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iirok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宋史·王审琦传》阅读题及答案,下面给大家分享《宋史·王审琦传》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宋史·王审琦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王审琦传》阅读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请将10—12题答案按照6—8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赉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5分)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5分)
试题答案:
10.C
11.B【解析】出是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12.B【解析】“他酒量很好”错。文中有“素不能饮”的说法;“饮十杯无苦”是为了维护皇上脸面,显得皇上祈祷很灵验;“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也可看出他酒量不是很好。
13.(1)(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他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隶”、补主语“周太祖”“亲任”各1分,大意2分)
(2)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痛哭哀悼他。(“暴疾”,“幸”,“恸”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来迁家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他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兼任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将校在苑中宴射,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很欣赏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攻不下来,诏令由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仪仗等军中装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赶走。王审琦选择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第二天夜里就赶到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易。辖区内县令因王审琦的录事吏犯罪而停了他的职,幕僚认为县令不先征求节度府意见,请求治县令的罪。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断县里政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辖区内邑宰能斥去奸狡官吏,实在令人高兴,有什么需要治罪的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温厚稳重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过分强制征收。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要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对他吝啬让他不能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看着王审琦说:“上天一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受令,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禁苑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痛哭哀悼他。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停朝致哀。
篇2:《宋史·王罕传》阅读答案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篇3:《宋史·王罕传》阅读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来源:]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参考答案
11.【答案】B
【解析】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为太祖或高祖。
12.【答案】D
【解析】王罕给王珪写信一定告诫他不要自满。
13.【答案】(1)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采分点:“相率”为“相继”“相随”;“要”通“邀”,意为“邀请”;“遮道”意为“拦路”;每点1分,句意2分)
(2)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采分点:“数”为“屡次”“多次”;“无章”意为“没有次序”“没有条理”;“每”意为“常常”;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罕字师言,凭借恩荫做宜兴县知县。宜兴县里有很多在湖边围垦的水田,百姓每年声诉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来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第二年声诉文书呈来,按照地图指示,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人都信服。西部用兵,连续多年在东南征收箭羽,价格上涨,富户至于事先贮积来等待出售。王罕告诉郡守,按照双倍的价格购买,让百姓向官府交纳钱财。附近各州郡听说后,都希望依照常州的做法。多次升官担任户部判官。修建太宗别庙时,中贵人很担心木材是否腐朽,将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只需加以粉饰而已,椽子斗拱都依旧,只换了一根楹柱,节省缗钱十万。
王罕出京任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侵,王罕在潮州巡视部属,广州知州仲简从困围中送信邀请王罕,王罕回复说:“我们自己也受困,不是不想回来,只是一个人回来没有益处,应当寻求可以相助你的。”就返回惠州。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王罕挑选可以商量的父老询问对策,说:“我们这些人都有田客,想供给兵器,使他们相聚保卫。”王罕说:“有田客的这样,可以了,没有的怎么办?”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充壮丁。招募有方法谋略的人,答应给予他们官位、金帛,让他们担任首领。过了很久,没有人来。有妇人上诉被仆人抢去簪子耳环,追捕抓获,一起拘捕抢劫的十八人,都斩首割口放于道旁,传言说:“这是被耆长征发为壮丁不肯出行的。”看得人开始感到恐惧。于是精选三千兵卒,顺流而下。将到广州,众人都登岸,在南城门扎营。智高前临观望,相距三十步,见到已作森严戒备,不敢进犯。王罕慢慢打开城门进去,智高于是撤离。
王罕调任主持潭州。治政务求适合人情,不加以威严罚刑。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只有王罕将她领到面前,委婉地慢慢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那妇人本为人妻,无子,丈夫死了,妾有子,就驱逐妇人霸占家财,多次上诉不得公平判决,于是愤怒发狂。王罕为此治妾之罪而归还她的家资,妇人恢复清醒,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奏治政情况,朝廷下敕书褒奖通告,赐绢三百。调任主持明州,以光禄卿去世,终年八十岁。兄长之子王珪从小失去父母,王罕教养有恩德,以后王珪显贵,每次给他写信,王罕一定告诫侄子不要自满等。
篇4:《宋史杨万里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题及答案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a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铖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参考答案:
12.D
13.事情:⑴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南园作记;⑵杨万里因韩侂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⑶杨万里因韩侂胄用兵事恸器失声而死。(答出其中两件即可)
品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
篇5:《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寇准传》阅读题及答案
(山东德州)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6.答案示例: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7.答案示例: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3分,答出三点即可。
篇6:《宋史·苏轼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苏轼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市:购买
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C.尾属于城属:隶属
D.徙知密州徙:调任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轼庐于其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亦足以畅叙幽情
C.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其孰能讥之乎?
D.朝廷从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5:文言文翻译(8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参考答案:
1:C 应为“连接”
2:BA 介词,在/介词,被;B 连词,表目的,为了;C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D代词,他/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3:D ①表明苏轼敢于直谏,⑥表明苏轼心胸豁达,和题干“关爱百姓”无关,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
4:A “然百姓不可户晓”译为“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错,应为“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事件错误。
5:
(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2)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参考译文】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诋毁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篇7:《宋史张邵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张邵传》阅读题及答案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建炎元年,为衢州司刑曹事。会诏求直言,邵上疏曰:“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闽之资,以图恢复,不应退自削弱。”三年,金人南侵,诏求可至军前者,邵慨然请行,转五官,直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武官杨宪副之,即日就道。至濰州,接伴使置酒张乐,邵曰:“二.帝.北迁,邵为臣子,所不忍听,请止乐。”至于三四,闻者泣下。翌日,见左监军挞揽,命邵拜,邵曰:“监军与邵为南北朝从臣,无相拜礼。”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厥后伪楚僭 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是天意人心未厌宋德也。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挞揽怒,取国书去,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砦。明年,又送邵于刘豫,使用之。邵见刘豫,长.揖.而已,又呼为“殿院”,责以君臣大义,词气俱厉,豫怒,械置于狱,杨宪遂降。豫知邵不屈,久之,复送于金。金尝大赦,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占籍淮北,冀幸南归。惟邵与洪皓、朱弁言家在江南。十三年,和议成,南归。八月,入见,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崔纵皆殁异域未褒赠者,乞早颁恤典。邵并携崔纵柩归其家。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知池州,再奉祠卒,年六十一。累赠少师。邵负气,遇事慷慨,常以功名自许,出使囚徙,屡濒于死。有文集十卷。
(节选自《宋史张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 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B.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C.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D.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年指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每个帝王在位只能拥有一个元年。
B.“直阁”是宋官名,凡久任馆阁者必选直阁,才能够提拔至待制之职。
C.“二帝”指的是在靖康之乱中被金兵掳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
D.长揖,古代一种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见礼,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邵直陈时局,有见识。他任衢州司刑曹事职时,就上疏直陈中原和东南的形势,主张朝廷不应退缩而削弱自己。
B.张邵忠于宋室,能据理力争。金兵南侵时,他主动要求出使金营,因感二帝遭遇不忍听乐,与金人谈判时据理力争。
C.张邵是非分明,威武不屈。他直呼刘豫为“殿院”,用君臣大义严厉谴责他;杨宪受利诱而投降,但他始终不屈服。
D.张邵不愿偷生,有情有义。金曾让宋使者还乡,他不愿偷生淮北,就说家在江南;南归后,他亲自将崔纵的棺材送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
(2)邵负气,遇事慷慨,常以功名自许,出使囚徙,屡濒于死。
参考答案
10.(3 分)D(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 边隙,谋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11.(3 分)A(元年,既可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因此,每 个帝王可拥有多个元年)
12.(3 分)C(杨宪不堪邢狱投降,而不是受利诱而投降)
13.(10 分)
(1)现在贵国又割地而封刘豫,进行战事没完没了,就理曲了。 大意 3 分;“裂地”“不已”各 1 分。
(2)张邵不肯屈居人下,遇事慷慨激昂,常以功名自许,出使期间被囚禁迁徙,多次濒于死亡。
大意 3 分;“囚徙”“屡”各 1 分。
【参考译文】
张邵字才彦,乌江人。宣和三年上舍生及第。建炎元年,任衢州司刑曹事。恰逢皇上下诏求直言,张邵上疏说:“有中原的形势,有东南的形势。现在纵然未能迅速争取中原,也应该进都金陵,以江淮蜀闽的财富,图谋恢复大业,不应退缩而削弱自己。”三年,金兵南侵,皇上下诏可以到金军前的人,张邵情绪激昂地请求前往,转升五级武官官阶,直龙图阁,临时授任礼部尚书,充当通问使,武臣杨宪为副使,当天上路。到了潍州,接伴使摆酒奏乐,张邵说:“二帝北迁,张邵身为臣子,不忍心听,请停止奏乐。”说了三四次,听见的人都哭泣。第二天,见左监军挞揽,命令张邵下拜,张邵说:“监军与张邵是南北两朝从臣,没有拜见的礼节。”并且把国书授给他说:“兵不在强弱,在于理之曲直。宣和以来,我朝不是没有兵力,帅臣初开边衅,谋臣又启兵端,所以贵国能取胜。其后伪楚建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这是天意人心没有厌弃宋德。现在贵国又割地而封刘豫,进行战事没完没了,就理曲了。”挞揽大怒,拿着国书离去,把张邵押送密州,囚禁在祚山寨。第二年,又把张邵送到刘豫处,让刘豫任用他。张邵见刘豫,仅长揖而已,又称他为“殿院”,用君臣大义谴责他,言词神气都很严厉。刘豫很生气,加上刑具把他投入狱中,杨宪就投降了。刘豫知道张邵不屈服,过了很久,又把他送给金。金曾大赦,允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在淮北落户,希望有机会稍往南迁。独有张邵与洪皓、朱弁言说家在江南。十三年,和议达成,南归。八月,入朝见皇上,上奏前后使者如陈过庭、司马朴、崔纵都死在异域而没有奖励赠官,请求早日颁布抚恤恩典。张邵同时带回崔纵的棺材并送到他家。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任池州知州,再次为祠禄官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多次追赠至少师。张邵不肯屈居人下,遇事慷慨激昂,常以功名自许,出使期间囚禁迁徙,多次濒于死亡。有文集十卷。
篇8:《宋史杜杲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杜杲传》阅读题及答案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檄摄闽尉。江、淮制置使李珏罗致幕下。滁州受兵,檄杲往援,甫至,民蔽野求入避,滁守固拒,杲启钥纳之。金人围城数重,杲登陴中矢,益自奋厉,卒全其城。淮西制置曾式中辟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将行,属通判反之。安丰守告戍将扇摇军情,且为变,帅欲讨之,杲曰:“是激使叛也。”请与两卒往,呼将谕之曰:“而果无他,可持吾书诣制府。”将即日行,一军帖然。知定远县,会李全犯边,季衍时为淮帅,辟通判濠州,朝廷以杲久习边事,擢知濠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谋复盱眙,密访杲,杲曰:“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卒用其策成功。召奏事,差主管官告院,知安丰军。善湘与赵范、范弟葵出师,迁淮西转运判官。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时在外谏出师者惟杲一人。及兵败洛阳,人始服其先见。大元兵围城,与杲大战。明年,大兵复大至,又大战。擢将作监,御书慰谕之。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曰:“帅淮西无逾杜杲者。”诏以安抚兼庐州。累疏请老,不许。俄擢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进敷文阁学士,迁刑部尚书。请老,升宝文阁致仕。帝思前功,进龙图阁而杲卒,遗表上,赠开府。
(节选自《宋史·杜杲传》,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B.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C.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D.诏问守御策/杲上封曰/沿淮旱蝗/不任征役/中原赤立/无粮可因/若虚内事外/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必有可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置使,军事统帅,南宋时掌管本路诸州军事,一般由秩高望重者来担任。
B.诏,皇帝的命令,常以文书形式发布,谕作为诏令的一种,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D.赠,即追赠,追封,是指皇帝为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加封官爵或赠予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杲爱护百姓,为民救难解危。敌人攻打滁州,杜杲受命率领部队前往支援,刚到滁州,老百姓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答应,杜杲开城接纳他们。
B.杜杲有胆有识,沉着化解危机。有报告说守将将发动叛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反对,便前去核实,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军队得以稳定。
C.杜杲熟知军事,得到朝廷赏识。当李全侵犯边境时,由于杜杲久习边事,被提升为濠州知州;他和入侵的`元兵接连大战,被提升为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
D.杜杲精于谋划,善抓关键问题。赵善湘为收复盱眙问计杜杲,杜杲针对敌军依仗援军的特点,提议破坏桥梁以断其外援,赵善湘采用这个计策终获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浮光兵变,杲单骑往诛其渠魁,守将争饷金币,悉封贮一室。
(2)杲罢杨林堡,以其费备历阳,淮民寓沙上者护以师。
参考答案
10.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也必须是正规的文书”错,“谕”有“口谕”“手谕”。
12.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派了一名将领携书信安抚军心”错。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1)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关键词“渠魁”“饷”“封贮”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杜杲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关键词“罢…备”及“淮民寓沙上者”定语后置句式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杲,字子昕,邵武人。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传檄文征召他代理闽县尉。江、淮制置使李珏将他招致到幕府。滁州遭军队进攻,传书杜杲前往支援,刚到,百姓拥满郊野,请求进城躲避,滁州知州坚决不收容,杜杲开锁接纳他们。金人围城好几层,杜杲登上城墙中了箭,越发斗志昂扬,终于保全城池。淮西制置使曾式中征召他为庐州节度推官。浮光军队发生叛乱,杜杲单人匹马前去诛杀了他们的首领,守将争着馈赠给他金币,他全都封存在一间屋子里。要走时,嘱咐通判还给他们。安丰长官报告守将煽动军心,将要作乱,统帅想讨伐他们,杜杲说:“这是激其叛乱。”请求同两名士兵前往,喊来将领告诉他说:“你果真没有他念的话,可以拿着我的信到制置司去。”守将当天前往,一军安然。为定远县知县,适逢李全侵犯边境,季衍当时任淮统帅,征召他为濠州通判,朝廷因杜杲长期在边境做事,提拔他为濠州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计划收复盱眙,暗中拜访杜杲,杜杲说:“敌人依仗外援,应破坏盱眙桥梁来围困他们。”最终采用他的计策成功。召回奏事,差遣为主管官告院,为安丰军知军。赵善湘同赵范、赵范弟弟赵葵出兵,迁为淮西转运判官。诏命询问守备计策,杜杲上密封奏章说:“淮河沿岸旱灾蝗灾,不能胜任兵役;中原荒芜,没有粮食可以依靠。如果使得内地空虚来对付外敌,调动南方的力量充实北方,要害之地,定有可忧之事。”当时在外地谏止出兵的仅杜杲一人。等到兵败洛阳,人们才开始信服他的先见之明。大元兵围城,杜杲和他们展开了一场大战。第二年,大兵再次大举压境,又展开了一场大战。提升将作监,皇帝亲笔写信慰勉他。丞相李宗勉、参知政事徐荣叟说:“统帅淮西没有人能超过杜杲。”下诏任命他为安抚使兼庐州知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不允许。不久提升沿江制置使、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杜果撤除杨林堡,用这些费用充实历阳,用军队保护寄居在沙滩上的淮河百姓。升任敷文阁学士,迁为刑部尚书。请求告老,升宝文阁退休。皇帝追念以往功劳,进升龙图阁,这时杜杲去世,遗表奏上,追赠开府。
★ 宋史阅读答案
《宋史·王审琦传》阅读题及答案(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