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2-12-24 04:03:47 作者:直火帮feezy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直火帮feez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碱金属中的锂、钠、钾作为地球高丰度元素,广泛以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的形式存在于盐湖、海洋中,对生物体无毒,且环境友好。水溶性的氯化锂价格低廉,可以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锂,易于分离转换与循环利用。锂与钠、钾虽然同属于第一主族元素,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凸显出特别的化学性质。3号元素锂离子的半径为0.76@(钠离子半径为1.02@,钾离子半径为1.33@),与钠离子、钾离子相比,单电子层锂离子的半径过小,因此锂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于钠、钾化合物的共价性,以及锂离子对富电子非金属原子的亲和性。尤其是锂离子表现出的亲氧性受到了重点关注。这些特异的化学性质,使这个碱金属在有机药物合成与制药工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原子经济、试剂经济与反应步骤经济是绿色化学与清洁制药工程的三个基本理念。笔者在长期的制药工艺研究过程中发现,氯化锂就是一个碳零排放、廉价、可回收循环使用的绿色试剂,它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促进药物合成反应,简化反应步骤,最终实现药物合成的最佳成本效益。因此,及时将绿色试剂氯化锂在现代药物合成上的最新成果引入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锂元素的美好,及早接受绿色化学的熏陶,了解绿色化学在制药工艺中的具体运用,体会到制药工艺之美与科学之美。以下是我们在制药工艺学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中所引入的氯化锂促进药物合成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科研实践和同学们的研究文献,生动展现了绿色制药工艺对药物制造过程的重大影响和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一、氯化锂代替有机锂试剂六甲基二硅胺基锂在合成利莫那班中的应用

5-(4-氯苯基)-1-(2,4-二氯苯基)-4-甲基吡唑-3-甲酸乙酯是新型减肥药物利莫那班(图1A2)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在最初原研公司(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报道中,合成路线使用昂贵的、空气湿度敏感、且产生大量废物的有机锂试剂,六甲基二硅胺基锂(LiHMDS)作为缩合试剂,来介导对氯苯丙酮与草酸二乙酯的Claisen缩合。显然,从成本经济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试剂LiHMDS不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中间体的实际要求。 研究发现,对氯苯丙酮与草酸二乙酯的Claisen缩合反应,是一种位阻型的Claisen缩合,与常见苯乙酮与草酸二乙酯的无位阻型Claisen缩合反应有较大的差异。使用有机锂试剂LiH-MDS作为缩合试剂的根本益处在于,锂离子对羰基氧原子有很好的亲和性能,所生产的3-甲基-2,4,-二酮酸酯中间体可以六元环锂盐的形式稳定中间体,故LiHMDS可以顺利介导这种位阻型Claisen缩合,随后高效与2,4-二氯苯肼环化制备中间体。在认识、理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我们以氯化锂提供锂离子,以甲醇钠提供碱基,这种非常低廉的氯化锂/甲醇钠体系可成功代替昂贵的LiHMDS,实现一种绿色制药工艺。

二、氯化锂促进短链脂肪醇钠与非活化溴代芳烃的偶联反应

无配体Cu(I)催化的非活化溴代芳烃(苯环上不含有硝基等强吸电子基)与甲醇钠的甲氧基化是具有大规模应用价值的反应手段,用于工业化生产3,4,5-三甲氧基苯甲醛、香兰素、1,3,5-三甲氧基苯等产品。这个甲氧基化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甲氧基负离子对亚铜离子的还原作用极慢,这就使得亚铜离子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有效地催化偶联反应。

然而,如果将甲氧基化反应体系类推到其他短链烷氧基化反应则并不成立。研究表明,Cu(I)离子与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负离子不能够兼容,这些短链的烷氧基负离子的还原性大大强于甲氧基负离子。在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负离子的环境中,亚铜离子将被迅速还原为单质铜而失去催化性能。经过数年的研究与攻关,我们发现氯化锂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短链脂肪醇钠盐与非活化溴代芳烃的偶联反应。我们推测,锂离子的`亲氧性可促进烷氧基锂与烷氧基钠二聚体的形成,这种二聚体对亚铜离子的还原作用较弱,进而保持了亚铜离子的催化活性,使其顺利完成烷氧基化反应。在完成方法学研究之后,我们又将这种无配体Cu(I)催化的烷氧基化反应应用到乙基香兰素(3)、不对称丁香醛化合物(4)和药物普莫卡因(5)的合成中,充分展示了这个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三、氯化锂促进的多官能团格氏试剂的应用

格氏试剂的反应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应温度,通常制备格氏试剂需要加热,格氏试剂与不活泼的亲电试剂反应时,也需要一定的温度。如果能在较低温度实现格氏试剂的合成,且解决格氏试剂低温反应活性问题,那么格氏试剂与各类官能团的兼容性就可能实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Knochel课题组以氯化锂作为促进剂,开创性地实现了含多官能团格氏试剂的合成。他们根据各类反应条件和底物官能团兼容性的要求,可以合成一系列含多官能团的格氏试剂,极大拓展了格氏反应的应用范围。基于Knochel在格氏试剂方面的贡献,人们通常将含LiCl的格氏试剂称为Konchel型格氏试剂。将Konchel型格氏试剂应用于药物合成,常常会大大简化工艺过程。在从事辅酶Q9合成新技术的研究中,我们成功开发了一个基于Konchel型格氏试剂的二步合成辅酶Q9的新方法。这个二步合成工艺以易得的溴代苯酚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

在氯化锂的存在下,格林试剂iso-PrMgCl首先与酚羟基成盐,产生可溶性的酚镁盐。紧接着,采用一锅煮工艺继续滴加格林试剂iso-PrMgCl的四氢呋喃溶液,迅速与其进行格林试剂交换原位生成相应的溴代芳烃格林试剂。在氯化锂的促进下,新的芳烃格林试剂被碘化亚铜转化为有机铜化物,再与茄呢基溴缩合,产物经处理分离后得到辅酶Q9前体。这个被设计的辅酶Q9前体是一个对苯二酚衍生物,可以温和地被环境空气氧化为目标化合物辅酶Q9。由此可见,在氯化锂的促进下,格林试剂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此类工作,不胜枚举。

四、氯化锂促进的有机锌试剂的应用

美国基因技术公司在合成第一代PI3Kδ 抑制剂GNE-293过程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使用四甲基哌啶氯化锌氯化锂试剂(TMPZnCl・LiCl)高效制备关键的碘代嘌呤化合物(图4B9)。  Carrera等首先使用已有文献报道的四甲基哌啶氯化镁氯化锂试剂(TMPMgCl・LiCl)进行的金属化,进而进行卤化反应。研究发现,对于产物(9)的类似物的合成,转化收率仅为20%。为此,笔者对反应进行了改进,对使用TMPMgCl・LiCl试剂实施镁金属化后再实施ZnCl2转金属化反应,这样生成的锌嘌呤化合物中间体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经溴素溶液室温淬灭后可获得95% 的目标产物的溴代类似物。这种通过TMPMgCl・LiCl和ZnCl2试剂来形成高反应性的锌嘌呤化合物中间体的方法,证明了氯化锂促进有机锌生成的科学性。

为了进一步简化反应步骤与控制条件,我们直接使用碱体系TMPZnCl・LiCl获得了成功,在直接生成有机锌中间体后,用碘溶液淬灭这个活性中间体,几乎以定量收率(98%)得到目标产物,它可以从反应混合物中直接沉淀分离出来。综上,我们将这些现代绿色化学成功案例引入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可充分展现锂元素特有的绿色化学性能,让学生认识到氯化锂对制药工艺进步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些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生进行制药工艺学研究的思维广度,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元素之美与科学之美。

篇2: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的应用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地发展,成为新时期重要的技术之一。

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广泛应用,为研制出更好、更有效的西药奠定基础,其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篇3: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的应用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日新月异。

技术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更加准确细致地改善人们身体的各个部分的机能,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诸如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等,也已成为生物制药方面的热点词汇,而肿瘤药物、免疫性药物、冠心病治疗药物等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药品。

由此可以看出,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生物制药技术逐渐成为制药工艺的中流砥柱,成为制药工艺发展的强心剂。

二、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

1.在研制冠心病治疗药物方面的应用。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约有100万。

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防治药物,冠心病防治药物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因操作技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其中,基因测序技术及基因治疗的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已经逐渐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促进冠心病临床治疗的进展。

2.在研制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肿瘤是现代社会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主要运用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方法实施治疗。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日益增多,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抗肿瘤药物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可以运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主要运用γ- 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可以运用基因药物抗体,抑制患者体内肿瘤的扩散,可以运用IL- 2受体的融合毒素,促进CTCL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运用基质金属蛋白酶(TNMPs),可以抑制患者肿瘤血管的扩散,同时可以阻拦肿瘤在机体内的转移。

关于这方面的药物,未来将成为抗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目前,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已经有三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信不久就可以得到广泛地应用。

3.在研制免疫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无数的临床试验表明,现代社会大多的疾病都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缺陷都可以引发多种疾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以及哮喘等等。

其中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极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数超过4000万。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千千万万,但是很难有一个满意的治疗药物。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研制出相关的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比如,美国Cetor′s 公司目前已经研制出TNF-α抗体,这种抗体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率可达80%以上。

在哮喘疾病治疗中,Genentech 公司已经研制出单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体,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目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在糖尿病治疗方面,一些公司还研制出基因疗法,即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细胞中,注入胰岛素基因,使工程细胞能够全程供应胰岛素。

4.在研制蛋白质治疗药物及基因重组多肽药物方面的应用。

基因重组,主要指将两种不同生物的DNA进行有机结合的技术。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基因进行融合,使一种基因进入到另一种基因中,摆脱生物物种之间的束缚,并在分子水平上对一些重要基因进行相关的操作。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研制出相关的蛋白质治疗药物及基因重组多肽药物。

1978年,人类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重组人的胰岛素;1982年,欧洲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研制出动物疫苗;1987年,美国运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地研制出乙肝疫苗。

5.在研制神经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运用生物制药技术可以制造多种神经性药物,这些神经药物对脑中风、脊椎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等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有胰岛素成长因子rhIGF- 1。

同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有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因子(NGF),这两种因子主要用在脑萎缩硬化症患者及末梢神经炎患者的疾病治疗中。

中风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据专家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约有60万,每年约有15万患者死于中风疾病。

在中风疾病治疗方面,虽然出现多种不同的药物,但是能取得满意效果的药物并不多,尤其对一些不可逆脑损伤患者,其满意的治疗药物更是少有。

临床试验表明,由生物制药技术研制出的CerestaL可以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脑力方面的症状,对中风患者的疾病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生物制药产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紧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的步伐刻不容缓。

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虽然在人才方面,我国所拥有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但真正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精英少之又少。

同时,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缺乏技术高超的带头人。

一个新兴的产业,倘若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并且深谋远虑的领头羊,即使拥有再多的科技研发人员、再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那也是一盘散沙,成不了气候。

当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即使我过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迅猛,但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依旧需要与国外合作交流。

因此,只有加强国内外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结果。

3.2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制药技术的研究领域也到达了分子水平。

同时,对人体遗传物质的研究以及对各种疾病的致病机理的探索,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得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

在未来,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与药品的研发,更渗透到有关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各个方面。

毕竟,生物制药技术的产生本生就是为了人们能够拥有更加强健的身体和更长的寿命。

而科学家的关注点,也逐步转移到提高产品研制的成功率、降低试验制造成本、拓宽药物适用市场范围上。

总之, 与各个学科的结合与发展,再试图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使生物制药技术带来更多收益,为医药行业提供更多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的药物是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其他各个领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

而它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依赖大量科技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运用,也暗示着更方便、更有效的生物制药的出现,给和谐社会的建设更添一丝活力。

参考文献

[1]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6-21.

[2]焦伟堂,冯旭东,叶旭,孙竹范.多相循环流化床流动规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5

篇4:高科技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高科技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论文

1、高科技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应用前景

目前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应用,已经为机械制造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路径,就能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为机械制造领域带来更大的繁荣。

(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是:提高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建立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灵活加工控制的柔性加工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是指在计算机、软件以及数据库的支持下,结合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作加工技术,将产品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过程统一控制的技术。围绕着提高自动化技术的柔性,一方面要逐步完善自动化制造加工生产线,提高每一加工工序的自动化控制精度,完善生产数据库为建立柔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做好基础准备;另一方面,要研发并使用功能丰富的自动化设备,逐步淘汰功能单一的自动化设备,这是企业降低成本,减小设备占地面积、提高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必然要求。

(2)激光技术的应用前景

激光技术作为重要的.高科技之一,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尤其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加工是激光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目前已开发出20多种激光加工技术,如激光快速成型、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孔、激光热处理等。激光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提高激光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降低激光系统的成本,以增强激光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激光技术会逐步走向与自动化控制的融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是提高机械加工能力与提高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客观要求。

2.结语

高科技为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对于自动化技术,要从完善每一个自动化单元开始,建立更具灵活性的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建立自动化的机械加工企业,这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激光技术,要在增强激光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的同时降低激光的使用成本,是激光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将激光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这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5:绿色施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绿色施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也大规模崛起,逐渐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快速兴起的产业。企业在发展土木工程的同时也该注意绿色施工,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文章将对土木工程为何要进行绿色施工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对有关企业和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土木工程;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一贯奉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土木工程在建设中也应借鉴绿色理念,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进行绿色施工,这样既保护了珍贵的树木资源,又可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为人体健康带来保障。下文中笔者将着重探讨如何让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进行安全高效的绿色施工。

1.进行绿色施工的必要性

1.1我国人口压力大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数量众多,对住房等需求相较其他国家也更大。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不得不加快建设步伐,以期早日竣工。这样一来,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无疑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工程的质量、建设材料的选取、施工过程中资源的管理与回收等,都将在紧张快速的施工压力下轻易被忽视,对绿色施工造成极大的阻碍,对自然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成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障碍,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如今很少有企业真正关心工程建设周围居民的想法,大多都是按照自己传统的方法进行施工,早日完工结算利润,而这样的行为却实在不利于土木工程的发展壮大,所以绿色施工则是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来建设工程,最大限度利用材料,以高新技术采用有限的建筑材料竭尽扩大居住空间,为更多的大众百姓提供居所,为人们带来福音。

1.2我国能源供需不平衡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高速提升,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量采伐树木,毫无节制的攫取能源,每天都投入大量的能源以供建設过程中水能、电能的消耗,这也导致我国能源逐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现状岌岌可危。土木建设是一项极为耗费能源的工程,用已不富足的能源去支撑庞大的能源消耗系统可谓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在工程建设时对所用的任何能源都要珍惜使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节俭则节俭,这也正好与可持续发展中节约能源的思想相呼应。随着供给与需求间的两级差距日益扩大,我们要想办法将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土木工程,努力减小供需间的差距,并且开发新的能源来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能源供给不平衡的现状迫使我们思索该如何减小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如何以最低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如何以最少的能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所以土木工程需要进行绿色施工的必要性一目了然。我们也该在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的同时,以求更好的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

1.3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有害物质,加上混凝土、水泥的长期大量堆放,对自然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酸雨、雾霾等有害气象的发生,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土木工程一般作为大项目,大范围和面积的开山动土对周围生活的居民同样带来不小的困扰,日夜不停的轰隆噪音影响生活和睡眠质量,飞扬的沙屑尘土极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学校及教育部门周围的施工更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些现象足以让建设企业反思传统的建设工程方法是否需要得到改善,因此土木工程进行绿色施工,运用绿色环保的理念挑选工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危害降到最低,努力减小对人体带来的伤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绿色施工的措施

2.1施工要因地制宜

我们在了解、熟悉绿色施工的理念后,可以知道土木工程的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的环境、地理条件,建造的工程特性也不尽相同。比如尽量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红砖平衡温度的作用,使房屋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进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更多资源。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来设计不同的绿色方案,在贴近实际的前提下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各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要素,选取合适的建筑材料与工程方案,并不需要一味使用水泥、混凝土等建筑一栋栋高楼大厦。所以施工人员也需仔细用心揣摩各地不同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进行节能环保的绿色工程建设,为不同人群建设适合的居住环境。

2.2合理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

在能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像新社会初期一般随意开发能源,滥采乱用,而是应当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宣传绿色环保的力度,提高群众和工作人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要珍惜、合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努力践行低碳生活。企业也该对技术人员进行规定的培训,提高从事人员的工作素质,采用高新现代科技,使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时用心记录和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对废水、废渣等进行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用科学技术检测水源的质量与使用,时刻注意电能的使用率,尽量减少水能、电能的损耗并相应提高单位使用效率,对现有能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以奖罚措施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严格恪守岗位职责,真正落实各种绿色措施,有效控制浪费资源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应着手开发新能源以减缓能源紧缺的现状。近年来建筑物中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方法逐渐普及,风力、潮汐发电也在投入使用,青藏地区丰富的地热能同样也待开发利用,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会发现更多绿色环保的能源以供高效循环使用,解决土木工程绿色施工的一大难题。

2.3采用绿色的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选择恰当与否也是影响绿色施工效果的一大因素。通过培养高技术人员开发研制新型建筑工材,引进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建筑材料的智能化建设,在建筑工程中加入高等传感仪器,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有关建筑的情况,并能对建筑的现状作出详细诊断,及时修复有关问题,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此也可避免相当一部分房屋建设问题,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科技人员也可通过改进材料结构,提高施工材料的性能从而得到更为优良的施工材料,为土木工程进行更高层次的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考虑到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废材,如今我们可以研发新技术,充分利用这批废材循环使用,节省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分解、回收废材,实现绿色施工,推进可持续发展前进的步伐。

2.4绿色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创新应用

推进绿色施工,我们将选择在原材料方面进行节能建筑,采用可再生资源技术来高效循环利用建筑材料。通过热解和水解的方法分解、利用建筑废材,淘汰传统陈旧的技术,将高科技技术运用到施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绿色节能长远发展。并且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水、电的大量使用也是一大问题,每次建设需要投入的水电总量都不禁令人惊叹,面对如此数目的消耗,我们在用心尽量减少损耗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更好的创新利用,科技人员可以开发研制新型设备来控制水电的使用,将用过的废水集中收集进行净化处理,以此实现重复使用。

3.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对土木工程越来越重视,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土木工程长足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正确对待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对错,勇于打破常规,努力改善问题,争取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效益,努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篇6: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十余年来本课题组在钐试剂应用于有机合成方面所开展的有关工作:(1)二碘化钐作为偶联剂和还原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金属钐直接应用于有机合成;(3)三碘化钐作为路易斯酸应用于有机合成;(4)有机钐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作 者:张永敏 刘运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化学系, 刊 名:有机化学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年,卷(期):2001 21(11) 分类号:O62 关键词:钐试剂   二碘化钐   金属钐   三碘化钐   有机钐试剂  

篇7:工艺管理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

1.1 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客户个性化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带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的汽车竞争市场竞争异常强烈。

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术开始引入到汽车行业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汽车厂商和汽车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产品的配置也越来越复杂。

这样传统的工艺设计就难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客户人性化需求,所以规划部门要提高规划能力、提高规划质量、提高规划效率。

1.2 对工艺人员的依赖性强,工艺设计不规范

随着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高速加工和强力切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加工过程中,使得加工时间(包括辅助时间)不断缩短,装配时间就成了影响制造周期的主要因素。

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零件的加工精度己不再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但装配工作却仍是以人为主,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技艺水平。

因此,质量又成了提高产品精度的瓶颈环节。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数量以及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尤其突出的是在装配工艺上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表现在组装产品的质量与原装产品还有着差距,而当装配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这种差距相当明显,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在装配方面的研究与发展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3 现代工艺管理在现代制造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

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从理论到实践,只重视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忽视了工艺管理对企业产品设计系统、制造系统、生产系统、经营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维系全局的桥梁和主导作用,制约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

篇8:工艺管理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

2.1 完善工艺知识、经验教训的管理及共享

随着近些年来汽车的不断发展对汽车企业的工艺管理知识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原有的一些汽车工艺理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汽车企业,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工艺管理人员要完善新的工艺知识,这样才能使得汽车企业能更高效的生产。

在工艺管理人员工作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实用的经验,老的工艺关人员要乐于把工艺管理经验分享给大家,俗话说的号:“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可见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工艺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的做法就可以逐步改善企业工艺设计效率及工艺技术水平。

2.2 搞好班组建没,强化现场管理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单位,没有过硬的班组就不可能有过硬的`现场,也就不可能有

过硬的产品及安全生产的可靠性。

如何搞好班组建设?一靠培训,二靠管理。

培训内容包括工艺、安全、设备、技术动改及职业道德等五方面。

在形式上,采用“图、机、规”倍训法,即从流程、设备原理、操作规程、事故预想方面以图、现场问答、现场演练的方式,熟练掌握现场操作。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岗位责任制,因而管理工作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而重在于行。

现场工艺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班长负责、定量考核”的方式。

所谓“分级管理”就是技术科将工艺考核内容分解到各运转车间技术组,再由各技术组分解至每个班组,其内容涉及重要工艺参数制约、操作规程合理运用、产品质量制约、环保指标制约、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岗位练兵制等大小共40项,总分共计100分,每项扣分0.5一40分不等。

“班长负责”就是班长作为本岗位各项制约指标的第一负责人,检查、督促其他运转人员执行工艺纪律;该班长奖金与其班组考核得分相挂钩,得分高的得到相应奖励,得分低的班长应扣除责任奖金。

“定量考核”,即班长对班员按其岗位职责进行每班次考核评分,车间技术组每天对各班组现场工艺纪律依据工艺小岗检内容进行定量考核,并督促整改。

技术科坚持每周对各运转车间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进行全面检查,以“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整齐性’的标准进行评分。

周检是月检的基础,月检的评分直接与每个车间的奖金挂钩,坚持奖罚月月兑现,形成激励机制。

现场工艺管理要坚持天天做很难,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是难上加难,但只有坚持做,管理才不会滑坡,管理最终才会出效益。

2.3 强化相应的工艺管理制度

每个汽车企业都应该制定一套切合自己工艺管理制度的方案,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根据汽车企业系统岗位的特点制定严格可行的工艺管理制度,制订了严格可行的工艺管理制度才能让工人更好、更高效的工作。

在汽车企业中引入工艺管理这个制度后能够完善汽车企业在工艺方面的不足,以至于能使汽车企业顺利的生产,为人们提供更具有高科技含量、更加完美的汽车。

3 结语

总之,工艺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把科技成果载化为商品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的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生产出优质低耗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安玮,面向生产管理的CAPP系统开发[D].四川大学,2005.

[2]徐琼华,张明,杨顺大规模定制:我国汽车业发展的新范式=>,汽车研究与开发,2002.

[3]李立新,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模块化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

[4]张汉新,蔡力钢,张国军等.基于PDM的集成化CAPP系统[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8(4):20一22.

篇9:LINPO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LINPO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通过LINPOR工艺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总结出该工艺能适应污水水质变化的`要求、可节省基建投资、操作管理简便、对以后污水厂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从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 者:崔志刚 李艳 张贵权 CUI Zhi-gang LI Yan ZHANG Gui-quan  作者单位:崔志刚,CUI Zhi-gang(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李艳,LI Yan(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1)

张贵权,ZHANG Gui-quan(长春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21)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35(19)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污水处理   LINPOR工艺   生化池   活性污泥法  

篇10: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绿色建筑实际概念在目前的建筑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可以从低消耗,环保等等方面进行考虑,给现代人创造健康、高效的活动空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在分析传统建筑设计的缺点基础上,对绿色建筑概念进行探讨,并且对绿色设计实施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绿色

绿色建筑是现在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其理念为将节能环保作为建筑的主要目标,强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土地面积较大,人口数量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资源利用低效率,能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有我们必须真正的提高建筑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的能耗,建筑形式和其功能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传统建筑设计的弊端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较快的步伐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存在着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1.1建筑质量问题

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对于建筑产品也不例外,所以建筑设计的质量是关键。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则会对后续的工程建筑质量严重的影响。以往的建筑设计,考虑较多的是企业的利润空间。比如在建筑面积,空间利用等等没有全方位的考虑,最终使得建筑设计方案与实际过程产生偏离,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

1.2污染浪费问题

目前我们对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大力宣传,这也对建筑行业提出的相关的要求,督促建筑行业提升改造。在目前的制造生产大环境下,很多建筑设计会忽略了污染问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比如建筑居民小区,需要占用相关土地,如果设计方案不进行仔细的研究,会对土地利用不够充分,从而大大的浪费资源。

1.3建筑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考虑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大小建筑项目,都需要投入较大额度的成本资金。建筑设计是首要关系到成本消耗的方面,加入建筑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成本意识不够加强,没有在整体上进行全方面考虑,则会影响到资金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设计不恰当的,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返工的情况,额外增加建筑项目的成本。

2绿色建筑设计

2.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通常指的是建筑在自身的寿命周期内,最大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减少能耗,给现代人更加科学的生活空间,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充分利用先天条件下,通过建筑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借鉴自然环境,不去进行破坏,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平衡状态。

2.2主要内容

现代绿色建筑,主要以绿色环保为根本宗旨,在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深入分析,进而做出更优的建设设计方案,建造出更好符合绿色的建筑。(1)环保、节能。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更具建筑设计的标准,结合以往设计数据分析,拟定绿色环保的建筑方案,力争做到环保。节能也是绿色建筑最为关注的一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包括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两个方面要求。另外对建筑在朝向设计、自然风应用、阳台设计、水资源利用等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节能的优化设计。(2)除污。高性能的除污水系统在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可以提升设备的实用效率,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必须在建筑物中提供自动除污系统,保持建筑物内部的气流正常,以免相关污染情况的出现。(3)高效率。以往的建筑设计没有真正地对能耗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办法,现在的绿色建筑设计,将以“高效率”为目标,对建筑物相关处的能耗进行监管。

3绿色建筑实施

最近几年,我们的建筑行业大范围内进行了绿色改革,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更多的体现出“绿色、环保节能”的新概念内涵。

3.1施工优化

按照绿色设计的方案,施工单位对建造过程中的工艺,可以进行优化改进,最终符合绿色施工的目标,通常可以选取简化施工工艺,当然必须保证建筑设计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要求。

3.2新型材料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绿色材料的诞生,为我们建筑节能提供的必要的基础条件。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混凝土材料,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在此方面进行绿色优化,采用新型混凝土,来达到高性能,低成本的目标。另外,在建筑物室内材料,可以选用绿色环保型的,比如地面用材料、墙体用材料等等。

3.3除污系统

通常,建筑设计人员要考虑在工业建筑的除污系统,通过集成在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染进行控制。在厂房的合理位置,配备排烟系统,使得空气保证在合理的指标范围内。另外,工业污水的处理,也是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关注的,可以配备排水系统,及时对污水进行排放并处理。

3.4结构优化

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有单层、多层之分,整体结构形式都在逐步优化,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单位建筑的使用率,降低结构承载。同时也要在关键部位备有加强件,达到抗震的功能。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绿色节能建筑起着重要作用,其设计里面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又环保节能的工作场所,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所有要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推动节能建筑,让建筑和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会祥.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14(11):198-200.

[2]申川.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55.

[3]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0):7.

篇11: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探究论文

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的不断推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的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值得我们深刻研究。随着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及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绿色建筑将以其独有的风格、形态和生态环境最终融为一体。

关键词:绿色节能;环保节能;建筑设计;自然环境

随着我国日益强大,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也随之发展,我们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而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严重匮乏。目前,我国以每年20亿㎡左右的速度增加建筑面积,几乎占据世界平均年新增建筑面积的50%,各种能源和资源浪费严重。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主要指:为使用者提供健康、环保的建筑生存环境,同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生存、活动空间;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保护环境。

2.绿色节能与建筑的结合

目前,新型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已经在建筑设计领域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例如建筑行业常用的保温材料、给排水管材、绿色建材、环保的木地板、板材、建筑涂料等装饰、装修、建筑材料等,都符合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绿色节能指标,具备环保节能性能。

3.绿色建筑的误区

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在这个各式营销手段炒作的时代,各房地产商以“绿色建筑”为宣传口号,大肆宣传其绿色环保理念,使广大消费者静而远观,误以为“绿色”=“高档”。但是绿色建筑成本和价格并不高,例如大名鼎鼎的延安窑洞,冬暖夏凉,造价并不高,却可以发展成为独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并不仅仅局限于新兴建筑目前,我国的新建建筑基本可以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但仍有大量的既有建筑与绿色建筑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一大难题。

3)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绿色理念不仅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情,也需要老百姓的配合。通过政府各部门的监督、监管,实现建筑绿色化。

4.绿色建筑的原则

绿色建筑要遵循健康舒适、合理利用、和谐发展的原则。建筑的特有价值及功能性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居住功能。设计师,要考虑建筑的作用,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通风、采光、降温、采暖等问题,使其最大限度的达到无公害程度。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与大自然中其他的实物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那么在建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建筑和自然因素相结合,融合自然和人文环境,并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条件下,因地制宜的以当地文化为主线,构建具有当地文化底蕴的特色建筑。我国多数建筑业存在高能耗、效率低的现象,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能采取最佳方案,在制冷、取暖等这些高消耗能源的环节,有效控制消耗较高的能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利用自然界中可再生或可重复利用的资源作为主材料,减少环境破坏,实现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策略

1.规划阶段——整体规划、布局合理

为了使建筑成为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规划时首先应做好建筑类型和建筑区位的选取工作,使建筑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气候等方面具有一种整体观。

2)为了使各个建筑物之间相互和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必须结合场地的地势、地貌、气候环境等对建筑群体做好合理的布局,防止因为设计不当的问题对建筑物之间的局部微型气候环境造成风压过大或过小、遮挡等不良影响,使各建筑群落内部的微型气候环境更加良好。

2.设计阶段——充分利用、降低能耗

1)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隔热性能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热传导性能一旦不佳,都能影响能源的消耗。因此,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①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控制外墙的传热系数,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因为对建筑物能耗影响最大的就是外墙,它在整个建筑外包面积中占的比例最大。②大落地窗、外飘窗和玻璃门的流行,提升了通风和采光的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玻璃品种的选择。

2)利用可持续资源

自然界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和能源对人类来说是可以无限使用的,但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则是不可持续、有限的。①太阳能对人类而言是最持续的能源,可以为我们提供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取暖、太阳能供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取暖和供热,可以直接讲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原理比较简单。至于太阳能发电,我们则需要利用半导体中的光电效应把太阳能变为电能,相对比较复杂,造价相对昂贵一些。②利用自然光的采光。在设计建筑时运用光线折射、反射和衍射等原理,或利用人工设备如棱镜、导光管和采光窗等,把自然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引入自然光,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达到充分利用自认光源的目的.。③利用风能。建筑设计中,通过风能的转化,使建筑群落合理的布局,并利用自然风,使建筑群落自然通风。

3)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建筑产业如果想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再循环,就必须要遵守循环经济原则,大力研究和开发资源循环使用和资源再生,从而减少环境破坏。这一问题在不一样的结构上有不相同的标准。建筑中,在结构用材方面,钢结构在有些方面具备不容易其他结构超越的优势,而且钢材便于回收和循环利用。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中水回收利用、雨水采集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循环利用,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作用。

三、绿色节能建筑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一种环境意识的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具有一颗平常心,要以一种谦和的姿态去处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要具有创作激情,正确认识到建筑物也是环境中的一个部分,给予环境最多的关注,合理利用建筑场地的有利位置,比如气候、植被等等,同时尽量多的降低能耗量,尽可能多得吕勇可再生资源,比如太阳能、自然光等。从而利用技术通过种种方法降低成本。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每个人的生活起居、办公通过建筑营造的微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产生影响。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同一个建筑里生活,作为使用者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当给使用者一个安静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尽量减少能耗并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给使用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氛围。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针对建筑物将自然元素带入使用者的生活,是使用者和自然环境沟通的桥梁这一特点,设计师把自然元素引入为了增强使用者和自然环境的沟通,让使用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达到更加健康舒适,也更加充满活力的另一重要目标。四、总结作为绿色人文主义价值在建筑领域中的觉醒,绿色建筑这一理念从确立到主流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经济杠杆还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在不远的未来,绿色人文主义也许会成为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所以,绿色节能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提供了保证,也给人们未来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希望,也是我们建筑行业的希望。所以不论任何行业,都应该把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带入,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大家。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2016(04):85-86.

[2]李幽铮,曾庆林,陈葶葶.我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J].价值工程.2014(31):8-9.

[3]徐国栋,李明柱.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6(08):6-7.

[4]王冉.浅析绿色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4-5.

篇12: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针对生物制药技术的常见类型及其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欢迎大家品读!

摘要:在传感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材料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下,生物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生物技术中,生物制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

篇13: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2.1 生物制药技术在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虽然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肿瘤这一疾病依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与肿瘤的战争愈演愈烈,同时,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肿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关部门显示,我国肿瘤患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有超过200万的新增肿瘤患者,其中有超过50%的患者因此死亡,可以看出,肿瘤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临床研究显示,引起肿瘤的诱因是非常多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目前,治疗肿瘤的方式包括手术法、化疗法,这对于患者身体的健康危害非常大。因此,各个国家一直在重点研究抗肿瘤药物,希望可以利用基因法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2 生物制药技术在冠心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调查显示,每年,我国有超过100万名患者死于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费用非常高昂,在未来阶段下,各个国家都会加强对冠心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有国家已经利用单克隆抗体来治疗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未来阶段下,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这一药物必然可以得到产业化发展,给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2.3 生物制药技术在免疫性药物中的应用

人类的一些疾病是由于免疫功能下降而引发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有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等,特别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且治疗费用非常的高昂。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制药公司开始将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在了免疫性药物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且部分药物已经开始应用到临床实验中。国外有公司也成功研制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成功率达到了80%。

2.4 生物制药技术在神经性药物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技术目前已经在脑中风、脊椎损伤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患者由于中风死亡,中风患者的比例在全世界都属于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却没有治疗中风的特效药,特别是针对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药物,也非常少。在未来阶段下,需要加强生物制药技术在神经性药物中的应用研究,相信在相关学者的努力下,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结束语

将生物制药技术应用于西药制药中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制药工艺水准,更好地推动现代西药制药技术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科学、高效、合理的工艺发展基础。在未来的几年内,生物制药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西药制药整体工艺水准也将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佳宁,孙翠玲.浅谈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6)

[2]李天柱,银路,程跃. 美国领先生物制药企业的成功要素及其启示[J]. 管理学报. 2010(09)

[3]刘鹏,张兰英,刘莹莹,刘娜,刘峰,刘虹,崔哲,许国欣. 组合生物技术处理制药废水及其生物相[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01)

[4]李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8)

篇14: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生物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很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传感技术、图象处理技术、材料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都给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生物制药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了极佳的潜力,成为现阶段下最有前景的一个发展领域,将生物制药技术应用在西药制药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常见的生物制药技术

1.1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将载体插入到目标基因中,从而对遗传物质进行组合,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应用在细胞级别上,进行基因复制与表达。人们的生存与细胞中的激素和活性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且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也与之息息相关,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内细胞活性因子和激素的量并不大,这是无法满足临床中的医疗需求的,如果可以合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这就替代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有着良好的效果。

1.2 固定化酶技术

截止到目前为止,固定化酶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在制药领域中得到了普及性应用,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连续回收和运用反应酶,有效提高了制药小功率。此外,采用这一技术,还可以有效限制和定位细胞位置,能够有效固定人为控制细胞。目前,固定化酶技术已经在氨基酸、抗生素、激素等西药的制造中得到了应用。

1.3 细胞工程技术

细胞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细胞融合、细胞培养、细胞基因转移、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等多个内容。细胞工程技术给西药制药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工艺,如,在产业化发展需求中,以往需要人工采摘的中草药,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就可以大规模的培养中草药植物。合理应用细胞工程技术,既有效减轻了人工劳动力,还可以突破目前的材料限制,这一技术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篇15:化学发光试剂在有机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试剂在有机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介绍了化学发光试剂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类型,综述自以来化学发光试剂在有机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作 者:魏新庭 刘道杰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刊 名:化学试剂  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REAGENTS 年,卷(期):2004 26(5) 分类号:O644.1 关键词:化学发光试剂   有机分子   检测   综述  

篇16:有机试剂在头发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有机试剂在头发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利用有机试剂在头发微量元素测定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了一种不需加热的快速有效的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乙醇的增敏作用不及丙酮;丙酮、乙醇参与人发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 者:杜军 刘晓燕 唐斌 张燕军 张潇 DU Jun LIU Xiao-Yan TANG Bin ZHANG Yan-Jun ZHANG Xiao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忠山路,646000 刊 名:光谱实验室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年,卷(期):2009 26(2) 分类号:O657.31 关键词:有机试剂   微量元素   头发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谈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论文

民用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的论文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应用分析论文

(论文)matlab在电磁场中的应用

浅谈园林景观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热电厂冷却循环系统废水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制药工艺员工作年度个人总结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谈绿色试剂氯化锂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