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时间:2022-11-25 13:41:38 作者:以牙识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以牙识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英语报刊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必将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并在学生的学习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笔者通过报刊阅读的教学实践,获得了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应用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报刊阅读 真实性 必要性 操作性 策略性 四会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王英民老师 (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清华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没有阅读也不可能很好地去表达……”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和要求。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高考阅读理解题量逐年增多,知识面逐年拓宽,难度逐年增大。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界已经改变原来只侧重对语法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违背语言教学规律的做法。这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笔者认为引进报刊是解决此问题的好办法。

二、报刊阅读的真实性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制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本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课外阅读量少。课本作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工具,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基本载体。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英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知识。但从内容方面讲,所选课文的材料过于单一,阅读材料过于大众化,没有学生所想获得的语言信息。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有过多的兴趣。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在加上课外阅读材料语篇的文本展示形式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很难能真正引起学生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6%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而交际法和流利第一原则都要求信息输入量大,通过对获取信息的需要这一特点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使用的规律,进而加以掌握运用,从而达到发展语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作为载体和工具的功能也只有在学习者利用它去获得信息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出其价值。学习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最具成就感,乐于通过阅读去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报刊作为一种时事英语,迎和现代生活节奏,突出阅读话题,在学习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笔者选用了报刊阅读。《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是我在高二时全班统一订阅的报刊,使用该报基于以下原因:

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文字浅显,特别适合高中学生。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准确了解当今现代社会的好途径;特别是选择了那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章,如足球、体育、电影明星等。这些阅读材料是他们经过努力便可以读懂的。

2.接触西方文化,了解风土人情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报刊的时效性、新颖性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为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社会文化的窗口。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是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这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的。

3.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

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试题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并加大了阅读材料的文字难度,对词汇理解的要求有所提高。正可谓阅读技能的三要素:速度、理解、词汇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结合高中学生已有一定词汇量的前提,进行大量阅读,培养阅读技巧,进行侧重于获取信息的泛读将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而报刊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泛读材料。

4.深化阅读理解,带动听说读写

阅读的提高不仅可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而提高,也可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反过来更大的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1世纪报 中学生版》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此报有8个版面,分“国内外新闻”、“文化与体育”、“校园生活”、“开心驿站”等专栏。教师可充分利用报纸文章的不同题材和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浓厚兴趣,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因此,有效的阅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带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5.运用报刊阅读,扩大词汇容量

阅读理解的一个难点是词汇量的缺乏。但词汇量不是整天泡在单词堆里就可以提高的。其实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容量的最好方法:可以利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新单词积累到单词本子上,放在身边,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加强印象。另外,“Help” 栏中列出的单词为必背单词,每周一进行听写。持之以恒,又会在阅读过程中巩固记忆了旧单词,同时学习了新单词。这样滚雪球似的向前发展,不知不觉中词汇量就扩大了,成为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加强的基础。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原来拼命背单词过眼就忘,而现在没有刻意去背,反而记牢了,也会用了。这种做法正符合了在篇章中学单词,在用中学单词的学习原则。

6.采用多种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21世纪报》是周报,每周一学生拿到报纸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阅读。根据美国哈佛大学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有正常人都有8种智能,只是每个人在8种智能中所拥有的量各有不同,这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结成小组,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检验学生读报和组织活动的成果;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猜想、辩论、采访、小品、歌曲演唱、甚至配音等等。这样,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在精彩的演讲中学生感悟到语言学习的真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操作性

英文报刊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大量真实地道的

英语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和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因此,利用每周一次的报刊阅读课,教师应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并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中,笔者着重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展开训练。

1)听的训练

心理学家詹姆士曾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经过激发后可达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之间大约有60%左右的差距。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21世纪报》有个栏目:“Joke Corner”。其中有些笑话短小幽默,完全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如“everything has a price” 等这些材料,学生不仅乐于听,而且听得认真仔细,有效避免了听力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的紧张、焦虑现象,并使那些听不懂的同学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有效地促使他

们想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的欲望。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在听时能抓住所听材料的主要内容,理解故

事的幽默所在。少数听不懂的同学也能竖起耳朵,

听懂几个单词,但绝不会开小差。长期以往,这部分同学听力也能得到改善。有时我为了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读报兴趣,提高听力水平,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小的文章,并在上课前以3分钟演讲的形式让学生介绍给全班同学,训练了大家的听力水平。

2)说的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课,一定要注重把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实践质量。报纸上的阅读材料经常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完全可把一篇篇的阅读材料转化为一个个学生感兴趣又能言之有物的讨论(speech)。正如Mark Novak 所说“Newspapers get English students talking”。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要让学生开口,选择合适的话题至关重要;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争论。为让学生能在课堂表达观点,可在课前公布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充分准备。在讨论中,教师尽量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说话,要求他们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并举出例证。如November 10, learning with us 中有一篇“read beauty is more than just skin deep”。限时读完后,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is beautiful in our life?” 当然这样的话题也可体现在每堂课的10分钟内,组成4人小组,让学生轮流口头概括课外所读材料的内容。根据现代智能理论,每个人的兴趣不竟相同。因此话题也可五花八门:时事政治、天文地理、百姓家事、笑话趣谈、体育评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口头表述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使他们在表达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也可利用报刊现成的话题。如“Your words” 的栏目中,话题多半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譬如,重庆市制定新的政策法轨:“Is it a good way to get fairer treatment?(如果学生对学校的处分不满可以向更高一级的教育部门提出申诉。你对此有何看法?)学生们展开了积极地讨论,踊跃地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现摘录如下:

Student A:“I don’t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students like to rebel against their teachers in some way. Sometimes we don’t think we are wrong even if we do make mistakes. This rule means students will think about whether they are right or wrong instead of studying hard.”

Student B: “ I quite agree with the rules. It’s not because I believe school punishments are unfair. But our students need to learn how to protect our rights if wrong treated.”

这样的话题学生总是备感亲切。因此,也就有话可说,充满自信,积极参与。一位曾在中国任教2年的外籍教师Boug Boyle 对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令人深思,她说:The present system of teaching is basically a method of teaching “literary”. That is, it teaches students the mechanics of English language, vocabulary, grammar, reading and writing. It doesn't really teach them “language”(摘自《中国日报》)。诚然,目前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观还停留在教授文学(书面语),也就是机械的教给学生英语的语言、词汇、语法、读和写,并没有真正地教会他们语言的使用,使得学生学英语的路越走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

3)读的训练

许国璋教授曾说过:“只有通过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获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的丰富程度,将大大影响学习者获得信息的速度。阅读英文报刊,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学习和巩固许多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可以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大大提高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英语报刊是丰富的当代英语语言资料库。其内容新颖,紧跟时代步伐,一些新词、新短语常常最早在报纸上出现。如:SARS (非典),AIDS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the two-day offs( 双休日),rip off(宰客),risk one's fortune in business(下海),job-hop(跳槽),hi-tech(高科技)等。另外,也能了解新闻中的一些地名和著名建筑名称所指代的内容。如:big apple 美国纽约, Uncle Sam 美国政府(人),Wall Street美国金融界等。实践证明,教师合理利用报刊,能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猜测词义:

根据上下文和熟悉的词或短语的意思,来推断其意思。如在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时有这样一句话:Yang Liwei’s physical condition is flawless.”其中flawless是生词, 我就鼓励学生猜测。他们根据后缀-less的含义和自己对他健康情况的了解,就基本判断出flawless是perfect的意思。

◆通览阅读:

报刊材料的表述往往比较简明扼要,以大意为主。阅读新闻报道应注意标题、时间顺序和当事人的评论等。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带着5个问题(即,who, what, when, where和how)去阅读原文,边读边自己回答问题。问题弄清楚了,文章也就基本读懂了。这样可帮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重要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阅读文章时,要培养学生抓住主题思想的技能,提醒学生在快速浏览全文时,不要被个别词句难倒而停顿下来,要从上下文的连贯意思来理解全文,看看全文谈的是什么主题(subject),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Aspects)来进行阐述的,有关这个主题我们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采取“全局着眼,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又快又准确的获取信息。当然,快速阅读的方法训练将很有必要,可以分阶段重点突破这一内容。

◆预测结果:

如何根据文章预测故事的结果会是如何,从而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读材料;或看到标题,预测文章会是什么内容。如标题 Huaihe: Flash Floods.学生就会说:“It will tell us there are flash floods in Huanhe.” 通过对标题的几次预测,学生就明白:很多标题为了言简意赅,常常省略某些语法成分或词语。总之,尽可能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各种思维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叙述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阅读应用文、说明文及科普短文时,应注意找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则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据和论点等.

◆养成习惯: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很有必要。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进行扩大视距的训练。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每次移动注视的距离先是一个整句,然后过渡到整段,一口气连续读完几个句子,以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全文的大意。要求学生阅读时不出声,不复视,训练学生克服先把文字变成声音,再去想它的意思的习惯。阅读后可通过判断题,选择题或问答题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正确率能达到70% 以上,速度再加快; 如果不能,再加强训练。这样反复训练,以增加知识和信息的输入量,训练学生集中思想,迅速抓住文章脉络,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4)写的训练

当前的中学英语写作属于引导性写作;开放性不强。因此,许多学生用英语写作的积极性不高;更有些学生由于平时输入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较少,一提笔就出现中国式英语,读起来很不地道,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坚持做好摘记

鼓励学生坚持做摘记,记录下阅读中碰到的好句子,经常诵读,并对课堂上没讲的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词组辅以简单明了的例句,张贴在教室“学习栏”中,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自行阅读,积累词汇。

◆ 坚持把课堂讨论话题落实到笔头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使用语言的情况,引导学生多用新学过的语言知识,重视学生的口头输出。口头表达能力强,必然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语言能力的输出。要鼓励学生上课说到什么程度,课后就写到什么程度。好的文章,帖在教师后面,以作鼓励。

◆坚持写读后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为阅读文章列写纲要或读后感,巩固阅读成果,内容不宜长,80-120字即可。也可通过报纸广交笔友,交流读报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这一切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自信心,进一步端正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态度。

五、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策略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文章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在英语报刊辅助教学中必须运用以下策略。

1.根据认知水平,选择重点文章

学生所在年级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 ,舍去难度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当然在选择时还要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如高二时主要培养学生的读报兴趣,因此我一般推荐一些运动休闲、校园热点之类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带一个或2个图标,即使有些生词多一点,但因为是感兴趣的,学生也能看完,了解个大概意思。有些文章中有很多课本上学不到但符合我国国情的词汇。如:Beijing Municipality(北京市政府),opening and reform(改革开放),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工商银行)等。在这一阶段,也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如可让学生采用2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着重训练阅读能力,将重点放在训练速度,掌握大意及基本结构上,并找出问题,以便进一步阅读时着重解决。第二遍着重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但到了高三,就不单从兴趣出发,还要兼顾阅读材料的宽度。比如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一些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以弥补课文体裁的单一。当然在难度加深的同时,要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2.迎合学生兴趣,推荐趣味作品

教师在平时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报刊阅读教学中,教师完全有条件迎合学生兴趣,推荐趣味作品。如报纸头版基本上是当前社会的热点新闻,如当杨利伟的名字家喻户晓,学生对他充满了好奇的时候,引导学生去看“giant leap for China”,再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How can he become a spaceman?”

2)“Why can China launch Shenzhou V spacecraft successfully?”

3)“What can we do for our country?”

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地热烈。

3.借鉴式阅读,与课文接轨

由于课本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方面都进行详尽的介绍,报刊中的阅读材料可根据需要,用到教材中,与课文接轨。如:December 1,2003期第3版有一篇“speaking out for nature”中介绍了一个普通的北京女孩,却以实际的环保行动被选入“中国环境大使”的明星之列。可结合新教材高一册unit 10“are we endangered?”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animals and plants that are being endangered?”

4.增强反馈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要自主,成绩要及时反馈”。当然,反馈一定要能激励学生,要在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的同时,还要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成功之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其学习中的闪光点,在矫正的过程中,更要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首肯,使学生受到激励,鼓起学习的信心。在反馈时,为引起学生的勤思考、扩大信息传递的量,教师可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立体交流。如在读完difficult solution 后让学生讨论:“Xiao Peng is considered as a computer genius, but he is still a senior. Should he continue studying or try to turn his hobby into a profession? Why?”.有些赞成,有些反对。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也可进行师生角色的互易。让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提问,其他学生回答。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让他带领全班同学划出文中的重点词。总之,在反馈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他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激励学生自学的信心。

5.鼓励学生交流,促进相互帮助

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课内进行讨论、交流的保证。这种交流可延伸到课外。如鼓励学生模仿《21世纪报》的开心驿站写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可让他的朋友来给他建议,这样学生觉得有趣,也得到了互相促进。另外,在Your words 中,有下期讨论话题,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先行讨论,并轮流有一位同学执笔并交上来,教师通过选择,把好的文章贴出来,并曙上全组成员的名字,这样更增强了整个组的凝聚力。

六、报刊引入教学的价值:

1.课内指导,得益非浅

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报刊阅读指导,笔者深深地感到英语报刊作为一种信息载体,集学习、娱乐和信息吸收为一体,是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理想的阅读材料。这些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让高中学生尽早接受阅读技巧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

2.延伸课外,自主阅读

当然,充分利用好报刊,仅仅依靠一周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当报刊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报刊成为伴随其成长的良师益友。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情感教育,见缝插针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中学阶段是个体思想品德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的年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抓住成熟前可塑性较大的有利时机,努力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工作;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与父母也很容易产生隔阂。因此,我常常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文章引导学生要好好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如December 8第3版“ I never got the chance to tell my dad how much I loved him.” 介绍了作者昔日与父亲的欢笑与不快、隔阂与感动一幕幕重现脑海。多想对父亲说“我爱你!” 可是父亲已不在这个世上了。这时我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让他们回忆父母给他们的爱,并给父母写一封信。尽管父母不一定看得懂,但能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就足够了。

4.汇集成册,相益得彰

笔者要求学生每星期挑选一篇写成随笔形式,专门写在一本作文本上,由老师批改。并发动学生将已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也粘贴在该作文本上,与教科书相益得彰,互为补充。

总之,报刊广泛的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因而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读报兴趣;以报刊为基础的活动和任务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语言训练,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报刊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刺激和鼓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后报刊阅读,促进终身学习;报刊辅助教学在教室和世界之间搭建桥梁,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最后,报刊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培养人文素养的内容。

参考资料:

教育部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3

蒋云龙 《提高高一学生英语快速阅读能力的研究》中学外语教学

康美华 《巧用英文报刊 优化阅读教学》 福州教育出版社2003

彭锦秀 杨阳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 21st Century Teens Senior Edition

篇2: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该文旨在通过定量研究验证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时于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英语阅读兴趣的影响.在理论上进一步证实窄式阅读的作用,在实践上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结果表明窄式阅读可以提高成绩较差学生的`阅读成绩和阅读兴趣,扩展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于长期阅读的意向和要求.

作 者:王晓颖 李金凤  作者单位:王晓颖(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李金凤(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刊 名:海外英语 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年,卷(期): “”(6)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窄式阅读   阅读成绩   阅读兴趣  

篇3:批注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批注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陆新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批注式阅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笔者认为,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将质疑、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促使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式将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感受、欣赏以及评价。

一、预习式批注

预习式批注其实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行对文章进行预习,并对文章的主要层次、内容以及某些较为重要的段落、词句等进行批注。这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如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引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例如,在对《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叮嘱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对存有疑虑、困惑的句子进行批注。在预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读到“看见成千上万的孩子……飞涌出……”时,在旁边批注:“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孩子描述得非常形象,同时还将孩子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出来。”有学生在读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时,这样批注:“这句诗写得真棒,写出这样美妙诗句的人是谁呢?好想对这位诗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还有的学生读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时,在句子边上写道:“作者写的这些句子真好,我先把它标注出来,然后背下它们。”

这样的批注式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知识,拓展思维,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始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式批注

学习就是要懂得质疑,只有懂得质疑才能不断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质疑式的批注阅读有助于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句子进行对话,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进行批注,然后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对《青藏高原一株柳》进行教学时,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阅读。在汇报与交流环节中,有些学生对前面两个自然段进行了阅读,写出了一系列的质疑批注:“为什么这两段话着重强调了这株柳树的神奇呢?它到底神奇在何处?又是什么理由让它显得这样神奇呢?面对它时为什么作者会望而生畏?”有些学生则在文本结尾部分“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光阴”的旁边批注道:“这句话到底在表达什么?仅仅是针对这株柳树进行描写而已吗?我要怎样才能读懂它呢?它的气势是什么?”在汇报与交流完毕之后,教师再整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其实,学生所质疑的内容很多就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当他们提出质疑并得到肯定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将有利于他们学习热情的激发。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达到以学助教的目的,还能有效促进批注式阅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评价式批注

每一篇文章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与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时,应鼓励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等发表看法,从而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对《理想的风筝》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描写进行评价式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有学生在“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故事”的边上这样写道:“刘老师真是个乐观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将快乐传递给了别人,却对自己的身体不以为意,真是个值得尊重的人!”而有的学生则是这么批注:“快乐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阅读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刘老师的开朗与乐观,而他的这种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样的阅读批注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地了解,还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章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

总之,批注式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怎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批注式阅读,则需要教师依据教学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理解、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轻松获取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篇4: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摘要:阅读是幼儿教育工作中重要一个组成部分。阅读在幼儿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阅读教学的各种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发挥阅读教学的这些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在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幼儿阅读教学实际,浅显地谈谈阅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阅读;幼儿教育;重要作用

阅读是幼儿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户,阅读是幼儿感受各种情感的一条通道。阅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中心目的,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精挑细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作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重要形式。如此以来,阅读教学因为内容妙趣横生所以才会备受幼儿的喜爱;阅读教学因为形式五花八门所以才会备受幼儿的推崇。那么,阅读教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下面笔者将在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幼儿阅读教学实际浅显地谈谈幼儿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播种阅读兴趣的“田地”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是让幼儿一生受益的必备能力。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就必须要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不断地阅读,并通过不断地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通过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以及喜欢的形式来开展阅读教学。如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画栩栩如生,内容妙趣横生的绘本作为幼儿阅读教学的主要教材。又如进行阅读教学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阅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以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成为了播种幼儿阅读兴趣的“田地”。

二、训练语言能力的营地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地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以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阅读教学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内容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幼儿阅读完绘本故事之后,幼儿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来直接回答,通过直接回答问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幼儿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分小组来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征以及语言发展水平,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阅读成为了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营地”。

三、塑造健康品格的模具

塑造幼儿的健康品格特征,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思想品德等萌芽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会在以后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幼儿教师的循循善诱会塑造幼儿形成健康的品格特征。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通过各种富有童真童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幼儿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逐步形成健康的品格。如在让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小红帽》时,除了让幼儿知道了大灰狼的可憎之外,还要让幼儿懂得要孝敬爷爷奶奶、关心父母长辈等;在让幼儿阅读绘本故事《拔萝卜》时,除了让幼儿知道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之外,还要让幼儿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幼儿被故事中丰富的情节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幼儿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优良品格所感染了,并会潜移默化地以故事中主人公的优良品格为自己的学习榜样。阅读成为了塑造幼儿健康品格的“模具”。

四、丰富想象能力的场所

培养幼儿的丰富想象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想象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教师有效地培养,幼儿会在以后逐渐形成让他们受益无穷的丰富想象力。幼儿丰富想象力的培养需要幼儿教师的层层引领。在幼儿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通过阅读各种绘本故事等不断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根据阅读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故事中所描绘的场景,想象故事中所描写的人物。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时,幼儿发挥想象力想到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动物,并能想象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那种迫切、着急的心情以及找到妈妈之后那种惊讶之后洋溢幸福的表情。在阅读绘本故事《小猫钓鱼》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想象到漂亮的蝴蝶在花丛间飞来飞去的美好情景,幼儿也能够想象出可爱的蜻蜓在水面上掠上掠下的有趣情景,幼儿还能够想象出顽皮淘气的小猫追逐蝴蝶,追赶蜻蜓的快乐情景……幼儿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在想什么?在说什么?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象画面的背后又会是什么美丽的风景?阅读成为了丰富幼儿想象能力的“场所”。诚然,幼儿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幼儿阅读教学还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提高幼儿的理解力等。总而言之,幼儿阅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要通过让幼儿进行快乐的阅读,培养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教师要通过让幼儿进行大量的阅读,发展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幼儿教师要通过让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塑造幼儿健康的思想品格;幼儿教师要通过让幼儿进行广泛的阅读,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能力。简言之,幼儿教师要让阅读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多面手”。

参考文献:

[1]李明英.让幼儿在阅读中成长--谈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都市家教月刊,02期

[2]任红川.幼儿园阅读教学探析.科技研究,02期

[3]刘馨荷.浅议幼儿阅读教育.考试周刊,期

篇5: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语文是学好其他功课的基础。要想学好各门功课,就必须先学好语文,而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加强课内外阅读。

一、阅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助力。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包含此理。在语文课上,当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就能领悟冰心在《忆读书》中所倡导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人生哲理,就能了解鲁迅在《孔乙己》中所蕴含的反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民主革命思想,就能体验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景色及其流露的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的.途径。

语感是指学生在瞬间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其中瞬间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课文的语法、主题和写作特色等。要想在极短时间内处理好这些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特别是反复阅读,学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复述课文,分析课文,把握主题。

三、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无数事实证明,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借助阅读教学。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积累词汇,才能进行仿写,才能有所创新。假使学生从不阅读或很少阅读,那么其词汇必然贫乏,对丰富多彩的文章表现形式及技巧,必然一概莫知或知之甚少。又何谈作文水平的提高呢?

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泸溪县浦市中学)

篇6:浅谈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杨连广

(辽宁省瓦房店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摘 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需要进行有意义的引导,以确保达到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洗礼,那灿烂的文化经典依然如太阳般熠熠生辉,滋养着炎黄子孙的灵魂。这些经典曾在功利的教育事业中被人为地忽略,看到国人更多的口吐“abc”,问及孔子都不知道何许人也时,我们的心震惊了。于是近些年的语文教育领域里呼吁阅读回归经典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理应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能领略经典的博大精深,这样不仅不会有悖于我们的教学,反而会锦上添花。

一、重读经典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在文字所构造的美好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启迪自己的智慧与心灵。

1.阅读经典可以启迪智慧,提高思想认识

经典着作不单塑造了光辉的人物形象,张扬了人物的个性,它的价值更在于其蕴含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优雅而通透的智慧,对于修养我们的人格,启迪我们的心灵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犹如一道道清泉,灌溉着我们思想的田野。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人无信不立”启示我们做人要诚信;“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启迪我们生活应劳逸结合。在初中这个正在形成思想价值观的阶段,多阅诵读经典名篇,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开阔心灵,启迪智慧,何乐而不为?

2.阅读经典可以铸造坚实的文字功底,积累广泛的写作素材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在于它本身还是语言优美、讲究技法的名篇。如,孟子的散文,巧用比喻,说理形象,易于理解,使用大量的排偶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精彩、诗律清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多么苍凉雄壮的边塞风光啊!这些美好的词句、意境、技法,都统统成为后人创作的范例。孔子诲人不倦、孟母三迁、曾参杀猪,陶渊明的淡泊、李白的洒脱、宋濂的勤奋、顾炎武的责任等令人敬仰的鲜活事例,即使穿越千年的风霜依然熠熠生辉,会成为写作中最真实而又典型的素材,架起文章的脊梁。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3.阅读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永葆其不竭的魅力

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是危险的,早晚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失去本民族的特色,这样该多么可悲啊。让每个学生都去阅读,都能娓娓道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神话,都能兴趣勃勃地说出司马光砸缸的睿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猛虎的勇敢,都知道仁义礼智信,都了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都弘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典中流露着中华的精神,张扬着华夏的个性,传承着民族的血脉!经典,是不能不用心享用的精神食粮。

二、阅读经典的方法

1.举办经典阅读交流会

每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大家就自己读的书籍,互相交流。如,讲述精彩片段,赏析妙语佳句,推荐自己最近看的好书、拟写颁奖词、故事会等。教师也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美文佳作,引导学生积累。只有这样真正去阅读,才能有效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2.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

在学习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不妨指导学生把经典文章改编成课本剧,用表演的方式展示,既能激发阅读兴趣,又能加深印象。如《木兰诗》《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等,在表演的过程中,经典就真的成了经典,当欣然而为之。

3.亲子同读,师生共读

教师要引导、鼓励家长陪孩子读书。教师自己也要主动阅读,带动学生一起走入经典,和学生一起交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看法。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靠大家的力量,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而且能和家长、教师一起分享,还能促进家庭之间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4.仿写经典片段,积累妙语佳句,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

仿写经典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如,教师带领学生对《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章中的“三拳”进行详细研究,那多种感官及排比夸张修辞的运用,都极具特色,并仿照这种写法,写一次为球队加油助威的场面,效果应该不错。因而,善于积累与运用,经典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丰厚的滋养,让他们能有好的构思,能创造出妙语佳句,能塑造出他们的文采与气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在当今作为“人文”语文的重要内容的经典阅读,就是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云梯!书香浸染,滋养丰厚的智慧,提升人格的修养,沉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也荡漾在语文教学的每一寸空间。借经典阅读之东风,扬语文教学之白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循经典阅读上下而求索!

篇7:让阅读在引领中升华作文

让阅读在引领中升华作文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书读得并不少,阅读写作能力却未见提高,课外阅读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这主要由于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对“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准确,引导教育不及,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陷进了某一“阅读死角”,从而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阅读涵盖面存在不及

牐牨热缙爱漫画的学生,以漫画独尊;热衷童话的学生,往往浸泡于浅显的故事情节中;对散文、小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书籍则常常无所问津。这种阅读的“偏食现象”,直接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平衡、不全面。

(二)过度追求离奇的情节

我曾经在班里进行过一次“热点图书”调查,发现各式各样的“探险小说”、“破案传奇”、“漫画书”很抢手,而那些文质兼美、富含哲理的优秀文学书籍却遭冷遇。这一状况同样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刺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一阅读目的。

(三)功利心理让阅读错位

牐牪糠盅生和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就是为了考高分。因此,所谓的课外书就变成了“教辅资料、优秀作文选”。孩子们貌似读了不少书,却收效甚微,更品尝不到读书的乐趣。难怪不少家长怨声载道:给他买了那么多书,他怎么读了不见长进?难怪不少孩子手捧书本却心不在焉,愁眉苦脸。归根结底,是功利心让课外阅读变了味!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度现象。但要想让学生尽快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亟需加强教师的指导。学生从“不爱读”到“喜欢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 引读经典

牐犖了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读精彩片断,激阅读欲望。

我采用吉姆特利里斯读书给学生听的方法,经常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抽5至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并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

例如:上学期,我在阅读中发现,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系列纯情小说、沈石溪的《狼妻》系列动物传奇小说都很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于是,我就摘取了里面的精彩片段读给学生听,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很快就被调动了起来。

2、借教材外延,唤阅读期待

教材里大部分课文都出自大家之手,教材本身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激情的“导火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学完《夜莺的歌声》后,推荐《卓亚和舒拉的故事》;也可围绕学习中的疑难,激发学生到课外读物中去寻找答案。如学习《鲸》一文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矮又粗?”这一问题时,鼓励他们从《十万个为什么》和《少年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中寻找答案。

二、教给方法 促成高效

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懂得积累知识,感悟技巧,更谈不上读以致用。因此,作为指导者,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以点带面法。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牐犎缪习《草船借箭》一文后,为了引导孩子更全面的认识诸葛亮这个人物,我让孩子们选读《三国演义》中能体现诸葛亮计谋的其他故事。在读的基础上写出《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使其形象更丰满。

(二)采花酿蜜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读到心里去,根据年级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阅读足迹本”。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养成潜心品读的好习惯,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圈点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圈点文章的精彩之笔,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甚至可以对文章评头论足。当然,开始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指导。通常我都会用一节课的时间精心讲评自己对某一篇文章的句、段的点评范例,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捐出来,建立班级“图书角”。不少同学慷慨地拿出自己最心爱的课外书,图书角就设在教室一角,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课间课余可随时翻阅或带回家中阅读,十分方便。

(二)定期召开读书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交流会是课外阅读的升华过程。如:这一学期,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走进经典,我带领他们每天坚持读一、两个三国故事,并及时写读书笔记、阅读感受。一段时间后,在班里开展了《三国故事》读书交流会。孩子们每人精心准备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在讲解交流碰撞中,孩子们对“三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三)重视阅读成果评价

为了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阅读成果的评价,设置了一些名目繁多的奖项。如:“最受欢迎图书奖”“读书明星”“乐于写作奖” “故事大王”等等。通过评价激励,调动了不同程度、不同特点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班级营造出了一个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阅读是一种情怀,一种享受。为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淡淡的书香在教室里每一个角落飘溢、回荡,让孩子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做更深一步的探讨。

篇8:阅读在现代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在现代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国内现行的条件下,以阅读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切入点,符合本身的特点也符合客观的.要求,但是以阅读为主的同时,教学实施者也应该适当地进行大学外语教学其他能力的培养,协调五种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现代大学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作 者:刘英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广东,韶关,5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9) 分类号:H3 关键词:阅读   大学外语教学   语言知识  

篇9:CAI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引用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研究学生的心理,并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针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运用 CAI 改革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初步探索了 CAI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总结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整体教学 比较教学 课堂容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改变着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计算机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科技仪器,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普通家庭,也走进了教书育人的圣地-- 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成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也建起了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教控制中心、电脑室。并在级组室配置了电脑。所有这些为实行电化教学,开展教育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藉着时代机遇,借助学校先进的电教设备,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并初具成效。

一、CAI 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中大显身手。而我们尽管还在使用着原始的教具:黑板、粉笔等,但投影、幻灯、录像机和电视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而计算机的加入更加快了课堂结构的改革。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融合了上述各种多媒体设备的功能,由于 CAI 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故 CAI成了电化教学的首选。然而, CAI 是否适合高中英语教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斯佩里提出了“左右脑分工”理论,他认为: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左右脑较弱的一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方合作时,会使大脑的能力和总效应增加五到十倍这项研究表明:左脑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偏重于概念思维,适用于思维的实用化阶段;右脑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绘画,它偏重于直觉思维,长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1] 我国现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在课堂上运用 CAI,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 CAI开发右脑,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能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二、运用 CAI 可以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录机、投影机上。教师讲解语言点,然后用投影机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沉闷,活跃不了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课文,教师只能依纲靠本按部就班,分单元、分课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很有限,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运用 CAI 有助于旨化外语教学过程,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实践练习的数量,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或跨单元跨学期的对比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例如,在教高二(下)Einstain 一课时,可以运用 CAI 联系高一(上) Abraham Lincoln、高一(下)Karl Marx 进行对比教学,挖掘文章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总结写人物作文的方法。最后引入 1991年的高考题:写一篇人物介绍,介绍少年体育明星孙淑伟。让学生练习。这样通过前后联系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接触到多篇课文,知识的输入量大了,进行输出的练习就容易得多了。别外,在讲授单词用法时,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通过技术处理,提取该词在课本各课出现过的典型句子进行汇编作为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进行总结,得出单词用法这样,高中课文的句子反复出现,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一改以往“教单词”就是“搬词典”的做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归纳总结,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运用CAI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 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要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依赖于对象背景的差别、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和对象的活动性。[2] 根据这一心理学原理,我们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就需要加强这一事物和 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别,或把这一事物设为活动的知觉对象,也可利用事物内部的某些相似或接近的特征进行组合。另外,我们知道: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越快,越有利于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 在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瞬时记忆”能在教师有意识地强化信息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人而提高认识 和操练的效果。把这些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注意和记忆,巩固教学内容,利用 CAI的先进技术,设置“飞入“切入”、“百叶窗”、“螺旋”等动画效果以及 “打字”、“机关枪”、“爆炸”、“打碎玻璃”、“风玲”等声音效果,同时把重点、难点设成彩色文字。在教高一(下) Fire 时,可把对话制作成动画片,设计以下几个情景:① Jenny and Yang pei are cooking in the kitchen ② A pan of oil catches fire ③ Jenny asks Yang pei to cover the pan ④ Yang Pei is going to take the pan. ⑤ Jenny teaches Yang Pei how to deal with the fire in the kitchen并为动画人物配上可以设置静音的对白和相应的可以隐藏的字幕。并把对话的重点、难点用红字显示,设置超级链接,使单击红字可以显示相应的例句。上课时教师先根据对话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播放隐去字幕的动画片,上学生看完后提问,检查他们对对话内容的理解程度。接着重播动画片,显示字幕,单击红字显示对应的例句,帮助学生通过例句处理这些重点、难点。接着重播并利用暂停功能让学生跟读。然后分组练习对话。最后播放动画并设置静音和隐去字幕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的说话动作进行表演。这样通过CAI使音像紧密结合更具直观性,同时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 CAI 提高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突出重点、难点

现行高中教材是由英国朗文公司选材编成的,里面的题材大多是选自外国资料,讲述的是外国的事情。这些对于中国学生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例如:高一(下)Sao Paulo Fire 所述的大火,我国学生就不熟悉,很难引起共鸣。本人就利用最近在广州发生的一场大火的英语新闻报导,进行录制、剪辑,利用计算机在图像下面配上可以隐藏的字幕,并通过特写、慢镜等特殊的效果,增加现场气氛,使学生感同身受,如置身于熊熊烈火中。这时,让他们对比阅读 Sao Paulo Fire ,就更能确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认识到大火的无情和无比的破坏力。懂得防患于未然才能阻止类似事故的发生。而课文 Hurricane 也可采取同样的方法。

五、运用 CAI 激发学生情感,陶冶情操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把思想情感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但老师满口大道理,向学生贯输做人的道理,学生是很难听得进的,只有事实才能胜于雄辩,CAI在这方面亦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教高一(下)Necklace 时,把课文necklace的录像片让学生看,特意把 Mathilde 在舞会时的青春貌美、得意非凡的镜头特写和最后经过十年艰苦劳动的形象相比较。同时把现实生活中的因贪污受贿而被送上刑场的“高官”们的照片进行前后对比,让同学明白,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终会毁了一生。实践证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引入 CAI 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超时空、多方位地感受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课本知识,还能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更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1] 古旭奇 .多媒体优化组合、讨论式作文教学初探 .广东教育 . (1 . 2) P55[2] 叶奕乾 主编 . 心理学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4 P85-87

篇10: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语境学习词汇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语境学习词汇

通过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提出借助阅读练习运用文章语境学习高中词汇,以达到学生在一个特定语境的`环境中掌握词汇的准确含义的目的.

作 者:乔霖琳  作者单位: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4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词汇学习  语境  

篇11: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文/彭永琼

摘 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相较传统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

源;能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能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为一体,把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新课标英语必修三Unit 3中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百万英镑》),给学生播放这部电影,学生很感兴趣。用PPT呈现他的几部代表作,并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2.把抽象难懂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例如新课标英语必修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一文,给学生播放有关加拿大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声音和动态的效果。这样学生很快掌握了加拿大的历史、地理、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对加拿大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3.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限,通过网络找到多篇相似文体的文章给学生学习,通过课件直观展示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突出重点句型、经典句子、显示生词及意思,并灵活设计问题,给学生及时补充,这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升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禁锢,让师生尝到甜头。但是我们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针对性,主题突出,切忌过于花哨,否则反而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课件设计适量。一堂多媒体课应该留出时间给教师讲解,学生的观看、思考,甚有传统的板书。

3.准备应急方案。万一遇到突然停电、机器故障等突发情况时,有第二手准备。

总之,多媒体教学用它的图文、线条、声音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灵,教师要不断探索,师生间多交流,同事间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傅德荣。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1.

(作者单位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篇12:文献阅读在研究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阅读在研究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了相关文献的阅读,这种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科研思维及英文阅读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使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得以体现.

作 者:游晓青 邹起练 刘迎春 YOU Xiao-qing ZOU Qi-lian LIU Ying-chun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系,福建,福州,350004 刊 名: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4) 分类号:Q28-4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文献阅读   实验教学   研究生  

篇13: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于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主题阅读就是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进而再实现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主题阅读有利于发出读者的声音,留下思索的足迹。其具体分析如下:

一、主题阅读之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主要指的是把两篇或者多篇文章在内容、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理解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把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比较、对照与鉴别,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他们的思想,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充分、深刻。学生通过对比还能看到差别,把握其中的重点,提高鉴赏力,提高迁移思维能力,使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比较阅读也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在教学时,选定和教材课文相似或者相关的内容展开比较阅读,找出异同点,也是语文知识延伸迁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整体施教,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原则。整体性教学原则不再是传统的一课书一课书地教,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去教。这时候的单元主题就像藤,一篇篇课文犹如瓜,在教学时,需要用这个“藤”将一个个“瓜”串联起来。

同学们在同一主题下,阅读也由课内引申到课外,有助于拓宽阅读范围。这样,一个主题就能统领三套教材中的三个单元,由22篇文章组成了一个主题大单元。在教学时,教师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一个特定主题进行大单元语文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率,组织要适当,也要做到有详有略,有效拓展,让阅读教学从课本内延伸到主题阅读与经典诵读,这样也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而且还应了那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接下来,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展开阅读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三、从批注入手,习惯与方法并进。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走马观花,把焦点放在了故事的情节上面,对文章中的那些生字生词一跳而过,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与情感的体会也是囫囵吞枣……当阅读完这篇素材时,学生吸收甚微,消化不良,写起作文来也是无话可说……“读书不得法等于没读”,“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才能让阅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每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各种批注式阅读的具体方法,如解释、概括、质疑、联想等,让学生学会使用批注,走进书中,走近作者,这样也利于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莫放拦路虎”的好习惯。在好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多种做批注的具体方法:遇到生字、生词时,要主动去翻一翻字典,标下注音,写出其中的.意思。当遇到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要动笔去勾画,写下自己当时的感想。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带着这些疑问反复去读书、去探究。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感染与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逐渐形成,提升到“品读优美语段”“体会深刻含义”等方面,而且还能耐下心来仔细品读,反复咀嚼,批注感受和体会,学生之间也会主动进行交流分享。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们也会在阅读时养成一种爱思考、爱积累的好习惯,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也都随之得以提升。

四、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收获。

首先,改变了学生阅读量小,阅读兴趣不高的状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学生一般花费2~3个课时就能完成一组课文的学习,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能完成一册教材的阅读,其中,将节省出来的课内外时间可供学生阅读和参加活动。这样,同学们既能阅读更多的书,而且涉取的面也更加广了。

其次,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精读课上,学生借助课例能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泛读课上,学生则能使用学案自学。这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主动。在拓展课上,学生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畅游书海,而且大家都乐此不疲。整个阅读教学环节既体现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便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便于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生成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必要的阅读方法,小到理解词语、做批注,大到学习一类文章时应该把握的要点、切入点等。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吃透教材,有些学生还能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行设计清晰的“学案”,真正实现了自主读书。而且学生自己还能做一名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在开展主题阅读时,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鼓励学生多去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他们的终生阅读奠定了好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与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强化主题化阅读教学,我们要将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矿藏充分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初步构筑思想体系与精神家园。主题阅读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一条康庄大道,可以为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阅读技能等奠定坚实基础。

篇14:浅谈英语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英语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朗读与语言各分项技能之间的`关系说明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 者:黄济群 HUANG Jiqun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黑龙江,鸡西,158100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语朗读   英语教学  

篇15:关注有效阅读在点拨中读出意蕴的论文

关注有效阅读在点拨中读出意蕴的论文

摘要: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首先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全面、多维的对话,进行个性化的研读,悟出文本的精髓,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达到有效阅读教学的长远目标。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习惯,从而享受读书的喜悦。

关键词:阅读点拨个性体验

阅读,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作为与母语教学的特点相吻合的古老经验,新课程、新课堂应发扬光大,合理渗透。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要以读为前提,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

一、巧扣关键处,引起讨论,给学生语言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给人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

【案例1】四年级下学期我在上《天鹅的故事》一文时,文中描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讲到此处,请问同学们文中出现三次天鹅群的叫声,这声音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热烈地讨论起来,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我深情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鱼虾就在冰面下。此时的天鹅是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也为天鹅的胜利而欢呼吧!”接着,让学生读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学生们一个个张开如同天鹅翅膀的双臂,欢呼雀跃,真可谓载歌载舞。读罢,有个学生却持不同意见,他说:“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天鹅群这时捕食着鱼虾,一定会深深感谢那只’破冰勇士’--老天鹅的。我认为应该用感激的语气读。”说完,他便感激地读着:“克噜--克哩--克哩!”嘿,真是惟妙惟肖!这时又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那只老天鹅也会谆谆教导小天鹅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于是他就学着老天鹅“意味深长”地读“克噜--克哩--克哩”了。读罢,他还当起了翻译,把包涵在其中的“谆谆教导”借助语言作了外化。瞧,那样子,俨然是只德高望重的老天鹅。这时,我便让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悟,顿时教室里“叫”声一片。

中年级的学生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发展,他们更喜欢独立去探求和发现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及规律。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巧设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碰撞,让学生在有效阅读中,读出意蕴。

二、紧抓留空处,点拨想象,给学生语言插上创新想象的翅膀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出现略写或不写的情况,由此造成人物语言描写的留空。这里的留空点也就是给学生留下想象、联想的空间。

【案例2】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文中有台风和卫星这样的对话:“鱼儿见我钻入水底,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 嘿嘿……”“可我偏偏爱跟你走……”,我让学生抓住这两个省略号,联系上下文想想台风和卫星还想说些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么说?以此来深入揭示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和巨大的破坏力,以及突出卫星的坚定和自信,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设计,语言更加活泼,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加强了语言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

当然,我们还可以抓住文章的结尾进行续编,通过填补一些心理留白,让学生尽情想象创新,丰富学生的课外语言,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善抓好奇处,强化需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之处,让学生在表达好奇,探究好奇中培养阅读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案例3】我在教学《珍珠鸟》一文的最后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作者“我”为何能和鸟儿之间相互信赖极为好奇。我先让家中养鸟的学生谈趣事,再让家中养其它宠物的学生说说宠物和家人之间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学生:人与动物可以互相信任,友好共处,人与人之间更应该这样。之后,让学生谈谈有关的事,不少学生打开了话匣子,讲了自己与同学相处,讲了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事……我趁热打铁追问:“刚才,大家是从’信赖’这个角度来说的,有没有从’不信赖’这个角度来说的呢?”有的学生说:“《猎人海力布》中讲的村民们因为不信赖海力布,但是他为了让后代生存下去,说出了秘密,自己变成了一个石头人,出现了悲壮的一幕。”还有的学生讲了人与人之间由于不信赖而闹了矛盾,产生了误会。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由于教师呵护学生充满个性的情感世界,才使学生敞开了心扉,使得这句话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田。当然,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创设小舞台,演出特色,让学生发挥个性化的表演

在阅读中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再现文本反映的形象,拓展文本潜藏的形象,那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就不仅是活的画面,而且是活的生活,学生从语言文字册解读中所获取的,就不仅是情感的感悟,而是情感的抒发;就不仅仅是精神的感悟,而是心灵的舒展。

课文《三借芭蕉扇》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一事,重点写了孙悟空三次借扇过程,语言通俗易懂,无须多讲。初读理解课文后,我让四人小组分角色扮演,因为学生对师徒四人的形象太熟悉不过了,提前做好了头饰,在学生充分准备后让其登台亮相,“孙悟空”机灵聪明,“猪八戒”憨厚可爱,“牛魔王”狡猾善变,“铁扇公主”刁蛮无理,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动作、语言,真可谓表演的淋漓尽致。学生在表演中凭借真切的感受,使角色体现出多样化,使阅读感悟体现出个性。如果是延伸挖掘相关的形象,可以让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创意的表演,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拓展,个性化的延伸,特色化的表演。这样,课堂表演就能成为引导学生个性体验、真正喜欢读书的有效方法。

为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阅读所得用于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中。老师如果发现学生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好词好句,就要抓住机会给予表扬鼓励,并号召别的同学向他学习,使学生真正尝到阅读的成功与快乐,持之以恒,让学生在点拨引导中有效地读出语文的意蕴。

篇16:浅析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的论文

浅析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的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以弥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局限性所带来的弊端,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在小学时期,由于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有限,同时生活经验、阅历等方面的积累也不丰富,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而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语言的积累、语用能力的提升,以至形成较强的作文能力。本文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作用

1.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为作文打下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因为词语句子等积累得少,语言单调,词汇匮乏,而不能写出好的作文。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语言词汇的积累。学生如能坚持记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学生自己基础的语用能力,把这些语言自觉地应用于语文的写作过程之中,为自己的文章添彩。2.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丰富见闻、阅历许多小学生作文写不好,除了语言积累不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还是生活阅历不足,缺乏对生活实际的深刻认识,而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又是有限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正处于小学阶段,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等缺乏足够的认识的小学生呢。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日常涉猎范围的事物认识不清,难以在写作时恰当地组织起足够的写作素材,造成其作文内容偏于简单,枯燥。这些其实都是其日常生活经验单一导致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对此进行弥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拓展,生活见闻的丰富积累,增加生活经验,为写作积累生活素材,开阔眼界。3.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好的文章,本身也起到范文的作用,给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学者专门对阅读的作用进行过实验分析,发现只有当阅读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可见,单凭教材有限的文本内容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高的需要的。而充分地参与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徜徉,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力,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写作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二、怎样指导课外阅读为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服务

1.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科学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基于为写作能力提高服务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活动,语文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引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地进行阅读。教师应给学生列出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应该注意的是,所推荐图书内容不能过于晦涩,应该主题基调明朗、活泼,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浅显富有趣味性。例如简明注音版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利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王子》《柳林风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选择有价值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基础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层次等的差异,会导致学生之间阅读能力层级的不同。而且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吸收消化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对课外阅读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他们推荐比较浅易的课外书籍,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推荐难度系数稍高的书籍。这样作到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3.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能读而后能写课外阅读好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应使学生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在学校,可以在教室里为学生设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其次,要定期开展读书经验沟通会,让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谈最近读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长期坚持,必有收获。读而后写,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平稳对接,为写作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总之,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这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A版,2015,(1):172-173.

[2]张晓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2):366-366.

阅读在寒假作文

快速阅读在日本

档案袋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托福阅读在错几个的情况下能够达到25分呢

试谈新课程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运用CAI课件 激活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通用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