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与人为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
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
动量词“下”和“次”与动词的组合关系及语法功能不尽相同,其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下1”的'语义特征是[+计数],“下2”的语义特征是[+计时]和[+广义动量];“次”的语义特征是[+计数].
作 者:甘智林 GAN Zhi-lin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 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33(3) 分类号:H136.1 关键词:下 次 语法功能 语义特征篇2: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回”在重叠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浙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作 者:高文盛 GAO Wen-sheng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武汉,430063 刊 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8(2) 分类号:H031 关键词:动量词 差异 运用篇3:语义及语用视角下的英语量词
语义及语用视角下的英语量词
英语语法中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分类,英语对“量”这一概念的'表述往往要借助于名词.这使得英语量词的内涵和功能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文章在语义和语用的角度下分析了英语量词,发现英语量词具有不仅能够“表量”,而且能够“表质”的功能.
作 者:李贵荣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刊 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5(6) 分类号:H313 关键词:量词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篇4:汉语动量词的特殊形式研究论文
汉语动量词的特殊形式研究论文
摘要: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童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童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一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圣构成的“v”称为同形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童词在汉语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语用习得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量词;同形动量词;流变
一、同形动里词的界定
量词是汉语实词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汉语词汇的特色之一,计量动量词和计时动量词是动量词的主体。除此之外,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动量词形式,一般以“V一V”的形式出现。如:“看一看、跑一跑”中的第二个“看、跑”等。这样的词有很多。如:“跳、试、闹、瞧、摸、舔、闻、洗、完、弯、踢、转、拜、滚、挥、尝、验、查”等。由于这种动量词结构是由动词重叠构成的,所以,习惯上记作“v一V”。这种动量词结构形式,目前在语法学界还存在着争议和分歧,一些语法学家和语文工作者把它视为动词的重叠。如张静(1979)、刘月华(1984)、房玉清(1992)、李宇明(1994)等分别在自己的著述中把“V一V”形式认为和“VV”形式一样,都是动词的重叠,数词“一”可以省略。另一些语法学家把它称为同形动量词或同源动量词。如刘世儒(1965)在著述中认为这种格式属于动词和量词的组合,后面的“V”属于动量词的一种,称为“同源动量词”。邵敬敏(19%),金桂桃(2007)等学者在自己著述中认为它是动、量组合的方式,与动词同形,称为“同形动量词”。
郭先珍(1987)在著述中说:“用重复前一个动词的方式来表示动量是汉民族人民长期以来借动词表示动量而形成的一种语言习惯。”显然,郭先生也认为‘,v一V’’中的第二个“Y’’,是动量用法,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V一V”中的第二个“V”应该把它视为同形动量词来看待,因为尽管它与动词同形,但它同样用来计量。如“拜三拜”等,但它计量的动量在时间上一般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计量的动作的次数也是少量的且具有强烈的尝试情态,这也是同形动量词一般都用“V一V”来表示而不用“V二V、V三V’’的原因。
二、同形动量词结构形式的演变过程
同形动量词形式最早在宋金时期才开始出现,一般以‘,V一V’’’形式出现,偶有使用。如:l、以主丈画一画。(《宋代卷・虚堂和尚语录》)2、师乃拈一枝柴吹两吹,,度与百丈。(《五灯会元》卷九)3、觑一觑飞虎魂消,喝一声群贼脑。(《董解元西厢记/卷三》)。
到了元朝时期,同形动量词的使用就比较广泛了,结构形式也比较多样。首先,‘,v一v’,式使用就比较普遍了。如“将汤来我尝一尝”“只索再到西宫看一看去”、“好歹去送一送”、“你与我告一告儿”、“去那官人行劝一劝”、“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民在柳阴下歇一歇咱”(《元曲选》)。在《元曲选》中,“V一丫’式的动量词共出现了145处。可见这一用法在当时已经较为普及了。
其次出现了一种新的同形动量词形式就是“v+名吠)+数+V”式。这种形式在元朝使用得频率也比较高,数词一般使用“一”,笔者仅统计了((元曲选》中就出现了料处。如:“拜哥哥两拜”、“我推他一推便死了”、“我在你这楼上醉了两醉也”、“可怎生不着个太庄来看我一看”、“你瞅我一瞅”、“你也等我一等儿波”等。可见“V+名(代)+一+v”的搭配形式在元朝也开始广泛使用。
在元朝时期,还出现了其他的同形动量词结构形式。但使用的次数很少,包括以下几类:1.“V了+(代)+数+V,’的形式。如《元曲选》中“那相公纳头的拜了我两拜”、“我待不寄信来,想着那相公拜了两拜”。
2.“V+上+‘一(几),+V”的形式。如《元曲选》中“那先生把算子又拨上几拨”、“你也与我算上一算”。
3.‘,Al+‘一’+动量,A2+‘一’+动量”的形式,里面提到的动量词是相同的,这种形式在((元曲选》中偶尔可以见到。如((元曲选》中“打一回,歇一回”、“我行一领倒一领”、“等我行一步,与我撒一步者”、“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打一下是一下疼,那杀的只是一刀”、“望着府门哭三声,笑三声”等。
4.“V+‘(不)的’+‘一,+V”的形式。如《元曲选》中“我这里坐不的一坐”、“我那女婿只好睁着眼看的一看“,这种形式在作品中很少见,《元曲选》中仅出现了一次。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见,到了元朝时期,同形动量词就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今天现代汉语中有的同形动量词搭配形式,在元朝时期,都有所出现和使用。到了明朝以后,同形动量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如《水浒传》、((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同形动量词。民国以后至今,同形动量词从语法形式上来说,基本没有改变,只是搭配的动词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现代汉语中同形动量词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l)“V一V”形式。一般把后面的“V”认为是动量词,一般来说,“v”大多是借用表示主观动作行为特征的动词:如:“看、跳、试、跑、闹、瞧、摸、舔、闻、洗、玩、弯、踢、转、验、拜、滚、挥、尝、查”等。其中‘,v一V’’形式中的数词一般限于“一”,个别的动词“拜、转”等还可以使用其他基数词或不定量数词“几”。如:“拜两拜,转几转”等。这种形式在句中一般做谓语,如:“我试一试”。
(2)“V了一V”形式。在这种形式中,“V”大多是借用表示主观动作行为特征的动词。如:“看、跳、试、跑、闹、瞧、摸、舔、闻、洗、玩、弯、踢、转、拜、滚、查”等。个别动词“拜、转”等可以使用其他基数词或不定量数词“几”。
如:“拜了三拜,滚了几滚”等。在句中做谓语,用法和‘,V一V’’形式相同,主要用于表示短时量。
有时助词“了”后面还可以加上代词。如:“洗了我一洗”、“跑了这一跑”等。
(3)‘,V+名(代)+‘一’+V’’形式。这也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同形动量词的搭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v’’大多也是表示主观动作行为的动词,后面一般带表示人和事物的个体名词,在句中做谓语。如:“试他一试,瞧我一瞧”等,表示短暂的情态。
(4)‘,A1一量,AZ一量”形式。这种形式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一般来说A都是形容词。进人格式的形容词一般为单音词,都是性质形容词,如“长、短、高、低、深、浅、紧、慢、轻、重、粗、细、远、近”等。在意义上,形容词Al、AZ之间属于反义词。如:“深一脚,浅一脚”、“饥一顿,饱一顿”等。能够进人这种并举格式的动量词,专用的有“下、趟、把、顿”等,借用的有表示器官的动量词。如:“眼、手、脚、口”等;也有表示工具的动量词。如:“锤、刀、笔、斧、锹、锄”等;还有表示伴随性的动量词。
如:“声、句、步、觉,’等。
三、同形动量词的语义特征
(一)“V一V”、“V了一V”、“v+名(代)+“一”+V”这三种是同形动量词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同形动量词基本都是单音词,没有双音词,大多都借自动词,其中在现代汉语形式中,“V”都是表示动作主观行为特征的动词.大都是及物动词。
如“打、问、听”等。一般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判断动词、情态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都不能进人这些格式中。如不能说“恨一恨”、‘能一能”、“上一上”等。不及物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一般也不能进人这些格式里。如不能说“死了死”、“睡一睡”等。
上述这三种语法形式从语义上来说也有一些差别。‘,V一V’,一般表示短时、尝试、进行或将要,‘,v了一V’,也表示短时、尝试,但不表示进行或将要而表示完成态。“v+名(代)+‘一’+v”,表示短时、尝试,一般表示将要,且对象是具体的。其中‘,v一V’,、‘,V了一V’’两种格式中的数词“一”可以省略,很多语法学者认为这两种格式中省略数词“一”后,语义上没有任何差别。
如:“看一看”和“看看”从语义上来说是等同的,“看了一看”和“看了看”也没有什么差别,对此笔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数词“一”省略之后,语义上还是有差别的。首先省略后第二个“V”就变成动词,而不属于动量词了,其次数词省略后,语义上相比较省略前在时间上更为短促,语气上相比较省略前语势增强,更加口语化,如:1、你看看,这张照片上的人中哪一个是我。
/我看了看他,转过脸去。
2、你看一看,这张照片上的人中哪一个是我。
/我看了一看他,转过脸去。
显然1句比2句时间上更为短暂,语气上更为随便。
另外,我们经常说“VV看”。如:“说说看、听听看、讲讲看”等,表示动作的进行,这种形式一般不能变成‘,v一v’’、‘,V了一V’’’形式,如不能说“说一说看”、“听了听看”等。
(二)“AI一量、AZ一量”形式
前面对此形式已经有所叙述,A一般由性质形容词来充当,前后互为反义词,双音词一般不能进人此格式中,动量词可以是计量动量词,也可以是计时动量词。如:“松一下、紧一下”、“热一天,冷一天”等。这种格式从语义上说可以对连续的具体动作进行概括描写,表示动作的延续,表示具有不同性状特征的动作行为的交替反复几大多含有纷乱、急切、不稳定、不连贯、不一致等意思。如:“高一声,低一声”等;可以表示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如:“松一把紧一把”、“软一手硬一手”等;可以形容生活、工作的艰苦、艰难,没有规律。如:“冷一顿,热一顿”、“远一趟,近一趟”等。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同形动量词是汉语动量词中特殊的一种。它基本借自动词,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它起源于宋朝,成熟于元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量词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从流变过程,结构形式以及语义特征对同形动量词作了概括分析,对于同形动量词的一些其它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篇5:语义获得的特征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新进展
语义获得的特征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新进展
特征理论和原形理论是解释词的含义以及获得的两种主要理论.特征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理论,国外有关个体言语获得的大量研究都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后来一些研究对特征理论提出了质疑,从而推动了语义获得研究.这些质疑也使特征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陷入了困境.原形理论主要是针对那些与特征理论不相符合的实验事实而提出来的.为此有必要分别从实验事实与理论逻辑两个方面剖析特征理论的困境,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作 者:曹中平杨秀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 1(1) 分类号:B84 关键词:语义获得 特征理论 原形理论篇6:次临界膜通量下膜污染研究
次临界膜通量下膜污染研究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膜污染问题,利用”逐级通量法“测定了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并考察了次临界通量下膜污染的'运行特性.试验发现,膜污染发展分为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采用清水冲洗加次氯酸钠和盐酸溶液浸泡的方法能有效减少膜过滤阻力,去除率达到94 %.同时,阻力构成分析表明泥饼和凝胶层是膜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到总阻力的57%和31%,而新膜清水阻力仅占3.86%.
作 者:陈冠辉 王建永 高彦林 Chen Guanhui Wang Jianyong Gao Yanlin 作者单位:陈冠辉,Chen Guanhui(保定市兴达建设工程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071000)王建永,高彦林,Wang Jianyong,Gao Yanlin(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2007 23(9) 分类号:X703.3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 次临界通量 膜污染 膜清洗篇7:GIS背景下的地图制图特征研究
GIS背景下的地图制图特征研究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图制图的相关工作经验,以GIS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分析了GIS下电子地图的当代特征,探讨了当代数字地图的作用与应用特点,全文是笔者长期从事地图制图工作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8) 分类号:P28 关键词:GIS 地图制图 数字地图 电子地图篇8:逻辑语义结构视阈下的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逻辑语义结构视阈下的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逻辑语义关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数篇英汉样本语篇的组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掘英汉语篇潜在的逻辑语义结构特征,归纳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模式的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篇逻辑语义结构存在异同:英汉语篇是语义上的`统一体.英语语篇偏向于更多地使用形式词语来体现语义关系,而汉语语篇则相对地偏向于依赖语义的逻辑联系.
作 者:唐品芳 Tang Pinfang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 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10(6) 分类号:H313 H030 关键词:英汉语篇 逻辑联系语 语义结构 对比★ 次北固山下翻译
★ 次北固山下 赏析
★ 次北固山下赏析
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通用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