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

时间:2022-12-07 05:42:21 作者:楚慈楚才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楚慈楚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欢迎参阅。

篇1: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

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

介绍了在进行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文常数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定技巧,对计算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对一些台站在测定中易犯的错误进行了剖析,以帮助各土壤湿度站全面系统深入正确地理解规范,做好土壤水分测定工作.

作 者:黄中雄 夏小曼  作者单位:黄中雄(广西南宁市气象局,广西南宁,530022)

夏小曼(广西气象信息中心)

刊 名:农技服务 英文刊名:SERV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6(10) 分类号:S15 关键词:土壤水分测定   技术问题   探讨  

篇2:山南地区泽当站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山南地区泽当站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从降水时空、蒸散量、湿润度、土质等角度分析,反映10cm、20cm、30cm、40cm、50cm层次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得出:7月、8月湿润度较大,农田水分盈余,其余时段土壤水分处于亏缺状态,尤其是4月、5月亏缺最为严重;同样的降水令10 cm的土壤水分增值大于令50cm土壤水分增值,失墒的时候也是10 cm 土壤快于50cm的土壤,也就是说浅层土壤增失墒快,深层土壤保水能力强.

作 者:宗吉 落桑旺姆 Zong ji Luo sangwangmu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气象局・西藏山南・860000 刊 名:西藏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TIBE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1(1) 分类号:S1 关键词:泽当   土壤水分   变化特征  

篇3:记忆中的农田

记忆中的农田

去年,我和妻子去离我家不远的我最喜欢的味千拉面馆吃面。这家味千拉面馆位于八万人体育场的下面,世纪联华超市的边上,走路去那里也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喜欢吃面,可是最喜欢的是意大利面,其次才是日本的拉面,只是因为家的附近没有意大利餐厅,才选择了味千拉面馆。妻子和我的口味并不一样,她对日本拉面的感觉属于一般而已,陪我来吃日本拉面,只是因为我喜欢而迁就我而已。我当然心生感激,爱意荡漾。

我们挑了一个靠窗的位子,点了自己喜欢的拉面,然后一边眺望窗外的街景,一边静等拉面的到来。我的视线凝固在窗外街对面的一栋建筑上了。这栋建筑是十几年前才建造的,外表非但老土,而且让人生厌。我指着那栋建筑对妻子说:“亲爱的,你看到街对面的那栋建筑了吗?就是那幢灰色的建筑,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

妻子回答道:“当然知道,路过的时候我看了门口的牌子,是徐汇公安分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知道这栋建筑以前是什么吗?”我问道。

“这个倒不知道。”

“告诉你吧,这栋建筑的位置,以前是我初中的所在。后来我的这所中学被别的学校合并了,中学的教学大楼也被拆了,改建成这个徐汇分局了。”我说道。

“怪不得你一直盯着这栋建筑看,是不是勾起了什么回忆呢?”妻子冷嘲热讽地说。

妻子说对了,每次看到这栋建筑我总是要在心头感慨一番,感叹时间的飞逝,岁月的蹉跎,当然也会回忆一番自己的初中生活。这一次,我坐在八万人体育场下面的味千拉面馆里,望着对面我曾经的初中所在的地方,脑海了突然出现了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是我坐在初中的教室里,看着窗外,看着现在我身处的拉面馆的位置。在当时,大约前了,这里并没有什么拉面馆,也没有什么八万人体育场,有的只是一片农田。真的,就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现在的八万人体育场所在的位置真的是一片农田。

20年前,当我望着窗外的农田时,怎能想到未来(相对于当年来说是未来,其实就是现在而已)那片农田会变成一座体育场呢?这片农田带给了我少年时的欢乐,我经常去那里捞蝌蚪、捉昆虫玩。现在的孩子到那里去寻找父辈们的欢乐呢?关于这片农田,我还有一个回忆。那是初三的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要我们写一篇街对面这片农田的文章,要求是写农田的景色。我记得当时我坐在课堂里,拿着笔,望着眼前的作文簿,再看看街对面的农田,感到一阵茫然。老师要我们写农田的景色,可是我看了半天农田,也发现不了这片农田到底有什么美的地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我的作文簿还是空空如也。再看看别的同学,他们的笔都在本子上唰唰飞舞。这一下我可急了,我不能交白卷上去啊,何况作文课是我最喜欢的课啊。突然我灵感突发,当下奋笔疾书,竟然在下课铃响前的那一刻完成了这篇作文。

第二天的语文课是作文点评课。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读同学们的作文,然后点评。老师先念了几篇同学的作文,我一听,这几篇作文果然出色,把街对面的这片农田写的如诗如画,仿佛世外桃源。接着老师又念了一篇作文,我一听不禁心中忐忑,竟然是我的大作。当语文老师念完后,我在座椅上早已按奈不住了,因为我知道这个语文老师的习惯,他总是把好的作文念出来然后点评,对于差的作文,他是从来不念的,大概是不想刺激那些写作差的同学,想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希望吧。所以我想既然老师念了我的大作,那就应该说明我写得不错,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等待老师的表扬。

没想到在念完我的作文后,老师非但没有给予赞扬,反而批评道:“同学们,我刚才念的这篇文章是这次作文课里比较差的一篇。你们知道它差在哪里吗?”说完这句,他停顿了一下。此时的我早已面颊赤红,万念俱灰,低头不语,恨不得立刻人间蒸发。老师接着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好,是因为它跑题了。我要求写农田的美景,可是你们刚才听到它写得是什么了吗?”

原来如此,是我跑题了。我确实没有写农田的美景,因为我根本看不出这片农田有什么美的地方。我不喜欢那些绿油油的菜,甚至叫不出菜的名字。我不喜欢它散发出的粪臭味。我不喜欢这片农田还因为它与城市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现代的城市不应该有农田,而应该是成片的高楼,如织的公路。所以我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写了出来,于是跑题了。跑题的作文当然差的.作文了。

现在,我突然怀念起这片农田了。怀念那片绿色的田野,怀念田野中那冒着炊烟的白色农舍,怀念每到春天就有的那成片的黄色油菜花,怀念水塘里的黑色小蝌蚪,甚至开始怀念起那刺鼻的粪臭味了。在如今满目都是灰色水泥构成的城市里,那里可以寻找得到这无价的农田啊。

曾经大自然就在身边,可是我没有珍惜,如今才知道要得到什么必须先失去些什么。而人们总以为得到的肯定是好的。

不久前,八万人体育场下面的联华超市经过了改造,显得富丽堂皇。我和妻子还有孩子又去那里的味千拉面馆吃面。由于经过了改造,坐在拉面馆里再也看不到街对面了,因此吃面的时候也比较专心了。

在我们边上坐着一对年轻的日本人夫妇(因为他们说的是日本话),也带着一个小女孩。那个小女孩看上去比我们孩子还要小一岁左右。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那个小女孩,坐在儿童椅上,居然自己拿着调羹一勺一勺地自己吃着眼前一碗炒饭。看上去她的动作并不熟练,饭粒撒满了桌面。可是那对日本夫妇并不在乎,根本不朝孩子看一眼,只顾自己聊天吃饭。

我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到一阵凉意。要知道我的孩子年龄比那个小女孩大,可是根本不会自己吃饭,必须一勺一勺的喂,非但如此,还很挑食。这和眼前的那个日本小女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相信在中国,大多数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在这个年龄段都不会自己吃饭,都需要大人来喂。这就是不同民族不同的教育方法。日本还有西方从小就培养小孩子一种独立能力,一种自立能力,而这正是中国人缺乏的一种教育方式。可是这也不能全怨父母,如今都是独生子,谁不疼着爱着。可是现在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主人。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曾经的农田变成了现代建筑,未来似乎变得越来越美好。可不知怎么每次我看到八万人体育场,就会想到那片绿油油的农田,那片早已不复存在,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的那片农田。这是一片美丽的农田,可是当年,我并没有感到过它的美丽,也没有在乎过它的存在。

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以后,才能懂得它的意义。

篇4:人工渔礁工程中几个技术问题探讨

人工渔礁工程中几个技术问题探讨

论述了人工渔礁工程在增殖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阐述人工渔礁工程增殖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总结、归纳目前人工渔礁工程上的'一些较成熟的技术和作法;展望未来人工渔礁工程的发展前景.

作 者:李冠成 LI Guan-cheng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刊 名:海洋工程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OCEAN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7 25(4) 分类号:P716.2 关键词:人工渔礁工程   海洋生态环境   增殖渔业资源  

篇5:再生胶工业中的技术问题和出路

再生胶工业中的技术问题和出路

当前再生胶产量不断增加和胶粉已初步形成产品的.情况下,提出再生胶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持持续发展的个人建议.提高橡胶再资源化产品的质量和增大同SBR(丁苯橡胶)和BR(顺丁橡胶)竞争的力量,同时为中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作 者:李延林  作者单位: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天津,300400 刊 名:橡塑资源利用 英文刊名:RUBBER & PLASTICS RESOURCES UTILIZATION 年,卷(期):2004 “”(5) 分类号:F4 关键词:再生胶   胶粉  

篇6:调节阀的维护和在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探讨

序言

1 调节阀的选型和安装

选择调节阀时,首先要收集完整的工艺流体的物理特性参数与调节阀的工作条件,主要流体的成份、温度、密度、粘度、正常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下的进出口压力、最大压差等。而在技术方面主要掌握和确定调节阀本身的结构、流量特性、额定流量系数Kv值、口径大小、工艺允许压差计算及执行机构的选择、材料和安装等方面的内容。选择和安装调节阀时一般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点。

1.1 调节阀的选型

1.1.1调节阀的结构型式:应能满足介质温度、压力、流动性、流向、调节范围以及严密性的要求。

1.1.2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应能满足系统特性进行合理的补偿。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介质流过阀的相对流量与阀杆相对位移间的关系,(1)数学表达式如下:

Q/Qmax=f(l/L) (1)

式中Q/Qmax为相对流量,为调节阀在某一开度时流量Q与全开流量Qmax之比;l/L为相对位移,调节阀在某一开度时阀芯位移l与全开位移L之比。

选择的总体原则是调节阀的流量特性应与调节对象特性及调节器特性相反,这样可使调节系统的综合特性接近于线性。选择流量特性通常在工艺系统要求下进行,但是还要考虑下述实际情况。

1)直线性流量特性适用范围:①差压变化小,几乎恒定;②工艺流程的主要参数的变化呈线性;③系统压力损失大部分分配在调节阀上(改变开度,阀上差压变化相对较小);④外部干扰小,给定值变化小,可调范围要求小。

2)等百分比特性适用范围:①实际可调范围大;②开度变化,阀上差压变化相对较大;③管道系统压力损失大;④工艺系统负荷大幅度波动;⑤调节阀经常在小开度下运行。

3)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流量特性之外,还有抛物线特性和快开特性等其他流量特性的调节阀。

1.1.3 调节阀的口径:应能满足工艺上对流量的要求。

根据已知的流体条件,计算出必要的Kv值,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1.1.4 调节阀的材料:应能满足介质的温度、压力、压差、腐蚀性的要求。

(1)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2)流体腐蚀性对材料的影响。

(3)流体的空化现象或泥浆流体对材料的影响。

(4)从结构上考虑,材料组配是否有问题。

1.1.5调节阀执行机构输出力:应能满足现场使用压差的要求,其刚度应满足系统稳定的要求;开关型式应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

1.1.6调节阀在选择时,同时要考虑在特殊情况下,通过阀门定位器、电磁阀、限位开关等辅助装置使阀门应满足运作时间、分程控制等要求。

1.2 调节阀的安装

1.2.1在新安装的调节阀投运和大修投运初期,要注意工艺管道吹扫时采取隔离或拆除措施,以防止由于管道内焊渣、铁锈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造成堵塞使介质流通不畅,进口泵 卡斯特红酒或调节阀检修中填料过紧,造成摩擦力增大,导致小信号不动作大信号动作过头的现象。

1.2.2 在安装调节阀时要注意调节阀的气开和气关,以防止由于阀杆长短不适,造成阀内漏。气开阀阀杆太长和气关阀阀杆太短,容易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关不严而内漏。

1.2.3 为防止气蚀,在原始选型和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将调节阀安装在系统的最低位置处,这样可以相对提高调节阀入口P1和出口P2的压力。

(2)在调节阀的上游或下游安装一个截止阀或者节流孔板来改变调节阀原有的安装压降特性(这种方法一般对于小流量情况比较有效)。

(3)用专门的反气蚀内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闪蒸或气蚀,它可以改变流体在调节阀内的流速变化,从而增加了内部压力。

(4)尽量选用材质较硬的调节阀,因为在发生气蚀时,对于这样的调节阀,它有一定的抗冲蚀性和耐磨性,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让气蚀存在,并且不会损坏调节阀的内件。相反,对于软性材质的调节阀,由于它的抗冲蚀性和耐磨性较差,当发生气蚀时,调节阀的内部构件很快就会被磨损,因而无法在有气蚀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1.2.4 调节阀一般应直立安装,如需倾斜则应加以支撑。

1.2.5 介质流向必须与阀体箭头一致。

1.2.6 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操作和维护。

1.2.7 执行机构的信号管营有足够的伸缩余度,不应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2 影响调节阀安全运行的因素及对策

2.1 调节阀内漏

2.1.1 阀内漏,阀杆长短不适。

阀内漏的原因:气开阀,阀杆太长和气关阀阀杆太短,阀杆向上的(或向下)的距离不够,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有空隙,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关不严而内漏。

解决对策:应缩短(或延长)调节阀阀杆使阀杆长度合适,使其不再内漏,

(1)填料泄漏

填料泄漏的原因:①填料装入填料函以后,经压盖对其施加轴向压力。由于填料的塑性,使其产生径向力,并与阀杆紧密接触,但这种接触并不是非常均匀的。有些部位接触的松,有些部位接触的紧,甚至有些部位没有接触上;②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同填料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随着高温、高压和渗透性强的流体介质的影响,调节阀填料函也是发生泄漏现象较多的部位;③造成填料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界面泄漏,对于纺织填料还会出现渗漏(压力介质沿着填料纤维之间的微小缝隙向外泄漏);④阀杆与填料间的界面泄漏是由于填料接触压力的逐渐衰减,填料自身老化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压力介质就会沿着填料与阀杆之间的接触间隙向外泄漏。

解决对策:①为使填料装入方便,在填料函顶端倒角,在填料函底部放置耐冲蚀的间隙较小的金属保护环(与填料的接触面不能为斜面),以防止填料被介质压力推出;②填料函各部位与填料接触部分的金属表面要精加工,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减少填料磨损;③填料选用柔性石墨,因其具有气密性好,摩擦力小,长期使用后变化小,磨损的烧损小,维修容易,压盖螺栓重新拧紧后摩擦力不发生变化的特点。通过以上几点可保证填料密封的可靠性和长期性。

(2)调节阀阀芯、阀座变形泄漏

阀芯、阀座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调节阀生产过程中的铸造或锻造缺陷可导致腐蚀的加强。而腐蚀介质的通过,流体介质的冲刷也可造成调节阀的泄漏。腐蚀主要以侵蚀或气蚀的形式存在。当腐蚀性介质在通过调节阀时,便会产生对阀芯、阀座材料的侵蚀和冲击使阀芯、阀座成椭圆形或其他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阀芯、阀座不配套,存在间隙,关不严发生泄漏。

解决对策:关键把好阀芯、阀座的材质的选型关、质量关。选择耐腐蚀材料,对麻点、沙眼等缺陷的产品坚决剔除。若阀芯、阀座变形不太严重,可经过细砂纸研磨,消除痕迹,提高密封光洁度,以提高密封性能。若损坏严重,则应重新更换新阀。

2.2 调节阀磨损故障

阀体或阀内部件磨蚀。

磨蚀的主要原因:液体速度太高,液体中有颗粒空带或闪蒸。

解决对策:增大阀内件或阀门尺寸,以降低流体速度;阀体改流向性结构,以减少流体的撞击;阀体、阀内件材料增加硬度;改变阀内件结构,以降低流速;避免空带作用,改用低压恢复阀门;用不锈钢材料焊接处理。

2.3 振荡

振荡的原因:①调节阀的弹簧刚度不足,调节阀输出信号不稳定而急剧变动易引起调节阀振荡;②管道、基座剧烈振动,使调节阀随之振动;③选型不当,调节阀工作在小开度存在着急剧的流阻、流速、压力的变化,当超过阀刚度,稳定性变差,严重时产生振荡。

解决对策:由于产生振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振动轻微的振动,可增加刚度来消除。①如选用大刚度弹簧,改用活塞执行结构;②管道、基座剧烈震动通过增加支撑消除振动干扰;③工作在小开度造成的振荡,则是选型不当流通能力Kv值选大,必须重新选型流通能力Kv值较小的或采用分程控制来解决。

2.4 阀门定位器故障

普通定位器采用机械式力平衡原理工作,即喷嘴挡板技术,主要存在以下故障类型:

2.4.1因采用机械式力平衡原理工作,其可动部件较多,容易受温度,振动的影响,造成调节阀的波动。

2.4.2采用喷嘴挡板技术,由于喷嘴孔很小,易被灰尘或不干净的气源堵住,定位器不能正常工作。

2.4.3采用力的平衡原理,弹簧的弹性系数在恶劣现场下发生改变,造成调节阀非线性导致控制质量下降。

2.4.4由于电器接口密封不严,水自穿线管流进定位器,造成线圈短路或断路,定位器不能正常工作。

解决对策:安装时将定位器固定牢,电器接口密封严,提高净化风质量,定期对净化风排污;

2.5 调节阀卡堵

卡堵的原因:在新投运系统和大修投运初期,由于管道内焊渣、铁锈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造成堵塞使介质流通不畅,或调节阀检修中填料过紧,造成摩擦力增大,导致小信号不动作大信号动作过头的现象。

解决对策:可迅速开、关副线或调节阀,让脏物从副线或调节阀处被介质冲跑。另一办法用管钳夹紧阀杆,在外加信号压力情况下,正反用力旋动阀杆,让阀芯闪过卡处。若不能则增加气源压力增加驱动功率反复上下移动几次,即可解决问题。如若仍不动作,则需解体处理。

2.6 调节阀动作故障

2.6.1 阀门没有动作。

产生的原因:没有气源或气源压力不足;执行机构故障泄露;调节阀无输出信号;供气管断裂、变形、接头损坏漏气;流动方向不正确,带力过大、使阀门脱落、脱杆;高温部位阀内件卡死,损坏。

解决对策:检查气源,解体检查阀门、重新配置轴和轴套的间隙,重新校正方向,进行修理。

阀门不能达到额定行程。

产生原因:定位器没有校准,行程调整不当;执行机构弹簧额定值太小;手动机构限位位置不准。

解决对策:校准定位器,重新更换弹簧。

阀门动作迟缓或缓慢。

产生原因:填料摩擦大、变质老化;活塞执行机构摩擦过大;轴承摩擦力大。

解决对策:更换修理、重新调整损坏件或清洗研磨气缸及活塞。

3 结论

调节阀的选型和应用是一个专业性强、涉及的技术领域广的系统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不仅要在选型和安装上把好关,而且要结合实际使用经验来综合分析判断,做到理论和实践科学地结合起来。采取适当的处理、改进办法,掌握其性能,提高维护水平,将大大降低仪表故障率,对流程工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能源消耗的降低都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调节系统的质量,从而确保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

篇7:GIS访问网络数据库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GIS访问网络数据库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摘 要分析了几种网络计算模式的特点,针对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设计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访问数据库的结构框架——客户端分为GIS功能层和数据库请求层两层,服务器存放数据,并将此结构与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DE)作了对比;通过比较几种数据库访问的程序实现方式,认为ODBCAPI在开放性方面是良好的.最后给出的MAPGIS实例表明:采用上述设计思路的应用系统不但利用了原有MAPGIS的研究成果,实现了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空间数据库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升到网络平台可谓适逢其时.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除了国外极少的公司拥有网络版的GIS之外,在国内还处于试验研制的阶段.因此,尽快地研制出我国自主版权的网络GIS的原型和产品,并在技术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 网络计算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集中式.这是一种主机-终端模式,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终端只是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延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管理,缺点是对主机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费了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购置费用相当的情况下,一台主机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几台计算机所组成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模式已逐渐退出主流.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计算完毕,计算结果可返回给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只需一通用的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器则为Web服务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TCP/IP这一通讯协议进行连接.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向后台取出数据并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浏览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用户端所用软件只是一个简单的浏览器,用户基本上无需培训,用户端软件也无需维护;软件的升级与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对用户透明;服务器与浏览器可处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其缺点为:Web动态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标准有待统一,如各厂家发布的动态协议互不支持、浏览器之争等.总之,它是一种先进的但发展还未成熟的技术.

基于以上的分析,应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模式.

2 C/S模式下的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设计在总体上分为C/S两层(见图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台、易扩充、数据独立等优点.在client端又分两层来进行设计——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GIS功能层是GIS的功能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是GIS的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作为一中间层,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对上是具有GIS特点的数据文件,对下是标准的数据库记录.这种分层设计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单机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的开发可同时进行,只要接口标准不变,本层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另一层.

Fig.1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GIS accessing database based on C/S 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 database engine,简称SDE)的设计方案(见图2).它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GIS数据处理的网络计算模型.其数据的访问形式为:由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 application)通过SDE应用编程接口(SDE API)向SDE服务器提出空间数据请求,SDE服务器内存放有空间对象模型,并依据空间对象的特点在本地完成空间数据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过网络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返回.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将GIS功能实现与数据请求进行分层处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数据库的数据请求实现的位置:图1在客户机端实现,图2在服务器端实现.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主要优点为:(1)对于空间对象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的升级可以只在服务器端实现,而且对客户机端透明;(2)由于SDE服务器与数据库ORACLE 7.2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数据的搜寻速度非常快.对于图1来说,把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机端,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务器,后者对数据库的选型有极强的依赖性(目前SDE服务器只在ORACLE 7.2实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结构,它所支持的服务器不但可跨数据库系统平台,而且还可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说,图1和图2两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

3 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比较

基于程序的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如下.

(1)专用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如Power 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具有限的计算功能.既不适于用它来开发GIS应用系统,也难以将它们的数据操纵功能与现有的GIS应用系统紧密结合.

(2)嵌入数据库语言的常规语言.各数据库厂家为了让用户程序能直接访问自已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提供了专有的面向C语言的预编译头和静态库,如Sybase公司的OPEN CLIENT和ORACLE的PRO*C.

(3)开放数据库互连性应用编程接口(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ODBCAPI)[2,3].它是微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它通过确保所有的应用系统遵循标准的调用层接口,提供对特定数据源命令进行解释的驱动程序来保持应用系统的互用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是开放的,只要有相应数据源的ODBC的驱动,它就无需改变代码而可访问相应的

数据库.

在确定访问数据库的方式时,ODBCAPI的开放性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种访问形式.应说明的是:ODBC SQL语法分为3层,即最小层、核心层和扩展层,尽管目前的大型数据库都能支持到扩展层,但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具体编程实现时,尽量只使用最小层和核心层的语法.

4 某电信局配线系统的实现

客户机为MAPGIS/ODBC/WINDOWS 95,服务器为SQL SERVER/WINDOWS NT,要访问的相关表中记录约为13万条.要求从地理底图上选中某一DP,在数据库中寻找出从这一DP到配线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数据库中作相应配线修改.如图3所示. 结果表明:(1)程序实现了MAP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2)客户机和服务器均为PC机(主频166MHz),每次操作反应时间为数秒,换机观察,发现服务器的性能是整个网络计算的瓶颈.

5 结论

(1)C/S模式为目前网络平台GIS的首选,将GIS功能与数据库访问分层实现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开发成果;(2)将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端和以ODBC作为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其访问可跨越数据系统和操作系统平台;(3)实例表明,应用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多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www.esri.com/base/common/userconf/proc96/TO100/PAP094/P94A.HTM.1998.4

2 www.microsoft.com/odbc/start.htm.1998.4

3 Signor R, Creamer J, Stegman M O;侯雪萍译.开放式数据库互连ODBC方案集粹.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12

篇8:建筑材料放射性测量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建筑材料放射性测量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阐述了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该规范仅对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测量不确定度D(当K=1时,D≤20%)提出了要求,未对测量时间、仪器测量下限和放射性物质特征峰漂移提出要求.实验证明,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影响.

作 者:张勋 王鹏 汪家胜 侯义芹 闫振雪 ZHANG Xun WANG Peng WANG Jia-sheng HOU Yi-qin YAN Zhen-xue  作者单位:大连渤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年,卷(期):2006 18(6) 分类号:X837 关键词:建筑材料   放射性测量   测量时间   仪器测量下限  

篇9: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介绍了高速公路二灰稳定类底基层施工的经验、教训及料的最佳级配要点及现代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最后还讨论了半刚性基层透层油施工中的.问题.

作 者:张明 ZHANG Ming  作者单位:衡水公路工程总公司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年,卷(期):2009 32(3) 分类号:U416.214 关键词:底基层   基层   配比   施工工艺  

篇10: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技术问题与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技术问题与措施

目前建设工程中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传统单一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器技术问题.

作 者:叶存强  作者单位:温州增力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6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8) 分类号:P58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技术问题   措施  

总氮测定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光合作用测定及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试剂级过氧化氢中痕量阴离子的测定

贵州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描写春天农田的段落

农田上的秋天作文

环境空气中臭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高铑溶液中痕量铂钯的测定研究

粮食中砷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探讨

和林格尔县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论文

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集锦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农田土壤水分测定中的技术问题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