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4-09-24 03:33:29 作者:lsb0005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lsb000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

原文:

王右军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

减:不足,少。;减十岁:不满十岁。

甚:很;非常。

恒:常常,经常。

尝:曾经。

须臾:一会。

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

觉:醒来。

既:但是。

诈:假装。

孰:同“熟”。

相与:共同,一起。

及:等到。

从:通“纵”。

其:第三人物代词,代他的。

实:的确。

1.解释:⑴屏人论事 (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2.与例句“大将军甚爱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参考答案

1.退避、通“佯”

2.B(2分)

3.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4.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翻译:

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反逆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启示

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当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人物性格

王羲之是一个深谋远虑、机智聪颖、随机应变的人。

大将军和钱风是一个阴险毒辣,有反叛之心的人。

篇2: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屏人论事 屏: (2)乃见吐唾从横 从: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将军与钱凤之所以会“大惊”的原因。(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王羲之用什么方法避过了杀身之祸?选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1)屏退,让人……退避;(2)通“纵”

【小题1】相信他确实是睡得很熟,因此王羲之才得以保全性命。

【小题1】大将军与钱凤在“帐中”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羲之正在帐中睡觉,他们害怕王羲之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因此“大惊”。

【小题1】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⑴“屏”在《隆中对》中有“因屏人四”,屏是“命人退避”的意思,回答此题可进行迁移联系。⑵从“从横”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从”在这里是通假字,通“纵”与横相对。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落实关键字词:“信”在这里是相信的意思,“他”是代词,“实”是“确实”的意思同,“于是”是因此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落实一些关键字词,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具体分析词语的意义。

【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中说“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把这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中筛选出有关的信息,进行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点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翻译原文内容后,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结合题干要求回

【小题1】试题分析:文中说“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从中可以得出王羲之用“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避过了杀身之祸。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有效信息的筛选。

点评:读懂文言文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篇3:《王右军诈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右军诈睡》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屏人论事 屏: (2)乃见吐唾从横 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将军与钱凤之所以会“大惊”的原因。(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用什么方法避过了杀身之祸?选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屏退,让人……退避;(2)通“纵”

2,相信他确实是睡得很熟,因此王羲之才得以保全性命。

3.大将军与钱凤在“帐中”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羲之正在帐中睡觉,他们害怕王羲之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因此“大惊”。

4.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附译文:

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流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篇4:王右军诈熟眠阅读答案

王右军诈熟眠阅读答案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阳:同佯,假装。⑦从:同纵。

1、解释加点词语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恒置帐中眠。    恒:

②便言逆节之谋。  谋: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你试着读一读,看哪些字的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出来。(2分)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3、王右军为什么会被当时的人称其有智?(3分)

4、从本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①恒:常常。   ②谋:计谋,谋略。

(2)   2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多、少、错一条线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  3    王右军在睡觉时无意中偷听到大将军跟人谋反秘密,知道大将军会杀人灭口,就吐口水弄脏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终于骗过大将军,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4)  3     ①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来自救。

②防人之心不可无。(本题能从一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表达通顺即可)

附译文: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过了一会,(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篇5:王右军诈睡的文言文翻译

王右军诈睡的文言文翻译

王右军诈睡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下面请看王右军诈睡的文言文翻译的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王右军诈睡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1]

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1]

启示

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注释

(1)王右军:即王羲之。

(2)减:不足,少。;减十岁:不满十岁。

(3)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

(4)甚;很;非常。

(5)恒:常常,经常。

(6)尝:曾经。

(7)须臾:一会。

(8)钱凤:人名,字世仪。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

(9)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

(10)觉:醒来。

(11)既:但是。

(12)阳:同“佯”,假装。

(13)诈:假装。

(14)孰:通“熟”。

(15)相与:共同,一起。

(16)及:等到。

(17)从:通“纵”。

(18)其:第三人物代词,代他的。

(19)实:的确。

篇6:王右军诈熟眠文言文阅读题

王右军诈熟眠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⑥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⑦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⑥阳:同佯,假装。⑦从:同纵。

1、解释加点词语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恒置帐中眠。 恒:

②便言逆节之谋。 谋: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你试着读一读,看哪些字的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出来。(2分)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3、王右军为什么会被当时的人称其有智?(3分)

4、从本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①恒:常常。 ②谋:计谋,谋略。

(2) 2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多、少、错一条线扣1分,扣完2分为止)

(3) 3 王右军在睡觉时无意中偷听到大将军跟人谋反秘密,知道大将军会杀人灭口,就吐口水弄脏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终于骗过大将军,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4) 3 ①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来自救。

②防人之心不可无。(本题能从一个方面作答,言之成理,表达通顺即可)

附译文: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过了一会,(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人称赞王羲之聪明。

篇7:《惠王吞蛭》阅读答案及译文

《惠王吞蛭》阅读答案及译文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①,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诛,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何则?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则不然,强食害己之物,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失御下之威,无御非之心,不肖也。

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 “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埋一蛇,获二佑,天报善明矣。曰:此虚言矣。

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让其母曰:“何故举之?”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何也?”婴曰:“五月子长与户②同,杀其父母。”曰:“人命在天乎?在户乎?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 后文长与一户同,而婴不死。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蛇恶人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石生而坚,兰生而香。如谓叔敖之贤在埋蛇之时,则非生而禀之也。

(选自王充《论衡·福虚篇》,有删改)

【注】①菹(zū),酸菜;蛭,蚂蟥。②户,门。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案:考察

B.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

报:报复

C.何故举之?

举:养育,抚育

D.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效:验证,证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赦,人君所为也

②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B.①今蛇何在?

②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①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无为乃见杀人之蛇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B.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C.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D.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惠王吞蛭而生腹疾,令尹认为楚王此仁德之举会得到上天的体恤。后来楚王果然痊愈,似乎印证了行善可得天福佑。

B.作者深刻剖析了楚王吞蛭之举,认为他既不能纠人之错,又不能树立威信,实是不肖之主,从而否定了他病愈是“天之亲德”的说法。

C.作者引用五月举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孙叔敖因埋蛇之举而得到上天庇佑的说法是虚妄的。

D.作者认为孙叔敖埋蛇之举固然说明他是贤能之人,但贤者所见应是吉祥之物,所以他见到杀人之蛇说明他本性为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3分)

(2)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3分)

(3)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4分)

参考答案

9.B(报,酬答,回报)

10.D(①②副词“竟然”“却”。A.①助词,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②助词,表被动;B.①代词“哪里”,②代词“为什么”;C.①介词“在”,②介词“用”“把”)

11.C

12.D(错在末句。从末段中“禀天善性,动有贤行”“石生而坚,兰生而香”等可知,作者认为孙叔敖是生性贤能之人。)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2)(3分)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4分)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

参考译文

楚惠王吃凉酸菜发现有蚂蟥,于是就吞食了,之后腹部得病不能吃东西。令尹问安道:“君王怎么得这病的?”惠王回答说:“我吃凉酸菜发现有蚂蟥,想如果责备厨师而不治他们的罪呢,这是破坏法令而使自己威严建立不起来的做法;要责备并给予他们惩罚,那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法律都该处死,心又不忍。我害怕左右的人看见,于是就吞食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君王具有仁德,靠天的帮助,病不会造成伤害。”这天晚上,排出了蚂蟥,同时病了很久的心腹积块也全都痊愈了。所以上天是爱护有德行的人的,这还能说不清楚吗!我说,这是句假话。

考察惠王吞吃蚂蟥,可以看出他是不贤明的君主。有不贤明的德行,上天不会保佑。为什么呢?惠王不忍心责备冷酸菜中有蚂蟥的事,恐怕厨师和管膳食的人按照法律都被杀掉。一国的君主,独断全国的奖励与惩罚;而赦免罪人的权力,也是君主所掌握。惠王用通常责备酸菜中为什么会有蚂蟥的作法,厨师和管膳食的人都该被依法处死,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厨师的罪过被发觉而没有杀他,自然会自新,改过以后不再犯。惠王宽恕小罪,使地位低微的人保全了性命,自身也会平安而不生病。现在则不是这样,惠王硬吃下有害自己的东西,让管理膳食的臣子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失去了统治臣民的威严,可见没有制止错误的意思,这是不贤明的。

楚国令尹孙叔敖是孩子的时候,看见了两个头的蛇,于是把它杀死并埋掉。回家对着他母亲哭泣。母亲问他原因,回答说:“我听说遇见两个头的蛇的人会死。刚才出去,碰见了两个头的蛇,恐怕就要撇下母亲死去,因此哭泣。”他母亲说:“现在蛇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我恐怕后来的人看见,就杀掉埋了。”他母亲说:“我听说暗中有德行的人,天会以福佑报答他。你一定不会死,天肯定要报答你的。”孙叔敖终于没有死,并做了楚国的令尹。埋掉一条两头蛇,得到二次保佑,天报应做好事的'人,这是明明白白的。我认为,这是假话。

齐国孟尝君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父亲田婴责怪他母亲说:“为什么要养活他呢?”他的母亲说:“你不愿抚养五月出生的孩子,为什么呢?”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跟门一样高,就会克死他的父母。”母亲反问道:“人命由天决定呢?还是由门决定呢?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后来田文长得跟门一样高,而田婴并没有死。所以五月养孩子的忌讳,没有被验证。

讨厌看见两个头的蛇,就像讨厌五月养孩子一样。五月养孩子,他的父亲没有死,就知道看见两头蛇的人,没有祸害。由此说来,看见两头蛇本来不会死,并不是他埋掉两头蛇的缘故。埋掉蛇是怕别人再看见,这是孙叔敖的贤行。贤人的贤行,难道只有埋蛇一桩事情吗?从天那里禀承了善性,一举一动都会是贤行。有贤行的人,应该见到吉祥的东西,不应该只看见会克死人的两头蛇。难道是孙叔敖还没有见到蛇的时候就有罪恶,天想杀他,见他埋掉两头蛇,解除了他的罪过,是天使他活下来的吗?石头本性坚硬,兰草生来幽香,如果说孙叔敖的贤行只在埋蛇的时候,那就不是生来就从天那儿禀承了善性。

篇8:《明史·王文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明史·王文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文之死,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注】忮:zh,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犹“夺服”,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被朝廷强令出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深得皇帝倚重。父亲、母亲去世,两次均未能守孝至服除就被起用处理政事。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英宗皇帝复位后,因人弹劾,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百姓并不怀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2)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参考答案

4、C

5、A(改是改任,表调动;兼是兼任,同时监管)

6、D

7、(1)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

(2)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

参考译文

王文,字千之,起初名叫王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被任为监察御史。他保持廉洁,遵守法律,被都御史顾佐所称道。宣德末年,奉命处理彰德妖贼张普祥案件。还京奏报,使皇帝很满意,赏赐他名为文。

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陕西按察使。遭逢他父亲的丧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丧后,回来再上任。正统三年正月,升为右副都御史,为宁夏巡抚。五年,被征为大理寺卿。第二年,他和刑部侍郎何文渊审问京城中的狱案,不久,被升为右都御史。九年,出去视察延绥、宁夏边防事务。弹劾处理定边营不遵法纪的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人罪行,边境上吏治得到澄清。第二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不久,进升左都御史,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景泰帝即位后,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王文为人深沉刻薄,心中很有城府,面貌严峻冷酷,和陈镒同在官位,见面只是作个揖,没有交谈过。各御史都像忌惮神明一样忌惮他,朝中官员没有敢以私事求他的,然而王文内心却柔顺温和。……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这时,陈循最放纵,喜欢刚愎自用。高谷与陈循不相和睦,因为王文强悍,高谷想引荐(王文)入阁共同理政来对付陈循,于是上疏请求增加阁员。陈循举荐了他的同乡萧维祯,高谷于是举荐了王文。而王文得到了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不久,王文从江、淮回朝,改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遭母丧,“夺情”和以前一样。王文虽然是被高谷引荐的,但高谷迟疑慎重,陈循却明朗决断,王文反而和陈循投合却不依附高谷。那以后因为儿子王伦的缘故,想设计陷害考官,又因高谷进言而罢黜,从此两人终于不相合。

五年升少保,兼任东阁大学士。再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职东阁。英宗复位,王文当天就和于谦一起在朝中被捕。御史们劾奏王文和于谦等想迎立藩王,命令在朝廷中审问。王文竭力辩驳说:“征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派人必须有马牌,这在内府和兵部可以验证。”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讯问,查无实证。朝臣就判于谦和王文召来沈敬计议未定,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他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地。沈敬也被处以知道谋反而故意纵容不报的罪名,免死,充军到铁岭。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只因他平常刻薄强悍,而且在奉迎英宗及景泰帝复储等事的议论与舆论相反,所以含冤死去而百姓并不思念。成化初年,赦免他儿子回来,不久恢复其官职,追赠太保,谥为毅愍。

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

王右军诈熟眠文言文阅读题

《旧唐书》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师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几何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题答案及参考译文

幽王击鼓阅读答案

《明良论》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北齐书 卷十》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右军诈睡》阅读答案及译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