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高人喝咖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远观页面评估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远观页面评估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远观页面评估视觉设计交互设计
作者:Dmitry;译者:UCD翻译小组, 笑炊
原文地址:Take a Step Back to See the Big Picture
译文出自:ucdchina.com/post/1531
我发现,当你做Web设计──或者其他任何涉及到排版和界面设计──的项目时,眯着眼睛,或者从一定距离的远处检查你的设计效果会很有帮助,你需要做的,就是眯着眼睛,或者走得远一点,直到你观察到的内容开始变得模糊。
当内容页面变得模糊一片时,你就能看到页面上的空白部分是如何把它们隔离成各个小方块和小组的。现在,你无法看清页面正文,你看到的是各个文本组,以及一些你排版时划分的小方块。
好了...,这就是你想看到的。如果你只看到混沌一片,就表明页面各元素之间的空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阐述这一点。这是一个页面空白运用得不好的网站(Listmixer ):
如果你努力地眯起眼睛直到内容开始模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效果:
两大块文本区域,
说明过多的文本内容被堆到了一块儿。理想情况是,你希望把页面分割成不同的小方块,以方便没耐心的用户快速浏览。当需要阅读太多东西时,
这类用户往往是第一个放弃并选择离开的用户。
下面是一个在Opera浏览器下,较好地利用页面空白的例子:
如果我们眯着眼看:
文本区域被清晰地切分成为若干互相独立的小方块。这里的空白有效地分割了内容块,并分给每一个小方块足够的伸展空间。
有时候,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审视一个页面视觉上的美观度──观察设计所传达出的整体感觉。当你的设计在CSS样式库或其它博客文章中以缩略图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时候,它可能被缩小到很小的尺寸,内容也变得模糊。那个时候它看起来怎么样?当视觉设计变得很模糊时,是否依然会保持其独特的样式、形状、色彩主题?
远观你的设计同样可以让你站在新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尚未阅读文本,并不清楚网站的各个各小方块是什么,文本写的是什么,——他们只看到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大页面。
然后呢,他们将首先关注什么?什么会吸引注意力?我找到了上面这种方法,让你了解到,是什么元素在这个页面突出,以及页面空白如何更好地起到隔离各个小方块的作用。
篇2:论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
在整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序”非常紧密,两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视觉界面作为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层面,如何把交互设计以良好表现形态展现给用户,这里主要集中探讨视觉在提升交互的可用性方面的作用: 提升可浏览性
在整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序”非常紧密,两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视觉界面作为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层面,如何把交互设计以良好表现形态展现给用户,这里主要集中探讨视觉在提升交互的可用性方面的作用:
提升可浏览性精确与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贴合用户的心智模型让交互富有情感1.提升可浏览性:
1)信息结构的良好表现
视觉设计在对交互的帮助中,首要满足对产品与交互信息结构的展现,展现信息的清晰可读性,然后才是品牌,情感的传达,
视觉语言可以通过分层,分类,对比等语言手段对产品概念及信息进行处理。
例:
pic.01
pic.02
对上面两图进行对比,同样都是文章详情页面,相信没有多少用户在浏览pic01时能快速准确地知道网站想给他什么信息,或者让用户做什么。信息主次的分布,层级,色彩,均无做好有效分布,用户一边迷惑,一边迷路。而pic02对内容按主次程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文章详情信息一目了然,结构有序,条理清晰。
我们能感受到视觉语言的有效干预,能对信息结构的展现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上一页12 3 4 下一页
篇3:论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
在整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序”非常紧密,两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视觉界面作为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层面,如何把交互设计以良好表现形态展现给用户,这里主要集中探讨视觉在提升交互的可用性方面的作用:
提升可浏览性
精确与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
贴合用户的心智模型
让交互富有情感
1.提升可浏览性:
1)信息结构的良好表现
视觉设计在对交互的帮助中,首要满足对产品与交互信息结构的展现,展现信息的清晰可读性,然后才是品牌,情感的传达,
视觉语言可以通过分层,分类,对比等语言手段对产品概念及信息进行处理。
例:
pic.01
pic.02
对上面两图进行对比,同样都是文章详情页面,相信没有多少用户在浏览pic01时能快速准确地知道网站想给他什么信息,或者让用户做什么。信息主次的分布,层级,色彩,均无做好有效分布,用户一边迷惑,一边迷路。而pic02对内容按主次程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文章详情信息一目了然,结构有序,条理清晰。
我们能感受到视觉语言的有效干预,能对信息结构的展现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篇4:惊!Google+抄袭Facebook页面?交互设计
Google+在社交媒体里可能还是一个小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营销者会忽略这个能够为他们带来利润的地方,他们会不断尝试寻求如何最佳利用这一平台来推销他们的广告,
EyeTrackShop一项新研究显示了用户在浏览Google+和Facebook上的广告时的观看顺序是何种模式。而这一调查结果一定会让那些广告商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一结果的产生,因为他们也很想知道用户在浏览这两个网站时他们的关注点是以何种顺序转移的。
这家相对较小的瑞典研究机构在历时两天,研究了54名志愿者后发布了研究报告。在研究期间,该机构利用网络照相机跟踪用户的眼球运动,以此来估计Google+和Facebook网站上那一部分会更加吸引人,
在研究期间,EyeTrackShop发现两个社交网的网站运行模式几乎一样。用户都是首先关注中心区域,也是原创内容的所在,然后人们会从页首开始浏览并从左至右阅读,最后他们会将目光集中在右手边栏部位的广告。
有一点奇怪的是两个网站工作模式很相似,但是谷歌很可能再涉及Google+时大量的借鉴了Facebook,并且学习了Facebook将广告放置于对网页上原创内容影响最小的位置上。
看一看下面的模式,了解一下人们如何浏览Google+和Facebook,以及他们最后如何为广告进行排序:
Facebook视觉关注顺寻
Google+视觉关注顺序
Facebook 注视顺序
Google+注视顺序
篇5:品牌影响力评估方法探讨交互设计
近期,聚划算在各类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迅速传播了聚划算的品牌形象,在非淘宝用户中培养了品牌认知,同时也在淘宝用户中巩固了品牌理解,从而对聚划算提升品牌价值起到积极作用,
在投放广告前,用研团队Q3时曾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进行了考察,着重于六个主要指标:
——熟悉度:用户知道并且了解该品牌的程度,反映市场的表现和地位
——流行度:流行的/大众接受的品牌,反映市场的表现和地位
——相关性:品牌以及产品是否适合目标人群,是品牌资产的基础
——独特性:该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反映品牌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品牌的前景
——高质性:用户感知的质量,是品牌长存最基本的要素
——信任度:用户是否信任,反映品牌带给用户利益和权益的能力
这六个指标在市场调研行业,普遍应用于品牌研究,且每个指标用一句话表述,形成量表,用户填答成本不大。本次移植到互联网创新产品的研究中,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本文不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作深入分析,而侧重于分析方法的探讨。
指标降维
本例中通过六个指标评估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但可以发现这六个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超过0.5,且非常显著正相关),进行综合评估时,需要考虑简化指标。
一般而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大多数情况下,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不易解释,而通过因子旋转都可以减少主成分中常有的含糊性,可以使因子负荷的结构更简单,从而更有利于因子的解释。另外,常用软件可以直接输出因子得分的值,而主成分的值需要重新手动计算。
首先对六个指标做因子分析,得到的KMO值为0.891,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2747210.409(df=15)达到显著,非常适宜进行因子分析。最终萃取出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6%(详见下表),解释效果很强;变量原始矩阵与重构矩阵之间的残差>0.05的个数比例为26%,拟合效果较好。
通过因子载荷矩阵能够发现,第一公因子更侧重使用了聚划算之后的心理认知,而第二公因子则更体现事实和现象的感知,因此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深层特征,第二公因子命名为表层特征,
另外,相关性指标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均比较大,一般在考虑建构效度的时候,会把在不同公因子载荷都较大的指标删掉,但本例并不追求建构效度,而是希望尽可能保留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达到降维的目的作进一步分析,因此没有删除相关性指标。
计算品牌影响力综合得分
有了两个公因子得分,仍然不能做综合评估。为了更加简化,最终使用一个数据体现品牌综合影响力,需要进一步计算。
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需要利用各因子的特征根与因子得分,本例的计算方程如下:
单个样本的综合得分=(特征根1)/(特征根1+特征根2)*公因子1得分+(特征根2)/(特征根1+特征根2)*公因子2得分
由于因子得分是标准化分数,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也是标准化分数,需要转化成0-100的数,以便直观体现品牌综合影响力。需要作如下处理:
单个样本品牌综合影响力得分=(单个样本的综合得分—所有样本的综合得分最小值)/(所有样本综合得分的最大值—最小值)*100
如此,就能得到每个样本对聚划算的品牌综合影响力分数,进行不同群体间的对比分析。
对比群体间品牌影响力差异
首先,对男女群体做差异性检验。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男女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对聚划算的综合评估更高;
其次,对不同城市级别的群体做差异性检验。经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可知,不同城市级别用户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三线城市用户对聚划算的品牌影响力综合评估最高,而一线城市则综合评估偏低。
经过聚划算业务的调整以及品牌广告传播,相信品牌影响力得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待后续研究验证。
小结
品牌影响力的评估方法,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评估的分项指标;
2、通过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给分项指标降维,并计算公因子得分;
3、计算公因子的综合得分,并转化成0-100的直观分数;
4、对比不同群体的品牌影响力综合得分。
Copyright©2021 Taobao UED 渡劫(范欣珩). All Rights Reserved.
篇6:网站中视觉元素的设计交互设计
这篇文章所说的视觉元素是指:在一个网站中除去内容(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之外的一些元素,比如图标,背景色,以及背景图案。
视觉元素的设计是配合产品的架构意图并且引导用户交互
前文在聊到文字设计的时候,内容本身的应该是简洁、直接了当。其实视觉元素同样如此,好设计不会拖泥带水,在版式设计中,我说到很多时候可以利用留白来划分位置感,比如我的博客主题,区块直接的划分完全使用留白+对齐。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网站来说,页面空间寸土寸金,不可能有那么多“白”让设计师挥霍,这时,我们就会利用图标,背景图案、颜色来给予用户位置感,传递产品架构的逻辑关系。
图中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网站,整个网站的视觉可谓一马平川,虽然在布局的划分中,也用到了一些视觉元素,比如区块中的小方块图标,右侧的绿色背景,但是效果非常不明显。假设将绿色背景放在标题文字下面,标题文字反白并且加粗显示,相信效果会好一些。多参看一下一些成熟的门户网站在这方面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视觉元素的一致性
很多设计师有个习惯,在做视觉的时候,会参看大量的“漂亮”网站或者该领域成功的网站,并且借鉴其中的一些视觉元素,但是往往这样东拼西凑的设计往往会影响细节体验。
中华玻璃网在视觉设计中大量借鉴了淘宝的设计风格,向好的网站借鉴本身没有错,但要把细节借鉴到位了,并且融合自己网站的定位。来看玻璃网中的图标,各种颜色、形状非常地丰富。再看看淘宝是怎么做的:小圆角是整个网站的设计风格,不仅仅在页面的模块中用了圆角的设计,在图标的设计上,也都是圆形的设计,颜色也只用了主色调的橙色和灰色。借鉴本身不是坏事,但是要注意保持自己页面风格,品牌风格的一致性。
那些多余的视觉元素
很多网站单纯地为了“漂亮”而设计,比如在每个标题前面都要带个小图标,或者在按钮里面加小图标。给每个模块都加上一样的背景颜色等等。
再比如麦田老师的蚂蚁网,首页中的那个背景图案让我就很费解,更像是一个个人空间的模板而不是一个“平台性”的网站。在页面的布局上面,也让人感觉不够清晰,没有层次感。
来自:uitony.com/?p=38
篇7:交互动画是交互设计师设计还是视觉设计呢?
在一个手机APP产品中,交互动画由谁来定义,是交互设计师还是视觉设计来完成?
[交互动画是交互设计师设计还是视觉设计呢?]
篇8:视觉注意力―解剖设计的根源交互设计
物质世界客观存在,而人的“视觉成像”是对当前世界的“唯心”重建,这种重建基于个人“经验”、“感知”和“集体意识”。最初科学家认为人类通过视觉被动获取周围世界的全部图像信息而建立个人的视觉资料库,近来的研究表明捕获“全部图像信息”只是个传说,其中由心理学家Daniel T. Levin 和Daniel J. Simons建立的实验“真实世界”客观说明一个事实:大脑利用眼球1/10秒的速度获取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将服务于正在进行的核心任务。举个例子,你的大脑向眼球发出指令阅读这段文字,而让你忽略了文章右侧导航的其他信息。
左图为相机拍摄效果,右图为人类视觉关注效果
正因为有如此特性,研究“视觉注意力”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让用户更容易发现我们的产品?如何让商家更有效的广告?如何让我们的网页和软件更容易触动用户,更有萌点?… 在深入问题之前先简单了解三个概念。
视觉信息处理流程
人脑皮质有140亿-160亿个神经元,其中常用的不到1/10,而五感瓜分到的神经元则更少,所以在睁开眼睛,有大量视觉信息输入的时候做有机筛选变得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漫长进化的优化结果。某些医学著作提到,视觉信息处理需经24个以上流程,Colin Ware又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大致是: 一、基本信息提取,并行处理多个特征; 二、根据目的需要,筛选关注内容; 三、保存关键目标,联想相关描述。(详细见《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被动关注和主动关注
“被动关注”又称“刺激引发”,按照Colin Ware归纳的三阶模型可以理解为:最基本的视觉元素,颜色、位置、顺序、轮廓等交织形成 ->过滤多余信息,有序构建复杂图像、塑造三维模型等->确认信息对象,并从“经验”获取更多其他信息来描述对象。可参考示意图:
例如网页右下角的弹出广告,我们眼睛先是看到右下角一个框,很多颜色在跳动,然后看清楚是一个人在跳舞,最后才是确认出原来是**公司的广告。视觉信息是一种生物电流脉冲信号,眼球神经被动感知事件传送到大脑,大脑主动确认事件后回馈,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但是“关注”事件并不一定由眼球发起,那种由大脑发起的“主动关注”也称“概念引发”。比如打开下载网页,我们去寻找“下载按钮”,就是“主动关注”的典型例子。
此类概念还有很多,有兴趣研究的朋友可以找几本医学著作或视觉理论自己研读,我这里也不班门弄斧了,
下面回归正题,如何让设计更容易吸引人?或者说影响视觉注意力促成视觉干扰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来看一下刚刚总结的三个阶段:“最基本的视觉元素、颜色、位置、顺序、轮廓等交织形成->过滤多余信息,有序构建复杂图像、塑造三维模型等->确认信息对象,并从‘经验’获取更多其他信息来描述对象”(主动关注则反行之)。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当第一阶段获取信息越少时,第二阶段的过滤和构建事件则越快,到达第三阶段形成“概念”的速度也更快,假设以1/10秒的速度获取一次信息,则在一秒钟时间里可重复10次,这样意味着可以对获取目标有更深刻的印象。我举两个例子。MUJI的设计崇尚简约实用、质朴又充满创意,统一的视觉标准和无装饰反而让用户更容易记住这个品牌。公车站灯箱广告也是如此,从公车进站到离开往往不过几十秒,在车上的我根本没有时间看完所有信息,这时简洁的设计更具优势。
MUJI设计(图片来自MUJI网站)
那么,如果第一阶段必须有比较多的信息怎么办?目前我们的设计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大量的信息需要集中在一小张图片上,这时无序堆砌信息是致命的。我们来看一下这种图片:
APPLE设计(图片来自apple网站)
同样是非常多的信息,但是没有杂乱,可以快速找到我所关注的内容,非关键元素并没有过分分散我的注意力。怎么做到的?请重新阅读那个梯形图。
是的,大脑从一开始就会对基础元素进行挑选,所以优化设计无非有两种方式:一、减少基础元素信息;二、帮“用户”大脑先整理一次基础元素信息。当信息量过多的时候,“被动关注”的用户往往会有“逃跑”心理(实在看不完-_-),这时候被“设计”过的基础信息会吸引用户继续关注或引导用户重点关注特定信息,以期达到商家推广或者我们希望用户进一步操作的目的。再说得浅显一点,出现大量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色彩、构图、光线明暗、闪动、符号导向、增强大小对比等方式强调重点信息(详细做法可以参考一下CDC其他同事的文章)。也许你还会问:“主动关注”的用户是否就不存在注意力分散问题??非也!回想一下大学上课的场景,我们在“主动关注”老师分享的知识时,心里是不是还常惦记着隔壁班的那个她(他)… 实际情况就是“主动关注”的用户比“被动关注”的用户更难伺候。具体分析得等以后有时间再续写了。
最后感谢Colin Ware,他的《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触发了我写本文的动机。也感谢大家耐着性子坚持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在视觉理论基础上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cdc.tencent.com/?p=2159
篇9:网站的视觉路径和版式设计交互设计
cooper谈到用户的视觉路径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好的视觉设计路径应该是顺应这样的用户习惯,糟糕的设计会让用户无所适从,焦点到处都是。
当然,上图的视觉路径图并非绝对的,浏览习惯因人而异。
网站中方块
因为人们从接触信息以来,信息的呈现就是以方块式存在:报纸、书,单个字成点,一行字成线,一段字成面,而这个面当然是以方形呈现的效率最高。网站的视觉设计大部分其实都是在拼方块。
网站中的方块能很好地引导用户的视觉路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来分辨这个区域的信息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从而可以迅速缩小范围细致寻找或者浏览下一个区块,比如yahoo的首页,从大块上来看,用户很容易分辨出4个大区块,每个区块里面又有小的区块。
1方块感越强越能给用户方向感。
2方块越少越好。
3尽量用留白做视觉区分。
对齐和间距
视觉设计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对齐。检查的方法就是查看每个方块中的边线,方块与方块之间的边线,尤其是纵向维度。
间距的一般规律:字距小于行距,行距小于段距,段距小于块距。检查的方法可以尝试将网站的背景图案、线条全部去掉,看是否还能保持想要的区块感。
拿淘宝的新首页举个细节的例子(右边是我调整后的)。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花心思做多么漂亮的图标和颜色搭配,用心地调整好网站的每一个像素或许也能让它焕然一新。
主次关系
怎么对用户引导的关键就在于怎么处理主次关系。说白了就是对比,从视觉的角度上看:形状的大小,颜色,摆放的位置都会影响信息的重要与否。
从大的区块来看,不要平均分割页面,三栏的设计应该让其中一栏明显短一些。
从局部来看,也要把握信息呈现的节奏,比如yahoo中间新闻栏的设计,大图带大标题是第一要点,小图带字是第二要点,纯文本第三,节奏感、主次关系非常强。
常见问题
1 视觉设计师不懂代码,前端设计师在视觉方面又不专业,
常常是实现出来的产品跟视觉设计出来的图片有所偏差。建议视觉设计师跟进调整。
2 广告图片破坏视觉效果。如果网站足够牛的话,可以让广告方遵循视觉规范。如果不行的话,起码设计师还能决定广告的尺寸,位置等等。
写这篇文章刚刚赶上4月份新浪、腾讯、淘宝的首页改版。单纯从视觉设计的角度上看,腾讯非常清爽,很用心。
来自:uitony.com/?p=32
评论
小猪(1楼)-04月 11th, 2008 at 9:25 am
是我眼睛笨??淘宝那个没看出来区别~
愆伏(2楼)-04月 11th, 2008 at 9:28 am
淘宝那个例子乍一看还真没发现左右2张图有什么不同。
放到PS里量了一下,发现了端倪:)
果然是“精确到像素”,非常精彩
愆伏(3楼)-04月 11th, 2008 at 9:30 am
@小猪 注意纵向的对齐
蜡笔小梅(4楼)-04月 11th, 2008 at 9:36 am
很好的文章,学习了.
你写的第2个淘宝的例子我看了好久才发现你所做的调整.
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不在意的.
但正是这许多点滴的细节处理.组成了网站整体呈现的视觉效果.
影子(5楼)-04月 11th, 2008 at 11:33 am
刚从蚂蚁.com出来,这些问题,我觉得在它身上体现的很严重。
我也给他们提了建议,希望他们有所改进。
Denis(6楼)-04月 11th, 2008 at 12:15 pm
Tony 是一代设计粽狮!
稻草(7楼)-04月 11th, 2008 at 12:18 pm
我在做视觉设计的时候.
在PS里习惯将效果图缩成33.3%与50%再看效果
在写完xhtml+css后
再截个屏与原始的效果图对照下
细节最好能精确到1px.
当然这也得在项目时间的允许下好好把握了.
篇10:电子商务网站产品页面设计i模式交互设计
此文主要讨论电子商务网站产品页面设计模式,从产品页面元素、设计理由,解决方案等对产品页面设计进行分析,以客观的思路来探讨如何设计出好用的产品页面
产品页面作用
用于显示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的产品信息,包括商品制造商,品牌,产品说明,价格以及用户评论等。
产品页面元素与解决方案
目前产品页面都会包含以下一些必要元素:
产品名称
产品图片
价格
“添加到购物车”或“购买”按钮
此外,下面的元素也经常出现在产品页面中:
折扣价格(通常为红色,与原价进行区分,原价一般都有横线)
详细的图像(大图片)
产品型号(大小,颜色等)
产品样式图片(不同颜色或图案的产品图片)
库存量
交货时间
“加入收藏”/“收藏夹”按钮
缩放功能
简短说明
更长的描述
产品规格/详细资料
产品标签与关键词(比如“畅销书”,“热销商品”等)
产品ID,
特别优惠(购买此产品可以免运费等)
支持信息 – 包括厂家维修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分享按钮(比如 ,豆瓣等)
产品页面设计目标
产品页面的主要目标就是将感兴趣的访问者转换成付费用户。说服用户作出决定购买一个或更多的产品。
如何增加产品页面转化率
有几个因素可以调整,以增加转换。包括技术和设计模式:
使用高质量的产品照片。照片可以包含的两个功能:(1)设置语音(以语音形式介绍产品的功能与使用范围)和(2)让客户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产品图片
★ 观冯志远观后感
远观页面评估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