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就这样爱着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梯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梯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梯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梯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
主备人:谭谈
备课日期: 09 月 10 日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的计算
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解并掌理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 明 课前预习书本第14页
主 要 导 学 过 程
预 习 案
【复习回顾 新知铺垫】
1. 画一个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常见的面积单位有( )、( )、( )
3.平行四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自主预习 初步感知】
1.认真预习例6,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梯形上底是( )厘米,下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1)把它分成( )和( )
(2)把它分成( )和( )
(3)补一个( )的梯形,拼成( )
(4)( )
2.预习例7,梯形面积=
3.将书117页的梯形按先后顺序标好序号,再剪下。
完全一样的梯形有( )号和( )号,它们的上底( )格,下底( )格,高( );还有( )号和( )号,它们的上底( )格,下底( )格,高( )格
探 究 案
【初次探究 提出猜想 】:
1.问题导入
2.例6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你们是怎样算出的?(学生分组汇报并展示预习情况)
3.在你们的算法中,哪种算法比较直接和简便?为什么?
4.小组合作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每个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大胆猜测:梯形面积=
【再次合作 进行验证】:
1.小组合作拼一拼,填一填
要求:将117页剪下的梯形,找两个拼成平行四边形,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梯形上底( ),下底( ),高( ),面积是( )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是( ),高是( ),面积是( )
每个梯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2.小组共同课本14页例7的表格
3.归纳总结:梯形面积=
S=
4.学生完成15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组长检查
练 习 案
【达标检测 分层提高】
一、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平方米,那么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个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5米,面积是( )
二、计算梯形面积
课本18页2题
三、生活运用题
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16厘米,下底24厘米,高8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表现最好的地方是( ),但是( )。
篇2:梯形面积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梯形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任选一种)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4)写一写: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写下来。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用课件演示转化及推导过程。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并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b)h÷2)
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问题了。
课件出示:四年级同学要在一块梯形地里种树,如图,如果每棵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你们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代表他们感谢你们。
(四)应用拓展,巩固知识。
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吧。
1、练习
a.课件出示:P75例1,指名读题,教师出示渠道模型说明“横截面”的意思,再由学生解答,完成后集体订正。
b.课件出示:P75做一做,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c.课件出示:判断
1)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让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练习
a.课件出示: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9厘米,比下底短3厘米,高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小组计算,集体交流。
b.课件出示:
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如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
3、三☆练习
课件出示:用篱笆围成一块养鸡场(如图),一边靠墙,篱笆总长65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五)小结全课,结束教学
让学生讲讲这节课的收获,并布置作业。
篇3:圆的面积计算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环节
一、以旧引新(6分钟)
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回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积是多少?
3.14×42
=3.14×16
=50.24(cm2)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点。(15分钟)
1.探究外方内圆图形和外圆内方图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两种图形,
思考: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怎样组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方内圆的图形称为圆外切正方形。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怎样组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外圆内方的图形称为圆内接正方形。
2.引导学生画一个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然后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3.引导学生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4.将图形分解,分解为同一个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两个组合图形。
1.
(1)外方内圆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2)外圆内方的图形是一个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画一个圆,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这个圆的圆心。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说出作图的方法并明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
4.小组合作,将一个图形分解为同一个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两个组合图形。
3.请画出一个半径是4cm的圆,并画出它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并说明画法。
三、探究思考,解决问题。(10分钟)
1.计算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1)课件出示半径为1m的圆外接正方形。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算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2.计算出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部分的面积。
课件出示半径为1m的圆的方形组合图形,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方法。
1.
(1)观察图形的特点,讨论计算方法并尝试汇报交流。
(2)分别算出这个圆和正方形的面积:
S圆=3.14×12=3.14m2
S正=2×2=4m2
S阴=S正-S圆
=4-3.14
=0.86m2
2.观察图形,发现圆的半径与正方形的关系,讨论计算方法并尝试汇报交流。
4.王师傅做一个零件,零件的形状是圆内接正方形,已知圆的直径为12cm,你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吗?
四、拓展应用。(5分钟)
1.如下图,已知圆的半径是3cm,求这个圆和正方形之间的面积。
2.下图中正方形铜球的直径是22.5mm,中间正方形的边长是6mm,求这个铜球的面积是多少?
1.读题,审题,明确题意后,尝试独立完成。
2.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
5.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02π-102≈57(cm2)
五、全课总结。(5分钟)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体会。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篇4:《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学案
五联学校郭文娟
一、复习旧知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自制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在展台上展示)
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 )、( )图形。
思考:每个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后的图形面积的( )。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后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它( )的平形四边形。
2、根据实验证明: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和它( )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发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
篇5: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自我预习】:
1、资料链接:
谈迁:
《国榷》:
我还要补充:
2、自学生字词语。
(1)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崎岖( ) 坎 坷 ( ) 逸闻( ) 撰写( )
博览群书( ) 夜难安寝( )锁( ) 挣脱( )
我补充:
(2)我会写:课文中“博”“锁”“诞”等生字很难写,你也来写写吧。
我补充易错字:
(3)我能完成书后作业2。(解释划线字,再说说整个词的意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用下面的几个成语概括谈迁编写《国榷》的故事。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徒四壁 鸿篇巨制
一袭破衫 化为乌有
奋笔疾书 下落不明
名垂青史 流传千古
(提示:纵向看,左边一组是写 的,右边一组是写 的)
(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4、我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小组预习】:
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质疑探究: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从课题以及课文中的时间、人物、事情等方面概括】
2、小组内朗读课文,体会谈迁的精神品质。
3、通过小组讨论我已经知道了的问题及其答案(标好序号)
4、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课堂交流】
1、全班交流问题(有价值的已解决或还未解决的),筛选价值提问。
合作探究(完成得又快又好且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体会《国榷》的来之不易。
(学习建议:这句话中有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用了一组数据。你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2)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包含了谈迁多少辛酸苦辣,想象过程中的种种情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书上也写了一些谈迁为了完善书稿,是如何做的?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用心感受。
②小组内交流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史学家?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谈迁的信念是什么?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从而下定决心重新撰写《国榷》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的心血指的是什么?结合上文说说这部《国榷》是他20年的心血
(3)用自己话说说“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意思,对谈迁来说这“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致命,体现他的痛苦?
(4)如此大的打击,不少人会一蹶不振,我们的谈迁在痛苦之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文章结尾给我们揭示了故事中的启示,自由的读读,你怎么理解“希望之光”“绝望之云”的?
(3)学习了这篇文章,今后你遇到“厄运”会怎样面对呢?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6: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课本80-81页)练习十九第1-4。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来源。
教具准备: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转换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2?
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只列式)
⑴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3米,高2.4米,求面积。
⑵已知三角形的底2.5米,高0.8米,求它的面积。
二、新授
⒈问题导入。
左图是一个梯形。它的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 是4厘米,想一想:你能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面积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⒉指导操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⑴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看课本第80页图示,按照与三角形转化类似的方法旋转平移。
指导:①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②怎样旋转上面一个梯形?③再怎样移动?
按①重合②旋转③平移的步骤边设问、边操作,指名口述。
⑵观察分析。
A.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种倍数关系存在?
B.深入比较: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跟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
导出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⑶自我梳理:
①填写教材80页中横线上的内容。
②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两个公式都有一个÷2?
③全班齐记公式两遍,计算前面的问题,把计算过程填写在课本上。
⒊引导学生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2
三、巩固练习
⒈求梯形的面积:
①上底13米,下底15米,高4米。
②上底13分米,下底2.7米,高1.5米。
③上底25米,下底14.5米,与两底垂直的一腰10米。
⒉完成做一做中的二小题。
⒊练习十九第4题。
四、总结
⒈这节课又解决了什么新问题?
⒉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比较,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九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七、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计算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第81页的例题,练习十九第5-10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为什么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类似,也要÷2?
⒉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课本第84页第6题。
⒊口答:
⑴求梯形的面积。
①a=3 b=6 h=4 ②a=9 b=10 h=0.4
⑵求三角形的面积。
①a=2.1 h=5 ②a=49 h=10
⑶求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5 h=8 ②a=49 h=10
二、新授
⒈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出示渠道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渠道横截面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渠口宽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宽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⑵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⑶指名板演,再评讲。
(2.8+1.4)×1.2÷2
=4.2×1.2÷2=2.52( 平方米)
⒉学生质疑。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先计算,再填表。
⒉完成练习十九第8、9、10题。
教师讲评并作全课总结。
四、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后感:
梯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混合练习(课本第84-85页,练习十九第11-18题)
教学目标:⒈通过混合练习,理清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求面积和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⒉在复习与梳理中学会联系,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⒈公式的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这些公式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生共同进行:边回顾、边画图、边讨论;
⒉教师指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我们 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重点,清楚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同在联系和区别。
二、练习巩固
⒈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2题--看谁正确率最高!
要求:开列已知条件;写出相应的面积公式;列式解答。
⒉完成第14题
先议:⑴左图是什么图形?求面积需要哪些条件?怎么取得?⑵右图是什么图形?为什么?求它的面积需要量几个量?把它们分别量出来。
⒊完成第13和15题
在求得面积之后,怎样选择算法求解。
三、综合提高:
讨论: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3倍,高不变,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也扩大2倍呢?
⑵三角形的底不变,高缩小2倍,面积怎样变化?如果高缩小2倍,底扩大2倍,情况又怎样呢?
⑶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那么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一定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为什么?
四、总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是公式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在选用公式时,尤其注意哪些图形求面积时要÷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六、教后感:
★ 梯形面积的计算
★ 梯形面积
★ 面积计算
★ 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的计算》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