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

时间:2022-11-24 16:47:42 作者:卉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卉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篇2:《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B

3、(3分)D

4、(10分)

(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

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袭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爸爸教我读中国诗》阅读答案

2.《月光饼》阅读答案琦君

3.林清玄《好雪片片》阅读答案

4.《高山流水》 阅读答案

5.《爱之链》 阅读答案

6.《月光下的探访》 阅读答案

7.罗西《月光晒谷》阅读答案

8.《乡村素描》 阅读答案

9.余秋雨《历史的母本》阅读答案

10.《父亲的三句话》阅读答案

篇3:宋书杜惠度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宋书杜惠度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白《宋书·杜惠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答案:B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5分)

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袭之事不再发生,以至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5分)

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4:《宋书·杜惠度传》原文及翻译

杜慧度,交址郡朱栽县人。原籍本属京兆。曾祖父杜元,为宁浦太守,于是移居交址。父亲杜瑗,字道言,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址太守。起先,九里太守查逻父子勇武威严,有权力,威震交址地区,听说刺史滕遯之要来,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他上任。挂达聚集兵众,杀了奎逊,交址境内获得了安窣。授龙骧将军。滕遯之在交址十多年,与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遯之即将北还京都,林邑胡达攻破旦鹿、炉、九真三郡,于是包围州城。这时滕遯之离去已经很远,杜瑗与第三个儿子杜玄之尽力固守城池,多设权谋计策,数次交战,大败敌军。追击讨伐到九真、曰南,屡战屡胜,所以逛塑达逃回&垦。于是朝廷任杜瑗为龙骧将军、恋姐刺史。直里起义后,进号冠军将军。卢循占据广迎,派遣使者来修好,杜瑗将使者杀了。盏历六年,杜瑗八十四岁逝世。追赠为右将军,原位官依旧。

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府的主管和辅佐官员认为交址与敌境相邻,不宜旷废职务,共同推举杜慧度执掌州府事务,他推辞不去。义熙七年,授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玄想刺史。任职诏书还未送到,就在这年春天,虚循攻占了合浦,直向交州进军。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官员与军队六千人在石绮抵抗卢遁,交战时生擒卢循的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但还有余党三千多人,都习兵练武,熟习军事。李逊的.儿子李弈、李脱等人逃窜到石碲,盘踞并勾结鍪族、讫佬族人,各自都有军队。卢遁得知李弈、人与杜家有旧怨,派遣使者去招请他,查銮等人便引茎人率兵众五六千人,听从遒遁的节制调遣。六月八日,卢循清晨出兵到南命令三军攻进城纔能吃饭。杜慧度全数拿出杜氏宗族的私人财物,用来充当奖励犒赏的费用。他的弟弟交址太守杜慧期、九真太守章民共同督率水师步兵,杜慧度亲自登上大型战船指挥。当两军相遇时,他施放火箭和鸡尾火炬,步军在两岸夹射,卢遁各船都燃烧起来,一下子就溃散了,卢遁本人也中箭投水而死。杜慧度斩了卢循和他的父亲虚嘏,并且斩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亲属录事参军,以及中兵参军罗农去、李脱等人,傅送首级到京都。朝廷封杜慧度为龙编县侯,食邑一千户。

产逛登基,杜慧度进号为辅国将军。这一年,他率领文武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林邑,被消灭的敌人超过半数,前后被抢掠的财物,都夺了回来。林邑乞求投降,送上牲畜、大象、金银、木棉等,于是被释放。簠虞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季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篇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遣。少帝景平年,卒,时年五十,追赠左将军。

篇5:杜慧度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杜慧度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杜慧度,交趾硃鹴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追讨于九真、日南。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义旗进号冠军将军。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追赠右将军,本官如故。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石碕,交战,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李子逊李弈、李脱等奔窜石碕,盘结俚、獠,各有部曲。循知弈等与杜氏有怨,遣使招之,弈等引诸俚帅众五六千人,受循节度。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弟交趾太守慧期、九真太守章民并督率水步军,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亲属录事参军阮静、中兵参军罗农夫、李脱等,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遣长史江悠奉表献捷。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追赠左将军。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耻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9.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5分)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5分)

8.【答案】B

【思路点拨】“遏”在这里应释为“阻止、阻拦”

【命题透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技巧点拨】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篇幅所限,不再展开。

9.【答案】B

【思路点拨】②说的是杜瑗杀了占据广州的卢循所派遣的使者,属于立场问题;③说的是滕逊之;⑤说的是卢循战败被杀,以上三句均与表现杜瑗、杜慧度父子的军政才干无关。

【命题透析】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技巧点拨】筛选文中信息,是文言文测试的常春藤考题。做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一定要在弄懂题干要求的前提下,仔细辨析各个选项。一般思路是将选项带入原文,逐一排除。

10.【答案】D

【思路点拨】D项错在“只管弹弹琴”的表述。根据文意,原文只是说杜慧度“能弹琴”,备选项显然故意曲解。

【命题透析】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技巧点拨】分析概括文意,也是文言文测试的常考题。做这类的题目,一般程式是按选项逐一确定答题区间,再将选项带入原文仔细对照,逐一排除。

11.【答案】

(1)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

(2)从此声威惠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

【思路点拨】(1)译出大意给2分;“造”“入城”“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句

译出大意给2分;“威惠”、“奸盗”、“乃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命题透析】考查理解文言语句的能力。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试题实际上是属于对考生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乃至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程度的`综合理解考察,测试的是考生理解文言文的真功夫、硬功夫。翻译文言文,一要抓住关键词,二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三要注意文意通顺。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慧度,交阯人。原籍本属京兆。曾祖父杜元,担任宁浦太守,于是移居交阯。父亲杜瑗,字道言,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阯太守。起先,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武威严,有权力,威震交阯地区,听说刺史滕逊之要来,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他上任。杜瑗聚集兵众,杀了李逊,交阯境内获得了安宁。授龙骧将军。滕逊之在交阯十多年,与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逊之即将北还京都,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真、九真三郡,于是包围州城。这时滕避之离去已经很远,杜瑗与第三个儿子杜玄之尽力固守城池,多设权谋计策,数次交战,大败敌军。范胡达逃回林邑。于是朝廷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阯刺史。卢循占据广州,派遣使者来修好,杜瑗将使者杀了。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逝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府的主管和辅佐官员认为交阯与敌境相邻,不宜旷废职务,共同推举杜慧度执掌州府事务,他推辞不去任职。义熙七年,授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任职诏书还未送到,就在这年春天,卢循攻占了合浦,直向交州进军。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官员与军队六千人抵抗卢循,交战时生擒卢循的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但还有余党三千多人,都习兵练武,熟习军事。 六月庚子,卢循清晨出兵到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才能吃饭。杜慧度全数拿出宗族的私人财物,用来充当奖励犒赏的费用。杜慧度亲自登上大型战船指挥。当两军相遇时,他施放火箭和雉尾火炬,步军在两岸夹射,卢循各船都燃烧起来,一下子就溃散了,卢遁本人也中箭投水而死。杜慧度斩了卢遁和他的父亲卢嘏,并且斩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传送首级到京都。朝廷封杜慧度为龙编县侯,食邑一千户。高祖登基,杜慧度进号为辅国将军。这一年,他率领文武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林邑,被消灭的敌人超过半数,前后被抢掠的财物,都夺了回来。林邑乞求投降,送上牲畜、大象、金银、古贝等,于是被释放。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生活节俭,简单朴素,会弹琴,很喜爱《庄子》《老子》。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修建学校,每当灾荒年岁百姓饥饿。就用自己的俸禄来救济。处理政事细致周密,就好像管理家庭一样,因此他恩威皆重,奸盗的事不再发生,甚至于城门在夜间不必关闭,路不拾遣。少帝景平元年逝世,时年五十岁,

篇6:《宋书》阅读答案

薛安都,河东汾阴人也。世为强族,同姓有三千家。父广,为宗豪,高祖定关、河,以为上党太守。安都少以勇闻,身长七尺八寸,便弓马。

二十七年,随柳元景向关、陕,率步骑居前,所向克捷。世祖伐刘邵【注】,与柳元景俱发。四月十四日,至硃雀航,横矛瞋目,叱贼将皇甫安民等曰:“贼弑君父,何心事之!”世祖践阼,除右军将军。初,安都从征关、陕,至臼口,梦仰头视天,正见天门开,谓左右曰:“汝见天门开不?”至是叹曰:“梦天开,乃中兴之象邪!”

从弟道生,亦以军功为大司马参军。犯罪,为秣陵令庾淑之所鞭。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安都跃马至车后曰:“小子庾淑之鞭我从弟,今诣往刺杀之。”元景虑其不可驻,乃绐之曰:“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安都既回马,复追呼之:“别宜与卿有所论。”令下马入车。既入车,因责让之曰:“卿从弟服章言论,与寒细不异,虽复人士,庾淑之亦何由得知?且人身犯罪,理应加罚,卿为朝廷勋臣,宜崇奉法宪,云何放恣,辄欲于都邑杀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无辞以相宥。”因载之俱归,安都乃止。其年,以惮直免官。

孝建元年,复除左军将军。二月,鲁爽反叛,遣安都率步骑据历阳。爽军食少,引退。安都率轻骑追之,及爽于小岘。谭金先薄之,不能入。安都望见爽,便跃马大呼,直往刺之,应手而倒。爽累世枭猛,生习战陈,咸云万人敌。安都单骑直入,斩之而反,时人皆云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进爵为侯。

时王玄谟距南郡王义宣、臧质于梁山,安都复领骑为支军。贼有水步营在芜湖,安都遣将吕兴寿率数十骑袭之,贼众惊乱,斩首及赴水死者甚众。义宣遣将刘湛之及质攻玄谟。玄谟命众军击之,使安都引骑出贼阵右。谭金三历贼陈,乘其隙纵骑突之,诸将系进。是朝,贼马军发芜湖,欲来会战,望安都骑甚盛,隐山不敢出。贼阵东南犹坚,安都横击陷之,贼遂大溃。安都改封武昌县侯,加散骑常侍。

泰始五年,卒,时年六十。

(选自《宋书》,有删节)

【注】刘邵:宋文帝刘义隆之子,做太子时弑父篡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向克捷 克:战胜 B.今诣往刺杀之 诣:前往

C.因责让之曰 让:谦让 D.谭金先薄之 薄:迫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

B.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

C.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

D.安都大怒/乃乘马从数十人/令左右执槊/欲往杀淑之/逢柳元景/元景遥问/薛公何处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汾阴”因在汾水之北而名。古代常用“阴、阳”指称地理方位;“阴”指水的北面、山的南面,而“阳”则相反。

B.“践阼”,亦作“践祚”,因古代帝王新即位,要从东阶(阼阶)入宗庙主持祭祀,故代指帝王登基。

C.“孝建元年”是帝王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

D.“侯”指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春秋时期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安都知错能改。他要刺杀鞭打自己堂弟的秣陵令庾淑之,路上接受柳元景的劝诫,及时停止了自己的鲁莽行为。

B.薛安都忠贞远虑。他曾立马横矛斥责皇甫安民等择贼而侍。行军时,看见天门中开,预测到国家会由衰败而复兴。

C.薛安都勇猛果敢。他年轻时便以勇敢闻名;后又单枪匹马将号称“万人敌”的鲁爽斩于马下,人们都说可与关羽斩颜良相媲美。

D.薛安都胆识过人。在讨伐叛将刘义宣、臧质时,遇到其东南战阵坚固难攻,薛安都就率兵从侧面进攻他们,最终一举击溃叛将。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朝,贼马军发芜湖,欲来会战,望安都骑甚盛,隐山不敢出。(5分)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5分)

篇7:《宋书》阅读答案

9.C(让,责备)

10.D

11.A(“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12.B(“天门开”是梦中所见,且“远虑”并未体现)

13.(1)这天早晨,叛军骑兵从芜湖出发,想集结兵力一决胜负,望见薛安都的骑兵气势盛大,隐藏在山后不敢出来。(“是”“发”“会战”“盛”各1分,句意通顺1分;整体句意错误不得分)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又比不上六国了。(“苟”“从”“故事”“下”各1分,句意通顺1分;整体句意错误不得分)

参考译文

薛安都,河东汾阴人,世世代代是当地豪门大族,同姓的人有三千家,他父亲薛广是薛氏的首领,高祖刘裕平定关中、河南,任用薛广当上党太守。薛安都少年时便凭借勇敢著名,身长七尺八寸,熟习射箭和骑马。

文帝二十七年(451),随同柳元景向潼关、陕县一带进发,率领步骑兵做先锋,所向披靡。世祖讨伐刘邵,和柳元景一起出发。四月十四日,到朱雀航,安都横握长矛,圆睁虎目,斥责敌将皇甫安民等人说:“逆贼刘邵弑杀君主,你们还有什么心侍奉他?”世祖继位,安都被任命为右军将军。当初安都随从征伐关陕时,到臼口,梦到自己仰头看天,正看见天门大开,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见天门开了没有?”到这时便感叹说:“梦见天门大开,是中兴的征兆啊!”

安都堂弟薛道生,也因为军功当大司马参军,犯了罪,被秣陵令庾淑之鞭打。安都听了非常愤怒。于是,骑马带了几十人,叫左右的人手持长矛,想前去杀庾淑之,路上遇到柳元景。柳元景远远地问他:“薛公去哪里?”薛安都跃马到后车回答到:“庾淑之鞭打我的堂弟。现在打算去他那里杀掉他。”柳元景担心不能劝住他。于是骗安都道:“庾淑之这个小人不懂事。你去杀了他,很好。”安都回马过来。柳元景又追上去叫他:“另外有话跟你说。”叫他下马到车中来。待薛安都到车中,便批评他道:“你的堂弟衣着言论,和寒族小民没有差别。即使是其他的人,庾淑之怎么能知道呢?况且亲身犯法,于理应被惩罚。你是朝廷功臣,应该遵崇法律。为什么放纵自己,恣意妄为,动辄便要在京城杀人呢?这不仅是法律不允许的,皇上也没有理由宽容你。”于是,载着他一同回去,安都这才罢休。当年,因为严厉正直而被免官。

孝建元年(454),再被封为左军将军。二月,鲁爽反叛,朝廷派安都率领骑步兵进占历阳。鲁爽的部队粮食匮乏,引兵撤退。安都率领轻骑兵追击,在小舰赶上鲁爽。谭金首先进攻,不能攻入敌阵,安都望见鲁爽,便跃马大呼,直接上前刺向他,鲁爽应手而倒。鲁爽一直骁勇非凡,一向熟习布阵战斗,都说他是“万人敌”。薛安都单骑直入阵中,将他斩首而归。当时人都说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安都晋升爵位为侯。

当时王玄谟正在梁山抵御南郡王刘义宣、臧质。薛安都再次率领骑兵作为王玄谟的支队。叛军有水步兵军营在芜湖,安都派将领吕兴寿率领几十骑兵袭击敌人,敌人震惊而混乱,被斩杀和跳水而死的人很多。刘义宣派将军刘湛之和臧质攻打王玄谟。王玄谟命令各部队奋击,让薛安都率骑兵从敌军右阵突入。谭金多次冲入敌人战阵,安都趁机指挥骑兵突击,其他领跟着冲入敌阵。这天早晨,叛军骑兵从芜湖出发,想集结兵力一决胜负,望见薛安都的骑兵气势庞大,隐藏在山后不敢出来。叛军东南战阵仍很坚固。薛安都从侧面出击并攻入敌阵。于是敌人大败。安都被改封为武昌县侯,加官散骑常侍。

泰始五年(469),去世,当年六十岁。

篇8:《宋书·徐广传》阅读答案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时从其议。义熙初,高祖使撰《车服仪注》,乃除镇军咨议参军,领记室:二年,尚书奏曰:“臣闻左史述言,右官书事。而太和以降,世历三朝,玄风圣迹,倏为畴古。臣等参详,宜敕著作郎徐广撰成国史。”诏曰:“先朝至德光被,未著方策,宜流风缅代,永贻将来者也。便教撰集。”六年,迁散骑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好安愿逸,万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要当俯顺群情,抑扬随俗,则朝野欢泰,具瞻允康矣。言无可采,愿矜其愚款之志。”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微志获申,殒没无恨。”许之,赠赐甚厚。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

篇9:《宋书·徐广传》阅读答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B.《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C.《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D.《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是封建时代对皇帝生母的尊称。太皇太后便是皇帝祖母的尊称。

B.愚款,谦指己之诚意:愚,自称谦词,表示自谦的词还有卑、鄙、拙、敝等。

C.表,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D.元嘉二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在中国古代,纪年法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广学识广博,受到重用。徐广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博学多才.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加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

B.徐广以礼进谏,得到采纳。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认为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深念旧恩。徐广身为旧臣,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和退位时,他悲痛万分;徐广曾经有过错却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由推辞,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2)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

参考答案

4.C

5.A

6.C

篇10:《杜畿传》阅读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 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小题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行拂乱其所为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小题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2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

答案

【小题1】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 。②进:推荐,举荐。 ③诣:到。

【小题1】 D

【小题1】(4分)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前后两个分句各2分,酌情给分)

【小题1】(4分) C

杜范阅读及答案

《富兰克林传》阅读答案

李清照传阅读答案

张之洞传阅读答案

《蜀中有杜处士》阅读答案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答案

《钟繇传》阅读答案

《宋史·辛弃疾传》阅读答案

《华歆传》翻译及阅读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答案

《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