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

时间:2024-02-17 03:40:09 作者:wsg0124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wsg01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八》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八》

教学目的

1.读背词一首《西江月》,丰富学生词的积累。

2.阅读短文,做练习。

3.写一封信。

4.会讲成语故事,并根据故事绘制连环画。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词《西江月》

教学步骤

一、介绍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历来同苏轼并称。

二、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

2.独立思考词的意思。

三、师生讨论,理解词句的意思。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道:即黄沙岭,地名。在江西上饶西南。

“七八个星”二句:这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天外有七八个星,山前落了两三点雨。

社:社祠,就是土地庙。“见”通“现”。

四、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静穆的夜色里,作者一边赶路,一边悠闲地欣赏着美妙的自然景色。徐徐清风中,传来了蝉的鸣声,还传来了稻花的香味和青蛙的叫声。

一会儿,天空阴云聚合,近处的星星已被云彩遮没。只有远处的天边还剩几颗稀疏的星星,暴雨即将来临。作者紧走几步,经过小溪的桥头,便出现了他熟悉的`茅屋小店。

五、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全词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六、比赛背诵。

七、抄写这首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阅读短文《爸爸的咳嗽》。

教学步骤

一、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读短文和文后的练习题。

二、再读短文

1.边读边思考文后的题。

2.给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

三、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1.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短文讲自从搬进新居后,我发现父亲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和咨询,终于找到了病因――硫酸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从中应该懂得:a.遇事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b.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应早日治理。

2.短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写了发现病情――仔细观察――找到病因――希望治理。

(2)形成新颖活泼。采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叙,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向学生介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内容。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题。说说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写信给长辈

(2)可以写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里话……

(3)说话要得体,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书信的格式

四、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打算告诉亲人一些什么情况和想法。

五、用信纸誉好。

六、写好信封,课外寄出去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积累与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成语及成语故事,作下记录。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讲故事:掩耳盗铃

2.过渡谈话,在祖国的语言定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流传千古的成语,这些成语有很多源于一些生动的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开展一场特殊的故事会:成语故事会。

二、组织活动

1.老师宣布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求发言人声音宏亮,以故事多少定输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3.进行故事。(教师可把所讲的故事成语记录在黑板上)

三、编连环画

1.给学生看一些连环画。(可以.课件出示)教师简要讲讲连环画的作法和要求。

2.生自由选择故事作连环画。

3.择其优秀作品办一个连环画展。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八》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

人教第十册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一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对: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个人背,小组互背(次序可变动,背对背全即可。)

二、阅读:中华龙

1、思考:

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因为这块奇石上有龙的形象,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阅读方法:围绕文章题目,分析出内容要点,概括.总结。

三、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四、作业

默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读写例话“口语交际”,读懂要求交流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

⑴ 自由读,用序号标出各项。

⑵ 指名回答。

内容:观察到春天的景物;对春天的感受。

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别的文章中搬来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⑶ 小组交流,人人发言,共同评议。

⑷ 全班交流评议。

⑸ 引导启发学生参考。(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

二、习作

要求: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大家对春天的景物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请把这些发现、体会写下来。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过程:

口语交际为学生习作作了充分准备。学生感到好写,有内容可写。

动笔前,提示学生注意下列三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指导.写作

1、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2、体会景物的变化。

3、通过直抒胸义及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习作

1、简要地说一说总体的情况。

2、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3、将自己的作文和范文比较,找弱点修改。

4、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篇3: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播放CAI课件:(大风车节目,七巧板节目,小红帽(广播)等学生喜欢的节目片断。

二、指导发言

1、你喜欢哪些少儿节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分组交流

(1)小级内说说你最喜欢的少儿节目的'内容,你看过后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列一列简单的发言提纲,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思维

1、假如节目编辑组的叔叔阿姨征询你对节目的意见,你会怎么说?

2、把你们的想法守、写信告诉叔叔阿姨们

四、小结

同学们平时可以多收看一些少儿节目,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篇4: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步骤

一、激趣引入

1、给学生看饮料管和筷子。谈话:夏天吃饭,一会用饮料管喝,一会用筷子吃,很麻烦,想想有什么办法合二为一吗?

2 学生想办法。引导得出可以把筷子中间掏空或把饮料管变硬。

3、同学们真聪明,一会儿就有一项小发明。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要求。引导总结得出

(1)大胆想象,你想发明什么?

(2)写清发明东西的样子、用途。

(3)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议定材料

1、想想你想发明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有何用途?

2、小组内互相讲讲,征求其他同学意见。

3、指名发言。教师作指导性评价。

四、学生列写作提纲,打作文草稿。

五、同学之间,相互评改作文。

六、念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修改。

七、誊写作文。

篇5: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篇6: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人教第九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7:积累运用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积累古代名言警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2、阅读短文《毛遂自荐》,了解短文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

3、口语交际“自己选自己,好不好”,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注意文明礼貌。

4、习作:家人的星期天。

二、教学重难点

1、读背名言警句,能叙述《毛遂自荐》的故事内容,体会其思想。

2、习作:写清家人怎样度过星期天,叙事要有意义。

三、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积累运用》的学习,现在先看“读读背背”。

二、学习“读读背背”: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想语句的大致意思。

3、逐句朗读并说说意思,师生评议。

4、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

三、学习“阅读”:

1、自由朗读短文,边读边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说说大意。

3、同桌互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5、结合现实生活,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发。

6、齐读短文。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把成语故事讲给家人听。

3、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读读背背”。

2、指名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

3、谈话导入:自己推荐自己确实很重要,那么自己选自己呢?你有什么看法,让我们进入口语交际。

二、明确要求:

1、齐读提示,思考交际的要求。

2、指名说说要求,其他同学补充。

三、进行说话训练:

1、自组小组,组内讨论“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意见,注意文明礼貌。

(2)推荐出本组的代表。

(3)汇总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汇报。

3、小结本次活动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选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整理自己的意见。

2、预习“习作”,留心观察自己的家里星期天是怎么过的。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星期天,是个令人期待的日子。你家的星期天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提示,边读边想习作要求。

2、交流习作的范围和要求。

3、齐读提示,明确要求。

三、交流习作内容:

1、谈话:作文内容应是写怎样度过星期天的。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那么在星期天,你家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你把准备的材料拿出来,在组内交流,充分发表见解。

2、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全班交流,评议是否有意义或有意思。

4、引导学生试着把本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把内容再说具体些。

四、练习作文:

把刚才自己说的话按顺序整理出来,语句要通顺,内容写具体,写出自己和家人的真实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作文,写完后再检查修改,最后誊写在作文本上。教师巡视指导,对先完成的同学进行面批,并指导先完成的同学帮助个别后进生。

第五课时

一、小结本次习作完成情况:

1、指出好的地方。

2、强调不足之处。

二、评议、修改中等作文:

1、出示一篇中层且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自读,提示自己见解。

2、全班同学交流见解,重点说清为什么。

3、再读修改后的文章,说说为什么好?

4、小结修改的落脚点。

三、自读作品,修改自己作文:

1、对照上面修改的.地方,自读自己作文,找找自己有没有出现同样问题的地方,自己修改。

2、改后再自己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鼓励写得较差的同学重写一篇。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五》

人教第十册《按一定顺序写》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说课稿

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参考

积累运用六训练课教案

积累与运用(一)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积累与运用(二)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教第十册《积累?运用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