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狄奥伦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与环境的关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与环境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为生存和健康而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护理专业为了保护生命、促进健康而服务于人类,因此,必须掌握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知识,为保护环境促进健康而发挥应有的作用。1975年国际护士会的政策声明中总结了护理专业与环境的关系,认为护理人员的职责如下:
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及有利影响。
2.护士在与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接触的日常工作中,应告知他们关于有危害的化学制品、有放射线的废物污染问题、最近的健康威胁情况,并指导其预防和减轻痛苦。
3.对环境因素所造成对健康的威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也教育个人、家庭和社会集体对环境资源如何保护。
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的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根据护理专业的要求,护士还应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努力为患者创造有利于健康的休养环境,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危害环境的个人行为,如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改善休养环境进而发展为关心社会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篇2: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二、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疾病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健康与疾病是连续统一体的观点,认为这二者是一种线性关系。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完全健康与死亡是一条线的两个极端,每个人的健康每时每刻都能在这两个极端的连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变化(图 5-2-1)。
从健康-疾病轴分析两者关系可归纳为:
1.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在任何时候, 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健康,即使是极佳的健康状态下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
2.健康与疾病是一个不定的、动态的概念
根据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可综合成一个能代表健康状态的圆点,而它在健康-疾病轴上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为它受到发生在个人生活中的事件和个人生理过程的影响。
篇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环境的概念与范畴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和生长的全部外界条件的总和。
(二)环境的范畴
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能截然分开。
1.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2.外环境:外环境是指人的机体所处的环境,即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篇4: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程序的发展史
护理程序一词是1955年由lydia首先提出,她认为护理工作是“按程序进行的工作”。1960年前后,johnson、orlando等专家提出“护理程序是由一系列步骤组成的”,但那时的护理程序只包括评估、计划、评价三个步骤。1967年,护理程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成为四个步骤,即在“计划”之后增加了“实施”。当时护理诊断一直是护理程序第一步“评估”中的一个部分,直到1973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第一次会议之后,许多专家提出应将护理诊断作为护理程序中一个独立的步骤。自此,护理程序才由以往的四个步骤成为目前的五步,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篇5: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知识点指导个案护理
一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特点: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一个护士护理一个病人。责任明确,能掌握病人全面情况。抢救病人、特殊病人、临床教学需要
缺点:耗费人力。
(三)小组护理(team nursing)
以分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士分为小组进行护理活动,一般每个护理组分管10~15位患者。小组成员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构成,各司其职,在小组长的计划、指导下提供护理服务,进行护理绩效评估。
特点:分组分管病人,各级护士各负其责,病房护理小组的成员可以同心协力,有较好的工作气氛。护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条理性。新护士分配到病房工作时不至于因不熟悉而引起情绪紧张。
缺点:由于每个护理人员没有确定的护理对象,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整个小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小组长的能力、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也可能因对病人护理过程的不连续以及护理人员交替过程中的脱节,而致影响护理质量。
(四)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
责任制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使护士增强了责任感,真正把病人作为“我的病人”,病人增加了安全感,具有护士是“我的护士”的归属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了。护理工作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整体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均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护理效果,辅助护士按责任护士的计划实施护理。
特点:由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的整体护理;能以病人为中心,掌握病人全面情况。
缺点:文件多,人员需要多,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难以做到;责任护士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帮助。
(五)综合护理(modular nursing)
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最恰当地选择并综合应用上述几种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的护理服务方式。它是针对70年代兴起的责任制护理存在要求合格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多和经费开支较大的特点而改进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在90年代传进我国,在美国护理专家的帮助下形成了系统化整体护理(synthesis nursing)的新方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业务与管理的方法。
特点: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机构的我和资源配备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康复,维持其最佳健康状态;根据病人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明确不同层次人员与机构的职责与角色;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缺点: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很难真正实施。
以上各种护理工作方式是有继承性的,新的工作方法总是在原有工作方式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每一种护理工作方式,在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篇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医院环境的调节
良好的医院环境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基本条件,因此,创造与维护一个适宜的环境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
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有良好通风和光线、美观而安全的疗养环境。
1.温度 适宜的病室温度一般为18-20℃,新生儿室、老年科病室以及检查、治疗时室温应略高,以22-24℃为宜,适宜的室温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宁、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室温过高,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畏缩,缺乏活力,在治疗和护理时,患者容易受凉。
病室内应备有室温计,以随时了解室温的变化并及时调节。寒冷冬季,病室可用火炉或暖气取暖;炎热夏季,可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此外,根据温度的变化及时为患者增减衣服及被褥。
2.湿度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而言,即一定温度条件下,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所含的百分比。湿度过高,空气潮湿,细菌易于繁殖,同时水分蒸发减少,抑制出汗,使患者感到潮湿憋闷,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增加,可引起口渴、咽痛、鼻衄等,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尤为不利。
病室应配有湿度计,以便观察和调节。室内湿度过高时,可通风换气或使用空气去湿器;室内湿度过低时,夏季可在地面洒水,冬季可在火炉上安放水壶或使用空气加湿器。
3.通风 通风可使室内外空气交换,保持空气清新,并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通风又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不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污浊,氧气不足,患者会出现烦躁、疲乏、头晕、食欲不振等,故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调节器,有条件者可设立生物净化室。在冬季,通风时间可根据温差和风力大小适当掌握,一般开窗30分钟左右,通风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吹对流风,以免着凉。
4.采光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照射部位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另外,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因此,应经常开启病室门窗,使日光直接射入,或协助患者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以增进患者身心舒适感,但应注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人工光源常用于满足夜间照明及平时特殊检查和治疗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需要对光线进行调节。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灯光要明亮;普通病室除一般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壁灯或地灯,床头灯最好是光线可调节型,其开关应放置在患者易接触的地方;夜间使用壁灯或地灯,不使灯光刺眼,以免影响患者睡眠。
5.音响 音响是指声音存在的情况。病室内必须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噪声使人感到疲倦不安,影响休息和睡眠。根据who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医院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在35-40db。医院噪声主要包括各种医疗仪器使用时所发出的机械磨擦声和人为的噪声,如在病区内大声喧哗、重步行走、开关门窗和车、椅、床轴处锈涩而发出的响声等。医院是特别安静区,对声源要严加控制。病室应建立安静制度,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病室的门及桌椅脚应钉橡皮垫,推车轮轴定时滴注润滑油,以减少噪声的发生。
6.装饰 病室布局应整洁美观、陈设简单,桌椅摆放整齐划一,床距不得小于1m,以往医院采用白色,易使患者产生单调、冷漠的感觉,同时,白色反光强,易刺激眼睛产生疲劳。现在医院的装饰可根据病室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颜色。如儿科病房的床单和护士服可采用粉色等暖色调,以减少儿童恐惧感,增加温馨亲切的感觉;手术室可选用绿色或蓝色,给人以一种安静、舒适、信任的感觉。病室内适当摆设一些花卉盆景,可增添生机,特别是在蓓蕾满枝时,可给人以生命和活力的启迪,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病室周围应有树木、草坪、花坛等,供患者散步、休息和观赏。
★ 基础护理学试题
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理与环境的关系(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