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

时间:2023-11-15 03:33:34 作者:mar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ma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希望您能喜欢!

篇1: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本节课《认识窗口》一节内容,是三年级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基础性很强对学生今后的电脑画画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认识有一个共同性是好奇,但是要他真正的按教材去学习一般的兴趣都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对电脑的好奇只停留在玩游戏上。加上学生的来源不同,本地生之间的差异性,城里生与乡下插班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电脑技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个性差异。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顾及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同时也要注意到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窗口。

2、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用法。

3、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熟练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用法,会画一些简单的画。

2、会保存画好的图画。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2.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3.参与游戏,突破难点。

4.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具体阐述如下: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窗口吗?在哪里被称为窗口?

今天我给大家说的这个窗口呀,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大特点。请打开电脑。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

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a、请试着打开画图窗口:

单击开始按钮

指向程序

指向附件

单击画图

窗口的结构很相似,窗口有标题栏、控制按键、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工作区、状态栏等。

b、请观察画图的窗口,说出上面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

(1)动手能力(敢于大胆操作,掌握打开窗口的操作方法)

(2)动脑能力(敢于思维、想象,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欲)

(3)动口能力(敢于师生对话、同学交流,观点互动、取长补短、共同分享)。]

教后自评

1.纵观本课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我始终立足于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下课,进出教室排队,不喧哗,不乱扔垃圾等良好习惯。

篇2: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预习导引

我们表示硬币的厚度用毫米,表示橡皮的长度用厘米,表示椅子的高度用分米,表示教室的长度用米,如果我们要表示从富裕牧场到齐齐哈尔的距离用什么单位呢?

二、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课本26页例4。

1、看主题图。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          大的长度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    )米。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3、大家动手测量1千米 有多少米?得出1千米=     米。

4、我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二)、小组讨论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          2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摩托车       4千米

小汽车       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

※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

三、当堂检测

1、连一连。

20米        35毫米        2313千米         20分米

2、聪聪早晨从家到学校,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两次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四、作业

完成课本28页第1、2、3题。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分米的认识 导学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课前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

复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厘米=(    )毫米    40毫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80厘米=(    )分米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    )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    。     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多长。

5、我闭上眼晴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

课桌面的长是    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

分米   厘米。

三、课堂合作探究,交流

1、我会填:

1分米=(   )厘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

(2)跳绳的长约2(   )

(3)直尺的厚约(   )毫米

(4)我的身高是(   )厘米

四、 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3题。(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30厘米 =(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米 = (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本课小结

篇4: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一、预习导引

你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我们有时测量的长度不是整数厘米怎么办?

二、自主学习

复习旧知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我知道1米=(    )厘米。

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

3、读教材第21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单位。

4、完成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             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三、课堂检测

1、在○里填上>、<或=

6厘米○60毫米      50米○400厘米   30厘米○3分米

18分米○180厘米   7厘米○65毫米   32毫米○30厘米

2、选一选,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一本书厚约(     )。  A、10毫米   B、10厘米

(2)  的高约10(    )。  A、毫米      B、厘米

(3) 5角硬币厚约2( )A、厘米    B、毫米

(4)课桌高约90( )  A、分米     B、厘米

(5) 粉笔长约8( )   A、分米     B、厘米

(6)苗苗的身高约130(    ) A、厘米   B、毫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厘米=(    )毫米   20毫米= (   )厘米

800毫米=( )厘米   45毫米=(   )厘米(  )毫米

8厘米+30毫米=( )毫米  120毫米=(    )厘米

4、画一画。

(1)画一条长3厘米6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30毫米的线段。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5:秒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学习内容:数学书2、3、4页

学习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每一大格是(  )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秒针走一圈是( )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教材1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 、8 ( ) ( )   5  ( ) ( 3) ( ) ( )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 ( )  格,秒针走 ( )圈  。秒针走 ( ) 圈,分针走 ( )格  。)

5、秒针走 1圈是( )秒,分针正好走 ( )小格,由此得出1分= ( ) 秒。6、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7、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 看1分钟时间能做些什么?

三、过关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篇6: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陶罐和铁罐》

柏枝寺小学教师:韩香珠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姓名:       班级小组:

课题: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词语。

2、我要解课文内容。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积累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下来。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而这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做如下设计:1、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2、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3、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化为实践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导学流程

一、学生预习

1、我要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我要再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对子互读,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有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展示提升

1、读词语(书上词语表)

2、汇报上面问题讨论结果。

3、本课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演一演。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

五、达标检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         (              )

(2)、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         )

(3)、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          )

2、读了课文后,我喜欢       ,因为

六、我的收获

课后点评

本课我坚持高效课堂这种学习模式,“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自己的见解大胆地说出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交流展示积极。同时,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情”。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法指导及反思

独立学习

认真思考

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

读熟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篇8:三年级《设计校园-认识方位》导学案

《设计校园》导学案(一)

学校:美泉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凌日红

课题 设计校园

案序 第8单元第3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

学习目标

1. 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能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

3. 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

自主预习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方向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自学教材第106-107页中设计方法几步骤。

交流合作

1、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1)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2)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3)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呢?

2、了解自己的校园。

(1)说说你调查的本校有哪些基本设施。

(2)说说学校有什么建筑,各在什么地方?(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谈一谈自己对本校校园现状的看法。说说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5、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1)先用白纸画出各种设施的位置、数量的平面图。

(2)将泡沫制作的设施模型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3)用彩笔装饰校园环境。

(4)用小纸条贴上各种设施名称。

展示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及时补充。

2、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3、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参观交流。

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导学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一 导学案(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Starter

八年级上册唐诗高地导学案

导学案心得体会

《成语故事》导学案

角的认识 导学案(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

你一定会听见 导学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预习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集锦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级上册《认识“画图”窗口》导学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