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海以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王太尉荐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王太尉荐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 目录
篇1:王太尉荐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太尉荐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曰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②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2)你从文中看出王太尉和寇准的美德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谈你的缺点.
②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能看出他的忠诚正直.
(2)王太尉:宽厚,以国事为;寇准: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小说阅读理解关于人物题型答题方法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做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篇2:《王太尉荐寇准》原文翻译
关于《王太尉荐寇准》原文翻译
太尉胸怀
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选自吴亮《忍经》)
【注释】
1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曾为相十二年2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3数:屡次4短: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5固:原本6阙:同“缺”7益:更加8由是:因此9贤:作动词,器重
【文学常识】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丙午,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科学,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颐养天年的劝世佳作。忍,是事术语、古代诗人诗句和一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成语,通大智、大勇、大福,懂得忍,便可以修身、立命、成事、生财。
【文化常识】
说“忍”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忍”,《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忍”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忍”字哲理的真谛所在。
【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犯的错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
篇3:王旦荐寇准文言文翻译
王旦荐寇准文言文翻译
王旦荐寇准文言文翻译
王旦与寇准
王太尉①荐寇莱公②为相,莱公数短③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日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④太尉。
(选自元·吴亮《忍经》)
【注释】
①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曾为相十二年。 ②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③短: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④贤:作动词,器重。
【文化常识】
说“忍” 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忍”,《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忍”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忍”字哲理的真谛所在。
【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担任宰相之职,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xx帝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他却专门说您的缺点。”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加显示出他的忠诚正直,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明。
篇4: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
寇准文言文翻译答案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供帐:隆重设宴。
③具:准办酒食。
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1)闻 (2)谓 (3)适 (4)谕
2.翻译
(1)何以教准?
(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参考答案】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2.(1)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
(2)这是张公在说我啊!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篇5:寇准雅量阅读答案
雅量原文
朋友买了一件衣料,绿色的底子带白色方格。当她拿蛤我们看时,一位对围棋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说:啊,好像棋盘似的。
我看倒有点像稿纸。我说。
真像一块块绿豆糕。一位外号叫大食客的同学紧接着说。
我们不禁哄堂大笑,同样的一件衣料,每个人却有不同的感觉。那位朋友连忙把衣料用纸包好,她觉得衣料就是衣料,不走棋盘,也不是稿纸,更不是绿豆糕。
人人的欣赏观点不尽相同,那和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有关。
如果经常逛布店的'话,便会发现很少有一匹布没有人选购过;换句话说,任何质地或花色的衣料,都有人欣赏它。一位鞋店的老板曾指着橱窗里一双式样毫不漂亮的鞋子说:无论怎么难看的样子,还是有人喜欢,所以不怕卖不出去。
就以人来说,又何尝不走如此?也许我们看某人不顺眼,但是在他的男友或女友心中,往往认为他如天仙或白马王子般地完美无缺。
人总会去寻求自己喜欢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或观点不同,并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一一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的雅量。
如果他能从这扇门望见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求他走向那扇窗聆听鸟鸣呢?你听你的鸟鸣,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会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与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那份雅量的缘故;因此,为了减少摩擦,增进和谐,我们必须努力培养雅量。
1.根据文章的意思,说说什么是雅量。
2.结合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思?
3.举一个有雅量的例子,简析这样做的好处;或者举一个没有雅量的例子,简析这样做的坏处。
篇6:寇准雅量阅读答案
1.雅量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容忍和耳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
2.只要彼此都能得到等且的美的享受,就不要在乎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应该拥有那分雅量,能容得下别人的看法与观点,W不要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或是走别的途径。
3.李白性格外向,放荡不羁;杜甫性格内向,细心谨慎。但这两位大诗人仍然是好朋友,性格上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
他们能容忍和尊重对方的性格,这说明他们都有一分雅量,因此才能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篇7: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寇准传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寇准传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4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适逢、正赶上 ) ②事决乃退( 才 )
4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答: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46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
【翻译】
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篇8:王旦与寇准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太尉①荐寇莱公②为相,莱公数短③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一日上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④太尉。
(选自元·吴亮《忍经》)
【注释】
①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曾为相十二年。 ②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③短: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④贤:作动词,器重。
【文化常识】
说“忍” 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忍”,《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忍”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忍”字哲理的真谛所在。
【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担任宰相之职,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日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他却专门说您的缺点。”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加显示出他的忠诚正直,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明。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数 ②固③益 ④由是
2、翻译:
①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②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3、文中王旦的美德是 ________;寇准的美德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屡次(2)原本(3)更加(4)因此
2.
①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谈你的缺点。
②寇准对陛下没有什么隐瞒,更能看出他的忠诚正直。
3.宽厚,以国事为重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篇9:宋史·寇准传阅读及答案
宋史·寇准传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陪太宗一起喝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5分)
(2)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5分)
4.【答案】选B【解析】冯拯等上奏请求立储君,皇帝非常生气,将他们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没有敢说这件事的人。故应断为: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寇准刚刚从青州被诏令回来,进入宫殿拜见皇帝。回来和进见这两个动作故中间应作停顿,应断为两句: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
5.【答案】选D 【解析】“祭祀”错,应为国家。
6.【答案】选C【解析】“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错,原文说“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是希望太宗选择能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答案:
(1)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进士)。(“或”“增年”“方”“进取”“可……邪”各1分。)
(2)《尚书·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 (“际”“影响”“证”“盖”“有所”各1 分)
篇10:《寇准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
《寇准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严供帐:隆重设宴。③具:准办酒食。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文学常识】
1.话说“《宋史》”:《宋史》是记载中国宋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496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世家255卷,是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总裁与史官30人集体编撰。宋朝的官修史书,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国史之类,极为繁富。《宋史》为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现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由于元朝史官史识低下,《宋史》存在一些缺点:如详略不一,删除了宋元战争史实及否定王安石变法等。
2.说“徐” “徐”本指慢行,引申为“慢慢地”。上文“咏徐曰”,意为张咏慢慢地说。又,“帝徐谓群臣曰”,意为皇帝慢慢地对大臣们说。现代汉语中的“徐徐降落”,即为慢慢地降落下来。
【译文】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1)闻(2)谓(3)适(4)谕
2.翻译
(1)何以教准?
(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参考答案】
1.(1)听说,听到(2)对……说(3)恰好(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 王几何阅读答案
王太尉荐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