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可爱而幸运的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
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①,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 ①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用排除法。①只是介绍《会试录》《乡试录》写序文的格式,不是作者的观点。④叙述写序文的变化情况,指出写序文的人借别人的著作得以流传后世。排除①④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
答案:C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妄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解析:杜牧认为为别人写序的人,必是后世宗师。自己水平有限,离后世宗师的标准很远,所以不能写序。这是杜牧自谦推托之辞,但并不是D项所说一给别人写序就成为后世的宗师。所以D项错。
答案:D
【参考译文】
《会试录》《乡试录》,都是主考的官员在书的前面写序,副主考在书的后面写序,这是职责所确定的'。凡是书也都如同这样。再比如说开国之初时府、州、县志写成,一定推选那个地方德高望重并且有文化的人给它作序,如果不这样就选择府、州、县那些地方的官员写序。请人作序的人一定找对恰当的作序人,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自己,实在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做官的人如果他的文章很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就可以不必谦让给当地的文人;乡里的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的文章优秀,他对于作序的书是有功的,那么官员就不敢作序了。如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可以自己作序,不让给官员与乡人了:这样做,也是所说的职责。因此,书的序一般只有一篇。如果另有启发,就可以写成后序,也有的人只记录成书时间,并没有序言。现在却已有两篇序言,还要增加到三篇、四篇甚至更多的。两篇序言,已经不是正常的格式,再没有找对合适的写序人,确实是不应该的。世上有些君子学问不高却喜欢滥发议论。
凡是书的内容有所启发,作序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很大的启发,只是记录写书的时间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给别人作序。
唐代杜牧《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以来为文章作序的人,都是后人学习敬仰的楷模。现在我和您同样生活在今世,想为您没有写完的文章作序,本来就是不可以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
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所谓的序,就是用来叙述作书的主要意图,始于子夏为《诗》作序。其后刘向把校勘书籍作为自己的职业,每编成一部书就写一篇序,文辞非常优美,典雅不俗。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认为自己不出名,向皇甫谧求写一篇序。从这之后,撰写文章的人大多向他人请托写序来使自己的名声和文章流传,这些人都急切地追求名声,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啊!等到文章流传久了,那些收藏的刻本,有的模糊不可辨,就有人完善并重新刻印,又有人重新为它写序,这时的序应该用来告诉人们重刻的目的。可是,现在的一些作序者,不是胡乱评论过去一些贤人,就是过分地称颂或搬弄是非,多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这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读了这些话,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
篇2:《厚德录》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厚德录》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①富人病且死
②尽以家财付孝基
③孝基怪之
2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3分)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最终将他父亲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B.于是他父亲把委托的财产给他就回去了。
C.最终他父亲委托财产给他就回去了。
D.于是把他父亲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23.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3分)
21.(3分)(1)将近,将要 (2)把 (3)对……感到奇怪(以……为怪)
22.(3分)D
23.(3分)①张孝基心地善良,操办了岳父的葬礼,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给予帮助。
②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③张孝基为人厚道,不贪钱财,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评分标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没结合文意要酌情扣分。)
翻译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孝基。孝基按礼数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篇3:《(金石录)后序》阅读理解答案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宥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荼,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列(wa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一一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 归:嫁
B.亦复脱衣市易 市:购买
C.余性不耐 耐:忍耐
D.人亡弓,人得之 得:为…得意D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从原文上下句“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大意“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可知,得:得到。所以选 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以为凡是州之志山水有异态者
B.计无所出而还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竭其俸入,以事韦椠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的;B 两个“而”分别为表承接/表转折;C 两个“以”分别为表目的/原因;D 两个“其”分别为,多么/代词。所以选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部会买下来,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着实不易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与原文不符,在文中无依据。所以选 B。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5分)
译文: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5分)
译文: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篇4:秦士录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秦士录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秦士录 宋濂
1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2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3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
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4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5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D.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驰骋:卖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②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
B①此何可哉!君等休矣②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C①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 ②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D①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②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7.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弼 死 未 二 十 年 天 下 大 乱 中 原 数 千 里 人 影 殆 绝 玄 鸟 来 降 失 家 竞 栖 林 木 间 使 弼 在 必 当 有 以 自 见 惜 哉 弼 鬼 不 灵 则 已 若 有 灵 吾 知 其 怒 发 上 冲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3分)
②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3分)
篇5:燕将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燕将录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将录
【唐】杜牧
谭忠者,绛人也。忠豪健喜兵,燕①牧刘济与二千人,障白狼口。元和五年,中黄门②出禁兵伐赵,魏牧田季安曰:“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其徒言曰:“愿借骑五千以除君忧。”季安大呼曰:“壮夫哉!兵决出。”
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乃入谓季安曰:“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何者?往年王师算不失一,是相臣之谋。今王师越魏伐赵,不使耆臣宿将而专付中臣,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君知谁为之谋?此乃天子自为之谋,欲将夸服于臣下也。今若师未叩赵,而先碎于魏,是上之谋反不如下,且能不耻于天下乎!既耻且怒,于是仗猛将,练精兵,毕力再举涉河。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季安曰:“然则若之何?”忠曰:“王师入魏,君厚犒之。于是悉甲压境,号曰伐赵,则可阴遗赵人书曰:‘魏若伐赵,则河北义士谓魏卖友;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魏反君。卖友反君之名,魏不忍受。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此乃使魏北得以奉赵,西得以为臣。于赵为角尖之耗,于魏获不世之利,执事岂能无意于赵乎?’”季安遂用忠之谋,与赵阴计,得其堂阳。
忠归燕,谋欲激燕伐赵,会刘济合诸将曰:“天子知我怨赵,今命我伐之,赵亦必大备我。伐与不伐孰利?”忠疾对曰:“天子终不使我伐赵,赵亦不备燕。”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后一日,诏果来,曰:“燕南有赵,北有胡。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刘济乃曰:“信如子断矣,何以知之?”忠曰:“潞牧卢从史外亲燕,内实忌之;外绝赵,内实与之。此为赵画曰:燕以赵为障,虽怨赵,必不残赵,必不为备,一且示赵不敢抗燕,二且使燕获疑天子。赵人既不备燕,潞人则走告于天子,曰:燕厚怨赵,今无见伐而不备燕,是燕反与赵也。此所以知天子终不使君伐赵,赵亦必不备燕。”刘济曰:“今则奈何?”忠曰:“燕孕怨,天下无不知,今天子伐赵,君坐全燕之甲,一人未济易水。是燕贮忠义之心,卒染私赵之口,不见德于赵人,恶声徒嘈嘈於天下耳。唯君熟思之。”济乃自将七万人南伐赵。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燕和下文的赵、魏、潞均指当时割据一方的藩镇,燕牧、魏牧、潞牧分别指所在藩镇的节度使。②中黄门:此处指宦官。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对的一项是(3分)
A.某之谋,是引天下之兵也 引:引来
B.今若师未叩赵 叩:攻打
C.魏若与赵,则河南忠臣谓反君 与:帮助
D.会刘济合诸将曰 会:拜会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够印证谭忠对形势判断准确的一组是(3分)
①忠其时为燕使魏,知其谋 ②是上之谋反不如下
③因使人视赵,果不备燕 ④后一日,诏果来
⑤信如子断矣 ⑥燕孕怨,天下无不知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杜牧为燕镇部将谭忠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争战不休的社会现实。
B.朝廷从全国各地征调队伍越过魏镇去攻打赵镇,魏镇节度使田季安想趁机起兵拦击朝廷队伍,谭忠认为此举不妥,并提出两全之策帮助魏镇摆脱危机。
C.谭忠回到燕镇后,想让刘济出兵讨伐赵镇。他分析说,皇上要讨伐赵镇,而燕镇不出兵协助的话,会让心怀忠义的燕镇背上偏袒赵镇的恶名。
D.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谭忠始终注意维护与朝廷的关系。作者对谭忠的言行虽然没有作出直接评价,但行文中还是透露出对他的'肯定之意。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赵诚虏,魏亦虏矣,计为之何?(3分)
⑵执事若能遗魏一城,魏得持之奏捷天子,以为符信。(3分)
⑶燕其为予谨护北疆,勿使予复挂胡忧,而得专心于赵。(3分)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B.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C.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D.鉴前之败/必不越魏/而伐赵校罪轻重/必不先赵而后魏是/上不上/下不下/当魏而来也
答案:
9.D(会:适逢,恰逢)
10.D(①句是谭忠在魏镇了解到的情况;②句是假设的结果;⑥句是陈述已有的事实)
11.B(“从全国各地征调队伍”错,参见原文“中黄门出禁兵伐赵”“不输天下之甲而多出禁甲”)
12.(1)赵镇的人如果成为俘虏,(我们)魏镇的人也会成为俘虏,打算(考虑)怎么应对这件事呢?(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诚”、“为之何”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您如果能送给魏镇一座城池,魏镇能够拿此城向皇上报捷,把这座城池作为报捷的凭据。(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遗”、“以为”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燕镇一定要替我小心谨慎地守护北部边境,不要让我再牵挂胡人(方面)的忧患,而能够在赵镇方面集中精力(集中精力对付赵镇)。(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其”、“挂”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3.B
篇6:金石录后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金石录后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1作吏部侍郎,侯2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3。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节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该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1丞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2侯: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3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始归赵氏 归:女子出嫁
B.冠诸收书家 冠:位居第一
C.衣去重采 重采:深色的衣服
D.始负担舍舟 负担:担起行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以中否角胜负
B.丞相亲旧或在馆阁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
C.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 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
D.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项是( )(3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己 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 ①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时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二人婚后生活却过得很节俭。
C.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 这些节衣缩食穷心尽力搜罗而得、渐益堆积以至于盈箱溢箧的金石书画,却不得不在金兵南侵时忍痛割舍,真乃人生一大痛矣!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3分)
②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3分)
篇7:应谐录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应谐录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①,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②击鼓,诸侯王兵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③天下笑。
(乙)粤令性悦谀④,每布一政⑤,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⑥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蔑如也耳。其令耳之,亟召隶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隶哉!自是昵⑦之有加。(摘自《应谐录》)
[注]①王路:大路。②数:屡次,频繁。③为:被。④悦谀:喜欢奉承。⑤布政:发布政令,推行政事。⑥类:大多。⑦昵:亲近,多含贬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褒姒大说喜之( )
(2)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
(3)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
(4)其令耳之( )
2.用/标出下面这句话中间的一处停顿。
知 余 心 者 惟 汝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周幽王和差役都取悦了对方,但他们都成了后人的笑料,你认为他们的可笑之处分别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高兴(2)欲:想要(3)乃:才(4)耳:听见?
2.知余心者/惟汝?
3.(1)在大路上筑起高大的土堡,在它的'上面放置一面大鼓。
(2)有一个差役想讨好他,故意在旁边装着和人闲聊
4.周幽王的可笑之处在于为了取悦一个女人失信于天下而亡了国;差役的可笑之处在于为了讨好上级而丧失了人格,成了别人的笑料。
篇8:厚德录阅读答案
厚德录阅读答案
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完成下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
2.翻译下列句子。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解析:
1.(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每小题1分)
2.(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1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1分,“决”译成“判断”“判决”也得分,译错不得分)。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1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1分)。
3.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1分)谦虚,不居功。(1分)(意思符合即可。)
★ 昨梦录阅读答案
★ 高考补录是什么
★ 沉思录读后感
★ 廉政格言录
文言文会试录,乡试录阅读理解答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