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达标训练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达标训练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达标训练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题及答案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车马喧( ) 东篱( ) 归雁( ) 如酥( ) 燕脂( )
提携( )
解析:解答此题要读准字音及区别开近似的字。
答案:xuān lí yàn sū yān zhī xi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悠然见南山 (2)山气日夕佳
(3)客路青山外 (4)最是一年春好处
(5)半卷红旗临易水 (6)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义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回答。
答案:(1)悠闲自得的样子 (2)气象 (3)旅途 (4)时 (5)抵达 (6)天边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塞土燕脂/凝夜/紫。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考查语感和朗读诗歌的能力。
答案:D
4.填空。
(1)《饮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朝代)人,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天净沙”是__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
答案:(1)陶渊明 潜 东晋 《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
(2)韩愈 退之 唐 七言绝句
(3)马致远 元 元曲名 题目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6.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解析:考查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的区别。
答案示例: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淡泊的生活环境。
6.解析:主要把握住关键词语的作用去分析,体会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的悠闲。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
暮过山村
贾 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7.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8.“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9.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7.解析:考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把握住诗句的内容来回答。
参考答案: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流水的声音来衬托。
8.解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参考答案: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9.解析: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和妙处。
参考答案: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天净沙·秋思》是写____________之景,“昏鸦”是写____________之鸦,“枯藤”一句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____________之情。
11.“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特征是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
12.“夕阳西下”点出____________,“夕阳”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___”字。
1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秋词》和《天净沙·秋思》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____。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___________。
10.解析:考查对词句的理解。
答案:秋末 黄昏时归巢 思乡
11.解析:结合词句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答案:明丽清新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12.解析:理解词语的具体指代的节令。
答案:特定时间 昏
13.解析:结合曲的内容和关键语句理解。
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14.解析:考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答案:豪放热情 凄愁之情 借景抒情
二、语言运用
15.(20xx南宁中考)假如你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志愿者,请你向来宾解说下面这则广告的含义。
“盛会 机会 互惠”--中国-东盟博览会
解析:考查结合时事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参考答案:“盛会”--隆重盛大;“机会”--最好时机;“互惠”--互利双赢
篇2: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第30课《诗词》达标训练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第30课《诗词五首》达标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皎皎河汉女( ) (2)纤纤擢素手( )
(3)浑欲不胜簪( ) (4)狐裘不暖锦衾薄( )
(5)瀚海阑干百丈冰( )
解析:注意声调。
答案:(1)jiǎo (2)xiān (3)zān (4)qīn (5)lán
2.填写句子。
(1)《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渡荆门送别》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4.《西江月》写出了当时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醉心丰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境。
5.你是怎样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的?
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品味。要回答出“依依不舍”这个要点。
参考答案: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6.修改下列病句。
(1)“五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各地风景区热闹非凡。
(2)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首难得的爱国主义诗歌。
解析:(1)词语的搭配不恰当。(2)句式杂糅。
参考答案:(1)将“滔滔不绝”改为“络绎不绝”。(或:将“滔滔不绝的”去掉。)(2)将“把它”改为“被”。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画线句子的特点,所举例子要有代表性,阐述要紧扣作品。
参考答案: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9.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10.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的愉快心境。
8.解析:A项朝代应为宋代。B项“西江月”是词牌名。D项“见”在这里应读“xiàn”。
答案:C
9.解析:注意审清题干,紧扣要求来回答。
答案:两三点雨山前
10.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答案:丰收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____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____,他和苏轼、____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1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______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_____,归根到底是在问____________。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词的上阕,写词人“____________”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___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眠”时对____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____________。
15.写出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16.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解析:要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弟弟 苏辙 苏洵
12.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天 月 人生
13.解析: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这个题目肯定难不倒你。
答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4.解析:要紧扣诗词原句回答。
答案:欢饮 空灵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独白 抒情
15.解析:要了解什么是“哲理”,注意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句。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解析:C项“琼楼玉宇”不应该划分开。
答案:C
二、语言运用
17.在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解析:要能举出一部相应的书,能结合所认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三种观点只要阐述合理都可以。
答案示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篇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陋室铭》达标训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陋室铭》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谈笑有鸿儒( ) 案牍( )
解析:从字形和字义记住这些字。
答案:rú d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无丝竹之乱耳(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往来无白丁( )
解析:结合语境,了解实词的词义。
答案:名:著名 馨:品德高尚 丝竹:本文指奏乐的声音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白丁:本文指没有学问的人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从朗读的`角度把握朗读的节奏。
答案:B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操。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解析: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来分析。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为下列加点词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6.本文选自_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__。这则铭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的___________。
7.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主人人际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______________,虚写的是____________。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____________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9.作者身居陋室而不自弃,以古圣贤自况,将陋室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生活情趣的不俗。
10.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儒、事雅描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5.解析:熟悉这两个字的读音。
答案:xīn tái
6.解析:结合文学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答案:《全唐文》 文体 节操
7.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熟练程度。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解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作答。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 陋室 吾
9.解析:理解原文内容,简洁回答。
答案: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10.解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
答案:惟吾德馨
二、语言运用
1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面对生活,人们有着种种思考:生活像一首乐曲,有快板也有慢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像一艘行船,有顺流也有逆流。乐曲不断地变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船需要胆识,生活使强者充满自信,使弱者望而却步。
解析:掌握排比句的写法,注意语句通顺。
答案示例:生活像一坛陈酿 有酸味也有苦味?生活像一次登山 有胜景也有险景 陈酿需要品味 登山凭借毅力
篇4: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万丈高楼平地起 --积累运用(3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注音。(2分)
岑静( ) 恫吓( ) 对 zhì ( ) 丘hè( )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错手不及 别具匠心 花团井簇 相提并论
B、小巧玲珑 孤苦伶仃 贻然自得 轻举忘动
C、水涨船高 家瑜户晓 井然有序 引经据点
D、重峦叠嶂 豁然开朗 流连忘返 无济于事
3、用行楷抄写句子。(2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默写填空。(14分)
(1)、予独爱莲之 。
(2)、《渡荆门送别》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是: 。
(3)、《春望》一诗中运用互文手法的诗句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5)、《西江月》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 。
(6)、就如一个女郎, 。
5、病句修改。(2分)(将改后的句子完整写一遍)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6、句子仿写。(2分)
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精灵,它们隐蔽在树叶之间,与春风一起歌唱, ,与秋叶一起飞扬, 。
7、口语交际。(2分)
ⅩⅩ初中组织了一次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下面是抽取某班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目的汲取文学素养应付考试消遣其他
人数比例25%55%12%8%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1) 。
(2) 。
8、口语交际。(2分)
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10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 。”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欣赏
(一)文言文阅读 (12分)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有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9、加点字解释。(2分)
事亲 : 饰名姝遗之 :
宵旰 : 立斩以徇:
10、选出与“飞何功之有”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闻者皆惮之 B、死乃知之 C、何陋之有 D、花之富贵者
11、句子翻译。(2分)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12、语段选自《 》, “岳母刺字”的故事广为流传,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的是 ,其用意是 。岳飞曾写过一篇词,在词中就表明了岳飞的志向与抱负,它是《 》。
13、简答题。(2分)
岳飞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所向克捷”?用文中的话回答。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二)课内语段阅读(13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4、第二段可分为二层,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 。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 “
”一句从游览者得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的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了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15、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选文第二段中的 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16、在第一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
17、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从这两段看采取的是 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 。
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19、“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和“技术”两词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
(三)课外语段阅读(11分)
妈妈做的菜 其实很难吃
叶倾城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出身中国第一代双职工家庭,母亲善烹饪精女工的,大概没几个。
文人雅士怀念“妈妈做的菜”,是隔着几万里辛苦路,时间给洒了浓浓的胡椒面,催泪;也是因为他们大抵是中产家庭,有一个擅长调和五味的母亲吧。朱德在《我的母亲》里面怀念母亲:“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子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再有滋味,只怕也无法认为是美味,没什么舌尖上萦萦的追忆。而写了《饮膳札记》的林文月,想必她的儿女回忆起母亲的十九道佳肴,也就是味蕾的《古诗十九首》吧。
我妈是农家女出身,初中起就开始住校,每学期初扛着一麻袋红薯去交伙食费。一路吃食堂吃到大学毕业,三日入厨,向隔壁左右的老太太们学会点火煮羹汤。正是艰难时世,六口之家六个空空如也的胃袋,把它们填满就是大问题。吃饱了,才有资格脍不厌细。朱天文写父母的爱情故事,说父亲取笑母亲:“内人做的菜要用猪槽来装。”一是说量大,二是说味次。我妈做的菜,也不分轩轾。
直到她退休,在我们姐妹还没养育第三代之前,她有过几年云流水在的闲工夫。我们早已搬到武汉,楚地多少风流,她也学做了一些糍粑鱼、粉蒸肉。好日子没两年,“健康饮食”的理念便大行其道,从此饭桌历行极简主义:盐淡油清,白水煮是常事,恨不得学《怨女》里的银娣:“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划几道。”味精是禁品,唯有醋大量挥洒,跟不要钱似的,从此我家厨房的味道,便比较像中世纪炼金士的实验室,酸得怪异,实在不勾引食欲。
我客居京城,偶尔回家,在餐桌上居然尝到美味,总是很诧异。我妈就哼一声:“昨天/前天,从餐馆打包回来的。”顺带批评一下中国的餐饮业:有什么好,油也大,盐也大,都是味精调出来的味道。我,举箸心茫然,为又一次暴露了粗鲁的饮食观而惭愧不已。
但,怎么说呢?她弄的菜真的不怎么好吃,但我记得是另一些:她在深秋侵骨寒的霖雨里,搭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为我买豆丝,因为“都说那家最正宗”。我在红菜苔刚刚上市的十一月匆匆回家一趟,她给我炒了菜苔,自己一口不吃,“我吃的机会多呢。”其实也不多,这虽然是青菜,现在贵得令人咋舌,她平时不怎么舍得吃。
而我怀念,每个冬天,几乎每晚,我们必吃的火锅:牛肉汤,鱼头汤,羊肉汤,搁很多蘑菇、千张、菠菜,我最喜欢吃鱼圆子,每餐必备。一边吃一边嫌她调的味总是淡得离谱,多多加盐,加火锅底料,她也默许了。饱得再也吃不下去,她还要叫我:“你给捞了,别剩下。”盛在勺里诱惑我,无论我怎么说减肥都不行。
白气蒸腾,汤香扑鼻,围炉而坐……这就是一个家。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了解我的'口味,无论这口味是否与她的理念背道而驰,她总愿意,一边嘀咕着一边为我弄出来。
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却是我一生不会再遇到的美味。
(选自《今晚报》20xx年11月16日)
20、读本文,体会本文行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1、本文写了几个“妈妈做的菜”的片段?(2分)
22、本文列举了哪些文人雅士对自己妈妈做的菜得怀念?有何作用?(2分)
23、作者说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但为何在结尾却说它“却是我一生不会再遇到的美味”? (2分)
24、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你对你妈妈说过感谢的话吗?是什么事情(30字左右)让你说了这样的话?(3分)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 -- 作文园地(50分)
25、前苏联有一个统计学家小组,记录和统计了一家庭妇女在料理家务和照顾两个小孩时,一年要洗18000件餐具,19000个碗碟,3000个锅,搬运的重量约有5000公斤,为了家务一年总共要走的路程约为2000公里,如果把母亲的工作雇用别人来做,用市场化手段来计算,那她的年薪是68万美元,与世界上收入最多的企业家也可相提并论。然而我们知道母爱无价,母爱永远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母爱之情我们永远还不了!请以“妈妈,感谢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2、字数:600字以上 体裁: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cen he 峙 壑
2、C
3、略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5、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的活动,我们可以在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6、与夏雨一起弹琴、与雪花一起舞蹈
7、名著阅读还未被真正重视;名著阅读现状堪忧;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三条中任意两条即可)。
8、瞧!刺中还有花。
9、侍奉,赠送,晚,示众
10、C
11、
12、《续资治通鉴 宋纪》 精忠报国 希望儿子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满江红
13、因为“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所以经常打胜仗。还有他用兵讲究“仁,信,智,勇,严”。
14、总分 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6、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17、逻辑 总分
18、举例子 摹状貌
19、“艺术”以“技术”为基础,原句强调“艺术”,更能体现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匠心独到之处。
20、妈妈做的菜 其实很难吃
21、(1)母亲向隔壁左右的老太太们学会点火煮羹汤;(2)母亲退休后为我们做健康饮食;
(3)母亲在深秋侵骨寒的霖雨里,搭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为我买豆丝。给我炒了菜苔;
(4)冬日里,为我们准备温暖的火锅。
22、(1)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怀念母亲做菜的情景;(2)朱天文记忆中父亲对母亲所做的菜得取笑。 引出对妈妈做的菜得描述。
23、因为这菜蕴含着母亲对全家人的深深的关爱,而这种美好的情感对我而言是人生中不会再有的爱的美味。
24、略
篇5:初中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训练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英语下册语法训练题及答案
1.Our school is_________a park and a big library.
A.between B.next C.across D.in
2.Tom and Mike enjoy_______TV.
A.see B.watch C.watching D.to watch
3.Let's__________________.
A.go shopping B.went shopping
C.goes shopping D.going shopping
4.They want_________the zoo very much.
A.to go B.to go to C.go to D.going to
5.There______some Chinese girls in Miss Gao's class.
A.is B.are C.am D.will
6._________do you come from China.
A.When B.Where C.Why D.Who
7.We had fun in______games.
A.play B.plays C.to play D.playing
8._______it going Pretty good!
A.How's B.What's C.How D.Where's
9.Thank you very much.________.
A.You're welcome B.That'sright
C.You're right D.Don't thankme
10.Thank you for_____us so much help.
A.giving B.give C.to give D.gives
11.Can you tell_____the way to the shop?
A.he B.his C.her D.she
12.You'd better_____a taxi to the park.
A.to take B.takes C.take D.taking
13.______you_____a cup of tea?Yes,please.
A.Are,like B.Does,like C.Do,like D.Would,like
14.I don't like cabbage_______.
A.a tall B.a little C.a lot of D.very
15.How many____do you want?
A.rice B.tomatos C.pieces of bread D.potato
16.My work is interesting,but_____dangerous.
A.a kind of B.a kind C.kinds of D.kind of
17.Let's_____TV now.
A.to watch B.watch C.look D.see
18.Mother often goes______on Sundays.
A.shop B.ashop C.buy D.shopping
19.We often play____after school.
A.a basketball B.the basketball
C.basketball D.a football
20.He is very hungry.He buys____hamburgers.
A.many B.much C.a lots of D.all of them
21.“What does he do?”means____________
A.who is he B.Where is he
C.What is heD.what is he doing
22.The girl wants______a doctor.
A.being B.to C.to be D.to do
23.Please_____late for school next time.
A.don't be B.aren't C.doesn't be D.be not
24.M yparents often cook noodles____me.
A.to B.fo rC.in D.of
25.One of the children_____in the river last summer.
A.was swimming B.is swimming
C.are swimming D.were swimming
26._______are the books?They are 20 yuan.
A.How much B.What C.How many D.How money
27.Sorry,I'm late______school.
A.for B.to C.at D.from
28.She_____lunch at home yesterday.
A.doesn't B.didn't have C.doesn't have D.hasn't
29.Would you like_____orange juice?Yes,please
A.some B.any C.a D.many
30.We_____to a movie last Sunday.
A.go B.went C.did go D.was go
31.What_____your sister_____?She is an actor.
A.does,does B.do,does C.does,do D.do,do
32.Why not______see the smart dolphins?
A.come to B.to come C.coming and D.coming
33.We can______taxi to the town.
A.by B.take C.ride D.takea
34.Welcome to our school!____________!
A.Fine B.Thank you C.It doesn't matter D.Very good
35.We often_____TV after school.
A.are watch B.watch C.watches D.watching
36.What time is it?__________.
A.It's fine B.It's OK C.It's Tuesday D.It's nine
37.Let's take some________.
A.photo B.photoes C.photos for you
38.Yesterday,there______nobody in the room.
A.is B.was C.are D.were
39.What time do you leave school______the weekend?
A.in B.on C./ D.of
40.You can_____it in English.He can______English well.
A.speak,speak B.tells,say
C.say,speak D.talks,say
41.What______you do over the weekend?
A.are B.do C.did D.does
42.______Yes,I'd like a cup of tea.
A.Excuse me. B.Can I help you?
C.Are you OK? D.Good morning!
43.Did you play football last Friday?____________.
A.No,we don't B.No,we didn't
C.No,we aren't D.Yes,we play
44.______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A.Wha B.How C.Who D.Where
45.She_______her homework on Sunday.
A.didn't B.doesn't C.didn't do D.doesn't did
46.Mr.Smith is badly ill.Now he is______hospital.
A.in the B.in C./ D.the
47.What do you want________?
A.todo B.do C.be D.doing
48._______does the child_______?
A.Where,comes from B.Where,from
C.Where,come from D.Where,is from
49.Your dress is very beautiful.___________.
A.Thank you B.You're right C.Don't say so D.yes,it is
50.________books are there on the desk?
A.How much B.How manyC.How about D.How far
51.Let______help_______.
A.they,youB.us,yourC.her,theirD.us,you
52.I want to cook some food______dinner.
A.in B.for C.at D.on
53.What do you do? Iam a______.
A.hospital B.work C.postoffice D.worker
54.Mary______do sports last week.
A.isn't B.doesn't C.didn't D.does
55.Where is the bank?It is______the market.
A.on B.next C.or D.next to
56.Lily can_______all kind softhings.
A.does B.do C.did D.doing
57._______you like?A cup of tea,please.
A.What would B.What C.Would D.How many
58._______your favorite singer?She is SunYue.
A.What's B.Who's C.Where's D.Who
59.LiPing isn't here.Let'sgo______find him.
A./ B.and C.or D.but
60.______Mary_______bananas?
A.Is,like B.Do,likes C.Does,like D.Do,like
61.Look!The man______the right is______Africa.
A.on,from B.from,from C.on,in D.to,in
62.We have no time______home for lunch.
A.go B.going C.to goD.to go to
63.She likes to_______jokes.
A.talk B.tell C.say D.speak
64.Mr.Green is a shortman_____long hair.
A.with B.in C.has D.grows
65.I'd like you______my friends Tom.
A.meet B.to me C.meeting D.meets
66._______d o you like English?Very much.
A.What B.How C.Which D.Where
67.Every one in China_______eating dumplings.
A.like B.liking C.to like D.likes
68.What does your mother______?She is tall and thin.
A.look B.like C.look like D.belike
69.He has________friends at school,so he feels unhappy.
A.a few B.few C.alittle D.little
70._______he often do his homework at home?
A.Do B.Does C.Is D.Would
71.I'dlike_____you.
A.play with B.to play C.to play with D.playing with
72.There_____some tomatoes and milk in the box.
A.is B.were C.was D.have
73.They often watchTV_______Sunday evening.
A.at B.in C.on D.of
74.I helped him_____his pen.
A.to find B.finding C.finds D.found
75.________the weather in Australia now?
A.What B.When C.How D.How's
76.I can't______the cold weather.
A.like B.need C.stand D.want
77.Do you enjoy_______the story books?
A.seeing B.reading C.to read D.tolook
78.When_____the King_______to China?
A.was,come B.did,came C.did,come D.was,came
79.What______the boy and girl______?
A.is,do B.is,doing C.are,do D.are,doing
80.It ften_______here in autumn.
A.rained B.will rain C.rains D.is raining
81.Can you help me_____my homework?
A.of B.with C.to D.for
82.The boy is sitting____the tree,there are many apples____the tree.
A.in,on B.on,in C.in,of D.on,of
83.______there______meat on the table?
A.Is,some B.Are,any C.Is,any .Are,some
84.Who can play ping-pong_______me?
A.to B.of C.with D.for
85.Welcome_______our talk show!
A.for B.at C.to D.of
86.Look!They______in the hallway.
A.run B.running C.are running D.are runing
87.We have classed______Monday______Friday.
A.to,from B.from,to C.on,on D.on,and
88._______your mother______thene whouse?
A.What is,like B.What do,think of
C.What does,like D.What does,think of
89.Lucy doesn't mind_______the dishes after dinner.
A.wash B.washing C.towash D.washed
90.There are______on the desk.
A.three cups of teas B.three cup
C.three cups of tea D.three teas
91.What are you doing now?I_____my homework.
A.go B.do C.doing D.am doing
92.What color is your cat?___________.
A.Yes,it'sred B.No,it isn't red
C.It's red D.Its red
93.What______she look like?
A.is B.do C.does D.doing
94.The weather is________.
A.sunny B.rain C.cloud D.wind
95.Is your mother a worker______a doctor?
A.and B.or C.with D.too
96._______do you like koalas?Because they are cute.
A.Why B.Why do C.What do D.Where do
97.Oh,it's time______home.
A.to go B.for go C.going D.would go
98.I want to go shopping._______you?
A.Howare B.What about C.Can I help D.Would
99._______here.
A.Don't smoking B.No smoke
C.No smoking D.Doesn't smoke
100.Do you have to_____by 10 o'clock?
A.go bed B.to go bed
C.go to bed D.going to bed
参考答案
1—5ACABB 6—10BDAAA
11—15CCDAC 16—20DBDCA
21—25CCABA 26—30AABAB
31—35CADBB 36—40DCBBC
41—45CBBBC 46—50BACAB
51—55DBDCD 56—60BABBC
61—65ACBAB 66—70BDCBB
71—75CBCAD 76—80CBCDC
81—85BACCC 86—90CBDBC
91—95DCCAB 96—100AABCC
篇6: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6课的同步训练和答案
七年级政治下册关于第16课的同步训练和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据统计,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万~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这说明( )?
A.未成年人未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B.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C.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受法律特殊保护?
D.未成年人未受到社会的保护?
解析:材料仅仅涉及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已经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问题也仍然存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仍待加强。
答案:C
2.我国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两部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民法通则》?
解析: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AB
3.法律之所以要给予未成年人以特殊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 )?
A.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B.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C.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D.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解析: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所有的选项均符合要求
答案:ABCD
4.据报道,广州市建立了少年法院,对全市未成年人案件集中审理,统一执法标准,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的要求B.学校保护的要求?
C.社会保护的要求D.司法保护的要求?
解析:建立少年法院,对全市未成年人案件集中审理,这说明了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同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属于司法保护的要求,因此,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篇7: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版)
泰安市2007---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题及答案
1.A (3分) 2.C (3分) 3.B(3分)
4.C (3分) 5.D (3分) 6 .B(3分)
7.①一览众山小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④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5分。每小题1分,有错误不得分。)
8.(略)(2分,合理即可)
9.①通“缺”,断缺 ②逆流而上 ③白色 ④连续、连缀
10.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到太阳或月亮的。
②即使骑着快马,驾者疾风,也没有这么快。(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1.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分)
12.是一种先是怀疑继而轻蔑的笑(2分);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2分,意思对即可。)
13.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3分)
1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胆大心细出其不意,临危不惧神机妙算。(3分,意思对即可。)
15.接送儿子上下学;辅导儿子的学习;看望生病的儿子。(3分,意思对即可。)16.“淡淡地”从语气的角度表现了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反映了父亲对儿子朴素而深沉的爱。(或:淡淡的语气,浓浓的父爱)(3分,意思对即可。)
17.父亲的自行车是全文的线索,并不是全文的中心。全文的中心是 “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而第(3)段所写的内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我”崇拜父亲的.原因,所以该段并没有脱离全文的中心。(4分,意思对即可。)
18.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枝叶的蓬勃生机。(4分,意思对即可。)
19.老叶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让位给新叶,实现新老交替。(或:老叶融入春泥,化做甘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2分)
20.北国的落叶图:(1)在秋季,呈黄金色;(2)速度快,很快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杆,气氛是悲壮的;(3)正孕育着新生命。 南国的落叶图:(1)在春天,是苍绿色;(2)气氛不是悲壮而是温馨的;(3)落叶的同时,新的生命已经出现。(4分,意思对即可。要点少一点扣一分,扣完为止)
21.提示:围绕着落叶的贡献谈即可。(3分)
22.作文平分标准
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内容
20--16
15--11
10--6
5分以下
表达
25--20
19--15
14--8
7分以下
文面
5
4
3
2分以下
篇8: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一、基础百花园。
1、看拼音写汉字。
Chuhàigūunianghenxinzhaomingganxiexihuan
Shanyangchijingfangbianmaochuhushuijiaohuan
2、用/划掉不能搭配成词的字。
(消削)灭元(宵霄)(斗抖)动
讨(抡论)风(睁筝)(晴睛)天
安(静净)(杨扬)树滋(味为)
3、动动你的脑筋,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至少写三个。
青__________________包__________________
肖__________________仑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一朵朵
蹦蹦跳跳
一场一场
5、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担一场()
暖暖地()()的小路
6、仿照例子,写句子。
①、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
一______,_________就。
②、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一片叶子。
____________小心地____________。
③、我对出生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小熊一直在我身旁。
____________,只知道____________。
7、我能选字填空。
那哪
1、小明上学会走()条路?
2、小明上学是走()条路
3、()只狐狸()能吃得到葡萄呢?
连忙飞快立刻
1、小明()给老爷爷让座
2、铃声响了,我们()集合排好队
3、汽车开足马力,()地跑向远方
二、课外经典阅读。
保护环境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熊哥哥和熊弟弟在小树林里表演杂技,表演结束了,小松鼠跳到树上,高兴地吃松果,吃完后,把松果壳扔到地上,接着捧着几个大枣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把枣核吐在地上。两只小熊坐在树墩上,一人拿着一根黄灿灿的玉米棒,啃了起来,顺手把玉米皮扔在地上。
小树林瞬间变成了一个垃圾场,小山羊看见了,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垃圾。不一会,小树林又像原来一样干净、美丽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
2、表演结束后,小松鼠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小熊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来。
3、小松鼠看到小树林又像原来一样干净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一句画,让树林里的小动物都爱护环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
植树节是哪一天?在植树的季节里,你会做什么?请写一写。
我们不应该破坏环境,感到真难为情。
垃圾桶是垃圾的家,美丽的公园需要我们的保护。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
1、游戏接受影院道理诚实态度祝愿准备弄脏拼命检查必须
2、leliao;chaozhao;wèi
3、(略)
4、“转”的.部首是(车),除部首外还有(4)画,组词(转动)和(转圈)。
“领”的部首是(页),除部首外还有(5)画,组词(领带)和(领导)。
5、6、(略)
二、课外经典阅读
1、两个
2、(略)
3、展望天地之间,只见雪花飘飘,像春风吹散的落花,纷纷扬扬;像七仙女撒下的花瓣,漫天飞舞。
4、5、(略)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略)
评分标准:
一、1、每个词语一分,共12分。
2、每个音节一分,共5分。
3、每字1分,共12分。
4、每空1分,共8分。
5、每一个词语1分,共8分。
6、每个句子3分,共9分。
二、1、标序号各得1分,共4分。
2、每空2分,共8分。
3、每个句子2分,共4分。
4、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
5、每一个句子2分,共6分。
三、写下你的心里话。(20分)
命题意图:
本试题紧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命制,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既有课内知识的检测又有课外知识的阅读与理解,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试题难易程度面向中等偏下的学生。
篇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附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5分)
一、读一读,写一写(5分)
dng tíng shāo wēi wān yán é jiǎo zhè jiāng
( ) ( ) ( ) ( ) ( )
二、用“—”划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联棉不断的画倦。
( ) ( )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暇( ) 梢( ) 峦( ) 碗( ) 桐( )
假( ) 稍( ) 恋( ) 蜿( ) 洞( )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波( )壮阔 ( )( )森郁 变化( )( )
五( )斑斓 ( )( )如镜 盘曲( )( )
五、依照下列词语的结构形式,各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8分)
1、斑斑点点 2、光溜溜
3、无边无际 4、摇摇头
六、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6分)
清清 缓缓 渐渐 轻轻 朵朵
1、汽车( )入山,沿途的景色更美了。
2、溪水( )地流,声音( )的。
3、( )盛开的白莲映在( )的河水里。
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在横线上。(4分)
春来江水绿如蓝 澄江一道月分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遥望洞庭山水翠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日出江花红胜火, 。
3、,白银盘里一青螺。
4、落木千山天远大, 。
八、这组课文,我们学了三首古诗词,你能选择一首默写出来吗?记住写上作者(5分) 。
九、过年你一定得到不少的压岁钱,对于这些压岁钱,你是怎样使用的?谈谈你的看法。(7分)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十、(一)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15分)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词语(2分)
2、“兀”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序是( )(3分)
3、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划上横线(2分)
险:①地势不平坦 ②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③狠毒 ④险要
危:①危险,不安全 ②处于危险境地,损害 ③指人快要死 ④高 ⑤端正
4、给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分)
5、这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3分)
6、作者把桂林的山跟( )和( )作比较,还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具体。(2分)
7、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1分)
(二)、阅读《我家的小园》,回答问题。(15分)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sū shū)菜、花草和树木。这里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lào nào)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zhǎng cháng)得很茁壮,一朵朵金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纵(zng zhng)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赞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用“—”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划下来。(4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强壮( ) 茂密( ) 威风( )
3、这篇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2分)
4、在文中用“—”划出一个拟人句。(2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十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是自家的阳台还是公园的一角?是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恬静?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要求:1、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写。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4、题目自拟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卷答案
一、洞庭 稍微 蜿蜒 额角 浙江
二、伐 联 棉 倦
(筏) (连) (绵) (卷)
三、暇(无暇 ) 梢(树梢 ) 峦(山峦 ) 碗(洗碗 ) 桐(梧桐)
假(假如 ) 稍(稍等 ) 恋(依恋 ) 蜿( 蜿蜒) 洞(山洞)
四、波(澜)壮阔 (郁)(郁)森郁 变化(多)(端)
五(彩)斑斓 (水)(平)如镜 盘曲(而)(上)
五、略(符合要求即可)
六、1、渐渐 2、缓缓 轻轻 3、多多 清清
七、1、春江潮水连海平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遥望洞庭山水翠
4、澄江一道月分明
八、略
九、略
十、(一)1、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2、上下 一
3、④ ④ 4、,,,。
5、奇 秀 险 6、泰山 香山 排比 比喻
7、略
(二)1、shū nào zhǎng zng
2、茁壮 茂盛 威武
3、春、夏、秋、冬四季
4、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
篇10: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的复习训练题及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 畔之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⑤必先苦其心志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选择题
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 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此教我先威众耳
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城墙)非不高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C.池(水池)非不深也 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B.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四、问答题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 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①委:放弃 去:离开 ②内外亲属 畔:通叛,背叛 ③限制
二、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
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⑤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1.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2、D 3.C 4.D 5.B 6.D
四、1.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2.施行仁政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说明:答对两种即可得满分。
4.相同之处:两句话都强调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启示只要围绕人心向背
篇11: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7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练习检测:
一、词语解释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 ③朝服衣冠,窥镜。 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⑦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⑨能谤讥于市朝。
⑩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⑾形貌昳丽⑿暮寝而思之 ⒀客之美我者 ⒁期年之后
⒂今齐地方千里 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⒄闻寡人之耳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⑤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⑩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⑾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⑿邹忌讽齐王纳谏
⒀弗如远甚
⒁时时而间进
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选择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 )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E.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
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8.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9.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2.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4、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 ( )
A、孰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B、朝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市 门庭若市 能谤讥于市朝 D、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齐地方千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6.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诣太守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 更若役,复若赋 D、能谤讥于市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乃重修岳阳楼 B.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王之蔽甚矣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乃下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暮寝而思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四、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4、讽谏的结果如何?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7.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8、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9.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如何除蔽的。
11、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12、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13.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4.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5、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16、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17、、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一、①讽:讽谏 纳:接受。 ②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③服:穿戴。窥:照。④复:又一次 ⑤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⑥美:认为······美。私:偏爱。 ⑦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⑧面刺:当面指责。 ⑨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⑩间进:偶然进谏。⑾昳丽:光艳美丽 ⑿躺,卧 ⒀认为……美 ⒁满一年 ⒂土地方圆 ⒃确实 ⒄使……听到
二、①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②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③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④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⑤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⑥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⑦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⑧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⑨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⑩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⑾(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⑿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⒀远不如⒁偶尔(有人)来进谏
⒂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三、1.C(蔽:受蒙蔽的意思)
2.B(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3.D(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4、B 5.A、C 6.D 7.A 8.B 9.B 10、B 11、C(偏爱)12.A 13.B
14、C 15、C 16. B 17. B 18、B 19、C
20.D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以……为美)
21.D(A: 前“孰”:谁,后“孰”:仔细 B:前“乃”:于是,就 后“乃”:竟然 C:前“而”表修饰,后“而”表转折)
22.C(并非主要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
四、1、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7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8、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9.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听从邹忌的规劝, 颁布法令,广开言路,接受批评。
11、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2、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1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14.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5、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6、(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17、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
★ 语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达标训练题及答案(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