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aojiaji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浅析《太平经》中的治国思想,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析《太平经》中的治国思想,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浅析《太平经》中的治国思想
浅析《太平经》中的治国思想
本文先引述了<太平经>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平经>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作 者:魏荣 Wei Rong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刊 名:宗教学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RELIGIOUS STUDIES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B2 关键词:<太平经>的知识脉络' > 三合相通 承负 君 臣 民篇2:《太平经》易学思想浅析
《太平经》易学思想浅析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阴阳矛盾论等方面分析,<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探讨<太平经>的易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在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地位.
作 者:高新民 Gao Xinmin 作者单位: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西峰,745000 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 年,卷(期):2003 8(1) 分类号:B22 关键词:<周易>的知识脉络' > <太平经>的知识脉络' > 易学思想篇3:《太平经》易学思想浅析
《太平经》易学思想浅析
<太平经>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结构模式和宇宙通变模式,对易学在汉代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 者:高新民 作者单位: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西峰,745000 刊 名: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EXPLORATION 年,卷(期):2003 18(2) 分类号:B223 关键词:<太平经>的知识脉络' > 易学思想篇4:《太平经》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太平经》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道教经典《太平经》中的一些心理学思想,如心身关系、宗教心理、德育心理和社会心理等,曾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过指导作用,在今天来说仍然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作 者:吕锡琛 作者单位: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83 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0 “”(4) 分类号:B920 关键词:《太平经》 心理学思想 研究篇5:试论《太平经》教育思想的人性论依据
试论《太平经》教育思想的人性论依据
<太平经>以人性论作为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从人类的本原、功能和人性的特征等方面,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主导者和教育的目的,即人类完全可以通过君师的教育提升道德水准和认识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角色,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状态,实现群体的太平理想.
作 者:张鸿 ZHANG Hong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年,卷(期):2009 10(4) 分类号:G40 关键词:太平经 教育思想 人性论 道教篇6: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
试论《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
<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道教思想的哲学基础,在立足阴阳之道阐述其神学宗教教理的同时,涉及了颇为丰富的妇女思想内容.<太平经>所蕴含的'妇女思想主要包括:提倡男女同处相合,和谐平等,肯定妇女的重要社会作用,反对虐杀妇女,反对“贞女”观念,主张男女两性相悦养育子女等等.<太平经>有关妇女思想的阐述不仅对道教自身的发展影响甚大,而且对研究当今社会妇女问题,仍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作 者:黄修明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川,成都,610068 刊 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 “”(1) 分类号:B227 C913.68 关键词:<太平经>道教 道教的知识脉络' > 阴阳 妇女思想篇7:正文正辞以兴太平-《太平经》文治太平思想浅议
正文正辞以兴太平-《太平经》文治太平思想浅议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天灾人祸不断,救治太平成为社会普遍愿望。与当时各种救世方案相较,《太平经》从一个独特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正文正辞。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揭示《太平经》正文正辞以治太平的具体内涵:(1)欲治太平,必当随顺天地之格法,而《太平经》即是天地格法的'最高代表。故以《太平经》为真文正文而案行之,即可治太平。(2)“身国同治”为《太平经》的一贯思路,在具论“治身”、“治国”的过程中,《太平经》又表现出相当的“文书”崇拜意识。
作 者:陈林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刊 名:宗教学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RELIGIOUS STUDIES 年,卷(期):2000 “”(2) 分类号:B95 关键词:《太平经》 正文正辞 天地之格法 身国同治 文书崇拜篇8:《太平经》中的音乐治疗观念浅探
《太平经》中的音乐治疗观念浅探
古人相信,不良乐律会使人体罹患疾病.<论衡・纪妖篇>载师旷鼓琴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一观念,谓:“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平公之身遂癃病”①.反之,优美而又合乎韵律的音乐则能使人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甚至可得道成仙.如<列仙传>卷上<萧史>载萧史夫妇“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作 者:姜守诚 Jiang Shou cheng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刊 名:中国道教 PKU英文刊名:CHINA TAOISM 年,卷(期):2006 ”“(2) 分类号:B95 关键词:篇9:文言文中的儒家治国思想
文言文中的儒家治国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由此衍生出”仁政爱民“的治国思想,主张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教师可以把文言文中儒家治国思想的'散珠碎玉串连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思考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作 者:郝良权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10: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阅读及答案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其实质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B.“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己的“无为”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有为”。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的智慧。
B.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参考答案
1、C (“只有…才能”应为“只要…就”)
2、D (“否则就会私欲膨胀”绝对化,应在“否则就”后加“可能”)
3、D (A项扩大范围,原文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思想家”,意谓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误解,B项,“依据”错,原文为“例证”,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文景之治”在汉代,C项,“老子…主张…”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理政者应该从老子思想中得到的启示,而非老子的主张。)
★ 太平游记作文
★ 中国太平三讲范文
★ 醉太平·寒食原文
★ 崂山太平宫导游词
★ 三子经读后感
★ 美丽的太平鸟作文
浅析《太平经》中的治国思想(整理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