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

时间:2023-02-10 03:52:21 作者:阿慢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阿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欢迎大家分享。

篇1: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

【原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1、平:平定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5、已:指停。6、穷:用尽。7、不堪:不能忍受。8、遂:就

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11、孜孜: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13、丰稔(rěn):庄稼丰收 14、吴兢,唐代史学家。《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平:平定 ②犹:还是,依旧 ③已:停止 ④穷:竭尽,用尽

⑤不堪:不能忍受 ⑥遂:于是就 ⑦目:亲眼 ⑧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搜表达的观点是:

答:帝王智利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

篇2:治国犹栽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治国犹栽树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小题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小题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答案

【小题1】①停止②只;仅

【小题1】那么治理国家就如同栽种树木,(只要)本来的根不动摇,就会枝叶茂密繁盛。

【小题1】勤于政事,心系天下;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

篇3:《治国如栽树》原文及译文

《治国如栽树》原文及译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①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②意犹③不足,征求④无已⑤,兼东西征讨,穷⑥兵黩武,百姓不堪⑦,遂⑧致亡灭。此皆朕所目⑨见。故夙夜⑩孜孜⑾,惟欲清净⑿,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⒀,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

1、平:平定

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

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

5、已:停止。

6、穷:用尽。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

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

11、孜孜: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

13、丰稔(rěn):庄稼丰收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的意图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年年谷物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叶繁茂荣华。帝王能做到不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1)平:平定(2)犹:还是,仍旧(3)已:停止(4)穷:竭尽,用尽

(5)不堪:不能忍受(6)遂:于是就(7)目:亲眼

(8)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

2.翻译

(1)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宫中的美女和 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帝王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士是根本。

篇4:治国犹栽树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

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内心仍旧不满足,不停地向民间索取美女及珍玩,并且东讨西伐,用尽兵力随意发动战争,老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勤恳不息,只是希望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使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那么枝繁叶茂。帝王能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玩,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作者简介】

吴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几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

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则天实录》、《中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并流传下来的是《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帝王学。

【《贞观政要》内容简介】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这部书以记言为主,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集中描述太宗皇帝与群臣共同打造繁华帝国的重要关键,其中包括领导之术、人才之育、决策之方和修养之要等等,既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建立空前强大的天可汗帝国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由于这部著作具有教科书的性质,因而“朝野上下必备”、“入世为人必读”,许多励精图治的皇帝反复研习,以为治国的楷模;不少积极进取的官僚士子更是认真诵读,以为行动的准则。

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可资借鉴,它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强国富民、经邦济世的具体措施;有助于领导者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纯洁人的心灵……

篇5:《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征求不已 ②兼东征西讨

③遂致灭亡 ④惟欲清净

17.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词)(3分)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译文:

18.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参考答案:

16.①停止;②向东;③于是,就;④仅,只 (共4分,各1分)

17.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它的根基,它就会长得枝叶繁茂。(3分)

18.治国以民为本,让百姓安居乐业。(2分,有安居乐业即得分)

篇6: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1)炀帝意犹不足( ) (2)遂致灭亡(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小题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 、的君王。(4分)

答案

【小题1】(1)满足(2)导致(招引)(引来)

【小题2】 D

【小题3】)百姓不堪

【小题4】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足”在文言文中是多义字,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满足”。“致”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即“导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另外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也是不错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遂” “安乐”。“遂”根据语境推断,在句中应译为“于是”,“安乐”是安居乐业的意思。把这几个字词的意思连缀起来,故应选择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是审题的要点,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是“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由此可知,“遂致灭亡”之前的语句就是答案,即“百姓不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哪些优秀品质”是审题的要点,寻找范围是正确答题的保障,答案应在选文后半部分寻找,即“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知,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等加以推断。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三国志》阅读训练及答案

酒泉烈女文言文阅读训练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华佗传

文言文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齐王筑城》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桃花源记选段

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治国如栽树文言文阅读训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