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iaolong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的对联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的对联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目录
篇1:的对联练习题及答案
1、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书写要求规范、工整)(2分)
上联:登长城览神州风貌 下联:□□□□□□□□示例:游故宫品华夏文明
2、贵港素有“荷城”之称,群众十分喜爱咏荷的对联。现在有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请你为它选出对仗最好的下联。( ) (2分)2、A
A、梁上蛛丝燕子帘B、岸上麻叶伸绿掌
C、半场杨柳拂楼台D、山上新月半亭风
3、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3.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他)
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4、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5、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题答案只要与《出师表》内容相关,句式基本一致即可。示例: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2分)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
6.守业难,知难不难。2分,一句1分。
7、柳宗元在描述小石潭的景色中隐含了他遭贬谪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写景寓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三篇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2分)
说明:结构必须是主谓句式,谓语部分最好是形容词构成的并列性短语,如果是其他词性和结构,只要能够搭配的也可以。
8.对联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瑰宝。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下面是育才中学九年级(1)班的小明同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对联,这些对联已打乱,请你根据要求整理好。
①多读书知礼明义 楼高万木低②柳絮体媚无骨气 作鸿鹄高翔
③百年恩爱双心结 万木丛中栋梁成才 ④窗外千峰秀少饮酒多是无
非
⑤弃燕雀小志梅花形瘦有精神 ⑥百花园里桃李争艳 千里姻缘一线
牵
(1)请你属于同一对联的写在一起。(3分)
(2)小明想请你从上面对联中,找出符合要求,用作“励志”和“学校”的两幅对
联。
用作“励志”:上联:
下联: (1分)
用作“学校”:上联: 下联: (1分)
8.(1)(3分)
①多读书知礼明义 少饮酒多是无非 ②柳絮体媚无骨气 梅花形瘦有精神
③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④窗外千峰秀 楼高万木低
⑤弃燕雀小志 作鸿鹄高翔 ⑥百花园里桃李争艳 万木丛中栋梁成才
(2)用作“励志”:弃燕雀小志,作鸿鹄高翔 或多读书知礼明义,少饮酒多是
无非。(1分)用作“学校”:百花园里桃李争艳,万木丛中栋梁成才。(1分)
9.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9.(2分)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10.根据《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0.(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篇2:的对联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不能构成“集句联”的一项是
集句联是从前人的诗词文赋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词性、结构、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作者非有较高文学底蕴不能驾驭。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方天地里,乐此不疲。
A.举杯邀明月(李白) 放眼看青山(白居易)
B.屏间记曲拈红豆(王彦泓) 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
C.新荷出水双飞鹭(欧阳修) 碧草粘天一落鸥(杨万里)
D.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二、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灯月千家晓 下联:
A.山野万里香 B.秋高半月明C.笙歌万户春 D.一街太平歌
三、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修改下面对联。
对联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对句中平仄相对,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民安国泰祖国河山迎红日 修改: 四、经典古诗文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学诗文,情飞扬,人灵秀;用诗文,志高洁,品芬芳。请根据你的积累,对出下联。 上联:子瞻闲赏庭前月
下联:□□□□□□□
五、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D.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六、在学校开展的“寻访身边的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某个山村发现了一座财神庙。庙门处有一副楹联,但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了缺失的字,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通四海之□源,普占吉庆;
下联:赐□□以福泽,永获盈丰。
A.水 百姓 B.财 万民C.金江河 D.福 大地
七、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别具特色,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谷雨雨后禾享雨
B.立春春日客游春
C.小雪雪中郎堆雪
D.中秋秋夜晚悲秋
参考答案:
一、D
二、C
三、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四、(1)茂叔独爱池中莲 (2)青莲豪饮樽中醇 (3)渊明独采篱下菊
五、B
六、B
七、B
篇3: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练习题及答案
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练习题及答案
对联,是我国古老的文化形式。研究对联文化,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作为本次活动中一个“搜集对联”小组的负责人,你们准备怎样开展活动?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2.一同学搜集到了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但他写掉了几个字,你能用一个成语填出来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3.一同学搜集到了两副与名人有关的对联,你能根据对联内容写出人名吗?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
4.活动总结:在这次活动中,你对对联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受到什么启发?请选择一个方面写一个简短的.活动总结。
参考答案:
1.到各家各户、商店门前去搜集;阅读有关对联的书籍;上网查询等。
2.卧薪尝胆
3.诸葛亮、文天祥
4.能写出自己对对联的认识或受到的启发即可。
篇4:对联答案
对联答案
对联特点:
一、“对” 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 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检测反馈】
1、前――香2、下联的是――为3、来到――到来4、长城外――长城内外
二、略
三、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有舜日尧天
欣赏: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课堂巩固】
三、1、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 神州面貌新
2、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 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篇5:捞月亮练习题及答案
捞月亮练习题及答案
一、给下面涂色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咱们(zán zhán) 爬行(pá bā)
最好(zuì zhuì) 碰见(pāng pè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ǐng
1、奶奶说,他们从前都是从 里打水的'。
pá xíng
2、很多小动物都是 走路的。
三、句子模仿秀。
大猴子叫起来,小猴子也跟着叫起来。
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猴子们( )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 )在树上,( )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 )着,( )另一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 )一直( )井里头,小猴子( )最下面。
参考答案:
一、zán √ pá √ zuì √ pèng√
二、1.水井 2.爬行
三、我说什么 鹦鹉 说什么。
四、爬上 倒挂 拉住 倒挂 拉住 一只接一只 挂到 挂在
篇6:《观潮》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观潮》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②连接着天
③一会儿
④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2、①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
6、状写海潮气势。
篇7:《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和答案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2.翻译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之的用法有: A、助词的 。 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
1.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2.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E A B B A A A
4.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5.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6.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 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篇8: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以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1.解褐:入仕做官。2.毁痛:衰伤过度而消瘦3.奏课:向朝廷交的赋税。4.彼:邪恶不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 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 将:将要
5.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5分)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5分)
参考答案:
4. D (将:带领)
5. C (④和⑤不属于梁彦光的治理效果.》
6. B (梁彦光未上任青州刺史)
7. (1)彦光一到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震惊)。(下车发摘奸隐合的解释各l分,句子通顺、句意准确I分)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次酗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 被堂弟告上公堂(亲 阙从弟被动句式各l分,句子通顺,句意准确1分)
篇9:《诗经》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两首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氓之蚩蚩( ) 2. 匪来贸丝( )
3. 于嗟女兮( ) 4. 犹可说也( )
5. 隰则有泮( ) 6. 岁亦莫止( )
7. 彼尔维何( ) 8.
狁孔棘(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 古义:______________
2. 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
古义:______________
3. 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
古义:______________
4. 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
古义:______________
5. 薇亦作止 今义:停止
古义:______________
6.
狁孔棘 今义:洞;窟窿;眼儿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将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2. 言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2.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参考答案
一、1. “蚩蚩”通“嗤嗤”;2. “匪”通“非”;3. “于”通“吁”;4. “说”通“脱”;5. “泮”通“畔”;6. “莫”同“暮”;7. “尔”通“ ”;8. “棘”通“急”。
二、1. 民;2. 泪;3. 快乐;4. 约数,多;5. 句尾语气词;6. 副词,甚,很。
三、1. 愿,请/率领/扶,持/将领;2. 说/助词,无实义/预兆。
四、夙、夜,名词做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五、1. 判断句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
2. 宾语前置句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 词性练习题及答案
★ 约分练习题及答案
的对联练习题及答案(合集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