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令阅读答案

时间:2023-07-25 03:38:05 作者:为清欢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为清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四字令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四字令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四字令阅读答案

四字令阅读答案

四字令

周寿昌

空江浪惊,凄风树鸣。梦儿作也难成,况残宵酒醒。

荒鸡【注】恨声,寒砧怨情。雁儿不肯南征,便南飞怎生?

【注】荒鸡:不按一定时间在半夜啼叫的鸡。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头两句“空江浪惊,凄风树鸣”,起笔辽远阔大,渲染了一种凄戚悲凉的氛围。

B.“残宵酒醒”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表达了羁旅愁思。

C.五、六句移情于“荒鸡”的啼鸣声和“寒砧”的击捣声,情声相生,委婉深挚。

D.这首词以描写秋声秋色为特色,声声入耳,声声惊心,不啻为一篇微型《秋声赋》。

解析:选B本词表达的是羁旅愁思,但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主要是离愁别绪。

15.请简要赏析“雁儿不肯南征,便南飞怎生”两句是怎样表达作者的羁旅愁思的。(6分)

答案:①善于炼字。前句的“不肯”二字耐人寻味,雁儿不肯南征,更增加了词人的`愁思。②运用反问。后句以反问的形式作结,更表达了词人无边的愁心,无穷的愁状,无尽的愁思。③以雁写人。“不肯”的主体不是雁而是人,写出了一个漂泊天涯之人的羁旅之思。

解析:情感已经给出,要求学生答出是如何表现的。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模式,结合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品味具有表现力的词语,鉴赏词句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最后说明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篇2:《强项令》阅读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加粗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大言数主之失( )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

③宣悉以班诸吏( )

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

⑤将何以理天下乎( )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数:列举 ②被:盖,覆盖 ③悉:全,都 ④乃:于是 ⑤以:凭

2.①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②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意对即可)

3.侧面描写,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篇3:《强项令》阅读答案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17、(1)躲藏(藏,藏匿) (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 (4)死 18.B 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 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21、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分)

篇4:南楼令阅读答案

试题:

(1)“川溟暮云平,寒潮带月生” 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还想深闺眠不稳,应屈指,数归程”在表情达意上很有特色,请简析。(3分)

答案:

(1)描绘了江面昏暗、暮云低垂、冷月初生的景色,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

(2)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对亲人、对妻子的思念,而是写想象深闺中的妻子辗转反侧,屈指计算着丈夫回程的`日子(2分);从而使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深切动人,更耐人寻味(1分)。(具体运用的手法不必答出)

南楼令创作背景:无

南楼令赏析:

“望乡情”是全词的主线,对游子来说,乡思是永恒的主题。月夜泛舟,乡思如酒,把一颗游子心酽酽地包裹,作者的情思就在细腻的描摹中飞扬:寒夜,江上,诗人乘船在风中扬帆航行。月亮升起来了,如水的月色,映得江天一色澄明,多么美的月夜景致啊!但对远行的游子来说,美景只是更加激起他对故乡的向往,他的目光时刻回望着故乡,可故乡在哪儿呢?目光所及之处,是一重又一重的山,千叠万叠,一直绵延到天边,故乡就在那遥远的天尽头,重重叠叠的山,怎么能遮得住游子对故乡的情怀呢?词的结尾,不直接抒发自己对亲人、对妻子的思念,而是想象深闺中的妻子辗转反侧,屈指计算着丈夫回程的日子,来反衬自己的刻骨情思,给人更加深切的印象。

个人资料:无

篇5:南楼令阅读答案

马廷萱①

川溟②暮云平,寒潮带月生。沂③江天一色,空明。山外有山千万叠,遮不断,望乡情。

风正片帆轻,中流一笛声。谢嫦娥远伴,孤征。还想深闺眠不稳,应屈指,数归程。

南楼令字词解释:

①马廷萱,福建汀州人,仕于山东多年。

②溟,昏暗。

③沂,山东的一条河流。

南楼令翻译:无

篇6:浪淘沙令阅读答案

浪淘沙令阅读答案

浪淘沙令阅读答案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尹和吕尚两人出身低微。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商汤与伊尹、武王和吕尚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3。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篇7:《强项令》阅读答案

《强项令》阅读答案

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1.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①将何以理天下 ②即以头击楹 ③宣悉以班诸吏 ④以宣尝为两千石

2.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B。因格杀之 C.大言数主之失 D。帝令小黄门持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②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 今义:

③妻子对泣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② 枹鼓不鸣董少平。

③ 宣悉以班诸吏。

5. 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

6. 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7. 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8. 本文的作者_______,是南朝宋____家,字蔚宗。著有《 》,与《 》、《 》、《 》合称“四史”。

二、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下列四位作者中,选出其中一位,完成读书卡片。

吴承恩 施耐庵 安徒生 莫泊桑

作者

作品

人物

与人物相关的故事

参考答案:

一.

1.①凭,靠 ②用 ③拿 ④因为 2.C

3.①古义:认错 今义:感谢,礼貌用语

②古义:特例征召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③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人的配偶

4.①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②没有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③董宣把它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官吏。

5.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6.知人善任,英明懂大义的君主。

7.文天祥,岳飞等。 示例:①文天祥被俘,英勇不屈,誓死不降,光荣就义。②岳飞面对“莫须有”的罪名,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

8.范晔 史学 后汉书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二.示例: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三.示例:吴承恩《西游记》 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篇8:唐多令阅读答案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8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9.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8. (5分)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

9.(6分)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4分)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意思对即可)

(1)上阕堪恨西风催世换有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9、(1)答案:运用双关手法,明写秋风使季节变换,暗写南宋为元朝统治者灭亡,自己被俘,人生也被改写。

9、(2)答案:作者运用雁、明月、芦花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

【唐多令阅读答案6篇】

强项令阅读答案

《 折桂令归隐》阅读答案

《李密字令伯》阅读及答案

《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

江阴邑令战死阅读试题及答案

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阅读答案

《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阅读答案赏析

经典阅读及答案

《调笑令边草》《调笑令胡马》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四字令阅读答案(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字令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