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7929917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临床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常见培养基的用途,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临床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常见培养基的用途,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临床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常见培养基的用途
问题: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巧克力培养基
b.伊红一美蓝培养基
c.亚碲酸钾培养基
d.沙保培养基
e.疱肉培养基
其他的陪养基各培养什么样的微生物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a.巧克力培养基:脑膜炎球菌
b.伊红一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
c.亚碲酸钾培养基:白喉杆菌
d.沙保培养基:真菌
e.疱肉培养基:厌氧细菌
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按所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类:应用肉汤、马铃薯汁等天然成分配制的,称为天然培养基;应用化学药品配成并标明成分的,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化学试剂中的培养基,大多为合成培养基 。由于液体培养基不易长期保管,现在均改制成粉末。培养基由于配制的原料不同,使用要求不同,而贮存保管方面也稍有不同。一般培养基在受热、吸潮后,易被细菌污染或分解变质,因此一般培养基必须防潮、避光、阴凉处保存。对一些需严格灭菌的培养基(如组织培养基),较长时间的贮存,必须放在2-6摄氏度的冰箱内。
篇2: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细菌鉴定程序
问题:不属分离鉴定细菌程序的是
a.细菌分离培养
b.直接形态学检查
c.生化反应
d.抗原和毒力检测
e.血清中特异抗体检测
请针对这道题给予讲解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因血清中特异抗体检测查不能用来鉴定细菌。
致病细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1、涂片镜检:鉴别在形态学上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
2、分离培养:以获复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
3、生化试验:依据不同致病菌具不同的酶系催化其代谢活动,通过鉴定酶系来达到细菌鉴定的目的。
4、血清学试验:采用已知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来鉴定细菌。
篇3: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关于L型细菌
问题:l型细菌指什么?细菌无细胞壁能生存吗?专性需氧菌举例?
答复:关于l型细菌
细菌l型最早由klieneberger发现,他于1935年从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有一种微小的菌落,当时认为是一种支原体,并命名为l1(以他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而定)。随后发现其它细菌也能分离出细菌l型,用青霉素、溶菌酶等在体外可诱导细菌l型的产生,并证明细菌l型在无细胞壁的情况下仍能生长繁殖。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造成的。细菌胞壁的缺失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但人工诱导的频率远比自发为高。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细菌转变成细菌l型,这可能是细菌抵抗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方式,zykin对鼠疫耶尔森氏菌l型进行了的研究,结果表明:蚤和蜱体内持续存在的鼠疫耶尔森氏菌能转变成细菌l型,并能持续生存几年之久,当这些细菌l型回复成细菌型后,可引起感染。domingue对一些曾用过抗生素的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检查,96%的患者可分离出多形性l型细菌,这些细菌经培养后又可回复成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链球菌。
l型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凡有细菌的地方皆有l型细菌存在,如土壤、水溪、动物器官及人体组织等。研究证实:病原性微生物的l型仍可保留有一定的毒力,具有致病性。
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而呈高度多形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大小不一,l型细菌大多数染成革兰氏阴性。各种细菌l型有一个共同的致病特点。即引起多组织的间质性炎症。细菌变为l型致病性有所减弱,但在一定条件下l型又可复为细菌型,引起病情加重。变形后的细菌其形态、培养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以致查不出病原使许多病人贻误诊治。临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作细菌l型的专门培养。
篇4: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化生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化生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
b.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
c.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
d.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e.胆石症时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提示的是组织变化,而不是同源的细胞之间的增生转变,故不符合化生。
化生指一种分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化生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而是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的结果(重新程序化)。
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通常只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化生主要见于慢性刺激作用下的上皮组织。如慢性宫颈炎时,宫颈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相关名词
化生:metaplasia
重新程序化:reprogramming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asia
篇5: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2)肽聚糖的结构
(3)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3.细菌特殊结构
(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2)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2)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
(2)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
3.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消毒与灭菌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
2.物理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2)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
3.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五、噬菌体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
(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
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
(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耐药质粒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
(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2.细菌的致病性
(1)细菌的毒力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
(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细菌感染的来源
(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篇6: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2)肽聚糖的结构
(3)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3.细菌特殊结构
(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2)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三、细菌的生理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2)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
(2)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
3.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消毒与灭菌
1.基本概念
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
2.物理灭菌法
(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2)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
3.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五、噬菌体
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
(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
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
(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
(2)耐药质粒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
(2)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2.细菌的致病性
(1)细菌的毒力
(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3.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
(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4.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细菌感染的来源
(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细菌学诊断
(1)标本的采集原则
(2)检验程序
2.血清学诊断
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2)人工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
九、球菌
1.葡萄球菌属
(1)形态、染色和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2.链球菌属
(1)形态、染色和分类
(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
(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
3.肺炎链球菌
(1)形态和染色
(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4.脑膜炎奈瑟菌
(1)生物学性状
(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
5.淋病奈瑟菌
(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防治原则
篇7: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常见肾功能检查的评价
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常见肾功能检查的评价
问题:慢性肾炎5年,近年出现衰弱,无力尿少,水肿较前加重,并有轻度贫血。血压160/100mmhg,在下列检查中应首选哪一项
a.尿浓缩试验
b.psp排泄试验
c.肌酐清除率
d.血尿氮浓度
e.血肌酐浓度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a.尿浓缩试验:反映肾小管功能。
b.psp排泄试验:科研工作使用。
c.肌酐清除率:临床常用,但需收集一定时间尿液,易于出错、重复性不佳。
d.血尿氮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评估肾滤过率的偏差较大。高蛋白饮食、循环血容量不足、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bun水平上升;低蛋白饮食、肝功能受损者,bun水平低下。
e.血肌酐浓度:临床常用,但受种族、性别、年龄、营养状态等因素影响,并且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因肾小管分泌肌酐的增多而降低了scr反映肾功能状态的敏感性。
临床执业医师《微生物学》辅导:常见培养基的用途(共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