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麻球妈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
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
东亚金融危机前,许多学者认为是儒家文化促进了东亚的经济起飞.金融危机后,这种观点又受到了诘难.应该说,儒家文化对东亚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东亚现代化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东亚各国较早地进行了文化转型和文化创新.东亚现代化的'成功和挫折启示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的传统价值观,走自己的路,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作 者:王耀廷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系,上海,200090 刊 名: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年,卷(期):2002 18(4)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文化 东亚现代化 二律背反 文化创新篇2: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政治形态来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形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种政治形态在多在大程度上对其现代化的成功起到推进作用?它具有那些消极特征和问题?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中特别受到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这些重要的问题从学术上进行系统的研究。要研究东亚的政治形态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就必须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发展政治学、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学等边缘社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必须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这四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治形态的形成、权威合法性的基础、权威政体向后权威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转变的历史过程、这种转变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分别进行个案的研究和探讨;只有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并进而对东亚与南亚、南美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权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概括东亚型的权威政体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特征。
对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权威形态的研究,是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权威面临的各种挑战。国家权威作为一支“看得见的手”,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整合中以及在创造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过程中的作用,国家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的关系,这样一些涉及国家的现代化功能的重大课题,近年以来,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而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的研究本身又可以为这些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东亚权威政治研究的启示意义】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在国情条件诸方面与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中国在历史文化和与民族性方面,在高度集中运行的政治社会体制向以市场型的运行体制的结构转型方面,均与东亚各国和地区有着类同之处。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市民社会、市场化的企业与地方的自主系统的发展,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脱序或失范的出现,国家权威同样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国家与社会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知识分子与实业家之间,在角色定位和社会功能方面以及在彼此协调关系方面,均面临着过去所没有的新的问题,例如,市场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关系,国家权威与公民自由的关系,权威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大众政治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价值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都越来越进入学者们的思考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权威主义的基本定义】
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权威主义的原义是指统治者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而并不顾及后者的意愿。其内涵颇接近于家长制主义(Paternalism )。权威主义的特征是,过于集中的权力的运作没有或缺少宪法的约束;权威合法性不是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而是被认为来自某种权威者本身天赋的某种特性。例如神的意志,天道,专制君权的嫡传,他们所具有的超凡品格,国家的神圣使命等等。广义的权威主义包括所有的专制独裁和家长制政权。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民主的价值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权威主义往往在日常语汇中是一个贬义程度很高的用语。例如,西方学者往往用权威主义人格来表征那种反民主的专制
[1] [2] [3]
篇3: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做为东南亚文化的主导,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借鉴日、韩等国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对儒家文化的运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 者:孙明媚 张永礼 SUN Ming-mei ZHANG Yong-li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刊 名:辽宁财专学报 英文刊名:LIAONING FINANCIAL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2003 5(1) 分类号:B222 F114.46 关键词:儒家文化 东亚 社会经济篇4: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
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作为人们直面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历史的沉思,更是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儒家的'忧患意识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感、民族自信心以及爱国热情的反映,体现了中国人民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 者:许凌云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刊 名:齐鲁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QILU JOURNAL 年,卷(期):2000 “”(2) 分类号:B21 关键词:儒家文化 忧患意识 儒家篇5:儒家文化与科技现代化
儒家文化与科技现代化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论述了儒家文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影响力;儒家文化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儒家文化是否与科学精神相悖等问题.
作 者:李映红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2002 “”(12) 分类号:G04 关键词:伦理型政治文化 整体性思维 科学文化篇6:东方现代人与儒家文化
东方现代人与儒家文化
西方人推行的`普适价值观公度性有限,差异是永恒存在.儒家文化已经提出了文明人的基本要素,我们只能完善它,不能否定它.在中国,典型的东方现代人是“数字化儒生”,即新锐学养与厚重修养兼备的知识分子.新儒学的出路是从政治惯性走向经济关照,从博雅研究走向世俗生活,从消极阐释走向积极发展.
作 者:徐宏力 XU Hong-li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青岛,266071 刊 名:东方论坛 英文刊名:ORIENTAL FORUM 年,卷(期):2006 “”(1) 分类号:G04 关键词:西化 现代人 儒家文化篇7:儒家文化与道德标准
儒家文化与道德标准
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的'主要学派,这一学派关注人生,倡导仁义,为实现其“仁爱”的理想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儒家学派注重人格修养,谦逊好学,襟怀坦荡,积极用世.由此而形成的儒家文化确立了后世人们修身立世的道德标准,也已成为人们奉行的做人准则.
作 者:高静 作者单位: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刊 名:行政与法 英文刊名: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年,卷(期):2002 “”(10) 分类号:B222 关键词:儒家学派 文化 道德标准篇8:“文化中华”与“文化东亚”
“文化中华”与“文化东亚”
值此新世纪揭幕之际,东亚、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时期。在东亚与中国,现代化是“外启”式的,但同时又是“民族”式的'、“国家”式的和尊重“传统”式的。西方现代化“个人”色彩重,而东亚现代化总显示出醒……
作 者:盛邦和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刊 名:探索与争鸣 PKU CSSCI英文刊名: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年,卷(期):2000 “”(7) 分类号: 关键词:★ 儒家文化优秀作文
儒家文化与东亚现代化(合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