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武汉发布高校就业白皮书 本科生平均月薪2983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武汉发布高校就业白皮书 本科生平均月薪2983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武汉发布高校就业白皮书 本科生平均月薪2983元
昨日,武汉市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公布2012就业白皮书,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武汉地区2011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是武汉市第二年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去年,该市首次用“非失业率”描述大学生就业状况,涵盖“就业率+升学考研率+出国留学率”。据称,武汉地区201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为267703人,其中本科生114961人、专科生123781人、硕士生25661人、博士3300人,非失业率达89.61%。这支武汉规模最大的高校毕业大军,近九成有“事”可做。
与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相比,2011届毕业生考研率仍然维持在高水平,本专科毕业生留在武汉的就业比例下降,研究生留汉比例处于高位。武汉市毕办主任王星分析,武汉市人才正面临“洗牌”局面,近七成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总体来看,对硕博毕业生、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等高层次人才需求较大,而一般制造业、加工业需求则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
硕士月薪3872元 本科月薪2983元
根据昨日发布的就业报告,武汉地区2011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2983元,专科毕业生2123元,硕士研究生3872元。相比2010届,前两项分别增加了56元、119元。业内人士认为,物价上涨是导致薪资升高的原因之一。武汉市毕办主任王星介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属中上等。
本科各专业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月收入为3421元;其次是工学,月收入33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月收入仅2742元。
行业间的贫富差距明显。金融服务行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收入继续领跑,平均月收入3321元,紧随其后的是IT行业,平均月收入达3253元。而房地产行业由去年第3名跌落至第5名,月平均收入2837元。制造业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月均2347元。
即使入职相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从总体看,高校毕业生薪资起点呈现“研发岗”>“销售岗”>“职能岗”>“行政岗”的总体态势。
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工资最高的是外资企业,达2500元以上的占到62.3%,达5000元以上的占到8.2%。接近半数的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集中在1500元-2500元之间。
留汉本科生减少 人才面临重新洗牌
“孔雀东南飞”已成过去,武汉正成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大磁场。报告显示,2011届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47.04%的本科生和专科生选择留在武汉就业,39.93%的硕士和博士生愿意在武汉发展,远高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的就业比例。
不过,相比2010届本科和专科生50.7%留汉工作的情况,王星认为,本科生留汉人数、比例有所减少,原因在于近年来武汉周边城市发展迅猛,吸引了大批市州的生源回归家乡就业;另一方面,光谷、沌口等高新区需求旺盛,留汉的硕士和博士生增加,“两个变化调整了武汉的人才结构,有向高端化发展、重新洗牌的趋势。”
在武汉地区2011届硕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中,就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事业单位37.34%,民营企业24.52%,国有企业20.98%。其中,对于博士生而言,事业单位就业率高居81.10%。
创业积极性不高 人数比例不足1%
创业是高知人群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昨日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武汉地区2011届本专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虽高,但“实战”的人数并不多,在汉自主创业人数781人,占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0.88%。
不过,本科生的创业热情明显高出硕博毕业生。报告称,本科毕业生在汉自主创业691人,占本科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1.62%;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90人,占专科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0. 2%;而硕博毕业生创业比例仅为0.16%。
王星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难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毕业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其次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第三,团队组建困难大;第四,缺乏创业指导,选项困难,生存型创业项目多,发展型创业项目少;第五,政策支持不足,创业基地数量少,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光谷成引才磁场 新兴产业求才若渴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战略新兴产业扎堆的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也成为新的引才磁场,去年吸引毕业生的增幅历年最高。
报告称,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就业毕业生252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2人(占2011届毕业博士研究生24.3%),较2010届增长22.97%;硕士研究生3712人,较2010届增长19.76%;本科生9437人,较2010届增长8.74%;专科生11299人,较2010届增长16.80%。
篇2:本科生平均月薪约3000元
本科生平均月薪约3000元
虽然北风清劲,但也不能阻挡学子找工作的急迫心情,11月28日,五邑大学举办广东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江门地区专场见面会。此次见面会是五邑大学针对2016届毕业生举办的第一场大型招聘会。
采用电子化招聘模式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共吸引了省内外180多家企业报名,提供职位740个,招聘岗位数5623个。进场企业多来自江门和中山,也有来自广州、佛山、东莞、肇庆、茂名等地的企业。在招聘会开始前,五邑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投递简历,按企业所接收到的.简历情况,最终确定134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其余企业参加线上招聘。当天,共有超过10000名学生来到现场求职。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招聘会采用o2o的电子化招聘模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招聘会相结合。学生可通过手机app、微信等信息化手段接入互联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电子简历、个性简历点对点即时发送,并与意向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实时获悉面试评价和面试结果,
同时,企业招聘人员只需要一台电脑、一台移动通信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参加招聘会,完成一整套招聘流程,确定初步符合招聘条件的学生,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招聘的效率。
五邑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曾详春透露,该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约4500人,研究生毕业人数约120人,包含14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14个研究生专业,本科生招聘的平均薪资水平在3000元/月左右。
学生求职准备不足
“在招聘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求职准备不足,给每个企业都投了简历,但真正了解企业的不多。其实现在信息搜索很方便,如果求职者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面试时会有更好的表现。我们之前留下来的学生就有不少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中外运敦豪客户经理叶先生说。他表示,虽然公司是一家500强企业,但毕竟不是热门行业,因此在面试学生时,首先看重学生的礼仪、外观,第二是说话沟通能力。
来自广州的一家纺织类企业招聘主管黄小姐则希望应聘者在简历里可以将自己的专长写得更详细:“我们知道五邑大学有纺织工程专业,特意来这里招人。但在招聘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只在专业一栏写了自己是纺织工程,但没有写清具体研究哪个方向。我们公司需要的就是纺织工程的梭织方向。如果写得更清楚,企业在招聘时也能更清楚一点。”
篇3:江苏本科生平均月薪3422元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江苏省各地区大学生吸引力报告》,去江苏哪个城市工作合适?面试时用人单位问自己的预期月薪,报多少合适?哪些行业在江苏就业人数较多,这下有了参考标准。
在南京的研究生本科生收入最高
根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派遣统计,江苏高校毕业生共有75.6%在省内工作。据统计,2013届毕业生省内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研究生6079元,本科生3422元,专科生2997元。
专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是苏州市,达3186元,研究生、本科生最高的是南京市,分别达6600元和3687元。
在毕业生心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南京,吸纳的毕业生数量最多,为68582人。其次是苏州,为47511人;吸纳毕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的是南京,有10786人,其次是苏州市3481人;吸纳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是南京市34430人,其次是苏州市24265人;吸纳专科毕业生数量最多的是徐州市31164人,其次是南京市23366人。
本硕阶段,工学毕业生留在江苏的最多
什么学科的毕业生最喜欢留在江苏?根据数据统计,本科和硕士中,工学毕业生最多。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毕业生留苏人数最多,全省平均达43.7%,其次是理学,全省平均达15%,第三是医学,全省平均有13.9%。
毕业本科生中,留苏人数最多的同样是工学毕业生,全省平均39.2%,其次是管理学,达21.5%,第三是文学,为10%。
各地区吸纳的本科毕业生中最多的是工学毕业生;其次是管理学或文学,南京吸纳的工学本科生为43.1%,为全省比例最高。
专科毕业生中,财经大类(全省平均达18.8%)和制造大类(全省平均达18.5%)留苏人员最多。其中无锡、常州、苏州和扬州地区吸纳专科生比例最高的均为制造大类;其他地区吸纳专科生比例最高的均为财经大类。
教育、建筑、机械制造专业最吃香
从全省来看,吸纳毕业研究生的行业主要是教育业、制造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吸纳本科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是教育业、建筑及建筑装饰安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吸纳专科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是建筑及建筑装饰安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
在南京,毕业研究生就业量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教育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毕业本科生就业量前三的行业为教育业,建筑及建筑装饰安装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
篇4: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4990元
上海市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一份报告显示,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4990元,比上届同期增长6.8%,其中管理学、哲学、工学学科的毕业生月薪较高。
专家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由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还处于试用期,因此上述统计数据仅仅是上海高校毕业生月薪的起步水平,从历年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在此基础上再增长20%左右。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学历与平均月薪呈现出强正相关关系。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729元,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410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389元,比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高了近一倍。
从分学科来看,管理学、哲学、工学毕业生平均月薪较高,分别达到6054元、5752元和5619元,明显超过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水平;农学、文学毕业生的月薪水平则相对较低,分别为4403元和459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专高职毕业生中的竞技体育、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学前教育等专业,收入水平超过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水平。
从行业来看,金融、IT行业位居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榜首,分别达到6121元和6045元。
据悉,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这份报告前,先后对8.5万名毕业生的薪酬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篇5:成都本科生平均月薪为2109元
成都本科生平均月薪为2109元
成都大学本科生平均月薪2109元,这是日前一家调查报告显示的调查结果,报告显示,在成都之类的二线城市生活,除去日常开支,每月可以有1000元的富余,但报告最后表示,“开销计算并不包括谈恋爱、社交等其他开支。”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成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的表示还有结余,可以存一些,有的则表示自己是 “月光族”。
成都毕业生一月日常开销
合租费600元+日常餐费400元+生活用品费300元+水电费、交通费等200元结余900多元(不包括谈恋爱、社交等其他开支)
调查
平均月薪2443元 在北上广不够用
近日,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针对20大学本科生月薪发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720多万人,平均月薪是2443元。其中上海大学生最高,为3241元,北京大学生3109元,而成都大学生为2109元。
调查报告认为,以全国平均毕业生月薪2443元计算,是无法维持在北上广的生活的,“每月开支,合租费1200元,生活用品费500元,吃饭700元,交通费、水电费等400元。”
解释
不谈恋爱不交友 在成都还有剩
报告显示,2443元在以成都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略有富余。“每月开支。合租花费600元,吃饭花费400元,生活用品花费300元,水电费、话费、交通费200元。”
但报告最后又给网友泼了冷水,“除去日常开支,虽然每月有1000元富余,但并不包括谈恋爱、社交等其他开支。”
报告替所有大学生算了一笔账,以大学生人均月薪2443元为例,且每两年加薪一次,一次加300元。“按照计算,5年后到手的纯工资为16万元左右,然而5年期间,结婚开支,一线城市需要20万元,二三线城市至少也需要10万元。”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在成都工作的几名本科毕业生。
随机访问
“与父母同住,每月能存千元”
姓名:小星(化名)
年龄:22岁
职业:某游戏公司文案
22的小星是本地人,今年毕业,在成都一游戏公司实习后被转正留下,担任文案工作,
“我听说就算是做市场方向的,我的工资起点也算比较高的,还没有达到交税标准。”对于工资,小星的'回答很隐晦。
“对我而言,每月工资大头就是买衣服,大约在1000元。”小星平时吃住在家,和父母一起,“也会给家里买一些东西,一般食品居多。”
小星有一个男朋友,在本地。“谈恋爱对我而言,花销并不大。因为对方正在闭关学习,两人联系不是很频繁。”
由于各类花销很少,小星每个月可以将工资的大部分存下,“可以存1000元至1500元左右。”对于这笔积蓄,小星有自己的打算,“我要给家里买冰箱,给妈妈买皮包。”前不久小星正在看冰箱品牌,打算给家里买一个。
对于投资理财这块,“我有和其他朋友一起投资,金额不大,但胜在收益稳定。”
“每月花光工资,家人帮交房租”
姓名:小鹿(化名)
年龄:22岁
职业:金融公司文案
“金融公司的其他部门收入比其他行业高,从事文案工作,我算运气好。”在成都工作的资阳人小鹿笑称,“我是误打误撞进这个行业。”“我扣完五险,大约2800元。”对于工资,小鹿直说不够用,“每个月要付房租、水电气费,要吃饭,还要买点东西,还有社交需要用钱。”
小鹿和同事在牛王庙附近租了一套二的房屋,每月租金人均800元,通讯费、交通费、水电费等杂费算到一起差不多400元。
“每个月能够保持刚刚好就不错了。我也觉得开销最大的就是社交。”小鹿很多同学、朋友都在成都,经常会聚会,吃饭、看电影是常规内容,“每个月工资一半以上都用于社交,一个月大概7场饭,吃顿饭就一两百元,看一场电影大概80元。”
小鹿表示,工资不太够,“我现在每个月都用光,至今没有自己交过房租,都是妈妈之前帮忙交的,现在我正在存下一季度的房租。”
■网友声音
@李赛楠-:不要指望刚毕业就拿高工资,要知道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二飘偏头痛:什么都涨了,就是不见工资涨。
@busy828:还本科2443元,我是的硕士,毕业第一年的到手工资才2100元,不一样生活。
篇6: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发布 医学专业薪酬最低
2012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发布 医学专业薪酬最低
4月1日下午,广东省20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召开。副省长陈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总结了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情况。《2012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本专科)》同日发布。
据悉,20广东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65%,与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工资上涨11.05%,本科生出国率增幅达57.14%。
哲学公安类就业率垫底
2012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6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0.09%,本科生就业率为93.95%,专科生为95.65%,与20基本持平,位居全国前列。
据《报告》统计,本科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5.09%;其次是经济学类,就业率为94.77%;第三是教育类,就业率为94.43%。哲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82.64%;其次法学类,就业率为89.26%;第三是医学类,就业率为92.64%。
专科毕业生中,水利大类(就业数据统计按大类、中类、小类分别进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8.77%;其次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就业率为98.40%;第三是轻纺食品大类,就业率为98.22%。公安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84.42%。
教育行业学历要求提高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珠三角仍是毕业生的最爱,2012年珠三角9个地级市共吸纳12.08万名本科毕业生和17万名专科毕业生,分别占比79.08%和81.92%。而到汕尾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最少,只有767人;专科毕业生就业最少的是云浮市,只有1447人。
据《报告》的数据,制造业是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行业,吸纳了8.06万名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22.36%。如果对行业进行细分,教育行业则是雇用毕业生最多的行业中类,就业人数达3.15万人。雇用专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中类则是商务服务业,有2.02万人,其次是教育行业,有1.4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好就业,教育类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排在了倒数第三位,而在本科生就业率中教育类则排正数第三。这表明,教育行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
医学类毕业生薪酬最低
据《报告》统计,2012年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为2362元/月,较2011年增加235元/月,增幅11.05%。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795元/月,较2011年增加252元/月,增幅9.91%;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043元/月,较2011年增加232元/月,增幅12.81%。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比专科毕业生高36.81%。
记者注意到,本专科毕业生的薪酬分布也呈总体上升趋势,本科毕业生处于2000-2500元/月薪酬段的比例,占23.18%,较2011年减少9.95%,而2500元/月以上薪酬段则明显增加。专科生2000元/月以下薪酬段的毕业生减少,2000元/月以上的则明显增加。
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哲学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垫底,但是升学率、出国率等多项数据,哲学类毕业生都位居前列,如哲学类的平均就业薪酬最高,达3649元/月,获取4000元以上薪酬比例最大的也是哲学类,占该学科已就业毕业生的53.19%,而最低的医学类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仅为2394元/月。
按地域统计,深圳市生源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最高,为2671元/月,同时深圳为本科毕业生提供4000元以上薪酬的比例最大,为24.48%。其次是广州市生源毕业生,为2400元/月,第三是梅州市生源毕业生。
文学类毕业生出国最多
据《报告》统计,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出国的本科毕业生有4695人,出国率为2.64%,较2011年增加0.96个百分点,增幅达57.14%。其中,文学类毕业生出国的最多,有1227人,哲学类的出国率则最高,为10.74%。
2012年本专科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有31.08万人,占77.57%,其中本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比例最大的是文学类专业,哲学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占该学科人数的比例最小,为23.14%。
2012年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有1410人,其中本科646人,专科764人。本科文学类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有277人,专科毕业生财经大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有232人。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选择在广州市创业的有566人,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40.14%,其次是佛山市,有122人。选择零售业创业的毕业生最多,有306人,其次是文化艺术行业,第三是教育行业。
相关新闻
秋季招聘签约率同比降一成
2012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2013年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经过评估,2013年的就业形势并不比好,甚至更加严峻。2013年广东省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比去年减少了10%左右,2013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有44.2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和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有超过65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据最新统计的数据,2013届毕业生秋季招聘签约率为3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罗伟其指出,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支撑评聘范畴统筹考虑。
据悉,2013年,广东高校将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完全过渡到必修课,分年级设立相应的学分,保证不低于38学时。
调查显示:
法学专业毕业生求职压力大
羊城晚报讯近日,“腾讯-麦可思2013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和求学进行了跟踪调查。从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3月5日,调查共收回2013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29860份,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10205份,本科毕业生8511份,硕士毕业生11144份。调查得出四点结论:
首先今年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为29%,分别低于去年同期8个和7个百分点;其次硕士毕业生求职压力较大。硕士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最高,为70%,其次为本科毕业生达到67%;第三,无实习的毕业生求职压力较大;第四,各学历类型不同专业毕业生求职压力有差异。其中硕士法学专业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最高,为79%,其次是农学(77%)和文学(77%)。本科方面,理学最高,为72%,其次是法学(71%)和教育学(71%)。不管是硕士还是本科,法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可见一斑。(余姝)
名校大学生h工也很难
有人说,2012年-2013年是“史上最难找工”的时期,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据某网站最新调查结果,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分别低于上届同期8个和7个百分点,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高。
在一个研究院所做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中文”、“法律”、“新闻”、“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由于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不幸入选红牌和黄牌专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们遭遇了就业尴尬?
――多名国内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故事
当梦想遭遇现实
“我并不喜欢翻译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翻译专业的王芸直言不讳,“从开始找实习到现在,我才发现,之前的路走错了,我一直喜欢的是媒体行业。”这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从平时读读书、看看戏的生活突然转变成四处“h食”,她明显有点“找不着北”。
王芸是四川人。高考填报志愿时,尽管自己不喜欢翻译,但由于这是一个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她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到了找实习的节骨眼儿,和她的同学不一样的是,王芸并未在自己的专业上大做文章,她的简历一封封都飞去了心仪的媒体,“因为我喜欢。”
王芸曾在三家媒体实习过,有网站有报纸有杂志。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王芸在做深度访问时显得游刃有余。“我喜欢看戏,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王芸说起这些眼睛亮了,“我也喜欢看电影,因为专业的关系,我还读了很多外国原版小说。”可在找工作的时候,这些并未给她带来任何优势。“简历投到数不清了,可是有反馈的很少,大概只有两三家吧,面试之后只有一家看起来有些眉目。其实我投得还算少的,因为今年招工的媒体少了好多。”
在王芸看来,自己的专业是个大问题。“校园招聘都是些大企业,文广传媒什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你知道的,上海传媒大企业都盯着复旦大学的毕业生。”说到社会招聘,王芸指了指ipad上一则媒体招聘启事,叹了口气:“你看,又是明确写只要‘新闻传播类’的,像这样的,我连投的必要都没有,网上申请肯定没戏。”
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短。王芸的媒体梦正在被现实一点点蚕食。虽然不甘心,但她已经开始考虑换方向了:“4月要是还没有起色的话,我就只好看看对口专业了。”她顿了一下,眼光停在了一则某日报的招聘启事上。“还是想抓紧最后这一点时间。之前高考填志愿以为找个很牛逼的专业就能找个能挣钱的工作,但是过了这么几年反而变得很理想主义,觉得要做自己喜欢的。”
和王芸类似的,还有南京大学的`陈涛。陈涛是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方向也是传媒。在同学眼里,陈涛是个注重性价比的人:只有两次实习经历,但每一次都是重量级的。“我做过报社跟电视台。”陈涛说,“这是我未来求职的方向。”
陈涛手上已经握了不少offer(录用通知),还被冠上了“offer king”的名号,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他还是不愿意交出三方协议,“我想在京津一带工作,离家近。好多单位的待遇不够理想。我必须要谈待遇,因为我还要成家,不是说能糊口就可以了。所以我挑的都是好单位,‘心仪的工作’加上‘合适的收入’,难度相应也会变大。”
曾是学校文学杂志主编的陈涛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大家都说我是‘笔霸’。笔试必进,无论什么单位。”陈涛苦笑,“可是每到最后一轮就没了消息。”之前参加“国考”,从6000多人中突围,杀进了面试,陈涛当晚特别兴奋,请室友大撮了一顿,谁知道第一轮之后就没了消息。心仪的某国字头日报社也进到了最后“九进三”的“终面”,陈涛之前排名第三,离录取仅仅一步之遥,可他最终还是成了未被录取的大多数。
如今的陈涛依旧奔波在去面试的路上,“尽管今年缩招很厉害,可我不愿意妥协。”
小众专业的隐痛
迄今为止投出去近百份简历,只获得了不到10次笔试机会,面试机会更屈指可数,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刘林最近越来越发愁,“有的大型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但是根本就没有回应。”她本科读的是法学专业,因为不喜欢法学,考研的时候便决然选择了社会学,本以为考上北大就有了高起点,没想到三年后还是一头扎进求职苦海至今仍没上岸。
因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对口的工作,刘林投的简历基本是银行、公司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等不限专业的。银行不用说,投的人各色各样,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公司人力资源方面,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还都排着队;事业单位比较稳定,基本都解决北京户口,竞争更是惨烈。刘林之前还考了公务员,但由于指定要社会学的岗位实在太少,她最终还是报了个专业不限的。“那么一大张表格我看花了眼也只看到几个要社会学的,又不是特别好的单位。”
这一天刘林刚参加了个面试,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一脸疲惫:“跟以前差不多。人家先一看是北大的,还挺热情,后来再一看是学社会学的,就有点冷淡,就问社会学是学什么的。像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次面试都要回答一遍,到后来都有点烦了。有时候觉得挺悲哀的,就是那种不被了解的悲哀。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确实挺虚的,找起工作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林面对的差异化对待还不止于此。有一次,她好不容易进了某事业单位的终面,在那里碰到了同班的一个男生。“研究生两年多总共也没见他来上过几次课,成绩不太好。”没想到最后录取的是那个男生。
半路出家的尴尬
在北京一家律所实习了一年,汤佳上周才得知自己实习的部门今年不留人。汤佳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原本以为留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最终希望落了空。“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身边的同学从上学期就开始找工作了,我一点都没找,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实习上了。结果律所确定今年不能进人了,说是往年进多了,今年没额度了。”
目前我国法律硕士毕业生人数多,竞争更为激烈,求职时限制也很大。汤佳感叹道:“我本科是学中文系的,当初觉得法律很热,研究生就报了法学。身边同学跟我想法差不多,一窝蜂就都学了法。工作机会就那么一点,自然僧多粥少。”
汤佳当初能进那家律所实习,着实费了工夫。不少律所都限定只要法学硕士,像汤佳这样的法律硕士很多都是直接被拦在门外的。“我当时挺厚脸皮的,就赖在那儿拼命干活,说我也不图什么就想学点东西。律所的老师看我很勤快又真诚,就让我留下了。”实习的日子里,汤佳铆足了劲。有天晚上九点了,汤佳还在加班奋战,带汤佳的老师临走前拍拍她的肩,说:“以后有你帮我搭把手,我也能轻松点了。”望着眼前成堆的文书,汤佳长舒了口气,觉得终于在北京有了安身之所。“进了律所那么久,第一次觉得踏实。”
尽管依然很郁闷,但汤佳还是振作起来加入了求职大军。“倒也不后悔,至少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律所这一块算是有一定经验了。”
最近,宿舍里的气氛一直很压抑,同宿舍的姐妹们没人拿到录用通知,汤佳说:“像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这种央企往年招的人都比今年多。班里有一个同学都已经招进去了最后还是给吐出来了,说是分公司招完了,总部又不给名额。”
公务员、律所、公司法务,是法学求职三个主要方向。由于专业性强,法学的就业面其实很窄,法律硕士更是四处受限。找工作才短短一周,汤佳开始怀疑当初自己半路出家学法的决定。
专家观点
产业结构不合理致大学生就业难
关于2013就业难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苏海南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苏海南说,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多,甚至于70%,如果有这么一个产业结构,这些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不成问题。
第二是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招收的人数,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板。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进去的人又比较多。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
第四就是整个就业的状况不乐观,在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学生就业更艰难。
篇7:上海届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4990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共17.1万人,除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以外,共有8.5万人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今天,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薪酬报告》,以上海市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了进入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8.5万名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990元,与2015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同期水平的4672元相比增长6.8%。
从近年来的变化规律看,上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专家分析指出,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应届毕业生目前还处于试用期,因此上述统计数据仅仅是上海高校毕业生月薪的起步水平。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长20%左右。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大专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增幅较大。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729元,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410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389元。
从行业来看,大多数行业的2016届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居民服务、医药卫生等行业的平均月薪增幅较大,分别为23.9%和21.7%。
“开价”最高的依然是金融业。数据显示,金融业给应届生们开出了6121元的平均月薪,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国际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为6045元、5712元和5564元。
从毕业生所学专业来看,管理学、哲学、工学毕业生平均月薪较高,部分大专高职专业平均月薪超本科。管理学、哲学、工学类专业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别达到6054元、5752元和5619元;而农学、文学毕业生的月薪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4403元和4590元。
大专高职毕业生虽然总体月薪水平低于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但也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平均月薪较高,甚至超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尤其是竞技体育、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学前教育等专业,平均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超过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的总体水平。
从企业规模上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平均月薪为4569元,100~500人的企业平均月薪为5120元,500人及以上的企业平均月薪为5310元。总体上看,大中型企业的月薪水平较高,小微企业的月薪水平则相对较低。
但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高校毕业生在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看企业提供的起薪,更要关注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特别是有些成长性较好的初创型企业,虽然为求职者提供的起薪也许并不高,但在为期不长的磨合期之后就可能展现出惊人的成长性,业务量成倍增长,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会相应地大幅提高。
篇8:《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发布
《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发布
19日从中国残联获悉,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与IBM公司日前联合发布了《残疾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
白皮书认为,外资企业是残疾大学生的首选就业单位,但由于残疾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成为制约他们进入外企的主要障碍;残疾人招聘需求信息匮乏是残疾大学生求职的'另一大困难;此外,如何解决由于身体残疾造成的与人沟通的障碍以及适时的心理辅导也是他们在就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高校残疾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深刻体会他们的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与IBM公司于2008年底对全国58所高校的225名在校残疾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白皮书建议,大中专院校可与用工单位联合对在校残疾大学生举行“订单式”培训,在英语实际应用、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给予实习指导;有关部门应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工单位给予具体奖励;残疾人用工单位可推广“IBM残疾员工弹性工作制”,改善残疾人的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残疾学生;各高校、各地残联可与社会团体、企业联手,使残疾学生在奖学金资助、岗前培训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实惠。
篇9:新就业大学生平均月薪仅2400元
新就业大学生平均月薪仅2400元
日常开支用掉全部工资
参加工作后仍然要靠父母资助,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北京 财经专业毕业生吴迪
“刚毕业工资低可以理解,但是入不敷出确实有些尴尬。”24岁的吴迪今年6月毕业于北京一所财经类院校,随后到北京国贸地区的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在金融行业找到“铁饭碗”的他,一度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
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吴迪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按照公司规定,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半年实习期才能转正,这段时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都只能拿到60%,再扣掉“五险一金”,实际拿到手的工资不到3500元。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吴迪说,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住在宿舍、吃在餐厅,每个月的花销不大。可一旦参加工作、步入社会,租房、吃饭样样都不少花钱,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由于单位附近房租高,为了节省租金,吴迪在通州区和同学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尽管如此,他每月分摊的房租也要1500元,每月水电费、上网费加起来还要近300元。此外,每月的交通费、电话费各100元,餐费1000多元。“单是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花销,就几乎用掉了我全部的工资。如果再碰到朋友结婚这些急用钱的事情,必须再向父母求援,彻底变回‘啃老族’了。”吴迪说。
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像吴迪这种“毕业后依旧啃老”的情况并不少见。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达到720多万名,而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其中,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 “啃老”。
生活负担给吴迪精神上带来一定压力。“上了十几年学,本以为工作后,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孝敬父母。”吴迪说,参加工作后仍然要靠父母资助,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中国就业促进协会执行副会长陈宇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仍迟滞不前。其原因在于工作所需职业技能与毕业生在校学习知识不大匹配,暂时还无法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拿不到高的工资。
压力没有挡住吴迪追寻梦想的脚步。吴迪觉得,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但机会也多,还是想留在北京闯一闯。“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在工作中不断地锤炼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说。
发展机会比收入更重要
只要选准行业和公司,一时的低收入并不是太大困难。如果跟供职的公司一起成长,将来的机会更多,
资料共享平台
——武汉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白芳
“钱虽然不多,但拿到第一份工资时的感觉还不错。”白芳是湖北一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个多月前成为武汉市一家设计公司的员工。和大多数毕业生的求职经历相仿,她也经历了一次颇为艰难的求职过程。
找工作之前,白芳从学长那里打听到,建筑专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工资都不是太高,工作可能大多也比较辛苦,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工资会有比较可观的涨幅。“结合武汉的生活成本,我把理想月薪定为4000元。”白芳说。
7月份,武汉迎来酷暑,白芳踏上了求职之路。网上投简历、笔试、面试……试过几家公司,最终却一个录用通知都没有拿到。这时,白芳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期望薪金定高了?接下来的几次面试,她试着把自己的期望月薪说得低一点,果然就拿到了几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几经筛选,白芳最终选择了目前供职的这家设计公司。从收入来看,这家公司并不是最高的。“有一家电话营销公司也录用了我,参加工作后每月就有4000元,比现在这份工作高将近1000元。”白芳说。
但在白芳看来,为了一时的高收入而放弃喜欢的工作并不值得。“设计公司的`工作和我的专业匹配度较高,专业知识可以得到更好发挥,经验积累得也更快。”她说,更重要的是,相比每天给陌生人打电话,性格内向的自己更喜欢和熟悉的“电脑软件”打交道。
白芳觉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将来的发展机会。只要选准行业和公司,一时的低收入并不是太大困难。如果可以和供职的公司一起成长,将来的机会反而更多。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期望待遇跌至近4年最低点,期望月薪平均3680元。
“过高的期望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合理的期望反而会降低压力。”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熊汉忠说。
“我现在每月工资2200元,基本生活可以保障。”白芳说,和很多同学相比,能先稳定下来已经很不错,“把目前的工作做好,有了经验以后,就不愁没有高工资。”
期待不同行业之间更公平
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在国有企业的同学收入就高,到民营企业的同学收入就低,心里很不舒服。
——南京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张雨
张雨是江苏南京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一家民营公司负责市场运营方面的工作。前几天的一场聚会上,同班同学拿出自己的工资晒了一下,让他的心里有了不少落差。“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在国有企业的同学收入就高,到民营企业的同学收入就低,心里很不爽。”
张雨的同学王力,和张雨同一天拿到毕业证,同一天到新单位报到。不同的是,王力就职于一家国有企业,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每月的税后工资比张雨高近千元。“刚参加工作就差这么多,以后说不定差距会越来越大。”张雨说。
篇10:武汉:月薪千元成为本科生求职心理底线
通过走访近期举行的几场招聘会,记者发现今年许多求职者应聘,呈现出心态平和,目标务实的特点,找到一份工作成为学子们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对薪水的期望值较以往则有所降低。
在江苏工作的宁磊明是湖北人,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他决定回汉找份工作,说到求职者最关心的工资问题,专科毕业的小宁认为:在江苏的时候是包吃住1200元每月,但是在武汉包吃住一个月900元也可以接受。
求职者 宁磊明 :“ (武汉)高校毕业生比较多,所以武汉岗位门槛相对提高了,毕业生的待遇也不是很高,所以说武汉工作相对其它大城市竞争是相对激烈的,
”
在在很多招聘企业的展台前记者看到,此次招聘的岗位大多是一些技术性不是很强的营销、文秘、助理、内勤或一般技术人员,因此开出的薪水并高,许多本科毕业生对记者说出了自己对工资的心理底线。
求职者:“ 工资方面应该感觉1000多元,1500元左右。”
求职者:“ 1200元左右。”
求职者 :“大学生初出茅庐,刚出校门应该1000多一点吧,应该不错了。”
往年相比1800元左右的心里底线相比,今年本科生的薪水期望值降低不少,许多前来求职的本科生认为,现在重要的是先找到一份工作,薪水不高也可以通过努力慢慢改善。(李凌芝、刘巍、刘继光)
来源:湖北电视台
★ 高校就业自查报告
武汉发布高校就业白皮书 本科生平均月薪2983元(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