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时间:2022-12-14 05:50:14 作者:泡椒牛肉米线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泡椒牛肉米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根据植物花粉性状的稳定性和遗传保守性,对供试的梨属植物4个种的代表品种以及苹果梨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并采用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对花粉形态7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梨属植物花粉形态有其共同特征,而不同种和品种间在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纹饰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根据花粉数量性状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能将起源于欧洲的西洋梨与起源于中国的3个种明显区分开;从花粉粒大小及纹饰特征来看,苹果梨性状独特,有些性状与东方梨相似,有些性状又与西洋梨相近.

作 者:张亚梅 岳玉红 ZHANG Ya-mei YUE Yu-hong  作者单位:张亚梅,ZHANG Ya-mei(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吉林,洮南,137100)

岳玉红,YUE Yu-hong(洮南市福顺林业站)

刊 名: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661.2 关键词:梨属   品种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篇2:秋海棠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

秋海棠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秋海棠属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花粉粒均为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条纹状雕纹.花粉粒大小和外壁雕纹种间差异显著.

作 者:宋立波 杨德奎 SONG Li-bo YANG De-kui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科学 英文刊名:SHANDONG SCIENCE 年,卷(期):2009 22(2) 分类号:Q949 关键词:秋海棠属   花粉   扫描电镜  

篇3:4种忍冬属(Lonicera)植物花粉的形态比较

4种忍冬属(Lonicera)植物花粉的形态比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忍冬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发现其花粉长圆球形至圆球形,金银忍冬的花粉最小,台儿曼忍冬的花粉最大.4种植物的花粉均为三环沟型,萌发沟为子午向,金花忍冬的`花粉萌发沟最长,几乎到达两极.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均具刺,有细小穿孔,台儿曼忍冬花粉表面的刺小,等大,且有规则的脊与凹坑,其他3种花粉表面的刺大小不等;忍冬的花粉表面除具细小穿孔外,还有不规则条纹.

作 者:曲波 翟强 许玉凤 范海延 陈伟之 QU Bo ZHAI Qiang XU Yu-feng FAN Hai-yan CHEN Wei-zhi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 刊 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37(1) 分类号:Q944.1 Q944.58 关键词:忍冬属   花粉形态   金银忍冬   金花忍冬   台儿曼忍冬   忍冬  

篇4: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百合属(Lilium)几种植物花粉形态的观察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合属(Lilium)植物13个种花粉的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百合属植物花粉皆为椭球形,具单萌发沟,网状纹饰,而花粉大小、网脊宽度、网眼直径等性状存在差异.在供试的13个种中,麝香百合系品种罗瑞拉(Longiflorum hybrids cv. Lorina)的花粉最大,有斑百合(L. concolor var. buschianum Baker)的'花粉最小.花粉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对百合属植物的分类有一定价值.

作 者:张丽娜 雷家军 韩凌 胡新颖 ZHANG Li-na LEI Jia-jun HAN Ling HU Xin-ying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161 刊 名:西北农业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年,卷(期):2006 15(6) 分类号:S682.201 关键词:百合属   花粉   形态   超微结构  

篇5:SSR标记技术在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SSR标记技术在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SSR标记具共显性和多态性等特点,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分子标记,微卫星在林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本文综合国内外SSR标记在杨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作 者:殷继艳 张建国 YIN Ji-yan ZHANG Jian-guo  作者单位:殷继艳,YIN Ji-yan(中国武警警种指挥学院,北京,102202)

张建国,ZHANG Jian-guo(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100091)

刊 名:四川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30(2) 分类号:S718.46 关键词:杨属植物   SSR标记   分予标记  

篇6:昆嵛山萱草属植物细胞学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昆嵛山萱草属植物细胞学研究及其应用分析

研究了两种来自昆嵛山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结果表明:黄花菜(H.citrina)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2n=2X=22=16m+4s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2X=22=6L+10M1+6S,染色体总体积为105.39μm3;北萱草(H.esculenta)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2n=2X=22=20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8%,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n=2X=22=4L+2M2+14M1+2S,染色体总体积为99.43μm3.同时对染色体的.性状进行了巢式方差分析,表明居群内个体间、细胞间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且居群内的变异主要来自于个体间;最后分析了该属植物的应用前景.

作 者:卞福花 张敏 王建生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生物化学系,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34(5) 分类号:Q944 关键词:萱草属   核型   黄花菜   北萱草   应用  

篇7: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将自然形态元素融入建筑中说明了当代人向往自然与城市建筑之间的和谐,是人们尊重和敬仰自然的一种方式,也表现了人们向往回归自然,不仅如此,还表现了人们在反思当代的设计和技术。该篇文章以建筑设计作为讨论的立场,研究了将自然形态融入建筑设计、借用自然形态以及应用自然形态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的自然和城市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形态 建筑设计 应用 研究

建筑设计师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怎样将自然形态和建筑结合起来,建筑师们在尝试对自然密码进行破解:如果将自然界看做一个天然性与逻辑性的有机整体,每一独立的局部都能够服务于整体,那样是否就能够采用效仿自然的方式来使自然和建筑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建筑设计师们将此观念看做是一种使建筑设计更加趋于自然形态化的途径,并以此为创作源泉,融入建筑实践中。然而大自然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实际工作中,要想达到建筑与自然形态的融合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在遵循着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是我们无法看见的,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自然界的运动规则,才能够借鉴这种规则来完成建筑设计,成功的使自然形态与建筑设计达到完美的融合。

1对自然性最大化模仿

将外部环境作为建筑存在的背景,这是建筑自然形态化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基于建筑形态自始是自然形态的出发点这一观念。想要实现建筑自然形态化,就必须使建筑设计向自然形态靠拢。

1.1地形模仿

若想要结合自然形态和建筑,将相互存在的元素互相靠拢是最重要的一点,将两者的体系变为相似的状态,并且还要使地形的自然最大化得到保持,这是对自然的尊重,还是一种协调自然和人为平衡度的方法,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上来使得建筑得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原地形进行合理的利用,首先是地势条件,在对地势条件进行最大化利用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留地形原貌,其次是对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拷贝,如果所修建的建筑地点的外界自然条件比较好,同时其自然特色也比较明显,那么就不需要对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拷贝,以免其失去原有的天然性。因此,为了使建筑的自然氛围由内而外,就必须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尽可能的利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人力来使得其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其次是气候的问题,自然生物的生长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论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自然界都能完全接受,而人类却不能,风雨会阻止人们外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不是人们追求的,也是不现实的,同时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则,亲近自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既有的发展成果,然后再回归最原始的状态。在不违背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利用现在所拥有的能力去最大化的贴近自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在模仿和还原的时候抱着来者不拒的心态,必须要带有目的性的对自然形态进行选择。因此,人类没有必要再亲自承受大自然的风风雨雨,而是应该利用建筑来承受自然界的这一部分,我们存在于这个自然界,就要建造一些建筑物来为我们遮风挡雨,与此同时也能使我们更好地融入自然,间接地享受自然。根据建筑对自然环境的模仿和保留认识到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环境和建筑地形,同时使人类得到最大的享受。

1.2外部形体模仿

建筑物是长期处于外部环境当中的,因此应该被看做外界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天然的属性,这个条件拉近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的距离,这使得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直接考虑使环境因素为建筑设计所用,因而向建筑自然化进一步迈进。实际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存在,并非是被我们发现了之后才有了关联,许多的现象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当人们看到丰硕的果实和树枝,就会把它带回家装点屋子,同时还在自家池塘中养上金鱼以添加生气等,这都属于自然和建筑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证明了建筑是归属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建筑中常常摆放有野生动物的雕像,在喷泉周围设计一个池塘等,这些都模仿了自然形态中的东西,语义直观,自然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就是这样显而易见。

1.3自然空间模仿

自然界天然空间是很多的,其特征大多是混沌而不规则的,同时也是非常迷人的,这些空间都呈现出了一种有机的特征,就像是动物的血管和腔室,不需要加以人工改建,它们是纯天然存在的。针对自然空间的这种天然性,就可以作为一种建筑自然化的实现方式,将这些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换句话说就是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空间向自然空间靠拢,使人在欣赏中获得一种美丽朦胧的观感,使人们体会到自己与自然形态紧密相连,感受大自然的包容力。

1.4材质模仿

材质的模仿主要指的是对材料的内部特性和外部的形态进行模仿,应该尽可能的用到原生材料,例如竹子和树木等,这些是比较常用的并且是具有一定特性的原生材料,人造材料不同于原生材料之处就在于它是为完成某件事而被建造出来的,它在建造出来前就已经决定好了它的价值和使命。然而原生材料并不是这样的,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完成某件事,换句话说就是它存在的原本意义也许不是我们现在的使用意义,这是原生材料的特性,因此在建筑自然形态化的时候,选取材料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性来选取原生材料,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它的特性。

2描绘与诠释自然形态

2.1感悟自然的持续性与循环性

自然循环指的是通过通风、光照、植物以及水土等进行的一个能量的循环,比如雨水落在建筑物的顶棚,收集起来之后将这些雨水作为储备,用于浇灌花卉,那么这些雨水就得到了循环。又或者从城市的形态来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就会发现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为了达到舒适的目的而建造出来的景观。建筑高楼错落有致,而我们对阳光的享受,同样也应该从自然循环的角度去构思,而不是单单为了达到视觉的满足。

2.2通过生命的形态来表述生命的痕迹

许多的建筑和生物都体现了岁月的痕迹,譬如充满裂痕的大地,受到风雨侵蚀的岩石,盘根错节的树根,这些都是痕迹。呈现出生命形式的多种多样,但是这些不同的形式都遵循着一个规律,通过规律的引导,升华和繁衍出一个与原本不尽相同却来自于原本的新建筑形体,对形体的模仿并不单单是要停留在某种具体的形态上。譬如楼梯扶手,它能够充分呈现出自然生命存在的痕迹,比如年轮、波兰、裂痕等元素,就都使得建筑得到了生命。

2.3通过仿生结构来呈现

自然具有多样化特征,这是人所共知的,且各不相同,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其独特的形态,同时也是材料制约和受力模式的存在,经过对空间形式和建筑形态进行雕琢,使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有结构。常见的结构对空间形式和建筑形态进行了创意组合或形变,譬如墙壁和框架等,使得在保证原有受力原理的前提下,得到一个新的建筑形式,获得更为新颖的空间特效。

3结语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存在,我们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通过建筑自然形态化向大自然回归,这是人类亲近和靠近自然的一种方式。建筑虽然不是天然而成,而是一种人为的产物,但是经过设计师的苦心孤诣,将自然理念融入设计中,建筑就可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从内到外散发出与自然一体的韵味。

参考文献

[1]梁伟.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规划设计,2014(10):99-100.

篇8: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摘要: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一自然条件、历史文脉,这在古老的民俗地区更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民居建筑特点,并以设计为例,介绍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居形态;文化特质;现代应用

引言

居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建筑的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外观造型、地形利用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民居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如图1)

本文以一个遵义地区的唯中酒店建筑设计为例,试谈当地的民居形态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应用。

1 吊脚楼形态与建筑裙房处理(如图2)

(1)在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地的苗族民居中,有种颇具特色的楼房―“吊脚楼”。

楼房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

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坎上,房架高6~7m,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

楼分三层,因其二、三楼和屋檐用挑梁伸出屋基外坎,形成悬空吊脚,故称“吊脚楼”。

“吊脚楼”的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

住人的一层除卧室、厨房外,还有接待客人的中堂,中堂的前檐下装有靠背栏杆,形成一个木制阳台,既可凭高远眺,又可休息聚会。

(2)唯中酒店地处道路交叉口,在总体布局时,将高层塔楼临街,面向江岸,裙房斜向错动,形成三层高的入口大堂。

在高层塔楼临街一侧,突出三层高外柱,玻璃窗后退,形成所谓悬空吊脚,与建筑上部主体立面脱离,如同“吊脚楼”的上部建筑。

入口大堂高大通透,入口雨棚同大堂屋顶同一斜面,类似于“吊脚楼”的斜顶屋面。

雨棚前端下翻,形成架空的室外通廊。

门口的钢柱即是架空层的受力构件,又好似吊顶楼的斜木支撑。

建筑裙房沿街一侧局部出挑,并配以阳台、绿化及竖向格栅处理,这与“吊脚楼”上部建筑形态形吻合。

2 石头外墙及片石屋顶

(1)在贵州一些地方居民就地取材,用片石叠砌墙体,有自然犷野之趣,别具一格,展示出民居的地域性特征。

块石多当作墙身材料,按不同叠砌方式又分为乱毛石、粗毛石、方整石墙数种,外貌自然朴实而富于变化。

此岩石建筑,在长期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只数量雄厚、技艺高超的石工队伍,而且由于岩石自身的特性,形成了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居民使用功能需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岩石建筑风格。

(2)为适应山地的自然条件,建筑群体基本上沿等高线进行布置。

因交通需要,村寨内部道路沿山环状布置,每隔数家,垂直等高线砌石步阶或利用天然岩石石级,使上下贯通,在道路交叉处有些还留有较大的开敞空间。

远眺山寨,可以见到各单体建筑因地形高差而展现出的不同层次和高低轮廓,随等高才走向而产生的正侧交错、疏密相间的屋面、山墙。

(3)唯中酒店外墙采用白色与灰色石材饰面。

现代建筑的体量与传统居民的建筑体量与建造工艺不同。

根据传统居民的砌石工艺,提取出与现代建筑使用相协调的建造方式,表现在简洁、易清理、完整、细腻等方面。

建筑立面的石材面层采用刨光、烧面、剁斧面,按一定规律贴挂。

由于传统居民墙顶,经过多年的气候浸蚀,己长满苔草,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的墙顶设计了黑色石材压顶,即有实用性,又显美观性。

传统居民的屋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就地取材,选用片石作防水防风材料。

在本设计中,裙房上的坡屋顶采用片状油粘瓦作为饰面材料,以材料耐候性强,颜色及形状又如同片石屋面,让人联想到传统居民的印象。

3 窗的形态演变

(1)贵州的民居在立面上呈现出上中下三段式构图,下面是架空的木结构梁柱(吊脚),中间是建筑的主体立面,上部为双坡屋顶。

中部的立面又分为两段,一段是水平窗,一扇扇窗横向相互连接,下部是木质的挡板也形成横向构图。

门窗均为木制,南侧采光一侧满开带型窗,局部设阳台,前部加护栏。

门窗上部为挑出墙面的檐口,在门窗四周加边框,窗晾及窗框做雕花处理。

建筑几户相连,屋檐、阳台、开窗及架空层水平高度相近。

建筑沿地势高差水平而建,远看层层叠叠,一层层屋顶,一层层檐口,一层层水平窗与阳台。

(2)维中酒店的立面处理上借鉴了贵州民居的立面构图方法。

在塔楼部分,低层与上部的酒店客房在功能上的区别,恰好形成了立面上的分段式。

下部采用柱子外露的竖向构图,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恰有架空底层之感;上部的立面按每层两段分割,一段窗间墙一段横向带型窗,在功能上和形式上都与贵州民居的十分相似。

酒店的塔楼窗扇根据客房开间进行了适当地分割,每个窗扇宽约1.3m,每个开间有3扇窗,开间之间的分割墙对准窗扇的中间,此扇窗后为实墙,另外两扇窗则为采光窗。

窗扇在立面上前后进退形成立面层次,同时采用了多种材料作为窗户,透明玻璃、图纹玻璃和仿木的铝格栅样。

带型窗间上下挑板,如同层叠的檐口,窗间墙外挂为灰色的石材,看上去就如同吊脚楼组成的一幅画,重檐层叠,窗户前后错动。

夜晚,采光窗内透出不同强弱的光线,不同的窗户材质和外部灯光效果,立面效果比白天更为丰富。

对于裙房窗的处理,着重功能,兼顾造型。

配合立面石材与黔北民居风格,裙房的窗相对塔楼较小范围开启,在立面上呈现出我们较为熟悉的民居风格。

4 民居院落式布局的应用

(1)在贵州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各地民居院落形态差异很大。

仡佬族多数住在山区,仡佬族同胞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仡佬族皆聚族而居。

房屋靠山而建,朝向不一,大都为四列三开间,正中一问多为退一柱再装面壁和正门“吞口”式的堂屋,使房门与屋檐有大约1.5m宽的空间,以利乘凉和做手工活。

房屋四周起有半米高60cm宽的石砌护墙地基,使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形成落差,房屋显得高大宽敞,且冬暖夏凉,干燥舒适。

(2)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居民南北差异较大,包括:东部地区“天井式”住宅,西部地区的生土住宅,南部地区的“干阑式住宅”、北部地区的“四合院式”住宅。

这些院落式住宅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因素形成的,但都是具有“内向合院”型特点,这种“合院”的设计不仅吻合中国风水所强调的“藏风”、“聚气”的理念,同时又表现出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

它在强调每户私密性和领域感的同时,又设置了公共空间,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交流场所。

(3)唯中酒店设计时,在裙房顶部设计了一个半围合式空中院落,该院落开口朝向江岸。

篇9:变频器在离心机中应用分析

分离机械是将液体与固体颗粒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设备,主要分为离心机、分离机、压滤机、滤油器、过滤器等设备,分离机械一般是工艺流程中的后处理设备,所以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从整体上看,我国分离机械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分离机械品种、规格少,不能完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特别是分离物料粘度大、精度细的机械,效率高、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分离机械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分离机理和应用技术研究落后,新产品开发速度慢;制造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产品可靠性、稳定性较差,技术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较低;配套设备和材料不能满足分离机械产品生产的需要,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很不稳定。

从分离机械的发展来看,数字交流变频器将替代原来的电磁调速、直流调速、液力偶合调速、多速电机,而逐步成为分离机械的主要驱动装置。本文将介绍的是ABB公司的新品ACS550变频器在分离机械的设计和应用。

ACS550是ABB公司最新推出的智能性变频器,该系列变频器用于0.75KW~355KW低压交流传动。它能精确地控制速度和转矩,能匹配现有的标准鼠笼异步电动机。ACS550具有三种控制方式,即标量V/F控制、无传感器矢量控制、转矩控制,所以该款变频器不仅能够适合于最简单的电机运转,同时也可以应用在复杂的工作场合。其可靠的过载能力设计,也可以同时满足普通负载和重载工作。

分离机械的驱动电机一般分为单电机驱动和多电机驱动两种,本文将主要介绍ACS550变频器在作为单电机驱动的典型案例三足式离心机的应用和作为多电机取得驱动的典型案例卧螺离心机的应用。

2、变频器在三足式离心机中的应用

三足式离心机是一种结构简单、对物料的适应性很强、应用面最广的立式离心机,

分沉降型和过滤型两大类。应用最多的是过滤型三足式离心机。它即能适于分离粒径仅为数微米的细颗粒,也能用于成件物品的脱液。通过调整各操作工序的延续时间,可用于分离过滤难易程度不同的各种悬浮液,通过调节滤饼的洗涤时间,可以满足不同的洗涤要求。这种机型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的生产规模,但由于有上述很多长处,所以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

在本应用中,变频器驱动的是离心机的转鼓,启动平稳,分离因数可调;彻底克服了传统直流碳刷式离心机噪音大、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转速不稳定等缺点,是重力沉降分离设备更新换代产品。交流变频离心机在减震系统和变频电机等几项重要指标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常见的三足式离心机的单机驱动功率在3KW 与55KW之间,ACS550完全可以胜任。

ACS550在三足式离心机中的应用原理ACS550变频器的原理,在其外围线路中,主要分三个部分:

(1)直流母线UDC 、UDC-端接制动单 、?端,然后根据不同的选择(如回馈制动接电网三相、能耗制动则接制动电阻),Tk为制动单元的内部继电器,当本单元出现故障时,Tk动作,通过变频器的端子DI4定义,瞬间封锁U/V/W输出。

(2)控制回路输入、输出端子中,采用宏9902=5的定义

DI1:手动/自动起动/停车(手动):得电起动

DI2:正转/反转(手动):得电转向为反转

DI3:EXT1/EXT2选择:得电选择自动控制

DI4:运行允许:一旦断开变频器将停车

篇10: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本文概述了同工酶电泳、气相色谱或气质-质谱联用、核酸序列分析、RAPD、RFLP、分子杂交、SSCP及DSCP等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前景.

作 者:黄海荣 程菲 曾春 王晓红 唐艳龙 姜静  作者单位:黄海荣(江西省信丰县隘高林场,江西,信丰,331600)

程菲(江西省信丰县林业局,江西,信丰,331600)

曾春(江西省瑞金市林业局,江西,瑞金,342500)

王晓红,唐艳龙,姜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刊 名:湖北植保 英文刊名:HUBEI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431 关键词:生物技术   昆虫分类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分析论文

RAPD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白蚁种群分类中的应用

植物形态美学景观设计论文

元素形态及分析技术发展

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

浅析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论文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形态构成学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梨属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