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4-10-10 03:40:13 作者:jzgcw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jzgc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9月30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9  泉城 教 材 分 析14 本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执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这一自然景观知之甚少。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1、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 学 难 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 学 方 法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词。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3、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4、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1)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2)指名读这句话。   3)回答问题。(第二句话有4个分句,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4)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教后反思]32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第一自然段。 2、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2)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3)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了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4)指导朗读。 5)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1)默读3,4自然段。   2)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3)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检查,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1、总结。 2、朗读全文。 [教后反思]33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1、指名读生字。 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背诵全文。 [教后反思]34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9月30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10  九寨沟 教 材 分 析15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更可贵的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 学 目 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难 点 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 学 方 法 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以课文为载体,从九寨沟的绮丽风光和有趣动物两部分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情动而辞发,使课堂上焕发出一种如诗如画的人性的光辉。 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预设: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 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总分)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后反思]3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首尾响应。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

篇2:四语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 材 分 析 本课包括三个方面的习惯培养:一是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二是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三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 情 分 析 前三年学生已经掌握了六个方面的学习习惯,本学期所提出需要掌握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需要提炼,重点在于对方法的掌握。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 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 学 难 点 学习习惯的养成,并能真正地形成习惯。 教 学 方 法 观察、对照、训练、提升。 教 学 时 间 三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修 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一本需要的学习辅导用书。 五、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六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一篇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五、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 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好处呢?(生说师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写观察日记。 六、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篇3:四语七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11月4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23  雾 凇 教 材 分 析 34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课文中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 情 分 析 雾凇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对于我们的学生是陌生的,学生一定会有一种好奇心,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去阅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 学 难 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 学 方 法 朗读、感悟、想象、表达。 教 学 时 间 三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都会看到些什么呢?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 【教后反思】86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诵第一节。 师述:(指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古人云:学贵自得。通过读、想必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个别交流)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集疑、解疑) 3、指导朗读: ①选择读。师述:读第2节,你喜欢读哪几句就读哪几句,但要尽量把它读好。 ②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突出重点读。(出示重点)a、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b、指名读,评价。c、练习背诵,看看谁记得快?记得牢?d、指名背。 三、学习第三节。 师述:在这寒冷的夜里,雾凇悄悄地形成了。当第二天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看到这突如其来的美景,会怎么赞叹呢? ①指名读第3节。 ②板书: “千姿百态”写出了什么? “琼枝玉树”又写出了什么?“琼”是什么意思? ③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会怎么赞叹呢? 指名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四、导游: 师述:吉林雾凇美不胜收,闻名全国,一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去过吉林,都想一睹吉林雾凇的风景,如果你是吉林当地一个小朋友,大伙想请你做个导游,你想怎么介绍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过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当得像?当得好? a、小组讨论。 b、指名当,评价。 五、游客: 如果我们换个角色,你此时是一个正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一个游客,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六、小结下课。 【教后反思】87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二、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1、指导背诵课文 (1)复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课文先概括写(  );再具体写(  );。二~三介绍(   ),四~八句介绍(  )。 (2)小组合作,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并练习背诵  (3)介绍你们 画的关键词,并指名背诵 复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小练笔 1. 出示词语 2.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3.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4. 2。说说课文中这些词语大多描写怎样的景象 5. 3。你见过大雾或雪景吗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6. 能否在你刚才说的话中用上以上词语 4。小组交流。 指导造句。 出示例句1。 指名读。 结合句子说说渐渐地意思。 仿造例句造句。 出示例句2。 指名读。 结合句子说说慢慢地,轻轻地意思。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仿造例句造句。 指导课课练上的阅读题。 作业。 小练笔。 造句。 完成课课练。(利用午自习完成) 【教后反思】88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11月4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24  春联 教 材 分 析 35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 学 情 分 析 春联是学生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一种传统文化,平时学生对它关注太少,缺少真正的了解。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 学 难 点 体会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 教 学 方 法 朗读、理解、拓展。 教 学 时 间 二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你留心过春联的内容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齐读。 ⑵指名读二类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 ⑶出示生字词。祥和 描绘 欣欣向荣 歌颂辞旧岁 技巧 奥妙 开卷有益齐读。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相机描红练习) ⑷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读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 3、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 5、理清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内容  特点  作用 三、作业: 1、描红。 2、课后练习3 【教后反思】89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文后的词语 二、精读春联。 1、出示春联,指名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你读出了哪副春联的意思?能否用你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说。 4、这五副春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5、春联的内容真丰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6、复习对子。提起对仗,老师想起以前我们曾做过关于对仗的练习题,是什么题目呢?你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7、找对子。 春联中也藏着不少对子,你能从前面的这五副春联中找到吗?指名说。 8、指导朗读。 过渡:对得如此工整的春联,我们该怎样读?书上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出来。 ①自由练读。 读前面的五副春联,希望你能读出“抑

篇4:第三四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第三四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3、掌握练习中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地完成类似的练习。

教学课时:

总共四教时。

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 —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所要求会背的课文。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小镇的早晨》

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

②、激发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2、《鼎湖山听泉》

①、自由读,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和描写泉水的语句。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特别注意背好描写那四种泉声的部分。

3、《莫高窟》

①、小声读,想一想,这课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

②、文中有一句是承上启下的,你能找出来吗?

(这个题目用来补差。)

③、强化背诵,注意分形式去引导,注重乐趣。

④、注意寻找文中的中心句。

4、《快手刘》

①、你知道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②、他是怎样变戏的呢?

(简要地说一下。)

③、复述快手刘变戏的部分。

5、《滴水穿石的启示》

①、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水滴是怎样把顽石滴穿的呢?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文中举到的这三个人物吗?

②、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6、《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法布尔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②、文章为什么要用以上题目作为课题呢?

二、修改病句

1、出示例题

、新沂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他正在织着毛衣和美妙的音乐。

2、分析典型

要让学生首先找出毛病所在,理解这类型,然后再进行修改。要避免学生找不出病因,而进行修改。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最简单的修改。

三、积累词语

1、按以下方式进行积累:

①、AABB

②、ABCC

③、ABB

④、AABC

2、以上的题目要重点积累“④”,另外防止学生把字给写错了。

四、积累这两单元的古诗。

(不仅会背还要理解古诗所写内容。)

五、默写本单元的词语。

(对掌握不牢的还要再进行补课。)

第三四课时教学(总第 —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基本习题,并较好地形成技能。

2、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给予补救。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掌握这一类的习题,能正确地做出。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词语搭配

猛烈的 战斗

热烈的 疼痛

激烈的 光线

剧烈的` 掌声

强烈的 攻击

改变 技术

改善 错误

改进 态度

改革 方法

改正 生活

●做完后要认真去审题,再试一试连其它的是不是也还可以,否则会两个两个错。

二、照样子完成作业

1、急匆匆

孜孜不倦

波光粼粼

整整齐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2、例:老师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老师摸着我的头,坚定地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小华告诉小刚:“明天我们去春游。”

老师对小明说:“只要你努力,这件事你准能完成任务。”

●、注意这里面既要有动作,也要有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习题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

②、南京城的风景建设得越来越美了。

●一定让学生找出病因,然后再修改,不要多修改。

四、背诵积累

1、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 。路 ,

人 ,沿街摆满了 。

2、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穿镇而过的小河 。

河水 ,河面 。

3、那像小提琴一样 ;

那像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 ,

;有的 , 翩翩起舞……

●、这一题要强调学生的写字,不要把字给写错了。对不能正确完成的同学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补救。

篇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5分)

一、我看拼音写词语。(12分)

kūlonɡjiēfɑnɡbēicǎnxiànmù

()()()

dàitìdīnɡzhǔshúxīfènnù

()()()()

yuánɡùqīpiànyùhéwèiɡuó

()()()()

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分)

悔()晌()悦()截()

诲()响()说()载()

具()暮()捧()既()

俱()慕()棒()即()

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2分)

没m()méi()圈quān()juàn()

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分)

审视注视

1.翠鸟一动不动地()着水面。

2.经过这次教训,我要重新()自己的言行。

严厉严格

3.小红处处()要求自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今天,我上学迟到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教育教诲

5.老师天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6.我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是王老师对我的(),使我永远不忘。

爱惜珍惜

7、学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生活。

8、每个少先队员都要()公共财物。

五、我会填。(5分)

1、亲身下河知深浅,()。

2、(),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3、日日行,();常常做,()。

4、(),老大徒伤悲。

5、花有重开日,()。

六、我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4分)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

2.你像他那样认真学习,能不取得好的`成绩吗?

()

七、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

()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

()终于挨到放学。

()他走近了我,我举起了戒尺。

()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

八、我知道(2分)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①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不怕路途遥远。()

②只要有决心,再难的事也能做得到。()

③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做事背道而驰。()

篇6:语文第三四单元的过关测试题

语文第三四单元的过关测试题

一、给下面的字写拼音。

故( ) 岁( ) 声( )

赶( ) 树( ) 拍( )

二、看拼音写字。

chā yāng( ) shēng yīng( )

gǎn kuài ( ) yìng zhào( )

hē shuǐ ( ) pāi dǎ( )

三、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 )

木( )

禾( )

四、给下列的字组词。

老( ) 家( ) 光( )

拉( ) 朋( ) 音( )

五、写出下列字的'笔画顺序。

树( )

谈( )

六、填空。

一( )牛 一( )锅 一( )花

( )的梅花 ( )的梨花

( )的苹果

七、造句。

温暖( )

热闹 ( )

篇7: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4%)

xíngzhuànghēiànhuánghūnyǎnjīng

()()()

jiāoshuǐbúzushēngdéyì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6%)

水波(bōpō)富饶(láoráo)底下(dīdǐ)

得意(déde)清晨(chénchéng)骨碌一转(zhuǎnzhuàn)

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内。(8%)

1杯2群3幢4艘5棵6个7道8轮

一()明月一()热茶一()圈圈一()圆圈

一()高楼一()白菜一()游轮一()小鸟

四、正确搭配,用线连起来。(15%)

爬步∣嫩绿的狐狸∣飞得响

越高∣可爱的表演∣叫得齐

跑坡∣雪白的白菜∣看得高

跳岭∣精彩的樱花∣排得清

挑菜∣狡猾的白兔∣跳得远

五、选词填空。(5%)

⑴在⑵再

1.小朋友()教室里上语文课。

2.小猫吃完了一条鱼,()想吃一条。

⑴波⑵披⑶拨

1.爸爸()了一件雨衣去上班。

2.白鹅用红红的脚掌()清清的水()。

六、连词成句,注意加上标点。(9%)

1.爱听结果乌鸦狐狸奉承话的上了当

————————————————————————————

2.碧绿的蹲在可爱的一只荷叶上大青蛙

————————————————————————————

3.中国人民把熊猫宝宝送到世界各地的友情

————————————————————————————

七、整理成段。(10%)

()过了几天,种子发了芽。

()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土翻松,种下菜子。

()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除草,捉虫。

()白菜很快地长大了。

()白菜长出嫩绿的叶子来了。

八、读短文,完成练习。(25%)

(一)反义词(12%)

森林里,真热闹。小动物,起得早。

狐狸瘦,猪儿肥。骆驼高,羊儿矮。

猴子多,老虎少。大象大,松鼠小。

你来我往真热闹,到了晚上好安静。

1.从文中找出反义词。(5%)

()——()()——()( )——( )

( )——( ) ( )——( )

2.从文中找出门字框的字是( ),请你再写两个( )、()。(3%)

3.选择合适的汉字(词)填空。(4%)

骄傲闲谦虚静

⑴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一下子()了下来。

⑵我()着没事,就过来看你了。

⑶任何时候都要(),不能()。

(二)秋天来了(13%)

秋风起,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到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洁白的云朵在空中嬉戏,它们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又像几只绵羊。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打滚儿,放风筝,笑着,喊着,多么开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4%)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稻子 ( )的高粱

2.填空(5%)

(1)短文有 小节,第 小节写郊外的景色。

(2)洁白的云朵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还像 。

3.郊游的时候,小朋友在干什么?在文中用“——”划出。(2%)

4.郊游的时候,我喜欢 。(2%)

九、看图写话(8%)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图上画着什么?什么怎么样?写几句通顺完整的句子。

小学生要想提高语文成绩还需要多做题。希望提供的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试卷,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相关推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

篇8: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看拼音,写词语。(14分)

Xiányí   chuízhí   bówùguǎn  jí shǐ

(   )(  )(   )  (  )

gào jiè aì mù   shàng gōu  jǔ shàng

( ) (  )  (   )   (   )

xiǎo xīnyì yì  bú róng zhēngbiàn luòyìbùjué

(   ) (     ) (     )

2、填空:(9分。1、2、4题各2分,第3题3分)

(1) 宝剑锋从磨砺出,(        )。

(2)(         ),自满十事九空。

(3)春风能(  ),和煦催耕种。(  )微动摇,(  )时相送。   (选自《四时之风》)

(4)仿照《四时之风》的写法,写两句诗描写风或其他的景物。

( )风能(     ),(      )。

( )能(     ),(      )。

3、从第三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体形庞大的鲸,活泼机灵的松鼠,了解了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还领悟到了一些说明方法,如(  )、(  )、打比方等。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了不少科普方面的书吧,请用简短的语言给同学介绍两本,试着用上说明方法。 (4分)

4、给下面的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合成一句话。 (4分)

(1)花生的`外表不好看。  花生的用处很多。

(2)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  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二、阅读感悟(36分)

(一) (11分)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你发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1、文中的标点没有加完整,请把所缺的标点补充完整。(3分)

2、在括号里补充合适的关联词。(2分)

3、联系实际,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在正确的答案下画横线。 ( 2分)

朗读这段话,语调应该(平缓 激昂),语速应该(快速 中速)。

(二) (14分)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如,鲸类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濒临灭亡。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3分)

2、这段话中的第三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4分)

3、联系上下文,可以试着把 “杀戮”换成(  )。(2分)

4、你认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删掉吗?说说理由。 (2分)

5、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3分)

(三)__________的价值(11分)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卖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五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1、把题目补充完整。(2分)

2、在文中找出和“红火”意思相近的词(用横线画出来)。(2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物美价廉”的意思。(2分)

物美价廉:               。

4、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结尾补上“妻子”说的话。(5分)

“我明白了,

三、作文(30分)

留心平常的生活,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件小事也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启发。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的事记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并注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题目自拟。

篇9:六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汇

watch ( watched ) 看

wash ( washed) 洗

clean ( cleaned ) 打扫

play (played ) 玩

visit (visited)看望

do/did 助动词/做

cook (cooked ) 做饭

go( went ) 去

study ( studied ) 学习

read ( read ) 阅读

fly ( flew ) 飞

yesterday ( 昨天)

swim (swam) 游泳

last 上一个

weekend 周末

to 朝 ,向

park 公园

go swimming ( went swimming ) 去游泳

go fishing ( went fishing )去钓鱼

go hiking ( went hiking ) 去郊游

return ( returned) 送回/归还

二 、句型

1 询问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做了什么,借助助动词did

, 特殊疑问句

——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last weekend ?

—— I did my homework .

一般疑问句,把did提前

—— Did you help your parents clean the room ? ( 当句子变为一般疑问句,动词应还原)

—— Yes , I did ./No, I didn’t .

标牌警示语

No fishing here !此处禁止钓鱼!

No swimming here ! 此处禁止游泳!

No dogs pooing here! 此处禁止狗大便!

No dogs peeing here! 此处禁止狗小便!

篇10:六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sing sang 唱 eat ate吃

go went去 leave left离开

take took 拍;照 have had有;吃

buy bought买 see saw看见

prepare准备 relax放松

get got到达

go/went ice-skating 去滑冰

cousin 堂兄弟;堂姐妹工作

I’ll= I will miss想念

buy/bought presents 买礼物

row/rowed a boat 划船

see/saw elephants 看大象

go/went skiing 去滑雪

learn / learned Chinese学中文

take /took pictures 拍照

climb/climbed a mountain 爬山

sing and dance /sang and danced 唱歌跳舞

重要句型:

问过去发生的动作要借助动词did,特殊疑问句为句型是:

疑问词+did+主语+V原形+其它?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假期你去了哪里?

I went to Xinjiang. 我去了新疆.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你假期干了什么?

I sang and danced. 我即唱了歌又跳了舞.

How did you go there? 你怎样去的?

I went by train. 我坐火车去的.

When did you go? 你什么时候去的?

I went last Monday. 我上周一去的.

It was a long holiday. 这是一个长的假期.

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we relaxed and prepared to go back to work or school.

Recycle 2 A Farewell Party

一、重点短语

have a ferewell party 开毕业告别会

sing songs 唱歌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play the erhu 拉二胡

do Chinese kung fu 表演中国功夫

say hello/goodbye to sb. 向某人问好/告别

invite sb. to … 邀请某人…

篇11:四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知识训练题

四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知识训练题

一、注音

仍然巢穴目的彻底侦查不折不扣

气喘吁吁蝙蝠漆黑试验声波

二、组词

幼潮()愚()避()

幻()嘲()遇()壁()

彻()秧()导()决()

砌()殃()异()绝()

提()揭()值()

堤()竭()殖()

yíng:晶()()光经()()得

bǔ:()捉()育未()先知

biān:()蝠()境()策()写

mù一()羡()()光()色

xiàng()导()片()皮头()

三、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3、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四、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4、我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因为()。

5、《自然之道》这篇文章是按()顺序连段成篇的,我知道了()。

五、请你结合重点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篇12: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

Unit3IsThisYourSkirt?

一、写出下列单词。

夹克衫衬衫裙子连衣裙

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白色的不;不是的颜色

二、写出下列短语的汉语意思。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四单元复习题:PutonyourT-shirt.Foldyourdress.

Hangupyourskirt.Washyourshirt.

Takeoffyourjachet.Putawayyoursweater.

三、选择填空。

()1.----isit?----Blue.

A.WhatB.WhereC.Whatcolour

()2.Myshirtred.

A.isB.areC.am

()3.Isyoursweater?

A.theseB.thisC.those

()4.-----isthisT-shirt?----It’sAmy’s.

A.WhereB.WhatC.Whose

()5.----Whereismyshirt?----.

四、根据问句选答语。

()1.Isyoursisterinthegarden?A.Therearethree.

()2.Howmanyshirtsarethereonthetable?B.It’sred.

()3.Whatisyourfather?C.Heisateacher.

()4.Whatcolourishersweater?D.I’dlikeajacket.

()5.Whatwouldyoulike?E.Yes,sheis.

Unit4It’sWarmToday.

一、写出下列单词。

暖和的寒冷的凉爽的今天

牛仔裤长裤袜子鞋子

玩;踢足球下雪的晴朗的

二、写出下列单词的意思。

hotweatherrainywindy

cloudyhellobye

三、选择填空。

()1.Itcloudy.

A.amB.isC.are

()2.What’stheweatherinBeijing?

A.beB.toC.sweater

()3.It’shottoday.Youcanwearyour.

A.jacketC.T-shirtC.sweater

()4.----CanIwearmynewshirt?-----.

A.Yes,youcan.B.No,youcan.C.No,youcan’t.It’scoldtoday.

()5.----What’stheweatherlikeinHainan?----.

A.It’srainytoday.B.Let’splayfootball.C.Theseareyousocks.

()6.Thatboy’sisbeautiful.

A.dressB.shirtC.skirt.

()7.It’snow.Closethewindow.

A.windyB.windyC.winds

篇1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说明文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说明文复习学案

知识装备:说明文内容提要

1、说明文分类:

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顺序(由表及里,由果到因,由浅到深等)。

3、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引资料

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 的B或 的B,叫A。

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直接,更具体。

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战法推介: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1.说明对象(注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

2.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直接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

3.说明的主要内容

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顺序(常见于事理说明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⑴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

⑵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

6.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和生动

⑴准确:常以 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解题演示:

遥感卫星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出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对本文结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a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下定义 B、作诠释)

②b句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具体作用?

3、第四段画浪线句子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之一是

4、理解第二段中加点词 :

①“一直”不能删掉,这是因为

②“才”的用法是 。

A、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B、表示对比之下数量少

C、表示事情发生得晚 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然后怎样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指的就是能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结构和理解文意,等等。“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教纲》提出的要求,据此,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格外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明确第一段末句的几点意思对下文的作用,据此就能一举两得,揭开“顺序”和“结构”之谜。

第2题,解答①要弄清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根本区别,用换位法(主语与连同定语在内的宾语互换位置)加以鉴别,换后意思不变的是下定义,换后意思发生逻辑错误了,就是作诠释。解答②,目光要在“航空照片”、“飞机航拍”和“人工”上聚焦,并揣摩作者的用意,就不难看出意在用它们跟遥感卫星的工作效率用比较,以突出遥感卫星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解答第3题,只要扣住“仅”和“还”这两个副词,答案就会撩开面纱。

第4题,解答①要看到“一直”是与“长期以来”相照应的,便可揣摩出它对查找“内在原因”的难度之大起了强调作用。解答②,要联系上文理解,会很快排除A和B,却可能会在C和D中犹豫不决,但只要联系“长期以来”和“一直找不出”去揣摩,你就会觉得选C才是准确的。

实战演习:

Ⅰ、阅读训练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5、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7.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课外阅读

(一)①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

②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③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

⑤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和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1.选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警示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生字词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推崇 巧妙绝伦 刹(chà)那 驻(zhù)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镂空(lòu) 蔷薇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攒(zǎn) 琉璃 蟠(pán)龙 中轴线 伧(cāng)俗 帷幕 雅俗之分 竺(zhú)可桢(zhēn) 孕育 翩(piān)然 销声匿(nì)迹 风雪载(zài)途 农谚 榆叶 连翘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囊(náng) 繁衍 胚胎 鳞片 脊(jǐ)椎 (zhuī) 两栖(qī) 相安无事潮汐 褶(zhě)皱(zhòu) 遗骸(hái) 劫难(nàn) 致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 归咎(jiù) 藩(fān)篱 啸 (xiào)聚山林 栖(qī)息 监控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潜(qián)意识 过滤 顷(qǐng)刻 面颊(jiá) 喷嚏(tì) 激荡 嘈(cáo)杂 唠唠(láo)叨叨(dāo)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篇14: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8、《海伦·凯勒》

一、多音字:扎:zhā(扎实)zā(包扎)zhá(挣扎) 散:sǎn(散文)sàn(散步) 刹:shā(刹车)chà(刹那间)

二、填空

1、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写作等本领,表现了她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

2、引号的三种用法:①直接引用;②强调;③特殊含义

3名著便览——《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4、表示勤奋学习的成语: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悬梁刺股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9、《二泉映月》

一、多音字强:jiàng(倔强) qiáng(强大) 当:dàng(上当) dāng(当然)

二、填空

1、课文浓缩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3、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4、阿炳,本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

10、《郑和远航》Xkb1.com

一、多音字:载:zài (满载而归)zǎi (一年半载)

二、重点解释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终结。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三、填空

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和机敏智慧、指挥有方。

5、从14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一、多音字:横hèng(飞来横祸)héng(横竖) 血xuè(血溅墙头)xiě(鸡血)

二、填空

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如何理解这句话:“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如黄继光、邱少云等;“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2、这是一篇写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耗费的时间,才写成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表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12、《精读与略读》

一、易错生字:报刊 书籍 逐字逐句 梗概

二、填空

1、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

2、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略读的方法:①读提要、前言、章节目录;②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篇1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13 、《秦兵马俑》

一、多音字:① 乘(shèng):战车千乘 乘 (chéng):乘车

② 和(hé):和谐 和 (huò): 掺和 和 (hè) : 唱和

③ 干(gàn):干练 干(gān):干涉 ④ 翘(qiào):翘起 翘(qián):翘首

二、易错字:吏(lì)军吏 矗(chù)立 魁梧(wú) 鸟瞰(kàn)擎(qíng )着 曝(pù)晒(shài) 模拟(nǐ) 金碧(bì)辉煌 战靴( xuē) 惟妙惟肖(xiào)

三、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 举)世无双:全 ( 若)有所思 :好像 所向披( 靡):顺风倒下 跃跃( 欲)试 :将要

四、比一比,再组词

拱( 拱形 ) 供( 提供) 含(含辛茹苦) 颔(颔首)

戈( 戈壁) 弋(游弋) 僵(僵硬) 缰(缰绳)

桅(桅杆) 跪(跪拜) 镂(镂花) 楼(楼房)

拟(拟人) 似(似的 ) 靡(风靡) 摩(摩擦)

吏(军吏) 史( 历史) 弩(弓弩手) 努(努力)

博(博学) 搏(拼搏)

五、重点词语解释:

微微颔首:轻微点头,表示同意。

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反义词:发掘(埋没) 所向披靡(望风而逃)

近义词:发掘(挖掘) 折服(信服)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有( 14260)平方米。这里是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将军俑( 身材魁梧),头戴金冠,( 身披盔甲),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 军吏)和( 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3、将军俑(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英勇善战)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神情专注)(张弓搭箭)马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4、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互相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本段用“总——分”结构的方式,抓住俑的神态,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将俑的精美刻画的淋漓尽致。)

5、《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篇16: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总复习资料

一,多音字组词

(呕吐)(谈吐)

(盛情)(盛饭)

(堵塞)(塞住)(边塞)

(走着) (着急) (穿着)

(担心) (重担)

(解放) (姓解)

二、近义词

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出以公心(大公无私)心满意足(称心如意)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三、反义词。

心满意足(大失所望)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恭恭敬敬(蛮横无理)茅塞顿开(茫然不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求贤若渴)的刘备 (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清正廉洁)的公仪休 (唯才是举)的祈黄羊

军事(才能) 工作(负责) 职责(重大)

感到(意外)(举荐)能人 (训练)军队

六、解释带点字和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

顾:拜访。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再三邀请。

2.蜿蜒起伏

蜿蜒:(山脉)弯弯曲曲地延伸。

3.青翠欲滴

欲:将要。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例:一场春雨过后,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美不胜收。

4.秀丽宜人

宜:适合。清秀美丽的景致适合人的心意。例:这秀丽宜人的景色,简直使人乐而忘返。

5.群雄纷争

纷:多,杂乱。指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例:战国是一个群雄纷争的混乱时期。

6.茅塞顿开

顿:立刻;忽然。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例: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茅塞顿开。

7.悠然:悠闲的样子。例:我们在公园里赏花观鱼,信步悠然。

8.“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指:(推荐外边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仇人,推荐家里的人不回避自己的亲人。)

9.心满意(足)满足;知足

10.日夜(操)劳 做事;从事

11无可(奈)何 对付;处置

12.恍然大( 悟) 了解;领会

篇17: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总复习资料

一、词语搭配。

响应(号召)克服(困难)提高(觉悟)

明确(方向)表明(态度)解决(问题)

接受(批评)

(巨大)的变化(无穷)的力量(壮丽)的景色

(灿烂)的前程(精致)的眉毛(象牙色)的皮肤

(爽朗)的笑声(疲劳)的身躯(亲切)的话语

(碧绿)的草坪(鹅黄色)的嫩叶(烂漫无比)的春天

(刻苦)地学习(热烈)地讨论(飞快)地奔驰

(愉快)地歌唱(默默)地关注(悄悄)地离开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雨大的词语: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瓢泼大雨

2.描写花儿的词语:

娇嫩纤弱 色彩斑斓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3.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屏气凝神

目不转睛 心无二用 倾耳注目

4.赞美叶欣成语:

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救死扶伤 玉洁冰清 舍死忘生

5.赞美母亲的成语: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勤勤恳恳 秀外慧中

6.第三字是“如”成语:

暴跳如雷 大雨如注 一贫如洗

挥汗如雨 表里如一

7.ABBC成语:

不了了之 自欺欺人 解衣衣人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上衣衣国

8.描写自然景物的成语:

湖光山色 山清水秀 风月无边

绿草如茵 迎风吐艳

争奇斗艳 繁花似锦

9.读书马虎成语:

丢三落四 忘东忘西 三心二意

粗心大意 囫囵吞枣 心不在焉

10.形容时间短而快的:

顷刻间 日复一日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昙花一现 刹那间 转眼间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雷声大作:作:起

2.大雨如注:注:灌入。

3.翻山越岭:翻:越过,越:跨过。

4.突发奇想:奇:罕见的,特殊的。

5.身先士卒:卒:兵。

6.声色俱厉:俱:全,都;厉:严肃,猛烈。

7.斩钉截铁:斩:砍;截:切断,割断。

8.处事不惊:处:处置,办理。

9.众志成城:城:城墙。

10.含辛茹苦:含:藏在,里面;茹:吃。

11.舍生忘死:舍:舍弃;忘:忘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关于为民造福的名人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笑对生活的名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英)莎克雷

3. 歌颂母亲的诗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4.关爱他人的名言。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篇18: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资料

一、要掌握的词语。

1.藏民 春耕 动员平平展展 同胞 糊涂 感激 尽心尽力 地区 段落 翻译 埋怨 播种

唐代 边境 惊呆 运足气力 出没 巡逻 猎物 神勇无比 卢纶 时期 深有感触 一组 紧惕

扎进 拈弓搭箭 文章 宴会 庆贺 胸有成竹 才气 秋景 灿烂 文思如泉 探望 南昌 都督

野鸭 朗读 顺序 告诉 作家 自夸 惊喜 文豪 访问 孩子 预料 意识 萧伯纳 科学家 苏联 滕王阁

2.菩萨 糟蹋 求饶 挨饿 休整一新 朱德 遮住 棱角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将领 教育

整修一新 水天一色 邀请 忍不住 千古传诵 拍案叫绝 口吻 娜塔莎 谦虚 热火朝天

二、按要求写词。

1.形容王勃、李白很有才气的词语有: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手不停挥 笔下生花 力透纸背 才华横溢 笔走如飞

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目十行 二三其得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花八门 六亲不认 七上八下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

三、词语搭配。

吃尽苦头 寻找猎物 缓缓地飞翔 迷人的秋景 灿烂的云霞 著名的作家 高超的技术 粘得牢固举行宴会 探望父亲 轻轻地飘荡 商量的口吻 警惕的目光 泥泞的道路 悦耳的歌声 写得认真神勇无比的将领 绿油油的麦田 收拾得干净 伟大的成就 落日的余晖 懂事的姑娘 封得严密 整修一新的滕王阁 著名的大作家 文思如泉的王勃

一位将领 一阵疾风 一块巨石 一片松林 一枝白羽 一片草丛

四、多音字组词。

藏 (西藏、藏民、宝藏)(躲藏、捉迷藏)

种 (种田、种植、耕种)(树种、种子、品种)

觉 (睡觉、午觉)(感觉、知觉、觉得)

少 (多少、很少、减少)(少年、少先队)

都 (都是、都有、全都)(首都、都市、都督)

应 (应该、应有尽有)(答应、回应、反应)

教 (教书、教给) (教学、教育、教堂)

没 (没有、没事、没空)(出没、沉没、淹没)

尽 (尽力、尽情、尽兴)(尽管、尽快)

朝 (朝霞、朝三暮四)(朝代、唐朝、朝着)

扎 (扎花、扎营、扎实)(扎彩、扎裤脚)

塞 (软木塞、塞子)(边塞、要塞、塞翁失马)

六、近义词。

痛楚(痛苦) 非常(特别) 马上(立刻、赶快)

喜欢(喜爱) 口吻(口气) 自夸(夸耀)

烦恼(苦恼) 快乐(欢乐) 著名(有名、闻名)

苦闷(郁闷) 预计(估计) 触动(感触)

探望(看望) 庆贺(庆祝) 自豪(骄傲)

谦虚(虚心)

四语七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三四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题

《第1单元巩固小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5课教案

语文书第79页范文

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案学案

语文第8册第四单元备课语文教案

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