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的冰歪果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3.岂有说乎4.敬受命
5.心益小
二、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三、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四、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篇2: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
① 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 一:全。国:指都城。
③ 吊:吊唁,吊丧,引申为拜访。
④ 不肖:自谦之词,没有才能,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 受吏民之垢(gòu):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
⑥ 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 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得低。
翻译:
孙叔敖担任了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已经高,态度就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并牢记我所说的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很对,我会谨记在心。”
篇3: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冠白冠 冠:
②下情不上通 上:
③至 于鄙 鄙:
④被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使臣受吏民之垢 足以治楚矣
A国家之患孰为大 被服以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为楚令尹
C进臣畏罚而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为大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篇4:《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14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4分)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 )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③孙叔敖再拜曰( ) ④孙叔敖对曰( )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之”相同的是(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小题5】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2分)
答案
【小题1】①都城 ②离开 ③两次 ④回答
【小题1】B
【小题1】楚王 /不知 /臣之不肖
【小题1】(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小题1】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与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孙叔敖的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征即可。
篇5: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
2.(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
3.(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符合要求即可)
二: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冠白冠 ② 人尽来贺
③ 敬受命 ④ 心益小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译文
②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译文
32.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33.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30.① 戴着;② 都;③ 指教,教诲;④ 看低自己。
31.① 因身份地位显赫而在人前非常傲气的人,百姓会离他而去。② 你小心保持这三点,足够用来治理楚国了。
32.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3.孙叔敖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答尊重老人不给分。
篇6: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①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 杂事一》)
【注】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③仁:仁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孙叔敖为婴儿之时 ②恐去母而死也
③及长,为楚令尹 ④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处)(2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是(2)离开(3)等到(4)信用
【小题1】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小题1】(1)刚才我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担心会离开母亲而死去啊!
(2)还没有管理国家,全国的人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小题1】示例:孙叔敖从小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生存宁肯牲自己。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篇7: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日:“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采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日:“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日:“甚善,谨记之。”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印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2.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背弃)
(2)厌恶(嫌弃)
2.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前来吊唁。(意对即可)
3.(1)位高意下;
(2)官大心小;
(3)禄厚不取。(意思相近即可)
4.示例: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答案不唯一)
篇8:孙叔敖纳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甲文】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孙叔敖纳言》)
【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乙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进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选自刘向《新序》)
【丙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冠白冠 冠:
②下情不上通 上:
③至 于鄙 鄙:
④被服以立 被:
9、下列各项中 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使臣受吏民之垢 足以治楚矣
A国家之患孰为大 被服以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为楚令尹
C进臣畏罚而不敢言 国家之患孰为大
10、翻译。(9分)
①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4分)
②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3分)
③吾知所以亡矣。(2分)
11、从上面三则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8、(4分)冠:戴 上:向上(名词做状语) 鄙:边境 被:通披,穿上(1词1分)
9、A(3分)
10、①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独揽大权,国君就会厌恶他。(4分)
②想要进谏忠言,而负责接待进谒者的人,却不向国君通报,他的罪过应当处以死刑。(3分)
③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2分)
11、①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②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③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得3分)
★ 李敖经典语录
孙叔敖纳言文言文专练(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