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
一、
明洁 神往 视线 吸引 窗帘 壮丽
二、
1. chèn 2. pàn 3. rěn 4. shènɡ
三、
湛蓝 漂浮 美丽 碧绿 希望平静
四、
1. 纯净 2. 雄伟 3. 圣地
五、
1. 白云映衬 显得越发纯净 对照 显得更加明洁
2. 让人神往 紧紧吸引 久久不忍移开
3. 隆冬 盛夏 蓝晶晶的
依山而建 雄伟 壮丽
六、示例: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喜欢的理由:几个动词的运用,把拉萨天空的“蓝”描绘的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七、
5 2 4 1 3
【拓展提高】
八、1. 示例:
(1)粉红 橙黄 天蓝
(2)大大方方 红红火火 兢兢业业
2. 示例:小姑娘头上的发卷
3. 红菊花真美啊!
4. 茎 叶子 花朵 花朵
课文原文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赏析
本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的总起部分;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的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以拉萨的自然景物做好衬托;其中第一句,极写拉萨之高,可引用李白诗句《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帮助感受这种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拉萨地势之高。
篇2: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
一、用“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表示选第一个,B表示选第二个)
A rěn B zhàn A jīng B shèng B lián B pàn
二、照样子,先给偏旁组字,再组词。
吵 争吵 沾 沾水
抄 抄写 店 小店
三、把城市和它的美称用线连起来
重庆 山城
昆明 春城
哈尔滨 冰城
南京 石头城
济南 泉城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碰到蓝天 摸到蓝天 可以洗脸 越发纯净 更加明洁
2、湛蓝 纯净 明洁 神往 吸引 久久不忍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模糊 分明
闷热 凉爽
2、“一年四季很模糊,一天四季倒分明。”
3、(1)气候 天空
(2)一
(3)蓝宝石 蓝缎子 透蓝光洁
篇3:蒲公英同步练习答案
蒲公英同步练习答案
一、
花瓣 嘱咐 富翁 堡垒 绒球 迷惑 沙漠 得意 竞相开放 随风飘荡
二、
pō 湖泊 shù 数学xiánɡ 投降 bó 停泊 shǔ 数数jiànɡ 降落
三、示例:
波光粼粼 金色平静 金光闪闪 亲切 认真 茁壮 自由
四、
要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 金光闪闪的沙漠 干死了 波光粼粼的湖面 被淹死了 黑黝黝的泥土里 茁壮成长并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示例:
交警叔叔嘱咐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遵守交通规则。
【拓展提高】
七、
1. 5 2 3 茎长 4 5 叶绿
2. 我家有一盆冬青草,它茎长,叶绿。
蒲公英课文原文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哪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蒲公英简介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小学语文课文蒲公英知识点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
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
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
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篇4:西湖同步练习答案
西湖同步练习答案
一、
杭州 轻柔 明净 秀美典雅 悠扬 掩映 犹如 连绵起伏
二、
锦绣 棉 棉花 仙境 镜 镜子
拂动 佛 仿佛 眺望 逃 逃跑
犹如 优 优秀 怡人 抬 抬头
三、
和谐 动人 时尚 古朴
四、
1. D 2. B 3. E
五、
1. 明珠 连绵起伏 一山绿 一山青 一山浓 一山淡
平静 硕大的眼镜
2. 晃动 倒影 仙境
3. 明月 轻风 湖水 华灯 琴声 泛舟 溶化
六、示例:
1. 初升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红灯笼挂在天上。
2. 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湖中,宛如一个大玉盘。
3. 雪花落在松树的树顶上,仿佛给松树戴了一顶白帽子。
【拓展提高】
八、
1.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
2. 不但……而且……
无论……都……
3. 清晰 顿时 宁静
4. 早晨 黄昏 晴天 雨天
九、示例:
水光山色 落花流水 乐山乐水 山清水秀 细水长流 水波不兴 碧波荡漾
《西湖》课文原文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杭州西湖简介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篇5: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的描写以及对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
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类型
自读教学方法讨论,点拨主要教具
1直接描写拉萨天空“蓝”
2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蓝直接描写:
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4可以发出声音(听觉),把你的视线凝结景物衬托:1白云2草地3布达拉宫4拉萨城三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篇6:拉萨的天空现代文阅读答案
拉萨的天空现代文阅读答案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篮)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应)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 ] A.蓝天上有水,可以用来洗脸。
B.表现拉萨的山很高,人离天很近。
C.为了形象地说明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3.我知道“拉萨”这个词在藏语中的意思是:
4.照样子写句子。
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官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不管……还是……总是……
参考答案:
1.划掉:篮 应
2.C
3.圣地
4.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按时到校。(答案不唯一)
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8、理清文章条理
9、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
10、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理解的解答技巧
阅读全文,掌握一般思路。在回答阅读理解时,学生应首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注意标题(中)、开头段(视图)、结束段(结论)和每段第一句(主题句),理清文字的脉络,了解基本概要,不要花时间在困难的词语上。每次仔细阅读一段时,都应及时总结其含义。
第一类型,给自然段标序号。这类题的做题方法是找出自然段的标志。即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都有空两格,让学生在空两格的地方,标上序号①、②、③……一般用带圆圈的数字标注,标到数字几,它就是有几个自然段。这类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连续几个不够一行的句子或者说一行就是一段的自然段,不要漏标。
第二类型,数一数文章有几句话。它分两种类型:其一,要求数一数文章总共有几句话;第二种类型,要求数一数文章中某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做题方法是由段落的开头,向后面找表示一句话结束的标志,一句话结束的标志有: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一般句号居多,找到一个句号给他标上数字1,找到几几个就标到几,然后在后面答有几句话。这类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数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也要数哦。
篇7:《望岳》同步练习及答案
《望岳》同步练习及答案
默写《望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作者是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自号“ 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的气势和____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____,________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____、____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____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衬托____。
4、“钟”在这里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________。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____,____”和孔子“ 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9、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
1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岱宗_____齐鲁_____造化_____
阴阳_____荡胸_____会当_____
夫______青______钟______入______
眦______凌______览______曾______
12、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14、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
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八】
1、唐杜甫子美少陵野老诗史
2、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薄暮鸟归
3、泰山之高峻连绵
4、积聚、汇聚人格化神奇秀丽
5、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的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忍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1)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2)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9、示例(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0、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11。泰山;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天地自然;
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应当,一定要;虚词,无实义;
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聚集;收入眼里,看到;眼眶;登临,登上;俯视;通“层”
12、D 13、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14、C
篇8:古诗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古诗四首的同步练习及答案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风飘絮()秦hu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4分)
①感时花溅泪,。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3分)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2分)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2分)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2分)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3分)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夸张。(2分)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3分)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3分)
23、片断写作练习:(40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古诗四首》参考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
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强求一致。
〖参考答案
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联想与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 生物同步练习试题
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