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第2篇:浅谈“主体式”教学模式在美术课中的运用第3篇: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第4篇: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第5篇:英语中教学方法有哪些第6篇:阅读教学中主体式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第7篇: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第8篇: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第9篇:词汇模式理论在英语篇章理解中的运用第10篇:双主教学模式在英语语音训练中的应用第11篇: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第12篇: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论文第13篇:食品包装设计中黑白模式的运用论文第14篇: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第15篇:幼师在教学中能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第16篇: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论文第17篇:技校英语中presentation的运用第18篇: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第19篇: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第20篇:商务谈判中英语条件句的运用
篇1: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
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本文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前提下,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归纳为主观模式与客观模式,并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其所包含的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概述与分析,以期对英语教学者的工作有所借鉴.
作 者:余磊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刊 名:商情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2009 “”(17) 分类号: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主观模式 客观模式篇2:浅谈“主体式”教学模式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浅谈“主体式”教学模式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季小洁美术课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是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翻开现在的高中美术课本,还是那几个内容:《外国雕塑欣赏》、《外国建筑艺术欣赏》、《外国绘画欣赏》、《外国工艺美术欣赏》等。如何将这些看似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运用“主体式教学模式”,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确立主体意识。
A、运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手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良好开端。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欣赏外国绘画时,有一节课讲“构图”,我举的例子都是些漫画。首先学生们对漫画是相当感兴趣的,其次有部分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漫画构图的知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练习。通过这堂他们都比较有学习欲望的课,学生们学到不少知识,不但知道了什么是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斜线构图,对称、均衡构图等,学习和掌握了这些构图的基本形式和规律。更了解到这些看似简单的画面中竟然有如此的奥妙。不同的构图形式可以表达出画者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举一反三,学生在欣赏一些名画的过程中也就能体会到“构图”的巧妙之处。
B、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除内容的选择之外,课堂的气氛营造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调节,都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比如上《外国雕塑欣赏》,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我特意去雕塑公园拍的录像,学生们虽然都很熟悉那个地方,但是在课堂上能看见这些熟悉的雕塑被拍成了录像,还被配上了动听的音乐,又有另外一种享受的乐趣。他们都很兴奋。课堂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烈起来了。
《自己漫画像》一课中,为了避免单一的教与学,我提议进行一个小游戏。请学生自愿组成两组,每组3人。另外请一个学生做模特。规则:每组一人上台,在规定的时间内画模特的.脸部,时间到换人,以接力的方式在一分钟内完成一幅漫画肖像。在这个游戏中要求了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也是漫画肖像的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奠定主体意识。
现有的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传授知识。但是如果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设立合理的教学环节,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外国雕塑欣赏》的时候,我简单介绍了雕塑的造型是表达雕塑家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然后我不局限在单纯的书本作品欣赏,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雕塑的情感表达,为了把学生的目光投向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我提出让他们分组完成雕塑的造型练习。经过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决定因地制宜,用自己的肢体来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把自己想象成一尊雕塑,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思想像开闸之水,创意作品形式多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戏剧人生》中讲到人物造型和服装的设计,单纯的讲解和图片欣赏是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的。我尝试着给他们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零碎布料,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揣摩人物性格特点,在模特身上动手设计。这些看似简单的设计作品,却能表现出人物性格,表示出国度,时代,民族特点,表现演出的季节,时间,地点等,再加上学生们的设计夸张,使人物更具有了戏剧色彩。
三、学、练结合,增强主体意识。
高中美术欣赏课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作品上,也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独立进行设计,学、练结合。教师在这个环节只是以辅导为主,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情发挥。
在《自己的漫画像》这一节课中,学生们从来没接触过漫画肖像的画法,我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了漫画肖像的几个要点:夸张、抓住对象特点等。
在课堂练习的时候,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能根据我讲的要点就可以了,画的是同班同学。同学们情绪高涨,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卖力地描绘着。最后的作业总的都还不错,有的笔法虽然都很稚嫩,但是都能抓住对象的特点,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夸张。看了画面,大体就知道画的是谁了。整个过程都是学生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完成的。
上完《外国建筑欣赏》之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请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之后早就跃跃欲试。既然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思想的舞台,他们当然格外卖力,分组制作出了一个个别致的模型。虽然有些制作得比较粗糙,但是我想,如果是经过他们认真设计和创造的,就是一个好的作品。
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升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在“主体式”教学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例在《漫画教学》一课中,我把各组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面对那么新颖和精彩的画面时,由衷地发出赞叹。但是也有不少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还上台来指正、修改。在这些评价说理中,大家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去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
文章来源:两栖行者工作室
篇3: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
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
[作者] 陆平
[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题型来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不失为
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而教师 采用的题型不外乎这样两种:主观题型与客观题
型。主观题型可以自由回答,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由于这种 题型的评判掺入
了评判人的主观因素,因而评判的结果不客观,也难以一致。而客观题具有单一
的标准答案, 评分快而客观。主观题型的形式有结构题、问答题、阐述题、图
示题、作文题等。客观题型的形式有选择题、是非题、配对题、填空题等等。
目前这两种题型不仅仅用于测试中,而且还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尤 其
用于语言的学习、知识的复习以及言语的.表达功能上。由于这两种题型的功能不
同,其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 尽相同。因而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主客观题型,对
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客观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而它有如下的功能:
学习功能 与传统的先传授知识、后给出题型进行检测的做法相反,教师以
抛砖引玉的方式先给出题型, 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凭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
知识加以分析和推断,尝试着去做题,或大胆地猜题。然后教 师再进行知识点
的讲解。这种先做试题、后传授知识的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提
高学习效果。 请看以下例句:
①_________is a person who p
[1] [2] [3] [4] [5] [6]
篇4: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
试析主、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功用
[作者] 陆平
[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题型来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不失为
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而教师 采用的题型不外乎这样两种:主观题型与客观题
型。主观题型可以自由回答,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由于这种 题型的评判掺入
了评判人的主观因素,因而评判的结果不客观,也难以一致。而客观题具有单一
的标准答案, 评分快而客观。主观题型的形式有结构题、问答题、阐述题、图
示题、作文题等。客观题型的形式有选择题、是非题、配对题、填空题等等。
目前这两种题型不仅仅用于测试中,而且还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尤 其
用于语言的学习、知识的复习以及言语的表达功能上。由于这两种题型的功能不
同,其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 尽相同。因而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主客观题型,对
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客观题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客观题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而它有如下的功能:
学习功能 与传统的先传授知识、后给出题型进行检测的做法相反,教师以
抛砖引玉的方式先给出题型, 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凭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
知识加以分析和推断,尝试着去做题,或大胆地猜题。然后教 师再进行知识点
的讲解。这种先做试题、后传授知识的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提
高学习效果。 请看以下例句:
①_________is a person who paid an official visit to someplace.
a. Doctor b.Inspector
c. Headmaster d.Mayor
此句为定义句,学生通过阅读句子可作出正确的选项为b。
②The children__________across the road without looking tothe right
and left.
a.rushed b.sang
c.talked d.drove
在此句句子中,即使学生不认识rushed一词,通过阅读句中之意,采用排
除法,也可完成此句。
③I thought I wasn't___________ever to see you again.
a.likely b.possible
c.probable d.able
对于此句,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 比较了It is possible(probable) for
sb. to do sth.句型的 用法和be able to do sth. 词组的用法,从而确定正
确答案为a。
④My wish is_____________an engineer.
a.to become b.becoming
c.become d.to have become
句中wish是未来要实现的事情,而动词不定式一般式则表示未来的行为。
以上各句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
开动了脑筋,启动了思维。随 后,教师在给出正确答案之后,对题目中的知识
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或举例,或给出更多的题目让学生做,以 巩固学生对新知
识的掌握。
检测功能 有时客观题的应用是以边授课边检测的形式出现。如语音教学中
的辨音练习:
①He is sleeping.
a.He is slipping. b.He is sleeping.
c.He is sweeping. d.She is weeping.
听力课中的单句和 篇章练习:
②Did Mary go to New York by train?
a.No, she didn't. She drove.
b.Yes, Mary went to New York.
c.She went last night.
d.Yes, she'll go by train.
或让学生先听一段文字或短文,再做是非题或选择题。阅读课中,教师给学
生一篇或几篇文章,让学生在 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完成文后的是非题或选择题。
这种边学边检查的授课方法,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的 掌握情况,及时采
取对策。
复习功能 在复习课中,教师采用客观题可重点地复习某一知识点,也可较
系统地、全面地复习整个知识 面。采用选择题对词汇、语法和课文中的语言要
点的复习,可相应地扩大词汇量,提高词语的辨析能力,掌握 和巩固语法结构,
增强对语句、语意的理解。运用选择题和是非题,加强对文章阅读的理解等等。
由于客观题型均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因而它还可作为学生课外的辅助练习,
为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了方 便。
2.客观题型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1)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于先传授语言知识,然后用各种题型检测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用这 种方法施教,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地接受信息并按
教师的旨意反馈信息(即完成教师为了要检测某一知识点而设 计的练习题)的
状态。被动地接受信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施教
方法,即教师 在讲解语言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做含有知识点的客观性题目,引
出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得出自己的答案。也许他的答
案是错的,但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反而加深了
[1] [2] 下一页
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更主要的 是学生在学习上赢得了主动。由于学而知不足,反过来又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
(2)能提高学生的辨异力
客观题型中的选择题可用来检测学生对词义、句义或语义方面的辨异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 同义词的区别、某些语言或语法要点的相同与不
同之处来教学生辨异。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点上,学生对语言 要点的分辨力还
只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一旦这些语言或语法要点与其它干扰选项一起出现,学
生的判断能力 往往会受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辨异力,除了教师对语言要点
作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外,学生做大量的辨析题 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可采用客观
题型中的选择题。只有学生亲自对各类选项加以仔细分析和比较,从中判断出 正
确的选项,其辨异力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稳固、可靠的理性认识阶段。如以下
例句:
①__________something to drink now?
a.Do you like b.Would you like
c.Can you like d.Could you like
选项a.Do you like … ?用来询问是否经常喜欢某事,而选项b.Would you
like…?则是询问说话当时是 否喜欢某一具体的事物。
②This pen doesn't write smoothly. You may try________thatone.
a.to write b.to write with
c.writing d.writing with
句中try后面可跟不定式或动名词作宾语,但意义不同。当try后面用不定
式时,表示“设法去做某事”, 而当try后用动名词时, 则表示“试一试某种
方法”或“试一试做某件事”。 显然句中正确选项应是d,意为 ”…你可以试
试那支笔“。
③―May I know who's calling?
―__________
a.I'm Mary. b.This is Mary.
c.That's Mary. d.Are you John?
此对话是打电话用语,当对方问是谁打来的电话时,汉语中说:”我是玛
丽。“但英语中不能说:”I am
Mary.“要说:”This is Mary. “或:”It is Mary.“或:”This/It is
Mary speaking.“也可省略成: ”Mary speaking.“
选择题中的干扰选项越近似,辨异难度越大。通过做辨析选择题,学生提高
了分辩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语 言内含的理解。
(3)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用阅读理解 篇章或综合选择填空来提高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无论是 篇章的阅读还是综合填空,都要求学生充分理解
和把握文中所阐述的内容,分析和研判文中的隐含之意,以及 根据所阐述的内
容推断未来的事实。
3.客观题型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由于客观性题型大多以选择题、是非题、选择填空题等形式出现,其答案已
包含在选项中,学生只要通过 判断选出正确选项即可。尽管这样做给答题与评
分带来了方便,但不可否认,它封住了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口 。原本可以让学
生来表达的思想,现已让专家事先按要求设计了出来,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局限在
对与错的狭窄 范围内。
(2)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客观题型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力,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学习英语就要学习英 语知识,掌握英语言语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学习
需要形象思维,言语的学习需要想象、创造。如果学生的想象 力被固锁在教师
预先设置的框架里,那么学生的自我创造力也就受到了束缚。
(3)施教单一,不利于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如一味地采用客观题型教学,反而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使教学变
相地沦为教师满堂灌的一种手 段。由于依赖客观题
上一页 [1] [2]
篇5:英语中教学方法有哪些
十大英语教学方法
1、童话剧教学法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英语课堂上,当学生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2、情景教学法
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3、音乐,律动教学法
英语教学蕴含在 “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
4、直拼教学法
它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我们还给每一个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小手势,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
5、联想教学法
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6、语言经验教学法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就会更好。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7、三维重现教学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所以老师应当利用不同的失误将课堂的内容加以重复。
8、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全英文教学:给学生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让其习惯于英文的听说及直接用英文进行思考,改掉在头脑里进行二次翻译的过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语的发音习惯及语感,像母语一样的直接反应,形英语思维,说出标准的英文。
9、自然教学法
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因此,英语课堂环境创设得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像掌握母语(中文)一样,掌握英语。
10、全身反应法
为学生学习的几乎每一句英语,都配上了生动的动作,让学生们边说英语,边用动作将其含义表达出来。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犹如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英语。
成为一个好的英语老师
1. 提问的时候不要过于直接,要引发学生思考
就如上面提到的,教师在提问学生是否喜欢某种食物时,不要直接问:“ Do you like
apples?” 可以换成 “What kind of foods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it?”这样的形式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2. 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设计时,只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而且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多给予学生鼓励,培养班级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 问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不要频繁的提问,要保证每一次提问都是有目的,有内容方面的设计的,问题过多只会使得学生产生疲乏,体会不到提问的乐趣。教师在提问时,不要使得课堂氛围太严肃,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要让他们害怕被提问。
篇6:阅读教学中主体式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中“主体式教学模式”初探
人们正处于一个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我们就要进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 为参与国际竞争行列,我国的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以前的教育,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装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人性。把学生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一个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委和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作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我们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至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就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发现“主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是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的和目标。明确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能将传统的“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追”现象变为“师生之间迎面而行的相遇问题”,将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做到师生双方都目标明确呢?
以学定教,是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他从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又让学生汇报知道了此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学《捞铁牛》一课时,我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出他从课题知道了什么,一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事的文章。”我又追问:“写什么事呢?”“写捞铁牛的事。”“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是谁捞铁牛?”“为什么捞?”“怎么捞?”“捞的结果怎样?”在学《西门豹》时,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西门豹。我想知道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了他的什么事?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最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梳理,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它就成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上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二、把握原则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例中,由于学生 想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努力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为了使汇报或复习时更加方便,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作上记号,还可以在记号旁作上必要的批注。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画上问号或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还发现了新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汇报读书情况时,充分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让中、差生多表演,优、良学生来补充。为了增加学生们动口的机会,就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说。遇到有争论性的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要尽量让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进行指导:说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用自己的观点去驳倒别人的观点。如在给《科利亚的木匣》分段时,学生为“妈妈带着科利亚离开,四年后,妈妈又带着他回来”的四、五两自然段是分在“埋木匣”中,还是归在“挖木匣”中发生争论。一学生说:“1-3自然段,就已经把‘埋木匣’说清楚了,4、5自然段是为‘挖木匣’作铺垫,应该归到‘挖木匣’中。”在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7》的“作文练习一“中,“晚上,我做了个梦:向日葵长得又高又大......”与“过了几天 ,向日葵真的长出来了,......”谁排在先谁排在后发生争论时,一学生抓住“晚上”和“真的”两词说:“‘晚上’是指星期天的晚上,与前面联系紧密,应该排在前面;‘真的’相当于果然,在预料之中,应该在梦的后面。”解释得多好哇!学生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学会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爬山虎的脚》后,我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我还想知道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刚长出来是嫩红的,过几天就变成嫩绿的了?”我用植物学上的知识给他们作了解释。一学生又问:“爬山虎的果实是什么样儿?”这一问题,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忽略了,我说:“我也没见过爬山虎,让我们翻一下资料,解决它吧。”下课后,一学生拿出他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找起来(以前学自然时,一学生问蜈蚣是什么动物,这样做过)。不少学生都拥过来,争着看。这样,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而且还学会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而今,我班学生知道一篇课文要学写什么,为什么写,还要学习怎样写。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们就按照那些问题试着去预习。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优、良的比例增大了,消除了不合格现象。
第三、讲究方法
1、讲究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特点编排的。我们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法,让一篇篇的课文“活起来”,“趣起来”,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课文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课时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根据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特点,以及课时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曼谷的小象》的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摹仿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和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小象聪明、乖巧、可爱的特点。在预习《会摇尾巴的狼》,《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角色对比,初步体会角色特点。在《珍贵的教科书》的第三课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使学生充分体会战争环境中读书条件的艰苦和指导员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有的课文预习课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师精心设计的图表来把握结构,理解内容。如《人民大会堂》、《颐和园》、《高大的皂荚树》......
2、讲究过程管理和调控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饱满的热忱投入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快、兴奋、和谐的状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对他的这种举动给予肯定,让他们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加大信息反馈量,要善于把握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达成的目标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矫正、巩固,把学生的失误和失误积累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教学中还要有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必要时可把学生按好、中、差分成一些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带动、互相牵制,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讲究单元测试的评、析方法。
单元测试是学完一单元后,对本单元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检测的一种形式。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都有来源于外界对他们的看法。小学生可塑性大,为了减小思维定势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因此单元测试的评、析一定要讲究方法。如何进行评价呢?
(1)师生都要有正确的考试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让学生成才。学习是为了掌握方法,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考试划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缺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2)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轻学生由于考试而带来的心理负担。(3)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4)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调节功能。考试后教师可把试题分门别类,根据各种题型的失误情况,认真分析试卷,让师生都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采取弥补措施,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还可以公布优、良、合格、不合格的人数比例来激励学生团结奋进,努力拼搏。
总之,只要我们以人为本,精心经营,就能打造出教育品牌。
[阅读教学中主体式教学模式初探(教学论文)]
篇7: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1.想象一下未来有一天你也能用英语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自然交流,别人都可以成为英语达人,你也一样可以做到!
2.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英语的机会。
英语用得越多,你就越想学英语。如果你发现一个新学的单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一部美剧,你就会想学更多的单词。
3.多和其他人聊有关英语的话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你会发现人们经常聊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会越聊越兴奋,甚至回到家中了还在回想当时聊的内容。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4.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结合系统的学习计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学习英语之前要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培训机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篇8: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怎么学习英语
字母及音标
英语的26个字母是最基本的,学习英语就从最基础的字母开始记忆。另外,就是学习音标,48个音标要会读会认。
单词的记忆
英语词汇数量多,意思也非常地丰富,而且大家需要懂得每个单词的使用方法,而且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大家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可以通过循环记忆法、构词记忆法、语境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
多方面练习
词汇量掌握了之后就可以进行语法的学习,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的训练都是不能忽视的。
开口说英语
学英语靠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还是需要多多进行语感的培养,需要主动说英语,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如果可以用英语就用英语,习惯了语言表达的思维之后,就可以脱口而出。当然,也可以找外教老师来学习。
培养好兴趣
其实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非常需要创造更好的英文环境,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原声电视剧(英剧,美剧)或者看英文电影,可以花点时间去模仿外国人的语气及表达方式,或者听听英文歌曲,这些都是学习英语非常可靠且有效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1.想象一下未来有一天你也能用英语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自然交流,别人都可以成为英语达人,你也一样可以做到!
2.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英语的机会。
英语用得越多,你就越想学英语。如果你发现一个新学的单词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一部美剧,你就会想学更多的单词。
3.多和其他人聊有关英语的话题。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你会发现人们经常聊到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会越聊越兴奋,甚至回到家中了还在回想当时聊的内容。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4.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结合系统的学习计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学习英语之前要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培训机构,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篇9:词汇模式理论在英语篇章理解中的运用
词汇模式理论在英语篇章理解中的运用
介绍了一种新的.衔接理论--侯易(Hoey)的词汇模式理论,列举了词汇复现的分类,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模式掌握语篇结构的方法,说明了词汇模式理论对篇章学习的指导意义.
作 者:钱铭 QIAN Ming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英语系,江苏,盐城,224000 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8 8(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词汇模式 词汇复现 篇章篇10:双主教学模式在英语语音训练中的应用
双主教学模式在英语语音训练中的应用
一、我国大学生英语语音现状 目前,随着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我国英语学习者总体语音面貌正在不断得到改观,但基本状况还不是特别令人满意.有很多学了六年英语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学毕业生的语音基础还比较差.
作 者:单丽枫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26)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11: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摘要】律动教学法是一种带动、引导学生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抽象的内涵和情感,以自身的理解、领悟为基点,外化为具体的肢体动作的教学方式。在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把握律动教学法的内涵,明确其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以音乐表达的情感为依据,从难到易地设计肢体动作,避免误区,妥善运用,最终达到激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音乐教学
最新的教育改革提出,中小学生的日常培养,除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音乐、绘画等人文学科,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亦指出,广大音乐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趣味性、形象性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符合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应深刻理解律动教学的内涵,积极探索、尝试、创新律动教学的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律动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音乐的抽象内涵
音乐所承载的感情和内涵较为抽象,单纯视觉、听觉上的学习效果较为有限,从而阻碍了学生理解、掌握音乐的程度和进度。针对这一问题,放眼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无论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还是奥尔夫的节奏教学,都强调用身体动作去理解、再现音乐的情感和内涵。著名的音乐学家柯达伊亦认为,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与身体律动相互转化。律动教学作为一种可将抽象的音乐内涵与具体的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实现抽象音乐内涵与具体肢体动作间的转化,让学生在简单、直接的舞动当中,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营造轻松、趣味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环境氛围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达到预期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施教的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律动是一种轻松、活泼的娱乐方式,也是学生表达对音乐理解和感悟的最直接的方法,加之儿童青少年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较强,因而深受广大学子的热衷和喜爱。因此,充分运用律动教学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活跃度、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音乐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律动的机会,充分利用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使抽象、困难的音乐学习转化为轻松、趣味性的肢体语言的探索和表达,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
二、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律动教学法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的简称,是由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提出的一种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在聆听旋律、体验节奏的过程中,引导、促进其视觉、听觉、情感、运动及思维的内在联动,使学生在简单、直观的肢体律动体验中表达自身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活力,从而达到培养其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目的。由于体态律动教学法较为简单、直观,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够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已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广大音乐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深入理解、挖掘律动教学法的内涵,丰富肢体动作的设计方式,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三、增强律动教学法实效性的措施
(一)动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实施律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肢体动作的设计必须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学生对于简单肢体动作的学习速度较快,可收到整齐的反应和理想的效果,简单肢体动作阶段形成的成就感可提升学生对于高难度肢体动作的接受、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部分肢体协调能力存在一定欠缺的学生,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拉低整体的'学习进度,还容易导致挫败心理的产生,影响后续的学习和进步。总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思路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是广大音乐教师必须牢记和坚持的一大原则。
(二)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吸取素材
音乐本身即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因此,在运用律动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亦必须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吸取素材。一般来说,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如人物轻快的步伐,喜悦的表情,或者白鹅走路时左摇右摆的形象等。对于来自生活的律动素材,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亲身体验经历或者拥有一定的见闻积累,因而更容易把握和领会。比如由于学生亲身体验过划船游玩的乐趣,因而在演绎《划船歌》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这也启示广大音乐教师,律动教学法的顺利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因此,平时要注意要求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事先对可能涉及的模仿形象形成一定的意象积累,从而为提升律动教学法的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学生对于歌曲内涵、感情的深入理解和挖掘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音乐,包含的情感、内涵不同,涉及的模仿形象亦存在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表现模仿形象的能力以其对于音乐内涵及情感的理解为基础。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挖掘越是深入,表现模仿形象的拿捏就越是精准和恰到好处。比如对于《月之故乡》这首歌曲,如果学生能够深入地挖掘到歌词背后饱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就可能产生深深地共鸣感,从而在展现肢体动作的过程中更精准到位地把控自身的动作和表情。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歌曲中包含的情感,为律动环节的高效、顺利进行铺就情感上的基垫。
(四)时刻以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及创新能力为目的
虽然音乐教学中的律动多是根据歌曲的内容,对于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模仿组合,但目的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模仿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及整合、创新的能力。因此,不管学生模仿人物动作或者动物形象的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只要尚未练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都不能算作律动教学的成功。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整合、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对形象的精准模仿为基础。广大音乐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其在参与、体验律动的过程中,提升模仿形象的水平,为练就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做好积累和铺垫。
(五)避免误区,正确运用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于音乐教学当中。但当前存在几处应用误区。一是很多教师认为律动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氛围的功效,于是频繁地应用,结果课堂是热闹了,但教学目标未达成,导致与律动教学法的应用初衷相违背;二是很多教师混淆了舞蹈与律动的概念,认为律动就是舞蹈。实质上,律动是对于音乐本质的一种外化和体现,与舞蹈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区别。广大音乐教师应明确律动教学法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配合教学目标妥善应用;充分认清律动的本质和内涵,避免与舞蹈混为一谈。从而避免误区,正确地运用和发挥律动教学法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李林岚.音乐课堂律动教学的运用与实践[J].音乐天地,2008(12):13-14.
篇1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且高质量地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实施的基础与关键,建筑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建筑效益的高低都与建筑工程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实现建筑工程的基本功能和方位的目标。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所以工程管理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就要求着建筑工程管理要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对提高管理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意义
1.1实现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
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建筑工程包含着很多方面,它包括工程考察、设计、实施、验收、运行等多环节,因此这么复杂的结构中就必须要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水平是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首要工作,从而提升一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让它能够在市场行业中长久立足。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它的管理经验也在逐渐积累,这也就意味着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水平的逐渐创新与提高,进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打好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坚实的保障。
1.2优化资源的'配置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了建筑工程的全部,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对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且这种创新打破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单一性,将管理方式向多样化发展,比如建筑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案,相应的选择施工材料与设备,并且也可以根据施工的性质与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使用一些激励制度,并且加强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行,充分调动与加强企业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性的潜力,确保员工在施工中能够做到规范操作,保证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的问题。
1.3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也在要求着建筑企业的创新,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的创新也就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创新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和完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降低企业的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1创新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对建筑工程管理要有创新的观念,建筑工程管理不应该是停止的,而是要对建筑工程管理做到不断创新,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创新完善企业工程的管理。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对工程利用相关方之间做到有效的处理与协调,确立项目的管理目标,这种管理目标包括成本目标、安全目标、工期目标与质量目标,并且项目合同中具体条款的实施与落实要确保的。保证管理目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要注重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安全之间的关系,针对四个目标来制定优化管理方案,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2.2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
要实现建筑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就要对企业管理实现创新性的改进,在工程项目中明确企业、工程项目、员工的责任,对建筑工程中各个方面做到有效地协调,全面改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企业内部责任体制是建筑企业要注重明确的,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机构来实现责任体质的明确,并且这种方法也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独立法人的地位,增强企业控股的重要程度。并且建筑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以此来规避市场风险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施工的合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工程的管理能力。
2.3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应该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由于现代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并且也与很多的学科领域有接触,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以大量的科学性的信息作为自己的管理依据,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工程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工程管理在打破传统管理体系的模式下创新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并且这种管理模式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的工程管理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数字和掌握工程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是他们要熟练掌握的,这样就能把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2.4创新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为企业增强生命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关键。建筑企业在企业的文化发展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要重视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加强企业文化机制的创新。企业文化机制的构架与创新主要包括文化目标机制、传播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扩大建筑企业文化机制的影响力,同时也要重视创新阶段的实时转换,借鉴别的企业文化创新的优点,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实现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合理创新,为企业的稳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面对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带来的压力,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创新企业工程管理观念、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体制、创新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以及创新建筑企业文化,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推动企业的稳定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新宇.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2010(31)
[2]许伟柱.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2)
[3]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
篇13:食品包装设计中黑白模式的运用论文
食品包装设计中黑白模式的运用论文
一、黑白包装的食品文化蕴意
黑色、白色这2种普通的颜色,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之后也逐渐有了其一般性意义的文化含义,但在特定行业领域,黑白无彩色文化含义会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类型人群心中产生不同的认知,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上。因为本质上,文化只是文明的表现形式,而文明来源于人们认同的价值观,所以,文化是承载着、表现着价值观的人们语言、行为的综合体。既然文化只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则不可避免地具有南北差异、东西方差异和古今差异,且一直都具有兼收并蓄和博览众长的动态特性。同理,对于黑白包装所体现的食品文化也一直是个变化的过程,需要采用动态的、开放的眼光来分析。严格来说,现阶段国内的食品包装或食品行业都不够重视文化战略。市场上所呈现的食品包装,一般都是从消费者的心理结构和生理结构方面着手,把人类的五感(视、嗅、听、味、触)及食物本身的属性放在食品包装设计的首位,在“色香味俱全”的思想指导下往往强调包装的“色”,即从视觉上引起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这种包装思想和模式其实是最基本的,因为包装的食品本质上为商品,需要随着供求关系的调整而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上的消费,这迫使食品包装必须与时俱进地迎合此种消费观念,甚至引领消费观。从表象上看,与五彩缤纷的现有包装相比,黑白包装明显带着创新文化的标签,虽然黑白食品包装不能满足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但黑白食品包装所呈现着的“酷”、“炫”等个性标签及潮流文化,能使其很好地迎合部分特定的消费阶层。
从传统饮食文化看,饮食的最高境界为酌情,即讲究情调优雅、艺术化氛围,这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3个方面。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语:美食不如美器,意思是说美食如果有美器的衬托,就是美上加美。这句话对人们的启示是“器”承载的是其本身的艺术美和文化美,最高的饮食文化境界并不只是为了“味”这种层次的追求,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怡情,那就需要“器”的配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包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意境,单在绘画中就有墨分五色一说:一种颜色可以把事物多彩变化的效果完美地呈现出来。从文化的蕴意上说,黑白模式的食品包装带来的“五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通感”,唤起了人们内心潜在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认同感。食品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当把黑、白这2种普通但含有神秘感的颜色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结合在一起,形成黑白包装模式时,就会产生特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二、黑白模式的食品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食品作为特殊的生活必备品,在对其进行包装时,除了要保证食品如何能安全、高效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之外,还应该在包装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和心理、文化需求。食品包装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设计,需要根据有形因素(感官可感受到的形体、图案、材质等)和无形因素(民族固有的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别,所以包装设计很难说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包装颜色的运用同样如此,不存在绝对的禁忌色和永远受欢迎的颜色,这同样需要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迫使人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再加以运用。根据文化的差异,案例以中外分开的形式进行考察,并兼顾包装设计方法,进行黑白模式的分类研究。
1国外成功案例研究
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主要着眼于其本身色彩,如雪、新鲜牛奶及百合花的颜色。西方人认为白色是高雅、坦率、纯洁的象征,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黑色虽然在西方的文化中带有很多负面的意思,但是作为一种神秘的色彩,经常被用在现代的包装中。黑白模式在国外的食品包装中应用范围非常广,值得人们学习和思考。
1)黑白表现本源的品质感。这类食品的包装是为了给人一种品质感的享受,所以在设计时会采用简洁的设计,选择与品类相关的图形、元素,再融合与产品个性相符的字体或色彩来表现。麦当劳产品选用纯白色作为包装色彩,使产品更有品质感,见图1。有些食品一般是选用透明的容器来盛装的,本身的色彩就可以引起味觉的联想,因此一般也会选用简单的设计元素来增加其品质感,在这里黑白就成了其首选的元素。西班牙FruitaBlanch有机水果包装设计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见图2。
2)黑白在包装系列化中的应用。包装系列化是一个企业对自己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产品采用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包装设计形式。颜色包装系列法中色彩是区分产品不同性质的代码,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产品中的不同品种、味道、香型或者是规格。同时,在系列化包装中的应用也显示了黑白模式的强大生命力。瑞典Koberg香肠包装就很好地采用了色彩系列法,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口味,经典黑色的运用并没有叫顾客觉得在味觉上的不适合,反而提升了其品牌的形象,见图3。
3)黑、白在对应法中的应用。对应法是指采用与商品的种种特性相同、相似或者模拟的方法来构思包装设计,使顾客看到后就能联想到商品本身的特征、形象,使包装品与商品产生对应关系。对应法爆谷包装见图4,里面采用白色与产品本身的颜色相对应,外表采用黑色搭配,使得顾客在看到此包装时会立马联想到干净、卫生、健康的爆谷。
4)黑、白在仿古法中的应用。仿古法是将一些古老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今天仍然还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物在包装上再现,以满足人们对先祖的思念,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心理。摇滚风唱片面包包装见图5,面包店开张前的店面是一家摇滚唱片公司,面包店主为了纪念原来的店面就特意设计了这款包装,使得包装产生了一种怀旧的特点。
5)黑、白在仿生法中的应用。仿生法是指依照生物(动物、植物、人体)的色彩、材料、质地、效果来设计包装品,使包装品具有生物的形态、结构、特质的相似性,从而给消费者以生命、活力、生机等感受。牛奶包装见图6,就是采用仿造大自然中的竹编、树皮、麦草、麻绳的纹理来设计牛奶的包装,使顾客在看到包装时会联想到牛奶的有机、纯天然。
2国内食品包装中的初步应用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意识的不断变化,色彩心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黑白作为食品包装禁忌色的限制,也逐渐被打破,相反成为一股新鲜的空气进入了人们的视觉,逐渐被顾客认同。目前黑白模式在中国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已经从点向面扩散,从饮品向食品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应法和系列法的应用中。相信随着包装技术的提高和人们色彩心理喜好的变化,黑白模式在国内食品包装的应用中也会有一席之地。1)在对应法中的应用。黑白对应法是目前在国内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这类食品原材料的颜色一般为黑色或者是白色,在包装时会选用食物原来的颜色作为主题色,再附加一些搭配色,例如黑豆、黑米、牛奶等一般会采用这种设计方法,见图7。2)在系列法中的应用。系列法在国内的应用也比较多,虽然见不到像国外纯黑白色的包装,但是在市面上已经有了以黑色为主题附加一些其他色彩的设计。口水娃的青豆包装见图8,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国内外黑白模式在食品包装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黑白模式在国外食品包装设计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而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两者在包装设计技术上有很大的差别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对色彩语言模式的认知。西方世界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对白色有着很多心理上的认同感;黑色虽然在西方有着沉重的含义,但由于黑色本身的神秘感也越来越受到青年一代的追捧。在国内人们因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黑白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其实,黑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被接受的场合,也有被排斥的场合,不能一概而论。随着人们心理意识的变化和对色彩语言认知的变化,黑白作为一种传统的正色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且有愈加重视的趋势。
三、黑白模式在国内食品包装中的前景分析
黑白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运用到食品包装设计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不但是商品本身的信息,实际上更是一种文化信息。黑白包装模式的合理运用不仅需兼顾企业精神和文化、食品类型,更要考虑消费者群体特征及其消费观念、需求。饮食文化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特点,在赵荣光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8]中有较详尽的描述,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称为“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该理论反映在食品行业,则可说明以下现象:白领阶层的食品消费明显不同于工薪阶层的食品消费;弱势群体食品消费水平与所谓“大款”阶层更是有天壤之别。同时,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及社会上的消费现象,使得人们必须对传统的食品包装模式进行反思。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新一代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及消费观念需要设计师重视。对此,传统的色彩包装或许遇到了瓶颈,如何把食品包装设计做得抢眼、特别、简单、素雅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构成了黑白模式良好应用前景的心理基础。
从上文的黑白无彩色在现今新的文化含义和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来看,黑白无彩色模式在中国食品包装商业运用具有较强和较优的文化基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满足基本的吃、喝、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重新构建自己的身份,这种需要在小康层、富裕层、富豪层等社会中上层阶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身份的构建,所食用的食品包装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标志。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现阶段黑白包装模式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充分挖掘黑白模式的强大生命力,针对合适的时机,充分、合理地运用黑白模式,能使企业和产品占有先机甚至引领市场,从而取得商业优势。
四、结语
食品包装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其附加值,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从黑白无彩色模式在现今中国食品包装中受到抑制的情况出发,从黑白包装所体现的食品文化意蕴、饮食文化层次性结构理论、食品行业中消费阶层的特性及商业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的黑白模式食品包装成功案例,进行黑白模式应用前景的深刻分析,指出应该充分挖掘黑白模式在食品包装中的强大生命力,摒弃过去的错误观念,针对合适的时机,充分、合理地运用黑白模式,这种认识对于企业、设计人员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篇14: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新课程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改的实施,新教材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传授给学生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新型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行,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新的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的中心思想就是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向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转移,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认清课堂中的主体,改变这种“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辅导者和指导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应该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其次,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这样学生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尊重主体就是全面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不同,因材施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在提问、作业和考核中都是有层次性的,这样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加强教学的生动性
语文课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内容比较生动具有故事性。研究表明,启发思维和好奇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能够熟练地驾驭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且乐于去学习。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同教师及时探讨,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三、教师要做到两个转变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即转变语文学科等人文学科不重视现代化教学的思想。现代化教学已经在教育领域实现全面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都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与学的理论,从而使整个教学体制发生变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新课程标准里面重点推崇的。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不改变教学模式只是对教学内容、手段的改进,就好比医生口中“治标不治本”一样,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素质教育的。现如今许多教师已经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但是这只是方便了教师如何授课,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如何去学习,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求知识的问题。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病,不改变这种现状,“师讲生听”的问题就不能解决。所以,教师要充分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互动性强、共享性好的优点,使用教师主导学生学习,二者相互结合的教学软件,建立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学习者实现自我激励、自我监督,学生自己确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制定课程进度,对本学期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寻找薄弱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内在动力支持自己,改变了从前逼迫学习的方式,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二)协作学习
协作的目的是为了信息与资源的共同分享,经过沟通,增大处理问题的角度。协作亦为一种“主动”的学习方法,一种扩展了的、几人参加的、自己的“、外向”主动学习方法。协作学习,需要科学地分配学习小组,按照学生的独特区别,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长,科学地实施分组。其中,小组长应该轮替担当,使每个学生均获得锻炼,让学生互相启迪、互相弥补、一起提升,使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积极参加,积极探究,使学生于快乐轻松中学习语文知识。
五、结语
如今的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关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与创新研究的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尽可能多地展现学生的主导作用,传授给学生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融洽、民主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清.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2]姜秀艳.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篇15:幼师在教学中能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
4、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5、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方法:男孩游戏和女孩游戏
1、通过观察发现:男女幼儿在游戏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
男孩喜欢动脑筋的创造性游戏和耗费体力的活动性游戏,女孩则喜欢具有很大模仿性的活动性游戏和较为文静的游戏;男孩喜欢捕捉西瓜虫、蜗牛,看蚂蚁搬家等,女孩则喜欢采摘野花、野草;男孩喜欢模仿葫芦娃、变形金刚,女孩则喜欢扮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
2、家长意见:男孩不象男孩,女孩不象女孩。
这种男女幼儿游戏上的不同爱好,家长一般都是默认并且予以支持的,但如果男孩玩过家家、抱娃娃的游戏,有的家长会斥之为没出息,而女孩玩打仗奔跑的游戏,有的家长会斥之为不文静。例如我碰到过一男孩胡伟峰很文静,从不大声叫喊,还喜欢与女孩子玩在一起。他妈妈担心他以后娘娘腔,向老师提出要改变他的性格。再如我班季依文(女)小朋友,可能是在家里和哥哥玩习惯了,在幼儿园不大与妹妹小朋友玩,一直与男孩子在一起并且玩得很好。她妈妈希望我们老师做些引导,使她变淑女些,文静些。家长的这些举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男女幼儿性别角色的差异。
3、幼儿园中 :教师也常常以既微妙又显而易见的方式鼓励孩子们的性别分离。
如老师喜欢把幼儿按性别排座位,按性别结成游戏小组,按性别分开来排队等等。甚至在游戏角色扮演上也有性别差异,如勇敢、冒险的角色通常给男孩子;温柔、乖戾的角色通常给女孩子,似乎男孩就不可以扮演妈妈,女孩就不可以扮演海盗。
针对以上这些我认为我们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在游戏活动中的差异。
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各项游戏活动的兴趣着手。有的游戏男孩比较喜欢,因此他们参加的积极性就很高,教师很容易在男孩身上达到游戏的教育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尊重男孩性别特征出发,为男孩提供的游戏内容有创造性游戏:利用费旧材料自制玩具,如车子、飞机等;有智力游戏:下棋、插塑等;有探索性游戏:巧用磁铁等。我们可以从尊重女孩性别特征出发,为女孩提供的游戏内容有模仿再现的游戏:十字绣、小舞台;有生活自理游戏:编辫子、娃娃家等。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游戏的情节应生动、有趣,特别要吸引不太喜欢参加这一游戏的幼儿也参加进来。千万不可过早的性别刻板化。
其次,课程中要发挥男女幼儿的互补的作用。在游戏活动的安排上,既有分散的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个性,又有男女幼儿集体进行的游戏,以便互相弥补,尽量使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为全面,能更好地发挥互补的作用。例如在我班的一个结构游戏主题公园创建中:“工程师”吴庄旭(男)想建造一个公园,他请了几个男生造房子,并告诉他们还要筑路,就这样他和几个男孩埋头苦干起来,过不了多久几个男孩就对着自己颇为满意的建筑物笑起来了。看到这,我走过去对他们说:“在这公园里,你们认为还缺些什么?”这时,在美工区玩的唐嘉依(女)小朋友看见了他们的杰作,大声说:“你们的路一点也不直,门口也没有卖票的房子。”我马上接上去对她说:“你们还可以把你们做的花、草也装扮进去,如果放进去了公园肯定更好看!”被我这么一说,几个女孩也进来了,一群男孩女孩就这样手忙脚乱地修改、装扮起来。……这时又听见吴庄旭大声叫起来:“公园里还有唱歌、跳舞的”。由是,这几个男生、女生他们七八个人在那里学样地载歌载舞起来。到游戏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意犹未尽,一致表示明天还要玩。
第三,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中,要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正确控制活动强度。一般来说,男孩的体力要比女孩的体力强些,这在中大班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考虑到男女幼儿在体力上的差异,在体育游戏、户外体育活动中,可适当给男孩增加活动强度,延长一下活动时间,女孩的活动强度则要略微减小,活动时间也要略微缩短。这样使男孩玩得尽兴,女孩玩得开心。关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性别差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男女幼儿各自的优势,同时尽量弥补各自的不足,使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能够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
篇16: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兴趣是教学的最佳工具,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情景教学方法主要是模拟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整体而言情景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比较好。对此,为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将情景当作是课堂开展的基础,把生活情景、故事情景融入到教学当中作为达成教学目的的手段。近些年,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课堂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因为教学氛围较为轻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应用时心情也较为愉悦。对此,研究情景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显著意义。
一、根据学生喜好,设计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在应用情景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必须先依据相应的知识给课堂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当前课堂中的语文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具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来思考情景的'运用方法,情景的设计不能过于偏离课堂的教学重点,要让情景的中心和教学的目的贴近。与此同时,在设计情景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简化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情景所表达的环境、人物等背景,以免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闰土抓鸟的情节中,教师便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感受故事中“我”的情感体验。如,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抓鸟时用的道具,然后让学生想象,以前小时候是否抓过小鸟,想象小鸟纷纷跑到竹筛下面吃秕谷的样子,并想象抓到小鸟之后的情感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整个语文课堂都变得非常有趣,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样的教学环境必然能够有效地优化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二、设计情境问题,创造问题学习氛围
借助情景教学方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最佳的方式便是设计情景问题。教师想要将情景融入到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语文问题进行一些改变,融入一些情境问题,让问题本身变得更加有趣。初中语文教师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并乐在其中。初中语文教师设置问题时,应当将问题设置的比较灵活,多种多样,不能将问题设置的过于死板,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主动地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利用情景问题能够突出教学当中的现实性,让学生清楚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在情境问题设置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还要结合本堂课中所要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建立合理的情境问题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我的母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情景,教师可以先提问,让学生回忆自己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然后按照课程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文章中有一段话描述的是母亲一边哭泣一边说打得好。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句话进行情景提问,你们是否有过被打的时候母亲在哭的体验,此时你们觉得母亲心里面是怎样的,她想要说什么,你们看见母亲在哭时是怎样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借助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从而优化整个教学质量。
三、借助情景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所以强化课堂教学互动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情景教学法中,如果教师只是单一的创造情景、分析情景、讲解情景,学生并不容易融入进来,此时的情景教学法也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便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松鼠》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的松鼠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回答必然是多样化的,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讲解学生的回答。此时,如果学生对松鼠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教师便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松鼠的视频片段,然后根据课本教学重点,讲解松鼠,例如松鼠的警觉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松鼠,以拟人手法、夸张手法等各种描述方法描述松鼠。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还能够进行互动性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和谐关系。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应用,在我的教学当中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整个课堂的优化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情景教学不仅仅能够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思路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借助情景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修良.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12(12):72-72
[2]于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2(42):23-25
[3]樊国香.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5(32):515-516
篇17:技校英语中presentation的运用
关于技校英语中presentation的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呈现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巧妙的新课呈现能预先突出并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能使学生自觉复习、预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英语教学如何呈现新知识新内容呢?
作 者:蒋晓青 作者单位: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浙江,金华,321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3 关键词:presentation 英语教学 技校生篇18: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让读者第一眼看到题目就被打动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新闻报道的标题中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明喻和暗喻,拟人,转喻,借代,双关,矛盾修饰,对照,修饰性重复,语音修饰,引用流行或熟知表达方式以及标点符号.这些修辞手法不仅有效地传达了信息还使得新闻的标题简洁明了.
作 者:赵丽丽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外事处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标题 修辞手法篇19: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不仅要充分传达产品信息,树立产品形象,还要契合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和审美情趣,引起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浓厚兴趣,激发其强烈的购买欲望,直至最终产生购买行为。如何恰当地运用和理解英语广告的语言,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是摆在广大广告创作者及众多消费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广告设计者大量使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段,达到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和引人注目的效果。
双关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备受广告创作者的青睐。所谓双关,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使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或者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言此意彼,富有幽默感,达到令人回味的效果,使得产品的推广及销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分类
1.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在广告语中运用拼写、语义不同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表达主题所要表达的意思。由于所涉及的两个事物在语音上相似,消费者在听到或看到A词时通过近似联想,把与之在语音上类似的B词联系在一起,达到双关效果。广告策划者巧妙地利用这种双关,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俏皮滑稽的广告语,令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例如: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这是一则海滨浴场的广告。吸引度假者来海滨浴场是广告的目的,策划者巧妙运用了同音异义词sun(太阳)和son(儿子),air(空气)和heir(继承人),朗朗上口,极易使父母产生共鸣,携全家赴海滨度假。
又如:Catch the Raincheetah and cheat the rain.这是加拿大的一则雨衣广告。Raincheetah是雨衣的牌子,它与raincheater同音。Raincheater是从windcheater(防风上衣)衍生而来的。下半句又用了cheat这个同音动词,构成双关。
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
1.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单词一词多义的特点使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言在此而义在彼。它有两种情况:一是某词只出现一次,其字面意义与内涵不同;二是某词出现多次,因意境不同而词义不同。
例如: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这是Weight―Watcher减肥冰激凌的广告。广告中双关体现为“spoil”的使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spoil one’s figure”意为“破坏体形”。广告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接受该广告传达的信息并产生购买欲望。
又如:Give your hair a touch of spring.这是一则洗发水的广告。“Spring”既可以理解为“春天”,使人联想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又可以理解为“泉水”,使人联想到长发如泉水般的垂顺。
再如:The driver is safer when the road is dry.The road is safer when the driver is dry.这则广告由两个整齐对称的句子构成。“Dry”有两个解释,一是“干燥”,即路面干燥不易打滑,二是“滴酒未沾”。两个分句中“dry”各表示一种意义,构成双关。这则广告语构思巧妙,体现了广告策划者的睿智,吸引了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警示了司机不要喝酒开车,否则会导致危险发生。
此类双关表达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广告的印象,产生购买欲望。
1.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关系,如省略结构或单词词性不同,引起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法功用而产生的双关。
例如:Ask for More.I am more satisfied.摩尔香烟,多而不烦。这里的“more”既指香烟品牌,又作比较级标志,修饰后面的形容词。
又如:Impossible made possible.这是佳能打印机的广告。这则英语广告利用了省略结构。完整的表达应该是“The impossible can be made possible”。虽然该句在语法上几乎不成立,却能使消费者清楚地感受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强大品牌信心。
再如: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这是一则Larger牌啤酒的广告。第一句中“can”是情态动词,表示“能”;第二句中“can”是名词,表示“罐”,一语双关。
此类双关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广告词一起留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4习语双关。
习语双关是根据需要将英语中已有的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常用句型等,进行微妙修改、替换形成双关。
例如:W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广告一看便能让人联想到那句有名的俗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通过对这句俗语的模仿,丰田车的广告不仅读起来十分流畅,而且文字简洁凝练,容易记住。
又如:No business too small,no problem too big.这是IBM公司的广告,是广告创作者根据谚语“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仿造出来的。既展示了IBM公司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又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暗含了IBM的产品质量上乘,技术过硬的`品牌实力。 再如:When you make a great beer,you don’t have to make a great fuss.这是 Heineken啤酒的广告。“make a great fuss”是“大惊小怪”的意思。广告设计者利用这一习语的结构创造出“make a great beer”。这两个词组字数相同,结构相同,突出Heineken啤酒的质量。
这些广告往往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可以对人们产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们牢牢记住某品牌。
1.5混合双关。
各类双关不是孤立存在的。广告创作者根据广告创作的需要,有时在一句广告语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构成双关,即混合双关。其变化多样,更加巧妙,耐人寻味。
例如:Try our sweet corn,you will smile from ear to ear.这是一则玉米广告。广告语中运用语义双关和语音双关相结合的混合双关。“Ear”有“玉米穗”的意思,也有“耳朵”的意思,“ear”又与“year”谐音。
又如:Coke refresh you like no other can.这是一则可口可乐的广告。这则广告既利用了省略结构,又利用了can的不同词性。完整的表达应该是“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罐)can(能)refresh you.”省略表达式广告语言简洁,能完整表达含义,引人深思。
再如:We doctor shoes,heel them,attend to their dyeing needs and save their soles.这是一家修鞋店广告牌上所写的。句中“doctor”的意思可以是“医治”也可以解释为“修复”,“heel”可解释为“治愈”也可以解释为“钉鞋跟”,属于语义双关。dyeing与dying同音,sole与soul同音,是谐音双关。这则广告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提供修鞋、钉鞋跟、给鞋子染色、纳鞋底等服务。”它暗含的意思是为鞋子看病,治愈他们,满足他们切身需要,拯救他们的灵魂。把修理鞋子象征为像医生治疗病人、上帝拯救人类灵魂一样的崇高事业,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们服务的质量。整则广告充满幽默感,颇引人入胜。
2.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作用
作为广告,吸引顾客注意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是卓有成效的修辞手段之一。
2.1体现语言之美。
双关语言体现了语言的智慧和美。运用双关语的广告往往耐人寻味,激发人们对商品的兴趣。闻其声如见其物的艺术魅力跃然而出,而且言简意赅,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乐感和诗韵,给人以余味不尽的语言美的享受。此外,广告通过语言美化产品,将它们描绘成消费者理想的产品,激发人们购买商品的欲望。
2.2引起消费者注意。
广告必须能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其推广的产品上。双关语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包含的幽默成分。使用幽默的双关语,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笑料,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兴趣,赢得了他们更多的喜爱。
2.3出奇制胜,标新立异。
广告设计者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经常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有意识地使用双关语,以新奇取胜。人们往往对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兴趣,而新鲜的事物则能使人产生新鲜感。广告运用双关语能给人新鲜感,让人很快记住商品的名称和特点,激起人们的购买动机甚至是购买行为。
2.4树立良好品牌。
现代广告的商业气息趋于淡化,逐渐成为一种“准艺术”,不仅突破了告知的层面,而且不再局限于促销的现实利益,把更多的眼光投向未来为企业或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消费者看了这样的广告词会产生信任感,从而使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结语
双关语在英文广告中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诙谐、幽默或耐人寻味。同时,英语广告在介绍商品的同时,借助双关语的语言特征和其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其消费动机,影响其消费观念,诱导其消费行为,从而起到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和宣传、推销产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泓.谈英语双关的表现形式及应用[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492-494.
[2]陆颖.广告双关语的认知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4:79-82.
[3]徐张.双关语的特征及其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8-100.
篇20:商务谈判中英语条件句的运用
商务谈判中英语条件句的运用
[摘要]英语条件句是商务谈判中的语言特点之一。对商务谈判者来说, 熟练运用和掌握英语条件句是必需具有的谈判技巧之一。商务谈判者在商务谈判中,恰如其分地掌握和使用好各种条件句,是使谈判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英语条件句 商务谈判 运用
一、前言
国际商务谈判参与的双方为了协调、改善彼此的经济关系,满足贸易的需求,所以在商务谈判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会提出一些符合己方利益的条件。如何提出和接受彼此的条件则是每个商务活动者必需掌握的一门艺术技巧。
商务谈判者在商务谈判中,往往根据谈判的对象、所拟业务、时间、地点、口头和书面的不同而恰如其分地掌握和使用好各种条件句,是使谈判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英语条件句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虚拟条件句的作用
(1)表示委婉语气。虚拟条件句在商务活动中,常用于表示请求、咨询、反对、否定或赞同等等的一种委婉语气。避免生硬的要求和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如初次约定见面的时候,时间对双方来说都是个重要的要素,因为各自的时间日程都是早有安排的,在和别人约定见面必需征求对方的允许,询问时用虚拟语气的口吻就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如果己方非常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见到对方,可以把自己的情况简单做一说明,这时可以用含有过去式的情态动词条件句向对方提出见面的时间与原因让对方考虑。对方自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会做出尽快地安排。例如:
我方问:I shall be in Beijing for a week and I sh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let know the day and time which would suit you best, as I can then go ahead and fit in my other appointments.我将在北京逗留一星期时间。我将非常感谢,如果您能告诉我什么时间对您最合适,因为我将依此安排我其他的日程。
对方答:I shall be pleased to see you at 11:30 on 9 June and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would confirm the appointment on your arrival in Beijing.我会很高兴于6月9日上午11:30接待您,并将非常感谢,如果您能在抵达北京后再确认一下。
(2)拒绝劣势。虚拟条件句本来就是表示与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实际情况相反的。所以,在商务谈判中,高明的谈判家正是利用相反效果来达到表示赞同或否定意见。当对方表示出高傲神态,岐视我方的产品时,我们可以采用委婉语气,换位让对方来思考。使用虚拟条件句可以避免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又不得罪对方。例如:
You might feel the same way if you were sitting in my scat.如果你坐在我的位置上,你会有同样的感受的。
2.真实条件句的作用
(1)表达真实准确无误的信息。商务谈判双方既可能存在冲突的利益,实际上还可能存在共同点或许彼此可以兼容的利益。一项合同谈判的背后会有许多的利益因素。商务谈判者必须分析交易双方的利益所在,认清哪些利益对于我方是非常重要的,是决不能让步的;哪些利益是可以让步的,是可以交换的条件?有经验的谈判者会用对自己不重要的`条件去交换对对方无所谓的、但对自己却很在意的一些条件。这样的谈判才是双赢的谈判。特别是在正式签约文书上要做到准确无误。例如,办理运输对于买方可能没有任何优势,那么卖方就可以以CIF签订合同。但如买方觉得办理保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卖方也可以在取得尽快交货的前提下,与对方签订CFR合同。这是一份合同中有关保险的内容条款:
In case the contractis concluded on CIF basis,the insurance shall be effected by the Seller for 110% of invoice value covering al lrisks,war risk,S.R.C.C.risks (i.e.Strikes,Riot,and Civil Commotions).(在到岸价基础上订立的合同, 将由卖方按发票金额110% 投保综合险、战争险、罢工险、**险和民变险。)
由于涉及到双方或几方面的利益, 用英语拟订、书写这些商务合同、文件或条约时,所给的定义、条款和内容必须做到精确无误,除用词恰当外, 还经常使用从句、短语用来修饰和限定其内容。此句中就用了in case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2)在谈判中用于讨价还价。在谈判过程中,当对方提出可行性建议时,我方还没有把握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时,可使用以下这样的条件句型:“Let us assume that we agree on that … unless”“我们同意。。。除非。。。”。这既赞同对方意见,同时又为自己今后补救打下基础。例如:
Your proposal appears to be acceptable. Let us assume that we agree on that point, unless I find any objectionable in them.您的建议似乎是可行的。我方同意那一点,除非发现有什么令人不快的地方。
在对方尚未完全接受我方条件之前,往往还会做些最后的讨价还价的努力。常用句型有:“We’ll accept …if you accept …”“如果你方同意。。。我方会考虑同意。。。”此句型明确告诉对方我方会接受的条件,作为交换,对方应该接受我方提出的条件。
(3)使用真实条件句起到最后迫使对方同意。 在谈判最后阶段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好的预期;一种是陷入谈判破裂的僵局。因此在商务谈判中,探求对方的真实利益所在,我们必须表明在做出最后愿意让步的条件时使对方也让步。例如:
We’ll consider accepting your proposal on idems 6 and 8, if , as a package deal, you accept our proposal on idems 3 and 9.我方会考虑接受贵方第6、8项条款,而作为一揽子交易,贵方应接受我方的第3、9项条款。
万一对方仍然不肯作进一步让步,那我们再说这样的话即使生硬,也是迫不得已了:
If you insist on your price and refuse to make any concession, there will be not much point in further discussion. 如果你方坚持自己的价格,而不肯做出让步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再谈下去了。或: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中主、客观模式的运用(集锦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