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粗眉小毛巡逻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篇1: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7分)
圣人之于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时固不易得.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於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若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1)武王事之( ) (2)夙夜不懈( )
(3)乡之耕( ) (4)非忘其父之雠也(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 客以闻伍子胥
B、圣人之于事 乡之耕
C、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搏其手而与之坐 退而耕于野七年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子胥乃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举伍子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2分)
A.极力铺陈 B.平实畅达 C.对比鲜明 D.纵横捭阖
参考答案:
(五)
16.侍奉;早;先前;同“仇”(4分)
17.D(3分)
18.伍子胥于是就礼贤贤能之士(下翻译出动词,意思基本正确),选练士卒。六年后,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国(介后),追击楚国的败军(北解释为败军)于千里之远。楚昭王逃亡到随,吴军于是攻占了郢都(补出省略的主语)。伍子胥亲自用箭射楚王宫(补出省略的主语),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三百次(正确翻译出鞭打楚平王坟墓事件)。(5分)(错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19.成功是需要等待时机的。(3分)(能够引用第一句或者最后三个字都给分,在此基础上概括也可以)
20.B(2分)A(1分)
篇2: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甲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塞翁失马》)
【乙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②泛指农具。
1.文中画线句子中应该有两处停顿,请用“/”在句中画出。(2分)
居 一 年 胡 人 大 入 塞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 ( ) (2)人皆吊之 ( )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兔走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塞翁和宋人看待事物有什么不同?(2分)
1.(2分)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一处1分)
2.(4分)(1)逃跑 (2)(对不幸表示)安慰;慰问 (3)带领 (4)跑(一小题1分)
3.(4分)(1) 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战死的人有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2)兔子不能再得到,而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成为宋国人的笑料)。(一句2分)
4.(2分)塞翁能辩证地看待事物,知道祸福(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宋人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
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两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二】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汁,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行百里始奋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非精洁则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______________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______________阐述,他们都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
2.(1)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清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4.反面;正反对比;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
篇4: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惰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注 ①君房:侯霸的字。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张耳、陈余,两人初为至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曾举荐朱博,后两人有仇怨。这两个例子说明未能善终的朋友很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莽时,连征不至 征:征召
B.好施周急 周:周围的
C.风俗以笃 笃:淳厚
D.令寄缣以祠焉 祠:表示哀悼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丹“好施周急”的一组是 (3分)
①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②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
③丹率宗族上麦千斛 ④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
⑤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 ⑥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丹家中殷实,钱财富足,他隐居乡里修身养性,乐善好施。在他的资助和督促下,乡民们竞相互作表率,勤勉劳作,日子日益富裕起来了。
B.王丹济勤不济懒,那些懒惰的人为此深感羞愧,于是努力劳作自我激励。王丹长期乐善好施,全乡邑受其影响,民风极为淳朴。
C.王丹正直高洁,厌恶豪强。和他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自以为名气大,想和王丹交朋友,王丹拒不答应。对大司徒侯霸,王丹也是如此。
D.王丹的儿子有位同学家在中山,该同学的父亲去世,儿子要去吊唁,王丹为此打了他。王丹认为,朋友不宜走得太近,太近了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5分)
(2)“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5分)
篇5: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急湍甚箭()(3)猛浪若奔()(4)横柯上蔽()
2、翻译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②期:③劳: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__(2)走送之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4)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孔子曰:“何陋之有?”
3、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
4、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5、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辍B、而不知日之入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苍然暮色D、以其境过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作有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游鱼:时而 , ;时而 , 。作者观鱼时的心情也是 的。
六、《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6、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七、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tāng)B、衔远山(xián)
C、互相轩邈(miǎo)D、泠泠作响(líng)
2、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
3、对下面句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B.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尝试着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感情)
D.或异二者之为(也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4、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对甲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导谪守巴陵郡的友人滕子京忘记个人得失。
B.抒发作者宽阔的情怀和政治抱负。
C.批评文中描述的迁客骚人。
D.阐述不应当追求个人快乐的道理。
6、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八、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景: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
九、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不可久居 ▲ 不可名状 ▲
斗折蛇行 ▲ 悉皆怪石 ▲
1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乃记之而去 B.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C.潭西南而望 而置州以来 D.为之怅然 佁然不动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13.回答问题。(5分)
(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2分)
甲文: ▲
乙文: ▲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
▲
参考答案:
10.停留 说出 像北斗七星 都
11.D
12.(1)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岸边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13.(1)甲文:清澈透明 乙文:水流湍急
(2)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篇7: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和参考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 从:_______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
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语文阅读训练题
★ 六年级语文训练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