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

时间:2022-12-04 04:10:03 作者:清音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清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

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

本文介绍了语用预设和审讯的含义、类型与特征,再考察两者结合的实践运用以揭示它在审讯语言这种特殊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一些规律和限制,为我国的司法实践提供审讯语言应对方面的一点意见和建议.

作 者:张发勇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江苏,南京,210037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16) 分类号:H0 关键词:语用预设   审讯   讯问   言语链   无罪推定  

篇2: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就语用预设的定义、特征、选择策略及其功能等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并且运用语用预设理论探讨具体的语言实际应用,发现语用预设已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广告语言中被普遍使用.

作 者:吕萍 舒春雨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5(6)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语用预设   理论   实践  

篇3:幽默与语用预设

幽默与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点出发,通过具体例析,发现取消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特点以及利用预设的可取消性都能制造出幽默效果.

作 者:郭艳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1 关键词:语用预设   共知性   合适性   可取消性   幽默  

篇4:语用预设研究的论文

语用预设研究的论文

一、语用预设

预设(或称前提)一般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presupposition)两种。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brotheris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hasa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何兆熊,2000:281):(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2)语用预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实施言语行为时预设了那些能使此言语行为恰当实施的必要条件。(3)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语用预设还表现在说话人会预设他认为对方也拥有的知识。语用预设的这种“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是交际得以成功的基础,没有这一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话语交际就不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绝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引起的,跟语境密切相关,与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与交际双方的关系密不可分。总体而言,语用预设有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具体而言,还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语用预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话语交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它在话语交际中能起到怎样具体的作用呢,下文将作详细探讨。

三、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

1.改变、否定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不仅比语义预设更灵活,而且能进一步改变甚至否定语义预设。如:

(1)Policeman:Wheredidyouputthemotorbike?

Suspect:Ididnotstealanymotorbikeatall.

警察的问话里有一个语义预设“Yougotthemotorbike.”(你手头有这辆车),在审讯语境下,这无疑意味着嫌疑人“偷”了这辆车,这是警察故意设置的语用预设,目的是诱使嫌疑人承认并说出其所在,只是对方察觉到了这一用心,直截了当地推翻了这一语用预设——“我根本就没偷过车”。既然没偷,当然不知其所在了。因此,语用预设在特定的场合中可改变语义预设所含的意思。

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图(何自然,1998),说话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巧妙地预设不利于对方的事态,再加上预设的隐蔽性,听话人不易识别说话人的别有用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设好的圈套。听话人要识破对方的意图,则要透过其语义层面的普通预设来把握其真正的语用预设。语境中的语言因素和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都可导致语义预设的改变或否定。预设对语境因素的这种敏感性表明了其语用性质(何兆熊,2000:297),因此很难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语义关系来研究,必然要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

2.消除语句歧义。

许多语句从单纯的语义学角度看往往不止一种解释,存在语义歧义,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交际双方拥有共同的相关背景知识,往往不需要额外的解释就能使意思唯一确定,说话人对共享的语境知识的预设简化了交际言语,而交际对方完全能理解说话人的“不言而喻”。如:

(2)Thetallmanandthewomanleft.

从语义角度看,这是一个歧义句,tall只修饰man呢还是修饰两者man和woman?事实上双方都明白当时在场的只有man是高个子,因此不可能产生理解上的歧义,也就不需要刻意的解释和说明了。可见,正因为说话人预设了这一相关背景知识,他才如此“模糊”、“简略”地说且确信对方不会产生歧义理解。因此,语用预设可解释语句歧义是如何消失的。

3.提供话语连贯的纽带。

许多语句从语义角度来看是互不关联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频频出现,且交际双方都能顺利进行交流,这是因为双方都拥有对此话语合适性条件的语用预设,正是这些预设为看似互不相干的语句提供了联系纽带。如:

(3)John:What’sthetime?

Mary:Thepostmanjustarrived.

表面看,Mary的回答与John的`发问风马牛不相及,但John却得到了答案:邮递员每天10点来学校取邮件,因此大概是10钟左右。此例中,Mary预设了相关背景知识,并认为John也拥有此知识并能据此作出相应的推理而得到答案。因此对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的预设保证了话语“意义”上的连贯,使交际顺利完成。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双方基于相同或相似的认识环境,包括语境知识、背景知识和常规关系等,在交流时会寻找最佳关联点。为了寻找这个最佳关联点,说话人会对听话人的认识状态作一番充分的估计,并根据所做估计对可以进入话语信息流的事实或事态作恰当判断和选择,断定哪些是对方熟悉的、已知的背景信息,哪些是有待对方了解的断言信息。对已知背景信息作为预设,大大精简了话语,又保证了最佳关联性,确保了交流顺利进行。因此恰当预设不仅可以解释话语表面的语义歧义为何在实际交流中不会引起歧义,还解释了表面上互不相干的话语为何是内在连贯的。

4.产生幽默等特殊效果。

如上所述,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说话人会根据不同交际语境进行合理预设,并认为对方能理解、顺应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合作效果。可有时候,交际对方明明懂得说话人的预设,却故意曲解或置之不理,由此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如幽默。

(4)Girl:Ifwebecomeengaged,willyougivemearing?

Boy:Sure.What’syourphonenumber?

上例中,女孩钟情于男孩,希望男孩送她一枚订婚戒指(ring)。女孩的这点预设任何人都能懂,男孩自然明白女孩的心思。可是他却对其故意曲解,把ring当作电话,把女孩的预设扔在了一边,言外之意他根本就不想谈论此话题或者甚至对对方不感兴趣。

也有的时候,说话人对对方的共享知识作了错误的估计,致使听话人作出错误的预设推理,从而制造出幽默效果,如:

(5)Mother:pleasegotothestoreandbuymesometomatopaste.

Son:Why,arethetomatoesbroken?

母亲的意思是让儿子买番茄酱,儿子却把“paste”理解成了浆糊。母亲高估了儿子的理解能力,使得儿子错误地认为是番茄破了需要浆糊,儿子推理的预设与母亲的预设完全对不上,幽默效果因此产生。因此,有时候说话人自认为作出了合理的语用预设,偏偏听话人不理解或故意曲解,有意无意地改变了说话人的预设,与说话人的预设“牛头不对马嘴”,语言就变得滑稽可笑,幽默就产生了。

四、结语

话语交际受众多因素制约,从语用预设的角度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的说来,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起到制约和引导作用,是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和推导会话含义的基本依据,巧妙运用语用预设能起到幽默等特殊的效果。鉴于预设本身的复杂性,笔者主张预设研究应是多角度、多学科的全面综合研究,期待与广大同仁一起努力。

论文关键词:语用学语义预设语用预设

论文摘要: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双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话语交流。本文从语用学里的语用预设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其特点探讨了语用预设在话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篇5: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

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

语用顸设就是指在运用语言过程申为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或命题,它虽然是句子的意义成分,但并不以语句的'形式出现,而是隐藏在语句的背后,作为交际必备的背景知识存在.在谈话中,谈话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预设的共知程度,而这共知性并非必须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说话者和听话人并不需要真正认为预设当然为真,他们可以接受一个真假不定甚至虚假的预设.只要这一预设对于谈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就可把该预设暂且当成是真的,以保证谈话顺利进行.语用预设这一特点给说话人“强加”特定预设提供了可能.因此,预设作为谈话的起点,并不总是消极的.人们完全可以利用预设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作 者:张倩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年,卷(期):2008 5(5) 分类号:H0 关键词:预设   语用预设   会话策略  

篇6:文化预设与语用失误研究-以称呼语为例

文化预设与语用失误研究-以称呼语为例

以文化预设为框架,以20名英语导游的称呼(包括自称)语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预设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研究结果发现称呼语语用失误存在,并与文化预设有关.解决方法是深入了解英美文化称呼语的`文化内涵,增加交际语境的知识共享.

作 者:梁正宇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社会科学家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TIST 年,卷(期):2005 “”(5) 分类号:H02 关键词:语用学   文化预设   语用失误  

篇7:语用含糊与语言顺应论

语用含糊与语言顺应论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含糊语言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恰当运用语用含糊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作 者:郝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7 “”(8) 分类号:H0-06 关键词:语用含糊   语言顺应论   生成   交际功能  

篇8:浅谈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综述论文

浅谈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综述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语用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语用能力的概念,而发展语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

一、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能力”(competence)一词首次是由乔姆斯基(Chomsky,1965:3―4)在语言研究中与“表现”(performance)一起提出来的。Chomsky认为,“能力”是指说话人、听话人的内在语言知识,或称内有语法;“表现”则指具体情景中语言的实际运用。可见,Chomsky的“能力”是抽象的语法,不涉及语言在实际中的使用(黄国文,1991:35)。乔氏的“能力”概念也称作“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一词自从被Hymes首次提出后,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在对交际能力经过系统的研究之后,卡纳尔(Canale)与斯温(Swain)归纳出其四个组成部分: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和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

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语用能力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所以,它必定与语用学研究的范围相关。语用学研究的是指示、话语含意、预设、言语行为、话语结构(Levinson:27),所以,语用能力也与这些要素相关,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但是对于它的确切定义与具体范围至今尚无定论。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些观点。

第一种观点:生成语法学家们认为,人们在内化语法规则的同时,也内化一套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规则,但是,语法能力(即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Widdowson认为,Hymes的交际能力的第一个成分,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而其它三个要素相当于Chomsky所说的语用能力(黄国文,1991)。

第二种观点:刘绍忠(1997)认为,“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语用能力……属于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的一部分,与语法能力或语言形式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相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是抽象的`语法,不涉及语言的运用,而语用能力却正与语言的运用相关,因此语用能力不可能成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

第三种观点是基于语用语言学(pragmalinguistics)和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的分类。Leech(1983)认为语用能力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交际功能的能力,后者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

第四种观点:Bialystok(Kasper&BlumKulka:43)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境中使用并理解语言的各种能力,它包括:(1)说话人使用语言实现不同目的的能力,如请求、命令等(相当于本文第五种观点中提出的illocutionarycompetence);(2)听话人超出字面含义理解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能力(第二种点也有类似看法);(3)使用一定规则将话语连接起来的能力,如话语轮换、合作、粘连等。她强调,语用能力主要指使用与理解非字面语言形式(nonliteralforms)的能力。该定义包含了语言运用的双方――说话人与听话人,也涉及了语言的使用与理解两个阶段,这些也是交际能力所涉及的。 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简称为语用能力,这是广义的语用能力,而狭义的语用能力是语用学上的语用能力。

从以上观点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语用能力是指交际的双方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正确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意图的能力。它与语法能力相对应,是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交际能力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在语用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上,杨文秀(2002)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语用能力之间相互独立。语用能力与交际能力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区别。

共同点:

(1)两者都涉及交际的双方。

(2)语言的产生与理解两个阶段。

(3)两者都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4)按规则将话语组织成话语或篇章的能力,即话语能力或语篇能力。

不同点:

(1)交际能力中包含语言能力,而语用能力则不然。

(2)从交际方式看,交际能力可以蕴含在语言与非语言交际中,而语用能力只能在言语交际中体现。

(3)语用能力强调说话人要善于根据语境表达多种语言功能,听话人也必须根据语境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而这一点,在交际能力中未得到强调。

(4)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不包含在语用能力之中,因为在Levinson对语用学研究范围的界定中,没有发现与策略能力相关的研究对象。

三、结论

Chomsky的“语言能力”更具有动态性。Hymms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涵盖范围较窄,从而提出更具内涵的“交际能力”,把语用、心理等因素也包括在语言能力之中。而目前更有学者从语言的功能层面上、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上研究语言能力。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学者研究语言能力的出发点不同,但无疑他们的研究的深入,将加深人们对语言能力本质的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Chomsky,N。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M]。Cambridge:TheMITPress,1965。

[2]RodEllis。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国文。Chomsky的“能力”与Hymes的“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4]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J]。外国语,1997,(3)。

篇9: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与明星广告的语用失误研究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从明星与施为行为真实条件的.违背、明星与施为行为良好取效的违背、明星与断言的语意与语用原则的违背三方面存在的种种语用失误进行阐释,揭示当今明星广告遭到非议,甚至禁止的部分原因.

作 者:唐淑华 TANG Shu-hua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刊 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4(2) 分类号:H0-05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明星   广告   语用失误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论文

语用含糊与语言顺应论

程度副词语义、句法、语用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如何应对面试官

口语用英语怎么写

语文教学要积极应对网络语言的冲击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研究论文

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其语用策略

中秋节的祝福语用英语怎么说

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