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时间:2024-07-29 03:40:16 作者:莹先没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莹先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水的组成

命题落点

1.对水的电解实验及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的考查。

2.水的组成的有关知识的考查。

3.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区分的考查。

4.关于h2、o2的性质及其检验的考查。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考查。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命题落点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特性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课题3 水的净化

命题落点

1.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和水的循环。

2.自来水的生产和净化过程。

3.常见水的净化方法(例如:过滤法、蒸馏法、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过滤等)。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鉴别方法。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命题落点

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及短缺状况,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对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

3.对氢气的物理性质“最轻的气体”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的考查。

篇2: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要点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H2O O2 H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原子和分子比较

1、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共性.

2、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

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篇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命题落点

1.能从原子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

2.能从粒子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3.能用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验事实,

4.从典型实例出发,确认原子的真实存在,去探究粒子的性质等,

5.计算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题2 元素

命题落点

1.利用元素这一宏观概念,去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或成分,

2.考查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命题时往往给出元素周期表或部分内容,要求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去推测一些未知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或发现一些规律。

4.通常给出常见物质名称、俗名、图形或其他信息,根据组成物质中元素的种类,来判断物质所属的类别。

课题3 离子

命题落点

1.利用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去判断粒子种类,

2.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判断或推测元素相关的化学性质,

3.能从离子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实验事实。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命题落点

1.命题时常给出化合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2.给出物质的化学式,要能知道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

3.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寻找物质间的内在规律,

4.通常考查根据指定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粒子、粒子的个数,以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

5.根据给出化学式去求某一种元素的化合价,

6.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的主要考查。

篇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

命题落点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

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

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

课题2 氧气

命题落点

1.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考查。

2.对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

3.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考查。

4.对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的考查。

课题3 制取氧气

命题落点

1.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检验方法的考查。

2.对气体收集方法的考查。

3.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的考查。

4.对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制氧气不同的考查。

篇5: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命题落点

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命题落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利用给定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6.依据图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篇6: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命题落点

1.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新技术,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化学学科研究的领域,

3.化学新技术与其解决的问题,

4.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进行设计命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命题落点

1.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的考查,

2.对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考查,

3.考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及结论的得出及对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考查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命题落点

1.仪器的分类,

2.酒精灯火焰的区分,

3.固体粉末取用、试管里滴加液体的基本操作及不正确操作带来的后果的考查,

4.液体的倾倒、酒精灯的熄灭、试管中液体的加热的基本操作的考查,

5.基本操作与实验相结合内容的考查。

篇7: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考点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金Au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等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衣服晾晒、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2)三态变化、温度计原理是因为分子(原子)的间隔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六年级上册

作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初二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