gardner博士将于11月11日星期三上午9时在3号楼202教室作讲座。内容是金融领域新动向。
任务:假定你是金融系的教学秘书,写一则通知,欢迎有兴趣的人来听这一讲座。
4.任务:根据下列提示,给朋友李敏写一封短信。
(1)祝贺她数学竞赛获得第一名;
(2)对她的成功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她一贯勤奋刻苦;
(3)她的努力给自己作出了榜样;
(4)希望听到更多有关她的好消息。
5.情景:假定你是晓光,与周辉是同桌,上次你的父母问起过他的情况,因为没有时间,不能详细说明。
任务:现在,写一封60字左右的短信跟他们说明周辉的情况。
(1)他身体高大,强壮,会做很多事情;
(2)他学习成绩很好;
(3)从不饮酒,总是按时回寝室;
(4)我们都很喜欢他。
6.情景:你有一个台湾朋友,叫刘建民,昨天惊闻那里发生了强烈地震,你很为他担心。
任务:写一封60字左右的短信问候他。假定你是李国良。
(1)从报上得知他居住的城市发生了强烈地震;
(2)地震破坏性很大,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3)衷心地希望他和他的家人能平安无事;
(4)希望能早点听到他的音信。
7.情景:你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所以,两个月以前你曾委托同学小芳帮你找一位英语教师补课,可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你很着急。
任务:写一张50字左右的便条给小芳,向她追问此事,假定你是李君。
(1)她曾经答应过要给你找一位英语老师;
(2)如今两个月过去了,不知此事怎样了;
(3)你急需一位英语老师;
(4)如能答复将不胜感激。
8.情景:假定你是骏伟,即将要去广州出差,请你的同学王颉帮你预订广州的旅馆房间。
任务:写一张50字左右的便条给王颉,要他以你的名义预订房间。
(1)你将在6月28日,星期三下午到达广州;
(2)需要有浴室的单人房间;
(3)最好在三楼。
9.情景:假如你是商店的营业员,李南上次来买衬衫,有他的尺寸,但是没有蓝色的。李南就向你预订了一件,现在货已到。
任务:给李南写一张50字左右的便条。
(1)李南上次曾经来你店买过衬衫,但是没有买到合适的;
(2)上次要买的衬衫已经到货;
(3)问他什么时候来买;
(4)来之前请先打个电话。
10.情景:曹君和孙洁约好在星期天去海滨(the beach)游泳,可是曹君的爷爷意外地被自行车撞倒,因此,她不想去了,假定你是曹君。
任务:给孙洁写一封50字左右的字条,告诉她此事。
(1)本来约好和她一起去海滨游泳;
(2)不幸的是,你的爷爷被自行车撞了,你得留下来照顾他;
(3)恐怕不能和她一起去海滨了,感到很抱歉;
(4)约她下星期天再去海滨。
二、书面表达练习参考答案
1.
now.9,1996
dear liu yi,
i’ve got two tickets for beijing exhibition on sunday. they are for the personal computer show in the exhibiton.i’m sure you’ll be interested in it.if so, we could go there together. shall we meet at gate four at 9 a.m. on sunday morning?please let me know if it’s ok with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pan li
2.
dear sir,
three weeks ago, i bought a meiling refrigerator from your shop. it had been working quite well till this morning. it does not work any more and there is a strange noise from the back of it. would you please send someone to have a look at it? i am at home over the weekend.
i would be very much grateful if your mechanic comes and do that for me this coming weekend. thanks a lot.
my address is as follows: 9 xiang yang road, shanghai.
yours,
j.smith
3.
notice
visiting professor dr.john gardner from yale university is to give us a lecture on banking. dr.gardner has given all his time to the study of banking and he will tell u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topic are welcome.
time: 9:00 a.m. wednesday, november 11
place: room 202, building 3
4.
dear li min,
how nice to learn that you hav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maths contest. congratulations! i am not surprised at your success. you have been working so hard at it for the last few months! you have set a good example for us all.
hope to hear more of your successes.
yang yang
5.
dear father and mother,
zhouhui is my deskmate. he’s tall and strong. he is very clever with his hands and can fix almost anything. in study he is good, too. he works very hard and usually gets good grades. unlike many others, zhouhui doesn’t smoke or drink. and he never comes back to the bedroom very late.
zhouhui is my roommate, too. everybody says he is a very good guy. and we all like him very much.
love
xiao guang
6.
dear mr.liu,
i learn with dismay from today’s paper that a sever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your city two days ago. it was indeed the sharpest one ever experienced and produced great effect on people’s life there. your neighborhood was in the area of the earthquake center. i do hope you and you family have escaped without har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in detail.
yours sincerely,
li guoliang
7.
dear xiao fang,
you promised to recommend me an english teacher. but two months have elapsed since we talked on this matter. what is the situation now? i am urgently in need of the teacher. i shall be grateful if you can give me an answer very soon.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incerely,
li jun
8.
dear wang jie,
i’m leaving for guangzhou on business trip on wednesday afternoon, 28 june. 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to reserve one single room with private bath for me for that night. it would be most preferable if it is to be on the third floor.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yours faithfully,
jun wei
9.
dear li nan,
last saturday, you came to our store to buy a blue shirt, size 39. unfortunately, we have your size, but not in that color. now, we have the shirt that you ordered. please come to our store to buy it. by the way, before you come please give a call.
sincerely,
the shop assistant
10.
dear sun jie,
i had hoped to go swimming at the beach with you. but unfortunately, my grandpa was kn ocked down by a bike and i had to send him to hospital yesterday. so i’m afraid i can’t go with you tomorrow because i have to stay to look after him. i really beg your pardon. by the way,shall we go to the beach next sunday?
cao jun
篇15:高考写作指导:“材料+命题”式作文的审题指导
2015年高考写作指导:“材料+命题”式作文的审题指导
“材料+命题 ”作文是近几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所采用的基本作文样式。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审题时,需要我们对“材料”与“命题”双管齐下。
一、两者兼顾,梳理关系
在“材料+命题”式作文中,“材料”与“命题”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
1.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例如: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请以“做功与高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一)“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二)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 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三)做多少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2.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这是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普遍采用的样式。例如:
所谓“从容”,就是不慌不忙,镇定沉着。在日常生活中,“从容”是一种气度,一种心境,一种对人生的透彻把握,一种大智大勇的完美结合。“从容”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范式之一,而在急功近利流行、信息瞬息万变、人际竞争激烈、心态普遍浮躁的今天,“从容”也许更加可贵。
请以“从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从材料提供的内容来看,主要阐释了“从容”的一些表现,据此,我们还可以借助材料、展开联想,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以期得到“从容”更多的内涵,以便我们有所选择:
从容是一种心境,一个处事谨慎,心境平和的人,即使处于惊涛骇浪之中也能成就不朽。
从容是一种气度,一个沉着冷静、从容不迫的人,危难之时也能处变不惊,应付自如。
从容是一种品质,一个勇敢面对人生的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是不会犹豫的。
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容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3.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例如: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 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 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 “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很多同学也许以“珍惜”为题,去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 ”、“珍惜学习机会”等,但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即“自己要懂得珍惜自己”。
二、审视材料,明确方向
材料有可能隐藏或暗示着写作的方向。审题时,要学会从材料中挖掘对写作有指向作用的相关信息,如限制性的信息、关系性信息等。例如:
1830年,法国 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了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巨著《巴黎 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
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这 个话题富于哲理性。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说白了就是败有退路。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在事情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准备要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 的概率肯定小,因为,留有退路的时候,就潜藏着懈怠、自我安慰。发展到最后,可能导致自我麻痹、自我毁灭。到了这一步,“留有退路”的利处,却成了导致失败的“坏处”。而“不留退路,才有出路”则是强调了做事尽量求得事事成功,这样做是负重前进,给自己加压,挤掉“懈怠”“自我毁灭”等不利因素。常言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项羽 的“破釜沉舟”即为“不留退路,才有出路”的典范。论述时一定要体现出辩证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本命题不是要求一般的去谈“退路”与“出路”的关系,因为材料中对这二者有了明确的限制,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条件关系,那就是“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三、把握命题,准确界定
把握命题,就是要对命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要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特性,也要特别注意区别“邻近概念”和“近义概念”。必要时,可以通过“增补信息”的方法来增加概念的内涵、缩小概念的外延。例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都会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特定的角色 。然而个性与角色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就在个性与角色的和谐与不和谐中,人生演绎出一幕幕得失、荣辱、成败的精彩戏剧。
请以“个性与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它是事物的特殊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的、暂时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张扬 个性就是着意强调和突出自身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具有优势的方面,我们提倡张扬个性,发展个性,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全面和长远的发展,从最大意义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角色都是由富有个性的我们来充当的。当社会需要我们时,我们的个性就有了用武之地,个性与角色处于和谐之中,我们的就会演绎出一台精彩的人生;也许,有很多人看中了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某一个角色,并有能力去扮演它,这时个性与角色处于矛盾之中。
要处理好个性与角色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并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使之和谐统一。
★ 命题作文题目
★ 经典高考作文命题
★ 初中作文命题
★ 普通话命题考试
★ 半命题作文题目
★ 初一作文命题
★ 命题故事编写范文
命题写作范文(推荐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