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土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沪科版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沪科版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沪科版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
沪科版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明同学从如图所示的四个物体中选择了一个物体,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其质量为100 g,该物体可能是( )。
2.小莉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 之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天平调平,于是她向左盘中放入质量为0.3 g的砂粒,这时天平平衡了。在测量过程中向右盘放入了62 g的砝码,此时天平再次平衡,则此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
A.62 g B.62.3 g
C.61.7 g D.61.3 g
3.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作出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
B.4
C.体积相同时的固体1的质量最小
D.体积相同时的固体4的质量最大
4.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立方体,其中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
5.(湖北宜昌)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 kg/m3)( )。
A.2.5 kg B.25 kg
C.250 kg D.2 500 kg
6.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 是不相等的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7.(四川巴中)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8.洛阳市新区博物馆进行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如图所示,小红看到一个大理石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大理石的密度是3103 kg/m3。则它的质量约为( )。
A.1.8 kg B.18 kg
C.180 kg D.1 800 kg
9.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60 g,体积分别为16 cm3、2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10.(山东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 体的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哈尔滨)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 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是______ g。
13.(江苏南通)有一长方体木块底面积是10 cm2,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如图所示,则高度是________ cm,若这木块质量为14 g,则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 kg/m3。
14.小明想测薄厚均匀的长方形铜片的厚度,他从物质密度表中查出铜的密度是8.9 g/cm3,这个密度值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用天平测量铜片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铜片质量为________。之后,他又用刻度尺测出这片铜片的长和宽,分别是20 cm、5 cm。运用这些数据,可计算铜片厚度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15题14分,16题12分,17题8分,共34分)
15.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天平和水测定一个空玻璃瓶(如图)容积的实验如下:
A.用天平称量装满水的瓶和水的总质量为300 g;
B.用天平称量空瓶的质量为100 g;
C.利用水的密度,求出瓶的容积;
D.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且______。
(1)请将步骤E中所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将以上各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
(2)用上面的空玻璃瓶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在玻璃瓶内装满该液体,用天平称得该液体和瓶总质量为340 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 kg/m3。
17.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 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18.有一捆质量8.9 kg,横截面积为210-5 m2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小 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 m,质量为0.178 kg。求:
(1)这捆金属丝的总长L;
(2)此金属丝的密度。
19.(广西桂林)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 质量是114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 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参考答案
1.答案:C 点拨:一支水笔的质量约为50 g,一瓶550 mL的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 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5 kg以上,故A、B、D选项错;而一根香蕉的质量约为100 g,C选项对。
2.答案:A 点拨: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放入的0.3 g砂粒相当于平衡螺母的作用,此时天平平衡,当左盘放入物体,右盘放入62 g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即为左盘中所放物体的质量,故所放物体的实际质量为62 g,0.3 g砂粒的质量不应计入物体的质量。
3.答案:A 点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体积的选择无关,由图像看出1的密度最大,其次是2、3、4,所以A选项正确。
4.答案:C 点拨:由题图知,四个立方体的质量m和边长已知,它们的'体积可由V=a3计算出,根据图中数据和密度公式=mV计算出立方体的密度B=D=5 g/cm3,C=3.9 g/cm3,密度小的立方体C一定是空心的。
5.答案:C 点拨:首先估测教室内空气的体积V=10 m 8 m3 m=240 m3,然后利用密度公式估算空气的质量m=V=1.29 kg /m3240 m3=309.6 kg,故C选项最合理。
6.答案:B 点拨:若容器中的物质是水,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不会改变。若容器中的物质是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会改变。
7.答案:C 点拨:右盘物体的总质量为4m甲,左盘中物体的总质量5m乙,则4m甲=5m乙,故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4,因为两球体积相同,由=mV知,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故C选项正确。
8.答案:C 点拨:真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真人的质量大约是60 kg。因为这个大理石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所 以雕像的体积与真人的体积大致相等,则
V雕像=V真人m雕像雕像=m真人真人m雕像=雕像真人m真人=3103 kg/m31.0103 kg/m360 kg=180 kg。
9.答案:A 点拨: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的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球,一个是空心球,则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实心球密度一定大于空心球的密度,所以可通过计算两金属球的密度判断哪一个球是实心球。a=maVa=128 g16 cm3=8 g/cm3,b=mbVb=60 g12 cm3=5 g/cm3。所以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10.答案:A 点拨: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水会凝固成冰,水结冰之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A选项正确。
11.答案:不变 变小 变小
点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烧杯中的水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水的密度不变;而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它可以充满它所在的任何一个空间,当密封容器中的气体被抽掉一部分后,气体的质量减少了,但体积不变,气体变稀薄了,故密度变小。
12.答案:2 40
点拨:物体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可取图像中任一点数据(30 cm3,60 g),计算橡皮泥的密度为=mV=60 g30 cm3=2 g/cm3,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cm3,其质量为m=V=2 g/m320 cm3=40 g。
13.答案:2.50 cm 0.56103
点拨:由题图可知,测量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且物体的左侧对准的刻度是1.00 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3.50 cm,故物体的长度l=3.50 cm-1.00 cm=2.50 cm;木块的体积V=sl=10 cm22.50 cm=25 cm3,根据公式可得木块的密度=mV=14 g25 cm3=0.56 g/cm3=0.56103 kg/m3。
14.答案:体积为1 cm3的铜,质量为8.9 g 53.4 g 0.06 cm
点拨:铜的密度是8.9 g/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 cm3的铜,质量为8.9由题图知铜片的质量为50 g+3.4 g=53.4 g;铜片的体积为:
V=m=53.4 g8.9 g/cm3=6 cm3,铜片的厚度为:
h=Vab=6 cm320 cm5 cm=0.06 cm。
15.答案:(1)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 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2)①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②7.9 g/cm3 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④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不行。收集一组数据找不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点拨:(1)在使用天平时,测量前应该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测量时应通过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2)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铁块1、铁块2、铁块3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都是7.9 g/cm3,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都是2.7 g/cm3,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恒定的(或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也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铁的密度即铁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7.9 g/cm3。实验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该选取多种物质,并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因为只有两组以上的数据才能判断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6.答案:将游码移至0刻度线处 EDBAC 0.7103
点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 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由于没有量筒来测体积,因此可利用等体积的水来代替玻璃瓶的容积,需要测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的推导式V=m计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同时也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液=mV求出液体的密度。
17.答案:左 2.6103
点拨: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小石块的质量m=52 g,小石块的体积V=20 cm3,则=mV=52 g20 cm3=2.6 g/cm3=2.6103 kg/m3。
18.答案:(1)50 m[
(2)8.9103 kg/m3
点拨:物体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长度)成正比,利用比例法求解。
(1)金属丝的总长度:L=m总ml=8.9 kg0.178 kg1 m=50 m;
(2)金属丝的总体积:V=SL=210-5m250 m=110-3 m3;
金属丝的密度:=m总V=8.9 kg110-3 m3=8.9103 kg/m3。
19.答案:(1)120 g (2)120 cm3 0.95 g/cm3 (3)偏小
点拨:(1)柑橘排水质量:
m排=m总-m剩=360 g-240 g=120 g
(2)由=m/V可得
柑橘的体积:V橘=V排=m排水=120 g1.0 g/cm3=120 cm3
柑橘的密度:橘=m橘V橘=114 g120 cm3=0.95 g/cm3
(3)偏小
篇2:沪科版九年级期中试题
沪科版九年级期中试题
沪科版九年级期中试题21.马路清扫车是代替环卫工人清扫马路的自动化机械,这种清扫车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机,配装有大功率吸尘器,扫路时由一位司机驾驶着沿路面慢行,将灰尘和垃圾吸进车上的垃圾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一辆清扫车在一条较脏的.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实施清扫作业,这辆清扫车的动能将如何变化? (3分)
(2)若清扫车上配备的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的转速为1800转/分,那么这台汽油机每秒钟将完成多少个做功冲程?如果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6kW,那么在不计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每个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了多少功?(6分) 文件大小: 19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3:八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沪科版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时,y=kx+b即为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
(2)性质: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b>0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
(2)k>0,b<0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3)k>0,b=0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4)k<0,b>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
(5)k<0,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6)k<0,b=0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求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时,需要由两个点来确定;求正比例函数y=kx(k≠0)时,只需一个点即可.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从“数”的角度看,自变量(x)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并
求出这个函数值
解方程组从“形”的角度看,确定两直线交点的坐标.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篇4: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I.知晓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 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 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篇5: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2. 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同步练习册
VI.导学后记
沪科版八年级第七章物理质量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
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动画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
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篇6: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沪科版含答案
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沪科版含答案
一、单 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优雅的《梁祝》曲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节奏
2.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是 ( )。
A. 花样游泳运动员倒立水中,随音乐做各种姿态
B.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C.大声讲话 会吓跑鱼塘中前来觅食的鱼
D.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4.用超声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 )。
A.方向性好
B.穿透能力强
C.传播距离远
D.破碎能力强
5.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6.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7.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 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8.下面一 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塑料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1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11.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轻轻敲击杯子时,两个杯子就会发出相同的声音。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不能发出声音
B.当用筷子敲击甲杯,让其发声,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此时乙杯能发出声音,产生了共鸣
C.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甲的音调较低
D.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乙的音调较低
12.(陕西)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________,琴声通过__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耳中,观众根据声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听出有什么乐器在演奏。
14.(四川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5.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很小。如图所示,俊俊同学能听到同桌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16.在中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7.将 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 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________Hz,属于________。
18.用一木头锤子轻轻地敲击音叉和重敲音叉,音调、响度中,发生变 化的是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三、简答与实验题(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2分,共32分)
19.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改变用力的大小,比较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大小。
实验发现:用力越大,钢尺振动的振幅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用力越小,钢尺振动的振幅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20.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 用以下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 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显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 ,但是分别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21.(湖南岳阳)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 泡沫海绵
玻璃杯最小最大较大较小
发声大小最强最弱较弱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四、综合题(共16分)
22.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对潜艇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点拨: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梁祝》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定不同。
2.答案:A 点拨:题述现象的共同特点是发声体在振动。
3.答案:D 点拨: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说明固体(大地)能传声且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答案:D
5.答案:A 点拨:当喇叭发声时,声音由空气传给肥皂膜,引起肥皂膜的振动。
6.答案:C 点拨:敲音叉的力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7.答案:C 点拨:老师的发声有一定的限度,无法减弱噪声;佩戴防噪声的耳罩,无法正常听课;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可以减弱噪声;监 测设备不能减弱噪声。
8.答案:D 点拨:A选项属于声源处减弱噪声,B选项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C选项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属于人耳处减弱噪声。
9.答案:A 点拨: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响度会增大;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在月球上不能听到该哨声。
10.答案:D 点拨:A选项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B选项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C选项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D选项可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1.答案:B 点拨:用筷子敲击杯子时,由于甲、乙杯子装有相同的水,此时甲、乙杯子发生共鸣,两个杯子发出相同的声音,敲击甲杯,发声后用手捏住杯边,使甲杯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由于乙杯已经发声,故乙杯仍能发 声。B选项正确。
12.答案:D 点拨:因为次声波人耳是听不 到的,金嗓子发出的声波刺耳,这说明这种声波不是次声波,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三个选项的说法均正确。
13.答案:振动 空气 音色
14.答案:350 能
点拨:频率是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 500次10 s=350 Hz,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20 000 Hz,故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15.答案:响度 固体
点拨:万籁俱寂说明声音小,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是指响度小;能听到同学轻扣桌面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16.答案:(1)振动 空气 音色 (2)声源
17.答案:低 20 次声
18.答案:响度 音调
点拨:音叉的发声频率不变,音调不变;轻敲和重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发生变化,响度变化。
19.答案:大 大 小 小 振幅
20.答案: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有乙和丁。
甲能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丙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
21.答案:(1)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
(2)材料的吸音效果
(3)聚酯棉
(4)厚度或硬度或面积大小等
22.答案:(1)0.02 20 (2)7 500 m (3)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沪科版含答案,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篇7: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与密度课题复习试题
一、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用 表示。单位是 ,符号 。测量工具是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不随 、、、的改变而改变。
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 。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 、弄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测量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放:把天平放在 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处.(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4)测:把被测物体放在 里,用 按 的顺序依次向 添加砝码.若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在标尺上 的位置,使天平平衡.(5)读:右盘里 的总质量加上 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6)收:测量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 把砝码放回盒内。(移动游码相当于在 。)
二、密度
1.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是 的;(由于气体总是能充满它所能达到的任何空间,所以气体的密度会改变)。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般 。
2.密度:(1)概念:单位 某种物质的 .(2)公式:密度= 。= .(3)国际单位为 。常用单位有 。1g/cm3 = kg/m3。
3.常温常压下水的密度是 。物理意义是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 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但与质量、体积 关.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用来测定 的仪器. (1)测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 相平.选用量筒时应尽量选择量程和分度值 的,可以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 .(2)测固体的体积:利用 可以间接地测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实验原理:= 。即:用 测出物质的质量,再用量 筒测出物质的 .代入公式即可求出物质的密度.若求的是质量,则公式是: ;若求的是体积,则公式是: 。
3.若用排水法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用细针把物体压进水里的时候可以忽略针的体积;重物下坠法是先测量一个密度比较大的重物的体积V1,然后通过细线用重物拉着被测物体浸入水中,测得总体积为V2,最后得出密度为 。
4.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l;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得出密度为 。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后体积 ,密度 .一般固体和液体也遵循 的规律,可见,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 。
2.水的反常膨胀:在4℃时水的密度 ,在0℃至4℃之间,水的密度随温度的下降而 。水结冰时质量 ,密度 ,体积 。
篇8:枞阳县05-(上)期末统考初三试题(沪科版)
枞阳县05-06学年(上)期末统考初三试题(沪科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7分)
1.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_效应,在塑料制品上镀上一层铜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__效应,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__效应。
2.语音复读机工作时需要6V的'电源,这可以由 节干电池 联而成。
3.一些家用电器的内部结构中常常装有控制开关,这些开关一般与相应的用电器 ______联。还有一些家用电器内部又分成好几个不同的工作部分,如双桶洗衣机分洗涤侧和脱水侧,分别由两个电动机来工作,根据你的经验,这两个电动机应该是_______联的。再如,有的多用插座上常装有指示灯,某同学在做探究活动时,把一个多用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但它上面还未接入任何用电器时,指示灯就亮了,这说明指示灯与该插座上所接的用电器是_______联的。
4.一只小灯泡接在电压是1.5V的电路上,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A,则1min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是__________C,此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文件大小: 3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9:庐江县-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沪科版)
庐江县2004-2005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沪科版)
第一卷:基础性试题(88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我们获得了许多物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了解了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 等。
2、某同学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他试触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到了右边没有刻度的`地方,这是因为・・ ;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先迅速偏到右边没有刻度的地方,然后马上又回到零刻度线,这是因为把电流表直接接到了・・ 上。
3、如图1所示,电学实验箱m内有一个电压为6V的电源,箱体上有A、B、C三个接线柱,现在把一个20Ω和一个40Ω的电阻及一些导线,用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在箱内连接成通路(电阻只能连在接线柱之间),用电压表测量各种情况下AB之间的电压值,请填电压表两种可能读数:(1)V;(2) V。
文件大小: 112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篇10:粤教沪科版第八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粤教沪科版第八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四、实验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4.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轻按桌面能使桌面发生形变吗?
猜想或假设:・・・・・ 。
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⑴器材:刻度尺一把、两个平面镜、光源
⑵装置如图16所示
⑶步骤:①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N和M。
让一束光线依次被这两个平面镜反射后,射在平面镜N后的刻度尺上,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斑亮点;②用力压桌面,并观察现象。
分析与论证:如果猜想正确,则在上述的实验中我们会看到: 文件大小: 353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篇1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1、引入新课DD奇妙的水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
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
2、开始新课
(1)水之旅
实验探究DD人造雨
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戴上手套,用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水;如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可以结冻为冰。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和学生一起学分析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像冰变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melting),固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meltingpoint)。当温度生到冰的熔点(也叫冰点)时,水便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
春天到了,冰雪会熔化加热了,水会变为水蒸汽。
水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沸腾(boiling),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boilingpoint);其二为蒸发(vaporation),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
(2)科学探究DD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那么如何知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呢?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水的熔点与沸点。
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呢?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
要学生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将碎冰和温度计放入使管,按图10-9装置加热碎冰,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按图10-10装置加热水,观察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请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数据可知:通常情况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点是0℃;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
篇12: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 快与慢 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 快与慢 练习
第三节 快与慢例1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名的'是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个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大小: 172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沪科版质量与密度单元试题(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