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杜海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
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D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
A、(1)(2)(3)(4) B、(1)(4) C、(2)(5) 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
A、3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 B、去江南贩运棉花
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C
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25、被誉为“当代( )”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于2月13日在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A、蔡伦 B、毕升 C、沈括 D、王桢
篇2: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卷
苏教版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每字0.5分)
sùzàozhèngfǔfánnǎojīngpílìjié
xuányáshēngchùchéngfáyīnqíngyuánquē
二、用“√”选择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每个字1分)
埋怨(máimán)吩咐(fēnfēng)嫉妒(dòudù)水獭(làitǎ)
三、选词填空。4分(每个词1分)
渴望希望盼望愿望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
2、我多么有一台电脑呀!我的美好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我这一天快点到来!
四、按要求写成语,再从中任选两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10分(每词1分,每句2分)
1、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
2、表示热爱祖国的成语。、、
五、把下列歇后语、名句补充完整。6分(1~3每句1分,第四题2分)
1、十五个吊桶打水——。
2、黄鼠狼给鸡拜年——。
3、课后我还积累了一些歇后语呢!不信,你看:(至少2句)
4、开学以来我积累了不少名言,我准备选择一句合适的把我的书房布置一下。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第二题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0.5分)
1、遥望洞庭山水色,。,思君不见下渝洲。
请再写一句描写“秋天”的古诗:,。
2、看到小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伤心,我们可以用“,
。”来劝慰他。这是代诗人写的词《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意思是。
3、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和了。
4、本册课文中我最向往的地方是,因为那里;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
最佩服的人物是,因为;
我想对他说:。
篇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与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考古发现D、学者推断
3、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B.骨耜C.钻孔石斧D.铁犁铧
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在尧舜禹传说中,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主要是因为
A.生活简朴克己爱民B.宽厚爱人以身作则
C.发明舟车D.治水有功
6、据说“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夏朝时的人物。以下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夏朝的都城在阳城
C.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四百多年
D.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7、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列举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
C、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
8、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
A.只有实行“禅让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B.只有实建立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C.只有实行王位的“世袭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施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2、下列哪个地方,因为右图这套保存完好的春秋战国钟鼓乐器的出土,而成为著名的“编钟之乡”?
A.河南洛阳B.湖北随州C.湖南长沙D.陕西西安
13、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筒车B.铁农具C.都江堰水利工程D.牛耕
14、“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某旅游团在四川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馆时,最有可能见到下图的
A.B.C.D.
15、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17、“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次事件
A.秦灭六国B.“焚书坑儒”C.蒙恬反击匈奴D.大泽乡起义
18、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的是
A.纸上谈兵B.揭竿而起C.破釜沉舟D.约法三章
1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先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上,李冰父子支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
20、“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谭渔父心”。这幅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屈原
21、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反面论据的是
A.大禹治水B.烽火戏诸侯C.立木为信D.卧薪尝胆
2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3、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配备一批官员。这些官员
A.拥有封地B.负责地方政务C.对丞相负责D.官职世袭而来
24、秦始皇于公元前2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5、20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商代甲骨文B.商代金文C.西周甲骨文D.西周金文
篇4:七年级下册期中的模拟试题
七年级下册期中的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D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
A、(1)(2)(3)(4) B、(1)(4) C、(2)(5) 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
A、300年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 B、去江南贩运棉花
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C
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25、被誉为“当代( )”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在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A、蔡伦 B、毕升 C、沈括 D、王桢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写出下列我国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和白族:
2、汉唐时期有三位杰出女性为促进民族交往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写出她们的名称:
汉朝:
唐朝:
唐朝:
3、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
诗仙:
茶圣:
画圣:
4、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 赵嘏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2分)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1分)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3分)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1)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2分)
(2)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2分)
(3)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4分)
四、问答题(18分)
1、简述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及其特点。(9分)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CCCBD 6-10CDAAD 11-15CABBC 16-20BCBDC 21-25CDCDB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藏族祖先是吐蕃,维吾尔族祖先是回纥,满族祖先是靺鞨彝族,白族祖先是六诏。
2、汉朝是王昭君,唐朝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3、药王孙思邈,诗仙李白、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
4、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1)科举制度、隋朝(2分)(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3)诗赋(1分)
(4)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1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1分)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分)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分)涿郡指的是北京、江都是扬州(2分)相同点:其南北两端都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不同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去曲折;元朝运河河道较通直,且航程缩短。(4分)
四、1、原因:(1)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2)经济繁荣,出现盛世景象。(3)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同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1)唐朝文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2)唐朝文化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3)唐朝文化在许多领域领先于世界,并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进步,具有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9分)
2、主要内容:(1)中央设中书省,它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2)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它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进行管辖11个行省。(3)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作用:(1)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密切了这些地区与内地的联系。(4)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的行政机构,保留至今。(9分)
七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共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