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时间:2023-07-06 03:35:46 作者:不是江湖马扁子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不是江湖马扁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五柳先生的做人品格。五柳先生是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朝代)诗人。你最喜欢的他的一首诗是____。

答案:(1)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2)白居易 唐朝 《琵琶行》

2。成语积累。

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中就借千里马来比喻人才。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

答案: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一马平川 老马识途(车水马龙 马不停蹄)

3。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3)《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放飞。

梁启超说:“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的滋味。”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则有关读书的名言。

答案:(1)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2)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①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②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培根)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答案:宋濂 明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硕师(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答案:跑 大 引 终于

6。选文第一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答案: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7。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8。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9。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答案:(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以不贪为宝

宋人或得玉,献请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答案: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宋人或得玉( ) (2)子罕弗受( )

(3)若以与我( ) (4)皆丧宝也( )

答案:(1)有人 (2)接受 (3)给 (4)丧失

1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本文记叙了子罕拒受宝玉的故事,赞扬他“以不贪为宝”的美德。

13。子罕“以不贪为宝”,你认为人生之“宝”是什么?

答案:丰富的知识、睿智的头脑、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等。

14。从子罕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略)(围绕“做人要有高尚的品质,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来谈即可。)

三、作文

15。题目:我生命中最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作文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篇2:文言文单元即时练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单元即时练(4)八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____,__。

(2)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

答案:(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示例: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独钓寒江雪。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遂用猖蹶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辍耕之垄上

答案:D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案:D

4.下面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5.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遭汉未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答案:B

6.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西游记》-吴成恩 《水浒传》-施耐庵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广故数言欲亡( )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答案:(1)屡次(2)难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答案: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9.从选文看,起义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并杀两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第一句话说明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秦朝地方官吏闻风丧胆,弃城而逃。第二句话说明起义军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证明陈胜起义前对形势所作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完全正确。

11.这段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12.回顾全文,有一句话既表现出陈胜豪壮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表现出他出众的宣传才能。试将这句话默写下来。

答案: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C

1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答案:(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15.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答案: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16.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答案:(略)(提示: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从文中引发出来,且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答案:(1)坏、毁坏 (2)本来 (3)模仿、仿效 (4)理睬

18.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答案:(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9.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案: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作文

20.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①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答案:(略)

篇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背诵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2)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_。

(3)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边塞风狂雪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最能体现杜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常引用龚自珍的两句诗来赠送刚刚离开革命岗位却雄心未老的同志,请写出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

答案:(1)此中有真意

(2)端居耻圣明

(3)拔剑回顾心茫然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选出注音无误的一项(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B.翠蔓(wàn) 参差(cī)

C.悄然(qiāo) 清澈(chè) D.谪守(zé) 浩浩汤汤(tāng)

答案:A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格外) B.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D.野芳发而幽香(芳香)

答案:D

4.指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玉盘珍羞直万钱。 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答案:B

5.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答案:(1)对偶 (2)比喻 (3)比喻 (4)夸张

6.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蒙络摇掇( )

(2)朝晖西阴( )

(3)薄暮暝暝( )

(4)锦粼游泳( )

(5)静影沉壁( )

(6)泉香酒冽( )

(7)飞沙走粒( )

(8)骄儿恶卧( )

答案:(1)缀 (2)夕 (3)冥 (4)鳞 (5)璧 (6)洌 (7)砾 (8)娇

7.文学常识填空。

(1)柳宗元是_____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与同时的___________齐名,他们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2)欧阳修是_____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与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答案:(略)

二、阅读理解

(一)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选文出自___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

答案:《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林壑尤美( )

饮少辄醉( )

野芳发而幽香(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日出而林霏开( )

名之者谁(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云归而岩穴暝( )

晦明变化者( )

答案:(略)

10.选文写景有下面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和结句。

(1)自远而近:

(2)从早到晚:

(3)自春至冬:

答案:(略)

11.第一段有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12.请把第一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

答案:层次划分略。第一层:介绍亭的周边环境。第二层:亭名的由来。

13.第二段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答案:分总结构。

14.请选择一处你游览过的优美的自然景观,用形象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

答案:(略)

(二)

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②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③,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④,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①久阔:久别。阔,久别、疏远。②广:乐广。③角:角弓,用角装饰的弓。④所以:相当于的缘故,表示事情发生的因由。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2)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案:(1)乐广于是就告诉他其中的缘故,客人一下子明白了,紧张的心情放松了,重病顿时痊愈了。

(2)酒里是不是又有了蛇?

16.本文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有什么含义?

答案:杯弓蛇影 比喻那种见到一丝形迹便疑神疑鬼、自惊自扰的行为。

17.作者对文中的亲客,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请你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对亲客进行适当地神态描写。

答案:(略)

三、作文

18.(1)请以感悟为题作文。(2)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感悟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恰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

篇4: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8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qì__________机 (2)bīn__________临

(3)gèn__________古 (4)步lǚ__________

(5)tuǒ__________圆 (6)áo__________游

答案:(1)契 (2)濒 (3)亘 (4)履 (5)椭 (6)遨

2.按注音填词。

这首小诗写得自然之极,毫无雕琢、造作之处,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令人(shǎng xīn yuè mù)_________________。它的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写得情真意切,(gǎn rén fèi fǔ)_________________。它流传众口,历久如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是(bù yán ér yù)_________________的。

答案:赏心悦目 感人肺腑 不言而喻

3.(1)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

(2)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

答案:(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选做一题。

(1)揣摩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语意,再写出与其句式相符的两个句子。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模仿“信誉就是你结交朋友的桥梁”这句话,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信誉就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誉就是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理想是水 浇开希望之花 理想是鼓 奏响奋进之歌

(2)(信誉就是你)成就事业的奠基石

(信誉就是你)开启情感的钥匙

5.“非典”疫情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无所畏惧,忘我工作,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社会各界人民群众都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为防控“非典”出主意,想办法,捐款捐物,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请围绕“非典”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答案:(略)(可以开展捐赠活动;颂扬白衣战士;宣传团结一心抗“非典”;举办围绕卫生知识、防非措施、宣传等方面的活动,能有条理最好。)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生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树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机。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6.本段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答案:生机勃勃

7.写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答案:(1)两棵不太大的棕榈树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2)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

8.“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一句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参观”“珍宝”?为什么?

答案:不能。“瞻仰”表示恭敬地看,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参观”则表示一般地看看,表达不出敬仰之情。“家珍”是家中珍贵的东西,这句写的是百草园的棕榈,用“家珍”比“珍宝”贴切些

9.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暗示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言之成理即可。)

10.对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你更喜欢哪一段?简述理由。

答案:(略)(学生自主答题,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①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②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静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色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③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光秃秃的,没有树木,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④现在照例是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踪影。

⑤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⑥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

⑦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注,像陷在烂泥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⑧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雾——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⑨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很明亮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烦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注:阑珊:衰落。

11.第②③两段是写作者从自己住所的_____________观望到的山景。

答案:后窗

12.第④⑤两段各有一个“躲”字,它们用得好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用得好。因为“躲”是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明写电杆、太阳,暗写雾吞噬一切。

13.第⑥⑦两段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对浓雾的憎恶之情。

14.第⑦段中“我宁愿后者呵”,“后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宁愿后者”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答案:寒风和冰雪 能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

15.下面是对篇末最后一段含意的理解,结合全文看,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轨外行动”指的是“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B.作者对“红鲤鱼的轨外行动”充满了喜悦和赞扬。

C.作者不明白“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有什么意义。

D.作者渴望有疾风大雨来驱散抹煞一切浓雾,迎来灿烂的阳光。

答案:C

16.你喜欢雾吗?为什么?

答案:(略)(自主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羊的悲壮

盛夏,新疆乌拉泊地区的西域风景足以使人流连神往。铁路、河流、国道和山路的原始梧桐如彩带延绵交错,隐显于山冈土丘之间。偶尔伴随着牧歌的游动如云的羊群,更添了一派生命的活力。然而在这幅令人陶醉的牧羊图中,我曾目睹过一场羊群所遭遇的悲剧。

那天,我搭乘厂里的卡车途经那个地段,恰遇一列火车与之并行,不多久便看到前方有群羊正横越铁路,于是火车鸣笛警示减速慢行。面对驰近的巨龙,羊群没有丝毫慌乱,它们犹如训练有素的队伍敏捷地分散到铁路的两旁,仍然悠闲自得地寻草觅食追逐嬉戏。正当火车滑行而过时,有只山羊突然腾跃而起,眨眼就穿过了一节空挂的平板车皮,矫健优美的跳姿、准确的时间差让人惊叹不已。这一跳引起了羊群的一阵骚动,跟着有好几只竞相效仿,结果被后面的车厢撞得皮破肉绽,有的还葬身车底。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相反,平时温顺胆小的羊,此刻竟变得刚烈起来,它们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一字排开接二连三地奔腾跳跃,不一会儿就形成了一片白色的激流,冲击着横在它们面前的庞然大物。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车厢被撞得“嘣咚”作响,听来沉闷而又震撼。无奈之中眼看惨剧持续了三四分钟,火车停稳。这时走进现场仿佛置身于刚结束浴血搏斗的古战场,肃静而又悲壮。

牧羊汉从万般(jǔ sàng)_________中缓过神来。他挥起皮鞭去抽打那只一意孤行的头羊,它正站在小土坡上,体态硕大健壮,除了眼眶有黑色如熊猫,通身白色长毛,它环顾着四周,惊恐而不失骄傲。它任凭鞭子呼啸着在身上击起缕缕尘雾,倔强地摆动几下头部,翕动鼻孔喷着粗气,用前蹄急躁不安地撅刨着泥土,活脱脱一匹袖珍烈马。忽然它绕过牧羊汉身边,低头挺角向火车直扑过去,猛烈的碰撞使它翻滚倒地,犄角断裂,它起身踉跄几步再次发起攻击,屡次反复,最终摇晃着倒在路基的碎石上。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

我看到过_________犬、_________马、憨牛、灵驴,这次又见识了羊的悲壮。我想,对许多具有灵性的动物所作出的行动有时难以诠释,甚至不可理喻,但又那么颇含寓意,摄人心魄,于是人们就创造出类似希腊神话中人面羊身的畜牧保护神“潘”这样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崇尚和追求,来祈祷六畜兴旺,百姓安泰。

17.在画线句“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冒险”中:

(1)“血的教训”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2)“以卵击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卵”在文中指____________,“石”指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这血的教训没能阻止这种以卵击石的行为?(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1)效仿头羊的山羊或撞得皮破肉绽,或葬身车底。

(2)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羊的血肉之躯 火车

(3)它们要抓住车厢之间一闪而逝的一线光明,跟上头羊,去服从与生俱有的强烈的从群本性,即便是用生命作代价也在所不惜。

18.根据拼音写汉字。

jǔ sàng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沮丧

19.选择括号内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犬______________马

(备选词:骏、健、义、笨、乖、烈、老、猛)

答案:义 烈

20.第三段中“眼前的情景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中“眼前的情景”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不超过12个字。)你怎样理解头羊的这种行为?

答案:指头羊反复用犄角去撞火车。因为牧羊人的鞭打而愤怒。

21.第四段中“潘”加引号的作用是( )

A.强调 B.特定称谓 C.引用

答案:B

三、作文

22.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答案:(略)

(一)假如我有孙悟空的神通

要求:①写一篇想象作文;②不少于500字。

(二)我梦见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填入已逝名人的名字。)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想象作文;②不少于500字。

篇5: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妇抚儿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谁

公将鼓(击鼓)之

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为市(买)鞍马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② 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③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

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

④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

屠(屠户)惧,投以骨

⑥ 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 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 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篇6: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 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 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 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 (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篇7: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

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9.会

(1)适逢。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3)汇集。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4)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

篇8: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一.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26课《答谢中书书》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 (11)虽席地不容闲( )( )( )

(12)吴儿善泅者数百( ) (13)方其远出海门( ) 29课《湖心亭看雪》

(1)余( )一小船 (2)拥毳衣( )炉火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 (6)实是欲界之仙都( )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7课《记承天寺夜游》

(1)解衣欲睡 ( )( )(2)月色入户 ( ) (3)欣然起行 ( )(4)念无与为乐者( ) (5)遂至承天寺( )(6)怀民亦未寝( ) (7)相与 步中庭 ( )( ) (8)庭下如积水空明( )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 28课《观潮》

(1)仅如银线( )(2)吞天沃日( )(3)艨艟( )

(4)如履平地( )(5)倏尔( )(6)一舸无迹( )

(7)倍穹( )常时 (8)僦赁( )看幕

(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10)略不相睹( )(3)是日更定( ) (4)湖中人鸟声俱绝( ) (5)雾凇( )沆砀( )

(6)焉得( )更( )有此人 (7)客( )此 (8)上下一白 ( ) (9)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

(10)更( )有痴似相公者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6课《答谢中书书》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7课《记承天寺夜游》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9 课《湖心亭看雪》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8课《观潮》

(1)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

沾湿,以此夸能。

(2)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课课练

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初二下册英语单元作文范文

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

4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语文下册二单元范文

第二单元语文下册作文范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范文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试卷

初二语文一单元作文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