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3-11-03 03:49:36 作者:fffsss3tt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ffsss3t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相同点:

不同点: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宋濂,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篇2:宋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 )疑质理

(3)宋濂尝( )与客饮 (4)濂具( )以实对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 担心 引、提出 曾经 都,全

2略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阅读理解句子赏析答题技巧

1、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2、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____哲理。

3、从用词的角度

__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 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篇3:宋濂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宋濂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答题 (12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 )疑质理

(3)宋濂尝( )与客饮 (4)濂具( )以实对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2 担心 引、提出 曾经 都,全

1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15.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内容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篇4: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微:(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小题1】B

【小题1】(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小题1】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以都是拿、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宋濂的描写来分析其可贵品质即可。

篇5: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传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小题1】划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1分)

一 黍 上 能 作 数 字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去( ) 咸( ) 购( )

【小题3】译句(2分)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小题4】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2分)

【小题5】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宋濂的文学才华,请你作简明的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一黍上 /能作数字

【小题2】离开;全、都;用重金买。

【小题3】官僚和读书人登门求文章的接连不断。

【小题4】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5】正面描写:朝中各种典章制度,赏劳碑刻文辞都让宋濂拟定。侧面描写:士大夫求文,外国使节关心,邻国重金购文,四方学者称“太史公”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概括选文内容的句子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宋濂”的描写情节来分析方法即可。

篇6: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考答案: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某个句子作用

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句子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经典散文优美句子摘抄

1.你看,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荆,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2.石榴在桌上滚落出来,浑圆艳红,微微有些霜溜过的老涩,轻轻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后则恍如什么大盗的私囊,里面紧紧裹着密密实实的、闪烁生光的珠宝粒子。

3.美,是有系统的,慎重谨敬的、有脉络有缘故的,丑却草率邋遢,自暴自弃。虽然有时美伪装得像后者,但其实不然,美的大自在来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素养,而非邋遢。

4.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旧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5.其实,不管我们研究神秘,可贵的仍是那一点点对人的诚意。我们可以用赞叹的手臂拥抱一千条银河,但当那灿烂的光流贴近我们的前胸,其中最动人的音乐仍是一分钟七十二响的雄浑坚实如祭鼓的人类的心跳!

6.芽嫩已过,花期已过,如今打算来做一枚果,待瓜熟蒂落,愿上天复容我是一粒核,纵身大化,在心着土处,期待另一度的芽叶。

7.聪明人学习,像搏击长空的雄鹰,仰视一望无际的大地;愚笨的人学习,漫无目的,犹如乱飞乱撞的无头飞蛾;刻苦的人学习,像弯弯的河流,虽有曲折,但终会流入大海;懒惰的人学习,像水中的木头,阻力越大倒退得越快。

8.我愿长年地守望你,熟悉你的潮汐变幻,了解你的每一拍波涛。我将尝试着同时去爱你那忧郁沉静的蓝和春明亮的白——甚至风雨之夕的灰浊。

9.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10.男人的年龄是写在脸上的经历,是刻在心头的智慧,是深沉的魅力。而女人的年龄是隐藏在心头的刺,说不得碰不得,好像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全藏在心里。

篇7: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是帝廷誉之曰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或指其书曰()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5。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2。(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3。(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4。(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5(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篇8:《宋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宋濂传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小题1】划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1分)

一 黍 上 能 作 数 字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去( ) 咸( ) 购( )

【小题3】译句(2分)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小题4】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2分)

【小题5】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宋濂的`文学才华,请你作简明的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一黍上 /能作数字

【小题2】离开;全、都;用重金买。

【小题3】官僚和读书人登门求文章的接连不断。

【小题4】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5】正面描写:朝中各种典章制度,赏劳碑刻文辞都让宋濂拟定。侧面描写:士大夫求文,外国使节关心,邻国重金购文,四方学者称“太史公”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概括选文内容的句子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结合“宋濂”的描写情节来分析方法即可。

篇9: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①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才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②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③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22.上文是一篇赠序文。(1分)

23.陈庭学获得的“山水之助”是:(4分)

①川蜀自然山水之奇险给予陈庭学的历练。

②川蜀山水中的历史人文之精神给予陈庭学的滋养。

(如果能够从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给陈的正面影响来谈就给满分,如果把“成都……诗益工”,抄在一点,2分,抄成2点,1分)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3分)

A. 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嗜奇之士抱憾而止。

B. 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 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 作者在文中对陈庭学有赞赏,也有劝勉,全文娓娓道来,恳切真诚,体现了一位长者对后辈小生的关心和爱护。

25.简析文章第③段加点词“然”后面的内容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然”之后,文意转折,由赞赏转为劝诫,使文章的立意上了一个台阶。“然”之前,对陈畅游山水,记录景物时事,从而得山水之助滋养身心与写作大加赞赏;“然”之后,以颜回、原宪为例,指明固守穷庐,心纳天下,依然可以可获天地之气,从而劝诫陈庭学游历山水并非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而是要进一步深思。一个“然”字把文意引到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主题上,让读者眼界突然打开,引发思考。(4分)(转折1分,深化文意1分,从赞赏游历山水提升自己1分,转入劝诫陈要更进一步心怀天下)

26.文章第③段最后连用了三个问句,作者的用意是提示陈庭学游历山水并非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还可尝试甘居一室深入思考这一方式(引发陈的思考1分,思考的内容:提升自我的方法1分);体现了作者劝诫后生时委婉(平易、平等、循循善诱、引导)的态度。(3分)(第一空格2分,第二空格1分)

篇10:宋濂《择鹑》文言文阅读题

宋濂《择鹑》文言文阅读题

择鹑

【明】宋濂

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①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愧之。无钩大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衣褐而斑文,鹑也;翁②鳞而尾隹③,鹑也;刀啄而剑距④,鹑也。鹑则鹑矣,求能格者几何?虽然,此不足道也。国中圆冠方履,尧行舜趋者,皆士也,能与君排难解纷者,复几何?能否在君,不在物也。君说。择善鹑与黎格,卒大胜。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见草悦,见豺战。士鲜不类之。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至于用人,乃违其才,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 ②翁:鸟颈 毛。 ③隹(zhuī):短尾鸟。 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此不足( )道也 (2)君说( )

(3)择善鹑与黎格,卒( )大胜 (4)见豺战(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

22.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篇11:《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宋濂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依据汉、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皇上)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宋濂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洪武二年,太祖下诏修《元史》,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太祖剖符封功臣,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依据汉、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宋濂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皇上)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太祖听后称赞良久。宋濂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上书一万多字,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太祖问宋濂,宋濂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宋濂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宋濂死在夔州,享年72岁。

二:

宋濂①,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宋濂: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宋濂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考答案: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宋濂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宋濂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宋濂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篇12:宋濂使人阅读理解和答案

宋濂使人阅读理解和答案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

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微:(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小题1:B

小题1:(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小题1:宋濂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以”都是“拿、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宋濂”的描写来分析其可贵品质即可。

宋濂读书的故事

宋濂尝与客饮翻译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宋濂语录

齐景公出猎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载.字子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荀崧,字景猷》阅读答案和翻译

宋初古文阅读答案

美丽的水濂山三年级优秀作文

李泰伯改字文言文阅读答案

严郢字叔敖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宋濂字景濂文言文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