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2-12-06 06:36:42 作者:你在說什麼哦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你在說什麼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

《晋书列传第十九》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①,而以德业名知。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官。由是得违敦难,论者以此贵之。

咸和初,除尚书郎。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固辞不就。朝廷将欲征之,裕知不得已,乃求为王舒抚军长史。舒薨,除吏部郎,不就。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司空郗鉴请为长史,诏征秘书监,皆以疾辞。复除东阳太守。寻征侍中,不就。还剡山,有肥遁之志。有以问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沈冥②,何以过此!”成帝崩,裕赴山陵,事毕便还。诸人相与追之,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至方山不相及。刘刺驹唬骸拔胰攵,正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

裕虽不博学,论难甚精。尝问谢万云:“未见《四本论》③,君试为言之。”万叙说既毕,裕以傅嘏④为长,于是构辞数百言,精义入微,闻者皆嗟味之。裕尝以人不须广学,正应以礼让为先,故终日静默,无所修综,而物自宗焉。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在东山久之,复征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经年敦逼,并无所就。御史中丞周闵奏裕及谢安违诏累载,并应有罪,禁锢终身,诏书贳⑤之。或问裕曰:“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邪?”裕曰:“虽屡辞王命,非敢为高也。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私计故耳。”年六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注]①放:即阮放,东晋名臣,“江左八达”之一。②沈冥:指隐居之士。③《四本论》:讨论才性同异的文章。④傅嘏:晋朝尚书,曾论才性同。⑤贳:赦免。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得违敦难 违:避开,躲避

B.少时去职 少:年轻,年少

C.而物自宗焉 宗:尊崇,敬仰

D.必有所资 资:凭借的本钱,依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阮裕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弱冠辟太宰掾②复以公事免官③除吏部郎,不就

④还剡山,有肥遁之志⑤构辞数百言,精义入微

⑥吾少无宦情

A.③④⑥ B.①③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裕富有才能,但大将军王敦被阮裕的假象迷惑而疏远了阮裕,阮裕因此没有受到王敦叛乱的牵连,为此阮裕受到人们的称赞。

B.阮裕无意功名,无为官之心,有遁世隐居之志向,王羲之认为只有古代那些隐士才可以和阮裕相提并论,刘匆捕匀钤T奚筒灰选

C.有人曾经想借阮裕的好车安葬母亲但又不敢开口,阮裕知道后把车烧掉了,认为如果拥有好车而他人不敢借,留着车子也没有用。

D.阮裕多次辞官,如曾经推辞了从事中郎、吏部郎、侍中、秘书监等官职,但也曾多次出仕,阮裕说自己出仕不是本意,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4分)

译文:

(2)复除东阳太守。寻征侍中,不就。(3分)

译文:

(3)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邪?(3分)

篇2: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

1.选BB项,少:不久。

2.选A①②句讲的是阮裕的官职任免情况,⑤句讲的是阮裕“论难甚精”。这三句和阮裕淡泊名利无关。

3.选BB项,“相提并论”错,原文是说“何以过此”,意即“超不过阮裕”。

4.(1)阮裕认为王敦有谋反的野心,于是整天喝酒,通过纵酒的方式废弃职事。(关键点:“不臣”“废”)

(2)他又被任命为东阳太守。不久他被征召任命为侍中,没有就任。(关键点:“除”“寻”“就”)

(3)您屡屡推辞征召任命,却担任两个郡的长官,为什么呢?(关键点:“辞”“宰”“邪”)

篇3: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

阮裕,字思旷,才识宏大畅达比不上阮放,但凭借德行与功业出了名。二十岁被征召做了太宰掾。大将军王敦任命他做主簿,他很受王敦的赏识。阮裕认为王敦有谋反的野心,于是整天喝酒,通过纵酒的方式废弃职事。王敦认为阮裕不是当世有真实才能的人,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就让他出外做溧阳令,又借公事免了他的官。阮裕因此避开了王敦谋反带来的灾难,谈论的人因为这很看重他。

咸和初年,阮裕被任命为尚书郎。当时经历了王敦之乱,朝野一派凋敝景象,阮裕于是弃官回家,居住在会稽剡县。司徒王导邀请他做从事中郎,他坚决推辞没有就任。朝廷准备征召任用他,阮裕知道这次推辞不了,就请求做王舒的抚军长史。王舒死后,阮裕被授为吏部郎,他没有就任。阮裕回家乡后又被任命为临海太守,不久又辞去官职。司空郗鉴请他做长史,皇帝下诏征召他做秘书监,他都以生病为借口推辞了。他又被任命为东阳太守。不久他被征召任命为侍中,没有就任。阮裕回到剡山,有遁世隐居的志向。有人问王羲之对阮裕这个人怎么看,王羲之说:“这个人不看重近在身边的`荣辱名利,即使古代有名的隐士,也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成帝驾崩,阮裕来到陵前祭奠,祭奠完毕就往回走。众人都来追逐他,阮裕也知道这些世俗之人一定会追逐自己,于是迅速离开,阮裕到了方山,那些人才没有追上他。刘闯ぬ舅担骸拔业蕉边去,只能停在安石渚的下游,不敢再挨近阮裕身边。”

阮裕的学问虽然不广博,论辩却十分精湛。他曾请教谢万说:“我没有读过《四本论》,请您为我讲一下。”谢万叙说完后,阮裕却认为傅嘏的观点比较好,于是撰写了一篇数百字的文章,对《四本论》的精义论述得细致具体,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不已。阮裕曾经认为人们没有必要广泛地学习,而应以礼让为先,所以他整天静默,不学习研究任何事情,但周围人都尊崇他。他在剡县时曾有一辆好车,别人借用没有不答应的。有一个人要安葬母亲,想借他的车用但又不敢说出来。后来阮裕听说了,叹口气说:“我有车却使别人不敢向我借用,这车还有什么用!”于是让人把车烧掉了。

阮裕在东山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又被征召为散骑常侍,担任国子祭酒之职。多年来被敦促催逼,他都没有就任。御史中丞周闵上奏说阮裕和谢安连年违背诏命,应该治罪,禁锢终身,皇帝下诏赦免了他们。有人问阮裕:“您屡屡推辞征召任命,却担任两个郡的长官,为什么呢?”阮裕说:“虽然几次推辞掉皇上的任命,但不敢自视清高。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向,又没有谋生的本领,既然不能靠耕地过活,必然要寻找别的生活依靠,因而恭顺地做了二郡的长官。哪里是为了展示才能?只是为自己的生计打算罢了。”阮裕六十二岁那年去世。

篇4:晋书·列传第十五阅读及答案

晋书·列传第十五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暾,字长升,正直有父风。太康初为博士,会议齐王攸之国,加崇典礼,暾与诸博士坐议迕旨。武帝大怒,收暾等付廷尉。会赦得出,免官。

后为酸枣令,转侍御史。会司徒王浑主簿刘舆狱辞连暾,将收付廷尉。浑不欲使府有过,欲距劾自举之。与暾更相曲直,浑怒,便逊位还第。暾乃奏浑曰:谨按司徒王浑,蒙国厚恩,备位鼎司,不能上佐天子,调和阴阳,下遂万物之宜,使卿大夫各得其所。敢因刘舆拒扞诏使,私欲大府兴长狱讼。既兴刑狱,怨怼而退,举动轻速,无大臣之节,请免浑官。诸闻暾此奏者,皆叹美之。

暾迁太原内史,赵王伦篡位,假征虏将军,不受,与三王共举义。惠帝复阼,暾为左丞,正色立朝,三台清肃。寻兼御史中丞,奏免尚书仆射、东安公繇及王粹、董艾等十余人。朝廷嘉之,遂即真。

及惠帝之幸长安也,留暾守洛阳。河间王颙遣使鸩羊皇后,暾乃与留台仆射荀籓、河南尹周馥等上表,理后无罪。颙见表,大怒,遣陈颜、吕朗率骑五千收暾,暾东奔高密王略。会刘根作逆,略以暾为大都督,加镇军将军讨根。暾战失利,还洛。至酸枣,值东海王越奉迎大驾。及帝还洛,羊后反宫。后遣使谢暾曰:赖刘司隶忠诚之志,得有今日。以旧勋复封爵,加光禄大夫。

王弥入洛,百官歼焉。弥以暾乡里宿望,故免于难。暾因说弥曰:今英雄竞起,九州幅裂,有不世之功者,宇内不容。将军自兴兵已来,何攻不克,何战不胜,而复与刘曜不协,宜思文种之祸,以范蠡为师。且将军可无帝王之意,东王本州,以观时势,上可以混一天下,下可以成鼎峙之事,岂失孙、刘乎!蒯通有言,将军宜图之。弥以为然,使暾于青州,与曹嶷谋,且征之。暾至东阿,为石勒游骑所获,见弥与嶷书而大怒,乃杀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议齐王攸之国 会:举行盟会

B.谨按司徒王浑 按:检举弹劾

C.及惠帝之幸长安也 幸:帝王驾临

D.而复与刘矅不协 协:和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暾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欲距劾自举之 ②假征虏将军,不受,与三王共举义

③暾为左丞,正色立朝,三台清肃 ④暾乃与留台仆射荀藩、河南尹周馥等上表,理后无罪⑤暾东奔高密王略 ⑥至酸枣,值东海王越奉迎大驾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暾为官遭挫折,他在担任博士一职时,因与其他多位博士谈论政事言论不当而获罪;担任侍御史时,受司徒王浑主簿刘舆的供词牵连,将被交付廷尉治罪。

B.刘暾口才出众,他罢免王浑官职的奏章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王弥进入洛阳后,刘暾劝说王弥要向范蠡学习,还要有称霸一方的雄心,他的这番话得到了王弥的认同。

C.刘暾因善于治理政务和为人忠诚而获得褒奖。刘暾担任左丞、兼任御史中丞时,敢于管理,得到朝廷的表扬;羊皇后遭人毒杀,依靠刘暾的忠诚才转危为安,刘暾也因此获得嘉奖。

D.刘暾带兵打仗不力。刘根作乱,刘暾以大都督加镇军将军身份率军讨伐刘根,失利,退回洛阳;为守护洛阳,王弥委派刘暾带兵出击打叛军,不敌,刘暾阵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弥入洛,百官歼焉。弥以暾乡里宿望,故免于难。

(2)弥以为然,使暾于青州,与曹嶷谋,且征之。

参考答案:

1.A

2.D

3.D

4.

(1)王弥进入洛阳,大多数官员被杀。王弥因为刘暾在乡里平日的声望,所以刘暾免于受害。

(2)王弥认为有理,派遣刘暾去青州,与曹嶷谋划,且任用他。

篇5:《晋书祖逖列传》阅读答案

《晋书祖逖列传》阅读答案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①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②,该③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④世才具。         (节选自《晋书 祖逖列传》)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②书记:泛指书籍。③该:广博,完备。④赞:辅佐,帮助。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然轻财好 侠(    )           (2)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    )

2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年 十 四 五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

23.祖逖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21.(2分)(1)轻视,看轻 (2)用来(每小题1分)

22.(2分)年 十 四 五/ 犹 未 知 书 /诸 兄 每 忧 之(句读两处,每处1分;读错倒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3.(2分)略(示例:想读书,何时都不晚;要报效国家,需广泛阅读,提升才干;等等)

篇6:《晋书列传第二十二》阅读答案

《晋书列传第二十二》阅读答案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动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潭为庐江,延已为准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以父墓毁去官。寻除尚书郎。

永宁初,出为郏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渚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剌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及甘卓讨馥,百姓奔散。甘卓尝为东海王越所捕,下令敢有匿者诛之,卓投潭而免。及此役也,卓遣人求之曰:“华侯安在?吾甘扬威使也。”谭答不知,遗绢二匹以遣之。使反,告卓。卓曰:“此华侯也。”‘复求之,谭已亡矣。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建兴初,元帝为命镇东军谘祭酒。谭博学多通,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名曰《辨道》,上笺进之,帝亲自览焉。转丞相军谘祭酒,领郡大中正。谭荐干宝、范珧于朝,乃上笺求退曰:“谭闻霸主远听,以求才为务;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谭自登清显,出入二载,执笔无赞事之功,拾遗无补阙之绩;过在纳言,暗于举善,狂冠未宾,复乏谋策。年向七十,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不听。久之,加散骑常侍,屡以疾辞。及王敦作逆,谭疾甚,不能入省,坐免,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忧去职    忧:担忧。    B. 出为郏令    出:(官员)外调。

C.使反,告卓    反:返回。    D.狂寇未宾    宾:归顺。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谭异而存之,遂见升擢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

C.在府无事,乃著书三十卷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僚属量身,以审己为分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谭一岁时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养大成人,他少时勤奋好学,已表现出论辩的才华。

B.华谭为官司能荐贤举能,并获得了“知人”的好名声,他先后举荐过张延、干宝等人。

C.华谭为官体恤百姓,卓有政绩,两次升任庐江内史;又为政谨严,常因此得罪上司。

D.华谭学识渊博,曾因著《辩道》而得到元帝常识,他又因职务清闲,多次提出辞职。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扬州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滨友之礼。(3分)

(2)谭不悟荣旨,露檄远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4分)

(3)志力日衰,素餐无劳,实宜辞退。(3分)

试题答案:

三、(9分,每小题3分)

8.A(这里指母亲的丧事)

9.A(均为连词,表承接。B分别为:介词,依照,根据;副词,于是。C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才。D分别为:介词,用,把;连词,表目的,相当于“而”)

10.D(“因职务清闲”错)

11.(10分)

(1)(3分)扬州刺史周浚推荐他做从事史,喜爱他的才能和器局,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引”、“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句式,各1分)

(2)(4分)华谭不明白顾荣的心意,到处公开声讨他,极力指责他的不是,因此被顾荣怨恨。(“悟”、“露檄”、“非”、“为荣所怨”被动句式,各1分)

(3)(3分)心志、精力一天天减退,白白地享受俸禄没有功劳,确实应该退位。(“日”、“素餐”、“宜”,各1分)

篇7:《晋书·阳裕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晋书·阳裕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阳裕,字士伦,右北平无终人也。少孤,兄弟皆早亡,单茕独立,虽宗族无能识者,惟叔父耽幼而奇之,曰:“此儿非惟吾门之标秀,乃佐时之良器也。”刺史和演辟为主簿。王浚领州,转治中从事,忌而不能任。石勒既克蓟城,问枣嵩曰:“幽州人士,谁最可者?”嵩曰:“燕国刘翰,德素长者。北平阳裕,干事之才。”勒曰:“若如君言,王公何以不任?”嵩曰:“王公由不能任,所以为明公擒也。”勒方任之,裕乃微服潜遁。时鲜卑单于段眷为晋骠骑大将军、辽西公,雅好人物,虚心延裕,裕乃应之,甚见尊重。段辽与皝相攻,裕谏曰:“臣闻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慕容与国世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连兵构怨凋残百姓臣恐祸害之兴将由于此愿两追前失使国家有太山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辽不从。出为燕郡太守。石季龙克令支,裕以郡降,拜北平太守,征为尚书左丞。裕以左丞领征东麻秋司马。秋败,裕为军人所执,将诣皝。皝素闻裕名,即命释其囚,拜郎中令,迁大将军左司马。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皆豫其谋,皝甚器重之。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阁,皆裕之规模。裕虽仕皝日近,宠秩在旧人之右,性谦恭清俭,刚简慈笃,虽历居朝端,若布衣之士。士大夫流亡羁绝者,莫不经营收葬,存恤孤遗,士无贤不肖皆倾身待之,是以所在推仰。初,范阳卢谌每称之曰:“吾及晋之清平,历观朝士多矣,忠清简毅,笃信义烈,如阳士伦者,实亦未几。”及死,皝甚悼之,时年六十二。(选自《晋书·阳裕传》,有删改)

译文:

阳裕,字士伦,是右北平无终人。(阳裕)少时父母双亡,兄弟都早年死去,孤单无依,独自一人生活,即使是宗族之内也无人能知道他的才能,只有叔父阳耽在他小时候就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不仅是我们一门的出色人才,而且是辅佐时世的杰出人才。”刺史和演征召他为主簿。王浚兼管本州时,阳裕改任治中从事,王浚因忌恨阳裕而不能任用他。石勒攻克蓟城后,问枣嵩说:“幽州人士,谁最可任用?”枣嵩答道:“燕国刘翰,一向是道德高尚的长者。北平阳裕,有干事的才能。”石勒问:“如果像你所说,王浚为何不任用他?”枣嵩答:“由于王浚不能任用他,所以被明公您得到了。”石勒正要任用阳裕,阳裕却身穿普通人的服装潜逃了。当时鲜卑单于段眷任晋朝骠骑大将军、辽西公,一向喜爱人才,虚心招请阳裕,阳裕于是应召,很受尊重。段辽与慕容皝交战,阳裕劝谏说:“我听说对邻国亲善仁义,是立国的法宝。慕容氏与我们国家世代缔结婚姻,再说慕容皝是品德高尚的君主,不应集结军队结仇,使百姓受害。我担心祸害的兴起,将由于此举。希望双方追悔先前的`错误,使国家如泰山般安稳,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段辽不听从。阳裕出任燕郡太守。石季龙攻克令支,阳裕率领全郡投降,被任命为北平太守,后征召为尚书左丞。阳裕以左丞的身份兼任征东将军麻秋的司马。麻秋兵败,阳裕被军人拘捕,将见慕容皝。慕容皝一向听说阳裕的名声,立即命人放开阳裕,任命他为郎中令,后升任大将军左司马。东破高句丽,北灭宇文归,都是阳裕预先谋划的,慕容皝很器重他。等到迁都和龙时,阳裕颇有巧妙的构想,慕容皝所建的城池宫阁,都由阳裕设计规划。阳裕虽然在慕容皝身边任职日见亲近,官阶在旧臣之上,但谦恭俭约,刚直仁慈,虽然位居朝廷高官,(还是)如同平民百姓。对于流亡客死的士大夫,阳裕无不收葬善后,恤养遗孤,无论贤愚之士都倾心待他,因此他在任职之地都受到推崇敬仰。当初,范阳人卢谌经常称赞阳裕说:“我在晋朝清平之世,一一观察了许多朝士,忠毅清俭,诚信重义如同阳士伦这样的,实在没见几人。”阳裕去世时,慕容皝深表哀悼,死时六十二岁。

篇8:阮裕焚车阅读及答案参考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 )⑷遂焚之( )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24.⑴想 ⑵都 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⑷车

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晋书王接传》阅读答案

晋书·王羲之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书袁宏传阅读理解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与《晋书陶潜传》比较阅读答案

《旧唐书?列传》阅读答案

晋书陶潜传翻译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毕诚传》阅读答案

《宋史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酷吏列传》阅读答案

《元史·列传六十五》阅读答案

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阮裕传晋书列传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