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

时间:2024-10-17 03:37:01 作者:雅斋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雅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

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

专项能力应是多方面能力的总称,也可以说是完成比赛过程能力的总称。如果把比赛全过程简化成站立—跪撑—站立的立体过程去分析,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具备如下能力:争夺能力和争夺与技术的连接能力;站到跪一步到位的衔接能力;跪撑提、滚、变向的转化能力。这三种能力在比赛中如能从头至尾充分展现出来,就具备了专项能力的高水平,这就是专项能力。训练中就要围绕这几种能力有节奏地进行安排,而完成比赛中的这些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所以要针对比赛这种需要提出为提高这些能力的具体量化要求。

一、对专项体能技能提高的要求

任何能力都不能脱离本项目技术应用的需要和比赛的特殊需要,所以训练中必须结合技术特点和比赛的特殊需要进行要求,为了便于说明,现用表格形式将训练中的立体状态的三个部分的要点和要求整理如下:

表1:立体对抗3个部分在训练中的要点和要求

从上表中的要点和要求中已表述了训练方法,但训练中在时间、组数、频率上要根据不同时期、阶段提出不同侧重和相应量化要求。在较长冬训期间应以提高各方面的最高能力和耐力为主,如争夺和争夺与技术连接能力的对抗时间应以2′-3′、4-6组的中、小密度安排为宜,并在不许停顿、零距离和抢、拿、夺、插、棒、掏的6字变化要求,提出每人每组在3-5次的攻击频率去完成,可较好地提高争夺和争夺与技术连接的能力和耐力。在提高技能以双人和沙袋完成提抱能力时以次数为主,如双人可提出在爬行中完成提抱过胸、滚桥的组合练习,一般安排为10-12次、4-6组为宜,沙袋的组合则以大于本人级别重量的10-20公斤,沙袋(小级别为20公斤,中大级别则大于10公斤或本人体重),以16-20次、4-6组,要求每组都要连续完成和一定的尺度、幅度要求,各种专项的对抗练习也应以2′-3′、4-6组的中、小密度安排为宜,一般一次训练课可安排3-4个内容;在夏训中则以提高专项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为主,应以短时间多组数大密度的训练安排为宜,例如夏训中一次训练课的内容为三项:1、争夺与技术的强行连接:40”-1′×8-10组,组间休息20”-30”,频率为每次强行攻击2次以上。2、爬行中的提抱攻防对抗:1′-1′30”×6-8组,组间休息30”-40”,频率为每次强行抱起1-2次。

3、立体对抗:1′-1′30”×6-8组,组间休息30”-1′,频率为每次强行得3分以上。这种典型的夏训内容在时间频率和组间休息的到位要求中伴以连接技术的上步、贴身、旋转要求和攻击次数的到位要求,其训练的目的—突出专项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以能形成在技术运用中和各种能力的融合,形成一元化。专项体能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就是在这样的安排和要求中达到的。纵观冬、夏训在安排上的不同是,冬训以提高专项实力和实力耐力为主,以技术连接为辅的安排,要求上以重量和强度的耐力为主,以速度和速度耐力为辅,以各种能力的提高为突破口,奠定坚实的综合实力水平;夏训则以提高在对抗中与技术连接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为主,以保持综合实力为辅的安排,在要求上以频率和次数强度的耐力为主,形成获得的综合实力,在对抗的技术运用中进行强制性融合。这就是专项技术不断提高的来源。

二、专项技能提高的关键是坚持训练有效性

认真分析比赛中运用规则允许使用的技术动作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在日常训练实施中一步步去完成,尽快提高运动员各种能力,达到高水平比赛需要,问题是在日常训练中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才能真正完成这种提高。训练中都有自己的计划而且周而复始地去努力,但为什么同样训练年限运动员却会在比赛中出现较大差距呢?这就要分析对训练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对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达到有效性。训练中对不同训练内容在时间、重量、组数、次数、高度、时间间隔、动作幅度以及频率的具体要求是否较好地完成。各项目的竞技能力都是通过后天强化训练,不断深化的负荷刺激中去提高。如何达到训练的有效性呢?首先要对训练对象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测试,选择具有结合本项目技术特点和比赛特点要求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的测试,根据测试数据提出阶段、周期和年度目标,通过训练实施努力完成,这些数据就使训练的有效性要求有了依据,按照人体各器官对负荷刺激不断深化要求中得到适应和提高的机制在具体要求上有了科学根据。有时训练安排可能会出现完不成重量、次数或组数上要求的状况,可以借助一点外力帮忙让其完成这样的要求,对机体产生非常深刻的刺激,而机体在这样负荷刺激中才能较快适应,一个阶段后最终完成这样的要求就是适应和提高的过程,如果对完成这样要求采用减重量或降低次数标准,那机体就永远得不到深刻负荷刺激,机体也无法在适应中提高。这就是训练的有效与无效的最根本区别。而专项训练的有效和无效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重要:比赛是通过允许使用的技术动作最终完成制服对手,这是比赛双方的共同目的,那么在训练中就要为完成这一目的提出相应要求。因为任何技术运用都是对抗中完成,要想把握进攻时机战胜对手就要提高进攻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中就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攻击频率,通过这种强制性要求逼出运动员的攻击速度,才能提高把握攻击的时间和提高专项耐力水平。但这样的要求需要一个高失败的过程,因为在提高攻击率要求的同时会乱了对方,也同样乱了自己,然而谁能在训练中坚持这样的要求就能逼出运动员攻击的速度而更好地把握攻击时机,才能达到大赛中的高成功率,完成制服对手的最终目的。那种在训练中不针对比赛特点提出较高频率的负荷要求,而让运动员在对抗中自由发挥,已较难适应当前高水平竞赛要求了;比赛运用技术过程中的发力、发力方向、动作幅度、握抱手是否松手和完成动作时的倒地部位是瞬间成功与夫败的关键,然而在训练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对运动员技术运用中是否有发力、发力方向是否对、动作幅度是否够、倒地部位是否正确、手松没松往往注意不够,只注意其是否在做动作。这些方面要求的不到位也是训练无效性的一种,又不易察觉。

而长期的忽视就会造成技术运用中的错误定型,这样的错误定型在比赛中很易导致对手的反攻,这种现象在比赛中是举不胜举的。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定型不能使已获得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和技术融合成同一个整体。所以在专项训练中不管是配合练习、快速练习、半对抗、对抗、自由实战,车轮战还是专项的技能训练,都要把技术运用时的发力、发力方向、动作幅度、倒地部位、握抱手是不能松的要求视作训练的有效性重视起来,才能逐步将获得的各种能力通过技术运用焊接成能力与技术的一元化,这是直接对抗项目在高水平竞赛中的需要。

篇2: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究论文

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足球;体能训练;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

论文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述等方法对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因素分析,探讨符合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法。

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首先要了解项目的特点和运动特征。足球比赛具有对抗激烈,攻守转换快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足球运动员的运动可分为走动、慢跑、中速跑、冲刺跑、带球跑、后退跑等6种基本形式。而这6种运动形式的交替出现则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运动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出现,而且还要在不同的运动距离上完成各种足球技术动作。

1.足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据统计,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活动的总距离为8706—14274m,快速冲刺跑200次左右,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爆发性动作,其中走步占26.3%,慢跑占44.6%,快速冲刺跑占18.9%“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物质(糖、脂肪)的有氧氧化”ATP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供给,首先起动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其次起动乳酸原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功能系统“因此足球运动对三大供能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运动”足球运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ATP—CP系统提供的,但无氧能量的产生也非常重要,这是高强度运动的需要,在比赛中一流球员大约要进行200多次3s以内的冲刺,这就是由无氧系统提供的能量“在足球运动中,乳酸的浓度和部分田径项目有所不同,糖酵解供能强度是较低的,比较集中于有氧供能和非乳酸无氧供能”因此,足球比赛时能量供应较集中于有氧和非乳酸无氧供能,无氧糖酵解能力则相对较低,运动员无需很强的耐乳酸能力。

2.当前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在平时训练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去强调体能测试要求,而要合理有效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解决好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与比赛等关系,一般把身体素质训练作为准备期,恢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状态的'手段或为比赛需要,来保持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手段,并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在技战术训练课中,将体能训练的要求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这样可使运动员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与乏味,且能达到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安排技术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循环练习法手段,在单位时间内,强调运动员练习的数量及质量,减少练习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采取不等时的间歇方法或在模拟比赛对抗的情况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技战术组织配合“采用非同等情况下的对抗(以多打少,以少打多)等方法“延长练习的时间,控制练习质量,因此,在技、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同样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最终达到训练为比赛服务的目的”。

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耐力的强度控制主要有四种方法,分为持续法、间歇法、重复法、比赛法(重复法主要用于速度训练)。现代足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征是糖与脂肪交替供能,快肌、慢肌纤维交替活动,研究证明,目前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决定性限制因素并非球员的心肺功能,而是球员的肌肉耐力水平,特别是肌肉无氧耐力水平“所以重点发展足球运动员肌肉无氧耐力水平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是特别重要的。

2.1有氧耐力训练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应注意适宜的强度,目前运动生化学以无氧阈为标准,即由有氧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供能的临界点为强度指标,这种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代谢区域是指把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有效区分“每分钟心率以不低于150次作为基本强度标准”,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没有间歇”每次负荷时间不应少于30min“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达到60—100min”。

(2)重复训练法:“它是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能力,负荷强度比较大,每次练习应得到完全恢复以后,在重复进行”。

(3)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就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训练,由于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应激作用,能促进红血球和血红素的提高,血乳酸可达到平原训练达不到的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无氧糖酵解和抵抗酸性物质的能力”。(4)交替跑训练:“由三组运动员在同样的距离内进行往返交替跑,如A、B两组在一边,C组在另一边,练习由A组运动员开始跑向C组一边,当A组跑至C组一边时,C组跑向B组所在的一边,然后,当C组达到时,B组在迅速跑向A组的一边,依次往返进行交替跑,距离可定在30—60m之间;练习时间可控制在20—30min,通过交替跑的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

2.2无氧耐力训练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攻防战术的需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反复冲刺跑,对无氧耐力水平的要求较高,无氧耐力训练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无氧耐力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机体在活动中有高的乳酸值产生。为此,大强度和必需的持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应在10s以上、1min以下,如果时间过短,主要发展的是磷酸原供能系统时间过长,则因强度降低而形成有氧耐力训练。

(2)间歇训练法是当今足坛普遍用以发展无氧耐力的有效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掌握合理的间歇时间,是训练效益的决定因素。当间歇时间过长时,血乳酸值会随休息时间长而减少,形成主要发展速度素质。因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水平状况安排适当的间歇,保证机体始终处于高乳酸值状态,是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实现的根本保证。

(3)随运动员无氧耐力素质的改善,为不断提高训练水平,教练员应及时地调整训练方法,如不变间歇时间、加长练习时间、或不变练习时间、缩短间歇时间等。

(4)无氧耐力训练是一种大强度活动,运动员需要在练习前做好准备活动,在间歇期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免因突然停止大强度活动后造成血液回流困难,头脑发生昏厥现象。间歇训练法用于无氧耐力训练,是以产生乳酸值为基本准则的,任何一种间歇训练方式,只要能满足这一基本准则的要求,都可在实践中采用。

参考文献:

[1]秦志辉.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136-138

[2]耿建华.现阶段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的分析与训练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111-113

[3]陈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06-208

[4]刘夫力,周毅.职业足球队训练手段结构体系及其构成因素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1):68-71

篇3: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方法概述论文

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方法概述论文

1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同一动作练习的方法。它既可以作为身体训练,也可以作为技术、战术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主要的练习方法。无论是发展身体各素质,还是巩固、改进熟练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重复训练法是由练习持续时间、强度、重复次数和间歇时间四个方面构成的。运用重复训练法的要求:(1)每次重复练习的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2)每次练习负荷强度可用 80%、90%左右。(3)间歇时间要充分,应使机体达到基本恢复,心率恢复到 110~120 次 / 分以下。(4)重复练习的次数或组数以不降低动作效果或预定的负荷要求为限。(5)若以学习和掌握技术为目的,则重复练习的数量、强度要求不宜过高,在技术规格方面要严格要求,若以巩固与提高技术为目的,则不但规格要求要严,而且练习数量和强度上也应提高。

重复训练法在摔狡训练中是一个重要方法。

学习巩固全面技术,可以先简单重复,然后再加难度。提高重点方法,做了重复练习外,再变换手法、步法、抵抗程度、加大阻力等重复练习。在摔跤训练中,不仅在每一次课要重复,而且月月、年年重复,也就是摔跤中的“练功夫”.

在摔跤训练中,也可以在一次课上安排几个动作(站立、站接跪、跪撑技术)做重复练习。做完一般发展身体练习后,练习基本功,并且以这些作为准备活动,再练重点方法。重复练习的组数、次数、训练时间、间歇时间都要根据训练任务和训练水平而定。一般保证动作做正确,并练出“跃劲儿”来为宜。重复训练法除了用于巩固提高技木外,也可以用来发展力量素质或速度力量、专项耐力等。

2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休息,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应在运动员有机体末完全恢复信况下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间歇训练在摔跤训练中主要用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实际上这是一种较大强度的训练方法。运用间歇训练法要根据每次练习的距离或时间,每次练习重复的次数与组数,每次练习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和间歇的休息方式等因素制订不同的间歇训练方案。

3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一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和要求,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方法。循环训练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情绪和练习的积极性。

循环训练法一般多用于身体训练。通常有下面几种循环训练的方案。

第一种:循环训练法中的持续训练。即较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每站之间不间歇,并连续循环数遍。这种方案主要用来发展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第二种:循环训练法中的重复训练。每站练习的负荷较大,站与站之间的间歇时间较长,机体很快恢复,每一遍循环之间也有较长时间休息。这种方案主要来发展最大力量、速度或速度耐力。第三种:循环训练法中的间歇训练。每站之间的间歇期间,使有机体在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站的练习,每一遍循环之间的间歇,可视具体情况,可在机体未完全恢复前,也可以在完全恢复后进行下一步循环练习。每站的负荷强度较大,则重复次数和组数可较少,负荷强度中等,负荷重复次数和组数可略多,这种方案主要用来发展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

自由式摔跤运用这种训练法首先要根据专项训练的需要和具体任务,预先制定循环训练每站的练习内容,安排好场地。训练内容基本上是运动员已经基本掌握的。循环训练的负荷,应根据练习内容的强度和间歇时间,每一站循环的时间、遍数等来确定。

4 比赛训练法

也称竞赛训练法,是一种模拟比赛的形式的训练方法。比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测验赛、游戏性比赛、友谊赛、调赛、热身赛等。一般应按比赛规则进行,体重浮动 2~3kg.但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和要求,延长比赛时间,缩小比赛场地,附加条件增加比赛难度等。采用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训练和比赛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赛前采用,往往会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因为训练方法很多,如超负荷训练法、双循环训练法、快氧训练法、变换训练法等等。总之,要根据具体条件、任务、对象等,选择适合于摔跤运动特点的方法进行训练,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5 配对练习

配对练习是双人对抗性项目的特殊练习形式。配对练习是提升运动学习和提高技术战术的最基本手段。配对练习是两运动员彼此配合使用方法,它能掌握技术,体会动作,相互指正动作,提高战术以及练习倒地的手段。

5.1 配对的要求

配对练习首先要配好对。初学者应考虑到体重、个子高低、素质、性格等因素。体重相近的才能练到一起,如果将体重大的和体重轻的配成一对时,很难掌握方法;高低个子悬殊,身体矮小的,练习颈背时,就不能学好动作。

5.2 配对练习的要求

(1)配对练习首先要发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因为配对练习要求两人高度协调配合,互相指正,若是态度不好,用方法的人不是快摔轻放,被摔人不是不用力;就是全力防守,甚至反攻,这样不仅练不好,而且还会出现矛盾。若双方认识明确,能按动作要求和对方配合,并能积极地调整抵抗程度,给对方创造良好的时机,对掌握和提高技术都是有利的。(2)掌握了动作后,为了巩固和改进技术,可以与体重、身高、素质、性格不同的人联系。这样会使运动员在不同条件下体会技术和战术。(3)技术水平高与低的运动员配对练习时,可以体会个中跤劲。多与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练习,虽然摔跤次数多,但是进步快。

5.3 站立摔时配对练习有以下几种形式

(1)配合练习。配合练习是学习、改进技术的手段。一方主要联系技战术,另一方根据主练者的要求,配合作技战术练习。配合练习又分为完全配合和抵抗配合。完全配合:陪练者完全按照主练者的要求动作,不抵抗,对新手教学、教新动作时用此方法。抵抗配合:陪练者对施技者进行抵抗。其抵抗程度根据训练需要和水平而定,但无论抵抗程度多大,也要在保证主教者施技成功,不能给“堵回去”.

(2)实战:双方互相攻守,不按规则要求进行比赛,是提高技术战术的主要手段。①条件实战: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实战,根据队员个人的情况和比赛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实战,重点突出锻炼某一个方面。②表演实战:两人随意使用方法进攻、防守、反攻,但不十分用力,动作到家就倒。尽量多用方法,而且要做得完整、正确、连贯。这种练习是提高全面技术和专项素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忠义。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J].辽宁体育科技,2009(6)。

[2]刘斌。自由式摔跤规则有变[N].中国体育报,2003.

部队体能保证书范文

体能训练伤的产生预防及对策论文

体能测试作文450字

幼儿体能教研计划

摔跤作文800字

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语文技能教学——说课

学前教育英语技能培养思考论文

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初探论文

记一次体能测试作文

幼儿园体能课程活动方案

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方法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