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KeyMan1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考大纲解析题型示例,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高考大纲解析题型示例,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高考大纲解析题型示例
高考大纲解析题型示例
1月31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大纲分总纲及各高考科目大纲。总纲中“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为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从各科大纲来看,与往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高考大纲是复习备考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制定。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体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和阶段性成果。《考试大纲》是制定《考试说明》的依据。《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之后,有关部门还将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内容更加具体,带有题例的《考试说明》。
何为“一核四层四翼”?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髙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髙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科学构建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包括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
“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査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提醒:考生要吃透题型示例
记者采访了几位沈阳高中名师,他们均表示自己所教学科有所调整,但变化都不大。
如2020语文大纲中,把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互换了位置,即现代文阅读将从的顺序: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为: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物理大纲关于内容、难度要求与20一模一样,对物理知识的解读由2019年“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20“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业界认为物理将更加侧重实践题。
英语学科将继续体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体现英语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思想性等。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继续深化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相对弱化语法,加强听力、阅读、写作能力,体现交际功能和中国文化元素等。
校长表示,考生在具体备考时,各科还要依据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题型示例一定要吃透,并具体化为一道道题,多记多背多练。
高考考试大纲公布后怎么复习
2020年高考即将启动,考试大纲也已公布。考试大纲可以解释为考试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对于考生备考尤其重要,只有做好考试大纲的全面计划,才能针对性制定备考计划。我们可以从考试大纲中了解到2020年高考重点内容及变化趋势,对高考复习做好相应调整,方能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应对考试。
第一步:细心浏览考试大纲,确定必考内容
当我们拿到考试大纲,第一件事就要细心将其浏览一遍,从中圈出相应科目必考知识点。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必考章节,一定要在复习中反复巩固,将其知识点熟透。我们针对必考章节,结合自己的强弱势,相应调整复习计划,将必考章节内容分为不同专题,每个知识点细心梳理,一再强化。
第二步:根据大纲内容,对应教材一一标注重点
当我们明确2020高考必出章节内容,第二件事就是根据大纲具体内容,翻出我们的各科教材。将重点在书本中明确标注。这一步是对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从书本原理及公式出发,将必考章节知识点细处理,理解性去总结不同题型和思路。
第三步:明确大纲是备考内容的基础,还需做相关考点延伸
大纲所给出的必考知识点是我们备考的基础内容,当我们落实必考章节内容时,第三件事一定要清楚高考不仅仅只考大纲给出的复习重点,还需要我们做一定的考点延伸。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除了把握大纲重点标注内容,还需要综合不同知识点,做好其他知识点归纳总结,更加全面的知识点掌握,才能应对各种灵活的题型。
我们要清楚考试大纲重点指示内容是我们备考计划的一个关键,同时全面的备考计划也需要其他知识的综合,多去思考和归纳,相信你一定会在2020年高考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篇2:专家解析新高考大纲:新题型将是考试的热点
专家解析新高考大纲:新题型将是考试的热点
的考生将要面临新高考体制的挑战,现在离20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考生该如何以新课标为导航备战考试?面对各科新题型和考试热点,该怎样才能准确把握?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为应届考生支招。
名师点拨
广州新东方学校中学部主任黄卓明指出,考生首先必须清晰了解2007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仔细分析考纲,尤其是考纲中所出现的`新变化、新题型将会是考试的热点。
从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看,2007年高考将出现较大的变革调整。
首先是语文科首次出现选考题型,这一题型一则兼顾了不同的选修模块,二则可以看出高考对知识面以及复习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更应把着眼点放在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拓宽知识范畴上,而非题海战术。
其次是数学重新进行文理分科,由于理科数学增加了一定量的新内容,预计考试难度较大;而文科数学较以往未分科前难度有所减低。
另外,英语考试将会新增口语考试,由于是第一年设置口语考试,相信考试难度不会太大,而且口语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基本沿袭了原来“英语2”的模式,考生可以以此为复习参考进行备考。
从2007年考试大纲总体分析,新高考题型与以往相比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文的选考题型、数学解析几何/不等式、英语语法填空等。由于这是第一年改革,没有“历史真题”作为参考,因此,广大考生必须“回归课标”,以权威的考试大纲作为复习指引。
专家进一步指出,尽管2007年考试大纲出现较大的变化,但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当中仍然能发现行之有效的规律,因此考生应加强关注各种渠道对新题型的研发成果,从而对考试趋向有更深入的把握。
专家最后提醒,寒假阶段属于高考备考复习的第二阶段,考生必须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自我调整,部署好后一阶段的复习。由于高三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寒假,因此,考生复习期间更应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增强主动性,制订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备考策略。(记者:李琼 通讯员:卫绮婷)
篇3:专家解析2007新高考大纲 语文科出现选考题型
2007年的考生将要面临新高考体制的挑战,现在离2007年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考生该如何以新课标为导航备战考试?面对各科新题型和考试热点,该怎样才能准确把握?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为应届考生支招。
广州新东方学校中学部主任黄卓明指出,考生首先必须清晰了解2007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仔细分析考纲,尤其是考纲中所出现的新变化、新题型将会是考试的热点。
从教育部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看,2007年高考将出现较大的变革调整。
首先是语文科首次出现选考题型,这一题型一则兼顾了不同的选修模块,二则可以看出高考对知识面以及复习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更应把着眼点放在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拓宽知识范畴上,而非题海战术。
其次是数学重新进行文理分科,由于理科数学增加了一定量的新内容,预计考试难度较大;而文科数学较以往未分科前难度有所减低。
另外,英语考试将会新增口语考试,由于是第一年设置口语考试,相信考试难度不会太大,而且口语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基本沿袭了原来“英语2”的模式,考生可以以此为复习参考进行备考。
从2007年考试大纲总体分析,新高考题型与以往相比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文的选考题型、数学解析几何/不等式、英语语法填空等。由于这是第一年改革,没有“历史真题”作为参考,因此,广大考生必须“回归课标”,以权威的考试大纲作为复习指引。
专家进一步指出,尽管2007年考试大纲出现较大的变化,但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当中仍然能发现行之有效的规律,因此考生应加强关注各种渠道对新题型的研发成果,从而对考试趋向有更深入的把握。
专家最后提醒,寒假阶段属于高考备考复习的第二阶段,考生必须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自我调整,部署好后一阶段的复习。由于高三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寒假,因此,考生复习期间更应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篇4:考研英语大纲预测与题型解析
2013考研英语大纲预测与题型解析
考研英语发展到今天已经比较科学和标准。每一年的考研英语大纲基本上是比较的稳定的,只在局部会有微调,比如像一些单词的变化,其它的一些内容形式包括题目来源都是没有变化的。因此,考研英语的考核形式和核心考点同样也不会有重大的调整。考核题型还是五种题型,按顺序分别为:英语知识运用(10分)、阅读理解A(40分)、阅读理解B(新题型10分)、阅读理解C(翻译10分)、写作(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共计30分)。尽管考试的内容没有重大改革,但是作为每年考研最难啃的“硬骨头”,详细剖析新大纲还是很有必要的。英语知识运用
关于完形填空部分,英语(一) 和英语(二)的题目来源肯定还是和之前一样,两个试卷都是20道题,分值都是10分,表现形式是每篇20个空白每个空白4个选项。英语(一)的文章字数大约是350个词,英语(二)的文章字数只有240-280个词,但是考点是应该没有变化的,比如说像一些连接词关联词的问题,副词的关联词的问题。英语(一)的测试要点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英语(二)的测试要点是词汇、语法和结构。显而易见,英语(一)的考生不仅要有更快的阅读速度,而且要有更加扎实的语法知识和词汇基础,更强的理解能力,而英语(二)的完型填空可能会让考生感觉更正常、理解更顺畅、做题更轻松。
总得来说,英语知识运用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考虑到完型填空在历年考研中得分较低,考生解答完型填空题时,要多从上下文的角度来考虑并运用逻辑推理,大到对文章整体,小到对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综合把握。此外,要多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平时考试就要对惯用法和搭配多多积累。因此关于语法结构、固定搭配、近义词辨析和逻辑关系等历来是每年考核的重点,考生可从历年真题中按照大纲明确提示去准备和复习有关考研英语知识运用方面的知识点。
传统阅读
阅读理解跟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考试当中是四篇选自西方的报刊与杂志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来说选自五大报纸杂志,《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等。每道篇目有5道题,四篇文章20道题,每道题2分。各类书籍和报刊这两年还是偏报刊比较多一点英语(一)和英语(二)的传统阅读理解的题量、分值一样,不同的也是文章字数、题目难度。英语(一)的四篇文章约1600词,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大约400词,英语(二)的相应部分字数只有1500词,一篇文章不到400词。由于大纲(一)规定英语(一)的阅读理解文章可能会有不超过3%的超刚词以及对英语(一)考生额外提出的两个半要求,英语(一)传统阅读理解的难度理论上讲应该高于英语(二)。
大纲的八点要求应该和往年的要求保持基本一致,还是考查传统意义上的主旨题、细节题、词汇题、定义题、推理题、判断题、理解题、观点题这些题型。所以,考生把复习的重点还是放在对历年阅读理解A部分真题的研究上,把历年真题的题目按照上面提到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专题研究。当然,在剩余的时间里适当地做一些练习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提高考生的阅读速度。
新题型
我们仍然相信七选五的可见力还是很强的.,考的是做题逻辑思维的梳理,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在真正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能够体会一种上下文的暗示,甚至我们说就是在作者总结中心思想方面的一种能力。但是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七选五只是三分之一,虽然它的力量见强,但是也有选小标题的这种匹配题,关于这个希望同学们一定记住好好学写作,因为写作好了做这个题目就好像老师在批改小作文。排序题可能难度不小,我们在后半年的备考当中,脚踏实地复习,都不会有问题。
英语(一)是500-600词,英语(二)是450-550词,如果同样是选择搭配题,则英语(二)的难度可能略低于英语(一),如果英语(二)是正误判断题,其难度可能还要低一些,一是因为英语(一)没有正误判断题这种考法,而是正误判断题本身难度更低,投机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相对于其它题型,尤其是相对于英译汉和写作,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式更为简单,题目的难度和考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在这一部分不一定得到公平的体现,即水平低的考生不一定考低分,文章增加或减少难度和长度也不一定影响得分,但我们从历年的阅读理解真题判断,英语(一)的难度肯定会大大超过英语(二),如果说英语(二)的阅读理解题是基础版,英语(一)得阅读理解题则可以看成是升级版。
翻译
从形式上来讲,考试的变化应该不会太大, 只是在英语(一)和英语(二)这两个试卷中,英译汉题型的区别最大,首先它在两个考试中占的分值不一样,在英语(一)试卷里它只占10分,在英语(二)试卷里它占15分。此外,在英语(一)里面,它是阅读理解部分的Part C,出题形式是提供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字数和难度与阅读理解Part A的文章相似),在5个句子下面画线,要求学生将画线句子译成中文。而英语(二)的英译汉是单独的一个部分,翻译的内容不是画线句子,而是“一个或几个段落”。很多人可能会因此理解英语(二)的翻译量大于英语(一),难度也会大于英语(一),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翻译量都是150个词,英语(二)的翻译量没有更大,而因为英语(一)是翻译画线句子,句子之间的联系不一定有那么密切,而且总共只有5句话,全部都是长难句,有时甚至还需要借助上下文来理解和翻译,其难度肯定是大于英语(二)的整段或几段话的翻译。两种不同的英译汉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区分不同的考查对象,而且还有助于完成不同的考查任务,实际上以前很多考生在英译汉题型上出现的被动或者失误就是因为对英语(一)的英译汉没有足够的认识,现在英语(二)的出现对我们反过来认识英语(一)的英译汉是有帮助的。
写作
20大纲对写作的诠释应该说是和往年的年的诠释是一样的。两个试卷的写作都由A、B两个部分构成,其中A部分应用文在两个试卷中都占10分,字数要求也一样,但内容和难度却有可能不一样。B部分短文写作不仅字数要求不同(英语(一)是160-200词,英语(二)最低可以是150词),分值不同(在英语(一)中占20分,在英语(二)中只占15分),出题形式也有区别:英语(一)除了包含英语(二)使用的规定情景和提纲,还有根据主题句和图画写短文的可能,其中图画(尤其是漫画)作文是英语(一)近年来常使用的方式,而英语(二)大纲样题是一篇图表作文,这有点像早些年考研英语的大作文,这更加说明分英语(一)和英语(二)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
最后总结一下,对新大纲诠释是变或不变都是微调,变永远是对的,因为变是绝对的,但是我们说不变中会有一些细微的小小的变化,这小小的变化主要是一些内容。
希望积极备考的同学能够及时了解以上大纲中提供的信息。在复习中心态上要保持耐心和从容,以好心情去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乐观看待问题,勇敢迎接明天,明天一定更美好!
。篇5:考研英语(二)大纲各题型解析
考研英语(二)大纲各题型解析
就新大纲而言,广大考生最关注的是和去年相比,有什么最新的变化,接下来复习的权重是什么。这里首先可以给同学们吃颗定心丸,今年的考纲在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上均无变化,所以同学们可以承接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效,继续按照已有计划进行学习。
各题型解读篇
很多同学都很迷惑英语一和英语二在考查要求上究竟有什么区别,下面在与英语一考纲要求的对比中,对考研英语二的考纲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
即英语(一)是针对学术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英语(二)是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包括以下19种: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
考研英语试卷一分为二既是为了顺应考研英语测试向更加科学化、多样化、公平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硕士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从学习和考试的角度来讲,这种一分为二提供的更多的是机遇,而不是挑战,因为总的来说考研英语没有增加新的东西,只是进行了合理的拆分,只要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拆分无论对于英语(一)的考生还是对于英语(二)的考生都是有所帮助的。
二、评价目标
1. 语法
英语二明确了八个语法知识点。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而英语(二)专门列出了考生需要掌握的八个语法知识点,明确了考查方向和备考范围。这就意味着英语(二)语法考查范围相对较小,更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会比英语(一)大大降低。建议考生把这八个语法知识点认真吃透,并加以灵活运用。
2. 词汇
英语二词汇的复习重点有别于英语一词汇。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而英语(二)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5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可见,英语(二)不会像英语一那样偏重对词汇词义和用法的深度挖掘,而是主要偏重考查“常用”的词汇和词组,其考查的难度大家就心里有底了。
此外,英语一对词汇还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而英语(二)提到的是“考生应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由此可见,英语(一)与英语(二)的'词汇要求侧重点不同,英语(一)的要求相对较高,考生复习起来难度和任务量也较大,而英语(一)对词汇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多的只是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推测非常用词词义的能力。因此,英语(二)应以此为参考,明确自己词汇复习的重点。
最后,在阅读能力要求方面,英语(二)大纲去掉了括号里的“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这一条。可见,英语(二)涉及到的生词量问题较少,考查生词的可能性也降到了最低。
3. 阅读能力
英语(二)阅读能力要求相对较低。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而英语(二)大纲要求“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由此可见,英语(二)不仅明确告诉了考生文章选材的题材和体裁,而且只字未提超纲词,这就是考生备考能够有的放矢,知道从哪些题材的文章去多做积累和准备,同时也不必过于担心超纲词的问题。
此外,英语(一)对考生的八大阅读能力要求,在英语(二)大纲里变成了六条,少了“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和“区分论点和论据”这两条,这两条都对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此外,“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在英语(二)中只剩了一半:“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少了“引申”能力这个难点的考查。综上,英语(二)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大大地降低。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多多注意文章的主旨、文中具体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就可以了。
4. 写作能力
英语(二)对写作能力要求也略微低一些。英语(一)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或议论性的文章”,还要求“考生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由此可见英语一对语言的准确度、文体格式、文章结构、语域的恰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二)大纲表述为“考生应能根据所给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短文应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由此可见,英语(二)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甚至表明出现个别的语言表达错误,也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分值。因此,英语(二)考生练习英文写作的时候,多参考范文,从大纲要求的这几个角度,发现范文的闪光点所在,进而通过仿写达到熟练、自如表达的能力。
复习策略篇
1. 完型:看重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运用能力
新大纲出后,完形并没有像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如四六级一样取消完形填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意味着命题人仍然看重考生的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运用这些基本语法知识问题。它比单纯的语法词汇题要高和难,因为它是放在篇章上下文里来测试。其测试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考生要读懂文章,然后从句子层面阅读来答题。英语大纲规定完形填空的测试点是三个方面:1. 语法结构,包括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主从复合句及其连接用语(该项为重点),特殊句式,比较结构等。2. 词汇考点包括词义辨析和一词多义,词语搭配,固定用法等。因此考生在复习单词时要注意熟记常用词组,掌握词汇的搭配,归纳和区别近义词或同范畴的词语,同时利用词根和词缀来扩展词汇。3. 语篇衔接,尤其是要学会利用上下文帮助来答题,同时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很有技巧,我会在冲刺班告诉大家怎样去拿到一些高分。因此现在要求大家认真提高单词量,把考研核心词汇掌握好,至于一些偏难词或超纲词语,稍微看看就行。
2.翻译:强调基本功
翻译题在大纲出来后并没有发生改变,如往年一样作为阅读的第三部分,它的测试点仍在于常规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和一些特殊结构。因此出题人并未受到四六级考试的变化的影响而对大纲作出大的调整,仍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做翻译题是,要学会在分析句子结构时要化繁为简,学会抓句子核心主干部分,即主谓宾的习惯,只要句子结构懂了,然后在句子结构下,来决定词义要容易得多,因为词义服从结构,在参考译文时一定要端正心态,只要基本意思和参考译文相符就可以,不一定要和其译文非常相似,这是许多同学问到的问题,我在此想对广大考生说,在理解句子结构表达时,条条道路通罗马,参考译文不参考,译对就好。
特殊句子结构按照我课堂上提到的7大特殊结构来备考,一定要熟悉这些特殊句子结构考点,因为这是重点也属于难点,是翻译拿高分的地方。另外,我在暑期课翻译课堂上讲到,从9月份开始,找到92的翻译真题到的翻译真题,单独把历年的翻译真题拿出来做完,因为翻译是在测试你的基本功和语法分析能力,所以翻译是所有题型的基础,应该拿出来单独做完,而不是放到后面来做,做完翻译之后,再攻阅读,把翻译放到阅读文章中来巩固,我在暑期阅读真题5遍法中已经提到。
3.新题型:关注7选5
新题型在大纲出来后与去年一样并没有发生许多变化,该题型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有较强的意识和熟练的把握,并具备运用语法知识分析理解长难句的能力。05、考查的是难度相对较大的第一种完形填句(段)题,而则选择了难度相对较低的第三种――选择小标题。08、09年继续选择的是完形填句题。10、考查的是第二种排序题。12年考查的仍然是完型填句题。不同的题型考查的
篇6:高考地理题题型解析
高考地理题题型解析
1、区位条件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评价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
2、分布规律应用型解答题
题型: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应用、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现象、利用洋流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结合版块分布解释地理问题。
3、区域综合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地理分布规律、通过区域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对比两地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基本技能型解答题
题型: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地图基本要素、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统计和计算、设计研究性情境考查实践技能。
5、与现实问题综合的解答题
题型:提供新材料考查循环经济、创设新情境考查人口城市化、探讨区域环境以及整治措施、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结合当地热点问题考查,例如北京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以上总结的高考地理题型和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其它的学科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进行归纳。通过以上归纳可以看出,知识点是有限的,题型也是由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投入到题海中,那样的话会迷失了方向,同时自己也会被淹没。
高中地理的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三、双项选择题
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最佳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最终筛选出所需要的答案。
四、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五、答题步骤
1.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高中地理知识点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篇7: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型解析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型解析
完形填空题是高考(Q吧)英语卷中的重要题型,该题不仅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更是对学生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考查。它属于有一定难度的障碍性阅读理解题,是学生感到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一、命题特点及思路:
高考完形题的特点是突出语篇,以文章的语境理解为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所以准确把握短文的大意是正确答题的基础。
分析2007年全国的十几套高考题,完形填空所选短文的体裁多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写人或记事。兼有个别议论的句子。趣味性强并兼有教育意义。一般为270至300单词的一篇短文,其内容逻辑性强,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首句不设空,但交待相关的背景材料,可挖掘的信息点很多,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
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题以单纯考查语法和词义为目的的题在设题中很少出现, 词语辨析题的比例有所增加。选项中的三个干扰项不一定是错误的,而是不符合所在语篇的特定语言环境。这更加突出了语境化和整体性。学生只有通过文章所给出的语境,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准确做出判断。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学生在复习词汇时要注重同义词、近义词的归纳。
二、设题类别及解题思路:
1.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最佳选项。结合上下文所给的提示(明示或暗示),对文章整体的需要进行理解和把握。切忌只分析个别句子和段落,那样会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犯片面性的错误。因此快速浏览全文,掌握短文大意和作者用词习惯是选择这类题答案的诀窍。这类题在设题中所占比例较大,只要学生了解并掌握该类题的设题思路,就较容易拿分。
2.根据词语的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来确定选项。这类题多数涉及动词的用法和固定的搭配。这类题在设题中也占相当的比例。只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得分也比较容易。
3.根据词汇的意义及用法,辨析词义从而确定选项。这是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对词语意义及用法的高度结合题,属学生不容易得分的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将词语辨析与整体上感觉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者在本文中所体现的表达思路结合起来。从词义及用法区别上着手,以文章的情节和逻辑为线索来选择答案。
4.根据生活常识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确定最佳选项。这是体现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背景为特色的类型题。解决这类题学生要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一定的生活常识。这类题在整篇的完形填空题中所占比例并不大。
三、解题步骤:
1.研读首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学生做题时需要整体把握。所以应先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表达习惯,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2.注重语境,上下结合,试选答案。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复读全文,边读边选。从上下文语境、语意、语法、词义等多种角度进行筛选分析,试选出答案。
3.检查全文,统筹兼顾,确保最佳。填空全部完成后,学生还要进行回查,仔细推敲,校正全文,使短文恢复原貌。检查文章语意是否前后一致,上下顺通连贯,内容完整,所选答案是否符合语法、句法结构。要做到整体把握,局部服从整体,对有疑问的地方,应结合文章的主题,从意义、语法或其他方面从新考虑,及时对答案做出调整。
★ 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高考大纲解析题型示例(通用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