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时间:2022-11-28 16:13:18 作者:Nicki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ick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1.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1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它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训练学生以英语语言为交流工具,直接、合作、有效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是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以商务环境为模拟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主动,从而形成一个理论教学服务于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经济学在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以案例为载体,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杨林2009:85—87)。从当今商务英语教材来看,大多数都在每单元后附有与主题相关的案例。然而由于种种中国学生的特点(如:只愿意听课,不愿意参与,害羞,怕丢面子等)或教师活动设计不合理或检查方法不当,实验教学这一块往往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为了达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本文将Seminar教学范式引入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期望能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的应用Seminar教学范式和案例教学法都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它强调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必须在情境案例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学生建构意义是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情境与问题。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实践操作程序如下:2.1任务分配及团队组合(Empower)在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清楚学习内容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自愿报名选择案例,组成学习小组,负责各单元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陈述与讨论)。根据教学进度每两个组负责一个单元,每小组一学期下来须完成2个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每小组成员一般由于5—6同学组成。案例的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安排在这每单元的教师授课之后,由该单元的负责小组呈现(Present)。2.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过程1)明确主题问题小组成员集体研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中需解决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明确任务的最终目的。再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叙事法、个案法等。2)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是一个占有资料、展开调查研究的过程。学生可利用网络、图书、媒体等信息途径查找、收集与案例相关的数据。3)分析并解释数据收集好数据之后,使数据产生意义是关键的问题。让数据服务于主题研究,支撑自己的陈述与讨论。这是个创造过程,学生可利用数据使自己的陈述与讨论更有支撑力和说服力。4)确定行为计划,角色分配这个过程是回答“如何做”的问题。首先策划Pres—entation(陈述)的程序与角色分配,预测在讨论中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何做”过程让同学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同样的案例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呈现。2.3陈述与讨论过程活动(PresentationandDis—cussion)每单元教学中分配2学时作陈述与讨论活动,由负责该单元案例学习的两小组给全班展示案例研究成果,然后接受老师和同学们提问与质凝,开展讨论与答辩。在此活动过程中,师生教学角色进行了双重转变,即学生从观众到演员,老师从演员到观众。2.4评价过程最后是评价。评价方式一般采用大众评委,学生个人和教师点评。大众评委是由案例学习小组成员组成(当天没有做陈述与讨论的学生),一般有6个大众评委小组(40人的班集),他们对作活动的学习小组进行打分;任何学生个人可对活动进行个人意见点评,对表现好的表示赞扬,对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最后是教师精要点评。学生在陈述与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占本课程的总成绩的30%。

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功效及反思

1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功效Seminar教学范式通过探究活动、表达活动、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即语言的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个人展示、领导才能、分析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整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多向的习得过程,它是民主的、互动的、体验的、开放的和研究性的,所有这些特点为实现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功效。1.1Seminar的民主、互动的特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Seminar教学范式完全建立在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上,淡化老师的话语霸权。Seminar创造的氛围能使学生自由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洪堡认为,个人进行学习和研究,必然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大学只有通过互动协作,才能使一个人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和对照,从而相互启发(陈洪捷2002)。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与教师、与同伴进行相互沟通,达成意义的共识与观点融合,实现了主体间平等的对话、理解、交往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和谐的学习场景。1.2Seminar的体验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人是通过体验成长的。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指出:“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体验可以开启我们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马克斯·范梅南200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也强调“知识建构”,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体验过程。在案例学习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状态,感知未来世界来实现“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1.3Seminar的开放式学习,激发了探究知识的热情Seminar旨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学生自己决策的权力。为了出色地完成案例活动,学生由于商务知识,西方的管理理念,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等信息缺乏,必须探索书本外的知识,利用网络、图书、媒体等资源;阅读参考书目、检索与案例主题相关的信息网址。有时,还必须对学科经典的、重要的、有新见解的文献进行分析解读。通过信息检索和查找,他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对学习更有信心了,探究知识的热情得到激发。

1.4Seminar的研究性,加强了对学者人才的培养Seminar教学范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具有学术性。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的教学应是:教师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而学生从事的是自主性的.研究学习(沈红1990)。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案例问题,着手调研、查阅资料、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方法,同时指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加强了对学者人才的培养。

2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反思Seminar教学范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发现了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教师与学生双方所存在的问题。Seminar教学范式是具有民主性、互动性、体验性、开放性和研究性等特点的新型教学范式,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教师难以驾驭活动,它的体验性和研究性对中国学生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他们习惯听老师讲课而不愿意自己参与,愿意是观众而不愿意是演员。在实施Seminar教学范式时,教师和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以上是在实施Seminar教学范式过程中所发现的一问题,仅可为将来采用此教学范式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考,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讨,譬如学生能力缺失诊断、能力缺失补偿、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潜能激发、能力再现等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永远是教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更多地研究、了解他们,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共赢教学目标。

3。结语

Seminar教学学范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中服务于能力培养,它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及价值不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而更在于通过课程教学范式中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实施的组织方式,促进商务英语课程知识的有效生成等方面的价值。大学里的“教”和“学”,其中心任务不再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尽快地学会提出疑问和学会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张跃忠2007:18)。教师需要以革新的姿态来迎接新观念的挑战,改新的行为来落实新时代对教学的新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教师即是研究者,课程即是实践,课堂即实验室。“对话中心教学”的课堂教学将取代“灌输中心教学”(钟启泉2005)。Seminar教学范式不仅对商务英语教学、对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乃至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篇2: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心理因素 英语教学 自信心

[论文摘要]实践证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其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加强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使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秋季。由国家教委编写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陆续使用。该教材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对于一个刚刚从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必须通过语言和言语的实践来逐步锻炼其外语能力,从而得到提高。但是不同的学生提高的程度不同,这当然与教师、学生、教学法、教材、教具、学习方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并激励他们去行动以获得一个结果或达到一个目标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动机强度的大小,是任何一种学习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小学生不同,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就业,学习动机与未来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是在学习需要盼基础上产生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常常以中专学生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所以,这种内部动力是与中专学生对外语知识的认识、兴趣、掌握新的知识以及各种机能及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中专英语的学生将来要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明显的责任感,这种动机也促使他们愿意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培养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是中专外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注意心理训练,首先使学生对外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才迫使自己投入到对他个人来说目前关系不大的学习外语的环境中去,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供最新科学信息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我们在新生入学初上课时,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教室里讲精读课,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感到很枯燥。改换《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以后,专门安排了听力课,学生们感到新鲜,在加上听力课又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来进行,形式新颖,教师不断启发提问,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回答,兴趣大增,听力进步较大。另外,偶尔让学生听一些英语幽默故事,课堂气氛便会更加活跃,使学生学习英浯的劲头十足。实践证明,教师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外语变为自己的认知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使用中感受到使用语言的乐趣,进一步端正了学习外语的动机。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上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使中专生对英语始终处于感兴趣阶段,这样继续下去,学生学习成绩便会不断提高。

二、对中专学生学习外语才能的再认识

随着国际交往的目益频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外语学习者的个体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外语学习才能的高低在同一课堂进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个别心理差异有关,在言语、技能发展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当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教师往往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就感觉到了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强一些,有些能力一般或较差。例如,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语法知识比较牢固,语音语调清晰正确,电能记住不少词汇,对这部分学生无论在阅读上还是在听力上都应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使他们在这种较高要求下,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压力的一面。对这部分学生明确提出他们的`奋斗目标,争取在中专学习期间能拿下英语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学好外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又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才能水准,硬是强求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全班同学,必然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了解清楚每价学生学习外语的才能,教师需要做大量细致岛勺工作。一方面应对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抚比较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专心程度、回答问题对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课外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较科学的教学计划,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因人而异,增强自信心

我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是l5―18岁,是学习外语较为理想的年龄。从发展心理来看,掌握词汇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由于中专学生在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注重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是必要的。

我所教过的粮食中专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来自县级以下农村中学的居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其敏锐的自尊心。在英语学习中,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_类学生恰恰相反,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开口能力差。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首先明确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教师对前者可以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以防止其产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者,首先要有耐心,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要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或过多地去纠正错误,那样使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会加剧。教师轻易不要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中专外语教师应使他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及时给他们补缺、纠差,使他们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必然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代替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方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中专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外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

我所教过的粮食中专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来自县级以下农村中学的居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其敏锐的自尊心。在英语学习中,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_类学生恰恰相反,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开口能力差。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首先明确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教师对前者可以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以防止其产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者,首先要有耐心,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要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或过多地去纠正错误,那样使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会加剧。教师轻易不要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中专外语教师应使他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及时给他们补缺、纠差,使他们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必然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代替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方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中专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外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

篇3:分析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分析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体态语是借助身体某部位的状态和动作来交流信息的无声语言系统,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眉语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符号向学生传播知识,但若巧妙地发挥体态语的作用,教育传播效果则更好。

一、体态语的类别

1.表情语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常常随着他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根据R.L・伯德惠斯戴尔研究,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一般来讲,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触摸其当时的心境。

2.眉目语

人体学研究专家认为:“人体用来发射信息的所有部分中,眼睛是最重要的部分……”眼睛在传递感情时往往离不开眉毛的配合,“眉开眼笑”“眉目传情”“眉来眼去”等成语正是对人的眉目语的生动描写。

3.手势语

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类常用的体态语。翘拇指常表示“好”“第一”。在英国地区,人们表示“胜利”的手势是无名指和中指叉开形成一个英文字母“V”,其意为Victory(胜利)。OK(好,可以)的表示法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并接触,圈成字母“O”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

4.身姿语

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的动作所发射的信息,欧美人常有的耸肩的动作则表示“不在乎”或“我不知道”之意。

5.体距语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能反映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美国的霍尔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交流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四种距离区:亲密区、亲近区、社交区和公共区。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协助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借助体态语来译述比起呆板地直接讲解词义效果要好得多。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swim”这个单词时,他没有马上讲出其意思,而是弯下腰,身体稍微向前倾,抬起头,双手向前伸出,然后沿着两侧向后划。看到老师那样形象的动作,许多学生兴奋地叫起来“游泳!”假如那位教师在写出swim这个单词后,马上讲出其词义,学生没有视觉和动作的印象,没有经过思考,当时只知道其词义为“游泳”,过后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了。又如,在教授“perfect”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读这个单词一边翘起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眼神。这种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的英语教授方法,能有效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获取反馈信息

一名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体态语捕捉反馈信息,并经过分析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改变授课方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现在普遍要求教师用英语来讲课,但有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教师如果对这些学生置之不理,只顾用英语讲自己的课,就会使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更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讲授知识难点而学生面露疑惑时,需要放慢语速或重复多遍,多用例子说明;当课堂气氛较沉闷时,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气氛活跃起来。

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在一个气氛活跃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发挥体态语的情感魅力,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当一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挥手与学生们打招呼,充满热情地说:“Now,let’s sing a song first,OK?”相信学生会很高兴,对这节课充满兴趣。又以体距语为例,课堂上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也没有离开讲台半步,给学生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当他提出问题时很少学生回应。所以,英语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都应该多走到学生区域内,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亲切,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响应,大胆用英语来回答。

4.控制教学

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教师其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中的90%是非语言的,由此可见,体态语在控制教学中的作用。上课时,一些有经验的外语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然后用目光扫视一遍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在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后才喊:“Let’s begin our lessonnow”。在讲课过程中,有些调皮的学生会搞一些小动作,或在细声讲话,一个责备的目光可以使这些学生得到警告,让他们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些外语老师对教学中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会用语言来制止,这样做可能会打断其他学生上课的思路,若处理不当还会伤害师生的感情,这是不可取的。

篇4: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当今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行业的标准,而大学教育也不无例外需要关注素质教育。本文首先阐述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以探讨如何通过英语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互动沟通能力,增长文化知识和培养综合文化素质,最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等素质教育总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迫在眉睫,英语作为当今时代使用人数最多、运用领域最广的语言也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国际通用语。国际形势引发我国对英语课程的重视,特别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因为他们大学毕业后将肩负起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大学英语教学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在教学中既要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还要学生学会应用,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把学生培养为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发展并懂外语的人才。那么怎样利用英语教学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在素质教育的目标框架之下开展对大学生的英语教育,是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深究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给定的目标,为达到接受教育的人及其所在的社会长远发展的目标,以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为根本目的,以激发接受教育的人们的潜能、促进受教育的人们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宗旨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换句话来说,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是仅仅面向少数学生,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对知识简单记忆,是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我动手能力等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教学,本就不应单纯是一种语言知识的教学。英语是西方欧美国家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多彩纷呈的'西方文化,英语教学过程就像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这就是素质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不只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使学生潜移默化接收素质教育。近年来,基于对素质教育培养的关注,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加口语考试题型,体现了对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重视,也是通过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来加强学生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对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我国大学生数量较以前相比大为增加,现今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200-300,师资不足使得许多学校英语老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扩招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压力、增重了教学任务,还导致老师缺少进修和出国深造的机会,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存在缺陷使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技能和质量。

(二)评价体系单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大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老师在课堂上也只重视英语知识的教导和考试技能的辅导。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仅凭一张试卷,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无法提高。然而,大学英语学习是为了让大学生胜任专业阅读和写作并在平常的交际和沟通中也能运用英语,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也不是仅靠一张试卷那么简单,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词汇和语法等知识技能的掌握进而运用英语来进行自我表达。

(三)教学模式不新颖

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一般是通过课件、黑板以及口头传授等方式对学生讲课,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够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缺少与学生间的互动,会让学生对老师没有亲近的感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薄弱。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交际能力

英语是西方欧美国家本族语使用者沟通交流的工具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透过它感受西方文化气息。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不仅在于它的国际地位,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大学英语学习不仅限于书本而是结合了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综合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传授知识、信息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语言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

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是对语言素质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生生间的英语交流以及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在开发学生的智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学好了,就说明学生在外语这方面的智力被挖掘出来。

(三)培养思想品德素质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理解外国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领会西方文化,不知不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英语教科书选材多以思想品德素质相关的材料为主,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增长语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形成主见,能够逐渐独立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行教学,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师生情,使得教学更加容易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思考、动手和实践,同时还要进行自信心、领悟力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中找到易于引起情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课堂开展互动讨论,给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互动模式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中观察人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二)运用学习质量多元评价模式

调整英语测试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虚拟情景对话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等进行测试,以实现对学生全面和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口语和写作表达等开放式的考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英语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三)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和课外活动实践

课余时间学校应该举办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玩”中体验英语的乐趣,这样的方法学生们更乐意接受。比如举办一些英语文化节活动,英语朗读、演讲、写作、听力、背诵等活动,还可以开展英语知识讲座、英语电影节等活动,还可设置英语角让学生通过英语进行交流,聘请外教和英语老师作为主持或嘉宾对学生间的交流进行引导和更正。另外,还可以举办英语小品大赛、开通英语广播,激起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活动和实践中让学生们学习英语,这就是素质教育中的实践能力。

六、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文化内涵、道德品质、心理还有生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从现今高校教学体系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理应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引领,但是想要真正让大学英语落实到素质教育、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正确对待所学的语言知识及自身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互动沟通能力,并广泛增长其东西方文化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才能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晓丽.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5(47).

[2]赵雯.试论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校园英语旬刊,2016(3).

[3]谢晓娟.试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6).

[4]任梅.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

篇5:正确看待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正确看待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活动课为主、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应适度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把母语用得恰到好处。

一、利用母语,帮助理解和记忆

直接使用母语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学生确切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英语学习初期,直接使用母语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英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阻碍英语学习,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知半解的坏习惯。例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名词前作修饰的形容词词序弄不清,在考试中经常出错。后来,我参看了余可佳老师关于形容词词序问题总结的一句顺口溜:“美小圆旧黄,法国木书房。”句中“房”(room)是名词,前面的形容词都是修饰成分。“美”(beautiful)指性质,如好、坏等;“小”(small)指大小;“圆”(round)指形状;“旧”(old)指新旧;“黄”(yellow)指颜色;“法国”(French)指国籍或产地;“木”(wooden)指材料或质地;“书”(即读书的,reading)主要指用途。简单而上口的一句话便巧妙地概括了名词前多个形容词词序问题。我运用这种方法,并结合例子向学生讲解。学生以后每当在练习和考试中碰到形容词词序问题时,一般都能快而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二、利用母语,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

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若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所讲授内容,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产生习得无助感。因此,根据学生的基础,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让学生以乐观、自信、健康的心态面对英语学习中的挑战。

三、利用母语,阐述发音要领

英语发音毕竟与母语有区别,学生往往把英语发音和汉语直接联系起来,把一些与汉语读音相似的单词用汉语的发音方法来读。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mouth中“th”发音时,舌尖要放到上下齿之间。

但学生总是读成汉语中的“s”。老师反复示范,竟有学生说老师读错了,老师的舌头怎么伸出来了?这时,老师如果用汉语详细讲解mouth中“th”与汉语中的“s”的发音区别、“th”的发音要领,学生立刻就会明白。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夸大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那样就很不利于学生学好英语,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从严控制母语

英语课上母语可以适当巧妙利用,但如果一味地图省事滥用母语,是与英语的教学原则背道而驰的。因此,对母语必须加以控制,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如果学生是初学英语,这时的教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我们完全可以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利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对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母语和英语进行对比,并且倾向于利用母语来学习英语,这就为英语学习产生了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母语和英语进行针对性的比较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是排除母语干扰,使学生合理利用母语,克服母语的影响,养成用英语思维的有效方法。

3、加强母语和英语在文化背景方面之间的差异对比,提高学生对两种文化的认识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它们各自代表了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语言是以文化为灵魂的.,文化也是以语言为依托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英语教学是在母语的环境下进行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差异性,若单从语言的表层去理解,就会如雾里看花,造成各种各样的理解偏差。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母语修养。一方面,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尤其是翻译所必需的;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的也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任何由语言“抢跑道”形成的“厚此薄彼”的局面,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使英语、汉语学习相长,同时进步,我们的英语教学才会更加成功,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篇6:正反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正反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心态的变化,严师出高徒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教育体现的进步,这一现象在自我意识较强的研究生群体中尤为突出。本文提倡以正反馈的形式提升师生交流,获取教学中真正有用的信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正反馈不仅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在组织相对松散的研究生教育中,正反馈润滑了教与学的关系,可以与时下众多的优秀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正反馈;研究生;英语教学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学习对于高校研究生进一步掌握先进知识、了解国外的先进体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较多学生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但是在英语能力方面略显不足,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面临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学生不了解英语学习在自己未来的发展中的作用,学习目标不明确。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更加倾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而忽视对英语等基础性技能的掌握。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满足于现状,认为英语能力对专业学习不造成任何影响。

2.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英语能力的掌握程度。目前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反馈主要体现在考试上,而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到底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何种程度,缺乏清晰的认识,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3.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热情洋溢地讲解英语中的各种语法要点、听说技巧。而研究生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忽视教师的建议,但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又茫然无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倡导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合正反馈,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将学习状态、学习程度等信息,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伴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也会受到积极影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二、正反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研究现状

《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对正反馈的定义为“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1]。正反馈对人类,甚至所有生物的学习行为上都会有所影响。心理学上存在一种称为“反馈效应”的心理现象,它是指如果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那么这种对学习状况的了解将会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将正反馈应用于教学,主要体现为教师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经过观察,分析判断学生在已完成任务中的信息,给出正面积极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进入更良好的自我学习状态,通过自我诊断改善不足,获取学习上的进步。目前,许多教育研究者已经开始重视反馈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双反馈、多元反馈等许多教学模式。双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2]。二语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内在反馈(即输出促使句法构建和自我监控),而且需要得到外在反馈(即来自教师、同伴等外来形式的反馈)来纠正错误,重组输出。多元反馈教学法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原理的基础上,旨在让教师和学生双方能够在一个轻松、融洽、愉悦的氛围下开展教与学的活动,重点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媒体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元反馈[3]。

三、如何在教学中形成正反馈

正反馈主要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许多现代优秀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构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对学生形成正反馈可以有效地保证这些教学方法的顺利展开。在教学中形成正反馈,主要重视下面几点:

1.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被关注的。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实验,他将实验对象划分为4个小组:激励组每次在任务完成后都会得到较为客观的激励和表扬;训斥组在任务完成后都会被挑出各种问题受到训斥;被忽视组得不到任何回应和评价,只能旁观其他组获得评价的过程;而最后一个组不仅得不到评价,而且连旁观的机会都没有[4]。毫无疑问,激励组的表现最好。但是如果直观地将正反馈想象为一个正数,而负反馈想象成一个负数,那么被忽视组可以被想象为数值0。如果纯粹以数值进行比较,两个被忽视组的表现应该优于训斥组。但是实验结果恰好相反,训斥组的表现仅次于激励组,明显优于两个被忽视组。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有反馈总是优于无反馈的。究其根本,反馈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他的言行都会落入教师的观察中。在中国的高校里,研究生的各种约束都被弱化,例如专业、班级等集体组织形式在研究生阶段都已经名存实亡。这种形式的原本出发点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但监管体制的缺失造成学生更容易放纵自己。而教师通过不断地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存在于一个无形的约束网中,更能保证学生能够在良性的轨迹中前进。

2.对待学生态度要和蔼亲切,学生与教师关系密切,获取真正的反馈。众所周知,正面的激励性反馈比负面的批评性反馈效果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负反馈多于正反馈。中国受几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总会抱有一些严师出高徒的想法,这种行为常被解释为“只要对学生好,无论其是否接受,都要这样做”。但是现在的研究生大部分为90后或更晚,具有较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更适合在顺境下成长,很难接受逆耳的忠言,对于教师的批评会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因此正面积极的反馈更利于他们成长。无论一位教师怎样在教学中积极努力,总会存在被忽略的环节。而及时找到并弥补这些环节对教学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学生要和教师进行配合,及时找到这些问题。但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寡言少行,在课堂教学中尤为明显。需要教师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任何微弱的反馈,都做出及时正面的评价,将学生的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并以点带面地改善整个教学班级的课堂氛围。通过这种正反馈,拉近师生的距离,弱化代沟所形成的'文化差异,从学生中获取真正的反馈。

3.寻找学生的亮点,形成正反馈。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内容,具有较深刻的认知。因此在面临一个学生反复实践都不能掌握的内容,或者多个学生反复问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时,往往形成焦躁心理,认为教过的内容学生应该已经掌握。这种现象在青年教师中体现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平静下来,寻找学生的亮点。即使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带有错误的答案中总会出现一些亮点。首先抓住学生已经掌握的部分进行表扬,然后以婉转的语言给出改正错误的建议,最好告诉学生这样做下去一定能够成功。这种被称为“三明治”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形成积极踊跃发言的良好课堂氛围。以形成正反馈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很多类似于“中国学生不愿意发言”等传统思想中认为顽固的问题将会得到较好地解决。

四、正反馈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课堂上怎么实行正反馈。在课堂听说训练中,尽量对学生听懂的信息,以及学生尽最大努力表达出来的语言信息,给予正面积极肯定。反馈一定要及时,因为听和说都属于短暂性活动,间隔时间过长,正反馈的效果就会被削弱。而针对英语读写类的活动,对于语言运用较好的同学,除了课堂上要点名表扬,还要拿出来进行展示,如把写作中的优秀句型、用词,或者翻译中的准确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并形成历史记录,放到班级的公共空间中,增强正反馈影响的持续力。通过以上方法,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将及时反馈于长期目标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将正反馈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在实践环节怎么实现正反馈。在语言学习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提交的写作训练材料和翻译实践材料,则应侧重于对精确的语言信息点的正面反馈,让学生在感受到激励的同时,对语言有更深入的体会。写作或翻译实践材料的正反馈,要体现在对于每个好的用词或句型的肯定上。这在激励了学生语言学习热情的同时,通过正面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馈,帮助学生更深入彻底地理解语言学习,增强其语言运用的自信心,并增强对教师的信任,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五、总结

本文展开了研究生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将正反馈的思想融入教学以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本文不仅讨论了正反馈在教学中的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关注学生、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寻找亮点形成正反馈等实际方法。通过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实施,验证了正反馈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实际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S].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2]谭欣欣.双反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效应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99.

[3]李宁.多元反馈教学法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7):50-51.

[4]夏莺莺.浅议反馈效应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5,(07):65.

篇7: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能较好地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它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初二第一册第17课时,先在屏幕上放出做动作的图像而不发出声音,让学生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猜完后,出示正确答案,如“picking apples”、“climbing the ladder”等。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进入角色,兴趣倍增。在此情境中,既轻松地掌握了应学的`短语,又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意识和欲望。

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客观环境使学生们不可能像接触汉语一样时时接触到英语。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更感到枯燥。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dance”、“climb”、“swim”、“play basketball”等单词和短语时,教师边念单词或短语,边请学生看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把智力活动与体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借助多媒体进行“传、帮、带”,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能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

(《湖南教育》)

篇8: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尽最大努力,采取各种方法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简笔画是使语言活起来的一种好方法,其幽默、栩栩如生的画面,常令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一下便集中在有趣的画面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有利于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深受学生的欢迎。

简笔画(StickFigures)是一种直观教具。简笔画的意思是,用木棒式的直线组合成各种生动形象的图形。这些图形可以表示静止的或活动的物体,也可以表示静止活动的情景,非常形象和直观。简笔画有助于课文的整体教学。具体做法是,讲每篇课文前,先改编教材,即缩写课文、长篇故事改成故事梗概、剧本改写成短文。这样,被改写的课文既简单上口又容易被听懂。然后根据改写的课文内容,编绘一组简笔画。讲课时,边画边讲。遇到生词时,多勾勒几笔,达到了视听的目的。之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画和重点词语(每张画都有几个相应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所听到的内容,从而达到使学生张口说话的目的。由于简笔画为教学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语言情景,给学生创造了听、说训练的机会,还能减少和不使用母语,因此,有助于使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听说的能力。

简笔画有助于语音和语法的教学。如语音教学中[m][n][g][l]是难点,我就利用简笔画显示出每个音素的发音要领,帮助学生掌握这几个辅音的发音方法。由于简笔画一目了然地显现出人的口形所不能表示的发音部位,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发音的方法和特点。

简笔画用于词汇教学,能达到“精、妙、新、活”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地去学习语言。如,初中一册第41课,用简笔画进行father,mother,son,daughter,brother和sister的'词汇教学。第一步,将APictureofMyFamily画在黑板上,右边是Jim'sFamilyTree;第二步,让学生看图,使他们产生感性认识;第三步,老师讲述照片上人物,请学生看图猜出father,mother,son,daugher和sister的意思。由于有了图,很容易猜出意思;第四步,根据FamilyTree教生词和发音;第五步,用已学过的句型Who'sthat?What'shis(her)name?Canyouspelit?配合词汇进行反复操练直至掌握。这样做,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搞好简笔画教学并非易事。教师应该在上课前认真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容中可以利用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按照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和重点,合理地设计情景和构图。图的数量、位置及板书的安排,都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决不可上课时随心所欲,毫无准备地在黑板上作画。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

[1] [2]

篇9: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能较好地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的心理特点。它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初二第一册第17课时,先在屏幕上放出做动作的图像而不发出声音,让学生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猜完后,出示正确答案,如“picking apples”、“climbing the ladder”等。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进入角色,兴趣倍增。在此情境中,既轻松地掌握了应学的短语,又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意识和欲望。

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客观环境使学生们不可能像接触汉语一样时时接触到英语。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更感到枯燥。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dance”、“climb”、“swim”、“play basketball”等单词和短语时,教师边念单词或短语,边请学生看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把智力活动与体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借助多媒体进行“传、帮、带”,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能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

(《湖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篇10:CAI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CAI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德安一小  余翠萍

摘要: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所以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和电教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CAI能为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关键词:激活、直观、乐趣、整合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激活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感知、吸收和消化语言知识,许多教师都尽可能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辅手段。的确,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电化教学更直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但事实上,许多教师在使用CAI课件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不免会陷入误区。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在课件中引入大量优美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背景画面。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欣赏一些流行乐曲,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只是播放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课文结束时还是大量音乐的呈现,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理解课文和参加课堂活动。这样,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是在是音乐欣赏课。课件制作得很精美,音乐也很迷人,但课件设计者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用CAI课件的辅助作用替代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应用CAI课件激活英语教学呢?为此,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尝试把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新颖的课型、多媒体的动画音乐、大量的信息传输以及丰富的课堂活动,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课件做法。

一、活动准备

1、用多媒体播放卓别林在影片T中吃皮鞋的画面,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o is the man enjoying eating the shoes?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2、用多媒体展现卓别林幽默滑稽的“流浪汉”动画形象,请学生进行描述。

TRAMP-----A small black hat,A moustache,A tight jacket,Wide trousers,Oversized shoes

卓别林独特的银幕形象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课文教学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主题句,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从VCD截取的配有精彩画面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并要求他们归纳每段大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概括大意的能力,同时又不感觉枯燥乏味:

The 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    Basic facts about Chaplim

Para.2    Chaplin’s early life

Para.3    Chaplin’s acting style

Para.4    Chaplin’s silent films

Para.5    Chaplin’s later life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构建较详细的语义图像,笔者就每段内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操练活动,而且每张幻灯片都采用了卓别林形态各异、风趣幽默的电影剧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显示问题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从VCD中剪辑出的卓别林的“流浪汉”动画形象,学生们在观看他的独特装扮、在街上走路和拐弯处的滑稽的姿态时,都忍俊不禁。这时让他们回答问题,他们都会争先恐后、饶有兴趣地描绘他的电影形象。通过这种方式,卓别林的表演风格可以说已在学生们的脑海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Para.1    Chaplin’s silent films

Question:Why were his earliest films silent?

用多媒体播放卓别林的 片段,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Prar.2    Chaplin’s later life

Key words:

Later films:Not well received

Last years of life:Lived,Swizerland

Died,1997

Be honoured for

在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评价,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概括性的问题:

1)What kind of films did he act in?

2)What countries did he live in?In which country did he spend most of his life?

3)Besides acting in films,what else did he do?

4)Did he succeed by chance or through hard work?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him?

然后把卓别林主演的最具代表性的影片片名用表格呈现出来,做个简要介绍。最后用多媒体播放剪辑的电影片断Modern Times,让学生再次欣赏这位喜剧大师的精彩表演。

三、拓展活动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全面的理解。为了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形式,笔者采用了采访式的课堂活动。让一个学生戴上圆顶小礼帽,穿上小茄克衫、肥佬裤和特大皮鞋,加上一小撮胡子和一根手杖,扮演卓别林。所有其他的学生都扮演“记者”,对“卓别林”进行采访。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特别是有“记者”让“卓别林”重现其表演风格时,“卓别林”逼真的模仿给这堂阅读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堂课使笔者深有体会。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CAI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背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这一基本原则。否则,整个课件就会有哗众取宠或华而不实之嫌,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已在全国积极推进,在本次课改中,教师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我们广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篇11: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这一本质的.认识也使人们更加重视隐喻在外语教学(在我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文拟就从隐喻的本质出发.探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文化教学及阅读理解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作 者:吴春兰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隐喻   英语教学   词汇   文化   阅读理解  

篇12: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提供了色彩鲜艳的`画面、形象生活的情景和准确地道的语言,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密度得到不断加大,优化了教学效果.

作 者:吴小红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桐乡学院,浙江,桐乡,3145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34)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   导入   直观感知   操练技能  

篇13: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以美国心理学家帕尔美兹的<情感教学法>作为学习理论依据,简要地阐述了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点,对于缺少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又习惯于说母语的小学生将会大有裨益,对小学英语教师加紧学习和研究体态语并运用在课堂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 者:张小琴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师范分院英语系,山西运城,044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4 关键词:体态语 英语教学

篇14: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体态语是借助身体某部位的状态和动作来交流信息的无声语言系统,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眉语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符号向学生传播知识,但若巧妙地发挥体态语的作用,教育传播效果则更好。

一、体态语的类别

1、表情语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常常随着他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根据R、L・伯德惠斯戴尔研究,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一般来讲,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触摸其当时的心境。

2、眉目语

人体学研究专家认为:“人体用来发射信息的所有部分中,眼睛是最重要的部分……”眼睛在传递感情时往往离不开眉毛的配合,“眉开眼笑”“眉目传情”“眉来眼去”等成语正是对人的眉目语的'生动描写。

3、手势语

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类常用的体态语。翘拇指常表示“好”“第一”。在英国地区,人们表示“胜利”的手势是无名指和中指叉开形成一个英文字母“V”,其意为Victory(胜利)。OK(好,可以)的表示法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并接触,圈成字母“O”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

4、身姿语

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的动作所发射的信息,欧美人常有的耸肩的动作则表示“不在乎”或“我不知道”之意。

5、体距语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能反映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美国的霍尔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交流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四种距离区:亲密区、亲近区、社交区和公共区。

二、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协助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借助体态语来译述比起呆板地直接讲解词义效果要好得多。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swim”这个单词时,他没有马上讲出其意思,而是弯下腰,身体稍微向前倾,抬起头,双手向前伸出,然后沿着两侧向后划。看到老师那样形象的动作,许多学生兴奋地叫起来“游泳!”假如那位教师在写出swim这个单词后,马上讲出其词义,学生没有视觉和动作的印象,没有经过思考,当时只知道其词义为“游泳”,过后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了。又如,在教授“perfect”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读这个单词一边翘起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眼神。这种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的英语教授方法,能有效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获取反馈信息

一名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体态语捕捉反馈信息,并经过分析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改变授课方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现在普遍要求教师用英语来讲课,但有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教师如果对这些学生置之不理,只顾用英语讲自己的课,就会使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更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讲授知识难点而学生面露疑惑时,需要放慢语速或重复多遍,多用例子说明;当课堂气氛较沉闷时,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气氛活跃起来。

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在一个气氛活跃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发挥体态语的情感魅力,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当一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挥手与学生们打招呼,充满热情地说:“Now,let’s sing a song first,OK?”相信学生会很高兴,对这节课充满兴趣。又以体距语为例,课堂上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也没有离开讲台半步,给学生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当他提出问题时很少学生回应。所以,英语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都应该多走到学生区域内,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亲切,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响应,大胆用英语来回答。

4、控制教学

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教师其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中的90%是非语言的,由此可见,体态语在控制教学中的作用。上课时,一些有经验的外语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然后用目光扫视一遍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在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后才喊:“Let’s begin our lessonnow”。在讲课过程中,有些调皮的学生会搞一些小动作,或在细声讲话,一个责备的目光可以使这些学生得到警告,让他们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些外语老师对教学中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会用语言来制止,这样做可能会打断其他学生上课的思路,若处理不当还会伤害师生的感情,这是不可取的。

篇15: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拟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评析,概略阐述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中的作用,以期引起外语界同仁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

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本世纪初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直接法强调通过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外语教学,明确提出外语教学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虽然直接法已不那么时髦,但它的影响却相当广泛。

本世纪60年代,以英国学者为主,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登上了外语教学的“舞台”。交际法提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又摒弃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English Only Approach),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function)、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交际法影响颇大,它的倡导者和追随者则纷纷著书立说,来宣扬它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在外语教学界颇具影响的几本书。 Hubbard等人著的 A Training Course for TEFL 和Haycraft的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两本书根本没涉及到母语的作用,Harmer所著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只在4处偶尔提及,Gower和Walters合著的 A Teaching Practice Handbook没有提及母语的作用,却警告人们不要滥用母语。在一些称为“人本主义”(humanistic)教学著作中,如 Moskovitz的Caring and Shar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和Sterick的Teaching English a Way and Ways也没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与思维直接联系的。那么,有多少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完全脱离母语,而仅用外语思维来进行交际呢?

80年代以来,又有强调外语习得的说法,其代表人物克拉申曾讲过,学习的语言与习得的语言在人脑中是分别贮存并且分别运用的,而且从有意识地学习到的语言中不可能产生自发的语言,一个人要想习得语言,必须通过有意义的信号参加到交流信息的语言中去。由于上述种种理论影响,人们似乎可以得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结论。因此,外语课堂中不宜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上述诸理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的外语教学。60年代,直接法逐渐在我国试用,80年代,交际法又影响到我们的外语教学。客观地讲、这两种教学法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产生过积极影响,直接法使我们注意到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交际法使我们注意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这两种方法都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lifi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if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 English 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摩擦,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

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我们完全可以在外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只是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冲击,我们似乎把它淡忘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都在琢磨母语(本族语)和目的语(外语)有哪些异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讲:“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母语与思维的关系和外语与思维的关系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第二信号系统,在实现它的功能时,可以同母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但是讲到母语与思维和外语与思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须承认,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区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掌握母语与掌握外语的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所决定。一个人学习和掌握母语都是自幼开始的。幼儿学话的过程是和言语器官的成长、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也是和思维的过程相辅进行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进行的自觉过程。而作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完全不同。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了直接和牢固的联系。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直接法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下面我们再从翻译教学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和对比法(Contrastive Method)的使用中看母语的作用。翻译法名目较多,但我们可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用母语来教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在我国大中学校的外语教学中,翻译法所创建的翻译教学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翻译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外语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外语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和因而养成的一知半解的坏习惯。确切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大大发挥。其次,翻译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revolution”,“brave”,“work”,“minute”这些词时,只要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革命”、“勇敢”、“工作”、“分钟”,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就可着重讲解这些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但在教学中过多依赖翻译,教师就会觉得如果某一语言点未给学生译成母语,学生就不可真正理解。这样,也就忽视了两种语言形式语义语用方面的等值特征(translation equivalence),而一味求助于生硬的翻译,势必走上把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之路,这也是翻译法失宠的主要原因。无论如何,翻译法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这一点已为广大外语教师所接受。近年来,直接法、交际法、功能法(Functional Method)的出现把翻译法推向了对立面。然而大多数外语教师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冷静思考,不少教师在学习了新的教学法后,采取了折中法(Eclectic Method),在保留翻译法优点的基础上,广采各家之长,加强听说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tkinson谈到EFL教学中母语使用问题时,主要谈了对比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tabularasa),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他认为,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例如,英语中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互相对立,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汉语普通话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没有浊音,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而且成对出现,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外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用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去替代清浊的对立,也就能够读好浊音。

最后以人本主义教学法(Humanistic Approach)谈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Student Centred Approach)。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发展人的价值观,加深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对人类感情要有敏感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解释某一语法项目(如动词的时态)而类似结构母语中又没有时,授课中,尤其给较差的学生作个别辅导时,母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这场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有无作用的讨论中,我们的结论是: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

篇16:简笔画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简笔画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方式能使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当前多媒体教学在城市学校已广泛应用,但在农村学校很多教师还没有电脑、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不可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就是望“媒”兴叹了。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英语,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能够开发智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益,增强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下面谈一下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简笔画的一点体会,让广大在农村教学、没有现代化条件的同行们借鉴一下。

一、简笔画的特点和作用

简笔画简洁、快速、生动、逼真,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效教学形式,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有效教学手段。课堂上边讲边画,视听结合,能够迅速地给学生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画面简洁,画法简单

简笔画是运用点、线、园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成的图画,教师可在几秒钟内完成。如讲授PEP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词,简单几笔画出各种小动物,孩子的兴趣有了,积极性高了,十几个单词很快记住了。 这一特点使简笔画具有简单、易学、易画、概括性强等教学优势。

2、随用随画,使用方便

教师不必准备教具,不必带教具进教室,用时只需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几笔就能画下所需要的教学图画。因此,教学简笔画一定是随用随画,这一特点是简笔画使用方便这一教学优势的具体表现。

3、与板书相协调

简笔画是整堂课板书的一部分,教师画画时必须考虑与其他画面或板书相协调,不得随意画。这一特点可使画与画之间的安排系统有序,整堂课的板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这样的简笔画才有使用率高、用途广泛的教学优势。

4、简笔画有其可参与性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直观性的事物和可操作性的事物,两者之间后者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小学生们也不例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简笔画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在自己的示范下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参与绘画,并结合口语练习,在这种互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简笔画形象直观地学习单词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否则听、说、读、写都无法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学生记单词是个难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地讲解和机械地记忆单词,会使学生感觉学起来毫无趣味。所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一环。而简笔画的引入恰好对学生理解单词、记忆单词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在讲授PEP三年级下册Unit 4水果单词时,教师先简单地在黑板上画出各种水果的轮廓,再呈现这些单词,然后让学生来认读单词、张贴图画。这样,既直观又形象,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理解、掌握了单词。此时,我们还可以进行教学延伸:Draw an orange.Colour it orange. Draw….Colour….简单几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了语言学习的乐趣,更显示了简笔画对英语教学的辅助魅力。

三、利用简笔画再现情境,教授句型与课文

在生活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是一种最有效也最直接的好方法。可是,对于外语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现实情况却并不那么乐观。首先,我们没有学英语的语言环境;有限的一些英语活动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只有极少量的学生才能参与。那么,怎么办呢?简笔画可以帮忙。

一幅幅简单的画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入课堂;加上一点想象力,学生就犹如置身于生活之中,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有时由于要操练的内容较多,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我们可利用简笔画快捷、易绘的特点,针对教学的需要灵活绘制,分解教学难点,化整为零,让学生一步一步扩大知识量,由浅入深地学习。

例如我在教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B部分时,先画出起床、吃早饭、上学、上课、回家、看电视、睡觉几幅图,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进行问答: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for….反复跟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集体复述、分角色实际操练和对话表演等,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解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学生视听说的能力。学完之后,大部分同学光看图片基本上就能把课文复述出来了。

应用简笔画辅助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使师生适当“离开”课本,把语言的知识性和交际性相结合,而且还能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给英语课堂增添无限的魅力。此外通过简笔画教学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手的灵活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对于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师来说,巧妙运用简笔画,避免了无现代教学手段的短处,使学生同样的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篇17: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 张丽丽

摘 要: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技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教学 组织形式 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真正合作与民主的气氛。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己重视合作并将用于教学情景中,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已十分淡薄,所存无几。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Small 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Group Processing)--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学式等等。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 Winkins)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2、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1)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2)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3)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在口语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际场合恰当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在口语教学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 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机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出 Structures(初学者,老师给出Structures)这便是合作学习的开始,然后围绕Structures进行会话。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的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 Role play表演中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还有一个收获是改变了课堂教学人数多的格局,通过分组把班级看作是由几个组组成的个体,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以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合作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SB2(B),Unit 15 A Famous Detective 时,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个合作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How can you connect a gun with a locked metal ch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4、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初中和高中的写作目标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五级的“目标总体描述”对“写”的要求是:“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下面将课内合作写作所遵循的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 ( joint negotiation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 (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 ( 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 ( 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在《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 (6):7.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2):20.

[4]叶芗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优秀论文增刊):42-43.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32-133.

[6]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26.

[7]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04.

[8]孙钱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34.

[9]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8):13.

篇18:句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句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句型教学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认识到它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坚持练习,就会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 者:孙宇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刊 名:内蒙古电大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句型   英语教学   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体态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挥课堂观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浅析论文

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的论文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作用探析论文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的论文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Seminar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