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呀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于令仪赠盗》阅读训练及答案
《于令仪赠盗》阅读训练及答案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
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负者歌于途B、苍山负雪
C、天不负我也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2分)
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
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2分)
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3分)
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⑴C(2分)⑵D(2分)
13.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2分)
14.因为那盗贼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3分)
15.待人宽厚。(3分)
篇2: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 为良民 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21.C
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篇3:《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 “汝素寡③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④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②长厚不忤物:指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③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④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意对即可)
篇4:《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渑水燕谈录于令仪不责盗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汝素寡悔:___________________(2)问其所欲:_________________
(3)既去,复呼之:_______________(4)卒为良民: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十千足以衣食太祖常劝以读书
B、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左臂挂念珠倚之中
C、盗入其家普又以其人奏
D、何苦而为盗耶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阐述你从文中得到的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1、(1)一向,向来(2)想要(3)离开(4)终于
12、B(3分)
13、(1)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译文: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您的听力呢?
(3)译文: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共6分)
14、善良、宽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要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言之有理即可)(2分)
篇5:《于令仪不责盗》阅读答案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译文:▲
②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译文:▲
5.你认为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
阅读答案:
3.C(3分)
4.(1)于令仪听后就就像他所说的(如数)给了他。(句意正确1分,落实“如”“与”各1分)
(2)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盘问。(句意正确1分,落实“负”“诘”各1分)
5. (3分)善良、宽容、不损人利己,教人有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答到要点,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篇6:于令仪济盗成良.阅读答案参考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③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④。
【注释】①忤物:得罪人,与人合不来。②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③掖:教育。④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至明使去( ) ②延名儒以掖之( )
【小题2】于令仪长厚不忤物,文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
【小题3】于令仪用自己的'言行教诲了周围的人,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①离开 ②请(共1分,每小题0.5分)
【小题1】围绕邻子在他家中偷东西,他没有怪罪,而是问清偷盗的原因,并送给邻子十千钱。还恐怕邻子被人责问,留邻子住宿一晚。他以宽厚之心,感化了邻子。来谈即可。(共2分)
【小题1】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首先要懂得文意,然后围绕他感化邻子回答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前因后果。
篇7:于令仪不责盗原文及译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译文:
曹州于令仪,是做生意的人,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平时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十贯铜钱就足以买食物及衣服了。”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惊恐,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责问。”留到天亮才让他走。盗贼感到十分惭愧,终于成为良民。
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2)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
(7)十千:指一万铜钱。 (8)去:离开。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 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触犯。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8)诘:责备,责怪。
赏析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篇8:《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2)既去()
(3)盗大恐()(4)夜负十千以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9.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10分)
7.(4分)(1)给(2)离开(3)很、非常(4)背、背负
8.(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9.(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意思对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虑问题要周到等,只得2分。
篇9: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于令仪诲人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分)(1)给 (2)离开 (3)很、非常 (4)背、背负
2.(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3.(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意思对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虑问题要周到等,只得2分。
篇10:《绝盗》阅读答案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第5期)
1.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2.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5. 下面的文字,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2)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篇11:《记盗》阅读答案
杨衡选
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秋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曰:“萧先生睡耶?”就榻促之起,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曰:“先生有如君,男女之际,不可使窥外事,请键其室。”迎先生至外厅,设坐,面南向,爇烛其下,曰:“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最佳者无如某篇。某篇之中,有某转某句,非巧思不能道。尝于某显曹处私伺先生宴,连饮十五犀觥,诸公不及也。江南藩司碑记,唯先生文为绝笔。”
左右有恐吓先生者,其盗魁力止之,曰:“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索酒肴相啖食。先生为之陈庖厨,饮酣,曰:“某等闻先生名久矣!不惜千金路费至此,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先生曰:“昨有四百金稻谷价,惜来迟耳,今早已送之城中。此所留者,仅羹酒之需,不过二十七金,人参八两,玉带一围而已,愿持赠诸豪士。”左右疑有埋藏者,盗魁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启其箧。如数。夜将半,先生倦,且恐。盗魁曰:“先生倦乎?吾为先生起舞。”解长服,甲铠绣鲜,金光灿耀夺人目。拔双剑,起舞厅中,往来近先生鼻端,迹其状,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良久乃止。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卒不敢犯如此。
先生房委曲,四顾夜黑,持灯周书幌曰:“此窗棂宜向某处上下,此楼宜对某方,所惜鸠工时少经营耳。”登楼,窥先生藏书,见《名臣奏议》《忠臣谱》二集,曰:“吾愿得此。”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字画多时贤为者,曰:“乌用此玷辱书斋?”择其不佳者毁裂之。有美人一幅,乃名笔,曰:“此不可多觏者。”罗君某写有小楷扇一柄,藏笔床侧,曰:“吾与此公有旧好,宜珍之。”亦携之去。将出门,邀先生送。先生强留曰:“若辈皆少年豪侠,待至明日归取四百金相遗何如?”盗魁曰:“世从无其事,余何能待?”请姓名,不答,曰:“后会有期。惜先生老,若少壮,当与之同往。”先生出走里许,见木舟二,泊溪口,尽登,摇橹而去。语作吴下音。
嗟乎!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吾恐盗虚声者,灭礼义,弃《诗》、《书》,反不若是之深于文也!谓之曰“名士之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厚其赀,庾于田 ; 庾:谷仓
B. 先生为之陈庖厨 庖厨:肴馔
C. 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 偿:实现
D. 迹其状 迹:察看,推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尽登,摇橹而去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 此所留者,仅羹酒之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良久乃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盗魁是“名士之盗”的一组是( )
①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 ②索酒肴相啖食
③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 ④择其不佳者毁裂之
⑤拔双剑,起舞厅中 ⑥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虽然盗贼进入了萧先生的卧室,但因为萧先生的妾在场,盗贼以男女有别,不能让她看到外面发生的事情为由,请求关锁卧室,而让萧先生到外间的厅堂去。
B.盗贼在此之前,已经对萧先生有过了解,并曾经到过某个官员家里偷偷观察萧先生,看见他一连喝了十五杯酒,其他人的酒量都比不上他。
C.从这些盗贼在萧先生家里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出,他们跟一般的盗贼不一样,对萧先生都非常客气和尊重,如果不是萧先生年纪大了,还想带他一起走。
D. 家中突然闯入盗贼,萧先生刚开始感到有些害怕,但看到盗贼对他的尊敬和他们不一般的见识,萧先生开始恭敬地对待他们,认为他们是少年豪侠,甚至要送他们钱。
1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字画多时贤为者,曰:“乌用此玷辱书斋?”(3分)
②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3分)
★ 《绝盗》阅读答案
★ 四字令阅读答案
★ 强项令阅读答案
《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合集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