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3-12-06 03:39:52 作者:danger21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danger2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以初中197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在一般自我、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一般自我、学业自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自我价值感与身体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女生的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概念随年级升高而降低。(2)初中生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幻想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求助应对、发泄应对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自我概念各因子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以问题解决、寻求帮助来应对挫折和烦恼;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作 者:王振宏  作者单位: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甘肃西峰,745000 刊 名:心理发展与教育  PKU 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1 17(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初中生   自我概念   应对方式  

篇2: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关系的测量研究

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关系的测量研究

这项研究选取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地中的.774名初中生进行了测量.以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西北初中生学业求助态度、西北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各个子维度为因变量,进行4(地区)× 3(年级)× 2(性别)的方差分析,并且做了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对学业求助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概念通过学业求助态度影响学业求助行为.

作 者:赵小军 Zhao Xiao-jun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刊 名:河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23(6) 分类号:B841 关键词:西北初中生   自我概念   学业求助态度   学业求助行为  

篇3: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258名湘潭市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与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社会自我因子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这两者对亲社会行为都具有积极预测效果.

作 者:刘志军 张英 谭千保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系,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 25(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教养方式   自我概念  

篇4:浅析新建本科院校新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摘 要]

应对方式也称应对策略,是指个体面临应激环境或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缓解压力、处理问题进而达到心理平衡的心理或行为方式。为了解新建本科院校新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情况,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问卷对328名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新生最常使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责,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新生 新建本科院校

一、问题提出

应对方式也称应对策略,是指个体面临应激环境或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缓解压力、处理问题进而达到心理平衡的心理或行为方式。它作为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一直被众多的研究者所关注。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与重点大学、传统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经历更多的学业挫败,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又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年龄,容易滋生诸多心理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揭示新生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新生入学教育或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特做此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SCLD90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它包含90个项目,主要评定一周来的情况,分1~5级记分。统计变量有总分和因子分,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项目。

2.应对方式问卷

由我国学者肖计划、许秀峰等人编制,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种应对方式。全量表共62个题目,每个题目只有两个答案,即“是”和“否”。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是”或“否”的回答。该问卷被国内研究者多次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学生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主讲教师均经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在测查过程中,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以向教师询问。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问卷不记名,统一时间收卷。

研究数据的处理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二)新生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

(三)新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以应对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确定显著性水平为=0.05,对全体调查对象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等4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且β系数有显著性意义,见表3。

四、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国内许多调查研究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与大学新生比其他人群面临更多的心理应激有关。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总体上,新建本科院校新生在SCL-90各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可能是因为,大学新生刚刚经历高考的巨大压力,这已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然而,高考结束并不意味他们就可以放松了,他们普遍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录取到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允许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焦虑和恐怖等心理症状。这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及个性特点有关。女性一般多愁善感、优柔寡断,遇事总是前思后想,情绪起伏不定,因此容易出现焦虑症状,引发躯体症状和恐怖障碍。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女生的自信心训练。

从学生的来源上看,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城镇学生。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在贫困农村地区,文化教育长期落后,能够考取大学的人数十分稀少,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考取大学是脱离农村的捷径,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农村学生信息闭塞,见识少,早期接受的教育水平低,素质发展不全面,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觉得自己在穿着、语言、艺术、交际等各方面能力都不如城镇学生,因而产生自卑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逐渐提高,这些心理问题大多可以进行有效缓解。 (二)关于新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新建本科院校新生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责。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积极的应对方式,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心理成熟水平逐渐提高,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

在性别上,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多采用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这种差异,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男性应该果断自信、争强好胜、独立性强,女性应该温顺、服从、喜欢幻想、依赖性强。这些观念无疑影响了他们性别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发展,并影响了他们应对方式的选择。

从学生的来源上看,农村学生较多采用自责和退避的应对方式,城镇学生较多采用求助方式,这与他们的性格特征有关。农村学生保守观念比较强,从小父母就给他们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求助教育少,因此他们求助意识淡薄。同时,由于他们自卑感强,十分在意个人形象,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这种心态使他们遇到困难时容易采取退避方式,如果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加重他们的自责心理。城镇学生见识较广,思想开放,对环境和社会较为熟悉,他们遇到问题时常常能保持冷静,灵活使用求助方式。

(三)关于应对方式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因素依次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幻想,它们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效应。这是因为: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越强就越能及时化解矛盾和困难,心理就越健康。如果对自己要求过高,目标不能实现时,他们容易产生自责心理,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采用求助这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帮助个体短期内缓解心理压力,而采用幻想的消极应对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的。

因此,在对大学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加强应对策略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在遇到矛盾和困难时,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主动解决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如果问题难以解决,可以向家长、教师、同学和朋友求助;要了解什么是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认识到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是不利于心理问题解决的;要主动学习并掌握积极的应对技巧,提高心理防御能力,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 参 考 文 献 ]

[1]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

[2] 魏书堂,彭虎军.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3] 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5] 杨宪华,潘永前,田小莉.商洛学院2008级新生SCL-90普查[J].商洛学院学报,2009(2).

篇5: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情绪关系研究的论文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抑郁情绪关系研究的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对方方式、抑郁情绪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锻炼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3)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4)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应对方式;抑郁情绪;中介作用

1前言

抑郁症是心理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是由于个体不能正确应付生活应激事件,导致心理失衡造成,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行动迟缓等症状,对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是指个体在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中,为了解决因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而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而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方法或策略活动。国内外关于应对的大量研究也证实,应对是影响身体康复和协调应激以及与应激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心理应激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身体锻炼与应激的关系。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使处于忧虑情景的个体变得放松,注意力得到转移或心境得以改善,身体锻炼为应对应激提供了一种情绪调节或生理对抗,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国内的多数研究结果也支持了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例如,骆积强对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对方式的调查、崔冬雪对体育锻炼与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刘彬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应对方式的研究等。但是也有类似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刑建辉的研究发现,体育院系大学生在应对应激时更趋向于采用进攻的方式,这种缺乏区分应激源性质的应激应对是一种错误的应对策略。由此可见,上述研究尽管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绝大多数研究还是支持体育锻炼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意义,但两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尚未形成共识,二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作用的路径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应激角度(心理生物过程)探讨体育锻炼与应对方式、抑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五所大学的本科生1350人,回收有效问卷1223份,有效率为90.59%。其中,男生558人,女生665人。平均年龄在20.84±2.45岁。

2.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⑴《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构成。其中积极应对分量表12个条目,消极应对分量表8个条目。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90,重测信度0.89。⑵体育锻炼等级量表。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修订,该量表从身体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三方面考察体育锻炼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⑶自评抑郁量表。该量表由William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共有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抑郁指数=各条目累积分与80的比值。指数范围在0.25~1.0之间,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应对方式、抑郁情绪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男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历史对两性角色定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从历史上看,男性比女性运动更多,尽管这种差异在近代已经明显缩小,但在锻炼行为模式上的性别差异仍旧存在。例如,加拿大男性(47%)比女性(41%)更喜欢运动。类似的,美国女性比女性保持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的人数高出1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男女的性格特点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喜爱参与各种高强度的锻炼或力量训练,而女性通常喜欢选择中小强度的锻炼项目。关于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例如,叶金辉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特困生中男生和女性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性别差异到达显著水平,男生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女性,女生的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生;郭玉江对84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温岚[等人通过对广州地区在读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男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左茜颖等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调查却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抑郁的性别差异问题研究结果也模棱两可,大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女性抑郁情绪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少数研究认为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更易发生抑郁。而本研究却得出,男女在抑郁情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至于产生上述研究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的差异所致。

3.2体育锻炼量、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相关分析

对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抑郁情绪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r=0.088(P<0.05),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r=-0.142(P<0.01);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400(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279(P<0.01)。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考察不同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根据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将大学生体育锻炼量情况分为三组,即大锻炼量(分值≥43分)、中等锻炼量(分值在20~42分之间)和小锻炼量(分值≤19分),对不同组别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进行考察。分别以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为因变量,以不同组别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组别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不同组别的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的差异状况进行事后比较,结果发现,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该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即进一步证实中等及以上的锻炼量对应对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宜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抑郁情绪,促进锻炼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应激反应,提高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3.3积极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的假设是应对方式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之间起中介变量作用。采用BaronandKenny提出的三步中介效应方法检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由于在前面的研究中积极应对与体育锻炼量相关显著,而消极应对与体育锻炼量之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只考察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具体步骤:首先,以体育锻炼量为自变量,积极应对为因变量,考察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其次,以积极应对为自变量,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考察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最后,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在加入积极应对后,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体育锻炼量是积极应对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088(P<0.05),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0.8%,说明体育锻炼量对积极应对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由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的方程2可知,积极应对是抑郁情绪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400(P<0.001),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6%,说明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地预测作用。由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的方程3结果可以看出,体育锻炼量是抑郁情绪的主要预测源,其β值为-0.152(P<0.01),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2.3%;当同时考虑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时,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影响,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影响显著,但其β值减为-0.110(P<0.05),其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17.1%,解释量增加了14.8%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积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中介作用。

3.4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消极应对和体育锻炼量的相关不显著,而与抑郁情绪有显著相关。所以采用多层回归分析考察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体育锻炼量和积极应对的作用后,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仍然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图1显示了体育锻炼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抑郁情绪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结合前面的研究结果,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显著,该影响由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加入而变小。这说明体育锻炼量对抑郁情绪影响既有直接作用,亦有间接作用,其间接作用是通过积极应对实现的。该研究结果说明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也进一步证实积极应对是体育锻炼影响抑郁情绪的机制之一。这提示我们,要更好地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抑郁水平,既要强调体育锻炼量,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另外,本研究显示,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验证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抑郁情绪中起的不同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男生的运动量明显高于女生,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4.2体育锻炼量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抑郁情绪与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

4.3中等及以上锻炼量与小运动量在积极应对和抑郁情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随着锻炼量的增加,大学生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抑郁情绪水平降低。

4.4积极应对在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5体育锻炼可以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应对资源、应对策略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应对过程,降低抑郁反应,促进锻炼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瑛,郭文斌,王国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230-231.

[2]颜军,陈爱国.体育锻炼应对应激研究的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58-61.

[3]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91-393.

[4]崔冬雪,刘希佳.高师女大学生身体锻炼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抑郁倾向的相关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66-68.

[5]刘彬,王小垒.浅析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应对方式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3):125-126.

[6]郭玉江.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22(3):142-144.

[7]温岚,黄时华,刘自强.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01-203.

[8]左茜颖,杨军,丹娟.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53-56.

[9]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等.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51-52.

[10]张录,赵静波,梁军林.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94-195.

篇6: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

初中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论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本质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先天遗传,更在后天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创造性的研究与开发。初中生正处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恰恰是创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要求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呈现对象时仍能认出对象;能想象外形运动或想象其各部分之间的转换;对观察者自身与所处空间之间关系进行准确思考。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认知方式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倾向于依靠外在参照还是内在参照为依据。依靠外在参照就是场依存型,依靠内在参照就是场独立型。Witkin等人发现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人格差异与空间认知能力密切相关。Globerson研究发现认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最近国内的研究发现认知方式是影响图形推理水平的重要人格标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的一项对中学生的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认知方式的中学生空间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场独立型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最强,场中间型学生次之,场依存型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最弱。认知方式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心理学家关于场认知方式对创造力的影响给予了较多关注,大都认为场独立性特征在创造力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场独立性强是富有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点之一。

从上述研究可知,国内外学者更倾向于考察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两两关系,而很少涉及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方而,绝大多数研究者普遍选择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初中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两个维度入手,揭示二者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取宁波一所中学七、八、九3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发放31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83份。被试的分布情况:男134名,女149名;其中七年级90名,男44名,女46名;八年级89名,男43名,女46名;九年级104名,男47名,女57名。

1.2方法

1.2.1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

采用北师大心理系根据国外有关测验编制的《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EFT)。测验题目包括3部分,练习部分共9题,正式测验共两部分,分别有10题。统计结果取30%的高分组为场独立组,30%的低分组为场依存组。该测验是以棒框测验为效标,效度为0. 49,达到显著水平。该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

1.2.2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测验

采用首都师范大学连四清编制的《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测验》。测验材料包括心理折叠、心理展开和心理旋转3个部分。3项测验合计分数规定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越强,反之亦然。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 73。

1.2.3创造性思维测验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肖蓓玲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该测验包括创造性思维测验练习和创造性思维测验手册两部分。全套题目从流畅性(Fl ) ,变通性(F2)和独创性(O) 3个方而记分,以上3个分数加起来合成练习总分。该测验未指明信度和效度,但经他人多次使用,证明较为真实可靠圈。

1.2.4施测发放问卷,给予标准指导语。

由于本研究的3个测验都要求被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测验使用秒表作为计时工具。回答完毕后即回收问卷。

1.3统计处理使用SPSS 17. 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结果

2. 1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分析 见表1。

认知方式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得分与独创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 2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为预测变量,以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见表2。

2. 3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认知方式的`回归分析以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为预测变量,以认知方式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可得表3。

结果表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认知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 4认知方式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中介效应分析在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创造性思维独创性的影响上考虑认知方式的中介作用。

加入认知方式变量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显示,加入认知方式变量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的预测作用由原来的显著预测到预测作用不明显。

根据Baron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标准,说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可能通过认知方式的中介作用影响创造性思维中的独创性这一维度。

3讨论

本研究中,认知方式对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预测作用,表明有场依存性的学生,其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较强。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得分与独创性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从独创性方而可以代表创造性思维,对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方式是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对独创性影响的中介变量。也就是说空间图形认知能力是通过认知方式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作用。这与Witkin的理论一致,他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空间定向和垂直知觉的经典性实验研究时,发现了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问题。他认为场独立个体具有较强的认知改组能力。并有研究者发现,有空间认知能力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大都需要较强的场独立性才能有效完成。由此可见,空间认知能力对创造力作用积极效果需要通过特定的认知方式才能得以彰显。

本研究探讨了认知方式、空间图形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三者的复杂关系,并提出可能的中介作用模型。在理论上加强了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实证研究的理论构建,深化了对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认识;在实践上,有助于教育者通过对初中生认知方式的引导以及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的提高,培养初中生的高水平创造性思维及抽象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初中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研究学习心得

篇章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理论关系初探

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投入产出比较研究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设计方式研究论文

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关系研究

如何应对面试官

论抽象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二

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