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Iamageni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 目录
篇1:《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
《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
【双调】折桂令归隐 (元)汪元亨
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名利秋霜,荣华朝露,富贵浮云。看青山、玩绿水,醉田家瓦盆;采黄花、摘红叶,戏庄上儿孙。随分耕耘,过遣晨昏;竹几藤床,草舍柴门。
13.【双调】是作品的。(1分)
14.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的叹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凄凉。
B.斯文在作品中是指儒家推崇的道德文化传统。
C.剑气丹光、酒魄诗魂描摹了作者的'豪气和才情。
D.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15.作者是怎样表现归隐之乐的?(4分)
参考答案:中阅读答案网整理
13.(1分)宫调
14.(2分)A
15.(4分)评分要点:(1)艺术手法1分,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3)语言1分。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如观赏美景,与邻人交往,劳作休息等,表现出归隐生活自由闲适的乐趣。
篇2:折桂令九日诗歌阅读答案
折桂令九日诗歌阅读答案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14.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E.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15.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5分) AB(A给3分,B给2分。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15.(6分)(1)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景象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 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3)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及象征。(4)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结构作用、景情关系、象征意味、情感表达,这四点写出三点即可得6分)
篇3:《折桂令》 阅读及解析
张鸣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写作背景]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注解]
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译文]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篇4:《折桂令九日》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折桂令九日》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元]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整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1)这首曲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作用。(4分)
(3)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分)
(4)“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请简要分析。(4分)
(5)、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6)、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4分)
试题答案:
(1)①对官场的厌倦之情。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③对生命衰老的悲伤之情。(三点,一点1分。只引用不概括,不得分)
(2)①“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写的是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②通过写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或后面的“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或前后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此时孤寂而思家的感情。 【指出写了什么内容1分(能答出“繁华热闹”意思即可。如果只解释诗句字面意思,没有指出是什么生活场景,不得分)。手法(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1分;结合曲的内容分析2分。此答案只是就“对比(反衬)”这手法进行分析,若答“以乐景衬哀情”或“虚实结合”,分析有所不同】
(3)(2分)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2分)“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2分)
(4)(4分)“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或:对比,反衬)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5)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倦客思家”。原因:①传统节日——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②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④人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语句1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6)这三句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写出表现手法1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1分,抒发情感2分)
二
(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也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本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曲眼:“思”。一个“思”字贯串全曲,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
(2)最后三句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用了化用典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妓女。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金杯:黄金酒杯。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⑥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赏析】
《折桂令·九日》是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元曲。这支令曲以重九游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此时人已垂垂老矣,官场倾扎,无力挣扎,斜阳、寒鸦使人感到无限凄凉。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显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这里又化用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的诗句“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诗人在此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此刻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篇5:折桂令微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够烹茶。
【注】
朔风①:北风。
槎丫② 树木枝杈歧出貌。
陶学士③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写细小的雪子撒落在台阶,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子穿进屋帘。雪子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答对雪景的喜爱之情也算对)(修辞手法1分、内容2分、情感1分,共4分)
2.①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②对雪景的喜爱。③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④对风雅之士的调侃。(答一个要点1分,答两点2分,共4分,答三点即可给满分)
赏析:
寒冷的北风把雪花隔着屋帘吹进屋子。雪花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雪花就像柳絮和梨花一样娇媚。可怜的是下的太少,就是来庆祝一下农家的丰收。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宁静闲适的情趣,也表现了对贫苦百姓的怜悯和农家丰收的喜悦的赞美之情。
篇6:折桂令·春情
元代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译文
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
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注释
①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②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
③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④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简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
创作背景
徐再思最早为功名所困,故国沦陷后,个人的悲剧,诗人开始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寻找自我解脱的良方。徐再思从无奈的执著追求到最后回归自我,隐居江南。在这处处是春,宜酒宜诗,犹如一幅真正山水画的西湖中。于是才有了像《春情》一样以清新柔婉的笔峰抒写着骚雅的情怀的美好词句。
赏析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篇7:折桂令译文
汪元亨
二十年尘土征衫,铁马金戈,火鼠冰蚕。心不狂谋,言无妄发,事已多谙。黑似漆前程黯黯,白如霜衰鬓斑斑。气化相参,谲诈难甘。笑取琴书,高访图南。
[注解]
火鼠冰蚕:古代传说中两种珍奇动物。用火鼠毛织成的布火烧不坏。用冰吞织物制衣,入水不湿,入火不炼。见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宋苏轼《徐大正闲轩》: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此处谓久经夏暑冬寒。
气化相参:谓阴阳二气参互变化。
谲诈难甘:意谓奸诈的`官场难以甘受。
图南:即陈抟。
[译文]
二十年来辛苦作战尘土满征衫,铁甲战马金戈铜戟长年伴身,戎马生涯不惧酷暑严寒。心不乱出谋略,口不乱发妄言,事理全都熟谙。但是黑漆漆前程黯淡,自如霜雪鬓发斑斑。社会气候的阴阳变化难以掌握,更难忍受奸诈欺骗。含笑拿着琴书,去拜访陈图南。
篇8:折桂令·宣城怀古阅读理解附答案
【元】卢 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8.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答:
9.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8.(1)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同、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2)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
【解题思路】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二字着手;以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9.(1)诗人运用用典 、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 为完整绵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赏析”多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4个角度各占1分。手法上答对比(“暮霭”与“空翠”之间)也可适岩赋分。
篇9:《折桂令·三衢平山亭》阅读答案
《折桂令·三衢平山亭》阅读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久倚栏杆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②峥嵘。
(选自《张小山乐府》)
【注】①三衢:指浙江三衢山。②剑气:宝剑的光芒。后常用以比喻人的声望或才华。
(1)请简要概括三衢山这一景物的特点。(2分)
答:
(2)“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峥嵘”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试题答案:
(三)(6分)
6.(6分)
(1)(2分)
高耸入云;如画如幻。(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
流露出羁旅飘零的悲怆;又抒发出面对清澈明净的天空,积极进取不甘平凡的豪情。(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篇10:折桂令客窗清明的阅读题答案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 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2.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及情,表达了客子(游子)的愁苦情怀。(2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及情”,1分;情感,1分)
2.(共5分)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分)
赏析:
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而临窗所见的,是“风风雨雨梨花”。风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花开千树雪”;但以“风风雨雨”来配合“梨花”,那就难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风淫雨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润《青玉案》)的憾恨了。这种惊心动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而“三千丈”两句的概括,则充溢着客愁茫茫、万念俱灰的怅恨。“三千丈清愁鬓发”,是从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脱化,这与“五十年春梦繁华”对应,显示了作者进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颓然心境。白发皤然,犹漂泊于客乡,诗人的“情绪”、“客怀”、“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结末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来清明节前为寒食禁烟,家家冷食,不点火做饭,直到清明的这天才重开新火,而民间又有以新火互赠亲邻的习俗。这一笔以“人家”的“分烟”,衬示自己作客的孤独,不言愁而愁意倍见,可谓神来之笔。
★ 折桂令译文
★ 四字令阅读答案
★ 强项令阅读答案
《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集锦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