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三:提取概括吴焕良 陈南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三:提取概括吴焕良 陈南新,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三:提取概括吴焕良 陈南新
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三:提取概括(吴焕良 陈南新)
问:什么是提取概括?
答:就阅读而言,“提取”就是信息筛选,即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概括”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项特定内容的大意、主旨等。
问:在不同文体的现代文阅读中,提取概括有哪几种题型?
答:不同文体的现代文阅读,“提取与概括”所涉及的考试题型不尽相同。
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考点有:1.提炼记叙的要素。2.概括故事整体或概括文中局部情节、事件及事件的成因、过程。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4.概括文章或文段大意,给文章或文段拟标题。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6.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或文章线索。7.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8.概括景物的特点。9.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提炼概括等。
说明文主要考点有: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2.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并提取相关的语言信息等。
议论文主要考点有:1.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2.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3.概述事实论据。4.将材料进行归类,提炼共性等。
问:提取型考题失分主要有哪些原因?如何应对?
答:一是无中生有的编造或自以为是的发挥,凭主观经验和个人感觉随意答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原文意识,整体把握文章,理清作者思路,要养成到文中去搜寻答案的习惯,尽可能地利用原文的词语、句子。
二是筛选失误,提取不当,答案似是而非。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明确“提问点”,可以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圈出题干中那些修饰性的、限制性的、要求性的、揭示性的“关键词”,以明确问题指向,便于确认有效信息区。注意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尽量弄清作品大致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事,这对准确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起关键性的作用;在相应的答题信息区间留心多次出现、意义相近的词句;还要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
三是照搬照抄,导致答案关键词淹没在无用的信息之中,所以,找到有效信息区后,还常常需要进行压缩、综合,以凸显重点。
问:如何避免概括型考题失分?
答:第一是要避免要点遗漏。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文,看看是否有与之呈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但也不能为了保证要点齐全而有意堆砌,导致重复唆,内容混乱。同学们可以采用合并同类信息的方法来保证条理清楚。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修饰语和限制语要准确使用,表述要精练确切;另外,考题的赋分有时候也是一个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赋分大致推出答案设置要点的数量。
第二是要避免就事论事,流于肤浅。有些考题需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如归纳共同点、揭示事件(事物)的本质、引申出经验教训等。
第三是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言不由衷、已经意会而难以言传,也是概括型考题失分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强练习,平时训练中特别要重视勤动笔墨,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最后要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思路,特别要思考文题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抒情议论与记叙描写的文字之间的关系等。
问:“提取与概括”的答题方法有哪几种?
答:1.主谓法。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基本的结构有两个部分,即“主语”和“谓语”,“主语”部分陈述“谁”或“什么”,“谓语”部分陈述“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在概括叙事性语段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检验答题是否完整。有时为了表述详尽的需要,可以在句中适当加上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等一至两个要素。
2.分层法。如果一段文字包含多重信息,可以“化繁为简”,先将此段文字分为两个以上的层次,再逐层概括或提取相关的文字信息,中间用顿号或“和”等连接。
3.摘取法。摘引原文关键性的词句予以回答。有些有中心句的文段,可以直接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对中心句进行适当“手术”,变成自己的语言;有些语段在概括时则可以摘引原文中对答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短语,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句子。
4.虚化法。即“化实为虚”,就是根据叙述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提取、概括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某一方面的属性。
篇2: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一:基础运用梁清
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一:基础运用(梁清)
中考语文试题从“基础运用”角度考查同学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字音、字形、词语、标点、修辞、仿写、补写、古诗文名句等方面内容。问: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字音、字形类试题如何出现?我们该如何避免失分?
答:汉字的读音、书写等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所以在全国各地中考阅读试题中,字音、字形的考查基本上都有一席之地。命题者将阅读材料中涉及的典型的、在生活中易误读误写的字作为考查重点,借此来检验学生语文基础扎实与否。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如2007年江西省中考试题第15题: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揣着( ) (2)贫(jí)
(1)“揣”字是一个典型的在生活中易读错的字,因为“喘、端、湍、瑞”这几个字与它非常相似,考生一不小心就会产生误读误认。(2)“瘠”字的写法,有许多同学漏掉该字的偏旁“疒”,或者将“脊”的下半部分“月”写成“目”字。答案:(1)chuāi (2)瘠
要在字音、字形类试题中避免失分,同学们就得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语文的基础意识,对3000个常用汉字要尽量会读会写,特别是对课本注释中标出拼音的词语一定要分类整理并重点加强记忆。当然在日常的阅读写作活动中,遇到不会读不会写的同音字与形近字,要及时翻查字典,将“隐患”消灭在平时。此外,平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很重要。
问:现代文阅读测试中,有关词语的考点有哪些呢?
答: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如2007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试题第21题:
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了然)的意思。
她对这时的一切都已了然于胸。
尽管题干提示“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许多考生对“了然”“胸”的意思还是把握不准,从而无法根据该句子的内容对词语作出准确的解释。对“了然”无法明白其意,而“胸”则从字面理解为“胸部”。其实“了然”应该是“清楚明白”之意。根据上文中“这里的一切”及下文中三个“讲解”的内容,可以判断出该词的意思:“心里非常清楚、明白”。
要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词语放在具体句子中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琢磨它此刻蕴涵的意思。如果对个别词语在理解上觉得模棱两可,不妨将它与文章的主旨、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联系起来思考,以确定它的意思。
2.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如2007年辽宁沈阳市中考试题第21题:
文章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
(原句: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
许多考生没有明白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出“至少”一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有的考生简单回答为“强调最低限度”,不够详细具体,因而造成部分失分。回答本题时,有两个内容不能少,一个是要强调“至少”表示范围限制,二是要表明句子去掉“至少”后在表意方面的缺陷。答案:“至少”在范围上限制“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说明这是最低限度;去掉“至少”则失去限制,说明则不准确了。
分析词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可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来理解。说明文要求客观、准确,主要考查“大约”“估计”“大概”“可能”等副词。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的动词,它一般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或情感特征。议论文要求概括、严密,一般会考查“大多数”“一小部分”等副词。同样的词语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会有一些微妙的区别。我们还可以结合词语所用的修辞及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
3.选词填空。在阅读材料中适当的地方留一空格,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如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第11题: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原句:……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 )
A.光彩夺目 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 D.栩栩如生
许多考生没有弄懂“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这一句的意思及其一系列举例,从而导致失分。待填句子的意思是要赞美传统技艺美化装饰方式的高超,根据待选四个词语的意思比较来看,只有“巧夺天工”放在该处合适。所以答案是C。词义辨析是中考对词语考查的重要项目之一,考生要对候选词语的意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等作一番细致的比较辨别,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另外,在判断的时候,考生的个人语感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4.词语的指代意义。如2007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试题第15题: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
考生失分的原因是仅仅根据字词的本义来回答“其中”的意思,未能答出它的指代内容,脱离了词语的环境。考生只要找到“其中”在原文中的落脚点,就会很容易地看出其指代的内容其实就是“其中”前面的那一部分内容。答案:凡尔赛宫内存放的珍贵艺术品。
要弄清一般代词的指代内容,请同学们把握如下几点:
①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一般来讲,这些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位于这些词语的前面。②在具体的语境中,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有的是文中原句,有的则需要进行分析、概括。③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问:现代文阅读中,涉及修辞的考查方式有哪些?
答:考查修辞的方式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一般来说不会让考生直接辨别某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而是要考生从修辞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评点。如2007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7题:
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A句略,此处仅以B句为例进行分析。B句: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腾跃猛捶,时而贴鼓轻抚……)
部分考生没有看清这个句子最明显的特点是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因评析不得要领而失分。只要认真研读这个句子,扣住其使用排比修辞及其作用来点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答案示例:该句用一连串的排比修辞,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句来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切不可离开原句架空分析。
问:仿写、补写在现代文阅读中又是如何考查的呢?
答:还是从具体的试题说起吧。2007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第19题:
阅读第⑥段,仿照前面的语句,在下面横线上添加一句话,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
(文中例句)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 。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的仿写、补写能力,答题时有的考生忽视了题干中“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的要求,没有注意保留使用例句中共同的词语“作为……就是……”,因而写出的句子与例句“不像”,无法构成排比;有的考生所填的职业行为与“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一文意风马牛不相及。解答仿写、补写的一般步骤是:(1)阅读题干,明确要求。这是做题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了解题干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研读例句,把握已知。在明确要求之后,审清例句、弄清仿写要点便成了做好此类题的关键。只有清楚了例句的内容、结构、语体、情感等特点,才能确定自己仿写的句子应具备的要素、特征或要求。(3)审读仿句,扣准要点。检查所写的句子是否扣住了仿写要点,前后语境是否和谐等,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答案示例: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就是善良。
问:如何在现代文阅读中修改病句?
答:把病句修改放到现代文阅读中来考查,这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新现象。如2007年青海省中考试题第22题:
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原文处修改。
(原句)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
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没有发现“找到”这一谓语动词后面缺少宾语“之门”或“之路”。辨别病句,可从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方面来判断。先找出病因再对症下药,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对象一致且不改变原意。还要注意题干要求,看是否要求考生使用常用修改符号来修改。特别要注意在阅读材料中修改病句,不同于修改一个孤立的句子,我们应当瞻前顾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
问:现代文阅读中还会考查古诗文名句吗?
答:应该会。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中频频出现对古诗文名句的考查,有根据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意思默写相关古诗文句子的,也有给现代文阅读材料中引用的诗句找原诗出处的,还有将阅读材料的某一部分与相关的古诗文或名句进行比较阅读的。如2007年云南省中考试题第21题:
第⑨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
这是一道颇有难度的试题,考生失分现象严重。有的考生根本不明白“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的意思,作者为何两次用它的意图就更无从知晓了。考生应该联系诗句所在的语言环境,从作用的角度切入来答题。答案:不同。第⑨段引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的是“我”的顿悟:原来正如古人所言,初春的草色是远看可见而近觅却无;第⑩段引用“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的是“我”对之前的顿悟的确认与肯定,引出下文对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的解说。
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古今结合,要有意识地对现代文阅读材料中涉及古诗文的相关内容与原诗文进行联系与比较,以达到“过去未来共斟酌”之境。
问:标点符号的考查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如何出场?
答:标点符号的考查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它在2007年中考试题中一露面,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2007年广西南宁市中考试题第16题:
有位文学评论家说:好的文学作品,在结尾时都会给人送上一个“标点符号”,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还有的是“……”。认真品读文末画线句子,并联系具体的故事情节,说说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符号,并陈述理由。(文末画线句子:没人注意,他的眼中那几颗比樱桃还要大好几倍的大大的泪珠,是两颗被迷惘放大了的泪珠。)
我认为本文送给读者的是一个 号。理由是 。
这一题作为该卷现代文阅读散文部分的压轴题,让广大师生惊呼:标点符号原来可以这么考!还得到选文作者谭延桐的极度称赞,甚至称之为“不凡的命题。相信会给南宁77722名考生以及今后的命题方向以一种新的启示”。但这个新鲜的题型对于考生答题来说却是增大了难度。表面上看,试题需要考生填写“标点符号”,似乎很明确、很简单,其实命题者意在让考生换一种方式来谈阅读本文后引发的思考,因此陈述理由时要将自己所选标点的含义与选文具体的故事情节相联系。抓住文中的“嫉妒”“以有福同享的名义教训他人”“自私”“迷惘”等词句来阐述理由。此外陈述理由时语言表达要连贯、简洁并能自圆其说。答案:第一空:选择“。”“?”“!”“……”均可。第二空:回答要涉及相关情节并抓住关键语意“嫉妒”“以有福同享的名义教训他人”“自私”“迷惘”等阐述理由。示例:……(省略号)(理由)这篇文章主要揭露了人性扭曲的一面,打樱桃的孩子的大大的泪珠留给了读者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篇3: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二:辨识分析张永林
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二:辨识分析(张永林)
问:辨识分析题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常以怎样的面目出现?
答:近几年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辨识分析题较以前的命制更体现语文性,更注重在知识层面辨识的基础上分析其表达作用和效果。辨识的内容因文体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1)辨识分析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如:①2007年金华市中考卷第16题“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②2007年资阳市中考卷第17题“第三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③2007年天津市中考卷第25题“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辨识分析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如:2007年资阳市中考卷第12题“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辨识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如:①2007年杭州市中考卷第12题“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2007年烟台市中考卷第20题“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 。”(4)辨识分析文章结构,如:①2007年嘉兴市中考卷第10题“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②2007年天津市中考卷第24题“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
问:解答辨识分析题时常见的失分情况有哪些?
答:常见的失分情况有这样三种:一是对文体知识概念掌握不全面、不清晰。如一篇议论文阅读中有这样一道题: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很多同学容易答成“引出中心论点”,其实此题是要同学们分清论点和论题这两个概念。有的议论文开头是引出论点,而有的仅仅是叙述现象提出一个议论的话题而已。二是对题干意思把握不准,没有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卷第13题:“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文中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这道题思考的着眼点有三处:第一是理解茅盾话的意思,第二是寻找与茅盾的话相一致的细节描写,第三是思考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但考生在解题时常常忽略对“茅盾的话”意思的思辨和对第一问中限制性短语“对故事情节”的领会,从而造成失分。三是不能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如2007年长沙市中考卷第26题:“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解答此题考生容易就局部文字作出判断,不能很好关注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影响了答题的完整性。
问:怎样才能做好辨识分析题呢?
答:首先要清楚地掌握各类文体知识,尤其是相似概念的.区别。如记叙文,就必须掌握其六要素和记叙的顺序;说明文,就必须掌握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时首先必须明确说明对象,通过阅读整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究竟是为了说明什么事物,或者说文章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顺序、方法、语言;议论文,就必须掌握论点(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是文章标题及文章的开头段或结尾段;如果是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就要对全文或全段进行整体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语句,像关键词“是什么”“应该怎样”“必须做到”“要怎样”“只有……才……”等。论点的提出,一般是引用名言,或摆现象、引故事,或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据、论证(主要掌握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即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还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三要素和议论文的分类、结构;散文,就必须掌握散文的分类和特点;小说,就必须掌握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三要素。除此以外,还必须掌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议论文中的引用常见作用有三种:一是引出论题,二是引出观点,三是作为论据证明观点)、描写方法、写作方法等。只有明晰了概念,才能就题干中的术语作出明确而有方向的思考。
其次要学会分析相应手法的作用。如文章结构安排上的作用。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又如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写景有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的作用。再如修辞的作用。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
第三要学会整体着眼,综合考虑,全面作答。答题前必须对所读文章的结构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了解段意、层意、搞清楚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全文的行文思路,然后认真研读题干要求,分析考查方向,调动知识积累,最后综观全文,检索范围,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全面回答问题。
★ 吴新芬颁奖词
现代文阅读六大题型抢分全攻略之三:提取概括吴焕良 陈南新(推荐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