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

时间:2023-03-09 04:10:30 作者:zhiyuan355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zhiyuan3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大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简介:杨叔子,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湖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倡导在我国高校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应邀在清华、浙大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300余场,吸引了30余万人次的听众,众多媒体称其为掀起中国高校“人文风暴”的第一人。

满头银发的杨叔子已至古稀之年,昨日身着洁白的长袖衬衫,显得格外清瘦俊朗,慈眉秀目的外表和蔼可亲。昨日杨叔子和其他3位院士一道在学术论坛上做了精彩的演讲。杨叔子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爱国创新人才》为题做演讲,在西南交通大学再次掀起了“人文风暴”。昨日是他第三次到此做报告。

很谦虚:向西南交大学习

被称为华中科技大学“永远的校长”的杨叔子昨日来到会场,很谦虚说来此是为了学习:“今天来这儿有三重原因,一是祝贺西南交通大学115周年校庆,二是感谢西南交通大学对我的邀请,三是学习,西南交通大学立足实际,突出办学特色,为培养爱国创新人才作出贡献,值得我学习。”

很个性:当他的博士生要背《老子》《论语》

从1995年秋到,教育部启动在全国的大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推广试点工作,并成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协调组”,杨叔子任组长。19,试点结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正式向全国高校推开,并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从该委员会成立至今,主任委员一职由杨叔子担任。

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杨叔子也从自身做起。他就开始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不背不接受论文答辩。面对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杨叔子则认为,文化素质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在未来就能看到巨大效果。近十几年来,在杨叔子倡导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最满意的学校有没有?他昨日透露,清华大学在文化组织教育方面做得很不错,由此也证明了自己倡导的方法是对的。

很幽默:称妇女应“维权”希望女教师多提问

论坛进行到最后环节,已经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西南交大师生们意犹未尽,提问环节非常踊跃,院士们也耐心作答。前面5位提问的师生均为男士。杨叔子借机建议:“妇女应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有女同志提问。”在他的鼓励下,西南交大土木学院一位年轻女教师鼓起勇气举手提问,她请教杨叔子:“对于年轻教师,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自作自受。”他的幽默又引发了一阵欢笑和掌声。“你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我当年所处的.时代不同,没有代沟不正常,有代沟才正常,有代沟不能有鸿沟。我们共同拥有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杨叔子的慷慨陈词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语气坚定,声音洪亮地说:“确定目标,走自己该走的路,目标就是实现你这个妇女自己的价值!”走出会场的过程中,他还专程踱步到该女教师面前,同她握手以示鼓励。

篇2:词语创造要符合中国汉语语法

最近,在某地见到一处宣传牌,有这么一句宣传语,“文化建设荣欣”。不解其意,再看看前几句与后几句最后一个字的音韵都押在“xin”上,可能是文化建设欣欣向荣之意吧,是作者为了押韵把欣欣向荣这一成语简化并颠倒使用了。

之后,我又翻遍所有辞典,没有找到“荣欣”一词。从语法上讲,“荣欣”一词,在这个句子中应该是形容词,但在任何一部辞典中,找不到“荣欣”一词。另外,从字面上“荣欣”一词也解释不通,硬让人们去理解欣欣向荣,有些牵强,不符合国人的语言与思维习惯。“荣欣”可以做为专有名词,例如:用于人的名称或某商品的商标。但是,视为名词用在这个句子中,一是不符合其义;二是违背语法。章有章法,语有语法。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成语都拿来简化与颠倒,大家试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有的会组成一个新词,可能也不是原来的词义了,有的.可能谬之千里,不伦不类。

对于这种简化与颠倒的“造词”做法不敢苟同。宣传标语,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深一点说是一个地区文化底蕴的反映。这种生编硬造蹩嘴的宣传语,有背于文化建设的目的,有损于地区的形象,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一种玷污。

现在,有些部门、有些人在文件和讲话中热衷于凑四、六句、排比句,让人读起来蹩嘴、听起来花哨、内容让人费解。

篇3:高校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 亟待改革创新

高校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 亟待改革创新

加强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比较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1999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这些政策措施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指导。

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突出问题。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教育理念功利性较强。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发展不同,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动力是解决就业问题,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之中。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大多由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承担,讲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等,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结合实践的案例分析,实际指导性不强。另外,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讲座或培训,旨在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但其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也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缺乏实践经验,讲授过程难免纸上谈兵,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采取有效举措创新高校创业教育。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教育背景、高校教育改革情况和学生就业创业现实需要,努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应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五业”。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基于“五业”的.创业教育层层递进、有机统一,共同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二是设立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创业现状、创业政策等基本常识;专业教育则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课程。三是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教师的构成应该是多样的,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更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等通过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为学生讲授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

协议离婚要符合哪些条件

感动中国颁奖词钟杨

申请留学法国读硕士要符合的条件

符合的反义词

中国传统节日主题发言稿高校经典

高校就业指导教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结构改革下的高校艺术论文

实际的近义词

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杨叔子:高校要改革但要符合中国实际,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