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3-07-12 03:42:49 作者:顾容予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顾容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

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

摘要: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往往偏小,因此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至关重要。容量选择小了,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容量选择大了,变压器空载损耗大,起不到降低损耗、同网同价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用负荷增长曲线法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关键词:用电负荷变压器容量负荷增长曲线法

1、前言

农网35kV变电所多为农网改造的终端变,其供电范围为1~3个乡,改造前主要由10kV线路从县中心变送电,不仅供电半径大、电压低、电能损耗大,而且不能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和负荷发展的需要。因此兴建35kV变电所成为农网改造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往往偏小,因此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至关重要。容量选择小了,不能满足负荷增长的要求;容量选择大了,变压器空载损耗大,起不到降低损耗、同网同价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用负荷增长曲线法来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2、负荷预测

做好负荷预测是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的前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当前实际的用电负荷:

首先确定新建35kV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从县电力公司了解供电范围内近几年的供用电情况。其主要数据资料有:年用电量(kW·h)、年最大负荷(kW)、年用电增长率(%)。由于农村用电环境的制约(供电质量差、电费高等),实际发生的用电负荷小于实际用电需求。

(2)了解乡镇近期、远期经济发展规划:

对有些有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的乡镇,应多考虑用电对山区开发所造成的瓶颈,应考虑潜在的用电负荷的增长。了解乡镇近期、远期经济发展规划,满足负荷正常发展的要求,是考虑变压器容量的重要依据。

(3)考虑同网同价后农村用电正常负荷的需求: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农民用电难,严重制约了农民用电的积极性,因此同网同价后,农民对用电的需求将会有较大的增长:一是家电普及;二是农村加工用电。

3、用负荷增长曲线法来选择农网35kV变电所的变压器容量

(1)绘制最大负荷增长曲线:

根据负荷预测可确定两个重要数据,第一个重要数据是变压器投运时的年最大负荷(kW),假定为P0。第二个重要数据是变压器投运后每年的年用电增长率(%),假定为X%,并假定每年用电增长率相同,则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的公式为:

Pn=Po(1+X%)nkW

式中Pn--变压器投运后第n年的年用电最大负荷kW

n--变压器投运后第n年,n=0~

采用取点法可以绘制出最大负荷增长曲线。

考虑功率因数为cosφ,则:

Sn=Pn/cosφ=Po(1+X%)n/cosφkVA

现举例来绘制一个负荷增长曲线:

取Po=800kW,X=7,cosφ=0.8,则:

Sn=800×(1+7%)n/0.8=1000(1+7%)nkVA

通过取点法绘出最大负荷增长曲线,见图1。

(2)绘制平均负荷增长曲线:

根据年用电量或负荷率,我们可以确定年平均用电负荷(kW),设为Pe。假定负荷率为K,平均负荷年增长率仍为X%,则平均负荷增长曲线的公式为:

Pe=K·Pn=K·Po(1+X%)nkW

Se=Pe/cosφ=K·Po(1+X%)n/cosφ=K·SnkVA

由于农村负荷率一般不高,我们取K=0.5,则上例中平均负荷增长曲线公式为:

Se=0.5×1000(1+7%)n=500(1+7%)nkVA

同样用取点法绘出平均负荷增长曲线,见图1。

(3)绘制变压器各级额定容量于图中:

选取变压器容量分别为Sn=1600kVA,2000kVA,2500kVA,3150kVA,4000kVA,将变压器额定容量绘制于图1中。

(4)绘制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

考虑农村日负荷曲线中,最大用电负荷时间一般不超过2h,因此我们可以将变压器事故允许过负荷的允许时间,为120min时的过负荷倍数1.3倍,作为变压器本身正常情况下最大过负荷能力。则将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Smax=2080kVA,2600kVA,3250kVA,4095kVA,5200kVA分别绘制于图1中。

(5)方案技术比较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①变压器额定容量满足平均负荷增长的`需求: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Sn=1600kVA<Semax=1935kVA,不满足要求,此方案取消。

②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满足最大负荷增长的需求:

从图1中,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与最大负荷增长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最大负荷增长,达到变压器最大过负荷能力时的年限,其结果列表如下:

变压器额定容量(KVA)2000250031504000

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KVA)2600325040955200

最大负荷增长到达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时的年限(年)14.117.4>20>20

满足最大负荷增长的需求不能满足基本满足完全满足完全满足

从结果分析:Sn=4000KVA,容量太大,此方案取消。

(6)方案经济性比较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经过技术比较,我们初步选取Sn=2000kVA,Sn=2500kVA,Sn=3150kVA进行经济性比较。

①空载损耗:其参数分别为2.9kW、3.4kW、4.0kW。假设变压器正常运行20年,每年运行8760小时,并假定每kW·h平均成本为0.35元,则最大空载损耗分别为:

SZ9-2000/35:

20×8760×2.9×0.35=17.78万元

SZ9-2500/35:

20×8760×3.4×0.35=20.85万元

SZ9-3150/35:

20×8760×4.0×0.35=24.53万元

②设备费:由变压器厂提供价格资料,结果见表2。

③最大负荷超过变压器最大过负荷容量,而少供电的损失:假定全年最大负荷运行时间分别为:3个月、2个月、1个月,并假定变压器正常运行20年。按供1kW·h电量的利润为0.05元计算,则少供电而少得利润分别为:

SZ9-2000/35:

同样2个月为:20.35万元,1个月为:10.18万元。

SZ9-2000/35:

同样2个月为:4.53万元,1个月为:2.27万元。

④综合费:综合费=空载损耗+设备费+少供电损失,此指标越小的经济性越好,见表2。

(7)综合比较,最后选择变压器容量:

将技术比较、经济性比较的结果列表3如下:

从结果分析,我们选择SZ9-2500/35型变压器最好。

4、结论

通过负荷增长曲线法,从图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判断出变压器的合适容量。经技术经济分析,即满足负荷增长的需求,又满足经济性要求。因此这是一种非常直观、实用的选择农网35kV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方法。

篇2: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论文

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论文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不相同。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热情从未减少,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借鉴作用。但是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一直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也让中国农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旧有的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已经行不通,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利于有目的地对农业经济的积极因素进行改善和提高,让农业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投资

(一)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从八十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多元化投资主体格局的形成,这样也就导致了在农业经济上的投资资金的增加,这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农产品在市场上表现过剩、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等农业经济问题减少了农业投资,这直接造成了农业经济增幅的递减。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到,投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经济投资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效率。[1]

(二)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对农业的投资来源广,数量大。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包含国家内预算内资金、国内银行贷款、外资、农村自筹资金和融资等多种来源在内的对农业的投资资金就有56.48亿元,这些资金提高了农村集体基本建设水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则将近百亿。如今,政府对农业的主要的投资手段是通过银行的信贷的投入,近些年来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农业已经不能享有以前的优先性和低利率的优势,而且原有的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政策贷款也渐渐取消,国家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基本只剩下了用于农产品收购的资金和扶贫开发的资金。银行的风险意识的强化也影响了对资金回报率较低的农业的投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也变的更加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也会有所减弱。对于外资部分,世界银行调高了硬贷款的利率,而且金融危机以后,外资金的流入量越来越少,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也让融资的可能化为泡沫。所以,提高农业投资的重点在于政府支农和信贷,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二、消费

(一)消费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消费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就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如果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就会形成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农产品价值就会上涨,农民收入就会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就会加大,社会资源就会更多的流入农业,让农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农产品属于社会必需品,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扩大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困难,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这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条件。[2]

(二)消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中国经济年鉴显示,93年全国粮食总消费4.9亿吨,比往年略有增长,但还是低于当年的.粮食总产量;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象也十分明显,猪肉、蛋类、牛羊肉消费增长相对较快,供求也比较平稳;由于棉产品的产量的降低,纺织品对棉的需求显得比以往更多,但是产棉量加上库存量仍然是供大于求。这种供大于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9亿农民供给3亿城镇人口消费的市场格局,九亿农民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开发,农民的消费模式比较固定,消费水平比较低,有些农民想要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但是经济能力跟不上,农村人均消费的食品数量自然就远远比不上城镇居民,没有需求,消费也就难以完成结构上的升级。当前我国在农产品的消费上,红皮小麦这样口感差的农作物滞销,优质大米却供不应求,还需进口;一些橘子、杨桃等作物卖不出去,价格低至几毛钱,而一些洋水果大行其道,有着很好的销量。北方玉米过剩,南方玉米又紧缺,地域差距十分明显。面对这样的消费情况,要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经济能力提高了消费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对城镇居民要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重新配置资源,努力促进优质食品的供给。

三、出口

(一)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潮流,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光是挑战,还有走向世界,让经济迅速增长的机遇。用出口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很多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能够让我国的农作物大量出口,农业经济自然会稳定增长,农民收入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出口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近些年虽然仍旧保持了顺差,但是农产品进出口的比重一直不高,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这让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幅度严重回落。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能够有效地缓解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现状,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质量高的农产品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增加一些特产的出口量相对更加容易。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在劳动力资源上更有优势,扩大农业加工品的数量也能够提高我国农业出口的竞争力。同时农产品出口国也要分散化,对一些农业欠发达国家要重点照顾,增加对非洲各国的农产品出口量。

四、制度

(一)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农业经济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年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和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我国八九十年代一直实施的农业经济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的确更加适合当时的中国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发展的现状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农民收入低等问题都证明了现有的农业经济政策不利于当前农业的发展。

(二)制度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中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的新阶段。为了让农业经济更快的发展,让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主动,要借鉴发达国家,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经营进行创新。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承认私人产权,以一种强调自我服务的姿态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企业化和股份化,有效的降低农业的风险,提高农业的适应市场的能力。

五、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会给农业生产力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用科技解决粮食问题必将成为21世纪的共识。我国也应当重视科学技术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性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要想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就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目前的农业科研体系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将科技的进步完全地转化成农业上的生产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要求在尊重农业科研的提点的前提下,鼓励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一些农业研究所,让农业研究成果更好的为农业服务。对发达国家的模式借鉴而不照搬,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六、结语

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方方面面,只有对这些因素经过认真的分析,准确找出各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够实施相关对策,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让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篇3: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论文

1.1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资源享有率低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资源享有率不及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土地资源紧缺、耕地资源紧缺是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对于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也就毋庸置疑了。另外我国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就目前来说,我国对于土地制度的相关改革和创新是刻不容缓的。面对土地人均享有率低的严峻问题,如何快速提高农业的产出值,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现步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

1.2自然环境差,山地分布多,平原分布少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优质的耕地相对来说却很有限。现有的土地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已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用耕地也在不断的减少流失,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2]。

1.3农产品的需求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经济全球化已是全球发展的趋势,农产品的出口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受市场需求和消费情况的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农业产品的价格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高品质的农产品市场在逐渐扩大,而中低消费的农产品相应的在减少。这样的`消费变化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变化缓慢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经济构成了很大的制约。

1.4农业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

科技的发展通常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耕作,有利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提升了农业的产出,在合理的区间上增加了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其次,无土栽培与先进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农业向现代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真正做到了单位面积的“高产出”与“低投入”。再加上农药与化肥的科学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第三,土地改良技术与科学垦荒的发展,能够有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单位产量大大增加,每667m

2产量早已达到了传统意

义上的翻一番甚至是翻两番。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为农业带来的是土地资源更加合理科学的利用,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5国家战略层面政策的扶持不可忽视对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不可忽视的。自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一家一户包产到户政策,到现在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政策的效果都是切实可见的。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给予完善的政策保障,积极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进而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3]。2提高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2.1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现代化农业提倡的是大规模系统化、科学化种养殖,传统的小规模耕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正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过去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程度,但是随着农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落后的地区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其创新,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产出值。另外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要做到同步进行,有效的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才能把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好处切实的做好,提升农业经济的水平[4]。

2.2带动和增加农产品消费升级

我国粮食单位产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我国在国际化、现代化上的提升,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更多的人开始有能力,也有条件在农产品方面投入更多的消费。高质高价的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在部分地区,开展绿色种植、无公害种植,提供高品质农产品,这部分农产品的利润率比普通农产品会高出很多,可以切实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区域农业的经济发展。但是消费升级有利有弊,在有条件的地域开展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的影响与挑战。

2.3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于农业经济的改革还是持观望态度。农村基础教育制度的薄弱,农民农业科学知识的欠缺,这些都阻碍了农村科技现代化的顺利开展,减缓了农业的发展。

2.4帮助农民克服不利影响因素,提高农业产出值

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不够便利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对于这样的地区多给予资金方面的帮助。在农耕时节可以请农业专家到实地来考察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普及,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少走弯路,增加农业产出值[5]。

2.5政策方面的扶持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政策的支持,为了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比如农业税的减免,并且在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也都是处处提及到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和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努力建设系农村。由此可见,政策性的支持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王宁.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7,(03):32.

[2]张淑梅.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与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2):18.

[3]邓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方农村,2012,28(02):14-19.

[4]姚远.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4):256-257.

[5]栾炳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2015,(24):275-277.

篇4: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德州市1996-工业“三废”排放量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德州市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模型,分析了期内经济与环境负荷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德州经济与环境仍然处于“两难”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建议.

作 者:付修勇 FU Xiu-yong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地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2008 24(12) 分类号:X196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   环境负荷   拟合曲线  

篇5:负荷终端数据采集成功率分析论文

负荷终端数据采集成功率分析论文

【摘要】在电能表的终端数据采集上,经常会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数据异常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中将重点对影响数据采集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如何有效的解决的这些问题,促进采集成功率的提高,相信在今后的采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本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负荷终端;数据采集;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1-0166-01

在电力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电能表的作用不得不提,电能表是对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的基础设备,通过电能表将数据统一集中在一起,然后再将其传输到终端设备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经常会因为一些影响因素的出现而造成无法顺利的进行采集,这也是采集成功率始终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的提出,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几点影响性因素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数据线连接不当

首先,影响采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能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线连接不当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受到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在进行线路连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数据线的连接情况,因而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造成不能进行正常采集的.后果。归纳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两方面对引起的。①外力的破坏,通常情况下,在杆架变压器中,这一问题最为常见,因为杆架变压器与配电盘相距甚远,在远距离的传输过程中,很难保证数据线的安全性,因为数据线较长,所以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对数据线的走向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有效的避免外力破坏的可能性。②因为接触不良而导致的连接不顺畅,在数据线连接的过程中,接头处的位置经常会因为没有进行正确的连接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处理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尽量采用一整根数据线,减少接头出现的数量,这样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避免了问题的出现。

2信号异常离线

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离线异常而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高。常见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存储信息的信息模块以及SIM卡在某种情况下被烧坏,不能正常的进行使用。②在对通信参数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参数的具体数值,造成参数设置上的失误。③因为SIM卡欠费所引起的问题,因为受到欠费的影响,营运商不能对其继续提供服务。④最后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号源的问题,信号源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干扰,不能顺利的进行数据的传输,因此才会造成数据采集的成功率不到。前三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从SIM卡入手,因为这几种情况的原因基本都是由SIM卡所引起的,因此要在SIM卡上多下功夫,可以对其进行更换,并且将参数重新进行设置,同时与营运商之间进行详细的沟通,保证可以提供正常的服务。针对最后一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漫游功能进行解决的,因为在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交接处,信号通常都是不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通漫游的功能,以确保数据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采集。

3客户电能表停电

在生产与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客户的电能表出现异常而造成信息传输的不畅通,电能表是基础性的设备,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源于跳闸所引起的,因为客户的电费不足而造成的欠费跳闸是常见的现象,但是跳闸的当前是不能进行购电业务的,因此为客户的生产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①客户要及时对电费进行缴纳,保证电费的充足就不会出现跳闸的现象了。②数据采集系统应该更加完善与合理,实时更新客户的用电情况,当出现客户的电费即将不足的情况时,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进行缴纳,保证用电量的充足。因此,加强客户基本参数的更新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相关部门应当引起相应的重视,一定要保证为客户提供更加充足的购电时间。

4配电变压器暂停

客户在办理暂停手续时,同时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由于现场停电和系统完成暂停流程有几个工作日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就会因为现场终端停电而出现异常数据。出现这种情况时,在对现场配电变压器进行停电现场停电后,应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终端方案制定”功能项中,把该户终端暂停,实现现场终端停电与系统终端停电同步,这样就不会出现异常数据。

5结语

综上所述,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及时、完整、准确地为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实现电费收缴的全面预控,为智能电费结算等营销业务策略的实施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故障处理,可以引导用户科学、合理、有序的用电。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处理采集终端发生的各种故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光富.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城区地埋电缆[J].农村电气化,2012(09).

[2]王智军.新时期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分析及思考[J].河南科技,2013(23).

[3]苏志彬.关于电网防外力破坏的对策[J].农电管理,2014(01).

篇6: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证分析论文

关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实证分析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国债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成熟,国债收益率率曲线越来越能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宏观政策。本文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模型仅就央行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债收益率曲线  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基础

国债收益率与期限结构之间的变化是通过国债收益率曲线来直观反映的,解释二者变化关系的理论称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目前,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无偏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无偏预期理论假定投资者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债的收益大小,而与国债期限关系不大,因此可认为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市场分割理论将债券市场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市场,认为市场利率取决于国债的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随着期限的增加,国债收益率呈现递增趋势。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风险、预期和自身的偏好是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由于未来经济活动存在不确定性和投资者预期的不稳定性,投资者更偏向于购买流动性较好的短期国债,为了避免长期国债遭受冷落,其发行商必须在短期国债利率上增加一定的报酬,这就完美的解释了国债的长期利率要大于短期利率这一经验事实。

二、函数模型设计与检验

从收益率的构成要素上看,国债收益率通常有国债价格、债务期限、息票支付的现值、以及市场利率四项要素组成。

式中:P表示国债价格,C表示每期支付的国债利息,F表示国债面值,Y表示到期收益率或市场利率,n表示到期年限。

本文将运用非线性回归方程讨论到期收益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条件假设如下:(1)投资者一直持有国债到期;(2)无交易费用;(3)各期利息进行在投资。

1.非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幂函数,如下:

YIELD=A*YEAR^B

其中YIELD为到期收益率,YEAR为到期年限,A、B为参数。

2.对于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用计量软件EVIEWS对5月12号银行间标准期限国债交易数据进行拟合之前,首先将回归模型两边取对数,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

Ln(YIELD)=LnA+B*Ln(YEAR),再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

Ln(YIELD)=0.581453+0.240874Ln(YEAR)

(35.6704) (32.23757)

并且得到R^2=0.985772,F=1039.26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计算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方程为:

YIELD=1.788635*YEAR^0.240874

这就可以说明幂函数是拟合国债收益率曲线较好的函数。

三、动态分析

利用非线性回归函数拟合国债收益率曲线,并对不同时点的曲线位置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变动原因。

本文选择的时间点分别为12月15日,202月12日。选择这些时间点主要目的是分析2010年1月央行出台货币政策前后1个月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预期及其真实变动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

用EVIEWS分别对以上两个时间点所对应的收益率数据和到期年限数据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2012月15日国债收益率曲线方程:

YIELD=1.750947*YEAR^0.270471(R^2=0.955315)

2010年2月12日国债收益率曲线方程:

YIELD=1.8592626*YEAR^0.243864(R^2=0.963924)

两个时点的拟合程度良好。

1.通过两个样本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可以看出,我国国债收益率整体向右上倾斜,符合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2.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前后,国债收益率有所变化,本文将分两个阶段对其进行分析:

(1)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前

在此期间,债券市场看跌的预期比较强烈,市场对利率风险的敏感程度普遍增加,为了规避风险,债券的'需求量减少,收益率曲线明显上升。短期与中期债券收益率变化比较剧烈,长期债券收益率变化平稳,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债券期限的差异引起的,长期国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专门经营长期投资的法人主体,如:保险公司,由于长期投资主体出于经营战略性考虑并且自身对市场预期的敏感度偏弱,不会大量调整国债持有量,因此长期国债的交易相对冷淡,收益率变化较小。

(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月12日国债收益率依然显著上升,但较调整前的收益率曲线有所上移。这里以2月12日的10年期即期利率为长期利率,得3.457%;以六个月的即期利率为短期利率得1.4165%,计算得长短期利差为2.0405%,小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前12月15日的长短期利率差2.2654%,这也符合了偏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长短期利差变小、收益率曲线相应变得平坦的结论。

从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短期利率上升幅度较大,由于长期利率波动与短期利率的变化存在极大相关性,长期利率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这说明: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短期收益率水平,也就是说短期收益率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更加敏感,它对于长期收益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水平的预期来实现的。

四、结论:

通过对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动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国债收益率曲线很好的把握未来收益率的走势情况,但由于我国国债收益率是部分市场化的,非市场因素的变动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债收益率变动。为了是收益率曲线能够良好的反映我国经济状况,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加上市国债的品种,丰富国债期限结构,从而达到更好为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培勇,宋永明.公共债务管理【M】2004.10.

[2]纪志宏.货币政策与国债收益率曲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3.

篇7:移动通信基站负荷分析及供电系统优化论文

移动通信基站负荷分析及供电系统优化论文

1现网中各类移动通信基站负荷统计及分析

现网移动通信基站通常由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空调、照明、环境监控等组成。其中,电源设备由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组成,交流供电系统由市电油机转换箱(即双电源转换箱)、过电源保护装置、交流配电箱及备用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成。直流供电系统由组合开关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单元、直流配电单元)和蓄电池组成。直流电源通信设备由直流供电系统提供,交流电源通信设备由逆变器或UPS供电。本文通过对上半年南方某省会城市现网各类型不同配置的基站通信设备实际负荷进行实地调研,针对通信设备实际负荷数据,统计出现网移动通信基站负荷分布规律。以南方某省会省市基站实际数据作为本次采集元素集合,实际通信负载电流大于或等于50A的基站个数占比为1.5%,实际通信负载电流大于或等于75A的基站个数占比为0.2%。其中,四网共站城区的宏基站现有通信负荷为50~75A,单网、双网共站、三网共站城区的宏基站现有通信负荷为10~50A,交通干线、县城、乡镇、学校的宏基站现有通信负荷为20~45A,室外一体化基站现有通信负荷为10~30A。

2现网基站电源配置及优化分析

2.1宏基站

2.1.1城区单网、双网共站、三网共站通过以上现网宏基站负荷分析,城区单网、双网共站、三网共站;以及交通干线、县城、乡镇、学校范围内的宏基站,其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最大负荷电流通常不超过80A/53.5V(含远期预留负荷30A),其中,无线设备负荷电流不超过75A,传输设备负荷电流约5A。目前,为确保市电停电后基站设备与传输设备的合理运行,基站高频开关电源均设置了2级电压切断装置。当蓄电池放电电压达到第一级保护电压时,切断基站设备负荷,蓄电池组只为传输设备供电;当蓄电池放电电压达到第二级保护电压时,再切断传输设备的供电,以避免电池过放电。大多数基站外市电类型属于三类市电,根据《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要求,蓄电池组对基站无线设备放电时间取3h,对基站传输设备放电时间为20h。2.1.2城区四网共站四网共站的城区范围内宏基站,其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最大负荷电流通常不超过105A/53.5V(含远期预留负荷30A),其中,无线设备负荷电流不超过100A,传输设备负荷电流约5A。该类型宏基站配置2组400Ah蓄电池组并联使用,可满足后备总放电小时数要求。

2.2室外一体化基站

现网室外一体化基站的通信设备最大负荷电流通常不超过30A/53.5V。该类型基站中,有些仅带RRU,不带BBU,没有传输设备。对于不带传输设备的室外一体化基站电源柜,其配置的蓄电池组仅需为无线设备提供3h的后备供电时间。因此,建议此种站型配置1组200Ah蓄电池即可满足要求。同时,室外一体化开关电源架内整流模块按N+1冗余方式确定,配置90A容量即可。对于带有传输设备的室外一体化基站,其配置的蓄电池组对无线设备放电时间取3h,对传输设备放电时间取20h。因此,建议配置该类型基站配置2组150Ah蓄电池组并联。同时,室外一体化开关电源架内整流模块按N+1冗余方式确定,配置容量90或120A。

2.3分布式基站

对于分布式基站,RRU通常就近引交流市电供电,当市电停电时,RRU供电将中断,会造成网络中断,建议可为较重要的分布式基站RRU配置小容量壁挂式开关电源或UPS,且配置38Ah的蓄电池,可满足市电停电后约0.5h的后备时间。

3电源供电系统其他优化措施

3.1开关电源一、二次下电电压设置

现网基站直流负荷分级切断,通常通过采集蓄电池输出电压的方式实现。蓄电池放电2~4h,系统电压降低,采集输出电压,当电压下降至某设定值时,切除无线设备负荷;蓄电池继续为传输设备负荷放电,待蓄电池放电至终止电压,切断蓄电池输出。但是,相关规范中并未明确一次下电电压设置值,目前,不同厂家的.一次下电电压设置值不同,对无线设备放电时间会造成影响。需根据蓄电池放电特性曲线和基站直流负荷电流大小,确定一次下电电压最佳设定值。某厂家蓄电池恒流放电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基站实际一次下电电压值设定范围为44~47V。通过分析蓄电池放电特性曲线,若基站直流负荷电流较小,在保证相同后备时间前提下,可将一次下电电压值设置较高,随着负荷电流增大,需降低一次下电电压设定值。一次下电电压设定值越低,则无线设备后备保证时间越长,传输设备后备保证时间会减小。《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规定二次下电电压值为43.2V,而基站实际二次下电电压设定值偏高,如44V等,蓄电池未放电至终止电压,即切断蓄电池输出,会导致传输设备后备时间减少。

3.2增加开关电源直流输出分路个数

由于各类型基站中无线设备要求占用的开关电源一次下电直流输出分路个数较多,而中国联通目前集采中标的某些开关电源厂家,标配产品中配置的直流输出分路个数不足,特别是一次下电分路个数偏少,需增加直流配电箱,以扩容直流输出分路个数。建议今后集采开关电压设备招标时增加对直流输出分路个数的要求。

3.3其他优化措施

通过对现网基站情况分析,发现有些开关电源未设置直流过压告警值、直流欠压告警值。该告警级别属于开关电源紧急告警,需设定该告警值。个别基站蓄电池配置容量偏大,但开关电源容量配置偏小,这种情况多集中在老站上,需根据实际负荷情况,采取更换较大容量开关电源,或减小蓄电池组容量等改造措施统筹优化配置。

4结束语

移动通信基站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早期的一些老站配置的开关电源和蓄电池在更新改造时,应结合现网实际负荷重新核实电源系统配置,不宜简单地按原有系统容量替换。本文通过对南方某省会城市移动通信基站实际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节能减排新形势下现网基站负荷特点,针对现网常见类型基站中存在的电源配置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措施,从而在节约基站电源配套投资的同时,提高了基站通信电源系统的供电性能。

作者:马娜 阮勇 李卓 、

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联蓝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篇8: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论文

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村经济迅速成长,近十几年间,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关系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彼此均衡相互依存,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诸多可变性因素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增长,因此,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增长是目前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进行探讨,接着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揭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阐明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的关系,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0,引言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趋势加剧,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直接影响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相应的,金融事业发展,国民经济也得到进一步促进。通过研究观察可以发现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与我国整体金融发展有区别,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关系成为热门课题。我们知道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农村金融刺激着农业经济发生变化,它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使更多人意识到,想要提升农业经济,先做好农村金融。

一、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的关系

首先从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来看,纵观全世界,对工业经济发展及工业金融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对农业经济研究较少,这是由于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农业大国所占经济量下降了,我们看到农民越来越少,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也是,农民工多数放弃了农业,选择了进城务工,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类现象,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在财政补贴上做文章,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式鼓励农业经济的发展,在部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农业经济占比重很大,更需要重视农业经济与金融的发展。

其次从农村金融的研究角度看,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非农业,尤其在传统体制下,农村金融从金融中衍生出来,由于不是农业部门操控财政收支,这样的情况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都是不容易的。在我国对于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通常采用变量的方法探究二者的关系。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服务体系不完善

随着全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金融格外重视,也出台了一些利好政策,主导农村金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发展只是趋于表面化,本质没有改变,多数银行为了追逐更高的利益纷纷撤离农村市场,造成金融工具有限、银行落后等不良结果,这些都使得金融服务缺乏正规性,可见体系不健全阻碍农村金融发展。

2、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资金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与农户,极少用在农作物生产及居民生活上,目前我国农村信贷还不够规范,大部分金融机构为乡镇企业投资却忽略了基础建设与农业开发,从本质上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行为,毕竟后者才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力。

3、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效率相对偏低

农村金融机构以服务农村为主,由于农村人口数量有限,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对于金融的利用也没有规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来满足人们的信贷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不够,存在顽固与思想保守的一面,这与工作职位极度不匹配影响工作扩大开展。

4、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

农村的金融发展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在农村金融市场,还无法达到让资本产品融入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对金融概念的认知还处于不健全的状态,对金融工具缺乏利用率,更多现代金融的益处是农村享受不到的,可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是苍白的,融资渠道单一,经济发展受限。

三、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金融规模的影响

农村的供需平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农村金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更合理,这样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可用之处更多了,目前来看,农村金融供需还达不到平衡状态,农村要发展,资金一定不能少,农村金融的支持一定不能少。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容量持续下降,主要因为金融供应与需求不匹配,金融规模偏小没能满足农业经济相关的信贷要求。

2、金融结构的影响

金融结构能够推动自身发展,也能推动经济增长,金融作为经济发展核心,投资方主要以较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资金,通过投资生产,提升生产。虽然目前农村金融相对落后,这就更需要优化金融结构,以此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找更多的融资渠道,满足更多的资金流转,刺激农村生产积极性。

3、金融效率的影响

对金融效率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提高储蓄能力、投资转化率、投资投向率。在农村投资不均的时间时有发生,因此,要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科学使用金融手段,使资金物尽其用。有供求关系制约,投资总是会优先选择收益高风险低的项目,以便安全获得更多的的利益,这不仅是合理的调配,更为资金创造了更好的流动渠道。

四、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1、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规模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农村金融机构来看,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做为模范单位持续为相关区域提供服务,发挥其金融机构只能为农户服务;其次从农村信用社的优势资源来看,在发挥金融职能时能有效的将资金优势进行合理分配,缓解资金短缺的现状,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持,虽然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用社体制问题,它既不是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产权不明确,再有信贷发放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明确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是有必要的,并在未来不断开展贷款等相关业务,建立健全信贷制度,解决农村用钱问题。

2、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将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同时通过调节金融结构,实体经济得到调整,为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客观的来说,农村金融要发展,是必须要满足农村经济的多元要求,因此需要不断考察市场,随着农业需求进行改革。政府在改革中要给予必要支持,如在融资方式和完善融资体系等方面,目前农村金融的融资还处于间接融资与外援融资两个方向上,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经济,只有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减少贷款频次,有效的降低成本,促使农村金融调整结构最终实现与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现在我国农村市场存款与贷款的融资形式较为普遍,这远远无法满足乡镇企业及相关个体户的需求,还需提升金融方式的灵活性,保证金融服务更全面更到位。

3、提高农村金融效率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

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相比,金融效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它作为金融功能,相对普通,好调控一些。通过实践研究表明,金融体系的效率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还是要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将平衡制度贯彻到底,实现互相制约,保证农业经济收益。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融量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格外重视协调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效率,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结束语

综上,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水平影响金融发展,同时经济也离不开金融支持,因此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制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有步骤的调整金融结构,进一步实现金融效率的提升,以此满足农村用户与乡镇企业的各类要求,实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目标。

篇9:资本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分析论文

资本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分析论文

对于资本在不同行业间的配置是如何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没有进行研究论述,本文从资本要素人手,对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做出一个实证检验,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资本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

一、引言

生产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本作为旅游业发展投入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在不同行业间的配置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库茨涅茨(1979)认为没有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充分流动,不可能获得人均产出的高增长率。遗憾的是,国内旅游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曹新向(2007)通过构建相关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中国省域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旅游需求潜力、旅游供给潜力以及旅游潜力保障力和旅游潜力支持力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但是忽略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杨勇,2009)运用Shift-Share方法,将旅游业潜力从产业结构变迁和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基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使用的是2000-各省份的统计数据,数据全部来自200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以及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等。本文所说的旅游企业是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其副本中的分类方法,把旅游企业分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和其他旅游企业。

二、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旅游业资本生产率的分解

现代经济的增长既是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思想和等边际原理,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实现最优化配置的结果表现为不同产业资本生产率的趋同,在现在竞争程度比较高的市场状态下,如果旅游业各行业资本生产率存在差异,生产要素会从资本生产率低的行业向资本生产率高的行业转移。最终实现各行业的资本生产率都相同的均衡点,而在这样一个转移过程中,旅游业实现了发展。Peneder(2002)认为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水平以及生产率增长速度,当要素由低生产率水平向高生产率水平的部门或者由生产率增长慢的部门向生产率增长快的部门流动的时候,就会促进经济总体生产率的提高,即结构红利假说。

现在用Shift-Share方法计算旅游业产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这种方法认为,总的`生产率是由两部分原因引起的,各部门的资本生产增长率和资本流动。因此,总生产率增长可以分解为部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和结构变化的贡献,而结构变化的贡献又进一步分解为静态转移效应和动态转移效应。利用Shift-Share方法,可将中国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以研究旅游业结构变迁效应。设旅游业总体资本生产率水平为KPt,其中KPti是指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本生产率,上标t表示时期,下标i表示不同的产业部门,Stj表示行业i的t期的资本占旅游业总资本的份额,则旅游业总体资本生产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式(3)右边第一项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反应的是资本要素从资本生产率较低的行业向具有较高初始资本生产率水平的行业转移时引致的总体资本生产率的净增长效应。如果资本生产要素流向相对于资本生产率较高的行业i,则该行业在t期内的份额变化值大于0。式(3)右边第二项为动态结构变迁效应,表现了资本要素转移引起的动态效应,反映了资本要素从资本生产率增长较慢的行业向增长较快的行业转移所引起的总体资本生产率的净提升。静态结构效应和动态结构效应之和为结构变化对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式(3)右边第三-项为资本生产率增长效应,它衡量了由于各个行业内部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所导致的各行业内资本生产率增长对旅游业总资本生产率变化的贡献,

与结构效应相比,旅游产业内部增长效应是资本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

篇10:经济增长与信贷风险实证分析论文

经济增长与信贷风险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对以来我国GDP与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不良贷款主要由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GDP变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贷款;国内生产总值;朱格拉周期;五级分类;Eviews软件

1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波动贯穿于经济发展,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可以称之为经济周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周期性演进过程。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但也有人认为描述经济周期各阶段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高峰,收缩。从我国GDP增长趋势看,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波动趋势,其周期长度大概为9年,属于“朱格拉周期”:1981年———1990年、1991年———、———分别形成三个周期,并先后在1987、1994、20形成三次波峰,在1990、1999、20附近形成三次波谷。

2经济发展与不良信贷形成:基于实证的分析

2.1以来各季经济统计数据(此处略,详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可看出,3季度至204季度,GDP增长额大多在1万亿元以上,2009年1、2季度,增长额下降到原来的40%;此后,GDP增长额缓步上升,至4季度达2.28万亿元高点后,1季度又迅速回落到上季的50%。

2.220以来各季不良贷款数据。由于2003年以后采用五级分类法统计不良贷款,因此,我们采用2003年以后各季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对GDP绝对额及其变化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统计受不良资产剥离的影响很大,我们通过还原不良贷款真实值计算调整后的不良贷款余额。其中,2003年第四季度起加1969亿元中行、建行损失类贷款,20第二季度起加3428亿元建行、中行、交行剥离给资产公司的可疑类贷款,第二季度起加7050亿元工行剥离的不良贷款,2008年第二季度起加140亿元光大银行剥离不良贷款,2008年第四季度起加8156.95亿元农行剥离不良贷款。从调整后的不良贷款数据(略)可以看出,204季度、2008年4季度、204季度是不良贷款的三个拐点,其走势与GDP绝对额、变化额相关。因此,将不良贷款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GDP当季绝对额、同比变化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方程如下:BLBH=C(1)*GDPBH+C(2)*GDPDJ+C(3),其中:Blbh为不良贷款余额,gdpbh为GDP同比变化额,gdpdj为GDP当季绝对额。其中:R方为0.56,需要进一步优化。根据检验参数情况,发现其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故更改方程为:BLBH=C(1)*GDPBH+C(2)*GDPDJ+C(3)*BLBH(-1)+C(4),通过eviews回归,得出如下结果: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R方为0.907接近于1,t-prob均小于0.05,拟合较好。

3有关建议

上述结果表明,不良贷款余额主要受上季不良贷款额影响,即由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不良贷款额与GDP同比变化额负相关,与GDP当季绝对额正相关。通过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分析,银行应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不良贷款保持平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2]孙连友,胡海鸥.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结构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31-34

[3]刘志清,鄢姣,余志勇.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外部环境冲击的量化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3(1):45-68

[4]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20各季度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篇11: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发展速度是迅猛的,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热点,许多行业都加入到电商中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电子商务所做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更是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其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之中,近些年该行业的从业人数不断上涨,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同作用更为明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与发展理念,努力赶超其他发达国家,实现中国梦。

篇12: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论文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在劳务和产品上的增加,而GDP或GNP就是表示其增长的具体数值,但是通过研究与论证我们发现这种认识其实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实际的经济增长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证:首先它是一定时期内,产品老五总量与实际附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其次它应该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且是潜在生产力的提升与增加。在一些宏观经济理论中,将经济增长定论为产量的增加,而这些理论中所提到的产量可以是人均产量也可是总产量,从视角角度来说,现阶段生产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以及资本积累与自然资源,所以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是对各项生产能力的改进与推动。

二、经济增长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投入生产要素的增加都会使得经济增长,由此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可将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类:从经济增长效率角度来说:从该角度出发,可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为集约型发展与粗放型发展。这两种在那个类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而言的,集约型主要是依靠提升自身生产质量与利用率等手段来达到经济增长的效果,其主要方式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运用来提升自身产能与质量,这种发展方式是低成本、低消耗且高收益的较为理想的;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资源、能源浪费为代价大规模扩大生产,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数量却不重视生产率作用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实际效果,但是往往会造成高成本、高消耗等问题的出现,所产生的效益也相对较低。

三、以solowmodel为模型的实证分析

通过采用电子商务技术中的solowmodel模型,2000年至2015年我为我国的电子商务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solowmodel中的原始C-D作为原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电子商务技术A的作用,得到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的资本增长函数,即Y=(AK)αLβ,在这个公式之中,我们用Y来表示经济产出,用K来代表资本投入,用L代表劳动力投入,而固定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对晋级增长的贡献率在电商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α、β进行表示。

四、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计算步骤。此次实证分分为两大板块,首先是对所选时间段的前半部分进行讨论,将2000年至2007年作为主体,采用Y=KαLβ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我们不难看出此时依然为比较原始的C-D生产函数,说明该阶段我国的电子商务处于初始阶段;而第二部分则对选取时间的后半段也就是2008到2015年进行计算,这是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交易额逐渐上升,相对应的指数函数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电商在改时间段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运用,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的回归模型中的相关系数统计检验显著。2.结果讨论。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大多是运用固定资产的方式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劳动力效率低,并且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上述方程我们不难看出的经济增长会受到固定资本投资的影响,并且其影响效果应大于一半以上,从而有力的证明了固定资产能有效带动经济增长的说法。并且同期劳动力没有得到相同的贡献回报率,所以利用率低。另外随着资本的不断深化,我国工业逐渐偏向重工业,由此在经济发展方面会造成劳动投入被资本投入代替的问题,虽然经济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经济效率不高。在电子商务技术运用之后,我国经济增长中固定资本的作用成降低趋势。这种现象对资金从资本流向消费十分有利,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并且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也为劳动利用率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得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也有着明显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推动作用,由此可以说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不仅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更是有利于能源及环境的保护。由此有关部门应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核心位置,通过一系列手段与措施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于推广,为其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还应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晋级发展模式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提升固定资本利用率,促进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冼康.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2(15).

[2]李征.电子商务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2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证据[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移动通信基站负荷分析及供电系统优化论文

婚姻家庭法论文

简单曲线的作文

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

历史建筑的施工方法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类比法论文

还原蒸馏法分析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探讨

强夯法在路堤施工中的应用与分析论文

推拿温法运用的论文参考

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的论文

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负荷增长曲线法分析的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