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篇1: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
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在前期的导入、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应用上。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课堂结尾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一个好的结尾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把教学中的知识由点到面进行总结,向学生进一步明确授课内容的脉络和重点、难点,或通过拓展延伸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领他们探究新的学习任务。优秀的结课艺术犹如一条纽带融合了课内课外知识、理论和实际,能给学生创设课尽意深远的境界,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笔者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曾尝试过以下几种结尾方式来激活课堂:
1.总结归纳式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具有实效性的结课形式,即教师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把所授内容以提纲的形式进行概括,使得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非常清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授牛津教材中的reading时,可把keywords或keyphrases写成板书,让学生跟读加以巩固。教师也可使用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分层次梳理,或是对比容易混淆的语法。其次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具,把单词的用法、文章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呈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归纳成笔记以助记忆。笔者也探索过以浅显易懂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概括知识。如我在给初一学生教一般疑问句时,自编口诀:先找am,is,are,情态动词再来寻,若是他们都不在,请出do和does在句首,别忘动词来还原。初中生个性活泼,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其中要领。
2.视听渲染式
此举倍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能穿透学生心灵,使授课内容得以升华。例如我在讲完8AUnit6TaiwanEarthquake一课后,为了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Timmy在台湾地震中所遭遇的生死一劫,我用影像资料再现了汶川地震的真实一幕,逼真的画面,惊心动魄的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他们体会到了灾难来临时人类的渺小以及劫后重生的喜悦。这种震撼也会在课后给学生带来许多思考,例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善待动物等,这无疑恰到好处地把课文内容提升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3.拓展延伸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在把握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1)教材的拓展、延伸。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许多知识却需要我们精心挖掘。结课时,教师可针对教材布置仿写课文。如学习AroundTheWorldInADay后,可布置学生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旅游经历,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又如学完GiantPandasAreInDanger一文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续写课文,启迪激励他们想出种种保护熊猫的可行性措施。
(2)情感的拓展延伸。寓情感教学于课堂结尾处,不仅使教学内容得以延伸,更可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的情操。如学习InternationalCharity之后,学生对国际慈善组织及其作用更为了解,教师可用一些较为煽情的言语或手势倡议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从小事做起,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也可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写出倡议书,让大家捐款捐物,在班级建立爱心基金,无偿为同学提供帮助。这些活动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我们书本知识,把文字背后的精神落实到了实处,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4.小组参与式
英语是交际性语言,大胆开口说是最关键的。如何消除所谓的“哑巴”英语,教师不妨在课堂结尾时依据教材内容安排适当的自主性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小组讨论、对话表演、朗诵表演、师生互动等。其中Pairwork常会使课堂气氛相对活泼,小组成员争先恐后发言,原本胆怯的同学在这种氛围里也会开口锻炼。笔者在教完9AUnit4后提出“IswatchingTVbadorgoodforyou?”让学生自由组成正反方开展一个debate。在互相协作过程中他们会参照所学内容争相发表各自的观点,场面相当激烈。教师也可把他们分成男女两组来比拼,并根据他们的回答来现场评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交锋,会在课堂上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下课前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最疲惫,思维最容易松弛的时刻,此时以这样的方式可把他们重新召回课堂,让他们通过小组活动对新授知识再次整合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5.才艺表演式
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教师不妨在课堂结尾处安排才艺展示环节,一来可展示他们的个性,二则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学习HeathyDiet之后,学生自带各样水果、蔬菜,现场演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蔬菜沙拉,并同时向其他同学介绍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又如学完9AA2year-oldComputerProgrammer一课后,复杂的课文内容已使学生倍感疲惫,此时教师可安排同学分角色饰演thevictimDetectiveLu、themurderer、thewitness、theonlysuspectanthereporter,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以一定的对白和道具,此时的课堂完全成为了一个戏剧的舞台,孩子们热情但又青涩的表演使全班爆发出阵阵笑声,他们在满足感官享受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才艺表演的常见形式还有猜谜、脑筋急转弯、英文歌等,这些都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6.设置悬念式
柏拉图斯认为“思维,始于惊讶”,悬念的设置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课文内容在结尾处戈然而止并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也可以为后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我们在教TeenageProblem一文时,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所反映出来的青少年热点问题非常有共鸣,此时教师可见好就收,并表露出如何解决这些热点问题则听下回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会迫不及待预习课文下半部分这为他们学习新课做足了心理辅导,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7.巩固操练式
为了巩固课堂内容,教师也可精心设计一些当堂练习以讲练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要领,这些练习可以边讲边练,也可先练后讲,教师也可当堂把学生所犯的典型性错误集中起来呈现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改正。当堂训练的目的在于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便在课后练习中有的放矢把课堂内容进一步加以巩固、发展并提高。
常用的结课形式还有问题讨论式、首位呼应式、联想启发式等。总之,英语课堂的结尾可谓是多姿多彩。
优秀的课堂结尾的确在教学中起着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英语教师应不断研读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发挥课堂结尾的重要作用,让自己的课堂满堂彩。
篇2:英语课堂的结尾艺术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类别 教学类
一堂好课应善始善终,给学生以美的遐想、有益的启发。好的英语课同样如此:好开头、好主体、好结尾,这三个好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结尾的设计。以下是笔者针对结尾的设计与同行探讨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一、英语课堂结尾的方法
1 归纳法。这种方法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曾被许多教师广泛使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教师通常用简单明了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的内容进行概括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即将下课的情况下,对于老师这样高度概括的小结并不是很感兴趣,效果也不理想。笔者曾对这种传统的归纳法稍作调整,加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加以引导补充。比如,每单元的(Reading),就可以先让学生归纳整理出该堂课老师分析的语言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整理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修改。
2 复述法。复述是指语文教学上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学科有所不同,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复述的同时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
和消化,复述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学生掌握接受的程度。比如,Unit10 How to play football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球场示意图,学生复述越位、端线、球门球等概念。
3 纠错法。练习课的容量是很大的,但质量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老师一再强调的基本问题有时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自己没有充分的重视,没有养成阶段性自我总结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因此,每堂练习课老师应该留有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找出该堂课出现的典型错误或者他们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
4 表演法。 学生在经过40多分钟的学习之后比较疲劳,注意力也不集中,如何将课再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对于一些有情节的小对话等就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出来。比如,学完Unit12 Social custom (Listening)后,笔者问学生:“When a person come into a room ,will all people stand up to greet him /her ?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a lady and a gentleman?”要求学生使用肢体语言表达,当时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5 视听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学技术已基本普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特点是容量大、节奏快、互动性强,能产生多种感官刺激。倘若能恰如其分的运用,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事半功倍。比如,Unit13 Computers(Make a name for yourself),笔者问学生:“I have been on-line. Who can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Web address and e-mail address by using my computer?”话音刚落,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要求示范,并且还登陆介绍了他们喜爱的网站。
6 名句法。笔者曾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名言警句很感兴趣。他们认为有的翻译“不可思议”。比如,“Do as the Romans do.”因此在总结课文的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如,Unit9 English learning(reading)笔者曾大量引用:“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mean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等名言警句,不仅学习了语言点,而且也介绍了学习方法,达到了教学的情感目标。
7 悬念法。教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仿照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使学生对教学产生“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对下次了解新知识的欲望,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
8 引申法。有些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考虑。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比如,Unit13 Internet cafes这是一个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教师完全可以就此引申下去。一般情况,引申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时政、社会热点、奇闻趣事等,只要符合教学内容,适可而止。
9 对照法。写作上有种手法叫前后对照,这完全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比如,Unit11 Writing 笔者是以“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这个问题开头的。结尾的时候笔者又问“Are you afraid of writing?”当然整堂课的基调是一致的,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
10作业法。留作业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课堂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但是在选题方面,教师应
相当重视:题量适当、有代表性,精练为主。比如复习课的题目,课前可以让学生各自去收集,最后由老师筛选。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资料比较丰富,学生提供的题目至少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是他们认为自己比较薄落得环节。同时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举两得。
二、英语课堂结尾的原则
1 结尾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切忌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形式和内容不能过于空洞。教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素材,并且要和整堂课的教学步调一致,衔接自然。
2 设计的方法应该常变常新、多种多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到的方法仅仅是一小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方法、新思路都会应运而生。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3 方法手段不是单一使用的,教师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等因素,多种方法手段可以结合使用。
4 结尾的设计仍然必须为课堂的主体服务,不能主次不分。
摘用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教育学新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英语》第一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3: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学习是学生大脑的一种认识活动,必须由学生亲自参加和体会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继承性的学习,更是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利用不同的情境进行教学。情境要贴切逼真,方式多样新颖,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创设学习情境。
课堂上可利用直观教具创造情境,让学生一目了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教授三年级《新标准英语》第二册第四模块Food时,我把香蕉、梨子、苹果放在篮子里,带到课堂上,同时挂一幅劳动场面的张贴画在黑板旁边。首先,我用一个苹果、香蕉和梨子作为教具来复习前一课学过的英语内容,然后指着篮子问学生:“What’sinthebasket?”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当学生渴望得到答案时,我从篮子里拿出面条与米饭,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用英语来表达面条与米饭,为教活新课埋下了伏笔。接着,我让学生结合张贴画展开想象,如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劳动果实是怎么样得来的、果实得来的易与难,渗透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教学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2、英文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有神奇的力量,在歌曲演唱中,能获得轻松愉快的感受。教学英语歌曲,是英语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协调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新词、新句型,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
如我在教授《新标准英语》第一册第一模块第二单元《Howareyou?》时,利用歌曲教学:“Howareyou?I’mfree,thankyou。”同时加上动作、手势来表达意思。我走到学生中间,跟学生握握手、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自然,很快地学生就学会了这首歌。在歌唱练习中,学生自然地模仿起老师的动作,握着同桌的手,抚摸着对方的头,进行小组英语歌曲比赛,课堂出现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设置问题,激励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层次的要求,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一片探索的空间,给他们选择的权利,让其主动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我在教学英语数词从thirteen到nineteen时,引导学生做比较,激励学生提问,找出这些数词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于是学生便有了疑问及答案:
(1)这些数词后面都有“teen”。
(2)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nineteen都是由four、six、seven、eight和nine后面加teen而得。
(3)thirteen和fifteen与其他词不一样。
(4)这些数词的结尾“teen”读音都一样吗?
对于学生得出的答案我给予肯定,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同样给他们的疑问相应的答案。教读这些数词时,以thirteen、fifteen为例,我让学生总结“teen”的准确读音,然后让学生去认读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和nineteen等单词,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
三、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可让学生忘记犹豫、忘记自卑、忘记恐惧、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课堂效益得以提高。
如在教小学《新标准英语》第二册第九模块Possessions时,我采用了传话的活动方式,展开了小组竞争的活动。教学“I’vegotanewbook,it’sanicebook”等句子两三遍后,便展开活动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我小声地把“I’vegotanewbook”这句话告诉每一组第一个学生,然后由他们把这句话传给身后的学生,以此类推,每组的最后一个学生把所听到的话告诉我,比赛中用时间最少、答案又准确的小组为胜方,教师给胜方奖励一面小红旗。又如在数字游戏中,我把全班分成两队,黑板上画有一个大圆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记分,每个队选出一名参赛者站到黑板前,当我说出1到15之间的数字时,若黑板的圆圈里已有这些数字,擦掉它,若没有则补上这个数字,看谁的手最快,最先在圆圈中写下数字或抹掉数字的,为本队挣得1分。接着让这些选手挑选下一个参赛选手重复这个游戏,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轮上为止,得分最多的队为胜方,用红花奖励。整个活动过程紧张又活泼,充满了主动性。
学生的素质、智力、理解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给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合他们的起点,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与表现的机会,善于用辩证的、发展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课堂的主体性。
篇4:英文邮件结尾法
XOXO
I've heard of this being used in business emails but I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我听说过在商业邮件中使用这个,但是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Lots of love
I would only use this in a personal email. The“lots of” makes it even more inappropriately effusive than thesimple, clean “Love.”
我只会在私人邮件中使用这个。“Lots of”比简洁的“Love”更显得过度热情。
Hugs
It's hard to imagine this in a business email but it'sgreat when you're writing to your granny.
很难想象在商务邮件中用这个,但是如果你是在跟你的奶奶写信,这个就非常好。
Smiley face
Emoticons are increasingly accepted, though somepeople find them grating. I wouldn't sign off this way unless I were writing tomy kid.
尽管有些人为之恼火,但是表情符号越来越被广为接受。但除非我跟我的孩子写信,否则我不会用这个结尾。
;-)
I've gotten emails from colleagues with these symbolsand I find they brighten my day.
我收到过同事发的邮件中使用这个符号,我觉得它们很阳光。
[:-)
I'm a sucker for variations on the smiley face madewith punctuation marks, though I suspect most people don't like them.
尽管我怀疑大多数人都不喜欢,但是我看到用标点符号构成的笑脸还挺高兴的。
High five from down low
A colleague shared this awful sign-off which isregularly used by a publicist who handles tech clients. An attempt to soundcool, which fails.
一个同事分享了这个糟糕的结尾,这个结尾被处理技术客户的公关频繁使用。这个尝试听起来很酷,但是未能凑效。
Take it easy bro
Though it might turn some people off, I would be finereceiving an email with this sign-off, knowing the sender lives in an informalmilieu.
尽管它可能使一些人反感,但是我收到用它结尾的邮件时感觉挺好,因为我知道这个发件人在非正式的环境下生活。
See you around
Lett would cringe but this seems fine to me.
莱特可能不喜欢,但是对我来说似乎挺好。
Have a wonderful bountifullustful day
It's weird and off-putting.
这种表达很奇怪而且会令人不快。
Sent from my iPhone
This may be the most ubiquitous sign-off. It used tobother me but I realize that it explains brevity and typos.
这可能是你常常看到的结尾。以前这个签名总是困扰我,但后来我明白了它只是为了解释信件简洁和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Typos courtesy of my iPhone
Slightly clever but it's gotten old. Better to use theautomated message.
稍显聪明,但很老旧了。用自动消息会更好。
Sent from a prehistoricstone tablet
I laughed the first time I read it but then the jokewore thin.
当我第一次读到时,我笑了,但是过后这个笑话就不好笑了。
Pardon my monkey thumbs
Same problem here.
跟上面的问题一样。
Please consider theenvironment before printing this e-mail.
A preachy relic of the past. Who doesn't know thatprinting uses paper?
证明发件人过去爱说教。谁不知道用纸打印对环境的影响?
vCards
I think these are a great idea. At least they workwell on my Dell desktop when I want to load a contact into Outlook.
我认为这个是个好主意。当我想要加载一个联系方式到Outlook上时,至少这个在我的戴尔桌面上很好用。
This email is off the record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I'm wondering what kind of paranoid people put this intheir signatures.
我很好奇多么偏执的人才会在他的签名中用这个。
Lengthy disclaimers
We've all seen these and ignored them, though Iunderstand that many companies require them. Forbes' in-house legal counsel,Kai Falkenberg, says she knows of no cases that have relied on legaldisclaimers, though she says they might serve as persuasive evidence in a tradesecrets case where a party was attempting to keep information confidential.
我们都看到过这些,但是忽略了他们,尽管我知道很多公司需要它们。福布斯的咨询律师卡伊・法尔肯贝里说她还没听说过法律免责声明派上用场的时候,尽管它们可能在一方试图保持信息机密的商业机密案中被当作是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附英文邮件结尾四规则
1.Don't include quotes.
不要包含引言。
2. Avoid oversized corporate logos. Sometimes we haveno choice about this, because our companies insist we include these things, butif they are too big, they draw the eye away from the message.
避免过大的公司标识。有时候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公司坚持让我们使用这些东西,但是如果标识太大了,它会分散注意力。
3. Include your title and contact info, but keep itshort. In most business emails, you're doing the person a favor by sharing yourvital information. But make it minimal. E.g., “Susan Adams, Senior Editor,Forbes 212-206-5571.”
包含你的职位和联系信息,但是保持简洁。如:“Susan Adams,福布斯杂志高级编辑,212-206-5571。”
4. Do include some kind of sign-off.
务必包含结尾。
相关阅读:
1. Dunno
这个词为非正式用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孩子们不想回答父母的问题时会经常用到这个词。
e.g. ‘When do you have to submit this essay?’ ‘Dunno. I can’t remember.'
例句:“你什么时候要交论文?”“不知道,不记得了。”
2. I have no idea/I haven’t a clue/I haven’t the faintest idea
这些表达通常用在你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无法猜到答案的时候。
e.g. ‘What time does the film start?’ ‘I have no idea. Why don’t you call the cinema?’
例句:“电影什么时候开始?” “不清楚,你为什么不打电话问电影院呢?”
e.g. ‘Would you by any chance know where St James’s Street is?’ ‘I haven’t a clue. Sorry.’
例句:“你知道圣詹姆斯大街在哪儿吗?” “不好意思,不太清楚。”
e.g. ‘Could somebody please explain how this happened?’ ‘I haven’t the faintest idea.’
例句:“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
3. How should I know?/Don’t ask me/Search me
当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又很反感别人问你时,可以这么说。
e.g. ‘Who left this mess on the table?’ ‘How should I know? I’ve only just come home.’
例句:“谁把桌子弄得一团乱?” “我怎么知道,我才刚到家。”
e.g. ‘What time did she say she was catching her train? ’ ‘Don’t ask me. I’m always the last to know.’
例句:“她什么时候说她在赶火车来着?” “别问我,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e.g. ‘Why didn’t he ask you for the keys?’ ‘Search me. I’m not a mind reader.’
例句:“为什么他不问你要钥匙呢?” “不知道,我又不会读心术。”
4. Who knows?/It’s anyone’s guess
当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而且其他人也不可能知道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两句。
e.g. ‘Will they ever find the missing aircraft?’ ‘Who knows? The search been going on for such a long time now.’
例句:“他们会找到失踪的飞机吗?” “谁知道呢?搜寻工作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了。”
e.g. ‘How the situation will develop from here is anyone’s guess.’
例句:“谁都不知道事态会如何发展。”
5. 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如果你和提问题的人一样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你就可以这样说。
e.g. ‘Do you think we will be able to book the restaurant for Friday?’ ‘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例句:“你觉得我们能在周五预定到这家餐厅吗?”“我和你一样不知道。”
6. Not as far as I know
当你认为某件事可能是真的但又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表达。
e.g. ‘Has Clive left the company? I haven’t seen him for ages.’ ‘Not as far as I know, but I haven’t seen him recently either.’
例句:“Clive离开公司了吗?我好久都没见到他了。” “可能吧,我也很久没见他了。”
7. It beats me
这是一种表达你不知道或不懂的非正式用语。“it”可省去。
e.g. ‘Why did he do such a stupid thing?’ ‘It beats me.’
例句:“他怎么会做这种蠢事?” “不知道啊!”
篇5:关于结尾法作文指导
一、导入
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作文的结尾显得
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技巧。
二、具体方法:
1、自然收束式
即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我的叔叔于勒》
口头训练:《良师》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
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又如《秋天的小树林》。
口头训练:《我》
3、画龙点晴式
即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如:《拜谒史公祠》
口头训练:《童年忆趣》
4、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秦俑漫笔》、《尊严》
口头训练:《我尝到了 的滋味》
5、意犹未尽式
不直接收尾,留有余地,可运用省略号,启发读者自己去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的。
如P101《凝固的微笑》、《离别的礼物》、《生死抉择》
口头训练:《意外的收获》
6、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在长城上》
口头训练:《榜样》
三、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
1、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2、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3、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四、小结: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临场发挥,存在于我们的“诗外之功”。
篇6:文章结尾“五法”
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好的结尾大多是简练的、生动的、恰到好处的。那么我们在作文中如何做到有一个好的结尾呢?
一、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作文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
[1] [2]
篇7:英文邮件结尾法
Best
This is the most ubiquitous; it's totally safe. Irecommend it highly and so do the experts.
最普遍;最安全。我和专家们都极力推荐这个。
My Best
A little stilted. Etiquette consultant Lett likes it.
有点生硬。礼仪顾问莱特喜欢这个。
My best to you
Lett also likes this one. I think it's old-fashioned.
莱特也喜欢这个。我认为它过时了。
All Best
Harmless.
可以用。
All the best
This works too.
这个也可以。
Best Wishes
Seems too much like a greeting card but it's not bad.
看起来特别像贺卡,但是还不赖。
Bests
I know people who like this but I find it fussy. Whydo you need the extra “s”?
我知道有人喜欢,但是我觉得它很繁琐。为什么你需要多余的“s”?
Best Regards
More formal than the ubiquitous “Best”. Iuse this when I want a note of formality.
比最普遍的“Best”更正式。当我想要正式的写结尾时我会用这个。
Regards
Fine, anodyne, helpfully brief. I use this.
不错,稳重,简短。我用这个。
Rgds
I used to use this but stopped, because it's tryingtoo hard to be abbreviated. Why not type three more letters? OK if you'resending it from your phone.
我过去常用这个但是现在没用了,缩写太过了点。为什么不多写几个字母?如果是用手机发邮件的话,这个OK 。
Warm Regards
I like this for a personal email to someone you don'tknow very well, or a business email that is meant as a thank-you.
我喜欢在给不是很了解的人发私人邮件时用这个,或在商业邮件里表达谢意。
Warmest Regards
As good as Warm Regards, with a touch of added heat.
跟Warm Regards一样好,且更增添了一丝温暖。
Warmest
I use this often for personal emails, especially ifI'm close to someone but not in regular touch.
私人邮件中我常常用这个,尤其是当我跟某人比较熟但又不常联系时。
Warmly
This is a nice riff on the “warm” theme thatcan safely be used among colleagues.
这是一个关于 “warm” 主题很好的结尾,在同事之间使用很安全。
Take care
In the right instances, especially for personalemails, this works.
在适合的情况下,尤其是私人邮件,这个很有用。
Thanks
Lett says this is a no-no. “This is not aclosing. It's a thank-you,” she insists. I disagree. Forbes Leadershipeditor Fred Allen uses it regularly and I think it's an appropriate, warm thingto say. I use it too.
莱特说这个禁用。她认为“这不是结尾而是感谢。”我不同意。福布斯领导力编辑弗莱德・艾伦经常用这个,我认为它是一个合适的、暖心的词。我也用。
Thanks so much
I also like this and use it, especially when someone―acolleague, a source, someone with whom I have a business relationship―has puttime and effort into a task or email.
我也喜欢而且会用这个,尤其是当某人――同事、人脉资源、跟我有业务关系的人――花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和邮件时,我会用这个。
Thanks!
This rubs me the wrong way because I used to have aboss who ended every email this way. She was usually asking me to perform atask and it made her sign-off seem more like a stern order, with a forced noteof appreciation, than a genuine expression of gratitude. But in the rightcontext, it can be fine.
这个很让我恼火,因为我曾经有个老板每封邮件都用这个结尾。他经常让我完成一个任务,带着勉强感谢的符号,这让他的结尾看起来像是一个严厉的命令,而不是真诚地致谢。但是在合适的语境中,它也适用。
Thank you
More formal than “Thanks.” I use thissometimes.
比“Thanks”更正式。我有时用这个。
Thank you!
This doesn't have the same grating quality as“Thanks!” The added “you” softens it.
这个不会像“Thanks”那么让人不悦!“You” 缓和了语气。
Many thanks
I use this a lot, when I genuinely appreciate theeffort the recipient has undertaken.
当我由衷感谢收件人所付出的努力时,我常常用这个。
Thanks for yourconsideration.
A tad stilted with a note of servility, this can workin the business context, though it's almost asking for a rejection. Steer clearof this when writing a note related to seeking employment.
有点生硬带点屈从,尽管它几乎是寻求排斥,但是在商业邮件中它很有用。当你写就业相关的邮件时,避免使用它。
Thx
I predict this will gain in popularity as our emailsbecome more like texts.
随着我们的邮件变得更像文本,我猜想这个会越来越受欢迎。
Hope this helps
I like this in an email where you are trying to helpthe recipient.
在试图帮助收件人的邮件中我喜欢这个。
Looking forward
I use this too. I think it's gracious and warm, andshows you are eager to meet with the recipient.
我也用这个。我认为它很亲切、暖心,并且显得你很渴望见到收件人。
Rushing
This works when you really are rushing. It expresseshumility and regard for the recipient.
当你赶时间时这个很有用。它表达了你的谦卑和对收件人的尊重。
In haste
Also good when you don't have time to proofread.
当你没有时间校对时用这个也蛮好。
Be well
Some people find this grating. Not appropriate for abusiness email.
有些人认为不太好听,在商业邮件中不合适。
Peace
Retro, this sign-off wears its politics on its sleeve.It doesn't bother me but others might recoil.
很复古,这个结尾具有政治色彩。有人可能不太适应,但我OK。
Yours Truly
I don't like this. It makes me feel like I'm ten yearsold and getting a note from a pen pal in Sweden.
我不喜欢这个。它让我有种我十岁从瑞典笔友那里收到一封信的感觉。
Yours
Same problem as above.
和上面那个问题一样。
Very Truly Yours
Lett likes this for business emails but I find itstilted and it has the pen pal problem.
莱特喜欢在商业邮件中用这个,但我认为不自然,还是像笔友信件。
Sincerely
Lett also likes this but to me, it signals that thewriter is stuck in the past. Maybe OK for some formal business correspondence,like from the lawyer handling your dead mother's estate.
莱特也喜欢这个,但是对于我来说,这表明作者停留在过去。也许对于某些正式的商业通信是OK的,例如来自处理你去世母亲遗产的律师信函。
Sincerely Yours
Same problem as “Sincerely,” but hokier.
跟“Sincerely”问题一样,但是有些做作。
Cheers!
I wonder how prevalent this is in the UK. I've onlyseen it from Americans who are trying for a British affectation. I know itshouldn't grate on me but it does. I also don't like people telling me to cheerup.
我好奇这个在英国怎么这么流行。我只在试图模仿英国人的美国人的邮件中看到过这个。我知道这个不该激怒我,但是它确实会。我也不喜欢别人告诉我cheer up。
Ciao(意大利语的“你好;再见”)
Pretentious for an English-speaker, though I can seeusing it in a personal, playful email.
母语是英语的人用这个词显得很装,虽然在一些玩笑化的个人邮件中使用它我能理解。
Your name
Terse but just fine in many circumstances. Probablynot a good idea for an initial email.
虽然简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适用。可能用在最开始的邮件中用不是很好。
Initial
Good if you know the recipient and even fine in abusiness context if it's someone with whom you correspond frequently.
如果你认识收件人,这样用很好;如果你经常和他通信,那么这个在商业邮件中也很适用。
Love
This seems too informal, like over-sharing in thebusiness context.
这个看起来太不正式,在商业邮件中就像过度分享。
篇8:中职英语课堂文化论文
中职英语课堂文化论文
根据中职教育特点,阐述中职英语课堂文化的涵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问题,基于教师和学生方面,提出如何构建中职英语课堂文化。
一、引言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所学、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实用。由于高等和中等教育的普及,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呈现质量下降的趋势,学生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大,入学成绩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会主动地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自觉性和独立的自学能力,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
二、中职英语课堂文化的涵义
笔者试将各家之言进行研习和比较,发现《辞海》中对“文化”一词的诠释,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三、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英语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都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在实践英语教学中,诸多因素会影响英语教学的进度。
我院校的硬件设施;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不能运用现代教学设施来发挥学生眼、口、耳、手、脑的感知功能,不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法的方面;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或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单一,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
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生的程度差别很大,程度好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日常会话备相应的写作能力,而程度差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读不全,更谈不上要他们对英语听说、读、写、译了。
多数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不愿意下工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时间不主动朗读,日常用语交流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厌倦对英语的学习。
四、构建中职英语课堂文化
(一)根据语言材料,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母语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外语教育则是理解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早在 1904 年,语言学家Jespersen 就曾说过:“学习他国的文化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教学同行,让学生在解读不同语境中得体语言使用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宽文化视野。
如在中职英语基础教《程新技能英语2》Unit 4: What do you think of fashion?单元教学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剧的表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衣着打扮,随后让学生回顾,喜欢那种风格,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并在冲突中理解运用How about this dark blue dress? What about this red one?等句型,充分理解; You look great today. This bule T-shirt really suits you. Shirts and jeans are my favourite. We should dress formally when we.attend a job interview等与主题相关的文化。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会由“会学”转变为“乐学”,才会真正喜欢上化学课。
那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例如,我常常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的英语文化中蕴藏着很多中西文化的故事,例如:dragon, you are a lucky dog, red 等等这些故事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引游戏入课堂,促使学生有效语言学习。要让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兴趣,把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是有效途径之一。当然,游戏的目的不纯粹是玩乐,而是帮助学生释放厌倦情绪,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强化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中职英语基础教《程新技能英语4》Unit 4:I really enjoy running对话模块教学设计时,首先让学生参与 Guess: What aremy favourite sport ?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对话的含义,yoga,Chinese Kung FU,Skiing,canoeing,对话中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完对话后,让学生运用现代化中信息,进行角色表演。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课堂,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因为传统教学靠的是“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
可是,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都成功地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画面中理解了教材重难点,喜欢上了英语课。
五、结语
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结合职教特点,通过凸显职校英语课堂特有的文化品质,真正落实“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言使用能力和跨文化交往能力的目标。
要想让学生爱上英语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课。
篇9:英语课堂的互动论文
英语课堂的互动论文
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师,为英语教学有过艰辛的尝试也有过不自信的怀疑和徘徊,内心深处总是希望能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改善我们的英语教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下面谈谈我对课堂互动的看法和认识。
一、我们的学生及学习环境
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和同样的课堂在不同学生身上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首先我想分析一下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外语学习不但涉及神经生理因素,而且还与认知和感情因素、语言环境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儿童和成人在外语学习上产生了差异。其次是学习动机和态度。这是过滤过程中的感情因素,它对学习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的效果不但和学习者对所学外语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态度有关,而且还和整个社区对这种语言以及使用它的那个社区的态度有关。另外一个因素是外语学能。例如,有些“独立型”的学习者善于从语境中分离语言项目并加以归类,具有较强的学习外语的能力,同时还能在轻松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和自信。而我们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在课堂上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之后就很少有使用英语的机会。这就是说,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生们对课堂的依赖性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也更大。
二、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对学生特点的分析之外,英语课堂本身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课堂的特点: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熟练掌握目的语,还应知道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教语言,并能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而掌握语言。因此,在这种具有特殊性的课堂上课堂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参与互动,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及场景,同时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帮助我们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积极、负责。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中应改变重教轻学、造就了无数“哑巴英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在不同程度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上应更强调学而不要过分强调教,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的外语学习课堂应有足够的课堂讨论和活动。
仔细翻看我们的教材,每一单元必有的PROJECT以及课文本身的贴近生活性和极强的可操作活动性,不难看出这也是教材设计者的理念之一。
三、我对课堂互动的具体策略的浅见
尽管选择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Harmer)。
现在大力提倡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使学习过程充满了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教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学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可同时进行探究的环境,尽力让学习者在参与活动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交际性和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来掌握语言。 中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强,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中的各种互动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他们积极参与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实践,达到获得认知和掌握英语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甚至是玩耍一样的互动场景里轻松地听、学、用语言毫无疑问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以来所追求和探索的。那么具体的课堂环境里,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成功的课堂互动呢?
我个人认为好的互动课堂环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语言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学到东西、提出要求、表达感情、做成事情、完成任务。
2、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教学重点是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
3、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自然的语言环境来培养。
4、学生之间应保持和谐正常的同伴关系,鼓励合作性学习。
5、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生动、真实、有趣的英语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录音、广播、录像、光盘、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教材要突出语言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6、大量的鼓励和支持。要让学生养成不怕犯错、敢于大胆尝试新语言的良好学习心理。
7、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读写活动(真实的素材),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让学生分阶段、逐步掌握英语。
8、教师本身必须以忘我的激情投入互动,更有助于营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9、允许师生使用母语。
总之,课堂互动是教学的实践过程。我们英语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这计划中包括着教学内容、要采用的方法和将建立的课堂气氛,这些都将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实践和心理感受状态。然而,计划并不等同于实践结果,事实上所有这些必须经过课堂互动才能作用于学生身上。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话语、各种交际与练习机会随时会出现,课堂气氛也会因不确定因素而改变,所以教师对互动的管理是课堂互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以上仅是个人对于课堂互动不成熟的意见,其重要性是我们周知的,但具体操作,恐怕我的所见只是管中一窥而已,因为这是需要我们终生摸索和探讨的。
篇10: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初探论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几年来,广大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积极创设英语交流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据笔者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发现,英语课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生生互动空有形式。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是教学活动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动交流,强化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笔者发现部分英语课堂的生生互动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教师无法掌控课堂。互动的前提是不离开基本知识的学习而并非放任自流。否则,远离教学目标的任何交流成为逐本求末的花架势,无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第二、师生互动中脱离授课对象知识水平,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教师频繁使用过多脱离阶段英语要求的词汇、短语,致使大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课堂成为教师自唱自和的“独角戏”。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广博性,但是作为教学内容,每个阶段的英语都有其固定的词汇量,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会掌握除此之外的短语、语法等,即便如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使用过多超阶段英语也是非常不妥当的。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把握英语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即教师要掌控课堂基调,明确所有的互动交流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理念,并非呆板地要求学生亦步亦趋按照自己的步骤、方式去理解文章、学习语法知识等,而要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在生生互动中,利用合理的分组、设定小组目标任务以及对学生提问的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鉴于初中生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欠缺的特点,在生生互动偏离学习目标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切不可偏离学习任务,使课堂互动成为乱成一团的听之任之。在此前提之下,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创造开放性、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利于促进教学任务交际化的课堂气氛,在轻松中学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第二、尽量在学生知识水平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语言类学科重视实践运用,尤其是英语,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单词呈现,教师在选取之时应该尽量挑选学生熟悉的词汇去表达,而后告诉学生有相同意义的其他单词或短语,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相当于小范围词汇的课堂复习。
另外,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讲,此种教学可以避免“听天书”的现象出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是考虑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在笔者组织的调查研究中,某些学生反映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完全可以理解,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看做影响整体成绩的累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不同层面学生水平的差异,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敌视情绪,师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想象,学生的成绩也不会提高,这应该不是个案,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三、拓展教学思路,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英语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历史、地理、医学、体育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益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包括学生自主查阅、简述相关资料等,学科交叉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了解课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资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度增删。这样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教学活动不再呆板,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去年笔者给学生讲解课外阅读中一篇名为《EgyptianPyramids》的文章,测试完笔者发现学生的出错率非常低,学生反映很多金字塔知识由之前笔者在讲解类似文章时的拓展而来的。
另外,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将其恰当引入课堂。我们处于信息社会中,每天都有方方面面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学生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极其落伍,忽视积累,就无法与学生达成契合,更难以创设具有时代发展气息的课堂情境。任何教学都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类科目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英语教学也要注意社会焦点,才能做到不与时代和学生脱节。
第四、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是在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形成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使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范围内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注意,小组分组的标准,如果小组里优生太多,会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发言,小组内讨论容易变成优生的舞台,无助于整体成绩的提升。反之,组内差生太多而且发言不积极,会导致优生缺少发言积极性,失去了讨论的活力,脱离的目的。所以,合理地分组非常关键,笔者一般会把5-6个学生分为一组,1-2个优生,两个中等生,1-2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如此每个层面的学生都不会孤掌难鸣,促进了组员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高。通过反复实践和修正,笔者所教班级都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而要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去看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今后更高层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伟霖,中学英语有效课堂研究[J],广东教育教研,2008.2
[3]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篇11:浅谈英语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英语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气氛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突出交际能力培养,乃是当前英语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应该轻松愉快、活泼有序。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技能形成要依赖于大量的课堂活动。如果课堂气氛太过严肃呆板,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阻碍学生的主要活动和思维过程;如果教学气氛过于松散杂乱,则会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结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才会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讲英语,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教师所设情景进行实践演练,从而巩固知识,培养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情景的创设可通过图画、文字、列表、实物、对话、讨论、问答、写作等多种形式来实施。通过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shopping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讲台上放着香蕉、桔子、梨、鸡蛋、面包等物,然后让学生自己对话表演。
A:CanIhelpyou?
B:Iwanttobuysomebananas.
A:Hereyouare.
B:Thankyou.Howmucharethey?
A:Theyarefiveyuan.
B:Hereitis.
A:Thankyou.Bye-bye.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全部进入角色,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面向全体,因人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都是教学的基本对象。由于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各不相同,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征,针对他们不同的基础及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优等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励,让他们带动、帮助后进生,强化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试技能技巧;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他们指点学法,勉励他们积极进取,坚定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诱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兴趣,提高心理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会话、歌曲、游戏、绕口令、小诗、谜语或谚语等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各种适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台前表演,或提供句型、词汇,让学生快速编成简短的对话进行练习,或是做“看谁最聪明”的游戏,连珠炮弹式地往下传:
A:What’sthis?
B:It’sabook.Whatcolourisit?
C:It’sred.Whatarethese?
D:Theyare..
有时将学生分成几组比赛,进行传话,抢答和必答形式的比赛,课堂气氛热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产生“心理基础”。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是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语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思想教育寓于语言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常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除了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外,还在课堂上自然地运用Please、Thankyou、Excuseme、Sorry等口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讲文明、懂礼貌。同时,我平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篇12:柴油汽车故障诊断七法
柴油汽车故障诊断七法
对于柴油汽车故障的.诊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掌握车辆的结构情况、技术性能及使用年限等,才能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
作 者:郭庐山 作者单位:71262部队装备部 刊 名:汽车运用 英文刊名:AUTO APPLICATION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U4 关键词:篇13:化学课业自学七法
。自学以粗读为主,再精读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每一单元或章节之前,按目的要求列出几个题目,如“电解质溶液”一章,要求学生看出全章分四大部分:第l、2、3节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其中典型物质为水及醋酸;第4节专讲由于有弱电解质生成而引起中和反应的逆过程——盐类的水解;第三部分讲中和滴定引入当量浓度;第四部分为电化学内容,讨论化学能与电能的互换。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熟悉单元教材的内容,掌握其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2.笔记式自学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适合高年级采用。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将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
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高中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现以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为例简列提纲如下:(一)石油和天然气——烃的主要来源(1)天然气(2)石油(二)石油的成因(三)石油的成分(四)石油的炼制炼前处理:为什么?怎样处理?(1)石油的分馏(物理加工)①什么叫分馏②分馏的实验室装置③石油的工业分馏常压分馏减压分馏(2)裂化(化学加工)①催化重蒸目的②重蒸的方法(五)石油加工后的产品及用途(六)石油加工(1)什么叫石油加工(2)裂解(与裂化的区别)(3)裂解的目的(4)石油化工与环保通过笔记式自学,可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式自学:现行教材不大适合学生自学,这就适合于采用问题式自学例如:盐类的水解,它破除了过去盐的分类,为什么?为何NaAC与NH4Cl、NH4AC、NaCl的溶液性质有差异?NH4AC与NaCl性质无差异而本质又有差异等等。4.总结式自学:又称收获式自学。化学知识多而杂,系统不甚明显,学生容易一学就会,一多就乱,时间一长就忘,为此就应注意训练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以达知识系统化,
如讲完金属键,中学阶段化学键类型便告一段落,这时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复习的基础上总结几种键型的本质,四种晶体的异同,并列表归纳。5.对比式自学:化学概念有很多容易混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对比,通过自学找出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似点。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再加裂化与裂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湿存水等,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不反复对比,便易混易错,以至张冠李戴。再者,有些概念还必须通过咬文嚼字才能彻底搞清,凡此种种,只有通过对比式自学才能真正掌握概念。6.讨论式自学: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编拟讨论题目,由学生精读后进行讨论,形成“三角往返式”的信息交流(即老师为一方,同学之间互为双方),如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经充分讨论,总结归纳出四点:(1)要在一定温度下(2)在100克溶剂里(水或非水溶剂)(3)达饱和状态(4)溶解度单位是克。同样,关于电解质的定义,也先阅读后讨论,结论出三点:(1)在溶解于水或熔化状态下(2)能导电(3)必须是化合物。对醇、酚之别,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之别等均采用此种自学方法。7.探索式自学:这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自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于课外学习,其程序是:提出问题—阅读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再提出问题……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课内探索主要适用于简单问题,如较复杂问题可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解决。
如“络合物”一节,可分为(1)无水硫酸铜为何遇水变兰?(2)CuSO4溶液遇NaOH溶液为何出现兰色沉淀?(3)加入氨水后为什么沉淀溶解?(4)再滴入NaOH为什么不出Cu(OH)2兰色沉淀?看来似乎问题很多,但都围绕着一个 Cu2+的去向这个中心问题,并以此为探求知识的途径。继而以Ag+→AgCl→Ag(NH3)2-为线索设计另一条途径,使知识步步深化,随后再深入讨论络离子的破环,内界与外界的互相转化,这样,便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课外自学还可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此外,还有圆点式、眉批式和混合式等自学方法,采用一种还是同时采用几种自学方法,要视教材内容具体情况而定,并需教师精心选择与恰当安排,使读、议、讲、写、练结合进行。总的来说,中学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化学教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和思考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为使用化学工具书、及模型等学习工具打下基础。
篇14:写好作文结尾五法
写好作文结尾五法
写好作文结尾五法陕西省洛南县灵口中学 方英霞
文章高手林纾说:“为人看晚节,行文看结穴。”是的,俊俏的“豹尾”不仅能锦上添花,深化主题,而且能使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能给人留下令人难忘的余韵呢?一般来说,主要的结尾方法有如下几种。
1.自然收尾。就是顺其自然,话说完就收尾,绝对不拖泥带水,更忌画蛇添足。自然收尾在作文中常常被采用,它单纯明快,朴实无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信客》《老王》《台阶》《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都是如此。
2.照应开头。首尾照应的作文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紧凑,彰显结构美。
(1)有的在结尾重复开头,语句上稍有修改,首尾相比,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作者的意图更加突出,使结构上有一种回环美。例如林嗣环的《口技》一文:“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不仅在结构上完整而紧凑,同时还从侧面反衬开头“京中有善口技者”,突出了文眼“善”字,极写口技技艺之高超绝妙。
(2)有的结尾和开头形成递进式。文章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上,在跟开头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更深一层含义或承接前文再作交代,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对深化主题,揭示人们形象都有很好的作用。如课文《杨修之死》,开头写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最后写到:“马超已退。曹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生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会班师。”有了结尾这么一个交代,曹操的性格形象就不仅仅是一个忌才妒能的小人,而成了一个性格丰富多彩的'“活人”。这样的结尾形式还多用在记叙文的倒叙中。
(3)有的结尾跟开头形成对应、对举等关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的开头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到结尾却写道:“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里,晶莹的泪光中所见就是虚写,写自己在此时此刻对父亲深深地思念,这种思念是刻骨铭心的、凄苦的,饱经世事沧桑的,这样就把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到至深至极的地步。
3.余思余韵。就是作者不把意思说完,在结尾处留下一些东西让读者咀嚼回味,从而得到更为深长的审美享受。如:路面,干净的像一面镜子,照着红红的脸,红红的雨衣,显现出一道从未有过的瑰丽的光环。这种结尾也可通过形象展示,或借助情景交融,含蓄隐约的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态度、见解和情感。
4.画龙点睛。即人们常说的卒彰显志,点明主题法,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经常被采用。有的是总结全文,如议论文中总分总式结构,一方面收束全文,一方面以精辟的语言再次强化论点,深化主题;有的是通过议论和抒情,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把母亲和千千万万中国劳动妇女联系起来,把对母亲的思念、赞美之情升华到赞美千千万万普通劳动妇女的广度和高度;有的是作者在文章末饱含激情,或展望未来,或发出号召,强烈而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情感,从而震撼读者心灵。这种方法常用在倡议书或其他议论文体之中;有的结尾是用含蓄、寓意的方法将主旨隐含其中,虽不明言,但读者已心照不宣,而且耐人寻味,这实际上是一种反用揭示、点化主题的方法。
5.诗歌名句结尾法。它的特点是:引用现成的诗词歌赋,民间歌谣来为文章结尾,使文章染上浓烈的艺术格调,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关于结尾的方法,除了以上五点之外,还有许多,如抒情结尾的、饱含哲理的、奇峰突起的、戛然而止的等等,因文而异。只要我们认真揣摩结尾的艺术,我们便能让文章留下使人难忘的余韵。
★ 论文结尾致谢
★ 师德师风论文结尾
★ 初中英语课堂作文
英语课堂结尾七法论文(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