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

时间:2023-03-28 03:35:52 作者:日常睡眠延迟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日常睡眠延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

在采用高产品种密植、深耕、精细播种、灌溉等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与高产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且其群体叶面积变化动态比较平稳;群体源与库通过增施氮肥均增加的同时,反映源与库在量上相对关系的粒叶比也得到增加.

作 者:贾占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友谊农场,黑龙江,友谊,155811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3) 分类号:S5 关键词:施氮量   玉米高产田   研究  

篇2: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对有机肥施用后玉米氮营养诊断研究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对有机肥施用后玉米氮营养诊断研究

摘要:目前常规的应用于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需要大量的破坏性取样,并需要较长时间的室内测定,时效性和便捷性存在不足.该文设置了施用不同类型和用量的有机肥玉米盆栽试验,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玉米十叶期冠层的数字图像,试图研究利用数码相机的可见光光谱进行施用有机肥后玉米氮营养诊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绿光值、红光值都与玉米叶片的SPAD值、地土部生物量和地上部吸氮量都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蓝光值则与上述玉米营养指标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其中,绿光值与玉米叶片的SPAD值、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吸氮缱的`相关系数在0.40~0.45之间;而红光值与玉米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则达到了0.45~0.53之间,高于绿光值与相应指标的相关系数.综合比较,利用可见光光谱形成的数字图像可以用来对施用有机肥后的玉米氮营养进行诊断,图像的红光值是较好的进行营养诊断的数字图像指标. 作者: 孙钦平李吉进邹国元向成材罗一鸣刘本生 Author: SUN Qin-ping  LI Ji-jin  ZOU Guo-yuan  XIANG Cheng-cai  LUO Yi-ming  LIU Ben-sheng 作者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7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2010, 30(9) 分类号: S511.0 O657.3 关键词: 数字图像    红光值    玉米    氮营养诊断    机标分类号: S15 X59 机标关键词: 数字图像技术    有机肥施用    玉米叶片    氮营养诊断    诊断研究    氮素营养诊断    相关系数    施用有机肥    可见光光谱    地上部    营养指标    数码相机    生物量    绿光    红光    SPAD值    负相关关系    综合比较    相应指标    显著相关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篇3:水培番茄施氮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研究

水培番茄施氮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研究

摘要:通过小波变换去除了可见光区(350~560 nm)的噪声,提取出了叶酸的特征波段366 nm和与叶绿素有关的特征波段380,414,437,554 nm.在560~2 500 nm的波长范围内,去除噪声后的最大误差低于1.47%;在特征峰谷处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11%.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番茄施氮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在用植物探头获取番茄叶片光谱数据并去噪的条件下,用554,673,1 440,1 940 nm处的吸光度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建立的番茄施氮最的`预测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有极大的潜力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对研究大田有效养分的预测模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韩小平[1]左月明[1]李灵芝[2] Author: HAN Xiao-ping[1]  ZUO Yue-ming[1]  LI Ling-zhi[2] 作者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2010, 30(9) 分类号: S143.1 关键词: 小波去噪    特征提取    模型预测    施氮量    水培    机标分类号: S64 R24 机标关键词: 水培    番茄叶片    施氮量    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Near Infrared Spectrum    Nitrogen Content    Model    最大误差    特征波段    神经网络建立    去除噪声    预测精度    有效养分    小波变换    吸光度值    输入变量    实际应用    可见光区    光谱数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留学基金

篇4: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硝态氮淋失量研究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硝态氮淋失量研究

应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土壤水的下渗量,通过suction cup采集土壤溶液并测定其中硝态氮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下不同作物的硝态氮淋失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冬小麦生长季硝态氮的淋失损失严重,其中施N量200,400,800 kg/(hm2*a)3个施肥处理180 cm土层淋失的'硝态氮量分别为0,22,110 kg/hm2.玉米生长季也存在硝态氮的淋失,上述3施肥处理180 cm层次淋失的硝态氮量分别为2,16,50 kg/hm2.

作 者:李晓欣 胡春胜 张玉铭 董文旭 欧阳志云 LI Xiao-xin HU Chun-sheng ZHANG Yu-ming DONG Wen-xu OUYANG Zhi-yun  作者单位:李晓欣,LI Xiao-xin(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胡春胜,张玉铭,董文旭,HU Chun-sheng,ZHANG Yu-ming,DONG Wen-xu(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

欧阳志云,OUYANG Zhi-yu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刊 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年,卷(期):2006 24(6) 分类号:S158.5 关键词:硝态氮   淋失   华北地区  

篇5:多花黑麦草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多花黑麦草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研究

摘要: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比较研究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NH4+和NO3-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对NH4+和NO3-吸收符合Miehaelis-Menten方程,它对NH4+的亲和力显著大于对NO3-的亲和力,但对NH4+和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多花黑麦草偏爱吸收NH4+,在实际污水净化过程中,多花黑麦草具有优先吸收NH4+的趋势,若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其对NH4+净化程度会更高些;当吸收系统微生物受抑制时,多花黑麦草对NO3-的吸收速率明显降低,亲和力明显提高,可见微生物对吸收体系中氮素的去除有一定促进作用.作 者:谢丽凤    陆开宏    胡智勇    张克鑫    刘夏松    XIE Li-feng    LU Kai-hong    HU Zhi-yong    ZHANG Ke-xin    LIU Xia-song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211 期 刊:生态科学   Journal: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10, 29(3) 分类号:X52 关键词:多花黑麦草    铵态氮    硝态氮    吸收动力学   

篇6: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来自基施氮肥,8.22%~17.28%来自追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吸收的`土壤氮量减少,吸收的肥料氮量和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增加,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显著降低;小麦对基施氮肥的吸收量、吸收率和基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残留率均显著小于追施氮肥,基施氮肥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大于追施氮肥;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氮素,吸收的肥料氮量较少,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和肥料氮的损失量较高,不同地块肥料氮吸收、残留和损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施氮肥上.2.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收获后0~100cm土体内未发现硝态氮大量累积,随施氮量增加,0~100cm土体内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大于195 kg/hm2时,小麦生育期间硝态氮呈明显的下移趋势,土壤肥力较高地块,硝态氮下移较早,下移层次深.3.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过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增加,甚至降低;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所需施氮量较低.

作 者:赵俊晔 于振文 ZHAO Jun-Ye YU Zhen-Wen  作者单位:赵俊晔,ZHAO Jun-Ye(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泰安,27101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于振文,YU Zhen-Wen(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泰安,271018)

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26(3) 分类号:Q948 S154.1 关键词:施氮量   土壤肥力   冬小麦   氮肥利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浅析精确施氮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投入水平对蔬菜地硝态氮淋洗特征的影响

超元宵节对联大

沉水植物对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的研究

我国电视剧片头的特征研究

南黄海表层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

化学沉淀法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研究

冬施方案

高氨氮猪场废水的亚硝酸型脱氮研究

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