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jinjinshihaor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
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4分)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②或遇其叱咄 ( )
③尝语僚属( ) ④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计日以还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B弗之怠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而少所嗜好 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
D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3)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小题4】【甲】【乙】两文列举的求学读书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担心、忧虑 ②有时③告诉 ④使……听见
【小题1】A
【小题1】(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3)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小题1】成功来自于勤奋(勤学成才) 示例:1、西汉匡衡凿壁偷光。2、晋代车胤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里面彻夜苦读。3、晋朝孙康借着雪映射出微光如饥似渴读书。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B 代指笔录,抄写/助词,不译C却(转折)/又(并列)D在/到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列举事例要典型概括。
篇2: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竹之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予云:“何陋之有?”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_
(3)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____________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之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下面示例,在乙文三个画线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批注。
示例:
甲文读书批注
作者:刘禹锡 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批注:一“上”一“入”,灵活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致、闲适、清净的特点。
乙文读书批注
作者: 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使……劳累 (2)没有 (3)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4)结构助词,的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高尚)。
(2)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廷做官)就要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不在朝廷做官)就要为国君忧虑。
4.作者:范仲淹
内容及批注示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喜“一”悲“,对比鲜明,表现出了作者平和、高尚、豁达的品格。
②是进亦忧,退亦忧:一”进“一”退“,处境迥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而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生活的博大胸怀。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先“一”后“,一”忧“一”乐“,形成对比,体现出了作者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操,也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篇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阅读及答案参考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四时俱备( ) (2)晓雾将歇( )
(3)负势竞上( ) (4)横柯上蔽( )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2分)
A.风烟俱净与时俱进B.猿则百叫无绝滔滔不绝
C.负势竞上负荆请罪D.猛浪若奔乘奔御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是写水流势湍急,乙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同是写景散文,请你说说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都(2)消散 (3)凭借 (4)遮蔽
小题2:C
小题3:(1)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小题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小题5:相同点: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甲文作者为能欣赏这样的美景而感到自豪;乙文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小题1:
试题分析:“俱”要与“具”的`意思要分清,古文中“俱”为“都”,“具”为“详细”;“负”在古文中有“背负”(《愚公移山》“负二山”)“凭借”的意思,本句中为“任借”。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俱”为“都、一起”,B项中的“绝”为“停”,C项中的“负”一为“凭借”,一为“背”,D项中两个“奔”都是“奔马”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此两句描写句字字皆有含义,要解释清楚。“经纶世务”要译意,“反”是通假字,意为“返”。
小题4:
试题分析:两句共同的特点是,都是运用比拟的手法,用江流与奔马相比,形容水得流特别快。
小题5:
试题分析:从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来看作者是赞叹山川之美,从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来看作者是期望在山川忘乎所以,表达了厌弃官场淡泊名利的思想。
篇4:甲乙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乙两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②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③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④,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⑤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注释】①薛:靖郭君的封地。②谒(yè):引宾客进见。③言:字。如七言诗就是每句七字的诗。④亡:同“无”。⑤荡:放肆、任性。⑥阴:同“荫”,荫庇。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
(2)益一言,臣请烹益(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请三言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乙文时对“海大鱼”三字连连称“妙”,通读全交,你认为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都讲劝谏术,简要说明甲文的邹忌与墨变;的“客”在劝谏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土地方圆(2)增加,增添
2.(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请允许我只讲三个字。(意对即可)
3.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王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
4.(1)造成悬念,使靖郭君对客所讲内容产生了兴趣。(2)打破了进谏的限制。
5.邹忌是从生活中的事例,推己及人去进谏;客是通过打比方讲后果的方式去进谏。(意对即可)
篇5: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乙】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惟掉尾长鸣。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张元怪之_______________
②速延医治之_______________
③牛逸,至其父墓前_______________
④引之使出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的“为”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始悟为山市
B.唐人尚未盛为之
C.叔父为蛇所啮
D.为宫室、器皿、人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怪:对……感到奇怪;②延:邀请;③逸:逃跑、逃逸;④引:牵,拉。
2.C
3.原来董某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他的父亲抓住牛尾巴才能够爬上来。
4.(意思对即可)第一篇写张元和他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回家中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篇都表现出了动物有情有义、知恩图报。
篇6: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伐竹取道( )
(2)佁然不动( )
(4)其岸势犬牙差互(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2.A
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篇7: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小题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妇不忍市之(卖)!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 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4分)
(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小题4】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C
【小题3】(4分)(1)妇人走近鹜(野鸭),看见它的.双翅血迹斑斑,怀疑它是受了伤。
(2)过了两年,农妇家发了笔小财,这大概就是那受了伤的野鸭的报答吧。
【小题4】(4分)多做善事,必会得到回报。妇人救了那野鸭,野鸭日后率领一群鸭来到农妇家,报答她的救命之恩。(启示2分,事例2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似谢的谢应是告辞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小题2】试题分析: A.都是代词,他 B.在/被C.况且/并且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3】试题分析:(1)就:走近,靠近。(2)小裕:发了笔小财,盖:原来是,大概是。创:受了伤。报:回报。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题4】试题分析:文章讲了妇人救了那野鸭,野鸭日后率领一群鸭来到农妇家,报答她的救命之恩的故事。说明多做善事,必会得到回报。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
点评:抓住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谈启示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谈。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分析
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
(2)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
(3)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
(4)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文,概要简答。选文先概述,后阐述____________,最后具体描述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
4.试结合本文和政治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谈谈“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和谐社会”的异同。(100字以内)我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jǔ 同“举”。(2)fèn 职业、职分。(3)wù 憎恶。(4)cáng 贮藏。
2.(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因此,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风作浪,(家家户户)就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大同”社会。(意对即可)
3.“大同”社会纲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社会的局面向往大同理想社会。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唯一,重在言之成理。
示例:“大同社会”“世外桃源”是先人的'社会理想,是古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一种追求,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和谐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目标,是亿万人民的追求,是理想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是“大同社会”“世外桃源”所无法比拟的。
甲乙两段文言文的阅读答案分析(共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